走进顾城的诗歌世界

合集下载

解读顾城诗歌里的童话世界

解读顾城诗歌里的童话世界

现当代文学解读顾城诗歌里的童话世界文/梁文婷摘要:在朦胧诗派中,顾城以纯净的童话诗而著称。

但最终,他穷尽一生打造的童话世界却被自己摧毁。

诗歌是诗人内心的反映。

顾城为何对纯净的童话世界情有独钟?又缘何走向极端?本文试从顾城对自然、时代、死亡的体验,以及对纯净的固执追求几个方面来探讨顾城笔下的童话世界。

关键词:顾城;诗歌;童话世界;纯净;体验提起顾城,人们自然想起“童话诗人”的称号,他以不泯的童心和敏感多思的气质,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不同凡俗的纯净世界。

读顾城的诗歌,就如同欣赏一个个童话,情节简单,却又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但是,就是这个给了无数读者美的享受,唤起无数枯寂麻木心灵的天才诗人,最后却以一种惊世骇俗的悲剧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成为文化界的一段传奇,也给很多人留下难以解读的疑惑。

顾城在诗歌里用孩童的眼睛打量世界,用孩童的口吻倾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坚守内心对纯净的固执取向。

诗歌里有美丽的自然,有无暇的童梦,有幻想中的女儿国,有纯粹,有空灵,也有压抑和死亡的气息。

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并存于他的诗歌里。

顾城毕生在打造一个纯美的心灵之城,用生命吟诵一首首纯美的诗篇,用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为每首诗歌做注解。

一、对自然的独特体验顾城对自然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感受力。

在父亲影响之下,或者说是天生对自然的敏感,从小顾城就爱观察自然。

他仰望星空、聆听虫鸣、坐看云涌、遥观潮起潮落。

“我赞美世界,用蜜蜂的歌,用蝴蝶的舞,用花朵的诗”——《赞美世界》歌、诗、舞,本是人之所为,顾城写蜜蜂能歌,蝴蝶能舞,花朵能诗,在顾城的诗歌里,人和大自然里的生命一样,一样纯净美好,在无边际的大自然里,人和自然里的一切生命合二为一。

三四岁时,幼儿园的小伙伴告诉他“月光下,我用纸叠了一只天鹅”,顾城一下子被触动了,“月光”,多奇怪的词,这个词唤醒了他对夜晚的全部感觉。

放学时,他惊讶于雨后塔松上挂的雨滴,他觉得每滴雨滴都倒映着世界,他被这种美深深地震撼了。

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

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

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感受纯净美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顾城是一个谜。

他以纯银般的诗句描绘自己天真的童话理想,构建了一个迷幻的童话世界,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綽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暇、扑朔迷离。

他创造了一个个明净、空灵、精致而又美好的诗境,呈现出自由的童真的生命律动。

但是,从读顾城的作品中又可以感受到,在他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

这忧伤虽然淡淡的,可又好像铅那么重。

一.意象呈现艺术特色顾城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意象的呈现,而在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意象隐喻法。

例如《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它是几个感性形象的意象组合,所代表的内在含义超出了这些词固有的意义,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如诗中的“我”就象征了一代人。

所以诗歌象征的审美特征,实际上就是意象的一种内在的美学特性。

另外,他还使用人和物转换的意象表现手法,通过把物象拟人化表达到以物言人的目的。

赋予更多主体情感,具有更多更广的人性。

诸如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有这样几句: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很多很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诗人通过树熊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自己内心深处深挚的渴望。

树熊没有家,坐在树枝上发愣,不知去向哪里,有的只是许多甜美的梦想和一双渴望幸福的眼睛,作者把树熊拟人化,树熊其实就是诗人的影子,通过物人转换,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比直抒胸臆来得富有韵致。

同时在查阅很多资料后发现顾城还善于用的一种意象表现手法是省略跳跃法。

即诗的前前后后似是毫无联系,完全是没有关联的意象,只是那么并列着,不同意象之间完全是跳跃式的,省略了中间的过渡词。

诸如《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情感诗人鉴赏顾城的诗意人生

情感诗人鉴赏顾城的诗意人生

情感诗人鉴赏顾城的诗意人生顾城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诗意和对情感的表达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流畅凝练,笔触细腻,充满了深刻的情感。

通过鉴赏顾城的诗意人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诗歌艺术和心灵世界。

一、顾城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点顾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位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

这个背景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个体心灵的发展与追求。

顾城的诗歌充满了自由、开放、温暖和反叛的精神,他的诗意人生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宇宙无穷的浩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息息相关。

二、关于爱情与美的表达顾城的诗歌中常常涉及到对爱情和美的独特感悟。

他以细腻、感性的笔触描述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同时也探讨了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对于个体的重要性。

他以独特的感悟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并将其与自然的景象以及人类的情感相结合。

通过他对爱与美的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情感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顾城的诗意人生中展现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他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体悟,把握着宇宙间的生命律动,捕捉到微小而瞬息的瞬间。

对他而言,生命与死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以诗意的方式描述了生命的繁华和流转,以及对死亡的超越和解放。

在顾城的诗歌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情与对死亡的豁达,这种思考与感悟使他的诗意人生更加丰富多元。

四、对社会与人性的关注顾城的诗歌也关注了社会现实与人性的问题。

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对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冲击和困惑给予了深刻的思考。

他以感悟和痛苦的表达,揭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焦虑与无助。

在顾城的诗意人生中,他通过诗歌的独特形式传递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对人性的思索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五、对艺术创作的追求顾城是一位对诗歌艺术有着追求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了对诗歌形式和语言的探索。

他以独特的方式组织词语,创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意象和音乐性的语言。

浅谈顾城

浅谈顾城

浅谈顾城摘要:顾城的诗篇闪动着诗篇和灵性的光辉,坦诚相对的心灵世界,以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向我们娓娓叙说着关于美好,关于纯净的种种传说。

也许他这种对自然,对世外桃源的钟情缺乏世界性的眼光,也无法将它上升到宇宙意识和生命形式层次,但正是他率真的个性和执著的童心铸造了他独特的诗歌世界,显示了他的超凡才气,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一、浪漫主义的“童话诗人”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因为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纯净明丽的意象、轻快自然的节奏和浪漫的童话色彩,因而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同时也被认为是当代唯一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与朦胧诗派的其它代表人物相比,顾城的诗显得纯真无瑕、纤弱纯净,尤其是他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和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顾城自一九七九年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

作为当代新诗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重量级”诗人,毫无疑问,顾城是以他的朦胧诗奠定了自己在诗歌上的地位。

然而,他的寓言诗以及旧体诗同样也因含义隽永而倍受世人注目。

本文试着从其诗歌内容与艺术形式两方面来分析顾城诗歌前后期的转变。

二、顾城简介如果解读顾城诗歌的内容转变,那么了解顾城的生活经历就不是应该的,而是必须的了。

顾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十几岁时随父顾工下放山东昌北火道村,在那里他写下了许多小诗,这些诗歌的一部分被他抄在一个小本子上,并取名为《无名的小花》。

1974年顾城回北京并于当年在《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起重新进入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一跃而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80年初他所在的单位解体,自此顾城便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顾城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读者喜爱。

他的诗歌不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充满了童真和梦幻般的色彩,以及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顾城的诗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独特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风格。

他善于运用自然界的景象和物象来象征和暗示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远和近》这首诗中,顾城用“云”和“鸟”的形象来象征自由和束缚,表达了对于自由和生命的渴望与追求。

同时,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比如“在月亮上我砍下一棵树/它倾斜着生长/在荒野上”。

顾城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他以平淡质朴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他的诗歌既不矫揉造作,也不媚俗取宠,而是用最真挚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这种朴素而深沉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除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顾城的诗歌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一代人》这首诗中,他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诗句,表达了人类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寻找光明的精神追求。

而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首诗中,他通过描述自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表达了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束缚的反抗。

顾城的诗歌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他在诗歌中对于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如《长城》一诗中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以及《捞月亮的人》一诗中对于人性自私、短视的揭示。

同时,他在诗歌中也不断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如《一代人》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及《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的“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这些诗句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寻找光明,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努力。

总之,顾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内涵和真挚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穿城而过_透析顾城的诗歌世界

穿城而过_透析顾城的诗歌世界
注释: ①顾城.顾城的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2.158 页. ②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儒家哲学之精神.北京: 北京大学出 版社, 1984.497 页. ③顾城, 雷米.英儿.华裔出版社, 1993.197 页. ④顾城.顾城的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2.107 页. ⑤[英]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3.38-39 页. 参考文献: [1]余虹.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1.
无法逃避, 只能在背负现实的同时, 开垦着理想天国而艰难前 行。 于是, 这样的顾城, 这样一个纯粹的生命就注定比一般人 多了些深刻的裂痕。 二、 女儿性之善 我不是在爱/我是在梦想一个女儿国世界/我的爱微不足 道。 追溯中国传统哲学,善” “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 并一直 与人性学说、 道德学说、 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 梁启超和冯友 兰都曾对这个问题做过详细论述。 梁启超强调中国哲学以研 “中国的儒家, 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 主要在求理想的生 活。 求理想的生活, 是中国哲学的主流, 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 在。 在他们两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的基本思 ”
顾城在人世只走了 37 年, 从发表了引起了诗歌界强 《门前》 我多么希望, : 有一个门口/早晨, 太阳照在草上/我们站 1993 年,
一方面, 现实的压迫和膨胀让他能够感觉到自己臆想的虚无, 一个代码、 符号或是机器零件, 在狂热追逐欲望的同时, 人类
126
2009 年第
5期Hale Waihona Puke 安徽文学艺 术 殿 堂
——女儿国的幻想” ③男性的醒悟在于领悟到自身的虚幻, 感召到了美的光芒。 。
是, 这个列队的人物构成很单一, 只有小女孩、 小女孩的姐姐、 了一个能够使他安身立命的 “激流岛” 能够开始别样的生活, ,

从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探究诗人自我

从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探究诗人自我

从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探究诗人自我发布时间:2021-05-17T07:52:36.037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2期作者:朱浩楠[导读] 提到顾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句话甚至被应用在歌曲中,成为家喻户晓的歌词。

《一代人》确实是顾城的代表作,但并不意味着是顾城的全部,顾城诗歌中的自我既入世也是出世的。

朱浩楠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摘要:提到顾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句话甚至被应用在歌曲中,成为家喻户晓的歌词。

《一代人》确实是顾城的代表作,但并不意味着是顾城的全部,顾城诗歌中的自我既入世也是出世的。

关键词:童话世界;纯洁;迷茫;自由前言顾城是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事实上,顾城的“自我”与朦胧诗派有些差别。

本篇论文将从顾城的生平出发,探索独属于顾城的内心世界,顾城是完全出世的“自我”,他寻找的自我是异于同时代所有诗人的自我。

在他的笔下,我们将会看到独属于顾城的童话世界与灵魂。

一、从顾城的生平寻找顾城的童话世界孩童时期的顾城还没有经历社会的锤炼,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总是流淌着孩子式的天真。

如《星月的由来》(1968年)中,诗人就写道:“树枝想去撕裂天空……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①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星星和月亮。

不难看出,在诗人青少年时期的创作中,星星、月亮等词语频繁出现,这些景物都具备着纯净、晶莹、光明等特点,也正是这些词语构成了孩童时期顾城的童话世界,一个纯粹干净的世界。

1970年-1972年是顾城创作的一个小高峰,此时的顾城随着父亲顾工下放到农场。

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农场的生活和他想象中的世界有着很大差距,而这样的反差带给诗人痛苦,也加剧了顾城对内心童话世界的渴望。

在《幻想与梦》中,顾城写道“我热爱我的梦……梦像雾一样散去,只剩下茫然的露滴。

顾城诗歌创作阶段

顾城诗歌创作阶段

顾城诗歌创作阶段顾城,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创作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青春迷幻期、中期的艰难探索期和后期的成熟巅峰期。

早期的青春迷幻期是顾城诗歌创作的起点,这个阶段的诗歌作品以充满梦幻色彩的叙事方式为特点。

他以敏感的心灵聆听着岁月的浮沉,表达了对人生、爱情、梦想的追求与思索。

《给天空一点点颜色》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的作者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来揭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使读者进入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进入中期的艰难探索期,顾城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深化内涵。

他放弃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转而尝试象征性和渲染性的表达手法。

他试图用简练的语言来描述自然和情感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意象间的碰撞和交融展现诗歌的力量和哲学深度。

《雨巷》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的作者以细腻的文字和抒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雨巷中人们的欢笑与痛苦,表达出对生活的痛苦与渴望。

最后,进入后期的成熟巅峰期,顾城诗歌创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展现了对自然、人性、生命的深刻洞察力。

他的诗作变得更加直接而深刻,语言也更加凝练而精致。

《承认这哀愁的存在》是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的作者以简约的笔触和深沉的意境刻画了一个独处的人在深夜中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倾诉和思索。

顾城的诗歌创作经历了青春迷幻期、艰难探索期和成熟巅峰期三个阶段,展示了他诗歌创作的个人风格和内在追求。

他以独立思考和独具眼光的方式洞察生活的琐碎和哲理,他的诗作从诗性的角度表达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打动人心。

顾城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瑰宝,他的诗歌作品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我们对顾城的诗歌创作经历和作品的探索应当持续下去,通过欣赏他的诗作,我们可以体验到这位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度思考,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愿我们永远不忘顾城的诗歌,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顾城诗歌创作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和探索,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深度的内涵。

走近顾城

走近顾城

最初接触到“顾城”这个名字,还是从舒婷的一首诗中,那首诗的题目就叫《童话诗人——致g.c》。

后来我才知道这题目中的g.c指的就是顾城,于是顾城留在我的脑海里的最初印象就是“童话诗人”。

接下来我就找了一些顾城的诗来读,说不清当时是缘于一种怎样的情愫,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当时特别喜欢舒婷的诗,所以对舒婷提到的诗人也产生了“爱屋及乌”的喜爱。

初读顾城的诗歌时,对他的了解很肤浅,只觉得他的诗充满了稚气,有点像儿歌。

总觉得他不如舒婷“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那样委婉,也不如北岛“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那样尖锐。

时至今日,我所读到过的顾城的诗其实也并不多,但对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却似乎有了一些朦胧的了解。

在我的印象中,顾城是一个绝对自我的人,他的诗中表达的全都是他自己的生活和他自己的感受。

从来看不到他“作秀”似的对祖国河山激情的赞美。

而且顾城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大多有着惊人的类似,要么就是对生命的礼赞,要么就是对死亡的迷恋。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在顾城的诗歌中奇妙交织,让我们对他的情感捉摸不透,他时而是温顺而羞怯的孩子,时而又是偏执而顽固的暴君。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诗中既看不到大喜,也看不到大悲,而是一种非常平稳的感情,像一股涓涓细流从纸面上轻轻的淌过。

譬如,他在《麦田》中写道:“春天看不见/只有一次/花全开了/开得到处都是/后来就很孤单”,又如他在《打开窗子的声音》中写道:“你听/最小的声音/是海/船伏在沙丘上/远处是蓝蓝的一片”。

然而弥漫在诗中的却是一种含蓄的悲哀和一种看似明媚的忧伤。

透过纸面可以约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里是有着激情澎湃的飓浪,然而他却压抑着,压抑着,以一种童稚、平淡的语言来面对他的观众。

我至今还没能明白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但我可以明白的是,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内心与生活的矛盾,使这个文弱的诗人动用斧头把自己的爱人送往另一个世界,而后在一个大树下让一条绳索把自己牵向天国。

顾城 的诗歌

顾城 的诗歌

顾城的诗歌
嘿,你知道顾城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诗人啊!他的诗歌就像是
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你心里那扇藏着无数奇妙世界的门。

比如说他的那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哇塞,这短短的两句话,就好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心。

这不就是我
们在生活中不断挣扎、不断追求的写照吗?我们不都是在黑暗中努力
寻找着那一丝光亮吗?这多像我们在迷茫时,努力想要抓住那一点点
希望啊!
还有,“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哎呀呀,这写得多妙啊!把那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距
离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不就像是有时候我们和某些人在一起,明明
近在咫尺,却感觉相隔甚远;而面对大自然或者某些事物时,却又觉
得无比亲近。

这简直太神奇了!
顾城的诗歌总是那么独特,那么让人着迷。

他能把那些复杂的情感、奇妙的想象,用那么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就像他在里写的,“我想在
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这是多么美好
的愿望啊!这就好像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最纯真的梦想,想要让整个世
界都变得更加美好。

你不觉得顾城的诗歌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
耀着独特的光芒吗?他的诗能让你沉浸其中,感受着那些细腻的情感
和无尽的想象。

难道你不想去好好读一读他的诗,去感受一下那个充
满诗意的世界吗?我反正觉得,顾城的诗歌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欣赏了!
我的观点就是,顾城的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
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触动和无尽的思考。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顾城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以下是顾城的诗歌赏析:1.《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顾城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一个经历过黑暗的人,试图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过去的怀念。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简洁,语言却富有深度和内涵。

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这首诗体现了顾城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他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童真和深刻的思想。

3.《雨夜》窗外的雨夜,静静地淋湿了我的心。

我思念着你,就像雨夜思念着天空。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雨夜,表达了顾城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4.《我是一个流浪者》我是一个流浪者,我走过了无数的路,我看过了许多的美景,但我还是觉得,世界上最好的风景,是在我的心里。

这首诗体现了顾城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他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5.《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我带着思念,走过小巷,我看到了夕阳,看到了你。

这首诗通过描述小巷和思念,表达了顾城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浅谈顾城(共5篇)

浅谈顾城(共5篇)

浅谈顾城(共5篇)第一篇:浅谈顾城浅谈顾城摘要:顾城的诗篇闪动着诗篇和灵性的光辉,坦诚相对的心灵世界,以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向我们娓娓叙说着关于美好,关于纯净的种种传说。

也许他这种对自然,对世外桃源的钟情缺乏世界性的眼光,也无法将它上升到宇宙意识和生命形式层次,但正是他率真的个性和执著的童心铸造了他独特的诗歌世界,显示了他的超凡才气,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一、浪漫主义的“童话诗人”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因为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纯净明丽的意象、轻快自然的节奏和浪漫的童话色彩,因而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同时也被认为是当代唯一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与朦胧诗派的其它代表人物相比,顾城的诗显得纯真无瑕、纤弱纯净,尤其是他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和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顾城自一九七九年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

作为当代新诗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重量级”诗人,毫无疑问,顾城是以他的朦胧诗奠定了自己在诗歌上的地位。

然而,他的寓言诗以及旧体诗同样也因含义隽永而倍受世人注目。

本文试着从其诗歌内容与艺术形式两方面来分析顾城诗歌前后期的转变。

二、顾城简介如果解读顾城诗歌的内容转变,那么了解顾城的生活经历就不是应该的,而是必须的了。

顾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十几岁时随父顾工下放山东昌北火道村,在那里他写下了许多小诗,这些诗歌的一部分被他抄在一个小本子上,并取名为《无名的小花》。

1974年顾城回北京并于当年在《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起重新进入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一跃而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80年初他所在的单位解体,自此顾城便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顾城诗歌鉴赏

顾城诗歌鉴赏
主义诗人,以《一代人》、《远和近》等诗作蜚声文坛。他的诗歌充满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通过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咏唱少年生活。其中,《一代人》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文革时期一代人对光明的渴望与战胜黑暗的决心,短短两句诗却蕴含了深沉的情感和博大的主题。《远和近》则通过人与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变换,反映了文革期间人际关系的扭曲和隔阂,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这些诗歌不仅展示了顾城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内心世界。此外,顾城的诗歌还表达了他对纯净世界的追求,他渴望避开尘世的污染,守住内心的纯净世界。这种追求也体现在他的诗观中,他试图在诗中解决现实世界的分裂和痛苦,实现心灵的自由。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情感色彩,成为了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瑰宝。

顾城没有名字的诗歌欣赏

顾城没有名字的诗歌欣赏

顾城没有名字的诗歌欣赏(实用版)目录1.顾城的诗歌创作背景2.顾城诗歌的特点3.顾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4.顾城诗歌的价值与影响5.顾城诗歌的欣赏正文顾城,原名顾德发,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被誉为“80 年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顾城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世界充满了神秘和矛盾。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顾城那些没有名字的诗歌,探寻其中的美丽与哀愁。

顾城的诗歌创作背景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他的童年经历、家庭背景以及与诗人北岛的交往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经历使得顾城的诗歌中饱含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顾城诗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顾城的诗歌形式独特,他善于运用意象和隐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其次,顾城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现实的批判,更有对理想的追求;最后,顾城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他的诗歌中饱含着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探索。

顾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多种多样,既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与豪放,也有现代主义的矛盾与困惑。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这些主题与风格使得顾城的诗歌成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顾城诗歌的价值与影响不言而喻。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顾城的诗歌作品启发了一代又一代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使得他们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顾城的诗歌欣赏,不仅仅是对其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通过欣赏顾城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现实的关注、对理想的执着,以及对人性的探索。

顾城诗歌中的自然主 义与心灵探索

顾城诗歌中的自然主 义与心灵探索

顾城诗歌中的自然主义与心灵探索《顾城诗歌中的自然主义与心灵探索》顾城,这位被誉为“童话诗人”的创作者,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在诗歌的世界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他的诗作中,自然主义与心灵探索相互交织,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思考的精神领域。

在顾城的诗歌中,自然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情感。

他笔下的自然并非仅仅是客观存在的景象,而是与人类心灵相通、相互呼应的灵魂伴侣。

他用细腻而敏锐的感知,捕捉到自然界中那些细微而又动人的瞬间。

比如《小花的信念》中“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小花在艰难的环境中绽放微笑,这种对自然生命的坚韧与乐观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不屈。

顾城对自然元素的运用极为精妙。

风、雨、云、树等常见的自然景象在他的诗中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风,有时是自由的使者,有时又是心灵的低语;雨,可能是忧伤的倾诉,也可能是希望的滋润。

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这里的“窗子”象征着与自然的沟通,表达了诗人渴望让人们通过与自然的接触,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温暖。

自然主义在顾城的诗歌中,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描绘,更是他心灵探索的重要载体。

他借助自然的形象和力量,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渴望、困惑与挣扎。

在那个充满喧嚣和浮躁的时代,顾城仿佛是一位隐士,躲进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他的心灵探索常常伴随着对人性、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在《远和近》中“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短诗看似简单,却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阂,以及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天然的亲近感。

这种对比,反映出诗人对人类心灵状态的反思和对真诚交流的渴望。

顾城在诗歌中还展现了对童真与纯真的执着追求。

他认为,只有保持童真的心灵,才能真正地与自然相融,才能洞察到生命的本质。

在《生命幻想曲》中“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这种对纯真状态的向往,使他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选择回归内心的纯净,以孩子般的视角去审视和感受一切。

小巷顾城诗歌

小巷顾城诗歌

小巷顾城诗歌1.哎,你知道顾城不?他的诗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不一样的世界呢。

就像他写的小巷,那感觉就像是把我带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

我读的时候就在想,这小巷是不是藏着好多故事啊,就像老房子的墙缝里藏着的小秘密一样。

我仿佛看到一个孤独的人在小巷里徘徊,周围静悄悄的,只有他的脚步声在回响,就像顾城诗里描写的那样,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寂静和孤独。

2.哟呵,顾城的小巷那可不得了。

我一读就感觉自己像掉进了一个时间的漩涡。

那小巷就像一个沉默的老人,静静地看着岁月变迁。

我和朋友聊起这诗的时候,朋友说他感觉那小巷像是一个被遗忘的梦境。

可不是嘛!在诗里,小巷有着一种独特的氛围,好像它本身就是一首诗,每个角落都散发着一种让人着迷的气息,就像古老的香水散发着迷人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想探究它的深处到底有什么。

3.嘿,顾城写的小巷简直绝了!我有时候就琢磨,这小巷是不是他心中的一个特殊的存在呢?就像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秘密花园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很窄的胡同里走,突然就想起了顾城的这首诗。

那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诗里的主人公,周围的墙壁像是在对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小巷的感觉,就像是一本写满了故事的旧书,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味,而顾城就是那个把这本旧书的精彩之处展现给我们的人。

4.哇塞,顾城笔下的小巷就像一个神秘的通道。

我感觉我一走进他诗里的小巷,就像走进了一个不同的时空。

我跟我同学说这感觉的时候,我同学特别不理解,还说:“不就一个小巷嘛,有啥特别的?”我就跟他讲:“你可不知道,这小巷在顾城的诗里就像一个充满魔法的地方。

”在那小巷里,似乎阳光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洒下的是诗意的金粉,每一粒都能在心底激起涟漪,那是一种特别奇妙的感觉。

5.哎呀,顾城的小巷诗真是让我着迷。

我觉得那小巷就像我的一个避风港,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只要一读那首诗,就感觉自己被带到了那个宁静的小巷。

我仿佛看到顾城自己就站在小巷里,静静地思考着什么。

我想,如果我能走进那诗里的小巷,我一定会和他打个招呼,问问他为什么这个小巷会这么有魔力。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

顾城早期诗歌窥探

顾城曾将自己的诗歌创作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的我(1969-1974)、文化的我(1977-1982)、反文化的我(1982-1986)、无我(1986-1993)。

我们姑且将“自然的我”与“文化的我”称之为顾城创作的早期阶段,从此阶段入手对其诗歌进行深入剖析。

一、活在自然中与自然抒情的诗风顾城在6岁时写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首诗,当然,这首诗并没有体现多大的文学价值,但却从中早早地展现出一个天才诗人的天赋,并为他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埋下了伏笔。

1969年,顾城随父下放至山东农村,这既给他带来了艰苦的农村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也为他接触自然、师法自然提供了条件,身处自然成就了“自然的我”。

在这里,顾城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此时的顾城正处于少年时期,因此,这个“我”本身就“有一种孩子气,有梦,有希望,也有恐惧”。

这个时期的诗作比较自然、抒情,是他在对自然、对世界、对自己说话。

“大雁,你飞走吧,/你飞过去——/不要盘旋,不要停;/请你告诉慈爱的春天,/不要忘记这里的渔村。

”(《大雁》);“奔腾不歇的江河,/起伏连绵的山川,/惊天动地的旱雷,/撕破雨云的闪电,/呵——/多少谜?/多少梦?/多少沉冤?……//新陈代谢的万物,/广大神秘的自然,永无边际的宇宙,/黑暗沉默的空间,/呵——/多少天?多少代?多少光年?……//在宇宙的尘埃——/地球上,/却不知已变过多少风云,换过多少人间。

//”(《没有名字的诗歌》);“旭日用光焰赶走了黑暗,/夕阳用余辉映透了晚霞,/遗忘的过去/幻想的将来呵——/生物在万物中闪耀着火花。

//(《生命随想曲》);“我赞美世界,/用蜜蜂的歌,/蝴蝶的舞,/和花朵的诗。

/月亮,/遗失在夜空中,/像是一枚卵石。

/星群,/散落在河床上,/像是细小的金沙。

/用夏夜的风,/来淘洗吧!/你会得到宇宙的光华。

/”(《我赞美世界》)。

在这时期的诗里,有对自然的热爱:“太阳升起来,/拿着七色光焰的画笔,/在大地的调色盘上,/调配着春天的晨曦。

二年级作文顾城的诗歌

二年级作文顾城的诗歌

二年级作文顾城的诗歌顾城是中国现代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简洁、明朗著称,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受。

顾城的诗歌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许多学生在学习文学时的经典之一。

在二年级的学生中,也有许多人开始接触顾城的诗歌,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么,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顾城的诗歌到底是怎样的呢?顾城的诗歌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情感,展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比如他的《晚春》一诗中写道:“满山的新绿,都打扮在树梢;一段烂漫,无论你哪个方位,在它的面前——都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自然。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单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将读者带入了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清新和美好。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顾城的诗歌是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在他的诗歌中,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领略到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变化。

这不仅对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所提升,也对于培养他们的热爱自然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大自然,顾城的诗歌还以感情丰富、细腻的形式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

比如《有些话想对你说》一诗中写到:“有时候我不是我,而是一条河,一条长长的河,有着追随浪花千里的力量。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情感的发掘,正是顾城诗歌的特点之一。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顾城的诗歌将会成为他们展开情感表达的媒介。

通过阅读顾城的诗歌,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情感,学会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更好的发挥。

顾城的诗歌中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了生活的哲理。

在他的诗中,既有着对大自然的观察,也有着对人生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启发。

比如他的《寒夜》一诗中写到:“人的眼神里、藏着一根草原、可托着瞬间的碧空,藏着将变的云彩。

”这种对生活的哲理的思考,为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入了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顾城诗歌所带来的影响

顾城诗歌所带来的影响

顾城的诗歌影响
首先,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现代诗歌中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常常从自然与人的关系、爱情等主题出发,借以反映人生的真谛。

他探索了世界和人类的意义、人的生存与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关注社会痛点,呈现了时代人群的普遍心理。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情意绵长,凸显了一个时空背景下的情感体验。

其次,顾城的诗歌充满了奇幻活泼的想象,这种想象并非诗人刻意为之的技巧,而是诗人用眼睛触摸本真的感觉,他只是在记录,而不是在创造。

这种诗歌创作方式也影响了许多诗人和读者。

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内涵和深刻情感使得其作品在现代诗歌中独树一帜,对诗歌创作和读者阅读体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我们将顾城的诗歌创作分为前期与后期: (一)前期:睁开“眼PP看世界 《杨挝》(1964)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刚一登上诗坛,顾城便以大睁着的“黑眼睛”形象确立了 自己的诗人地位。相信每位对新时期诗歌有所关注的人,谁 都不会忘记郧首著名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跟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此诗中。顾城以极为简洁的意象概 括地表达了一代人的处境与心愿,成了刚从劫难中苏醒过来 的。一代人”的精神箴言,而这首诗亦被称作是为一代人“立 言”的诗.少年顾城敏感多思。八岁就开始用文字表达自己 的幻想世界. 然而顾城又有着十分坎坷的童年生活.在他仅有十岁 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惨无人性的武斗,使顾城。恐 惧”,父亲被迫害,顾城家里所有的书籍都被抄走,顾城竟奇 迹般地在废纸堆里找到一本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书给了 少年时代的顾城最初的信仰和生活依据,给他打开了一个崭 新的世界.多次采访过顾城韵斯洛伐克国家社会学院教授 高利克称这本书是顾城的。圣经“.在这本书的引导下。顾城 又读了‘昆虫世界漫游记'、‘趣味昆虫》等书.于是他诗歌写 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出现了,那便是自然界的生物.1969 年,年仅13岁的顾城就随同父亲下放到山东潍河岸边的荒 涎上,他在那里度过了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难忘岁月。在那段 特殊的日子里,他没有伙伴,没有欢乐,然而却本能地义无返 顾地爱上了自然,全身心的与自然为伴。而正是大自然激发
20 1 0年第9期安徽文学
万方数据
和整个精神大厦的坍塌。“我和这个世界对抗的时候,就像 一只小虫子在瓶子里碰撞……没有一神方法能够解决生命 的矛盾……我没有办法对抗现实……我没有办法改变世界 ……我没有办法在现实中实现自己……就依靠着一根拐杖。 当这支撑物崩塌的时候,我就跟着倒下去.呻顾城的这段话, 是他对自我生命和精神历程的极好解释.这不仅是顾城走 向人生悲剧的精神前提,也是他的诗歌艺术陷入贫困的心理 原因。在生命的后期,顾城写下了诗歌‘失误》:“我本不该在 世界上生活,我第一次打开小方盒,鸟就飞了,飞向阴暗的火 焰,,我第一次打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那个“小方盒” 装满了他的“梦”和“童话”,在打开的一瞬间就预示了方向.
行为的“文化”,而反文化的个体和非文化的自然在诗化世界 中仍居于中心位置:“无我”则把对文化与世界的否定推向绝 对,直至从根本上剥离和摒弃“自我”和“自然”,。无我?的 。我”,。既是棒,又是鬼,既是人,又是昆虫”,岛耋个后。文化” 甚至也后“自然”的“自然而然“。成了顾城后期诗歌、诗学以 至行为的核心。
走进顾城的诗歌世界
◎苏英姿
(华东师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嘉兴学院平湖校区 浙江·嘉兴 314200)
摘要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个特别的诗人,他的理想是用。梦”建造一个喧话世界”,被称为
以一颗童·譬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诗作自然明丽,率真自然,表现了他对 理想的诗的王国是挚爱与忠诚;后期诗作则更多的表现诗人远离故土,漂泊异乡之感以及对喧l;|1人世的厌倦. 关键词顾城谤歌解读 文章编号167I.0703(2010)09.086_03
1992年底。颈城在德国波恩接受‘袖珍汉学》杂志的编辑 采访时,谈到不断变化的“我”的阶段性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 响,把自己诗歌创作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阶段 (1969.1974年)、文化阶段(1977·1982年)、反文化阶段 (1982.1986年)和无我阶段(1986年以后).o按顾城自己的表 述,在。反文化阶段”,“我用反文化的方式来对抗文化对我的 统治,对抗世界.这个时期我有一种破坏的心理,并使用荒 诞的语言”,在“无我阶段”,“我对文化及反文化都失去了兴 趣,放弃了对‘我’的寻求,进入了‘无我’状态。我开始做一 种自然的诗歌,不再使用文字技巧,也不再表达自己。我不 再育梦,不再有希望,不再有恐惧”。。这“反文化”和“无我” 两个阶段,本质上具有共通的一面。都带有明显的反人类与 反人本倾向:“反文化”针对的是作为。类”的人及其规范个体
当然诗人也有“寻找”,也曾站在现实的边缘,敲打现实 和历史的。墙壁”,但也仅仅是从“童话世界”里探出一双眼睛, 或者仅仅伸出一双手,他的身子始终是留在“梦”里的。“伤 痕和幻想使他燃烧,使他渴望进击和复仇”。但是在现实中, 。一些无法攀越的绝壁。又使他徘徊和沉思,低吟着只有深谷 才能回响的歌.他的眼睛,不仅仅是在寻找自己的路,也在 寻找大海和星空,寻找永恒的生与死的轨迹……旧这是顾城 自己的表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这种矛 盾的结果,他不是向外行走,而是向内寻找。向着自己的内心 世界和童话世界寻找。这种寻找,也包含着自然天性、入生 哲理和时代的精神内容,但毕竟显得较为空泛和渺远。所以 “对抗”,仅仅是一种心灵姿态,是从精神上对现实的疏离。或 许在美丽的自白和诉说中,个人的来自外部世界的郁积和苦 恼被他宣泄了,但从根本上说,他解救的只是他自己,虽然他 曾以“代言人”的身份表达过。一代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那 也只是他站在梦想和现实的交界处的一声咏叹,激越但却不 能长久.“对抗”的结果,必然是梦的消散、童话世界的破碎
想中的天国回到了嘈杂拥挤的人间,于是为了生存,“他去街 道服务所里干活,筛石灰、拉大锯、刨树根、刷油漆、爬到楼顶 上去刮顶棚铁锈,在高温熔炉旁拌糖浆……”劳动的艰苦、复 杂的人际关系,使这个不擅于在那个人际关系网中穿梭往来 的人,感到被束缚的痛苦和难以应付的尴尬。
面对残酷的现实,顾城选择的不是正视现实,更不是改 变现实,而是急于寻找安慰,他一遍遍在记忆中回到少年时 代的“天籁的世界”,一味地沉溺在自己的梦幻世界里。“我 是一棵长不大的小草,偶尔触一触阳光的绒毛”(‘门前》)他 拒绝成熟,拒绝难以对抗的生存,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的童 年经验里,将生活中的一切细雨狂风,都归入童年的家园,在 追求人与自然的密切融合的同时,又体验着人与人之间的巨 大隔阂。诗歌《远和近》就很好的表现了诗人的此种内心。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if,看我时很远,,你看云 时很近.”诗中,诗人运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 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显然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一。这种 异乎寻常的心理情愫,心理学上称为“童年质情结”。心理学 家认为这种情结的产生。是因为一个重大伤害被埋进个人情 绪经验意识里,于是在人的意识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观念形 式,并使之充满情绪色彩而影响思想、感觉、生活。顾城幼年 的经历决定了他日后的人格力量,使他成了一个永远长不大 的孩子,始终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始终继续着他儿时 的游戏。在他的‘幻想与梦》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我热 爱我的梦,它像春流殷,温暖我的心”,当“早晨”来临,“梦像 雾一样散去,只剩下茫然的露滴”。在‘梦痕》、‘水乡》等诗歌 中,也都表现了“梦”被现实追逐的伤感和无奈.
总的来说。顾城这~期间的诗歌自然明丽.率真自然,他 发挥孩子奇幻的想象来打破客观世界的具体束缚,实现心灵 的绝对自由,展现神奇瑰丽的心理时空,同时也常常渗透者 某种对理性境界的追求,表现他对理想的诗的王国是满怀赤 诚、挚爱的.
(二)后期:合上眼睛,世界与我无关 《灵瑰有一个孤寂的住所》 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 在那里他注视山下的暖风 他注意鲜艳的亲吻 像花朵一样摇动 像花朵一样想摆脱蜜里的昆虫 他注意到另一种脱落的叶子 到处爬着,被风吹着 随随便便露出干燥的内脏 顾城是一个偏执的诗人,一个喜欢绝对的诗人,一个有 着强烈自恋倾向的诗人,他拒绝了人世,拒绝了长大,他眼中 的世界越来越充满敌意。他丧失了安全感,只感到自己的渺 小和无力,只能逃进并沉迷于自己的幻象世界,寻求虚幻的 安慰,而这虚幻的安慰又使他的世界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 无法获救。最后,他只能孤独的吟唱着走向死神。 因此,顾城后期的作品,完全背离时代,表现出对梦想中 的虚幻世界的极度迷恋,他用诗的语言建构起自己的王国, 用自己的感觉说话,将目光完全投入到生命的自我专注当中 去了.因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他说:“睡吧!合上双服,世界 就与我无关”。“孩童心绪,稚儿语言,浅淡心境,成为他这一 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呻顾城在他自己构建的城堡中无 拘无。他一直用拒绝的态度与外在世界对抗,固执地坚 守着“孩子”的阵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将自身以外的整个 世界都认为是异己的成人世界。他那精微的感知、天赋才华, 在这个狭窄的世界里被泼洒得淋漓尽致。如‘原作》:“我想 让声音轻点/每下都踏:k/每下都踏谷穗,发芽的声音穿过纸 灰,,我想让声音轻点,睁止吵闹和打鼓,最好躺下,把手放在腿 边,一点点平睡,水,两面微光闪耀,你喜欢些什么,生命如水大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 山东东北农场,1973年开始学画,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 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1977年正式开始写作,在‘今天》 杂志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 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所在单位解散,成为待业者。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 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教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 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3年 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国写作。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 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 杀.惨案发生时,正值其夫妇从德国返回新西兰不久.顾城 一生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碴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 0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 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 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术、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 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 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 ‘从自然到自我》、‘没有目的的我》。小说‘英儿》为诗人于弃 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
的树熊。没有家艘有一颗留在远方的心,他只有,很多很多,
浆果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更让我们窥见他那晶莹剔 透的心灵和日臻圆熟的艺术才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