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中双方的焦点是
2019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
2019 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1840年—1919 年大事记】一、1840 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实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实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水准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但客观上因为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865 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1885 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 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4、1895年(1)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 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 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5、1898 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水准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水准的政治权利,促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史纲最爱考的58条知识点——“两个”和“三个”
史纲最爱考的58条知识点——“两个”和“三个”在记忆考研政治知识点时,我们普遍对数字比较敏感。
今天小编就分享史纲包含“两个”和“三个”的重要知识点,大家抓紧记一下。
一、包含“两个”的重要知识点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两个原因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二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宣告结束的两个原因: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的两大特点第一,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第二,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看,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4.南京临时政府的两个局限性一是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二是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
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两个特点一是它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二是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7.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两个标志一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二是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考研政治:史纲最爱考的57个数字知识点
考研政治:史纲最爱考的57个数字知识点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两个原因: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二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宣告结束的两个原因: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的两大特点:第一,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第二,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看,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4.南京临时政府的两个局限性:一是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二是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
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两个特点:一是它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二是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7.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两个标志:一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二是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8.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两大原因:第一,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2020考研政治史纲重要时间轴大事记:1840年-1919年-考研辅导
2020考研政治史纲重要时间轴大事记:1840年-1919年【导语】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备考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
冠珠教育为您提供2020考研政治史纲重要时间轴大事记,快来看看吧!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4、1895年(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个人作业
选择题:1、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书P10)2、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书P36)3、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太平天国农民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书P44)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
(书P47)5、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书P50)6、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书P55)7、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书P58)8、同盟会成立在日本东京。
(书P58)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书P64)a、主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内容: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c、形式:《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0、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中说:“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书P95)11、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书P117)12、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书P152)13、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
(书P155)14、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书P172)15、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
(书P177)16、尽管民盟等一向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的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
”(书P185)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专升本)成考试题及答案
2018级作业11. ( 单选题)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 )(本题2.0分)B、《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2. ( 单选题) 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的事件是( )(本题2.0分)A、北伐失利B、天京事变D、天京被围C、安庆失守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3. ( 单选题)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发出的文件是( )(本题2.0分)A、《中国土地法大纲》B、《五四指示》C、《井冈山土地法》D、《兴国土地法》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4. ( 单选题)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变是【】(本题2.0分)A、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5. ( 单选题) 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本题2.0分)A、京师大学堂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D、改革行政机构C、改革财政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6. ( 单选题)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本题2.0分)B、李大钊C、李达D、毛泽东A、陈独秀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27. ( 单选题)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
(本题2.0分)B、《北京条约》A、《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8. ( 单选题) 洋务派的主张是( )。
(本题2.0分)C、利用西方先进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B、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抵抗西方侵略势力A、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D、引进西方先进制度来改造中国社会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9. ( 单选题) 1947年在国统区爆发的大规模的爱国学生运动是( )(本题2.0分)B、一二·一运动C、一二·三O运动A、一二·九运动D、五·二0运动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10. ( 单选题)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起点是【】(本题2.0分)D、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C、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A、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11. ( 单选题) 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本题2.0分)A、林则徐D、郑观应C、马建忠B、魏源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12. ( 单选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本题2.0分)C、1945年10月D、1945年11月A、1945年8月B、1945年9月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13. ( 单选题)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而发布的文件是( )(本题2.0分)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D、《新民主主义论》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14. ( 单选题) 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本题2.0分)C、俄国D、德国B、日本A、美国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15. ( 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本题2.0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A、《中华民国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16. ( 单选题) 在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中双方的焦点是( )(本题2.0分)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避免贫富不均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17. ( 单选题) 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 )(本题2.0分)B、一二八事变后A、九一八事变后C、华北事变后D、卢沟桥事变后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18. ( 单选题)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本题2.0分)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A、和平、民主、团结D、将革命进行到底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19. ( 单选题)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 )(本题2.0分)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A、陕北保安地区B、陕北洛川地区C、陕北瓦窑堡地区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20. ( 单选题) 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本题2.0分)A、林则徐D、郑观应C、马建忠B、魏源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21. ( 单选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的政策是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2.0分)B、先工业化后先改造D、先改造后工业化A、分部进行C、同时并举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22. (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5年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一、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1895年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思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思想内容与意义
革命派与改良派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想派别,它们的主张和策略在政治上长期存在着论战和对峙。
革命派主张彻底改变旧有社会体制,通过推翻旧有政权和制度,建立全新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
革命派认为,旧有的社会体制和制度已经严重腐朽和失效,需要通过彻底革命实现新社会的建立。
革命派的策略通常是通过组织暴力革命或者武装斗争等方式来实现目标。
而改良派则认为,旧有的社会体制和制度虽然存在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和改革来解决。
改良派主张采用和平、渐进的手段来推动社会变革,避免进行彻底的革命,以免引发社会动荡。
改良派的策略通常是通过逐步改革、法律手段、政治运动等方式来实现目标。
因此,革命派和改良派在如何改变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和策略,他们之间的论战和对峙也常常涉及到社会、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现实中,两种思想往往相互影响、转化和融合。
【论改良与革命的关系】革命与改良的关系
【论改良与革命的关系】革命与改良的关系摘要:评价革命和改良,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贬抑改良、赞扬革命和“告别革命论”这两种观点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焦点。
清末新政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危机而采取的自救革新运动。
以辛亥革命而言,它是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以二者为例论讨改良与革命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
<br/> 关键词:改良革命瓶颈 <br/> D022 A 1002-2139(20__)-11-0046-1 <br/> <br/> 近年来关于改良与革命的讨论颇多,一直都存在贬抑改良、赞扬革命的倾向。
但自90年代初李泽厚等人提出“告别革命”论出台后、史学界掀起轩然大波,使改良与革命关系的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史“热点”中的“热点”。
本文以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为例,论述了改良与革命的关系。
<br/> <br/> 一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联系 <br/><br/> 十九世纪末,清政府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深重的政治危机,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支付了4.5亿元巨额赔款,使其在军事上、外交上主权的丧失殆尽,最终清廷认识到必须改变现状,开始了一场旨在自救的革新运动――即清末新政改革。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试图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来挽救因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而达到清政府统治地位的转危为安。
然而,由于改革时机的把握不及时,策略方式的失当,以及改革者自身的能力缺乏、私心作祟等不利因素的局限,改革各项措施的实施终未能达到改革者的初衷。
进而,这场意在自救的改革最终竟成了革命的催化剂,而非是革命的替代物。
改革的目的是创造新的统治合法性,然而改革在进行中却不断对清政府的支持,所以改革的瓶颈充分彰显。
<br/>清末新政的结果不但引发和加剧了原来潜藏的社会矛盾,而且还造就了自己的对立面――在改革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集团,既立宪派和革命派,以及政府中的异己分子――北洋派。
近代史纲要选择题题库及答案及解析
近代史纲要选择题题库及答案及解析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答案:A。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林则徐B.郑观应C.薛福成D.魏源答案:D。
魏源,编篡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C.要不要实现共和D.要不要实现平均地权答案:B。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成为本次论战的焦点。
4.1905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中国同盟会B.兴中会C.中华革命党D.国民党答案:A。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5.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著作是()。
A.《猛回头》B.《警示钟》C.《革命军》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答案:C。
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著作是《革命军》。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7.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答案:A。
1913年一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一发动了“二次革命”。
8.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答案:B。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辩论始末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辩论始末公管A1101班马小彤 2011017238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展开了一场革命与改良的大辩论。
一、主要过程:(一)初次交锋: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人逃亡国外,梁启超在日本重建改良派的宣传阵地,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1898年12月)创办《清议报》;又在二十八年创办《新民丛报》。
康有为则于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1899年7月20日)在加拿大建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亦称“保救大清皇帝公司”、“中国维新会”,简称“保皇会”),在“爱国救亡”的旗帜下,反对通过革命办法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寄希望于光绪帝,祈望光绪复辟,继续推行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因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多次同他们倡议“联合”,都被拒绝。
可是20世纪初,在内忧外患刺激下,知识分子通过清政府对爱国运动镇压的反面教育,日益倾向革命。
改良派从切身利益考虑,在加紧要求清政府实行真正的君主立宪、抵制革命的同时,又将矛头指向革命派,正面阻止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正面辩论: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有了统一的组织和明确的纲领,为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号召:要把三民主义思想“灌输于人心,而化为常识”。
据统计,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革命派主办的报纸、杂志达60余种,其它革命出版物“无虑百数十种”。
这些刊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阐述了同盟会的主张,《民报》则更为系统地阐述了三民主义思想,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供不应求。
对此康、梁十分恐惧,公然宣称“今者我党与政府死战,犹是第二义,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
”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连续发表文章,诋毁同盟会政纲。
改良派的活动,成了民主革命的巨大障碍,孙中山立即组织革命派进行有力的回击。
这样,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中心阵地,革命派和改良派在国内外的20多种报刊先后都投入了论战。
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和教训:1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 主观: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1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2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安康学院电本一班第一组)
•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只会导致中国大乱。 革命派: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 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 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关于革命与改良论辩的重大意义
1.
2.
3.
积极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 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消极意义: “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做 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 革命派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 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革命派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 题也是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 田为己有”。 影响: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影响辛 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两派代表人物
革命派主要代表人物
改良派代表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康有为
梁启超
•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两派不同观点
改良派:反对革命
观点: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 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 “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 只能改良立宪。
革命派:反对改良
观点:清政府是帝国的“鹰犬”,因此爱 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 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完!
谢谢!
电子信息工程(1)班第一组
孙中山说:“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 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相成而行,犹人之两 足、鸟之双翼也”。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改良派: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 下”,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 果实行,非亡国不可。 革命派: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 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 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 民主共和的能力。
1840-1912思想文化时间轴
1840-1912思想文化时间轴1、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865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大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1885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而”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腐败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重要的原因。
4、1895年(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5、1898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6、1905年(1)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盟会的纲领为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的缺陷: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
内容是“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的缺陷: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
内容为“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的缺陷: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2)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和教训:1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 主观: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1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2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论战,它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革命派是由孙中山领导的,他们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以实现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实现中国的进步。
改良派是由梁启超领导的,他们主张以改良的方式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以实现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改良,才能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实现中国的进步。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意义在于,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使中国社会走上了一条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它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国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而奋斗。
总之,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论战,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走上了一条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中双方的焦点是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数量不能太少
革命与改良都是社会变革的有效手段,社会变革的效果要取决于它的数量。
在讨论革命与改良时,双方的重点都在于数量不能太少。
在双方的争论中,那
些倾向于革命的人指出,采取革命的方式可以让社会变革的效果更大,更有效。
例如,法国大革命对社会变革的效果更大,尤其是对政治体制改革。
再比如,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进程,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因此,那些倾向于革命的人认为,社会变革的效果取决于革命的大小,数量不能太少。
然而,那些倾向于改良的人也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教导
人们要做改良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的社会变革。
因此,他们主张社
会变革要慢慢进行,尽量不发生革命。
他们认为,发生革命不仅可能导致暴力
冲突,而且容易出现不一致性。
所以,他们认为,数量越少越好,社会变革应
该采用改良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来实现。
显然,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都强调了正确的社会变革的数量的重要性。
事实上,发展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也不能单打独斗,只有结合各种因素,采
取适当的革命和改良的方式,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讨论革命与改良的有效性时,双方应该认识到,数量不能太少才能达到
社会变革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