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塑性
金属塑性成形
02
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
金属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01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金属塑性成形是通过外力作用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
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02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塑性变形
金属的晶体结构是影响其塑性变形行为的重要因素。金属的晶体结构决
定了其塑性变形的机制和特点。
03
温度对金属塑性变形的影响
塑性成形过程中的缺陷与控制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裂纹、折叠、夹杂等缺陷。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产 品,需要了解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03
金属塑性成形的方法
自由锻成形
总结词
自由锻成形是一种金属塑性加工方法,通过锤击或压力机等 工具对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 需形状和尺寸的金属制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金属塑性成形技术逐渐兴起,如精密锻造、精密轧制、精密冲压等 ,这些技术能够制造出更高精度、更复杂形状的金属零件。
数值模拟与智能化技术
近年来,数值模拟与智能化技术在金属塑性成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模拟技 术可以对金属塑性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 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详细描述
挤压成形适用于生产各种复杂形状的管材、棒材和异型材等。由于其能够实现连续生产,因此具有较 高的生产效率。但挤压成形对设备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且对原材料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化学成 分等要求严格。
拉拔成形
总结词
拉拔成形是一种金属塑性加工方法,通 过拉拔机对金属坯料施加拉力,使其发 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 的金属制品。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塑性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塑性金属材料的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也是金属材料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由金属的晶格结构和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决定的。
金属的晶格结构是由金属原子通过离子键、金属键和共价键等方式结合而成的,这种结构决定了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
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使得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发生滑移、滚动和变形等现象,从而使得金属材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的塑性还与金属的晶粒大小和形状有关。
通常情况下,晶粒越小,金属材料的塑性越好。
因为在外力作用下,晶粒边界处会发生滑移,当晶粒越小时,晶粒边界越多,滑移的障碍也越多,从而使得金属材料的塑性增强。
此外,金属材料的晶粒形状也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塑性,一般来说,形状规则的晶粒对金属材料的塑性有利。
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会发生变形硬化现象。
变形硬化是指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晶粒滑移和滚动等现象所导致的金属材料的抗变形能力增强。
变形硬化可以使得金属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拉强度和硬度,但也会降低金属材料的塑性。
因此,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变形硬化的程度,以保证金属材料的塑性和强度之间的平衡。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可以通过压力加工、拉伸加工、挤压加工等方式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型和加工,从而制备出各种形状和结构的零部件和构件。
金属材料的塑性还使得金属材料可以在受力情况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而不破坏,这为金属材料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了便利。
总之,金属材料的塑性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是由金属的晶格结构和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决定的。
金属材料的塑性使得金属材料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并为各种工程和制造提供了便利。
通过合理控制变形硬化的程度,可以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塑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工程和制造的需求。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
§5.3.1 影响塑性的内部因素
(2)合金元素 取决于加入元素的特性, 加入数量、元素之间的相互 作用。 当加入的合金元素与基体 作用使在加工温度范围内形 成单相固溶体时,则有较好 塑性;如形成过剩相(尤其是 脆性相),或使在加工温度范 围内两相共存,则塑性降低。
2.组织结构
外加应力低于原子间结合力极限
正应力使晶格沿应力方向伸长,切应力使晶格沿某晶面和晶向相对移动, 外力去除后晶格恢复原状
外加应力大于原子间结合力极限
正应力使晶体发生断裂,切应力使晶体的原子沿某晶面和晶向迁移到新 的平衡位置,外力去除原子停留在新的平衡位置
为什么金属晶体能够产生相对移动而不发生破坏呢?
金属原子之间特殊的结合方式 — 金属键
第三篇 塑性变形材料学基础
第5章 金属的塑性
§5.1 金属的塑性 §5.2 金属多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
§5.3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
§5.4 金属的超塑性
§5.1 金属的塑性
§5.1.1 塑性的基本概念 §5.1.2 塑性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5.1.3 塑性状态图及其应用
§5.1.1 塑性的基本概念
(4)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F 横截面积 A
某一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
F cos A / cos
滑 移 方 向
M
滑 移 面 法 向
F cos cos A
cos cos
滑移面
取向因子
F 分切应力计算分析图
cos cos
其中任何一个角度为90°时,分切应力为零,晶体不可能 滑移 当两个角度都为45°时,取向因子最大(为0.5),该滑 移系处于最有利取向 只有当分切应力τ≥临界分切应力τk时,滑移才能开始
第二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性能
9
根据载荷作用性质不同:
a)拉深载荷 --拉力 b)压缩载荷 —压力 c)弯曲载荷 --弯力 d)剪切载荷--剪切力 e)扭转载荷--扭转力
10
2.内力 (1)定义 工件或材料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为使其不变形,在 材料内部产生的一种与外力相对抗的力。 (2)大小 内力大小与外力相等。 (3)注意 内力和外力不同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1.金属材料的损坏与塑性变形
1.常见损坏形式
a)变形
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所发生的变化。 (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的现象。
c)磨损
因摩擦使得零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发生变化的现象。
3
2.常见塑性变形形式 1)轧制 (板材、线材、棒材、型材、管材)
28
2)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测定铸铁、有色金属及退火、正火、 调质处理后的各种软钢或硬度较低的 材料。 3)优、缺点 优点:压痕直径较大,能比较正确反映材料的平均 性能;适合对毛坯及半成品测定。 缺点:操作时间比较长,不适宜测定硬度高的材料; 压痕较大不适合对成品及薄壁零件的测定。
29
2.洛氏硬度(HR)——生产上应用较广泛 1)定义 采用金刚石压头直接测量压痕深度来表示材料的硬度值。 2)表示方法
11
3.应力 (1)定义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2)计算公式 σ= F/ S( MPa/mm2 ) 式中: σ——应力; F ——外力; S ——横截面面积。
12
二、金属的变形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三阶段: 弹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 断裂。 1.特点 弹性变形: 金属弹性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不发生变化。 塑性变形: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将发生变化。 2.变形原理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是由于晶体内部 缺陷—位错运动的结果,宏观表现为外形和尺寸变化。
金属的塑性变形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金属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轴进 行镜像对称的移动,形成孪晶。
扩散机制
金属在高温下,原子扩散能力增强,通过原子间的相互移动实现塑 性变形。
应力-应变关系与曲线分析
应力-应变关系
描述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所受应力 与产生的应变之间的关系。应力是单 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是物体形状或 体积的改变程度。
热处理工艺改进
退火处理
通过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改善其组织结 构和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正火处理
正火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细化的晶粒和均匀的组织,提高其 强度和塑性。
回火处理
回火处理可以消除淬火应力,稳定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一 步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微观组织调控手段
热处理工艺对塑性影响
01
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改善组织结构,提高其塑性。
例如,冷加工后的金属经过退火处理,可以恢复其塑性和韧性。
02
正火处理
正火处理可以使金属获得细化的晶粒和均匀的组织,从而提高其塑性和
韧性。正火处理常用于改善中碳钢的切削性能和力学性能。
03
淬火处理
淬火处理可以使金属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其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
金属的塑性变形
目 录
• 塑性变形基本概念与原理 • 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变 • 影响金属塑性变形能力因素探讨 • 金属塑性变形实验方法及技术应用 • 提高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策略探讨 • 总结:金属塑性变形研究意义与未来发展趋势
塑性变形基本概念与
01
原理
塑性变形定义及特点
塑性变形定义
利用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率和 高放大倍数,观察金属的微观 组织和结构缺陷,如位错、层 错、孪晶等。这些信息有助于 深入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 和强化机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研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研究近年来,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一直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
金属材料作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其塑性变形行为研究对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延展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金属材料的塑性行为机制、变形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以及其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金属材料的塑性行为机制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性变形而不断改变其形状的能力。
这种变形行为受到多种力学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晶体的滑移、孪生、位错运动以及晶粒边界的滑移等。
晶体的滑移是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之一。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格中的位错在结构上发生移动,从而导致晶体平面沿着特定的滑移面滑动。
这种滑移行为类似于层状材料中板块的滑动,从而使得材料产生塑性变形。
孪生是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另一种机制。
孪晶是由晶格错位产生的特殊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孪晶将沿特定的面发生剪切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可逆形变。
位错运动是指晶体中位错的移动和排列发生变化,也是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
位错是材料中存在的一种晶体缺陷,外力的作用将使得位错运动,从而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另外,晶粒边界的滑移也对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起到重要作用。
金属材料通常由多个晶粒组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与晶粒之间的界面也会出现滑移现象,从而导致整个材料的塑性变形。
二、变形过程中的力学特性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包括屈服强度、延展性和韧性等。
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力度。
延展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能够承受的变形程度。
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能够吸收的能量。
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与其晶体结构和位错运动有密切关系。
晶体结构的不规则性和位错的密度越大,屈服强度越高。
同时,冶金处理和合金元素的加入也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
例如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晶粒尺寸更大、位错密度更低的金属材料,从而降低了其屈服强度。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是评价金属材料塑性能力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塑性指标是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通常包括屈服强度、延伸率、硬度等参数。
下面将介绍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1. 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中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一开始是弹性变形,应力增加时,金属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此时的应力值即为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抗拉伸变形的能力指标,对于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延伸率。
延伸率是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中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变形量与原始长度的比值。
它是评价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延伸率越大,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强,抗拉伸性能越好。
延伸率是评价金属材料加工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3. 硬度。
硬度是金属材料抵抗外力侵入的能力。
它是金属材料抗压缩、抗划伤的能力的指标。
硬度高的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压缩、抗划伤能力,通常用于制造耐磨损的零部件。
硬度是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对于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影响金属材料塑性指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成分、晶粒度、热处理工艺等。
金属材料的成分直接影响着其塑性指标,一般来说,含碳量较低的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塑性指标。
晶粒度是影响金属材料塑性指标的重要因素,晶粒度较小的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塑性指标。
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
总之,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是评价金属材料塑性能力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了解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正确选择金属材料、合理设计零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
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塑性成形是一种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压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塑性成形技术是金属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家电、建筑等工业领域。
1.塑性变形: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金属材料通过外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使其形状发生改变。
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宏观形变,其主要表现为材料的延伸、压缩、弯曲等。
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所决定的,不同材料的塑性性能不同。
2.应力-应变关系:金属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材料内部会产生应力,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使其产生应变。
应力-应变关系是描述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模型有胡克定律模型和流变模型。
3.材料流动:塑性成形过程中,材料会发生流动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
材料流动是指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内部原子的相对位移和重新组合,从而使整个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
材料流动是实现塑性成形的关键,其流动性能决定了成形工艺的可行性和成品质量。
4.成形工艺:塑性成形工艺是金属材料经过一系列工艺操作,通过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最终获得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塑性成形工艺包括冲压、拉伸、挤压、压铸、滚压等。
不同工艺适用于不同形状的零件,根据材料的性质和零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形工艺。
5.工艺过程控制:塑性成形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以确保成品质量。
工艺过程控制包括工艺参数的选择、设备的调整、模具结构的设计等。
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应力、应变速率等因素,以避免过大的变形应力引起材料的断裂或变形过大导致零件尺寸偏差。
塑性成形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复杂形状的制造,而且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降低材料的质量,节省原材料和能源。
因此,塑性成形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塑性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塑性金属材料的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性质。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也是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由金属内部晶格结构和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所决定的。
金属材料的塑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而不断改变其形状。
这种形变是可逆的,即在去除外力后,金属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种特性使得金属材料可以被轻松地加工成各种形状,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2.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延展、挤压、弯曲等形变,而且在形变过程中不易发生断裂。
这种特性使得金属材料可以被用来制造各种零部件和构件,如汽车零部件、机械构件等。
3.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可以发生局部变形,而不影响整体结构。
这种特性使得金属材料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变形而不失去原有的功能,从而延长了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由金属内部晶格结构和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所决定的。
金属的晶格结构决定了金属材料的塑性,晶格结构越规整,金属材料的塑性越好。
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也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塑性,结合力越强,金属材料的塑性越差。
金属材料的塑性还受到温度、应变速率、晶粒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升高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使得金属材料更容易发生形变。
应变速率也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塑性,应变速率越大,金属材料的塑性越好。
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的塑性也有一定影响,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塑性越好。
总的来说,金属材料的塑性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也是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属材料的塑性特点主要表现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而不断改变其形状、可以延展、挤压、弯曲等形变,而且在形变过程中不易发生断裂、可以发生局部变形而不影响整体结构。
金属材料的塑性是由金属内部晶格结构和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所决定的,同时还受到温度、应变速率、晶粒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金属塑性成形是指通过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
金属塑性成形是制造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它能够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是基于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外力使其发生形变,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主要依靠金属的塑性变形特性,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应力和应变。
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应力和应变。
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而应变是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
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应力和应变的变化,从而产生塑性变形。
二、晶粒滑移。
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是由大量的晶粒组成的,晶粒之间存在着晶界。
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粒会沿着晶界发生滑移,从而使得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晶粒滑移是金属塑性成形的重要原理之一。
三、冷加工和热加工。
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塑性变形特性是不同的。
在常温下进行的金属塑性成形称为冷加工,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金属塑性成形称为热加工。
冷加工和热加工对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四、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有拉伸、压缩、弯曲、挤压等形式。
这些变形机制是通过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内部晶粒的滑移和变形来实现的。
不同的变形机制对应着不同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成形方式。
综上所述,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是基于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特点,通过外力使其发生形变,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金属塑性成形是制造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它能够制造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深入理解金属塑性成形的原理,对于提高加工工艺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断裂分析课件
腐蚀速率
金属腐蚀的速度,通常以单位 时间内腐蚀的深度或质量损失
表示。
腐蚀防护采用涂层、电镀、缓来自剂等措 施来减缓金属的腐蚀速率。
提高金属抗疲劳和抗腐蚀的方法
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优异抗疲劳和抗腐蚀 性能的材料,如不锈钢、钛合
金等。
表面处理
采用喷涂、电镀、化学镀等表 面处理技术,提高金属表面的 耐腐蚀性能。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断 裂分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金属的塑性变形 • 金属的断裂分析 • 金属的塑性和韧性 • 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 金属的疲劳和腐蚀
01 金属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定义
塑性变形: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 时,发生的不可逆的形状变化。
塑性变形是一种不可逆的永久变 形,即使外力撤去,也无法恢复
温度
温度对金属的塑性变形有显著影响,温度升高, 金属的塑性增加,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应变速率
应变速率越快,金属的塑性越差;应变速率越慢 ,金属的塑性越好。这是因为应变速率快时,金 属内部的应变硬化速度跟不上应变速率,导致金 属容易发生断裂。
02 金属的断裂分析
断裂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断裂是金属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发生的永久性结构变化,通常表现为突然的开裂或分离。
强度和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但转换公式因材料和测试方法 而异。
强度和硬度的关系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中,需要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要求合理选择材 料的强度和硬度。
05 金属的疲劳和腐蚀
金属的疲劳
疲劳定义
金属在循环应力作用下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
提高金属塑性和韧性的方法
合金化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二、再结晶 1. 再结晶过程及其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 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 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或压扁)、破碎的 晶粒通过重新生核、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 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变形金属进 行再结晶后,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明显降低,而 塑性和韧性大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被消除, 此时内应力全部消失,物理、化学性能基本上 恢复到变形以前的水平。再结晶生成的新的晶 粒的晶格类型与变形前、变形后的晶格类型均 一样。
3.3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 变化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 很大的变化。如果对变形后的金属进行加热, 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又会发生变化。随着加 热温度的提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 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
一、回复 变形后的金属在较低温度进行加热,会发生回复 过程。 产生回复的温度T回复为: T回复=(0.25~0.3)T熔点 式中T熔点表示该金属的熔点, 单位为绝对温度 (K)。 由于加热温度不高, 原子扩散能力不很大, 只是 晶粒内部位错、空位、间隙原子等缺陷通过移动、复 合消失而大大减少,而晶粒仍保持变形后的形态, 变 形金属的显微组织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材料的强 度和硬度只略有降低,塑性有增高,但残余应力则大 大降低。工业上常利用回复过程对变形金属进行去应 力退火、以降低残余内应力,保留加工硬化效果。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冷加工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冷加工金属材料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其塑性变形和冷加工是金属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以及冷加工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一、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经过一定变形受力后能够保持新形状的特性。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来实现的。
位错滑移是指金属材料中晶体内部存在的位错沿晶体的某一晶面滑动,从而导致金属材料整体变形。
位错滑移是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之一。
晶界滑移是指晶体与晶体相接触形成的晶界路径上的位错滑移,也是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单晶材料的塑性变形通常是通过位错滑移来实现的,而多晶材料则通过晶界滑移来实现。
二、冷加工对金属材料的影响冷加工是指在室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的加工过程。
相比热加工,冷加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提高材料的强度:冷加工可以在不改变材料化学成分的前提下,通过压缩位错和晶界的形成,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2. 改善材料的韧性:冷加工可以细化晶粒大小,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
3. 改善材料的尺寸精度:冷加工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尺寸精度,使其成为适用于精密加工和成型的材料。
4. 增加材料的表面硬度:冷加工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增强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5. 降低材料成本:相比热加工,冷加工所需能量和设备投入较少,可以降低金属材料的加工成本。
三、冷加工的应用冷加工广泛应用于金属成型、冷轧、深冲、冷拔等领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冷加工方式:1. 冷轧:冷轧是指对金属板材进行冷加工,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冷轧广泛应用于钢铁、铜、铝等金属材料的生产中,可以生产出具有高强度和平整表面的金属板材。
2. 深冲:深冲是指将金属板材通过冷加工的方式,在模具的作用下进行成型。
深冲常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家电外壳等金属制品。
3. 冷拔:冷拔是指将金属材料通过冷加工的方式,用力拉拔使其变细长。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整理课件
3
2.孪生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晶面)和晶 向(挛晶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所发生的切变称为孪生。
孪生与滑移的区别是: 1)孪生所需要的临界切应力比滑移大得多,变形速度极快。 2)发生切变、位向改变的这一部分晶体称为孪晶带或孪晶。 3)孪晶中每层原子沿孪生方向的相对位移距离是原子间距的分数。
⑶形变织构的产生 当变形量很大(70%以上)时,会使绝大部分 晶粒的某一位向与外力方向趋于一致,形成特殊的择优取向。择优取
向的结果形成了具有明显方向性的组织,称为织构。
整理课件
9
3.2.3 塑性变形产生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 金属表层与心部的变形量不同会形成表层与心部之间的
宏观内应力; 晶粒彼此之间或晶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变形不均匀会形成
⑴纤维组织形成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 量的增加晶粒形状发生变化,沿变形方向被拉长或压扁。
当拉伸变形量很大时,晶粒变成细条状,金属中的夹杂物也被 拉长,形成所谓纤维组织。
变形前后晶粒形状变化示意图
整理课件
8
⑵亚结构形成 金属经大量的塑性变形后,大量的位错聚集在 局部地区,将原晶粒分割成许多位向略有差异的小晶块,即亚晶粒。
整理课件
4
3.1.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晶粒取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在多晶体中,各个晶粒内原 子排列的位向不一致,这样 不同晶粒的滑移系的取向就 会不同。
作用在不同晶粒滑移系 上的分切应力会有差别,分 切应力最大的那些晶粒最先 开始滑移。多晶体金属的塑 性变形将会在不同晶粒中逐 批发生.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是指金属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指标是
评价金属材料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常见的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包括屈服强度、延伸率、冷加工硬化指数等。
首先,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中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屈服
强度越大,表示金属材料的抗拉性能越好,具有更高的塑性。
屈服强度是评价金属材料抗拉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金属材料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延伸率是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中断裂前的变形量与原始标距的比值。
延
伸率越大,表示金属材料的塑性越好,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
延伸率是评价金属材料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外,冷加工硬化指数是金属材料在冷加工过程中硬化速率的指标。
冷加工硬
化指数越小,表示金属材料的塑性越好,具有更好的冷加工性能。
冷加工硬化指数是评价金属材料冷加工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金属材料的冷加工工艺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是评价金属材料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金属材
料的选择和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延伸率、冷加工硬化指数等塑性指标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指导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加工工艺的设计,提高金属材料的加工质量和效率,促进金属材料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因此,加强对金属材料塑性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与塑性行为
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与塑性行为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金属的塑性行为和变形机制则是决定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与塑性行为。
1. 弹性与塑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金属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弹性是指金属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即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
而塑性则是指金属在受力后会发生永久性形变的性质,即应力与应变不再呈线性关系,金属会发生塑性变形。
2. 变形机制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涉及到多种变形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滑移、扩散和晶体重新排列。
滑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金属变形机制。
金属内部的晶体通过滑动来实现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应变施加到晶体中的部分原子上,这些原子会沿着滑移面滑动,使晶体发生塑性变形。
扩散是指原子在晶体中的扩散过程。
扩散可以使原子重新排列,从而为滑移提供必要的能量。
正是因为扩散的存在,滑移机制才能够进行。
晶体重新排列是指晶体中原子重新排列的过程。
当外力作用于金属时,晶体内的原子会发生重新排列,以使晶体更好地适应外力。
在这个过程中,晶体内的原子会发生位错的形成和移动。
3. 晶体结构与塑性行为晶体结构是决定金属塑性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晶体的晶格结构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有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结构。
不同的晶体结构具有不同的变形机制。
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塑性。
这是因为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在变形时,需要克服与晶格点的最近邻原子有较大的距离。
相比之下,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相对塑性较好,因为该结构中原子之间的间距较小,变形更容易发生。
此外,晶体晶格中的缺陷也会影响金属的塑性行为。
例如,在晶体中存在的位错是金属变形的主要缺陷之一。
位错会使金属的应力集中,进而导致金属发生塑性变形。
4. 温度对塑性的影响温度是另一个影响金属塑性的重要因素。
晶体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塑性行为。
一般来说,高温下金属的塑性较好,而低温下金属的塑性较差。
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增强,位错的移动更容易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金属材料在受到拉伸时,长度和横截面积都要发生变化,因此,金属的塑性可以用长度的伸长(延伸率)和断面的收缩(断面收缩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金属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愈大,表示该材料的塑性愈好,即材料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而不破坏。
一般把延伸率大于百分之五的金属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低碳钢等),而把延伸率小于百分之五的金属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灰口铸铁等)。
塑性好的材料,它能在较大的宏观范围内产生塑性变形,并在塑性变形的同时使金属材料因塑性变形而强化,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保证了零件的安全使用。
此外,塑性好的材料可以顺利地进行某些成型工艺加工,如冲压、冷弯、冷拔、校直等。
因此,选择金属材料作机械零件时,必须满足一定的塑性指标。
字串2编辑本段金属材料的硬度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1.布氏硬度(HB)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2.洛氏硬度(HR)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
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
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甓壤幢硎荆?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3 维氏硬度(HV)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值(HV)。
硬度试验是机械性能试验中最简单易行的一种试验方法。
为了能用硬度试验代替某些机械性能试验,生产上需要一个比较准确的硬度和强度的换算关系。
实践证明,金属材料的各种硬度值之间,硬度值与强度值之间具有近似的相应关系。
因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变形抗力和继续塑性变形抗力决定的,材料的强度越高,塑性变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
编辑本段金属材料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决定着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的合理性。
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工艺性能。
编辑本段机械性能(一)应力的概念,物体内部单位截面积上承受的力称为应力。
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应力称为工作应力,在无外力作用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应力称为内应力(例如组织应力、热应力、加工过程结束后留存下来的残余应力…等等)。
(二)机械性能,金属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承受外力(载荷)作用时,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也称为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承受的载荷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静态载荷,也可以是动态载荷,包括单独或同时承受的拉伸应力、压应力、弯曲应力、剪切应力、扭转应力,以及摩擦、振动、冲击等等,因此衡量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1.强度这是表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最大能力,可分为抗拉强度极限(σb)、抗弯强度极限(σbb)、抗压强度极限(σbc)等。
由于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通常采用拉伸试验进行测定,即把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试样,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直至试样断裂,测定的强度指标主要有:(1)强度极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抵抗断裂的最大应力,一般指拉力作用下的抗拉强度极限,以σb表示,如拉伸试验曲线图中最高点b对应的强度极限,常用单位为兆帕(MPa),换算关系有:1MPa=1N/m2=(9.8)-1Kgf/mm2或1Kgf/mm2=9.8MPaσb=Pb/Fo式中:Pb?C至材料断裂时的最大应力(或者说是试样能承受的最大载荷);Fo?C拉伸试样原来的横截面积。
(2)屈服强度极限:金属材料试样承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虽然应力不再增加,但是试样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即材料承受外力到一定程度时,其变形不再与外力成正比而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极限,用σs表示,相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S点称为屈服点。
对于塑性高的材料,在拉伸曲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屈服点,而对于低塑性材料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从而难以根据屈服点的外力求出屈服极限。
因此,在拉伸试验方法中,通常规定试样上的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
屈服极限指标可用于要求零件在工作中不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设计依据。
但是对于一些重要零件还考虑要求屈强比(即σs/σb)要小,以提高其安全可靠性,不过此时材料的利用率也较低了。
(3)弹性极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将产生变形,但是去除外力后仍能恢复原状的能力称为弹性。
金属材料能保持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即为弹性极限,相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e点,以σe表示,单位为兆帕(MPa):σe=Pe/Fo式中Pe为保持弹性时的最大外力(或者说材料最大弹性变形时的载荷)。
(4)弹性模数:这是材料在弹性极限范围内的应力σ与应变δ(与应力相对应的单位变形量)之比,用E表示,单位兆帕(MPa):E=σ/δ=tgα式中α为拉伸试验曲线上o-e线与水平轴o-x的夹角。
弹性模数是反映金属材料刚性的指标(金属材料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性)。
2.塑性,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塑性,通常以拉伸试验时的试样标距长度延伸率δ(%)和试样断面收缩率ψ(%)延伸率δ=[(L1-L0)/L0]x100%,这是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后将试样断口对合起来后的标距长度L1与试样原始标距长度L0之差(增长量)与L0之比。
在实际试验时,同一材料但是不同规格(直径、截面形状-例如方形、圆形、矩形以及标距长度)的拉伸试样测得的延伸率会有不同,因此一般需要特别加注,例如最常用的圆截面试样,其初始标距长度为试样直径5倍时测得的延伸率表示为δ5,而初始标距长度为试样直径10倍时测得的延伸率则表示为δ10。
断面收缩率ψ=[(F0-F1)/F0]x100%,这是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后原横截面积F0与断口细颈处最小截面积F1之差(断面缩减量)与F0之比。
实用中对于最常用的圆截面试样通常可通过直径测量进行计算:ψ=[1-(D1/D0)2]x100%,式中:D0-试样原直径;D1-试样拉断后断口细颈处最小直径。
δ与ψ值越大,表明材料的塑性越好。
3.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或者说是材料对局部塑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因此,硬度与强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硬度的测定方法,主要可以分为:(1)布氏硬度(代号HB),用一定直径D的淬硬钢球在规定负荷P的作用下压入试件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后卸去载荷,在试件表面将会留下表面积为F的压痕,以试件的单位表面积上能承受负荷的大小表示该试件的硬度:HB=P/F。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直接测量压坑的直径,并根据负荷P和钢球直径D从布氏硬度数值表上查出布氏硬度值(显然,压坑直径越大,硬度越低,表示的布氏硬度值越小)。
布氏硬度与材料的抗拉强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σb≈KHB,K为系数,例如对于低碳钢有K≈0.36,对于高碳钢有K≈0.34,对于调质合金钢有K≈0.325,…等等。
(2)洛氏硬度(HR)用有一定顶角(例如120°)的金刚石圆锥体压头或一定直径D的淬硬钢球,在一定负荷P作用下压入试件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后卸去载荷,在试件表面将会留下某个深度的压痕。
由洛氏硬度机自动测量压坑深度并以硬度值读数显示(显然,压坑越深,硬度越低,表示的洛氏硬度值越小)。
根据压头与负荷的不同,洛氏硬度还分为HRA、HRB、HRC三种,其中以HRC为最常用。
洛氏硬度HRC与布氏硬度HB之间有如下换算关系:HRC≈0.1HB。
除了最常用的洛氏硬度HRC与布氏硬度HB之外,还有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显微硬度以及里氏硬度(HL)。
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关于里氏硬度,这是目前最新颖的硬度表征方法,利用里氏硬度计进行测量,其检测原理是:里氏硬度计的冲击装置将冲头从固定位置释放,冲头快速冲击在试件表面上,通过线圈的电磁感应测量冲头距离试件表面1毫米处的冲击速度与反弹速度(感应为冲击电压和反弹电压),里氏硬度值即以冲头反弹速度和冲击速度之比来表示:HL=(Vr/Vi)?1000式中:HL-里氏硬度值;Vr-冲头反弹速度;Vi-冲头冲击速度(注:实际应用装置中是以冲击装置中的闭合线圈感应的冲击电压和反弹电压代表冲击速度和反弹速度)。
冲击装置的构造主要有内置弹簧(加载套管,不同型号的冲击装置有不同的冲击能量)、导管、释放按钮、内置线圈与骨架、支撑环以及冲头,冲头主要采用金刚石、碳化钨两种极高硬度的球形(不同型号的冲击装置其冲头直径有不同)。
优点:里氏硬度计的主机接收到冲击装置获得的信号进行处理、计算,然后在屏幕上直接显示出里氏硬度值,便携式里氏硬度计用里氏(HL)测量后可以转化为: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肖氏(HS)硬度。
或用里氏原理直接用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里氏(HL)、肖氏(HS)测量硬度值,同时可折算出材料的抗拉强度σb,还可以将测量结果储存、直接打印输出或传送给计算机作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3.应用范围:里氏硬度计是一种便携袖珍装置,可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工件的表面硬度测量,特别是大型锻铸件的测量,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任意方向检测,免去了普通硬度计对工件大小、测量位置等的限制。
4.韧性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韧性。
通常采用冲击试验,即用一定尺寸和形状的金属试样在规定类型的冲击试验机上承受冲击载荷而折断时,断口上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消耗的冲击功表征材料的韧性:αk=Ak/F单位J/cm2或Kg•m/cm2,1Kg•m/cm2=9.8J/cm2αk称作金属材料的冲击韧性,Ak为冲击功,F为断口的原始截面积。
5.疲劳强度极限金属材料在长期的反复应力作用或交变应力作用下(应力一般均小于屈服极限强度σs),未经显著变形就发生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破坏或疲劳断裂,这是由于多种原因使得零件表面的局部造成大于σs甚至大于σb的应力(应力集中),使该局部发生塑性变形或微裂纹,随着反复交变应力作用次数的增加,使裂纹逐渐扩展加深(裂纹尖端处应力集中)导致该局部处承受应力的实际截面积减小,直至局部应力大于σb而产生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