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
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
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摘要:碳排放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生态旅游景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然而,旅游带来的碳排放对于九寨沟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碳排放清单,并结合碳足迹及碳管理的研究,探讨了提高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1. 引言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碳排放则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气候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的重要自然遗产之一,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碳排放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碳排放清单的建立通过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的调查研究,统计了各种碳排放来源,包括交通运输、酒店住宿、餐饮等。
并结合九寨沟特点,建立了碳排放清单,明确了九寨沟在不同环节的碳排放情况。
3.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碳足迹根据九寨沟碳排放清单数据,计算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碳足迹。
结果显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和餐饮行业。
同时,游客的交通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对碳足迹有着重要影响。
4.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管理的挑战九寨沟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区,碳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景区发展与碳排放管理之间存在着矛盾。
其次,游客交通方式多样化也增加了碳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缺乏系统的碳管理机制也制约了九寨沟碳管理的有效性。
5. 提高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为了提高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管理的效果,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碳管理与生态保护的结合,优化旅游发展模式。
其次,推动公共交通在九寨沟的发展,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此外,加强碳排放的监测和统计,建立完善的碳管理机制。
6. 结论本文通过建立碳排放清单,并分析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碳足迹以及碳管理的挑战,提出了提高碳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九寨沟作为中国的生态旅游景区,应该加强碳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碳管理提供示范和借鉴综上所述,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和餐饮行业,游客的交通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对碳足迹有重要影响。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建筑业碳排放核算
/ 1 0 2 6 5 7 5 3 -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建筑业碳排放核算
张 智慧 , 刘睿劼
( ) 清华大学 建设管理系 ,北京 1 0 0 0 8 4
摘 要 :为了研究中国建筑业的碳 排 放 情 况 、 衡量建筑业的 并与 其 他 行 业 进 行 比 较 , 该文提出关联碳排 碳排放影响力 、 放的概念 , 在碳排放核算过程中将其分为直接碳排放 与 间 接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计算间接碳 排 放 。 在 计 碳排放 2 个部分 , 算了 2 0 0 2、 2 0 0 5及 2 0 0 7年建筑业及其他行业的直接碳排 放、 间接碳排放和关 联 碳 排 放 后 , 还利用关联碳排放系数和 碳排放拉动系数比较 了 主 要 工 业 行 业 单 位 产 出 的 碳 排 放 能 力 。 文章通过碳排放核算研究 , 计算得到建筑业 2 0 0 2、 2 0 0 5 、 和2 0 0 7 年的关联碳排放量分别为 9 5 1 2. 4 3 万t 1 3 0 0 6 6. 8 5 ;关 联 碳 排 放 系 数 分 别 为 3. ·亿 万 t和 1 8 1 1 4 3. 5 4万t 4 1 t ·亿元 -1 和 2. ·亿 元 -1 。2 元 -1 、 3. 2 6 t 8 9 t 0 0 7年建筑业关联 碳排放 在 2 5 个 主 要 行 业 中 排 名 第 2,而 关 联 碳 排 放 系 数 排 名第 9。 评价结果显 示 :建 筑 业 碳 排 放 影 响 力 巨 大 , 尤其具 有很强的碳排放拉动能力 。 关键词 :建筑业 ;投入产出分析 ;关联碳排放 ;拉动系数 中图分类号 : X 2 2; F 0 6 1. 3 ( ) 文章编号 : 1 0 0 0 0 0 5 4 2 0 1 3 0 1 0 0 5 3 0 5 - - - 文献标志码 :A
碳足迹研究现状综述
碳足迹研究现状综述碳足迹研究是指通过评估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来衡量个体、组织、社区或国家的碳排放量。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碳足迹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对碳足迹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首先,碳足迹研究的方法不断更新和发展。
最早的碳足迹研究主要是基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的统计分析,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它忽视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借鉴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从物质和能量流的角度对碳排放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通过运用输入产出分析(IOA)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碳足迹和与之相关的经济效益。
其次,碳足迹研究领域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最初,研究主要关注个体或企业的碳足迹评估,但随着人们对碳排放的日益关注,研究领域已经扩大到社区、城市和国家层面。
例如,许多城市和政府开始对城市和国家的碳足迹进行评估和统计,以制定相应的减排政策。
此外,一些研究还关注碳足迹与社会经济发展、贸易和环境政策之间的关系。
再次,碳足迹研究得到了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编制碳足迹清单,并将其列为减排和能源政策的重要参考。
许多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参与碳足迹研究,通过提供数据和方法支持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其碳足迹,并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品牌形象。
最后,碳足迹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数据可靠性和一致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碳足迹的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其次,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的方法和标准不一致,导致了碳足迹结果的不可比性。
此外,碳足迹研究往往将焦点放在温室气体排放上,但其他环境影响,如土地利用和水资源消耗等,也应该纳入考虑。
综上所述,碳足迹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已成为评估个体、组织和国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的重要工具。
虽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合作机制的加强,碳足迹研究将继续为全球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畜牧业“碳排放”到“碳足迹”核算方法的研究进展
畜牧业“碳排放”到“碳足迹”核算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畜牧业作为人类食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畜牧业在提供丰富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也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对畜牧业碳排放进行准确核算,并探索降低其碳排放的途径,对于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畜牧业从“碳排放”到“碳足迹”核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现有核算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畜牧业的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介绍了畜牧业碳排放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包括饲料生产、动物饲养、畜禽粪便处理等环节。
综述了畜牧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单一排放源核算方法到综合考虑多个排放源的核算方法,再到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碳足迹核算方法。
接着,本文重点分析了不同核算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准确性。
探讨了未来畜牧业碳足迹核算方法的研究方向,包括完善核算标准和方法、加强数据收集和监测、推动畜牧业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旨在为畜牧业碳排放核算和碳减排工作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
二、畜牧业碳排放现状畜牧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碳排放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其产生的碳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
畜牧业碳排放主要来自于饲料生产、动物消化过程、粪便管理和能源消耗等方面。
在饲料生产方面,种植饲料作物时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氮肥的使用也会增加土壤中的氧化亚氮排放。
这些气体排放随着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而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畜牧业的碳排放量。
动物消化过程是畜牧业碳排放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反刍动物如牛、羊等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甲烷,这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约比二氧化碳高出20多倍。
碳足迹研究现状综述
信 托 和英 国环 境食 品农 业部 门委托 英 国标 准协会 ( S ) B 1 所 制 定 的 P S25产 品和 服 务生 命 周 期 温 室气 f排 放评 A 0 0 扯 估 规 范 。P S 00 20 年 1月 公 告 后 即成 为闲 际 推 动 A 5于 08 0 2 碳 足 迹 计 算 的 主 要 参 考 依 据 ,亦 成 为 国 际 标 准 组 织 (S I O)制 定 产 品 碳 足迹 标 准 (S 46 )的 重要 参 考 IO 107
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 、 煤炭 、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 自然资源,碳
耗 用得 越多 ,导致 地球 暖化 的元 凶二氧 化碳也 制造 得多 ,碳 足迹 就越 大 ;反 之 ,碳 足
迹 就越小 。
碳 足 迹 研 究 的意 义
碳 足迹是植 根 于生态 足迹 发展起 来 的。生 态 足迹 是侧 重 于生态 理论 的可持 续发展
中国矿 业大学 环境与测绘学院 卞晓红
近来 碳足 迹非 常流行 ,而 且被 媒体 广泛地 应用 。随着全球 气候 变 暖被提 到政治 以
及公 共层 面 , 足迹 的研 究显得 非 常重要 。碳 足迹 的估 算既有 最简 单 、粗略 的网络计 碳
算器方法 ,也有复杂的、较精确的生命周期分析法以及投入产 出分析法。碳足 ,生 态 足迹 已经 成 为 国际 公认 的评 价 自然 资 源
消耗 的方 法 ,因 此探 讨 碳 足迹 并 用 其标 示 生 态 压力 具 有 重 要 意义 。 意识 的形 成 ,来 自于 消费 者或 投 资者对 于 企业 温室气 体 减 量 的要 求 日益增 强 ,在 碳 中和逐 渐 成 为主要潮 流 的情 况 下 ,碳 标准 观念 已在发 达 国家持 续兴 起 ,预估 未来 将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足迹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评估和降低碳排放的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
本文旨在系统地梳理和总结碳足迹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介绍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概述了碳足迹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然后详细介绍了各种碳足迹分析方法的特点、优缺点、应用前景及其适用范围,最后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展望。
碳足迹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评估碳排放和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
自那时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碳足迹分析方法逐渐受到广泛。
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开始采用碳足迹分析方法来评估其碳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碳排放。
本文旨在系统地总结碳足迹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碳足迹分析方法综述生命周期评估法(LCA)生命周期评估法是一种系统地评估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收集产品或服务在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废弃等阶段,来计算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
LCA的优点在于它可以详细地评估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碳排放,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减排措施。
然而,LCA 也存在数据收集难度大、评估过程复杂等缺点,而且不同研究者对同一产品的评估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法(GHGE)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法是一种基于量化碳排放因子的方法,它通过确定各个排放源的碳排放因子,乘以相应的活动水平,得出碳排放量。
该方法常用于评估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便企业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GHGE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快速简单地估算排放量,适用于粗略的排放估算。
然而,GHGE也存在排放因子可能不准确的问题,而且无法详细评估具体过程的碳排放。
碳足迹模型法(CFM)碳足迹模型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从而估算碳排放量和碳足迹。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研究作者:徐恺飞金继红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09期摘要:基于全球国家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调整经济模式的大背景和中国产业结构现状的考虑,通过对2002、2007、2012和2015投入产出表进行可比价格编制,同时结合OECD的制造业技术分类,测算完全碳排放,从而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投入产出碳排放制造业一、背景和现状长期化石燃料的使用直接导致了碳排放的增加,煤炭在过去以来占据了中国消耗的一次能源中的主要部分,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而制造业是碳排放源头的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构成部分,眼下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走向了稳定的阶段,制造业自身也从低技术逐渐转向高技术。
结构的调整不仅有助于改善经济结构,高技术低能耗的产业逐渐主导也会成为降低碳排放的动力。
二、研究模型和方法为测算各驱动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了DPG模型,即比例增长偏离模型(Deviation from Proportional Growth),具体公式如下:以上2式中,等式右边分别各有5项,其中D代表最终需求包括消费投资,E代表出口,A代表直接消耗系数即技术,M代表进口,P为碳排放系数即与总产出的比值。
δPol为碳排放DPG,λ为设定的比例,本文为1。
該模型主要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其中需要对各期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统一价格处理。
具体如表1所示,中间投入各项分别调整成基年价格。
三、数据来源和处理本文的碳排放数据基于中国碳排放数据库以及EORA相应数据。
完全碳排放计算方法如下:而投入产出方面为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的投入产出表以及价格指数的基础上,基于2015年延长表的42部门进一步合并成30部门。
其中制造业部门如表2。
另外部分参考OECD分类标准根据技术分类,1~5及17~18为低技术制造业,6及8~10为中低技术,7及11~14为中高技术,15~16为高技术。
四、测算和实证分析表3为4期完全碳排放的平均值按照降序排列,中低技术产业在完全排放中占较高位置;而中高技术、高技术产业大部分直接碳排放较低,但由于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也有较高的碳排放;低技术产业虽然直接碳排放较高,但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也较低,因此有较低的结果。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企业自备电厂碳足迹研究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企业自备电厂碳足迹研究发布时间:2022-11-22T05:47:14.11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5期作者:王喜,刘敏[导读] 随着碳排放及碳交易政策的实行,碳足迹分析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碳排放影响的方法,王喜,刘敏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碳排放及碳交易政策的实行,碳足迹分析作为一种全新的评价碳排放影响的方法,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揭示不同研究对象的碳排放过程,具体衡量某种产品或活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量,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对碳足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了阐述,并以某造纸企业自备电厂为例,研究了其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迹,计算结果表明火力发电机组降低运营阶段的碳足迹,尤其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是推动企业碳减排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自备电厂随着碳排放政策的实行,造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自备电厂是其碳排放和产生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以某造纸企业的自备电厂为例,对其进行碳足迹评价,以期为企业制定能源结构和工艺水平优化提供科学基础和定量评价依据,从而降低全厂碳排放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碳足迹及生命周期评价理论1.1碳足迹的定义“碳足迹”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 90年代初提出的“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指在给定人口和经济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吸收废弃物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碳足迹主要是指一个人或某项活动在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总量。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碳足迹已作为碳排放量的一种公认度量依据,逐渐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目前各国学者对于碳足迹的准确定义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碳足迹的研究对象是CO2的排放量还是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随着各界对气候变化影响因素研究的深入,大量结果表明甲烷、NOx等温室气体虽然排放量相对较小,但其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国碳足迹的多维测度、分解与优化研究
其他数据
来自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政府报告等。
04
我国碳足迹的测度
基于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测度
01
02
03
直接碳排放
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 周期中,直接产生的碳排 放量。
间接碳排放
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 周期中,间接产生的碳排 放量。
碳足迹
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总和 ,用于衡量产品或服务的 碳排放影响。
01
02
产业结构
不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第二 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 源。
03
技术水平
技术进步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碳排放。
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越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也会相应增加。
05
04
能源结构
能源结构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 异,如煤炭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高于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2
结合统计分析、系统动力学等方法,对我国的 碳足迹进行分解分析,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3
利用优化模型,以我国碳足迹为优化目标,综 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提出优 化方案。
数据来源
直接碳排放数据
来自我国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等领域的统 计数据。
碳吸收数据
来自我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调查数 据。
间接碳排放数据
量。
环境维度
与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废 弃等环境活动相关的碳排放量
。
社会维度
与社会文化、人口健康等社会 活动相关的碳排放量。
05
我国碳足迹的分解
基于排放源的分解
城市生活排放
指城市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如 电力、燃气等的使用。
碳足迹标准的解读与分析的研究报告
碳足迹标准的解读与分析的研究报告碳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于每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减少碳足迹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碳足迹标准进行解读与分析。
碳足迹标准由一系列排放源组成,包括能源(如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制造业、食品和饮料、建筑和航空等。
计算碳足迹的过程需要考虑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影响排放并包括每个人消费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以及消费这些产品所用的能源等等。
计算碳足迹通常基于两种方法:生命周期分析和基准分析。
生命周期分析的目标是评估一个系统或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
基准分析的目的是为一个组织或一个活动建立一个参考值,用于评估其在特定时间内所产生的碳足迹。
碳足迹标准也有几种不同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包括碳足迹评估、碳泡沫评估和碳定位。
碳足迹评估是最广泛使用的应用程序之一,它可以衡量产品,组织或个人的碳足迹。
碳泡沫评估评估的是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
碳定位是监测一个组织或个人碳足迹的过程。
减少碳足迹对我们的环保和全球变暖问题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能量消耗,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以及食品的选择等方式来减少自己的碳足迹。
对于像公司这样的组织来说,减少能源消耗,优化产品设计以及使用更环保的生产材料等措施也可以帮助减少碳足迹。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碳足迹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我们的星球。
碳足迹标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以便我们可以评估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的碳足迹,努力达到减小碳足迹,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环境和地球。
以下是关于碳足迹的相关数据:1.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人均碳排放量在有限的可接受水平内是可以达成的。
但是,目前全球人均碳排放量为4.8吨,已经超过了可接受水平的限制,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以遏制气候变化。
2.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
碳足迹解析
要碳足 迹、间 接 碳 足 迹: 指 消 费 者 使 用 各 类 产 ( 商) 品或某项服务时在生产、制造、使用、运输、 维修、回 收 与 销 毁 等 整 个 生 命 周 期 内,释 放 出 的 CO2 ( 等价物) 总量,即间接排放 CO2 。如消费一 瓶普通瓶装水,会因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 CO2 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制造企业在其供应 链( 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 中,仓储和运输会产 生大量 CO2 ( 即第二碳足迹) [1]。
Key words:carbon dioxide; climatic change; carbon footprint; carbon emissions
全球气候和温室效应正在加剧发生变化,其 元凶就是排放的二氧化碳( CO2 ) 和其他温室气体 如甲烷( CH4 ) 、氧化亚氮( N2 O) 等。作为全球气 候变暖的重要原因,碳排放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 公众及部分有远见企业的高度重视。政府间气候 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 50 年全 球 气 候 变 暖 主 要 由 人 类 活 动 大 量 排 放 CO2 、CH4 、N2 O 等温室气体造成。碳减排是一项 巨大的系统工程,低碳生活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 目标。2009 年 12 月 7—18 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UNEP) 在 丹 麦 首 都 哥 本 哈 根 召 开 被 广 泛 喻 为 “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和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
1. 表中乘数均为碳强度转换系数;2. 家居用电:根据发电过程中碳排放的平均值计算( 实际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 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 ;3. 开小车:因相同距离不同排量汽车的耗油量不同,所以需根据车辆耗油情况将 距离转化为耗油量才能计算碳排放量,小排放量汽车在相同距离碳排放量较少。4. 乘坐飞机:计算基于飞机上乘客的平 均排放;5. 家用自来水:生产 1 吨自来水耗电能 0. 67 ~ 1. 15 kW,根据耗电平均值计算。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
过 构建投 入产 出模 型从 产业层 面 分析 我 国 2 7个产 业部 门在 其 生产 与 消 费活 动
过程 中产 生 的 内涵碳 排放 的 间接 效 应及 其 部 分 转移 机 制 , 并在 此 基 础上
基 于投 入 产 出分析 法 的我 国各 产 业 部 门碳 减 排 责 任 研 究
庸置 疑 , 碳减 排 责任与 碳排放 量有 着密 切 的联 系 , 排放 量 大 的 国家 、 区或 产业 部 门必 然 需 要承 担 碳 地 更多 的减排 责任 。一般 通常 采用碳 直接 排放 量来衡 量一 个 国家 、 区或产 业部 门的碳 减排 责任 , 地 这种 度量 方法虽 然方便 快捷 却存 在 巨大的缺 陷 。就 国家 和地 区层 面而言 , 在全 球化 背景 下 , 造成 碳排放 的 商品可 能 出 口到其 他地 区 , 而其 他地 区 的消费者 将享用 该 商品 , 因此碳 减排 责任就 不能 单 由生产者所
业 部 门都 存在 自身 的生产 者和 消费者 , 碳减 排责 任不可 能 由生产 者单独 承担 , 内涵碳 排放会 通 过生产 与 消费行 为将部 分碳 减排责 任从 生产 者转移 至消 费者 , 因此 , 产业 部 门的碳减 排责 任可 以进一 步分 各 解 为生产 者责任 与消 费者责 任 。 综上所 述 , 过进 一步界 定各 产业 部 门的生产 者碳减 排责 任和 消费者 碳减排 责 任 , 通 将会更 有力 地 指导 和帮助 政策制 定者 制定 合理 的减排政 策 , 实现 高效 的碳 减排 。因此 , 我 国各 产业 部 门的碳减 排 对 责任进 行准 确 的界 定 、 量 以及全 面的分 析具 有重要 的理论 和实 践意 义 。 衡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产业完全碳排放研究
者之和定义为各产业部门生产最终产品的完全碳排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O 4 —3 O
基 金项 目: 烟 台大学青年基金项 目《 低 碳经济背景下的山东省 能源可持续 发展战略 研究 ) ) ( J G1 2 Z 0 5 ) ; 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 金项 目《 应急物流系统 中的虚拟交通 网络构建方法研究》 ( Z R 2 O l 1 GI 0 1 9 )
全球 气候 变 暖 已是一 个 不 争 的事 实 , 以二 氧 化 反 映经济体 系 内部各 部 门之 间投 入产 出的相互 依存
关系, 自然 可用 于碳 排放 的研究 过程 。
碳为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最大的原因。温室气体
减排 , 特别 是碳 减排 已是全 球共 识 。在 2 0 0 9年 的联
况 一 。
国 内, 陈红 敏分析 了 2 0 0 2年 中 国各 部 门最 终 消 费 的隐含碳 排放[ m ; 魏本 勇 等 ( 2 0 0 9 ) 从最 终 需 求 的 角度 评估 了 2 0 0 2年 中国进 出 口贸 易 中 国家 和 部 门
最终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对能源的消耗 , 而间接消 耗 则是 指生 产最 终产 品所需 要 的中 间产 品 的生产 过
碳排 放结 构 分析模 型 , 从最终需求( 消费) 的 角 度 衡 量碳 排放 及 其 区位转 移[ 1 】 ; 余 慧 超 和 王礼 茂 建 立 了 基 于 国际 商 品 贸易 的碳 排 放 转 移模 型 , 分 别 作 了 中
作者简介 : 秦 昌才 , 男, 山东 沂水人 , 讲师 , 博士生 , 研究方 向 :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 型, 环境经济学 ;
刘 树林 , 男, 内蒙古宝昌人 , 管理学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 拍卖与招投标理论与应用 。
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崛起,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并揭示出口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文章首先回顾了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文章将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通过定量分析和模型构建,对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
文章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在经济学中,投入产出表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用于量化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投入产出表通过描绘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产品和服务流动,揭示了经济活动的内在结构和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衡量某一特定行业或部门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
特别是当考虑到出口这一关键因素时,投入产出表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出口活动如何通过各种经济链条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近年来,关于出口对中国GDP增长贡献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大量文献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出口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这些研究通常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出口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然而,较少有研究从投入产出表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
在已有的文献中,部分学者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他们发现,出口不仅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还通过关联产业的间接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些研究为理解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提供了有益参考。
也有学者指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贸易政策、市场结构、国际经济环境等。
因此,在评估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作用。
关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
关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对碳排放指标控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碳排放指标控制策略。
首先,我们对碳排放指标的定义加以梳理,并对其重要性进行了说明。
接着,我们分析了当前碳排放问题的现状和趋势,包括碳排放量快速增长、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解决方案,并讨论了其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最后,本报告对碳排放指标控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引言2.碳排放指标的定义和重要性碳排放指标是衡量一些地区、国家或组织的碳排放水平的重要依据。
其主要通过衡量单位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评估碳足迹。
碳排放指标的确定对于实施减排政策和监督碳排放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当前碳排放问题的现状和趋势当前,全球碳排放量一直在加速增长,温室气体浓度也呈持续上升趋势。
这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极端天气现象。
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以保护地球环境。
4.基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解决方案本报告提出了一种基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以有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碳排放量。
4.2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生产工艺和加强能源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
4.3能源结构的调整将传统的碳高能源转变为碳低能源,如由煤炭转向天然气和核能,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
4.4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碳排放配额的买卖,推动碳排放减少,并鼓励企业采取更多的碳减排措施。
5.碳排放指标控制的实施可行性和效果本报告对碳排放指标控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通过实施上述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碳排放指标,并最终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6.碳排放指标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碳排放指标控制将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策略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碳排放指标的监测和控制将更加精确和有效。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贸易活动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低碳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方法进行介绍,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将利用该投入产出表,对中国贸易含碳量进行测算,并从不同角度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影响中国贸易含碳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等。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低碳贸易转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贸易含碳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低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的贸易活动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研究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贸易活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贸易活动对碳排放的贡献度。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贸易结构、贸易方式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例如,有研究发现,加工贸易相对于一般贸易具有更高的碳排放强度,因为加工贸易通常涉及更多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加工。
技术进步、能源结构、政策环境等因素也被认为是影响贸易含碳量的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能耗来减少碳排放;能源结构的优化则可以通过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增加低碳能源的比重来降低碳排放强度;政策环境则可以通过制定碳减排政策、提高环保标准等方式来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减少碳排放。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5卷第9期2010年9月V ol.65,No.9Sept.,2010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赵荣钦1,2,黄贤金1,钟太洋1(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11)摘要:采用2007年中国各省区不同产业各种能源消费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对各省区化石能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不同产业空间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活动空间分为农业空间、生活与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渔业与水利业空间、其他产业空间等五大类;对各省区不同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和碳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65GtC ,其中化石能源碳排放占89%;(2)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为1.98t/hm 2,其中,生活及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分别为55.16t/hm 2和49.65t/hm 2;(3)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足迹为522.34×106hm 2,由此造成的生态赤字为28.69×106hm 2,这说明我国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不足以补偿产业空间的碳排放,补偿率约为94.5%。
各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不少省份甚至存在生态盈余。
总体而言,从产业活动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碳赤字不大;(4)全国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为0.63hm 2/hm 2,其中生活与工商业空间的碳足迹最大,为17.5hm 2/hm 2。
不同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大都呈现从东到西逐渐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产业空间;碳足迹;碳排放;能源消费;中国1引言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人为原因。
为探索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造成的碳排放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1-5]。
我国城市社区碳足迹研究进展
过程分析法 , “ 自下而上 ” ( B o t t o m — U p ) ,在理清 生命周期过程
基础上 , 分析得到研 究对象 的输入和输 出数据清单 , 进而计算研究
第三层次 即隐含碳排放在碳足迹中所 占比例不容忽视。董会娟等
《 资源节约与环保》 2 0 1 3年 第 1 0 期
深入探究 了 2 0 0 7年北 京市社 区居 民消费碳 足迹 构成和特 征 , 结 【 3 】 林 剑艺等. 城市能源利用 碳足迹分析—— 以厦 门市为 例【 J J . 生 果显示隐含碳足迹所 占比例最大㈣。冯玲等通过考察 1 9 9 9 — 2 0 0 7 态学报, 2 0 1 2 , 3 2 ( 1 2 ) : 3 7 8 2 — 3 7 9 4 . 年我 国社 区居 民家庭生 活直接 、 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连续变 [ 4 】 王微等.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J J _ 环境科学与技术, 2 0 1 0 ( 7 ) 化 的基础 上 , 探究碳 排放动态 变化 特征 , 结果显示 第三层次 的能 【 5 ] h t t p : / / w w w . h i n a t u r e . c n / N a t u r e / w h a t — w e — c a r e / 0 0 t / c a r b o n — t r e e / Ma i n .
投入产 出法则 “ 自上 而下” , 将经 济系统 各部 门间 的“ 投入 一 产 出” 关系的数学模 型与生命周 期评价方法 相结合 , 建立评 价模
型( E I O — L C A) 。 根据各部门的能源消耗 隐含碳排放强度( t / 万元 ) 、
能源消耗直接碳排放强度 ( t / 万元 , 此值为行业能源消耗 C O : 排放 量 与行业 总产值 的 比值 ) 、 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 求得
基于最终需求视角的中国碳排放分析
Vo 1 . 2 8 No . 1 l
统 计 与 信 息t 论 坛 S t a t i s t i c s& I n f o r ma i o n F o r u m
2 0 1 3 年1 1 月
No r ̄, 2 01 3
【 统 计应 用研 究】
王
6 6
产业经济学 ;
锋, 男, 陕西渭南人 , 经济学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 能源与低碳经济 。
高
群, 王
锋: 基于最终需求视角的 中国碳排放分析
年 世界 各 国 累 积 消 费排 放 量 ] 。周 平 等 以 1 9 9 2 — 2 0 0 7年 价值 型 投入产 出表为 基础 , 结合 能 源 消 费实 物 量数 据 , 编 制 出混合 单位 的 能源投 入 产 出表 , 研究 结 论认 为 , 中 国居 民 C O 2 间 接 排放 量 占居 民碳 排 总
的角 度来 看 , 生产 活动 中 的碳 排 放 又 是 各 种最 终 需
在研究最终需求导致的碳排放的文献中 , 较多 的文献 考 察 了隐含 在 国际贸 易 中的碳排 放 。刘 强等 利用 全生 命周 期评 价 的方 法 , 对 中 国出 口贸易 中 的 4 6 种重点产品的载能量和碳排放量进行 了计算 、 比 较和分析[ 引 。L i n和 S u n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 究 了中国进 出 口贸 易 中 的 隐含碳 排 放 , 结 果 显 示 在 2 0 0 5 年出口贸易 中隐含 了 3 3 . 6亿吨 的 C o 2 排 放, 而进 口贸 易 为 中 国避 免 了 2 3 . 3亿 吨 C Oz 排放L 5 J 。
一
、
引 言
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
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董雪 1 ,柯水发2(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碳足迹定义的界定、介绍了目前通用的计算方法及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城市、产业、家庭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碳足迹应用研究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本文旨在提升公众对于碳足迹的认识,推动碳足迹研究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研究进展;综述An Overview of 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ion Method,Evaluation Standard andResearch ProgressDONG Xue1 ,KE Shui-fa2(1.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100872,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carbon footprint definition, introduces the general calculation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based on this, summarizes the study progress of carbon footprint applied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several aspects, analysis of the insufficiency in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advices.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footprint and hop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ootprint research field.Key words: carbon footprint;calculation method;evaluation standard;research progress;review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为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讯作者 : 黄贤金 ,教授 ,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 3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No. 200811033) ; 江苏省环保科技基金 (No. 2009037) 。
表 , 计算出 完 全 需 求 矩 阵 又 称 里 昂 惕 夫 逆 矩 阵 ( 1 A)
- 1
:
0.03130 1.06350 0.40687 0.07756 0.00505 0.05927 0.15308 0.11109 0.10009 1.87300 0.06054 0.00583 0.07269 0.20804 0.03187 0.20190 0.44626 1.08060 0.00583 0.07378 0.19249 0.15614 0.08267 0.98889 0.05404 1.00810 0.09670 0.27367 0.05305 0.04360 0.61398 0.04179 0.01957 1.15350 0.22047 0.05637 0.03591 0.49567 0.04027 0.02368 0.05741 1.26860
(5) 计算进口贸易 ( 包括其他来源商品 ) 的碳排放需
求 。由于难以完全获取进口产品提供国的投入产[11 ] 出 表、 碳排放与生产力等核算数据 ,这里假设 ,进口产品提供 国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 、 碳排放完全需求系数及结构与中 国类似一致 。并且进口贸易区分直接用于最终需求的进 口以及用于间接需求的进口 , 表 1 为 2002 年中国进口贸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 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20 世纪 50 年代初 ,西方国家纷纷编制投入产出表 , 应用投入产出分 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 前苏联于 1959 年开始应用投入产 出分析方法 ,联合国于 1968 年将投入产出表推荐作为各 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应用投入产出 分析比较晚的国家 ,1974 - 1976 年试编了第一张全国投入 产出表 ,1987 年开始将投入产出表编制工作制度化 , 每 5
784 080. 83万 t ,比 1995 年增长了 66. 31 % 。能源活动为中
在这里以2002 年为例 , 分步骤展示基于投入产出技
国 CO2 的主要排放源 ,占到历年排放总量的 75 %左右 。从 图 2 可以看出 ,2005 年的 CH4 排放量为 8 476. 91 万 t , 为
图2 中国历年 CH4 排放量 Fig. 2 CH4 emission of China from 1995 to 2005 图1 中国历年 CO2 排放量 Fig. 1 CO2 emission of China from 1995 to 2005
2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足迹分析
2. 1 投入产出表的选取与处理
1995 年的 1. 57 倍 。总体而言 , 农业活动是 CH4 的主要排
放源 ,平均每年占到排放总量的 40 % , 而能源活动与工业 生产过程的 CH4 排放均快速增长 , 并于 2005 年超过了农 业活动的排放量 ,成为最主要的排放源 。历年 CO2 和 CH4 的总排放量表现为先减后增的态势 。 将 CO2 和 CH4 的排放量进行折纯并汇总 ,可以得到我 国 1995 - 2005 年的碳排放总量 。其中 ,CO2 为最主要的碳 排放气体 ,占到碳排放总量的 90 %以上 。历年中国碳排放 总量呈现先缓慢减小后快速增加的态势 ,2005 年中国碳排 放总量为 220 197. 90 万 t ,比 1995 年增加了 66 % ( 见图 3) , 历年的碳吸收表现为逐年增加 ,2005 年的碳吸收水平达到 了 29 676. 31 万 t 。由于林业的碳汇功能 ,使得历年的碳净 排放量相对于总排放量有显著的减少 。但由于林业碳汇 功能有限 ,历年变动不大 ,因此随着碳排放总量的上升 ,净 碳排放量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005 年中国碳净排放量 为 190 521. 59 万 t ,比 1995 年增加了 79 % 。
・28 ・
孙建卫等 :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
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的 CO2 和 CH4 排放 、 煤炭开采活动的
CH4 逃逸排放 ; ② 根据 《清单指南》 对工业过程排放源的界
年 (逢 2 、 逢 7 年份) 调查和编制一次全国投入产出基本表 , 基本表编制年份以后 3 年 ( 逢 5 、 逢 0 年份 ) 编制延长表 。 截止目前 ,中国编制了 1987 、 1992 、 1997 与 2002 年 4 张基本 表 ,1990 、 1995 、 2000 年 3 张延长表 。中国是应用投入产出 分析比较晚的国家 , 由于投入产出表并非逐年编制 , 因此 本文结合碳排放核算的数据 ,选取 1995 、 1997 、 2000 与 2002 年四年的投入产出表 , 对其进行归并调整 , 得出应用于本 文的多部门价值量投入产出表 ,包括了农业 ,采掘业 ,制造 业 ,电力 、 热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 , 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 商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部 门。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3
摘要 结合 IPCC 的清单方法对中国历年碳排放进行了核算 ,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 ,对生产我国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
( 服务) 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了分析 ,并对碳排放足迹及各部门之间的碳关联进行了分析 。结论如下 : ① 中国 2002 年
[1 ,5 - 6 ]
1 中国历年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核算有助于在大尺度上了解一个国家或区域 不同行业或部门的碳排放状况 。要对碳排放足迹进行分 析 ,首先要对中国碳排放进行核算 。核算碳排放所需的数 据主要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及其 他相关行业统计年鉴 1995 - 2005 年的数据等 。根据 2006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0 年 第 20 卷 第 5 期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 20 No. 5 2010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
孙建卫 陈志刚 赵荣钦 黄贤金 赖 力
和相应的参数 ,对中国 31 个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 不包括香 港、 澳门特别 行 政 区 与 台 湾 省 ) 整 体 作 为 分 析 对 象 , 对
1995 - 2005 年全国碳排放状况进行核算 。包括 4 个部分 :
域生态足迹的贸易流动的新思路 ,利用投入产出表的产品 流信息追踪和计算最终消费的生态足迹格局 , 弥补了 EF 基本模型在识别环境影响的真实发生位置 、 组分构成及其 在产业间的相互联系等不足
1.21490 0.02917 0.40535 (1 - A) - 1 = 0.02995 0.00529 0.04757 0.13302
( 1)
易的拆分后的价值表 。 直接使用国外产品所对应的碳排放矩阵 IM d 的计算 过程为 :
碳足迹 ( Carbon Footprint ) 是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和压力程度的指标 , 是对某种活动引起的 ( 或某种 产品生命周期内积累的 ) 直接或间接的 CO2 排放量的度 量[1 ] 。随着碳循环研究的深入和国际上对于碳减排的关 注 ,近 年 来 国 内 外 逐 步 开 展 了 对 碳 足 迹 的 研 究 。如
图3 中国历年碳排放 、 碳吸收和净碳排放量 Fig. 3 Carbon emission , carbon absorption and net carbon emission of China
・2 9 ・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0 年 第5期
术的碳排放足迹的算法 。
( 1 ) 根据 中 国 2002 年 的 多 部 门 价 值 量 投 入 产 出
Sovacool 等
[2 ]
进[10 - 14 ] 。为研究碳足迹的部门构成 , 本文首先结合 IPCC 的清单方法 [15 ] 对中国历年碳排放进行了核算 , 然后采用
Bicknell [7 ] 的 IOA - EF 生态足迹模型的思路 , 借鉴 Ferng[11 ]
与赖力 [14 ] 改良后的算法 , 加以改进后应用于中国碳排放 足迹研究中 ,对我国碳足迹进行了核算并分析了其部门构 成 ,并通过足迹影响力和感应力指数对部门之间的碳关联 程度进行了分析 。
碳排放足迹为 176 528. 10 万 t ,人均碳足迹为 1. 374 26t/ 人 ,其中大部分源于国内最终使用的排放 。 ② 从足迹类型上看 , 中国属于价值 量顺差与碳排放足迹逆差共存型 ,即碳排放净输入国 。贸易额增长对碳排放足迹的增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 ③ 制造业 、 电力 、 热力行 业与农业的排放足迹占到了总排放足迹的 80 %以上 ,是对碳排放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部门 。 ④ 足迹影响力分析显示 ,电力 、 热力行业 占据了碳排放足迹需求的强势地位 ; 足迹感应力分析表明 ,国民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对电力 、 热力行业和制造业碳排放的拉动力最大 。 关键词 碳足迹 ; 投入产出 ; 碳排放 ; 影响力 ; 感应力 ; 中国 中图分类号 F06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104 ( 2010) 05 - 0028 - 07 doi :10. 3969/ j. issn. 1002 - 2104. 2010. 05. 006
[15 ]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提供的清单编制方法
, 而有别于生态足迹的概
[7 ]
念 。本文所提的碳排放足迹与碳足迹的概念实质上是一 致的 ,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 。1998 年 Bicknell 在生 态足迹研究中提出了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模型 ( 简称 I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