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变化
中国历年来的外汇储备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1950年至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详细图表
中国历年年末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1997年--2005年的外汇储备量,以及近几年的总体情况。
1994年至今,我国外汇储备可分为三个阶段:1.外汇储备较快增长阶段(1994年-1997年)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汇率并轨、取消外汇留成、银行结售汇制、成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举措,国家外汇储备获得了较快的增长。
1994年-1997年,外汇储备年增长额分别为380.21美元、219.77亿美元、314.43亿美元、348.50亿美元。
至199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由1993年的211.99亿美元增长到1398.90亿美元,增加了5.6倍,国家外汇储备进入了较为宽松的时期。
2.外汇储备缓慢增长阶段(1998年-2000年)1997年下牛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其影响下,从1998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增量明显减缓。
1998年-2000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增长额仅为50.97亿美元、97.15亿美元、108.99亿美元,只相当于1997年外汇储备增加额的14.62%、27.87%、31.27%。
尽管如此,至2000年末,外汇储备还是相当可观的,增加到1655.74亿美元,居世界各国前列。
3.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从2001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大幅度增长阶段,且增长的速度十分惊人。
2001年-2004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增长额分别为465.91亿美元、742.42亿美元、1168.44亿美元和2066.81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额的427.4%、681.18%、1072.06%和1896.33%,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6099.32亿美元。
(见下表)1994年-2004年国外汇储备变化情况表二、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我国保持高额外汇储备的有利之处主要有:1.调节国际收支,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一是当国际市场出现变化导致出口锐减,或因季节性因素及突发性事件造成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时,国家可动用充足的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无须采取压缩进口等影响国内经济正常运行的限制性措施。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
来自:央行单位:亿美元单位:亿美元月度金额年度金额1999年12月1,546.751950 1.572000年1月1,561.0019510.452000年2月1,565.591952 1.082000年3月1,568.2019530.92000年4月1,568.4619540.882000年5月1,580.191955 1.82000年6月1,585.681956 1.172000年7月1,585.961957 1.232000年8月1,592.1719580.72000年9月1,600.921959 1.052000年10月1,613.4419600.462000年11月1,639.1119610.892000年12月1,655.7419620.812001年1月1,686.231963 1.192001年2月1,747.731964 1.662001年3月1,758.471965 1.052001年4月1,771.781966 2.112001年5月1,790.001967 2.152001年6月1,808.381968 2.462001年7月1,844.921969 4.832001年8月1,900.5319700.882001年9月1,957.6419710.372001年10月2,030.291972 2.362001年11月2,083.151973-0.812001年12月2,121.65197402002年1月2,174.001975 1.832002年2月2,235.311976 5.812002年3月2,276.0519779.522002年4月2,338.241978 1.672002年5月2,384.7319798.42002年6月2,427.631980-12.962002年7月2,465.34198127.082002年8月2,530.90198269.862002年9月2,586.30198389.012002年10月2,655.39198482.22002年11月2,746.25198526.442002年12月2,864.07198620.722003年1月3,044.60198729.232003年2月3,082.50198833.722003年3月3,160.10198955.52003年4月3,262.911990110.932003年5月3,400.611991217.122003年6月3,464.761992194.43 2003年7月3,564.861993211.99 2003年8月3,647.341994516.2 2003年9月3,838.631995735.97 2003年10月4,009.9219961050.29 2003年11月4,203.6119971398.9 2003年12月4,032.5119981449.59 2004年1月4,157.2019991546.75 2004年2月4,266.3920001655.74 2004年3月4,398.2220012121.65 2004年4月4,490.1720022864.07 2004年5月4,585.6020034032.51 2004年6月4,706.3920046099.32 2004年7月4,829.8220058188.72 2004年8月4,961.69200610663.44 2004年9月5,145.38200715282.49 2004年10月5,424.43200819460.3 2004年11月5,738.82200923991.52 2004年12月6,099.322005年1月6,236.462005年2月6,426.102005年3月6,591.442005年4月6,707.742005年5月6,910.122005年6月7,109.732005年7月7,327.332005年8月7,532.092005年9月7,690.042005年10月7,849.022005年11月7,942.232005年12月8,188.722006年1月8,451.802006年2月8,536.722006年3月8,750.702006年4月8,950.402006年5月9,250.202006年6月9,411.152006年7月9,545.502006年8月9,720.392006年9月9,879.282006年10月10,096.262006年11月10,387.512006年12月10,663.442007年1月11,046.922007年2月11,573.722007年4月12,465.66 2007年5月12,926.71 2007年6月13,326.25 2007年7月13,852.00 2007年8月14,086.41 2007年9月14,336.11 2007年10月14,548.98 2007年11月14,969.06 2007年12月15,282.49 2008年1月15,898.10 2008年2月16,471.34 2008年3月16,821.77 2008年4月17,566.55 2008年5月17,969.61 2008年6月18,088.28 2008年7月18,451.64 2008年8月18,841.53 2008年9月19,055.85 2008年10月18,796.88 2008年11月18,847.17 2008年12月19,460.30 2009年1月19,134.56 2009年2月19,120.66 2009年3月19,537.41 2009年4月20,088.80 2009年5月20,894.91 2009年6月21,316.06 2009年7月21,746.18 2009年8月22,108.27 2009年9月22,725.95 2009年10月23,282.72 2009年11月23,887.88 2009年12月23,991.52 2010年1月24,152.21 2010年2月24,245.91 2010年3月24,470.84 2010年4月24,905.12 2010年5月24,395.06 2010年6月24,542.75 2010年7月25,388.94 2010年8月25,478.38 2010年9月26,483.03 2010年10月27,608.99 2010年11月27,678.092011年1月29,316.74 2011年2月29,913.86 2011年3月30,446.74 2011年4月31,458.43 2011年5月31,659.97 2011年6月31,974.91 2011年7月32452.83 2011年8月32,624.99 2011年9月32,016.83 2011年10月32,737.96 2011年11月32,209.07 2011年12月31,811.46 2012年1月32,536.31 2012年2月33,096.57 2012年3月33,049.71 2012年4月32,989.13 2012年5月32,061.09 2012年6月32,400.05 2012年7月32,399.52 2012年8月32,729.01 2012年9月32,850.95 2012年10月32,874.26 2012年11月32,976.71 2012年12月33,115.89 2013年1月34,100.61 2013年2月33,954.18 2013年3月34,426.49 2013年4月35,344.82 2013年5月35,148.07 2013年6月34,966.86 2013年7月35,478.10 2013年8月35,530.43 2013年9月36,626.62 2013年10月37,365.87 2013年11月37,894.51 2013年12月38,213.15 2014年1月38,666.41 2014年2月39,137.39 2014年3月39,480.97 2014年4月39,787.95 2014年5月39,838.90 2014年6月39,932.13 2014年7月39,662.67 2014年8月39,688.252014年10月38,529.18 2014年11月38,473.54 2014年12月38,430.18 2015年1月38,134.14。
中国外汇储备数据1993-2014
单位:亿美元[打印]
月份
数额
1
2174.00
2
2235.31
3
2276.05
4
2338.24
5
2384.73
6
2427.60
7
2465.34
8
2530.90
9
2586.30
10
2655.39
11
2746.25
12
2864.07
中国外汇储备--2001年
月份
数额
1
1686.23
2
1747.73
3
1758.47
4
1771.78
5
1790.00
6
1808.38
7
1844.92
8
1900.53
9
1957.64
10
2030.29
11
2083.15
12
2121.65
中国外汇储备--2000年
月份
数额
1
1561.00
2
1565.59
3
1568.20
4
1568.46
5
1580.19
6
1585.68
8
22108.27
9
22725.95
10
23282.72
11
23887.88
12
23991.52
中国外汇储备--2008年
月份
数额
1
15898.10
2
16471.34
3
16821.77
4
17566.55
5
17969.61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发展变迁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发展变迁作者:刘高秀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11期摘要:在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下,我国外汇储备在每一阶段其规模和结构都呈现出新发展,使经济增长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关键词:外汇储备发展变迁我国外汇储备跟随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国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无论从规模方面、结构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在每一阶段我国外汇储备都呈现出新发展。
1 1949-1978年外汇储备情况建国初期,处于国民经济恢复阶段。
1949年,人民政府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外汇管理机构。
在这一时期,外汇储备管理政策是对外汇实行统收统支、以收定支,其基本原则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
1950年我国外汇储备仅为1.57亿美元,1951年更是低至0.45亿美元(见表1)。
从1950年至1978年29年间我国平均外汇储备约为1.73亿美元。
表1 1950-2011年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2 1979-1993年外汇储备情况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始管理全国外汇业务。
同时,中国经济在这一阶段发生重大转变,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
1980年我国正式恢复在IMF的合法席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经济交流的加强,外汇储备初具规模。
但是,这一时期的外汇储备规模变化不稳定,一些年份出现外汇储备负增长,如1980年外汇储备为-12.96亿美元,不过总体上还是呈现增长较快的趋势(见图1)。
■图1 1979-1993年中国外汇储备变化3 1994-2000年外汇储备情况1994年1月1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经常项目下的外汇留成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
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月度中国外汇储备单位:亿美元2001年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千美元2001年末全国所欠外债简表单位:万美元我国外债统计范围,同时扣除境内机构对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二是将所有贸易项下对外融资(包括三个月以下的贸易信贷)纳入我国外债统计;三是在期限结构方面,将未来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债务(签约期限)纳入短期债务,从而消除了我国外债数据范围(外债定义)、期限结构划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于2001年11月初按照国际标准定义公布了2001年6月底中国外债数据。
上表中外债数据为国际标准口径数据。
2、表中“贸易信贷”特指三个月以内的贸易信贷,该数据是按照一般国际经验估算的;而表中“延期付款”则是指三个月以上(不含90天)的贸易信贷,属于登记外债范畴。
外债编制方法说明一、数据来源按照《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1987年6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和《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1997年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7年9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规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依法履行外债统计监测的职能。
所有债务人在签订对外借款协议之后,必须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财政部和银行以外的债务人对外还本付息时需经外汇局核准。
财政部和银行类债务人必须按月向外汇局逐笔报送对外还本付息信息。
在债务人报送相关外债信息的基础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定期编制并对外公布全国外债情况。
二、指标说明(一)外债定义根据1987年8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和2001年中国外债口径调整有关内容,中国的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包括境内外资、合资金融机构)或者其它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它机构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全部债务。
(二)债务类型按照债务类型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如下11种类型:(1)外国政府贷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4)买方信贷;(5)向国外出口商或国外企业、私人借款;(6)对外发行债券;(7)延期付款(贸易信贷);(8)海外私人存款;(9)国际金融租赁;(10)补偿贸易中用现汇偿还的债务(补偿贸易是指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中方进行生产,然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11)其它。
中国外汇储备月度数据(1999年12月-2020年3月)
3,564.86 3,647.34 3,838.63 4,009.92 4,203.61 4,032.51 4,157.20 4,266.39 4,398.22 4,490.17 4,585.60 4,706.39 4,829.82 4,961.69 5,145.38 5,424.43 5,738.82 6,099.32 6,236.46 6,426.10 6,591.44 6,707.74 6,910.12 7,109.73 7,327.33 7,532.09 7,690.04 7,849.02 7,942.23 8,188.72 8,451.80 8,536.72 8,750.70 8,950.40 9,250.20 9,411.15 9,545.50 9,720.39 9,879.28 10,096.26 10,387.51 10,663.44 11,046.92 11,573.72 12,020.31 12,465.66 12,926.71 13,326.25
2019年7月 2019年8月 2019年9月 2019年10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2月 2020年1月 2020年2月 2020年3月 2020年4月 2020年5月 2020年6月 2020年7月 2020年8月 2020年9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2月 2021年3月
2011年7月 2011年8月 2011年9月 2011年10月 2011年11月 2011年12月 2012年1月 2012年2月 2012年3月 2012年4月 2012年5月 2012年6月 2012年7月 2012年8月 2012年9月 2012年10月 2012年11月 2012年12月 2013年1月 2013年2月 2013年3月 2013年4月 2013年5月 2013年6月 2013年7月 2013年8月 2013年9月 2013年10月 2013年11月 2013年12月 2014年1月 2014年2月 2014年3月 2014年4月 2014年5月 2014年6月 2014年7月 2014年8月 2014年9月 2014年10月 2014年11月 2014年12月 2015年1月 2015年2月 2015年3月 2015年4月 2015年5月 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