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剪切力关系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水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水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水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含水率增加会使土壤的体积重量降低,因为水比土轻。

这将导致土壤的承载能力降低。

当含水率增加时,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

这是因为水的存在阻碍了土颗粒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弱了土壤的抗剪强度。

含水率越高,土壤就越可压缩。

这是因为水分可以使土壤颗粒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土壤体积缩小,导致沉降或振动。

当土壤含水率增加时,内部水分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

这可能导致土壤液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土壤的稳定性。

在地下水中,岩体及其裂隙的摩擦系数和黏结力会减小,地下水会使填充物、岩石软化,从而降低岩体的抗剪强度。

综上所述,水对土壤和岩体的抗剪强度均存在影响,具体表现和机制可能因物质种类和状态而异。

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摘 要: 土壤侵蚀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ꎮ 目前ꎬ 关于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及水动力学特征的
影响机理研究尚不充分ꎬ 而且研究方法的不一致导致了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ꎮ 本文通过分析各学者研究结果ꎬ
归纳总结目前土壤理化性质中重要因子对土壤侵蚀、 抗蚀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在侵蚀过程中水动力学特征ꎬ 旨在为
收稿日期: 2021-02-01
作者简介: 刘争光 (1986-) ꎬ 男ꎬ 硕士ꎮ 研究方向: 含沙水流动机理ꎮ
实验得出在不同降雨强度情况下ꎬ 土壤侵蚀与土壤含
※资源环境
农业与技术 2021ꎬ Vol 41ꎬ No 04 9 3
土壤抗侵蚀能力ꎮ 谢贤健等 [29] 采用静水崩解法对内
土流失程度和强度则取决于土壤化学性质ꎮ 土壤中的
江市丘陵区测验得出ꎬ 土壤有机质分解后可以提高土
pH、 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是土壤中重要组成元素ꎬ 三者
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ꎬ 而速效养分对土壤结构起直接
含量的高低也是反应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ꎮ
影响作用ꎬ 能有效提高土壤抗蚀性ꎮ 李渊等 [30] 通过
渐降低并且耕地和草地最容易受土壤侵蚀ꎬ 导致土壤
土壤大多数为<0 25mm 的土壤颗粒ꎬ 而这样的颗粒极
肥力下降ꎮ 王文正等 [27] 通过实地调查得出ꎬ 土壤有
易堵塞土壤孔隙ꎬ 造成水分难以下渗ꎬ 从而增加土壤
机质含量高ꎬ 水稳性指数越大ꎬ 土壤结构愈加稳定ꎬ
通过 Le Bissonais 方法得出ꎬ 黄
侵蚀力重要参数之一ꎮ 径流冲刷引起的土壤分离过程
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深化对土壤侵蚀过程的认识ꎬ 促进
主要通过土壤侵蚀阻力来定量表征 [42] ꎬ 受土壤理化
立侵蚀预报模型

黄土抗侵蚀能力与抗剪强度关系研究

黄土抗侵蚀能力与抗剪强度关系研究

Ab ta t B s d o e r lv n ed e p r n n e tc n c lts n lb r t r s r c : a e n t ee a tf l x e i h i me t d g oe h ia e ti a oa oy,t e c rea in b t e r so e i a c a h o r lt ewe n e o i n r ss n e o t
St udy o o r l to t e n e o i n e it nc n s e r sr ng h ofl e s u c r e a i n be w e r so r ss a e a d h a t e t o s XI Ya h a A n u
ls h n 2 k a,K i e r .Mo e v r h o e in oh te u d su b d s i a d t e s tr t d d su b d s i h v o o v — e s ta P sn a 0 r o e ,t ec h so s o b t h n it r e ol n au ae it r e o l a e n b i f h O S e r l t i t . u t e mo e h r sl s h n e o e i tr a ci n a ge o e t se o s n h n n ie ti U or ai t wi e vy h F rh r r ,t e e i e sc a g t n e lf t n l ft e td le sa d t e o d rc m— f h n i r o h
水 利水电技术
第4 3卷
21 0 2年 第 9期
黄 土 抗 侵 蚀 能 力 与 抗 剪 强 度 关 系研 究

水蚀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

水蚀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

第42卷第1期2022年2月水土保持通报B u l l e t i n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42,N o .1F e b .,2022收稿日期:2021-07-23 修回日期:2021-09-29资助项目:贵州科技计划支撑计划项目 喀斯特山区坡耕地作物套种模式的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2019]1231);贵州省教育厅学科建设经费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点建设资金 (2021) 第一作者:徐蝶(1999 ),女(汉族),贵州省毕节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㊂E m a i l :w a n g ji @g z n u .e d u .c n ㊂ 通信作者:蔡雄飞(1982 ),男(汉族),贵州省盘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教学与研究㊂E m a i l :w a n g ji @g z n u .e d u .c n㊂水蚀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徐蝶1,2,赵士杰1,2,蔡雄飞1,2,王济1,2,谢刚3,郁鑫杰1,2,赵帅1,2(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贵州贵阳550001;3.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摘 要:[目的]探索水蚀过程坡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为中国喀斯特水土侵蚀地区的土壤质量保护和防控重金属元素迁移扩散研究提供指导㊂[方法]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50,70,90,120mm /h ),不同坡度(10ʎ,15ʎ,20ʎ和25ʎ)下坡耕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 u ,N i ,C d 和C r )随径流及侵蚀过程中的迁移特征㊂[结果]①产流产沙量随降雨强度㊁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产沙量临界坡度为20ʎ㊂②表层土壤重金属在侵蚀过程中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且迁移量与降雨强度成正比㊂在雨强120mm /h 和坡度20ʎ下,颗粒态重金属最先达到流失量峰值;溶解态重金属随降雨强度呈波动变化,除溶解态N i 在50mm /h 下达到最大变化范围0.0044m g/L ,C u ,C d 和C r 均在70mm /h 达到流失最大变化范围,其中C r 变化范围最大(为0.0098m g /L )㊂溶解态重金属流失量随坡度变化无明显规律㊂③颗粒态重金属流失量与产沙量拟合结果显示C r (R 2=0.99)的拟合度好,因此产沙量可以较好地预测颗粒态C r 的流失量㊂[结论]20ʎ是产沙量的临界坡度,重金属迁移主要以颗粒态形式迁移且产沙量与重金属元素(C u ,N i ,C d 和C r )拟合效果好,说明重金属元素(C u ,N i ,C d 和C r )与产沙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㊂关键词:坡耕地;水土侵蚀;模拟降雨;重金属迁移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 (2022)01-0083-10中图分类号:S 157.2,X 53文献参数:徐蝶,赵士杰,蔡雄飞,等.水蚀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1):83-92.D O I :10.13961/j .c n k i .s t b c t b .2022.01.012;X uD i e ,Z h a oS h i j i e ,C a iX i o n g f e i ,e t a l .M i gr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e a v y m e t a l s i ns o i l d u r i n g wa t e r l o s s p r o c e s s [J ].B u l l e t i no f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2,42(1):83-92.M i g r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H e a v y M e t a l s i nS o i lD u r i n g Wa t e rL o s sP r o c e s s X uD i e 1,2,Z h a oS h i j i e 1,2,C a iX i o n g f e i 1,2,W a n g J i 1,2,X i eG a n g 3,Y uX i n ji e 1,2,Z h a oS h u a i 1,2(1.S c h o o l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G u i z h o u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 550025,C h i n a ;2.T h e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I n c u b a t i o nB a s e f o rK a r s tM o u n t a i nE c o l o g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o u 550001,C h i n a ;3.G u i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M o u n t a i nR e s o u r c e s ,G u i y a n g ,G u i z h u 5500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m i g r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e a v y m e t a l s i nt h es u r f a c es o i l o f s l o p i n g fa r m l a n d d u r i n g w a t e r e r o s i o n p r o c e s sw e r ea n a l y z e d i n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g u i d a n c e f o rs o i l q u a l i t ypr o t e c t i o na n df o r d e f e n s e s t r a t e g i e s a g a i n s t h e a v y m e t a lm i gr a t i o n a n d d i f f u s i o n i nk a r s t s o i l e r o s i o n a r e a s i nC h i n a .[M e t h o d s ]As i m u l a t e d r a i ne x p e r i m e n tw a su s e dt os t u d y l o s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e a v y me t a l s (C u ,N i ,C d ,a n dC r )f r o mr u n o f f a n de r o s i o n i nf a r m l a n d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 s l o p ec o n d i t i o n s (10ʎ,15ʎ,20ʎ,a n d25ʎ)a n dr a i n f a l l i n t e n s i t i e s (50,70,90,a n d120mm /h ).[R e s u l t s ]①I n i t i a lr u n o f fa n d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i n c r e a s e d w i t hi n c r e a s i n g o fr a i n f a l l i n t e n s i t y a n ds l o p e ,t h e nt e n d e dt o g r a d u a l l y b e c o m es t a b l e .T h ec r i t i c a ls l o p ef o r 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 w a s20ʎ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r a i n f a l l i n t e n s i t i e sa n ds l o p e s ;②H e a v y m e t a l s m a i n l y ex i s t e di n g r a n u l a r f o r mi n t h e e r o s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t o p s o i l ,a n dm i g r a t i o na m o u n tw a s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t o r a i n f a l l i n t e n s i t y.H e a v y m e t a l l o s s i n g r a n u l a r f o r mf i r s t r e a c h e da p e a kv a l u eu n d e rar a i n f a l l i n t e n s i t y of 120mm /ha n da s l o p e o f 20ʎ.D i s s o l v e dh e a v y m e t a l sv a r i e d w i t hr a i n f a l l i n t e n s i t y ,e x c e pt f o rd i s s o l v e d N i t h a tr e a c h e dam a x i m u mv a r i a t i o n r a n g eo f0.0044m g/La t50mm/h.C u,C d,a n dC ra l l r e a c h e da m a x i m u m v a r i a t i o n r a n g e o f l o s s a t70mm/h,a n d t h em a x i m u mv a r i a t i o nr a n g eo fC rw a s0.0098m g/L.T h e l o s so f d i s s o l v e d h e a v y m e t a l s h a dn oo b v i o u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s l o p e c h a n g e.③T h eh e a v y m e t a l p a r t i c l e l o s sw a s r e l a t e d t o 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a n dt h eh i g hc o e f f i c i e n to f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f o rC r(R2=0.99)i n d i c a t e dt h a t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 c o u l dw e l l p r e d i c t C r p a r t i c l el o s s.[C o n c l u s i o n]20ʎi st h ec r i t i c a ls l o p ef o r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a n dt h a t m i g r a t i o no f h e a v y m e t a l s i sm a i n l y i n g r a n u l a r f o r m.T h e f i t t i n g e f f e c tb e t w e e n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a n dh e a v y m e t a l e l e m e n t s(C u,N i,C D,a n dC r)i s g o o d,i n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t h e r e i sas t r o n g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h e a v y m e t a l e l e m e n t s(C u,N i,C D,a n dC r)a n d s e d i m e n t y i e l d.K e y w o r d s:s l o p i n g f a r m l a n d;s o i l a n dw a t e r e r o s i o n;s i m u l a t e d r a i n f a l l;h e a v y m e t a lm i g r a t i o n水土流失问题是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世界上大约90%的农业土地受到轻微或严重的侵蚀[1]㊂根据2018年贵州省水土保持公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48268.16k m2,占土地面积27.40%㊂云贵高原区是中国六大水蚀区之一[2],山地丘陵在云贵高原区水蚀区广泛分布,使得坡耕地成为重要的耕地资源㊂由于中国水蚀区重金属矿藏丰富,人类开采重金属行为频繁,重金属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废气㊁废水㊁废渣排放易造成坡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3-4];此外,重金属还会通过径流或降雨进入土壤中可能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且其在土壤中移动性差㊁滞留时间长㊁不能被微生物降解[5]㊂因此,坡耕地一旦发生重金属污染,径流和坡度都会成为重金属污染物运移的主要动力不仅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同时也增加了重金属污染风险㊂土壤水蚀是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的土壤侵蚀类型㊂土壤水蚀包括在雨滴击溅㊁地表径流冲刷等作用下发生的土壤矿物质和有机土壤颗粒的剥蚀㊁运移和沉积等方式[6]㊂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著名的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4,7],有关喀斯特重金属可能带来的问题受到广泛学者的关注㊂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喀斯特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8],重金属含量特征[9],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解析[10],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11]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等[12]领域开展了研究㊂在喀斯特地区,人类活动及自然降雨可能造成土壤侵蚀情况严重,重金属会随土壤侵蚀发生迁移㊂L i u等[13]对雨强㊁产流产沙与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进行研究,得到重金属元素往往在雨滴打击和径流冲刷作用下伴随着径流和泥沙进行迁移,且侵蚀量和元素迁移量与降雨强度成正比;杨洋等[14],王衡等[15]采用模拟降雨研究的土壤重金属流失规律发现颗粒态重金属流失量占到重金属流失总量的80%以上并被认为是重金属流失的主要途径㊂综合已有研究发现[16-19],针对不同雨强和不同坡度情景下喀斯特地区的重金属迁移效应研究较少㊂因此,本研究选择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探究不同坡度和雨强下水蚀过程中坡耕地土壤重金属迁移特征,以期为中国喀斯特水土侵蚀地区的土壤质量保护和防控重金属元素迁移扩散指导㊂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域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某坡耕地(106ʎ39'18ᵡE,26ʎ42'26ᵡN),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可达(800~1500m m),位于某铝厂附近㊂供试土壤,0 20c m的表层土壤作为模拟降雨试验土壤㊂供试土壤类型为贵州省主要耕地土壤类型[20],黄壤土,p H值为7.38,砂粒㊁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为40.10%,34.85%和25.05%㊂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重金属背景值见表1㊂表1样品重金属含量及贵州省重金属背景值m g/k g项目N i C r C u C d 样品重金属含量12.5197.3118.660.28贵州省重金属背景值33.7086.6025.700.13 1.2室内模拟降雨试验1.2.1试验装置模拟降雨试验模拟降雨装置为上海城市规划设计总院设计的大型人工模拟降雨系统(N L J Y-10),主要由降雨器和试验钢槽构成,包括6组喷嘴㊂喷嘴降雨高度为2~6m,有效降雨面积为6.0mˑ9.0m,降雨均匀度高于86%㊂降雨设备调节精度为0.1mm/h,调节变化时间低于30s,所模拟雨滴粒径㊁降雨过程等与自然降雨十分接近㊂模拟降雨试验土槽为手动变坡土槽,规格为长1.2mˑ宽0.8mˑ高0.40m,坡度在5ʎ~40ʎ可调,土槽下端设有集流槽,用于收集径流泥沙㊂1.2.2试验设计在本试验中,模拟降雨事件持续时间为60m i n且降雨模拟器中产生的风暴的性质与相应强度的自然风暴相似㊂基于气象统计资料㊁结合贵州省不同暴雨频率[21]再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48水土保持通报第42卷划通则(G B15772-2008),结合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特征[22]分别设计相应的降雨强度和坡度(详见表2)㊂试验于2020年8月4日至2020年10月11日进行降雨试验与分析,坡面土地利用方式为裸坡㊂供试土壤风干后,剔除石块㊁植物根茎等杂物,过筛后按照1.22g/c m3的田间土壤容重标准填装土槽将土层分为20c m和10c m,填土过程中保证容重均一性,土槽边缘土壤用手指反复按压处理,防止在试验过程中土槽周围出现裂隙影响试验结果,初始含水量设定在15%左右,装填完成后,整平土壤表面,调试管路系统和模拟降雨系统,进行降雨预试验㊂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土壤于2020年7月9日采集于贵阳市白云区位于某铝厂的某坡耕地㊂将试验土槽底端填3c m厚的粗砂,参考坡耕地容重进行模拟土壤的填装填土厚度30c m㊂根据设计的5个雨强分别对10ʎ,15ʎ,20ʎ以及25ʎ坡面进行模拟,进行交叉模拟降雨试验,每次试验更换表层10 12c m厚度新土㊂同一雨强每个坡度处理连续降雨3场,每场降雨间隔24h即每场降雨设置3场平行试验,共计60场降雨,具体试验见表3㊂每次降雨,观察坡面记录初始产流时间t p,产流开始后每5m i n接一次样,用专用集流瓶收集每个时间段的径流样品,直至降雨结束㊂将每个时间段收集到的径流量分别转移至1L 量筒中,测定该时间段产流量㊂泥沙量的测定按照‘水土保持试验规范“执行,即测定接取水沙样总质量后澄清,沉淀物经过24h以上的沉淀后沉淀在瓶中,过滤上层清液将泥沙烘干并称重㊂表2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参数设计项目模拟降雨场次12345坡度(ʎ)10152025 降雨强度/(mm㊃h-1)30507090120表3室内模拟降雨试验设计降雨场次降雨强度/(mm㊃h-1)坡度/(ʎ)进行重金属过程监测降雨场次降雨强度/(mm㊃h-1)坡度/(ʎ)进行重金属过程监测130********ɿ23015127025ɿ33020139010ɿ43025149015ɿ55010ɿ159020ɿ65015ɿ169025ɿ75020ɿ1712010ɿ85025ɿ1812015ɿ97010ɿ1912020ɿ107015ɿ2012025ɿ1.2.3重金属采集与测定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23],污水中的悬浮物或固体颗粒物,是污水样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能会吸附污染物,分析前必须摇匀样品㊂故降雨结束后将收集到的径流样品充分摇匀,一部分用于溶解态重金属测定,具体方法为:用注射器吸取10m l径流样品,安装注射式0.45μm 滤膜,将抽滤过后的水样置于10m l离心管中测定;另取10m l径流样品用于重金属全量分析测定,具体方法为四酸熔样法 H C l(G R),H N O3(G R),H F (G R),H C l O4(G R)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 J491-2019)[24]㊂颗粒态重金属用差减法计算得出,即颗粒态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全量 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并收集降雨过程中的雨水作为空白对照㊂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所有试验数据使用E x c e l2016进行计算整理,相关分析采用S P S S22.0进行处理,相关图件绘制运用O r i g i n2017完成㊂本研究采用以下公式[25]计算:根据水动力学原理,将过水断面视为矩形,得到径流剪切应力公式:τ=r R J(1)式中:τ为水流剪切力(P a);r为水比重,取值9800 N/m3;R为水力半径,近似等于径流深(m);J为水力坡度,取值s i n(α)㊂水流功率按下列公式计算:ω=τv(2)式中:ω为水流功率(W/m);τ为水流剪切力(P a); v为水流流速(m/s)㊂坡面径流阻力其计算公式为:f=8g R Jv2(3)式中:f为阻力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一般用9.8 N/m3;R为水力半径,近似等于径流深(m);J为水面能坡,其值为坡度的正弦值;v为水流流速(m/s)㊂58第1期徐蝶等:水蚀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2结果与分析2.1不同雨强和坡度下产流产沙特征分析降雨强度为30m m/h时面不产生径流,而是下渗到土壤深层,故只分析4个雨强(50,70,90,120m m/h)和4个坡度(10ʎ,15ʎ,20ʎ,25ʎ)下产流产沙过程㊂试验过程中坡面产流量随降雨历时变化的过程如图1所示㊂总体上看,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坡面产流量具有显著的影响㊂坡面产流的时间变化趋势在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基本一致,径流量均随降雨历时延长增大而趋于稳定,在雨强为50mm/h条件下, 20ʎ和25ʎ坡面下的径流量非常稳定;在坡度为25ʎ,雨强为70mm/h的条件下,径流量在试验后期依然有增大趋势㊂对比分析可知,在坡度较缓㊁雨强较小的条件下,径流量相对稳定;而在坡度较陡㊁雨强较大的条件下,径流量相对波动较大;但当坡度增加至25ʎ时,有效降雨面积相对减少,其产生的径流量较20ʎ坡度下产生的径流量增加不明显㊂图1不同雨强和坡度下产流过程及特征不同雨强下坡面产沙量随坡度变化的过程如图2所示,各雨强下坡面产沙量均有先增加然后减少最后达到稳定的变化趋势㊂同一坡度下产沙量随雨强增大呈现增加变化规律,同一雨强下产沙量随坡度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但在坡度为20ʎ和25ʎ时,含沙量的增加不显著,甚至随着雨强的增加,含沙量会出现减少的现象㊂这是因为,当坡度高于20ʎ时,虽然沿坡面向下分力增加,但坡度的增加导致有效降雨面积相应减少,其产生的效果与沿坡面的分力对雨滴的效果相互抵消,故含沙量随坡度增加而减少,即存在一个临界坡度,本文中的临界坡度为20ʎ[26]㊂2.2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及迁移特征如图3 6所示,在整个产流过程中,颗粒态重金属含量明显大于溶解态重金属含量;雨强和坡度对4种溶解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均呈一定程度波动变化趋势;其中溶解态C r波动变化最大,随这降雨强度的增加,溶解态C r含量变化的范围分别在0.0035~0.0094,0.0029~0.0127, 0.0031~0.010,0.0027~0.0099m g/L之间㊂在雨强(50,70,90,120mm/h)和坡度(10ʎ,15ʎ, 20ʎ,25ʎ)下,径流中颗粒态C u,N i,C d和C r的含量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随降雨历时增加而增加而后减缓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对于颗粒态C r,当雨强为70mm/h和120mm/h时,颗粒态C r含量随降雨历时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并在产流初期出现一个峰值,说明颗粒态C r含量随降雨强度增大出现初期冲刷效应㊂观察各条件下4种颗粒态重金属含量峰值,得出随着降雨强度增大,达到含量峰值的时间会提前且降68水土保持通报第42卷雨强度越大,颗粒态重金属含量越高㊂对比分析不同坡度下4种颗粒态重金属流失情况,坡度明显影响颗粒态重金属含量峰值,随着坡度增加,4种颗粒态重金属含量到达峰值的时间会均会提前至15~20m i n;同时,随着坡度增加,4种颗粒态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先增大后缓慢减小,达到临界坡度20ʎ后,颗粒态重金属含量不再随坡度增大而增加,而是呈稳定或者减小的变化趋势㊂图2不同雨强和坡度下产沙过程及特征图3不同雨强和坡度下C u含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78第1期徐蝶等:水蚀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图4不同雨强和坡度下C r 含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图5不同雨强和坡度下N i含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2.3降雨过程重金属迁移相关分析由表4和图7可知,整体而言,不同颗粒态重金属含量与雨强㊁坡度㊁产流量㊁产沙量,τ,ω和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颗粒态重金属含量随着雨强㊁坡度㊁产流量㊁产沙量,τ和ω增大而增加,径流中颗粒态重金属含量随着坡面阻力系数增加而减小,径流在迁移过程中克服坡面阻力的作用来携带泥沙,阻力越大,消耗能量越多,用于分散和携带泥沙的能量就会相应减小,土壤侵蚀量就越小从而导致径流中颗粒态重金属含量也减小㊂88水土保持通报第42卷图6不同雨强和坡度下C d含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表4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的坡面径流水力学参数雨强/(mm㊃h-1)坡度/(ʎ)产流量/(L㊃m i n-1)产沙量/(g㊃L-1)径流剪切应力(τ)水流功率(ω)阻力(f)溶解C u溶解N i溶解C d溶解C r颗粒C u颗粒N i颗粒C d颗粒C r10ʎ0.3026.0411.0510.0562.9600.0020.00400.0070.0940.1050.0020.618 5015ʎ0.4974.2430.8510.0571.5290.0020.00200.0070.1500.1990.0040.981 20ʎ0.5684.7271.0510.0951.0380.0020.00300.0080.1630.2770.0041.04325ʎ0.6253.9120.9510.0890.8740.0020.00300.0070.1380.1590.0040.903 10ʎ0.5373.1011.9030.1273.4230.0020.00300.0080.1090.1680.0030.7137015ʎ0.5564.6542.0880.1812.2220.0020.00300.0100.1650.2320.0041.073 20ʎ0.6105.0532.2720.2042.2440.0030.00400.0090.1840.2330.0041.168 25ʎ0.6844.7481.9340.2131.2790.0020.00300.0080.1680.1970.0051.097 10ʎ0.6204.4993.0380.2832.7920.0020.00400.0060.1600.2480.0041.0799015ʎ0.6465.9772.2860.2511.5120.0030.00300.0060.2120.3380.0061.458 20ʎ0.7416.6994.8020.5442.9930.0020.00300.0070.2390.3620.0061.552 25ʎ0.7416.2442.5160.3101.3240.0030.00300.0060.2210.3500.0061.490 10ʎ0.9285.8463.5370.4361.8610.0010.00200.0070.2290.2930.0051.39512015ʎ1.0567.7164.4700.6261.8250.0030.00200.0060.2790.3840.0071.822 20ʎ1.0827.8554.8380.7261.7200.0020.00200.0070.3130.4250.0071.821 25ʎ1.0677.3063.7910.6361.0780.0020.00300.0060.2940.4070.0071.737由表5可知,总体上溶解态重金属含量与雨强㊁坡度和坡面径流动力学参数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均不高,说明坡面溶解态重金属迁移过程较为复杂,这可能与土壤性质及径流过程中的冲刷作用有关㊂根据拟合R2系数得出:C r>C d>C u>N i;可以认为本试验条件下,产沙量与颗粒态C r的拟合效果最好,产沙量可以更好地预测颗粒态C r含量的大小㊂98第1期徐蝶等:水蚀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图7产沙量与颗粒态金属拟合关系表5降雨过程重金属迁移相关分析项目溶解C u溶解N i溶解C d溶解C r颗粒C u颗粒N i颗粒C d颗粒C r 雨强/(mm㊃h-1)-0.204**-0.134-0.257**0.268**0.559**0.561**0.576**0.584**坡度/(ʎ)0.171*-0.0130.099-0.1050.226**0.213**0.236**0.234**产流量/(L㊃m i n-1)-0.164**-0.158*-0.136-0.1360.498**0.450**0.514**0.481**产沙量/(g㊃L-1)0.0110.063-0.0390.224**0.811**0.823**0.902**0.885**ω-0.243**-0.120-0.201**0.239**0.601**0.599**0.620**0.619**τ-0.254**-0.080-0.209**0.185*0.545**0.557**0.574**0.573** f-0.153*0.134-0.0580.195**-0.210**-0.192**0.212**-0.220**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㊂3讨论本研究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重金属元素迁移规律,并得出在整个降雨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产沙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㊂本研究将水土侵蚀过程与重金属元素迁移相结合,以期掌握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的生物化学行为,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基础㊂本试验设计中研究区域为喀斯特坡耕地,喀斯特区具有二元三维结构特征及以此耦合的地表地下水系,针对喀斯特这一特性不少研究团队开展了喀斯特区土壤地下漏失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27-29]㊂本研究在探究重金属元素迁移规律时仅考虑喀斯特区域地表流失,这是因为通过落水洞或者地下河入口转入地下水系的径流泥沙是喀斯特区土壤地下漏失的主要途径,部分有效的岩溶管道㊁孔隙和裂隙也能够造成地表土壤漏失,但所占比例小㊂如黔南荔波自然保护区的石上森林由于地表坡面的大量溶沟㊁岩溶管道㊁裂隙是盲管,内部储存了大量土壤成为石上森林生长的基础㊂另外,落水洞或者地下河漏失形式其尺度一般为一个封闭洼地或者一个小流域,就坡面尺度(地块)而言,地表流失依然是土壤流失的主要部分;因此,本研究在讨论不同雨强和坡度下重金属元素迁移规律时,只对地表流失进行分析讨论,试验设计未考虑地下漏失处理;但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拟尝试针对漏失污染评价及治理展开相关研究㊂3.1不同雨强和坡度下产流产沙特征由不同雨强和坡度下产流产沙过程及特征可知,09水土保持通报第42卷降雨强度对产流产沙过程具有明显影响㊂随雨强增大,初始产流时间明显提早,这与张会茹等[30]的研究结果一致;降雨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降雨强度的增大,累积径流量及泥沙流失量均显著增加,这与陈晓燕等[31]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这是因为当雨强不断增大时,降雨速度加快,在相同降雨时间内降雨量增大,逐渐超过土壤的实际入渗能力,导致土壤透水能力下降,同时土壤逐渐达到饱和,更多的降雨形成地表径流,累积径流量增加;降雨强度越大,雨滴动能越大,对土壤颗粒的分散作用及冲刷搬运能力越强,对土壤表层稳定性破坏越大,因此土壤累积泥沙流失量也越大㊂产沙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至稳定的趋势,其原因是存在影响产沙量的临界坡度㊂本试验中的临界坡度为20ʎ,即当坡度小于临界坡度时,坡面累积产沙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当地面坡度大于临界坡度时,累积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㊂然而,有研究表明大雨强下临界坡度为25ʎ[32];也有学者基于坡面流理论得出了坡面侵蚀的临界坡度57ʎ[33]㊂得出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供试材料,研究区域以及试验所设置不同所导致㊂梁志权等[34]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是在雨强为50mm/h时,在20ʎ附近存在一个侵蚀产沙量的临界坡度,并且以此论证了不同的雨强大小会影响侵蚀的临界坡度值㊂这与本试验的结果得到的临界坡度20ʎ相吻合,这可能是由于雨强和坡度设置相差不大的原因㊂3.2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重金属(C u,N i,C d和C r)迁移特征在降雨过程中,土壤重金属随地表径流迁移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①溶解态迁移,即污染物以分子态和离子态形式随地表径流一起迁移;②颗粒态迁移,即污染物以无机态和有机态形式吸附和结合于泥沙颗粒表面随泥沙迁移[35]㊂颗粒态重金属流失量整体变化趋势与产沙量变化趋势一致,这是因为本试验中得出地表径流中重金属主要以颗粒态迁移为主,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径流中夹带㊁冲刷的土颗粒增多,泥沙迁移量增大,因此呈现出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这与陶权等[36]研究得到的结论一致㊂溶解态C u,N i,C d 和C r流失量随坡度变化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因为降雨径流中溶解态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土壤的交换态(包括水溶态)重金属[36],再加上供试土壤理化性质㊁重金属背景值等原因也可能导致溶解态重金属流失不明显;观察不同坡度条件下颗粒态C u,N i,C d和C r,发现4种重金属均在20ʎ坡度处理下缩短达到含量峰值时间(15~20m i n),再次在不同坡度处理条件下论证本文试验得出的临界坡度为20ʎ[34]㊂3.3模拟降雨过程重金属迁移相关性和拟合结果虽然部分溶解态重金属含量与近地表水文条件存在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3,说明溶解态重金属迁移过程较为复杂[37]㊂颗粒态重金属与雨强㊁坡度㊁产流量㊁产沙量,τ,ω和f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颗粒态重金属(C u,N i,C d和C r)除了与f 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之外,与其余6个参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颗粒态重金属流失量与f成反比关系㊂根据产沙量与4种不同颗粒态金属(C u,N i,C d 和C r)的拟合,R2(C r)=0.99,R2(C d)=0.98,R2 (C u)=0.97,R2(N i)=0.91,可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产沙量可以更好的预测颗粒态C r的流失量,拟合结果与以上分析的雨强对坡面产沙量的影响分析结果相一致[38],表明产沙量对颗粒态重金属(C u,N i,C d 和C r)迁移量有极显著影响㊂选择产沙量与颗粒态金属拟合的原因是由于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雨强和坡度下4种重金属元素在整个流失过程中均主要以颗粒态形态进行迁移流失[14]且从总体来看产沙量与颗粒态重金属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条件㊂因此,选择与产沙量进行拟合,进一步探索产沙量对4种颗粒态金属的影响㊂4结论(1)降雨过程中,产流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呈先快速增长后渐趋稳定的趋势,且在15~20m i n的区间内会有小范围的波动;各雨强下产沙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至临界坡度20ʎ后缓慢趋于稳定㊂(2)不同雨强和坡度下4种重金属元素在整个流失过程中均主要以颗粒态迁移;颗粒态重金属流失量均在120m m/h下达到含量峰值且时间均为15~20m i n 并在20ʎ坡度以后缓慢减小至稳定状态㊂70mm/h 对溶解态重金属流失量影响最大,其中最为明显的是C r流失量变化范围可达0.0098m g/L;坡度对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变化不明显㊂(3)产沙量和不同颗粒态重金属(C u,N i,C d和C r)拟合方程表明,产沙量可以较好地预测颗粒态C r 的流失量㊂[参考文献][1] X i o n g M u q i,S u nR a n h a o,C h e nL i d i n g.A g l o b a l c o m-p a r i s o no f s o i l e r o s i o n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l a n du s ea n dc l i-m a t e t y p e[J].G e o d e r m a,2019,343:31-39. [2]耿韧,张光辉,洪大林,等.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分离能力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0,34(3):156-161.[3]刘巍,杨建军,汪君,等.准东煤田露天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16,37(5):19第1期徐蝶等:水蚀过程中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1938-1945.[4]马芊红,张光辉,耿韧,等.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 112-118.[5]陈三雄,周春坚,谢江松,等.广东大宝山矿区堆积土水土流失对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35(1):16-21.[6] V a e z iA R,A h m a d iM,C e r dàA.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r a i n-d r o p i m p a c t t o t he c h a n g e of s o i l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w a t e r e r o s i o nu n d e rs e m i-a r i dr a i n f a l l s[J].S c i e n c eo f t h eT o t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2017,583:382-392. [7]胡立志,刘鸿雁,刘青栋,等.贵州喀斯特地区辣椒镉的累积特性及土壤风险阈值研究[J].生态科学,2021,40(3): 193-200.[8]张广映,吴琳娜,欧阳坤长,等.都柳江上游沿岸喀斯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中国岩溶,2021, 40(3):495-503.[9]姚成斌,周明忠,熊康宁,等.喀斯特高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含量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 2021,41(1):316-326.[10]宋书巧,胡伟.广西某喀斯特流域土壤重金属C d分布及其来源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17):237-241.[11]王兴富,黄先飞,胡继伟,等.喀斯特山地N i-M o废弃矿区周围镉污染及农作物富集特征[J].环境化学,2020,39(7):1872-1882.[12]周丽,杨丰,金宝成,等.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8):110-117.[13] L i uY i f a n,D u n k e r l e y D,Lóp e z-V i c e n t eM,e t a l.T r a d e-o f f b e t w e e n s u r f a c e r u n o f f a n ds o i l e r o s i o nd u r i n g t h e i m-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e c o l o g 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 p r o g r a m s i ns e m i-a r i d r e g i o n s: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S c i e n c eo f t h eT o t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2020,712:136477.[14]杨洋,铁柏清,张鹏,等.降雨和植被覆盖对土壤重金属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1):39-42,46.[15]王衡,冯新斌,王建旭,等.香根草及添加剂对模拟降雨条件下汞污染土壤和矿渣地表径流中汞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30(5):922-927. [16]陈科兵,吴发启,姚冲.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人工模拟暴雨条件下不同坡度谷子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3):90-95,103.[17]孙子媛,文雪峰,吴攀,等.喀斯特地区典型风化剖面重金属超标程度及元素迁移特征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9,47(1):50-56.[18]李晓晓,韩瑞芳,陈倩倩,等.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领域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土壤通报,2020,51(3):733-740.[19]张祖莲,洪斌,黄英,等.降雨作用下红土型坡面径流特性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J].山地学报,2017,35(4):535-542.[20]贵州省土壤普查办公室,贵州省土壤[M].贵州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4.[21]彭旭东,戴全厚,杨智,等.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过程中地表地下侵蚀产沙特征[J].土壤学报,2016,53(5):1237-1248.[22]罗光杰,王世杰,李阳兵,等.岩溶地区坡耕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1):233-243.[23]魏复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4]生态环境部.土壤和沉积物铜㊁锌㊁铅㊁镍㊁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 J491-2019[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9.[25]路培.土壤结皮形成机制及空间分布对侵蚀的影响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26]杨恒,黄英,周丹,等.干湿循环对云南红土渗透性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27):289-297. [27]杨宇琼,戴全厚,李昌兰,等进.模拟降雨条件下喀斯特坡耕地氮磷元素地下漏失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16(3):59-67.[28]彭旭东,戴全厚,李昌兰.中国西南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漏失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5):1-8.[29]张信宝,王世杰.浅议喀斯特流域土壤地下漏失的界定[J].中国岩溶,2016,35(5):602-603.[30]张会茹,郑粉莉,耿晓东.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4):52-54,59.[31]陈晓燕,王茹,卓素娟,等.不同降雨强度下紫色土陡坡地侵蚀泥沙养分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6):1-5.[32]向宇国,张丹,陈凡,等.降雨和坡度对植烟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21,34(5):1121-1127.[33]H o r t o n R E.E r o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t r e a m sa n dt h e i r d r a i n a g eb a s i n s:h y d r o p h y s i c a l a p p r a c ht o q u a n t i-t a t i v e m o r p h o l o g y[J].G e o l o g i c a lS o c i e t y o fA m e r i c aB u l l e t i n,1945,56.[34]梁志权,张思毅,卓慕宁,等.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1-6.[35]朱昌宇,黄道友,朱奇宏,等.模拟降雨条件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径流迁移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4):49-53.[36]陶权,姚景,何树福,等.不同降雨强度下污染土重金属元素随径流迁移转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5,29(2):65-68.[37]林彩,李文权,刘洋,等.厦门湾表层海水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过程规律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2(3):388-394.[38]孙丽丽,査轩,黄少燕,等.不同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32(5):18-23.29水土保持通报第42卷。

近10年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近10年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近10年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本期期刊速读内容来自《土壤学报》杂志2020年6月的文章《近十年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史志华,刘前进,张含玉,王玲,黄萱,方怒放,岳紫健。

史志华,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教学和研究工作。

摘要在当今生态文明背景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首先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的变化,阐明了学科发展需求与存在问题。

最后,提出了本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与方向:水文过程与侵蚀产沙机理,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定量模拟,全球变化下土壤侵蚀演变及其灾变机理,社会经济系统—水土流失的互馈过程,以生态功能提升为主的土壤侵蚀防治,以及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正文土壤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在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指对外营力造成的土壤侵蚀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以保护水土资源、维持土地生产力,并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以土壤侵蚀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及相关对策。

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本学科从对土壤侵蚀现象与影响因子的描述,拓展到对土壤侵蚀过程、预报模型、水保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应性的研究,并逐步延伸至面源污染、物质循环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

坡面是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单元,流域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单元,因此,本学科目标是通过主控要素识别和关键过程剖析,揭示坡面和流域尺度上土壤侵蚀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建立预报模型,阐明水土保持措施的防侵蚀机理与其适应性,提出适用于不同区域的水土保持范式,为土壤侵蚀评价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法,总结分析了坡面和流域尺度上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近10年研究的核心方向与热点,明确了我国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国际地位,探讨了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与方向,为有针对性开展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研究、解决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含水量对土石混合介质剪切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分析

含水量对土石混合介质剪切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分析

含水量对土石混合介质剪切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采取试验方法对在含水量不同情况下的土石混合介质剪切波传播速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在一定条件下的纯土试件剪切波速的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机理进行探讨。

试验结果也表明,土体的含水量会直接影响土石混合介质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呈负相关。

而且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进行土石混合料压实质量剪切波速测试。

关键词:含水量;土石混合介质;剪切波传播速度Abstract:this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 on the water content of earth-rock mixture medium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the pure soil specime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of moisture content change rule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were discusse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of earth-rock mixture medium, a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better on earth-rock mixture compaction quality of shear wave velocity test.key words :water content; Earth-rock mixture medium; Shear wave velocity 引言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施工队伍在进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为了评定地基压实质量,就采用剪切波速测试方法。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754期第二十期2021年7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研究进展郭岩松毕曼(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摘要:土壤侵蚀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该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和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土壤环境治理研究工作的热点所在。

通过总结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体系,旨在梳理各影响因素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响应与作用机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分析依据。

本文将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体系归纳为土壤内在因素、植被覆盖因素、地形因素和降雨特征因素四方面。

土壤内在因素包括土壤质地、容重、盐分含量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植被覆盖因素包括植被类型、植被形态、根系发育和空间格局分布;地形因素主要包括坡度、工程措施;降水特征因素主要通过降雨强度来体现。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0-0136-05 Research Progres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ErosionGUO Yansong BI Man(Land Surveying,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Group Co.,Ltd.,Xi'anShaanxi710075)Abstract:Soil ero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problem affecting terrestrial ecosystems,and it is also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generally concerned about.The problem has severe⁃ly restricted and threatened the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It is a hot spot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soi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By summarizing the system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ero⁃sion,it aims to sort out the response and mechanism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to the process of soil erosion,and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analysis basi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sys⁃tem of soil erosion into four aspects:soil intrinsic factors,vegetation coverage factors,topographic factors and rainfall characteristic factors.The intrinsic factors of soil include soil texture,bulk density,salt content and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Vegetation coverage includes vegetation type,vegetation morphology,roo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pattern distribution;Topographic factors mainly include slope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reflected by rainfall intensity.Keywords:soil erosion;influencing factors;slope erosion土壤侵蚀不仅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水对粘性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

水对粘性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
3 4
关系曲线
样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 且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抗剪强度降低� ( 2) 粘聚力随含水量变化关系�抗剪强度受含水量 变化影 粘聚力 C 和 内摩
= 21. 46 % = 23. 39%
� 响主要由于含水量对抗 剪强度 的 2 个 参数
� 擦角
含水量 / % 4. 35 垂直压力 含 水量 17 . 2 8 19. 32 8 0 . 85 2 1. 46 110 . 2 10 0 .0 5 7 6 .5 61 . 2 5 118 . 83 16 6 .6 147 50 9 8. 49 10 0 115.15 2 00 2 0 0 .0 1 40 0 2 8 6. 65 2 45 191
18
内蒙古水利
2 0 13 年第 2 期 ( 总第 144 期 )
�分析研究 � 水 对 粘 性 土 抗 剪 强 度 的 影 响 研 究
1 �� ,

2
( 1.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水土保持工作站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0 0 40 ; 2.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0 0 7 0 ) � � � � � �摘 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 � �; ��� ; ���� 文章编号: 10 0 9 - 0 0 88( 20 13 ) 0 2 - 0 0 18 - 0 2 再而成为固体( 固态) , 土能 承受较大 的剪切 应力, 在外力 作用 下不再具有塑性体特征, 而呈现具有脆性的固体特征� 3. 1 试验设备和试验参数设置 本次试验 采 用 的 是由 南 京 电 力自 动 化 设备 总 厂 生 产 的 BZ J- 2 型 应变控制直剪仪, 仪器 编号为 0 2818� 试验剪切 速率 为 0 .8 m m / m in , 垂 直 压力 设置 为 4 个 等级: 5 0, 10 0 , 20 0 , 40 0 KPa� 3. 2 直剪试样制备 为了减少试验的误差, 不同含水量的直 剪试样采用 的是对 应的击实试样�同一水分 状态, 打制 4 个平 行试 样( 对应 于直 剪仪的 4 个垂直压力) �之后, 开始不固结不排水 直剪试验, 将 试样装入直剪仪的剪力盒内, 试样上下两面 均依次为湿 滤纸和 透水石�对于非饱和土试样, 湿滤纸含水量 尽可能接近 试样含 水量, 直剪盒上的 活塞 周 围用 与试 样 含水 量相 近 的湿 棉花 围 住, 以防止试样水分 发生较 大的 变化�试 样装 好后开 始试 验, 0, 10 0 , 20 0 , 40 0 KPa 的垂直 压力下 剪切, 分别在 5 以 0 . 8 mm / � ��

土壤结皮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

土壤结皮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

第30卷第1期农业工程学报 V ol.30 No.12014年1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an. 2014 73土壤结皮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吴秋菊,吴发启※,王林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 712100)摘要:为了深入探讨土壤结皮对侵蚀的影响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10°坡为例,在变流量(1.0,1.4,2.0,2.4和2.8 L/min)条件下进行室内冲刷试验,研究土壤结皮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征(平均流速、平均径流深度、雷诺数、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阻力系数)并分析坡面流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土壤结皮对坡面流水动力学参数影响显著。

土壤结皮坡面雷诺数始终小于500,坡面流流态为层流;土壤结皮坡面具有较大坡面流流速,较小径流深度、水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

结皮坡面的土壤侵蚀量明显低于无结皮坡面的土壤侵蚀量。

土壤侵蚀量与坡面水动力学参数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R>0.90),土壤侵蚀量与雷诺数呈线性正相关,与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的对数呈线性正相关,与阻力系数呈线性负相关。

因此,在本研究中,单纯从径流冲刷侵蚀的角度土壤结皮的存在有利于减小坡面土壤侵蚀量。

由于降雨因素对土壤结皮的侵蚀效应影响较大,将雨滴打击与径流冲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研究土壤结皮对侵蚀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土壤,流量,水动力学,结皮,水流功率,水流剪切力,阻力系数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4.01.010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4)-01-0073-08吴秋菊,吴发启,王林华. 土壤结皮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73-80.Wu Qiuju, Wu Faqi, Wang Linhua.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overland flow under soil crusts condi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4, 30(1): 73-8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 言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粉砂含量较高,团聚体稳定性较差,在坡耕地上,降雨打击过程中地表土壤结皮的形成是一种常见现象。

水的流速和接触面积对黄土溶蚀的影响程度研究

水的流速和接触面积对黄土溶蚀的影响程度研究
自制模型 , 测试 出水的流速和接触 面积与黄土溶蚀量成一定 的函数关 系变化 , 一步得 出流速 比接 触 面 进
积 的影 响更 加 显 著 。 关 键 词 : 土 ; 蚀 ;流 速 ; 触 面 积 黄 溶 接 中 图分 类 号 : U 4 T 4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一 儿4 (0 8 0— 0 0— 0 62 4 2 0 )3 13 2
具体系统的研究 。因此 , 研究分析水对黄 土溶蚀的规律 和影 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
1 试验研究的总体思路和试验模 型的建立
图 1 试 验 装 置
针对黄土遇水 的实 际特点 , 模拟在水 流侵蚀条件下 的溶
蚀规律 [ 通过 多项式 回归计 算得 到溶蚀 量与 流速 的关 系 , 引,
( ol eo iiE gneig, a z o Jatn nvri L n h u a s 3 0 0 hn C lg e fC vl n i rn L nh u i ogU iesy, a z o ,G nu7 0 7 ,C i e o t a)
Ab ta t sr c :乃 e le sh sa s e ilsm c ̄e a d c e c lc mp st n issm c ̄e wi h n e o vo sy whe tme t s a p ca t t n h mia o o ii . t t t l c a g b iu l o o l ni es wa e Un e h n iin o h v i b et l h p ru e Sdme s n wi ha g fe e ty a h a a in o h tr d rt e c dto ft e a al l oe,te a e t r ’ i n i l c n e d fr n l st ev r to ft e o a l o 1 i i f w eo iya d c n a ta e fwa e .By s lt g t ec ro iea t n o tra dma i gt emo e ,i i n wnb l v lct n o t c ra o tr o i ai h r sv ci fwae k n h d l t sk o y mu n o o n

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的相关性研究

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的相关性研究

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分析土壤分离对坡面流侵蚀的影响以及水动力参数对土壤分离的影响,建立了坡面流侵蚀的动力学模型。

在研究方法部分,采用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发现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水动力参数的影响机制以及优化坡面流侵蚀的防治措施。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壤侵蚀过程中的水动力作用,为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壤分离、坡面流侵蚀、水动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动力学模型、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相关性、研究成果的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的相关性研究是土壤侵蚀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坡面流侵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土壤分离是土壤侵蚀的前提和基础,而水动力是坡面流侵蚀的主要驱动力。

研究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侵蚀的机制和规律,为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科学依据。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壤侵蚀的机理、影响因素和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之间的具体关系尚未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土壤分离和水动力参数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为进一步研究土壤侵蚀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土壤分离对坡面流侵蚀的影响程度,为土壤侵蚀治理和防范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之间的相关性,深入研究土壤分离对坡面流侵蚀的影响机理,探讨水动力参数对土壤分离的影响,构建坡面流侵蚀的动力学模型,从而揭示土壤分离与坡面流侵蚀水动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通过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揭示土壤分离对坡面流侵蚀水动力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深化对土壤侵蚀机理的认识和坡面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流水对土壤侵蚀的分析太行山区水土流失

通过流水对土壤侵蚀的分析太行山区水土流失

通过流水对土壤侵蚀的实验分析太行山区水土流失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程度,降水时间,降水强度,土壤的情况是导致水土流失大小的重要因素。

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

(2)通过实验让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获得关于水土流失的知识,认识保持水土,植树种草的重要性。

正确掌握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其治理的重点是什么。

二、实验用品:(1)硬板纸一块,(2)草一些,能覆盖木板即可。

(3)水盆一个。

(4)喷水壶一个。

(5)不同的土壤如:黄土、沙土各一些。

(6)清水。

三、实验过程:a、一人负责支起硬板纸,并调节倾斜角,按要求依次放置硬板纸上的覆盖物。

(变化不同的木板倾角,并且放置不同的覆盖物的时候要调整倾角)b、一人负责喷水,并按时间、喷水强度喷水。

(时间不同,强度不同)c、一个学生掌握过程时间时间,作详细的实验记录。

d、同时一人还要在不同土质材料上做试验。

在试验的时候,要在木板只有土壤,别什么也没有覆盖物的情况下做一次实验。

e、完成实验记录,通过我们自己的观察,使得记忆特别深刻。

四、实验结论:(1) 水土流失的大小与降水强度、降水时间长短、地形坡度的大小、地表植被覆盖的好坏有密切的关联。

(2) 植物对降水有较大的节留作用,良好的植被能迟滞雨水从地表中流出的时间,控制地表经流,减少对地表的冲刷作用。

(3) 不同土质,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尤其是黄土流失的最为严重。

地表草木的疏密造成水土流失的程度也不同。

(4)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在于水土保持,而重要的是要植树造林。

五、结合以上实验,针对我校学生对太行山的了解,分组讨论太行山水土流失的原因。

有的学生说是人为原因如过度开采林木,有的同学说过度开垦耕地,有的同学说下雨对冲击泥土流失。

六、教师小结(1)太行山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坡度大,黄土广泛分布,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

(2)太行山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坡耕地,城镇、道路、工矿区建设等。

急陡黄土坡面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研究

急陡黄土坡面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研究

急陡黄土坡面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研究急陡黄土坡面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变暖和人口增长,世界上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

这些水体中的水污染物不仅会降低水质,而且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研究和控制水体中污染物的沉积和输出对保护水体及其周围生态系统十分重要。

土壤剥蚀是水污染物输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也是影响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

剥蚀是指土壤因降雨冲刷而被搬移、悬浮或淤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土壤性质和降雨特征的影响。

目前,世界各地的剥蚀研究多以平地或斜坡的土壤剥蚀率为主,而关于急陡黄土坡面土壤剥蚀率变化的研究却很少。

黄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土壤,它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抗剥蚀能力。

然而,由于黄土坡面的急陡度,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剥蚀程度也高。

因此,研究急陡黄土坡面土壤剥蚀率是控制水污染物沉积和输出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究黄土坡面急陡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防止侵蚀的有效策略,以保护水体及其周边环境。

二、研究方法为了研究黄土坡面急陡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我们将使用一系列实验和模型技术。

1. 实验研究:首先,我们将在室内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急陡黄土坡面,并以此作为试验平台,研究土壤剥蚀率的变化情况。

实验中,我们将采用直接观测的方法,模拟侵蚀过程,并对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剥蚀率的变化作出评估。

2. 数值模拟:为了进一步研究急陡黄土坡面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我们将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数学模型,以分析侵蚀过程中土壤剥蚀率变化的规律性。

3. 数据分析:最后,我们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的结果,探究黄土坡面急陡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防止侵蚀的策略。

三、结论本文将探讨黄土坡面急陡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防止侵蚀的有效策略,以保护水体及其周边环境。

本研究将利用实验、数值模拟和数据分析技术,尝试深入了解黄土坡面急陡土壤剥蚀率变化的水动力学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防止侵蚀的策略。

植被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效应

植被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效应

植被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效应森林植被在径流侵蚀活动及其对土壤抗剪强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植被通过制约径流过程积聚植物碎屑、细颗粒,保持土壤湿润均匀,其根际力量有效牵制土颗粒移位,影响土壤抗剪强度,发挥着重要的抗侵蚀作用。

传统的研究将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分开探讨,但是森林植被对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影响是紧密耦合的,因此,分析森林植被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相关理论研究一般采用试验室法和地质实验法,但试验室用土只是反映条件信息的一部分,无法反映自然界的复杂变化过程;地质实验,由于单次实验的持续时间不够,无法充分模拟出真实的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情况。

此外,近几年更多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基于模型和模拟的技术上,开展根际、系统及脆弱性方面的研究,侧重于从植被对侵蚀过程的影响出发,全面分析植物交互作用的调节能力。

现有研究表明,植被的存在有利于土壤抗剪强度的提高。

相应的,植被的存在减缓了径流侵蚀,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机械结构,形成了解吸式的植被根系结构,植被叶片落叶和覆盖度的影响,抑制了雨滴落地,减少了风吹起的悬浮粒子,帮助降低野外径流量。

植被群落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效应,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效的生态系统分布,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成型的土壤资源的建设,也有助于旱地的极化。

因此,进一步研究植被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关系,是激发和维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

总之,森林植被对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影响有着实质性的影响,植被群落正在发挥其作用,而且上下文是互动的,以及植被群落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效应,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研究和充分评估植被作用下土壤抗剪强度和径流侵蚀力的耦合效应,可以使我们增加对径流侵蚀过程的认识,有助于建立一套科学的抗侵蚀技术,促进植被的维护和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含水量对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含水量对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筛土,速度又快又省力。
九、实验小结
反思与调整4:含水量的选择。当按照计划配制出16%、19%、 22%、25%、28%的土样并用环刀切样时,28%的土样含水率过高, 基本处于软塑状态,无法制成试样。因此,组员们将28%一组加入干 燥土,配制成14%的土样,在实验结果曲线中便可读出含水量28%时 的抗剪强度;当含水量在22%以后,土样偏软,不易成型,环刀不易 切割,可用两把削土刀,一把平置于环刀上,并不断前移;另一把不 断敲击这把环刀,使环刀面平整。
将5种含水量的土样迅速装入塑料袋,防止水分蒸发。
五、实验步骤
6.调试应变式直剪仪。测出每个含水量下,垂向加压50kPa、
100kPa、200kPa、300kPa、400kPa下的土样剪断时剪应力,计入
表1-2中。
7.数据处理,绘制曲线。
六、实验预期结果
1.计算每个试样破坏时的剪应力:
CR
式中 ——剪应力,kPa;
七、实验数据记录与图像
由表1-2,可做出剪应力-含水量曲线。
剪应力(kPa)
含水量(%)
图1-7
八、实验结论
1.不同垂向压力下,剪应力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2.含水量在14%左右时,不同垂向压力下,土样破坏时剪应力的
差别较大;而含水量增加到25%左右时,不同垂向压力下,剪应力差
别不大;
3.同一含水量,垂向压力越大,剪应力越大;
C ——量力环校正系数,kPa/0.01mm;
R ——量力环测微表读数,0.01mm。
本次试验共用两个应变圈,编号和校正系数为:
(1)A1322号 C =1.823 ; (2)20697号 C =1.805
2.绘制剪应力-垂向压力曲线。以剪应力为纵坐标,垂直应力为横 坐标,绘制剪应力与垂直应力关系曲线。根据该曲线,作图得到土样 的抗剪强度。

200906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黄土坡面径流能耗与土壤剥蚀率影响因子

200906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黄土坡面径流能耗与土壤剥蚀率影响因子

黄土坡面径流能耗与土壤剥蚀率影响因子申震洲1,姚文艺1 ,李勉1,肖培青1,郭建平2(11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450003;21郑州市郑东新区热电有限公司,451464:郑州)摘要 为研究黄土坡面径流能耗与土壤剥蚀率的影响因子,采用人工径流冲刷的方法,研究黄土坡面小区在不同出流量、不同坡度下的土壤侵蚀量、径流能耗和土壤剥蚀率。

结果表明:20°坡面径流小区土壤侵蚀量随出流量的增加而增加,110L/min 出流量时的稳定土壤侵蚀量是510和715L/min 出流量时的1%左右,而310L/min 出流量时的稳定土壤侵蚀量是二者的20%左右;相同出流量时,10°坡面径流小区的稳定土壤侵蚀量只有20°、30°坡面的1/10;不同出流量时坡面径流能耗相差很大,110L/min 出流量时黄土坡面的径流能耗为1616J/min ,约是310L/min 出流量时坡面径流能耗的1/3,是510L/min 出流量时的1/5,是715L/min 出流量时的1/8;相同条件下,20°与30°坡面的径流能耗基本相差不大,都约比10°坡面径流能耗小013J/min ;510和715L/min 出流量时的土壤剥蚀率比较接近,是310L/min 出流量时稳定剥蚀率的215倍,是110L/min 时的50倍左右;20°和30°坡面的土壤剥蚀率比较接近,是10°坡面稳定剥蚀率的40倍。

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治理提供技术依据及数据支撑。

关键词 黄土坡面;径流能耗;土壤剥蚀率收稿日期:2009201210 修回日期:2009208208项目名称:国家“973”项目“不同类型区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2007C B4072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坡面流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HKY 2JBY W 22007231);黄河水利委员会资助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学模型研发”(黄水保20065127);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黄科发200806);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701035205)第一作者简介:申震洲(1980—),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土壤剪切力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剪切力影响因素研究
沂蒙山区是北方土石山区的典型代表,具有土壤表层疏松、夹杂石砾、土层浅薄、土壤涵蓄水能力低、人口密度大的特点,中度及以上的土壤侵蚀强度面积达到50%,土壤侵蚀严重[11]。我国政府已将沂蒙山区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区。本次研究正是以这一地区5种典型土壤为对象。
从土壤力学上看,土壤水蚀是雨滴对土粒的溅击剪切作用和径流对土粒的冲刷剪切作用的过程综合,所以土壤的抗剪强度是区域水土流失评价中反映土壤力学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已由小流域转向较大区域的集中连片治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的土壤侵蚀研究日益关注区域和全国尺度上的宏观研究,在土壤侵蚀宏观研究中,土壤作为被侵蚀的对象,是影响土壤侵蚀量和流失量的因子之一,而土壤抗剪强度是最能体现出区域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抵抗径流冲刷剪切能力的指示指标之一,所以进行水土流失土壤抗剪强度规律的研究,对于区域和全国水土流失整治的宏观决策(如防止重力侵蚀、增加斜坡稳定性)十分重要,尤其是研究天然含水量状态下的原状土抗剪强度,对于基本农田建设中校核梯田边坡的稳定性、确定梯埂边坡设计坡度以防止水土流失更为重要。在实际生产实践中,通过原状土剪切试验求得其抗剪强度既费时,又不便,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希望找到一个较易得得方法得到原状土的抗剪强度,并得到了许多方法。在国外,Wu等[18]提出根系与土壤的胶结关系及各有关现代根系抗拉、土壤的抗剪试验等研究,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高度;Chepil W S研究表明[30]:土壤质地对风蚀度有很大影响,质地最粗和最细的土壤比中等质地的土壤更易风蚀,风蚀度随土壤中直径小于0.42mm或0.84mm土粒的百分数而变化,随土壤中砂粒、粘粒和粉粒的比率而变化[31];德国土壤学家wollny[20]于1877年第一个从事土壤侵蚀实验以来,人们就开始研究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Bennet[19]于1926年第一个认识到土壤的抗侵蚀性质随土壤的不同而变化,他研究了古巴的砖红壤,测定了影响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土壤性质,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和化学组成。Elision认为土壤的侵蚀动力是黄土抗侵蚀能力与抗剪强度的关系研究由分离土壤的能力和搬运土壤的能力两个相互独立的因素组成[30],研究土壤抗侵蚀能力也可分为土壤可分离性和土壤可搬运性两个方面来描述。国内许多研究人员也做了一些研究,张爱国[8]指出影响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抗剪强度的主导因素是容重、粉/黏、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抗剪强度随土壤类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抗剪强度在中国水蚀区范围内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包括水平分异规律和垂直剖面构型规律)。王为等[1]建立了农业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所承受的垂直压力、含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张晓明等[9]指出以重塑土的抗剪强度、原状土的含根量和极细根的平均抗拉强度为自变量,原状土的抗剪强度为因变量,可以建立显著相关的回归方程;有研究资料表明[12],土壤的垂直压力与含水量是影响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郭书魁[16]利用颗粒流理论对直剪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颗粒级配、孔隙比、颗粒接触刚度、颗粒摩擦系数和颗粒形状等细观参数的变化对宏观抗剪强度的影响。郭培才等[14],通过对不同土壤剖面(0-10cm,20-30cm,40-50cm)层次的草地、林地、农地的采样分析得出水稳性团粒含量是反映土壤抗侵蚀能力的最佳指标,并对土地类型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将土壤抗侵蚀能力划分为极弱、弱、中等、强、极强五个等级。蒋定生、范兴科等[13]从宏观上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的原状土和击实黄土的抗剪强度规律,他们得出:在水平变化规律上,土壤的粘聚力呈现由北向南渐次递增的趋势,内摩擦角有自北向南渐次减少的趋势;在纵向变化规律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增大,抗剪强度也有所提高;蒋定生[13]通过对黄土高原的抗剪强度分析后认为:孔隙度、粘粒含量、容重、水分等是影响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并建立了这些因素与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表达式,这对于分析和研究黄土抗剪强度奠定了基础。潘利君等[15]在分析土壤抵御外力扭剪的能力后,认为土壤抗剪力制约着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但他们做的工作很少。代全厚等[3]通过对嫩江大提护坡植物根系和抗剪强度分析发现,土壤稳定性与植物根量关系密切,根量大,土壤抗剪强度大,而且能网络固持土壤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土壤抗剪强度与植物根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根系可以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张祖荣[10]认为由于须根的穿插和缠结作用,促进了土粒的团聚,王库[2]通过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得出:直径小于1 mm的根系在提高土壤水力学效应方面的贡献最大。已经有许多科学家对土壤侵蚀性做出了很深入地研究,但是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与探讨:(1)在影响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各项因素中,哪些因素适合作为评价指标。(2)加强对土壤抗剪强度的认识与研究,前人对土壤抗蚀抗冲性的机理,经过几十年科学工作者的艰辛研究,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抗剪强度这一领域里却还远远不够,因此为了找出更好的应对土壤侵蚀的对策,加强对土壤抗剪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从土壤力学方面探索防治水土流失的途径与措施,本文采用直剪仪对临沂地区山5种典型植被的原状土和重塑土抗剪强度进行试验测定。通过比较相同植被同干密度、同含水率的原状土与重塑土在同一垂直荷载下的剪切差异,以期得到从较易获得的重塑土抗剪强度到原状土的回归模型,并研究影响土壤抗剪强度的土壤属性因素。

土壤侵蚀的剥蚀速率研究方法——

土壤侵蚀的剥蚀速率研究方法——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lincadtaiw...y Documents/My Webs/RISEgeo/geo_page_211.htm 3 / 6 [2009/9/6 06:35:24]
137
137
137
137 Cs在地表的空間分佈形式,借助一些模型來估算區域不同部位或不同地塊 的土壤侵蝕速率和沈積速率。 137 Cs示蹤法是一種間接測量方法,與傳統的測量估算土壤侵蝕的技術相比, 137 此法無需長期觀測資料,通過一次採樣測量土壤剖面中的 Cs含量,便可推 137 知自有 Cs沈降以來的土壤平均流失量或沈積量,因而是一種快速、簡便、 花費少的方法。且其測定的是每一地塊的淨土壤流失,即一地塊內的土壤流失 量與土壤沈積量之差,因此,可提供更爲真實的侵蝕與泥沙輸移的資訊。
4.3.2 研究步驟
137 Cs示蹤法研究土壤侵蝕與沈積的步驟爲:(1)採集土樣,測試樣品中的 137 Cs含量Ct(Bq﹒m-2)。(2)確定研究區域的背景值Cref (Bq﹒m-2)。(3)判斷 採樣點是受侵蝕還是發生沈積。若採樣點的實測 137 Cs含量Ct小於Cref,表明該
2
/
6 [2009/9/6
06:35:24]
圖4.1 137Cs在地表的迴圈 Fig.4.1 Diagram of 137Cs cycle on landscape
137 植被自大氣吸附的 Cs當年便有93%被淋洗到土壤中,從土壤和水中吸收的 137 137 Cs數量極其微小,且吸收的 Cs在植物死亡腐爛後又釋放回到土壤中。 137 Cs來源於受侵蝕土壤吸附的 Cs隨泥沙輸入水體和水體表面的直 137 接沈降,在暴雨事件中,部分剛沈降的 Cs可能在土壤吸附之前從地面進入 137 水體。由大氣沈降的 Cs進入水體後便被水體中懸浮物吸附並隨之沈積於底 137 137 泥中,除溢岸洪水使 Cs在洪積平原上重新沈積外,水體底泥便成爲 Cs的 最終聚集地。 水體中的 Cs則來自大氣沈降和植被的淋洗、死亡植物的釋放,以及侵蝕土 137 壤顆粒的重新沈積、洪積平原和沿海地區洪水泛濫時的 Cs沈積。由於可忽 137 略土壤中化學和生物引起的 Cs有限遷移,因而土壤機械運動便成爲土壤 137 Cs重新分佈及由土壤向水體運動的主要方式。 土壤中的 137 降落到地表的 Cs迅速爲土壤粘粒和有機顆粒緊密吸附,基本不被雨水淋溶 和植被攝取,一旦被固定,便很難被其他離子置換替代,且由於自身的化學遷 137 移能力及被植物吸收的能力極弱(Ritchie J C,et al, 1985), Cs在土壤表層 137 的再分佈主要是伴隨著土壤顆粒的機械運動而發生,這些特點加上 Cs具有 30.17a的半衰期並能放射出較強的γ射線(662kev)的特性,使人們不需對土壤樣 137 品進行特殊的化學處理與分離,便能方便地使用γ譜儀準確測量土壤中的 Cs 137 含量,因此, Cs是一種研究地表土壤侵蝕、泥沙輸移和沈積的良好示蹤同 137 位素。尤其在估算中期(40a左右)土壤侵蝕以及泥沙沈積方面, Cs示蹤法是 一種有效的方法。 Cs在較大範圍的沈降是不均勻的,但在不大區域的沈降還是均勻的, 137 137 所以通過對 Cs空間分佈的測定及根據 Cs在土壤剖面中的分異規律便可判 137 斷採樣點是受侵蝕還是沈積。假定 Cs在小區域均勻沈降,以大氣沈降輸入 137 137 和衰變後的 Cs含量作爲區域 Cs背景值,此值可通過測量未發生侵蝕與沈 137 137 積處的 Cs含量得到。當土壤剖面中的 Cs值小於背景值,意味著該剖面處 存在土壤流失;大於背景值,表明該剖面處有土壤沈積,於是便可通過測定 儘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10,35(5~6):592-594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4-10,35(5~6):592-594
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剪切力关系试验研究
王 1,2,李占斌1,丁文峰3,刘 峰2
(1西安理工大学水资源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48;2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3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利用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及土槽径流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坡度、不同流量下各断面的土壤剥蚀率和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加其对数呈线性关系。

关键词:土壤剥蚀率;水流剪切力;稀土元素示踪法
中图分类号:S15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00(2004)05~06-0592-03
R elationship of Soil Detachment R ate and Flow Shear Stress
W ANG Xuan1,2,LI Zhan-bin1,et al.
(1Institute o f Water Resources,Xi’an Univer sity o f Technology,Xi’an710048,China;
2College o f Water Conservancy,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Shenyang110161,China)
Abstract:Based on runoff scouring experiments by means of flume s oil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tracer method,the relationship of s oil detachment rate and flow shear stres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under different slope gradients and runoff discharges was research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 oil detachment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low shear stress,their logarithm was linear.
K ey w ords:s oil detachment rate;flow shear stress;rare earth element tracer method
1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降雨侵蚀试验大厅内进行,试验方法采用放水冲刷法进行。

试验由5个放水流量(214,315,415,515,615L・min-1)和3个坡度(6°,9°,12°)相互交叉的15个试验构成,2次重复。

试验土样为陕西杨陵当地娄土,土壤粒径以0105~0110mm和小于01001mm为主,分别占41113%和36128%。

土壤干容重控制在1125~113g・cm-2。

试验前土样风干并过1cm×1cm粗筛,剔除植物根系等杂物。

试验用的REE有Ce,Sm,Nd,Dy共4种元素,为粉末状的氧化物。

采用逐步稀释的方法分别将4个REE 与试验用土充分混合制成富含REE的实验示踪用土,并取样测定REE的含量。

试验程序:选定试验坡度和流量,每次放水试验前进行流量标定。

试验在宽33cm,长500cm,深50cm的可调坡钢制冲刷槽内进行。

先在试验槽内部铺填20cm厚的天然砂,以保持试验土的透水状况接近天然坡面,在天然砂上面铺设细纱布。

试验中为了减少稳流槽与冲刷槽结合处因边壁作用导致的土壤下陷,试验小区最顶端1m长的坡段上用塑料将其与径流分开,以下的坡面按试验设计要求从上至下等分为4段,每一段长约1m,分别为第一断面、第二断面、第三断面、第四断面。

试验中稀土元素布设方法采用断面施放法,即将已经拌和好的含有稀土元素Ce,Sm,Nd,Dy的试验土填入事先标记好的坡段内,填土过程中边填土边压实,填土完成后使试验槽内的土壤干容重控制在1125~113g・cm-3之间。

为了保证每次试验的初始条件基本一致,试验开始前先用撒水器在试验土表面均匀撒水,撒水量控制在土壤表面达到充分饱和但又没有发生产流的程度。

供水设备采用定水头控制流量,从试验槽上端按设计要求通过阀门控制流量。

试验开始后,仔细观察径流冲刷过程并
收稿日期:20042062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75)
作者简介:王 (1965-),女,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农业节水和土壤侵蚀的教学及研究。

记录产流发生时间。

产流初期每1min 取1次径流泥沙样,3min 后每2min 取1次径流泥沙样。

取样的同时采用染料示踪法测定坡面径流流速,用薄钢尺量测坡面径流宽度,整个试验过程持续15min 。

每次试验后,用量筒测定各个样品的体积,用置换法测定各个样品的泥沙量。

REE 样品的分析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原型微反应堆上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进行的。

中子活化分析是以核反应为基础的核分析方法,待测样品在反应堆中受一定能量和强流的中子轰击后,测定由反应堆生成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放出的射线能量和射线强度,完成REE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采集的泥沙样经烘干称重后,称取约60mg 的样品封装于1∶1硫酸浸泡处理后的高压聚乙烯薄膜内,然后热封于同样1∶1硫酸浸泡处理后的高压聚乙烯辐照管内,使用多功能气动传输系统送入微型反应堆中辐照。

2 结果与分析
坡面流是沿着坡面梯度方向运动,必将在其运动方向上产生一个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径流剪切力。

该力的主要作用是冲刷土壤,破坏土壤原有结构,引起土壤颗粒分散,进而将分散土壤颗粒或土壤颗粒团携带在水流本身之中,伴随着水流的运动一起输出坡面。

F oster 等(1984)提出水流剪切力为:
τ=γRS f
(1)式中:γ为水流容重;R 为水力半径;S f 为能坡。

土壤剥蚀率是土壤侵蚀量化研究,尤其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土壤剥蚀率通常定义为单位时间(s ),单位面积(m 2)上被剥蚀掉的土壤颗粒的量(kg )。

本试验采用稀土元素示踪法观测了各断面的土壤剥蚀量,进而计算出各断面的土壤剥蚀率。

图1给出了不同坡度不同流量下的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剥蚀率的对数与水流剪切力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其形式如下:
log Dr =A log τ-B
(2)式中:Dr 为土壤剥蚀率(g ・m -2・s -1);τ为水流剪切力(Pa );A ,B 为系数。

395第5~6期王 等: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剪切力关系试验研究
◆第一断面First section
■第二断面Second section
▲第三断面Third section
×第四断面F orth section
图1 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剪切力关系图
Figure 1The relationship of soil detachment rate and flow shear stress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土槽径流冲刷试验结合稀土元素示踪法系统研究了土壤剥蚀率和水流剪切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度、不同流量下各断面的土壤剥蚀率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加其对数呈线性关系;试验结果是在12°以下的坡度情况下得到的,同时仅用了一种试验土壤,要得到更一般的研究结论,尚需开展一系列相关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FOSTER G R ,MEYER L D.T ransport of s oil particles by shallow flow[J ].T rans of the AS AE ,1972,15(1):99-102.
[2] 张光辉,刘宝元,张科利.坡面径流分离土壤的水动力学实验研究[J ].土壤学报,2002,39(6):882-886.
[3] 李占斌,鲁克新,丁文峰.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动力过程实验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2):5-7,49.
[4] FOSTER G R ,HUGGINS L F ,MEYER L D.A laboratory study of rill hydraulics[J ].I :Velocity relationships ,T ransactions of AS AE ,1984,27(3):790-
796.
[责任编辑 亓 国]
495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第35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