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文档
《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家训》全文●《敬祖训》:朱熹在这一篇中阐述了祖先的重要性,认为祖先是子孙的根本,应该恭敬供奉,不可忘本。
他还规定了祭祀祖先的仪式和礼节,要求子孙按时祭拜,不可懈怠。
●《敬亲训》:朱熹在这一篇中论述了孝道的内涵和实践,认为孝是人之本,应该尊敬父母,孝顺兄长,爱护弟妹,不可有违背之心。
他还提出了对父母的四种恩情要有所报答,即生恩、养恩、教恩和助恩。
●《敬师训》:朱熹在这一篇中说明了师道的意义和要求,认为师者是传授道理和知识的人,应该尊重师长,虚心学习,不可有骄傲之心。
他还提出了对师长的三种恩情要有所感恩,即授业恩、解惑恩和启迪恩。
●《敬友训》:朱熹在这一篇中阐释了友道的原则和作用,认为友者是相互交流和助益的人,应该结交良友,诚信相待,不可有欺诈之心。
他还提出了对良友的三种恩情要有所回报,即相劝恩、相扶恩和相乐恩。
●《敬己训》:朱熹在这一篇中论述了修身的方法和目标,认为己者是自己的身心和品德,应该修养性情,节制欲望,不可有放纵之心。
他还提出了对自己的三种责任要有所履行,即修德责、学问责和成就责。
●《敬物训》:朱熹在这一篇中说明了物道的观念和态度,认为物者是天地万物和财富财物,应该爱惜珍惜,节约使用,不可有浪费之心。
他还提出了对物品的三种义务要有所遵守,即保全义、合理义和公平义。
●《敬事训》:朱熹在这一篇中阐释了事道的标准和规范,认为事者是人生的各种事务和职责,应该勤勉尽责,恪守分内,不可有怠慢之心。
他还提出了对事务的三种要求要有所遵循,即合理要、适度要和有序要。
●《敬天训》:朱熹在这一篇中论述了天道的本质和影响,认为天者是自然界的规律和道义的根源,应该敬畏顺从,感恩报效,不可有违逆之心。
他还提出了对天命的三种信念要有所坚持,即天理信、天恩信和天命信。
1、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无2、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易经卦序歌
《易经﹒卦序歌》 -- 朱熹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遯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
八卦的: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
记住了这个手指上的后天八卦,要注意同时记住几个数字,记忆的方法,可以用下面四句歌词,背诵下来,更容易记住: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
由这首歌谣,可见古人教育方法的高明,把如此复杂难记忆的事,写成韵文以后,可以唱出来,不但容易学,容易熟记,尤其容易运用了。
从图上看数字,好像很乱,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一点也不乱,试把这个八卦圆圈,加几条线,改成方图:
从这个图的位置上看,凡是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都得十的和数,如果连中心的五亦计进去,则无论任何一行,横的、直的、斜的三格总和都是十五,而两卦相加,都合而为十。
所以中国人、印度人,乃至天主教徒,行礼都是两掌合起,就是合十。
数是科学的东西,其中的道理非常多,不要轻视它。
我们即使不管八卦,以这个数字排列的现象,以这个法则来领导人事、管理人事、处理家务、驾车,乃至打西洋拳都有用处,这是运用它的道理,不是迷信。
朱熹《楚辞集注》成书考论-精品文档资料(最新整理)
朱熹《楚辞集注》成书考论朱熹的《楚辞集注》是楚辞学史上一部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著作,朱熹在吸收楚辞汉学成就的基础上,开创了楚辞宋学的新路,从而使《楚辞集注》成为与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齐名的楚辞三大注本之一。
对于朱熹《楚辞集注》的成书,论者多谓有感于“赵忠定之变”,而较少深入的分析。
我们认为朱熹《楚辞集注》的成书,偶然事变只是一个诱因,其背后所蕴含的时代政治、情感心理、学术发展以及文化价值等诸多因素是深刻而复杂的,有待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一、《楚辞集注》的成书过程《楚辞集注》作于朱熹晚年,宋人赵希弁的《郡斋读书附志》著录此书,曰:骚自楚兴,公之加意此书,则作牧于楚之后也。
或日有感于赵忠定之变而然。
朱熹作牧于楚,是指朱熹在湖南长沙担任地方大员一事。
据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十一月,朱熹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绍熙五年(1194)四月启程赴任,五月到任所;同年八月,除知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离潭州赴临安。
潭州即今湖南长沙,是旧楚故地。
朱熹作牧于楚,在潭州任上两个多月。
期间,曾修屈原祠,还曾祭扫抗金名将张浚之墓。
他在楚地任职,的确有感兴时事,追悯屈原的情形,对其写作《楚辞集注》的确有情感触发的作用。
“赵忠定之变”是指赵汝愚罢相一事。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谥忠定。
宋宁宗即位后,因赵汝愚拥戴定策有首功,特拜相。
汝愚为相后,努力改革弊政,命朱熹待制经筵,并起用和团结了一批有主张、有节操的士大夫,力图实现孝宗晚年的改革构想。
这时,外戚韩伲胄亦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宫,渐见亲幸。
?腚斜橹驳秤穑?排斥贤良。
汝愚为人疏坦,不以?腚形?虑,其实已经被?腚幸跄惫铝⑵鹄戳恕W詈?腚幸浴巴?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的名义罢赵汝愚相,继而贬放永州。
宁宗庆元二年(1196)正月,汝愚在往永州途中,路经衡州得病,受到守臣钱鍪迫害,暴卒衡州。
汝愚任相到罢相皆在庆元元年(1195),只有几个月时间。
文档:朱熹名言
朱熹名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守正直而佩仁义。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守:操守。
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朋友,以义合者。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底:同“的”。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大学:书名。
修身:修养自身品性。
齐家:管理好家庭。
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
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正心:使心思端正。
诚意:使意念真诚。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操履:操守。
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礼即理也。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
心地:佛教语。
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
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家训》全文●修身篇:朱熹认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子孙要遵循天理,克服人欲,修养性情,培养德行,做到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六德的完美。
他还强调要常思己过,勤于反省,不要自满自负,要谦虚谨慎,不要妄言妄动,要节俭节欲,不要贪图享乐。
●治家篇:朱熹认为治家是修身的基础,要求子孙要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和睦兄弟,爱护妻子儿女,维护家庭的和谐。
他还强调要勤劳节约,不要浪费奢侈,要恪守职责,不要懒惰怠工,要教育后代,不要放纵溺爱。
●教子篇:朱熹认为教子是治家的重点,要求子孙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学识,让他们明辨是非,知道礼义廉耻。
他还强调要因材施教,不要一刀切,要慈爱严格,不要过分宠溺或苛责。
●读书篇:朱熹认为读书是修身的途径,要求子孙要广泛阅读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义理。
他还强调要注重实践,不要空谈无用,要虚心求教,不要固执己见,要勤于思考,不要死记硬背。
●为官篇:朱熹认为为官是修身的检验,要求子孙如果有机会从政就要忠于国家,爱护百姓,清正廉洁,公平司法。
他还强调要谨慎用人,不要任人唯亲或贪图小利,要勇于进言,不要畏惧权势或迎合风俗。
●交友篇:朱熹认为交友是修身的助力,要求子孙在选择朋友时要慎重考虑对方的品德和才能,并以诚相待。
他还强调要广交良友,不要孤芳自赏或结党营私,要互相学习,不要互相攀比或嫉妒。
●处世篇:朱熹认为处世是修身的难关,要求子孙在社会上要遵守法律和礼仪,尊重他人,宽容大度,不要争斗纷争。
他还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贪婪无厌或怨天尤人,要安分守己,不要好高骛远或轻举妄动。
●后学篇:朱熹认为后学是修身的希望,要求子孙要继承和发扬祖先的遗训和功业,不要辜负前人的期望和付出。
他还强调要不断创新,不要墨守成规或固步自封,要奋发图强,不要懈怠堕落或自暴自弃。
1、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朱子家训》原文●《朱子家训》注释●《朱子家训》研究论文2、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家训:指家族中制定的教育后代的规范和准则。
朱熹教育思想[精品文档]
朱熹的教育思想摘要: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并且提出教育分两个阶段,即 8至15岁入小学,15岁之后入大学。
“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
他认为,青少年德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先入为主”,一旦接受了“异端邪说”,再教以伦理道德思想就会遇到抵触。
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
朱熹提倡:“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关键词:朱熹德育明人伦方法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
他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明理学四大学派闽学的奠基人和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教育思想对宋以后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论述,对今天的学校道德教育仍有借鉴价值。
一、教育目的:明人伦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
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
他说:“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
”与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相联,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
……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
”在朱熹看来,要克服“气质之偏”,革尽“物欲之蔽”,以恢复具有的善性,就必须“尽人伦”。
所以,他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
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也明确把上述五伦列为“教之目”,置于首位,指出“学者学此而已”。
在教育目的方面,朱熹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
“学校之正、不患法制之不胜,而患理义不足悦其心”。
国学拾贝朱熹讲学课文
国学拾贝朱熹讲学课文
朱熹,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熹的讲学理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他的讲学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重视教育的普及,他认为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权贵阶层,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先进的知识。
朱熹积极倡导教育公平,主张打破阶层壁垒,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教育。
朱熹强调学以致用,他认为知识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朱熹的讲学内容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旨在培养具备实际能力的人才。
他主张将儒家学说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问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朱熹倡导儒家道德伦理,他认为道德伦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在讲学过程中,朱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强调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他的讲学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古代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朱熹的讲学实践成果丰硕。
他创建了学府,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他还编撰了大量的教材,系统地整理和传承了古代文化。
在朱熹的培养下,众多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了学术的繁荣。
朱熹讲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讲学理念传承了中华文化,提升了民众的素质。
同时,他的讲学实践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熹的讲学理念和实践,对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
示作用。
总之,朱熹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讲学理念和实践为我国古代教育发展树立了典范。
《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家训》全文《朱子家训》是明代思想家朱熹为教育子孙而写的一部家训,分为八篇,分别是《敬祖训》、《敬亲训》、《敬师训》、《敬友训》、《敬己训》、《敬事训》、《敬财训》和《敬言训》。
这部家训体现了朱熹的儒家思想,强调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原则,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敬祖训》:朱熹在这篇中强调了祭祀祖先的重要性,认为祖先是子孙的根本,要常常怀念他们的恩德,不可忘本。
他还规定了祭祀的仪式和礼节,要求子孙要恭敬诚心地祭祀,不可草率马虎。
●《敬亲训》:朱熹在这篇中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认为父母是子女的生命之源,要常常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不可逆违。
他还规定了孝顺的具体行为和标准,要求子女要尊敬服侍父母,不可有怨言怠慢。
●《敬师训》:朱熹在这篇中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认为师长是子弟的知识之源,要常常感谢他们的教导之恩,不可忘恩负义。
他还规定了尊师的具体方法和态度,要求子弟要虚心学习师长的言行,不可有傲慢轻视。
●《敬友训》:朱熹在这篇中强调了交友慎重的重要性,认为友人是子弟的助益之源,要常常选择品行端正的友人相交,不可交损友。
他还规定了交友的具体原则和注意事项,要求子弟要诚信相待友人,不可有欺诈背叛。
●《敬己训》:朱熹在这篇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是子弟的本身之源,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思想,不可放纵自欲。
他还规定了修身的具体方法和目标,要求子弟要勤奋读书修习礼仪,不可有怠惰邪僻。
●《敬事训》:朱熹在这篇中强调了勤劳致富的重要性,认为事业是子弟的富贵之源,要常常努力经营自己的事业,不可贪图侥幸。
他还规定了经营事业的具体策略和原则,要求子弟要诚实守信经营,不可有欺压奸诈。
●《敬财训》:朱熹在这篇中强调了节俭持家的重要性,认为财物是子弟的安乐之源,要常常节约使用自己的财物,不可浪费奢侈。
他还规定了节俭持家的具体措施和标准,要求子弟要量入为出理财,不可有借贷赌博。
●《敬言训》:朱熹在这篇中强调了谨言慎行的重要性,认为言语是子弟的声誉之源,要常常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不可轻信谗言。
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旨趣精品文档
•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 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宪问》)
(4)博我以文与約我以禮
• 傅問表裏之說。曰:「所說『博我以 文,約我以禮』,便是。『博我以 文』,是要四方八面都見得周匝無遺, 是之謂表。至於『約我以禮』,又要 逼向身己上來 ,無一毫之不盡,是之 謂裏。」子升云:「自古學問亦不過 此二端。」曰:「是。但須見得通 透。」木之。
(5)仁爱之功用与境界
2. 心、物、理 • 工夫(包含认知)的主体——心 • 工夫(包含认知)的客体——物 • 工夫(包含认知)的方法——格物 • 工夫(包含认知)的目的——穷理
• 论心,朱子指出心能思维,能应万事。 心的思维活动范围,十分广大,该遍万 理万物,上天下地,无所不在。心能藏 往知来——预测机能。就此而言,他对 人的认识能力,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了充 分的估计,认为“天理”先验地存在于 人心中。
2020/5/22
14
2. 格物致知是凡圣关
大学物格、知至处,便是凡圣之关。 物未格,知未至,如何杀也是凡人。 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循循不已,而 入于圣贤之域,纵有敏钝迟速之不同, 头势 也都自向那边去了。 (《朱子语 类》卷十五)
知至、意诚,是凡圣界分关隘。 (《朱子语类》卷十五)
2020/5/22
• 他的“知”或“理”是“天理”,其政治 含义指封建伦理道德。即“宇宙之间,一 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纳,其纪之为五 常”。此理先验地存于人心中,也存于天 地万物之间,理一分殊,合则为一,分别 为殊。
《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家训》全文《敬事篇》:敬事是指对祖先、父母、师长、君主等尊重敬畏,认为这是做人的根本。
朱熹强调要常怀敬畏之心,不要忘记祖宗的恩德,不要违背父母的教诲,不要轻视师长的教导,不要背叛君主的恩惠。
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敬事之法,如祭祀祖先、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忠于君主等。
《勤俭篇》:勤俭是指勤劳节约,不贪图享乐,认为这是做人的本分。
朱熹指出,人生在世,应该以天地为师,以四时为法,以日月为鉴,以万物为友,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修身。
他还警告人们要避免懒惰奢侈之弊,不要贪图富贵名利,不要沉溺于酒色财气,不要浪费时间金钱。
《治家篇》:治家是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亲属关系,使之和睦有序,认为这是做人的基础。
朱熹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和睦不有序,则社会也会动荡不安。
因此,人应该按照儒家的礼仪制度和伦理道德来治理自己的家庭和亲属关系。
他还提出了一些治家之法,如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爱、亲戚相亲等。
《齐民篇》:齐民是指教化好自己的乡里和同胞,使之文明有礼,认为这是做人的责任。
朱熹认为,乡里和同胞是自己的近邻和同类,如果他们不文明不有礼,则会影响自己的安宁和荣誉。
因此,人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感化,以礼待人,以义助人,使乡里和同胞都能遵守法度,尊重道德,和睦相处。
他还提出了一些齐民之法,如教导农桑、传授技艺、推广文化、解决纠纷等。
《安邦篇》:安邦是指维护好自己的国家和社会,使之安定昌盛,认为这是做人的忠义。
朱熹认为,国家和社会是自己的根本和依靠,如果国家不安定不昌盛,则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因此,人应该忠于国家,义于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本分,支持正义的政治和制度,反对邪恶的势力和行为。
他还提出了一些安邦之法,如奉公守法、尊重君臣、敬重士大夫、爱护百姓等。
《致治篇》:致治是指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使之无忧无虑,认为这是做人的理想。
朱熹认为,天下太平是人类最高的福祉,也是天地之心意。
但要达到这个境界,并非易事,需要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