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生物存在物的价值与权利论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一要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 作为主体的人既是一 种实体的存在,也是 一种关系的存在,这 种关系的存在使得他 既可以作用于社会、 自然,也可以被社会、 自然所作用,由此使 得作为主体的人与作 为客体的人、自然之 间具有了一种不可分 离的关系。
二要承认主体性是自主性与依附性、 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 许多花提前开放,英国的大山雀产卵期比半个世纪前提前了半个月 .........当动植物开始为适应气候变化主动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时,人 类的行动还配得上“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称号吗?
• 全球变暖也许是人类的掘墓人。当他们在门口扛着铁锹叩门时,我们只 有团结一致去果断应对,才能躲过这一劫难。
全球气候变暖(续)
• 弗兰西恩的《动物权利导论》。一百多年前, 如果谈到普遍人权,也会被认为是站不住脚的。 人类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的创造力极其 丰富。在不同的时代,人类面对不同的境遇会 产生不同的思想和理论。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重要的是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想法,那样才会有 人类思想的创新。平等理性的争论和批评会有 益于思想的发展。你看历史上许多富有创造性 的思考都是论辩中或者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起 来的。
• 气候变化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人类正在品味着自酿的苦酒。我 今天所说的是:造成的气候气候变化是指近代人类燃烧碳化石燃料,所 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造成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只 有节能减排,放弃化石燃料,改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生产生活中节 约能源,提高能效,减排温室气体,同时保护森林,减缓温室效应,全 方位的多管齐下,已成全球各国的共识,可是存在利益冲突和分歧上, 谁来减?如何减?减多少?就面临难题了。
保罗·泰勒(Paul Taylor )坚持自我良知 的平等主义。他认为,所有的生命存在物, 从变形虫到人类都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 每个个体生命具有目标,并且有一个目标 意味着达到它的意愿或需求。自身的目的 是自身的善。因此,所有的生命体是内在 的善。康德把“自身是目的”应用于有理 性的人类,泰勒则激进地把它扩展到所有 有生命的存在物。

自然权利论

自然权利论

自然权利论“自然权利论”属于环境伦理学的范畴,环境伦理学的诞生标志着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的转变。

人类中心主义: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环境伦理学在考察人对自然的关系道德关系时,提出了自然权力论、自然价值论。

自然权利论:生命和生态系统所固有的,根据生态规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以及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合理性。

自然权利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权力者要求它的利益受到尊重。

2)权利所有者对侵犯他们的利益的行为提出挑战。

生态伦理学上最具争议的理论问题是伦理主体的问题。

环境伦理学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范畴,即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是否存在伦理关系或者自然是否伦理上的主体好具有内在价值的问题。

自然的价值论就在讨论自然的价值问题。

首先,价值的概念的确立,自然具有外在的工具价值。

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张岱年曾指出,价值更深一层的含义,不同于满足人们如何如何的需要,而在于具有内在的优异特性。

这就说明了自然具有其内在的价值,其内在价值是不以人为尺度的价值。

即是,自然本身的机制,自然的自我满足、生存和发展;创造出有机体的差异,使生态系统丰富起来。

而我所认为的自然的价值就在于,自然作为其独特性而存在,它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的价值的体现。

就是说如果一个东西可以被任何其他的物质所取代,那么这个东西就可以没有存在的必要。

正如很多的现代的人造的科技产品,更新速度非常的快,旧物使用率非茶的低,那就是说明了那些东西只是暂时存在的。

而不是能够一直作为一个独特的品种、种类而可以存在。

在此,就是存在的意义召唤了存在着的到场。

而存在的意义同时依赖与存在者的存在。

而人类与自然界是持存的。

他们的产生、变化不是发生在各自的领域的,而是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自然权利论反对虐待动物,主张组成生物共同体的所有生物拥有同等的权利,把人权观念扩展到自然界、在人权的延长线上确立自然物权利的法理依据。

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存在着争议的,有人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他们将人看成了判断一切事物是否存在的评判者。

而也有些人则否认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珍视非人类生命的生存权利,因为天地万物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任何一种生物的无限制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只会走向灭亡。

他们则分别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注意的代表。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已经绵延多年。

一、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它的核心观点有1、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类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2、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当贯彻人是目的的思想,最早提出“人是目的”这一命题的是康德,这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完成的标志。

3、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活动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一切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目标的思想,它要求人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一价值目标马克思特别强调人的主体性,他指出,人类主体性表现于精神生活中,就在于意识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对立;人类主体性表现于现实生活中,则是以人对自然的全面控制与利用为标志的现代生活方式,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

人类中心主义有着强人类中心主义与弱人类中心主义之分。

强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由于是一种自在的目的,是最高级的存在物,因而他的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而毁坏或灭绝任何自然存在物,只要这样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自然界看做是一个供人任意索取的原料仓库,人完全依据其感性的意愿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全然不顾自然界的内在目的性。

环境美德伦理学

环境美德伦理学

环境美德伦理学简述在环境伦理学兴起的几十年中,大多数环境伦理学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非人类自然的内在价值或道德关怀的可能性”上,很少有人从美德角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然而,针对复杂的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环境伦理学家开始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阐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在环境伦理学领域兴起了一种新的理论——环境美德伦理学,到20世纪90年代这种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人们从美德视角关怀自然的新尝试,它使得环境伦理学趋于完整。

一、环境伦理学的贡献及当前的发展困境环境伦理学认为正是因为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在伦理关怀之外,才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问题。

环境伦理学最主要的贡献是它依据生物进化论和系统科学,提出并论证了大自然具有系统价值,所有生物物种及其个体都具有内在价值,较为准确地确定了人类在自然界这个系统价值中的地位——人属于自然界,就应该敬重自然,和其他生物平等相处,而不能把自然界和其他物种看成供人征服和奴役的对象。

进入到2O世纪9O年代,环境伦理学开始呈现出某种停滞状态,在理论上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在实践中对很多现实问题无能为力,困难重重。

在理论层面,环境伦理学过于聚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对现实的细致关注,更多的只是以浪漫的方式来争论动物的权利,来抒发自己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来提倡荒野体验,来抽象地谈人类与自然物的平等关系”,过度批判现代科技文明,从而极易导致对人类利益的疏远,对人类贫困的冷漠,忽视人类社会的差别性影响,最终忽视或消解人本身。

正因其理论上的缺陷,未能为环境保护实践提供可靠的道德基础和伦理支持,在实践中脱离实际,忽视人类社会的差别性,无力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环境伦理学陷入了发展困境。

二、环境伦理学的新出路--环境美德伦理学环境美德伦理学是环境伦理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它是用美德伦理学术语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学说。

环境美德伦理为环境伦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确立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树立了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道德标准。

我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我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5
人类与非人类存在 的前提
6
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
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 主义各自的概念框架中,我们 发现二者的争论其实是在一个 前提下进行的,这个前提就是 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用伦理 道德的尺度对待地球、对待自 然。 在这个前提下,二者争论的焦 点主要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互认识的关系,价值关系三 个层面上。
2
人类中心主义
观点:
三种形态: 古代人类中心主义 核心观点:人是宇宙的中心 依据:地心说,基督教 近代(强势)人类中心主义 核心观点:夸大人的主体性和理性力量 依据:笛卡尔等人的理性主义;工业革命 现代(弱势)人类中心主义 核心观点:主张从人类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来协调人 类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整体利益作为处理人类自身和生 态关系的根本价值尺度。 • 依据:诺顿(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墨迪(美国植物学家) • • • • • • • • •
3
非人类中心主义
以三种理论为依据: • 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解放权利论; • 以施怀泽、泰勒为代表的生物中心论; • 以利昂波德、罗尔斯顿、乔治•塞逊斯等 为代表的生态中心论.
4
非人类中心主义
• 观点: •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可分为三个 主要流派: • 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解放权利论; • 以施怀泽、泰勒为代表的生物中心论; • 以利昂波德、罗尔斯顿、乔治•塞逊斯等 为代表的生态中心论.
11
争论焦点三:价值关 系
12
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人是价值尺度的标准,一切 应当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1.自然本身具有内在价 值,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只不过是后来的 加入者,自然的价值在人类存在以前就已存在,人对其 具有客观义务 。2.自然界的权利,没有考虑到自然存 在物不具有权利、义务的意识,也不具有行使权利和 履行义务的能力,因而不能成为“权利主体”。3.主 张不要对自然过程进行人为干预,也是不合逻辑的。 让人不要干预自然,实际上是抹杀了人的主体性、能 动性,这是不现实的。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流派和主张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流派和主张

2 非人类中心主义
(1) 动物解放(动物权利)论 (2) 生物中心论 (3) 生态中心论 (4) 生态女权主义
(1)动物解放论(Animal liberation)
★ 以辛格(P. Singer )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论者认为,之 所以要平等地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是由于每一个人都 拥有能感受苦乐的感觉能力。
★ 一个健康的平衡的生态体系,其中包括人与非人在 内,都应保持多样化状态。
(4)生态女权主义的基本观点
★ 人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从对女人的统治一脉相关。 ★ 强调多元思维方式在女性和自然解放中的意义。 ★ 倡导在关怀、热爱、友谊、信任、适当互惠等价值 观的指导下,去建立人与自然的新关系。
★ 自卫原则(the rule of self--defence) ★ 对称原则(the rule of proportionality) ★ 最小错误原则(the rule of minimumwrong) ★ 分配正义的原则(the rul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 ★ 补偿正义的原则(the rule of restitutive justice )
1 人类中心主义(shallow ecology)
(1) 基本依据 (2) 基本派别 (3) 主要观点 (4) 基本评述
基本依据
★ 由于人具有理性,使他可以把其它非理性存在物当 做工具来使用; ★ 人类之外其它自然存在物的价值是人的需要的投射; ★ 道德规范只是调节人的行为,它所关心的只是人的 福利。
★ 不伤害原则(the rule of nonmaleficence) ★ 不干涉原则(the rule of noninterf fidelity ) ★ 补偿正义的原则(the rule of restitutive justice )

生命论的内容及含义

生命论的内容及含义

生命论的内容及含义
生命论是哲学领域中研究生命的本质、起源、意义和价值的学说。

它探讨生命的起源、生物的本质、生命的进化、生命的目的等诸多问题,并试图解释生命在宇宙和人类存在中的意义。

生命论的内容和含义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命论探讨生命是如何从非生物物质发展演化而来的,涉及到生命起源的理论、生命的进化过程和机制等。

2. 生命的本质和特征:生命论探讨生命的本质和特征,包括生命的定义、生命的组成结构、生命的特殊属性和功能等。

3.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论涉及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探讨生命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以及生命对于个体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4. 生命伦理学:生命论还与伦理学有关,涉及到生命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包括生命的尊重、生命的权利、生命的伦理原则等。

5. 生命的发展和成长:生命论关注生命的发展过程,包括个体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发展阶段、生命的变化和适应等。

生命论对于人类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关注科学和哲学的层面,还涉及到伦理、宗教、人类存在和个人的体验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化背景可能对生命论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因此生命论的内容和含义也会因此而有所差异。

瑕疵担保责任

瑕疵担保责任
2、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合同成立时存在。权利瑕疵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即存在,这是出卖人承担责任的条件。如 果买受人是在买卖合同成立后知道标的物权利有瑕疵时,那么出卖人仍然要负责任。这是因为标的物的权利瑕疵 既有可能在订立合同时存在,也有可能是在买卖合同成立后才出现。至于瑕疵之产生是否由可归则于出卖人之事 由所致及出卖人是否知情,则在所不问。合同成立后才出现权利瑕疵则是出卖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 瑕疵担保责任。
1、标的物须有瑕疵。此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成立之关键。在此如何理解“瑕疵”呢?本文认为,在物之瑕疵 担保责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衡量买卖标的物是否有瑕疵,有两种标准——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按客观 标准,所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该种物所应具备的通常性质及客观上应有之特征时,即具有瑕疵。按主观标准,所 交付之标的物不符合当事人约定的品质,致灭失减少其价值或效用时,即具有瑕疵。
从买卖合同之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出卖人的义务主要有两项:交付标的物﹑移转标的物所有权。出卖人交付 标的物必须符合买受人之需求,即出卖人交付的应是符合约定或该类物通常应具有的价值或效用的物。由此产生 了出卖人的一项极重要的义务——出卖人对其所提供的标的物,应担保其具有依通常交易观念或当事人的意思认 为应当具有的价值﹑效用或品质。如果出卖人违反或不履行此项担保义务,则应承担民事责任,此责任称为物之 瑕疵担保责任。另外,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不能将买卖标的之财产权之全部或一部,移转于买受人,或移转之财产 权不完全时,所生出卖人之担保责任,构成了出卖人另一项重要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我国合同法理论肯 定出卖人负有瑕疵担保责任,即出卖人应保证标的物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
3、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合同成立后履行时仍存在,若权利瑕疵仅于合同成立时有在此后履行前即已去除者,则 无需承担权利的瑕疵责任。所谓权利瑕疵已经除去,是指第三人不能向买受人就买卖的标的物主张自己的权利。

第3讲 动物权利论

第3讲 动物权利论

所有的生命主体都有内 在价值。动物是生命主 体,所以有内在价值。
曾经以为动物不会使用工具 大猩猩用手杖涉水
海豚利用海绵捕食
海豚利用海绵捕食
灵巧的乌鸦
道德执行者(moral agents)与道德顾 客( moral patients) 人类共同体中的婴儿、儿童、智障者、 严重残疾人都不能履行道德义务,但 享受道德的保护,即有道德资格,他 们不能主动地、道德地行事,但应被 道德地对待。

过严的生命主体标准 环境主义者指责里根的生命主体标准太 严格,许多生命被排除在外。

个体主义的错误 在人类共同体中也并非个人才拥有 权利,公司、民族都拥有权利,而且公 司、民族的权利不可还原为个人权利。 个体主义思想与生态学相矛盾,在 里根看来,人类对地球上最后一只大熊 猫的道德责任也并不比对一头猪的道德 责任重。它们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 但生态学不认为这样。
第三讲 动 物 权 利 论
动物显然是跟人类最相像的非人存在 者,跟人类的关系最为“亲密”。很 多城市人在感情上依赖于宠物。
若干案例:
案例1:
某年某著名大学的一名学生用食物包裹硫 酸喂动物园的狗熊,对狗熊造成严重身体 伤害,受到舆论强烈谴责。
案例2: 活熊取胆 活熊取胆是给熊做一个终生手术。这个 手术是将一个金属管永久地插入熊的胆囊里, 另一端露在熊的腹部外面,取胆时与一个长 长的皮管连接,胆汁就经由这个皮管流入一 个铁管内。有时为了增加胆汁的流出量,熊 场干脆用特制的针管抽取胆汁。每到这个时 候,被抽取胆汁的熊都会疼得不住地惨嚎, 同时他们还不停地抓挠腹部的铁管,有时会 把自己的腹部抓得血肉模糊。
动物也是如此,它们不是道德执行者,而是 道德顾客,有道德资格。所有的生活主体都 有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最基本的权利是生 命权、身体完整权和活动自由(与其他生活 主体的活动自由不相冲突)。动物也有这些 权利。这是正义原则的要求。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一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不同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 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 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自 我调节,恢复到稳定状态。当外界干扰超过生 态系统调节能力的限度,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 坏,或整个系统瓦解。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日本 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由于 制造过程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 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 水俣湾。
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 病,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 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 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三、对生态危机根源的理论探讨
3.1 科学技术进步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吗?
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迫使人类深重地反 思科技进步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曾一度为 人们高歌礼赞的技术,受到了质疑:
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
将把人类引进天堂,还是地狱?
带给人类的是幸福,还是苦难?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 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料的结果,但是 以后和再以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 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指出: 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恩格斯还指出:美索不达比亚、希腊、小亚细 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毁灭了 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今天这些地方竟因此 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 ,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储藏库。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界的全面人化
自然界的全面人化——人工自然的扩大 2.4 人工自然的扩大的消极意义

环境伦理学知识点

环境伦理学知识点

1.为什么说环境伦理学是一门新的伦理学?P13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尊重自然的价值和权利的新的伦理学。

它根据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是人类反思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伦理学主张非人类存在物的道德地位。

在某些方面,环境伦理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传统伦理学只关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而环境伦理学则试图用道德来约束人与自然存在物的行为。

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之间虽然是交互作用的,但是这两对并不能简单地相互包含或相互替代,适用于人与人关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不能简单地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表明环境伦理学是一门有别于传统伦理学的新理论,而不是伦理学的简单扩展。

从占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中推导不出非人类中心主义意义上的伦理原则,在这种意义上,环境伦理学就不是应用伦理学,而是一种新伦理学。

环境伦理学之所以被看作是一门新伦理学,首先在于它具有革命性。

这种革命性就表现在它对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提出了挑战,其主流意识形态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

环境伦理学不仅把非人类存在物的义务纳入了伦理学关注的视野,而且还把传统伦理学关注的人际义务扩展到了代际之间。

2.敬畏生命和大地伦理思想的含义是什么?P46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人的生命同样神圣的时候,他才是有道德的。

这是出于这种伦理的内在必然性,敬畏生命的伦理学被建立了起来。

敬畏生命的伦理原则在本质上与爱的伦理原则是一致的,因为敬畏生命本身就包含着爱的使命,并要求同情所有的生物。

敬畏生命的基本伦理要求就是,人类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那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

敬畏生命的伦理实质上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信念,一种要求人时刻都要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的内在信念。

大地伦理把土壤,水域,植物和动物看作是一个整体。

泛灵论

泛灵论

泛灵论泛灵论,也作物活论、万物有灵论。

提出者:泰利斯泛灵论(英语:animism),又名万物有灵论,为发源并盛行于17世纪的哲学思想,后来则引用为宗教信仰种类之一。

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其他自然现象。

倡导此理论者,认为该自然现象与精神也深深影响人类社会行为,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

基于此理论,后来也被广泛扩充解释为泛神论。

简介泛灵论又称“万物有生论”。

一种主张一切物体都具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的哲学学说。

物活论虽然肯定意识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但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界限,不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和发展的结果,不了解意识只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机能,而是认为自然界所有物体都有意识,甚至连石头都有意识。

物活论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那里表现为把一切都看作是有生命的,生命是物质的属性,生命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

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那里表现为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

文艺复兴时代,唯物主义者曾用物活论批判天主教神学的非物质的灵魂和灵魂不死的迷信观点,起过进步作用。

代表人物主要有意大利的特勒肖和法国的罗比耐。

但是,物活论抹杀了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区别、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差别、物质和意识的界限,认为任何物质形态都具有感觉和思维能力,因而是一种不科学的理论。

现代科学证明,并不是任何物质形态都有感觉、生命,感觉只是高度发展的有机物质的特性,是一定的物质形态所具有的。

列宁说:“明显的感觉只和物质的高级形式(有机物质)有联系,而‘在物质大厦本身的基础中’只能假定有一种和感觉相似的能力。

”发源盛行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其他自然现象。

倡导此理论者,认为该自然现象与精神也深深影响人类社会行为。

简言之,泛灵论支持者认为“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

基于此理论,后来也被广泛扩充解释为泛神论。

19世纪晚期,英国考古学家泰勒爵士(Edward Burnett Tylor)将该哲学思想与宗教思想做勾稽,并认为泛灵论为世界许多宗教的发源驱动。

从 非人类中心主义 看动物权利的理论基础

从 非人类中心主义 看动物权利的理论基础
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看动物 权利的理论基础
基本内容
动物权利的理论基础:从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的探讨
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非人类生物也有其内在 价值和权利的理论。这种观念强调,动物并非人类的附属品或资源,而是具有独 立的存在和利益。本次演示将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动物权利 的理论基础。
笛卡尔认为,动物是缺乏理性、意识和灵魂的机器,因此不应受到道德关怀。 然而,非人类中心主义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动物确实具有感受痛苦、快乐和繁 衍的能力,应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此外,诸如科斯格德·帕菲特等哲学家也指出, 动物的固有价值和权利是基于其“生物性”,而非人类中心主义所误解的“工具 性”。
3、前沿哲学思想对动物权利的 阐释
尽管动物权利保护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在现实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 难点。首先,由于动物的感受和需求往往无法被人类完全理解和感知,因此很难 对动物的福利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其次,由于动物的表达能力远低于人类,他们 无法主动寻求帮助或主张自己的权利。最后,尽管现有的法律体系对动物权利提 供了一定的保护,但仍存在许多法律无法完全涵盖的情况,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 努力来完善法律制度以实现对动物权利的全面保障。
感谢观看
3、动物保护法律的发展趋势与 应对策略
针对现有法律的不足,未来的动物保护法律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展保护范围。 例如,未来法律可能会将更多种类的动物纳入保护范畴,如无脊椎动物、昆虫等。 此外,对于现有的法律判例中无法涵盖的情况,可能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条款以提 供更全面的保护。同时,公众教育和参与也是推动动物保护法律进步的重要因素, 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参与度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动物保护法律体系。
一、动物权利的哲学基础
1、挑战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自然权利论

自然权利论

自然权利论“自然权利论”属于环境伦理学的范畴,环境伦理学的诞生标志着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的转变。

人类中心主义: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环境伦理学在考察人对自然的关系道德关系时,提出了自然权力论、自然价值论。

自然权利论:生命和生态系统所固有的,根据生态规律,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以及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合理性。

自然权利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权力者要求它的利益受到尊重。

2)权利所有者对侵犯他们的利益的行为提出挑战。

生态伦理学上最具争议的理论问题是伦理主体的问题。

环境伦理学是“非人类中心主义”范畴,即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是否存在伦理关系或者自然是否伦理上的主体好具有内在价值的问题。

自然的价值论就在讨论自然的价值问题。

首先,价值的概念的确立,自然具有外在的工具价值。

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张岱年曾指出,价值更深一层的含义,不同于满足人们如何如何的需要,而在于具有内在的优异特性。

这就说明了自然具有其内在的价值,其内在价值是不以人为尺度的价值。

即是,自然本身的机制,自然的自我满足、生存和发展;创造出有机体的差异,使生态系统丰富起来。

而我所认为的自然的价值就在于,自然作为其独特性而存在,它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它的价值的体现。

就是说如果一个东西可以被任何其他的物质所取代,那么这个东西就可以没有存在的必要。

正如很多的现代的人造的科技产品,更新速度非常的快,旧物使用率非茶的低,那就是说明了那些东西只是暂时存在的。

而不是能够一直作为一个独特的品种、种类而可以存在。

在此,就是存在的意义召唤了存在着的到场。

而存在的意义同时依赖与存在者的存在。

而人类与自然界是持存的。

他们的产生、变化不是发生在各自的领域的,而是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自然权利论反对虐待动物,主张组成生物共同体的所有生物拥有同等的权利,把人权观念扩展到自然界、在人权的延长线上确立自然物权利的法理依据。

存在主义剖析

存在主义剖析

存在主义剖析一、概述作为当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其思想深度和广度对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流派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在内的多种分支。

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个体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将其视为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个体的个性和自由。

人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固定的意义。

人类作为一种追求意义的生物,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塑造和自我成就,赋予生活以意义和价值。

这种对个体存在状态的深入剖析,使得存在主义在哲学领域独树一帜。

存在主义的产生背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革紧密相连。

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们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和文明,但同时也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困境。

宗教这一曾经包容一切的框架逐渐丧失,个体的人开始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产生了异化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存在主义应运而生,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化解异化感、寻找生活意义的理论武器。

在思想渊源上,存在主义受到了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多种思想的影响。

克尔凯郭尔作为基督教存在主义的先驱,奠定了该流派的思想基础;而萨特等哲学家则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使其在现代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存在主义是一种关注个体存在状态、强调自由选择和责任的哲学流派。

它不仅为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入思考自身存在和价值的新视角。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存在主义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1. 介绍存在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起源作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核心观点在于强调个体存在的独特性和非理性意识的重要性。

这一流派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对那个时代的混乱、无意义以及个体异化的深刻反思。

自然的权利

自然的权利

自然的权利姓名:***专业:环境科学班级:环科10-1摘要:自然界的一切动物、植物和其他存在物,都有存在并且发展下去的权利。

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的权利和自然界的权利并非对立的。

关键词:自然的权利、自然万物、价值、人类内容:自然的权利(或称生态权利)是属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生命物种及无生命体的权利。

在环境主义者看来,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一旦存在,便有按照生态学规律继续存在下去的权利,自然景观也有按照其原有的状态存在下去的权利。

自然的权利是自然意志的体现,它源于自然运行的法则,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任何违抗自然意志,违抗自然运行法则的对自然权利的侵犯行为,最终会遭到自然力量的报复和打击。

他们认为,所有自然物按照生态学规律的存在都是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任何生物和非生命体都具有生态学规律规定的存在权利,同时也具有生态学规律规定的义务。

自然意志、自然法则、自然力量不允许任何生物以及非生命体只行使存在权力不履行存在义务,也不要求任何生物只履行存在的义务而不行使存在的权利。

①自然生物圈是一个活着的事物,我们人类被有机地固定在其中。

就自然生物圈系统而言,人类是其中另一物种,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也必然要受到生物圈整体生态规律的制约和强制,人应尊重自然,自然也赋予人类生存和活动的权利。

这就是人类生态的“零权利”。

此外人类生态的“零权利”具有普适性、平等性、不可转让性.人类生态的“零权利”,是依据自然法则。

自然界从生态本质上支配着生物种和人类的存亡;它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最终的绝对的“领导者”,它有其绝对的“生态权力”。

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不断的向自然索取着,我们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法律,维护着自己的利益,行使着自己的权利,又可曾想过自然是否拥有权力,自然的权利可曾得到实现?当人类出现后,自然中的其他权利主体行为能力受到了限制。

在生态系统中,面对这自卫的、能动的人类,其他的生物往往无法通过自发的活动直接实现对人类的权利要求,而必须通过作为自然义务主体的人类的配合才能实现,人类自然道德义务的履行,对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人类中心主义的正当性——斯克鲁顿动物伦理观及其评析

人类中心主义的正当性——斯克鲁顿动物伦理观及其评析


的反

性% 性这一
的 性, 而不是 的 定% 反物种主义者
旧可以强调,理性和自我意 本身就是人类 ■
主义的主观定义%

自也承认,“哲
们在 用 性 定义人与动物的区别时,
其实是在用人与动物的区别来定义理性% ”*即便
承认 变到质变这一情况, 我们 如何确定 变
到质变的 界 % 这
某种
% 性本
身是人类中心主义确定的,我们 要通过
的自 人的
, 以至于不允许
性的
% ”⑤ 斥物种主义动
物伦理的基础上,他试图构建符合保守主义
知的动物伦理观%
本文系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特朗普现象背后的当代英美传统保守主义"(2019EZX009)的阶段性成果
101
丁毅超:人类中心主义的正当性——斯克鲁顿动物伦理观及其评析
―、反物种主义的动物伦理观
作为 代英美传统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罗
杰•斯克鲁顿#Roger Scruton)认为,物种主义问题, 是一种 的自主义幻% “理查• 甚至

’物种主义’个词,来描述人和他动
物之间进行道德区分的罪恶,暗示这种歧视的习
惯 种主义和性别歧视一 % ”④ 和里根
充斥着居住于城市的自主义 动物保护的景
观式想象%斯克鲁顿略带讽刺地表,“愁善感
的多因
主义理解, 要 证明 少
动物
验可以 救 大多 人 的 命,
乐的
,那这种为将正化。(管
本人 于反对这点) 这 的动物同样可以
成少族或者
体。
的主张恰
为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提了空间。“一旦认识到
他的立 在这
上的不足, 们

生命价值论名词解释

生命价值论名词解释

生命价值论名词解释生命价值论是人们思考和探讨生命的存在和意义的哲学理论。

以下是对生命价值论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是指生命存在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和意义。

生命价值被认为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与其它的价值如道德价值、经济价值等相互关联,但又独立于它们。

不同的生命价值观念可以根据个人、文化、伦理、宗教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差异。

2. 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生命价值论的观点,它认为人类在宇宙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是尊贵的、优越的,拥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人类中心主义在伦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引起了争议,因为它忽视了其他生物的价值和权益。

3. 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自然界中的生命价值的学科。

这一领域关注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环境伦理学主张人类和自然界应该存在一种平衡,并提倡尊重和保护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4. 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观点,它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它们产生最大幸福或最小痛苦的结果。

在生命价值论中,功利主义可以评估生命的价值,根据生活的质量和愉悦程度来决定生命的价值。

5. 生命尊严:生命尊严是指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观念。

生命尊严主张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有固有的尊严,不应被任意剥夺生命的权利。

生命尊严对生命价值论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强调了生命本身的价值和尊贵。

6. 生物伦理学:生物伦理学是研究生物学、医药学、遗传学等领域中的伦理问题的学科。

生物伦理学关注人类对生命和生物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其中包括人类生命的起源和终结、生命的操控和干预、生命的质量等问题。

生物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循生命的价值和原则。

以上是对生命价值论中一些重要名词的简单解释。

生命价值论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到伦理学、哲学、道德学和宗教等多个学科和观点。

人们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尊重生命,为人类和自然界的共存和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中心主义-PPT

生态中心主义-PPT

环境伦理学的一种研究视角。它提出环境伦理学的中心问 题应该是生态系统或生物共同体本身或它的亚系统,而不 是它所包括的个体成员。生态中心论的根据是,生态学揭 示了人类和自然的其他成员既有历时性(时间过程)也有 共时性(同一时间)的关系,他们共同是生命系统的一部 分。因此,我们应该考虑整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把个体于 其中的母体与个体分隔开。多数现代的道德理论,把注意 力集中于个体的权利或利益,与此不同,生态中心主义是 一种整体论的或总体主义的方法。它依据对环境的影响判 断人类行为的道德价值。因此,当其他方法力图把传统的 西方道德规范扩展至关于动物和环境问题时,生态中心主 义力图建立一种新的伦理模式。“土地伦理学”和“深层 生态学”是这种倾向的最重要的代表。生态中心主义者所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环境的利益与人类个体的权利与 利益相协调
6. 现行的那些反映了过时的经济、技术和 意识形态结构的政策必需予以改变,因为 它很难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 改变后的意识形态将主要关注生活的质 量,而不是追求越来越高的生活消费水平; 它将使人意识到巨大与伟大之间的实质差 别。
8 .赞成上述各点的人有责任直接或间接地 促进深层生态学所要求的各种改变,它的 深层结构是自我实现论和生物圈平等主义。
深层生态学家们强调人类只是 地球生态的一部分,并相信只有认 识到人类与整个自然界是一个联合 体,我们才能达到人性的全面实现。 所有的有机体都是平等的,人类并 没有超越其他任何生物的特殊价值, 我们只是生物群落中普通的一员。
深层生态学的基本原则 1. 人类和地球上非人类生命的繁衍皆有其内在
价值。人类生命之外的生命形式的价值独立于 它们对人的狭隘目的的有用性。
马瑞塔则指出,伦理整体主义包含 着多种不同的形式。即只把“生物共同 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当作决定价值 与义务的一个新的因素引入伦理学。大 地伦理学只是要求我们认识到,我们所 面临的新的复杂的道德境遇:既要从道 德上关心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 丽,又要考虑社会的正义、自由以及人 的潜能的实现。对于这些复杂的问题, 是不能通过还原主义的方法来加以简单 地处理的,我们必须在科学和良知的引 导下作出自己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生物存在物的价值与权利论
作者:张玉玲
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04期
进入19、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危机问题威胁着地球上人类的利益,危及到地球上生命系统的生存以及人类的未来。

昔日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被城市的粉尘漫天、噪音隆隆所淹没,已经成为了人们久违的期盼。

围绕着这个日益令人担忧的人类生存环境问题,学者们从各个层面进行彻底的反思。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坚持只有人才有价值,万事万物具有属人的属性,离开了人一切无从谈起,主体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合二为一使人成为宇宙万物的“最高目的”,其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是人类的利益,导致的结果是“在不公正的世界中,个人和社会贪婪造成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

自然中心主义价值观则认为,人与所有其他生物及实体作为整体相关的部分,他们的内在价值是平等的,主张突破传统道德只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界限,希望将伦理学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人与非人存在物(包括动物或所有生物或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生态中心论又称生态整体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承认自然除了工具价值以外还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并以此论证非人类存在物的道德身份的合法性,主张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包括大地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转变,则是基于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论证而展开的,也是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支点,这些争论的实质就是确定人的宇宙地位,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一非生物存在物的“内在价值”
作为高一级的动物--人类所生存的环境资源,包括非生物资源和生物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与能量,而非生物资源是指非生命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留下人类烙印的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的资源,包括大气、水、土地、能源、矿产资源等。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无机因素,无机物蕴含着有机物的生命和生存,阳光、空气、水和矿物质等多种非生物因素起着综合作用,任何一种因素的改变都会波及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内在价值”,用美国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话说,就是指那些在自身中发现价值而无需借助其他参照物的事物。

内在价值客观地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使我们既要对生态系统中具有内在价值的动植物负有义务,又要对创造并保护这个生态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当然包括非生物的存在物,不管他们暂时对人类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我们都应当关照到它们的权利和价值,借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二非生物存在物的价值、权利与边际效用论
纵观学界的各种观点,针对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人认为厘清空气、阳光、河流、矿藏等非生物存在物的内在价值,是我们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既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空气、阳光、水、矿产资源等非生物存在物,那么,非生物存在之于人类,也应该具有价值和权利。

作为生态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非生物存在物,从人类的长远的利益来看意义重大,要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就像人拥有完整的身体器官一样,人类应该保护有机系统的每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没有理由和资格滥用自然存在物。

大自然的存在物,不管目前看来对人类有益还是无益,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非生物存在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像空气、阳光、水等自然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而人类却忽视了它们的重要性,这其中的缘由就在于人类的主观的心理感受。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人们对物品的欲望会随着欲望的不断满足而递减。

物品满足欲望的能力就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像水、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存在物,在人们生存中实际效用很大,缺少了它们,人类无法生存,但价格很低;黄金效用相比较少,但价格却很高,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著名的“价值悖论”。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从国家和制度层面去合理利用非生物存在物,既能满足人类的消费需要,又不超越大自然的极限。

三马克思主义视野中非生物存在物之于人类
针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以及粮食短缺等一系列生态危机,我们必须转换观念,重新审视我们生活的环境--大自然的恩赐,尤其是非生物存在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真诚地守卫我们的家园。

人是“牢固平稳的地球上吸入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现实的、有形体的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吸取大自然的营养,人类才能持续健康的生存和发展。

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人类生存的危机警告我们,单靠掠夺自然资源而幸存下来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生态伦理学、社会伦理学的头等问题。

保护非生物存在物,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对环境退化进行的哲学反思,研究人类与自然之间道德义务关系,主张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人(包括其他生物)之外的各种非生物存在物,是一种全新的伦理思潮和价值观。

对非生物存在物价值与权利的反思,有利于引导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界一个组成部分的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吗?人究竟有多大价值,在自然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其它各种自然物是否有存在权利?它们又有多大价值?人对环境和各种自然物所作的行为是否存在道德问题?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在整个生态系统的位置是什么?……正确认识和维护非生物存在物的价值和权利,明确人类在生态环境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以丰富和发展生态伦理和生态哲学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