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数学符号 冀教版 (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数学符号 冀教版 (3)
教 学 过 程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1、游戏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数学号列车进站了,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乘上列车,开启我们的快乐旅程吧!为了让旅程更加精彩,我们男生和女生来进行一场友谊赛怎么样?
2.首先,我们来个热身小游戏怎么样?我们来玩“排排坐”的小游戏。老师请6位同学到前面来参加游戏。
六、谈获
老师问你,你这节课的收获多吗,谁来说一说,大胆一些!没错,这节课我们认识这三个数学符号,并学会了使用他们,同时也收获了探索新知识的快乐和分享的快乐!
总结比赛结果,表扬鼓励!
七、活动作业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和爸爸妈妈做比大小的游戏。
结束语
我们今天的旅程就结束了,但是探索数学知识是没有终点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
3.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教师边引导,便进行板书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练习巩固
1.识记>和<,教师总结口诀,并指导书写。
2.习题巩固。
开动你的小脑筋,仔细读题,认真想一想。多种题型的练习,学生交流回答为主,教师引导。
4、游戏比赛巩固新知
同学们都很棒,我们放松放松,做个小游戏吧。我们还是要进行比赛的呦!
创设“数号”情境,分男生和女生队比赛,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游戏复习上节课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同时导入新课。
利用课本中故事的动画视频创设情境开展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三个抽象的数学符号;懂得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结合故事展开三个数学符号的教学。
学生参与板书的创建,加深印象。
指导书写
分组合作探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播放《熊猫请客》动画视频。
在刚才的故事中,熊猫贝贝都请来了哪些小伙伴?小兔子和小猴,都有几只?她请小兔子吃什么?有几个?她请小猴吃什么?有几个?

一年级数学课教案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

一年级数学课教案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

一年级数学课教案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符号及其运算规则;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在解决简单数学问题时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准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符号的含义;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符号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加法符号的认识:加法符号“+”表示了两个数字的相加关系。

例如,3 + 5 = 8,意思是把3和5这两个数相加等于8。

2. 减法符号的认识:减法符号“-”表示了两个数字的相减关系。

例如,9 - 4 = 5,意思是把4从9中减去等于5。

3. 认识和使用加法和减法符号的规则:a) 加法符号的运算规则:- 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加法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0是加法的单位元素,即a + 0 = a。

b) 减法符号的运算规则:-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即a - b = a + (-b);- 减法满足反交换律,即a - b ≠ b - a;- 减法不满足结合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询问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符号的了解,并引出本节课的目标。

2. 认识加法符号:-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符号“+”,并告诉他们它表示了两个数字的相加关系。

- 请学生进行互动,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

例如,2 + 3、4 + 1等。

- 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法符号的运算规则。

3. 认识减法符号:- 引导学生观察减法符号“-”,并告诉他们它表示了两个数字的相减关系。

- 请学生进行互动,完成一些简单的减法运算。

例如,5 - 2、6 - 3等。

- 引导学生总结出减法符号的运算规则。

4. 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符号:- 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学问题,让他们运用加法和减法符号进行计算。

例如,7 + 2 - 3、4 + 6 - 2等。

- 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这些问题,并帮助他们理解运算过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3.解决简单的比较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比较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书本、黑板、粉笔、比较符号卡片。

2.知识准备: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请学生说一说这些符号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加深学生的理解。

2. 认识大于号教师示范类比:拿出一支笔和一支铅笔,问学生哪个更长。

再拿出一杯水和一瓶水,问哪个更多。

最后拿出一根火柴和一箱火柴,问哪个更多。

请学生把这些符号和示范的类比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成功地理解大于号的含义。

3. 认识小于号教师示范类比:拿出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问学生哪个更小。

再拿出一张纸和一块板砖,问哪个更轻。

最后拿出一个小人和一座大山,问哪个更轻。

请学生把这些符号和示范的类比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成功地理解小于号的含义。

4. 认识等于号教师请学生拿出两个相同的物品,例如两个橙子,加深学生对“相等”的理解。

并请学生回答相等物品的比较结果。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将比较符号卡片发给学生并说出几个简单的比较问句,例如“1 >2?”“3 < 5?”“2 = 2?”学生需要用正确的符号卡片回答。

教师可以随机点名进行练习。

6. 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和用法,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编写5个带有比较符号的简单问句,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比较符号回答。

2.学习笔记:要求学生认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美化笔迹,周五汇报。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于号》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 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于号》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比较大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符号的认知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比较大的符号,如“>”、“<”,但对于这些符号的数学意义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符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及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在数学中的作用,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实际的比较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运用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用于游戏和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于画图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小猴子和 crocodile 赛跑”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比较大小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具体的例子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如“3 > 2”表示“3大于2”。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符号-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符号-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符号-苏教版一、知识点概述在数学学习中,符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认识和掌握数学中的符号,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以苏教版一年级上数学为例,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介绍了认识符号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了解“+”、“-”、“=”等基本计算符号的作用和含义;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3.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1.认识“+”、“-”、“=”等基本计算符号;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

四、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加、减运算。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认识“+”、“-”、“=”等基本计算符号图示展示“+”、“-”、“=”计算符号,带领学生认识、朗读。

(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通过实例,说明在数学运算中如何使用符号,制作符号卡片,加强记忆。

(3)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加、减运算展示加减法的规律,让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加强记忆。

2. 教学步骤(1)认识“+”、“-”、“=”等基本计算符号1.教师带领学生认识“+”、“-”、“=”计算符号,带领学生朗读符号名称,并指出符号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图示、实物等丰富形式,认识符号,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1.教师准备符号卡片,包含“+”、“-”、“=”符号。

2.引导学生在卡片上正确书写数字和符号,加深记忆。

(3)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加、减运算1.教师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引导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加强记忆。

六、教学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1.是否能准确朗读“+”、“-”、“=”计算符号;2.是否能正确书写“+”、“-”、“=”符号;3.是否能够熟练使用符号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正确使用常见的数学符号,加深了对数学加减运算的认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反应速度也不尽相同,必须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和‘=’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和‘=’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 ‘<’和’=’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使用符号’>’ ‘<’和’=’,表示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意思;2.能够对数字进行简单的比较,判断大小关系;3.能够根据大小关系填空,完成简单的比较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符号’>’ ‘<’和’=’,以及数字比较法则;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抽象符号与实际生活中的大小关系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回顾一年级数学上册已学过的数字,提醒他们如何使用数字进行比较(如:“哥哥有3颗糖,弟弟有2颗糖,哥哥比弟弟多1颗糖”)。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符号’>’ ‘<’和’=’•教师拿出两个数比较,让学生说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然后引出符号’>’ ‘<’和’=’。

比如,教师拿出8和5,让学生说出8大于5,即8>5。

•通过类似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符号’>’ ‘<’和’=’的含义。

3. 练习符号运用•准备张纸板,画上符号’>’ ‘<’和’=’,并在板上留出几个数字的位置,让学生代入数字,填写相应的符号•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掌握符号’>’ ‘<’和’=’的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布置一道题目,让学生在板上互相检查答案,达到巩固效果。

4. 运用教材•让学生拿出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阅读,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练习。

5. 课堂小结•教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巩固学生对符号’>’ ‘<’和’=’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课后继续完成;•参看数学教材,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

五、教学反思•符号’>’ ‘<’和’=’是数学中基础的比较符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多运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在让学生巩固运用符号的过程中,需要巧妙设计习题,让学生在进行操作时,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数学符号 冀教版 (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数学符号 冀教版 (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冀教版 (3)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

2.掌握使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进行比较大小,判断大小关系。

3.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

2.掌握使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进行比较大小。

三、教学难点1.区分大于号、小于号的不同含义。

2.进行重点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三个符号,要求学生说出符号的名称和含义。

2.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教师给学生总结下面的知识点:•大于号:用“>”表示,表示比较的两个数中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例如:3 > 2。

•小于号:用“<”表示,表示比较的两个数中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例如:2 < 3。

•等于号:用“=”表示,表示比较的两个数相等,例如:2 + 3 = 5。

3. 判断大小关系教师出示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组合,要求孩子根据符号的不同,判断大小关系。

例如:3 < 5,表示3比5小。

2 > 1,表示2比1大。

4 = 4,表示4等于4。

4. 练习1.根据不同的大小关系,填写下列符号:<、>、=。

•6 __ 8•10 __ 10•4 __ 2•7 __ 92.选择填空。

•6 __ 5•4 __ 3•1 __ 15. 巩固教师将三种符号混淆在一起,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数字进行判断。

例如:2 _ 3•A. >•B. =•C. <3 _ 3•A. >•B. =•C. <4 _ 2•A. >•B. =•C. <6. 作业完成本课时作业册对应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该课程教学依次介绍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三种数学符号,并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符号的使用方法。

针对学生易误区点进行强化训练和反复巩固,增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达到了教学目的。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数学符号在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可能是一个挑战。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

1. 引入数学符号的基础在介绍具体的数学符号之前,首先需要确保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例如,他们需要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物品和图形展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帮助他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视觉展示数学符号视觉展示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一种有效方法。

使用大型数学符号图标或卡片,将它们贴在教室的墙壁或黑板上。

通过指向数学符号并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3. 创造游戏和活动学习数学符号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例如,设置一个数学符号迷宫,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数学符号,选择正确的路径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符号的敏感性。

4. 与实际生活联系将数学符号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将数学符号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例如,让学生将加法符号用于计算购物清单上的物品总价。

5. 创造互动体验通过互动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符号。

使用数字卡片或数学符号拼图,让学生将符号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等式和算式。

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符号的运用能力。

6. 多种方式教学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方面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学。

使用绘图、说故事、配有音频和视频材料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他们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7. 知识的巩固和回顾在学习的过程中,定期回顾和巩固知识非常重要。

安排一些小测验、练习题或者团队合作的活动,帮助学生回顾数学符号的概念和运用。

初步认识数学运算符号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初步认识数学运算符号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初步认识数学运算符号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运算符号是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初步了解数学运算符号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就初步认识数学运算符号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认识数学运算符号的重要性数学运算符号是用来表示不同的数学运算的符号,如加法、“+”代表相加,减法、“-”代表相减。

初步认识数学运算符号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以下重要性。

首先,数学运算符号是数学语言的基础。

学习数学需要用到很多符号,如加减乘除等,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符号,才能顺利进行数学运算。

如果孩子对数学运算符号一无所知,那么他们将无法理解和解决数学题目。

其次,认识数学运算符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运算符号是逻辑思维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符号,孩子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初步认识数学运算符号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一步。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数学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掌握数学运算符号是学习后续数学知识的基础。

只有在掌握了数学运算符号的基础上,孩子才能顺利地学习数学中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二、加法符号的认识和应用加法是数学运算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

在加法运算中,我们使用加法符号“+”来表示。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加法符号的认识和应用。

首先,初步认识加法符号。

我们可以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微笑是心灵的加法”,来表达加法的意义。

加法符号“+”是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符号,如“2+3=5”,表示2加3等于5。

其次,加法的应用。

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购物清单上商品的总价,在家庭中分担家务时计算个人分担的工作量等等。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符号。

三、减法符号的认识和应用减法是数学运算中的另一个基本运算,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差。

在减法运算中,我们使用减法符号“-”来表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数学符号 冀教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数学符号 冀教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冀教版 (2)教学目标1.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的用途和代表意义。

2.能正确读写和使用这三种数学符号,巩固数字比较大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1.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桌面上贴举例演示用的数字卡片。

3.小黑板、白板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上节课知识1.复习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概念的认知。

步骤二:介绍新知识点1.引入“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简要介绍它们的用法和代表意义。

2.通过“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步骤三:举例演示1.展示桌面上带有数字的卡片,让学生辨认数字大小顺序。

2.利用小黑板,在上面书写比较式,带领学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的形式和使用方法。

步骤四:巩固练习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分别完成多道加减练习,练习认识数字大小后应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的能力。

步骤五:教学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2.学生回答复习难点问题并评价课堂教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的用途和代表意义。

2.能正确读写和使用这三种数学符号,巩固数字比较大小的概念。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这三种符号的意义,将其应用到实际数字大小的比较中。

课后作业1.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

2.自行搜索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并做笔记。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的用途和代表意义。

通过举例演示和练习巩固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读写和使用这三种数学符号,并巩固数字比较大小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让学生理解这三种符号的意义,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数字大小的比较中。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小于、等于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小于、等于号
让学生明白不等式的填数的方法很多,不唯一。
五、总结
1、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了动物乐园,通过数动物,你们学会了什
么?
板书:> < =
2、动物园的小动物可爱吗?我们应怎样对待小动物?
六、指导书写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学小结:
学生对大于、小于号的认识有些区分不清,教师教给学生掌握的方法后,掌握的情况较好。
(设计意图)动物园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地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
1、以小组为单位,看一看动物乐园有哪些动物?
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
2、小组汇报,老师板书。
3、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动物?
4、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小组讨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比
多少)
5、在学生充分汇报的基础上学习等式、不等式,认识等号、大于号、
5 ○ 8 10○ 1
② 找朋友,填数字
请拿有 2> _____ , 6 >_____ ,6 = _____,_____ = 8 ,_____<9的五位同
学上前面来,分别举起手中的卡片,并请说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有数字卡片的同学,凡符合要求都上前面来,并读一读自己需要连接的数字。(设计意图)检查学生会不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小于号,会读算式。
6、学生在汇报的时候会说出很多种比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指出。
①如果小熊和小鹿比怎么样?
用算式怎样表示?
4 = 4 读作 4 等于 4
为什么用等号连接4 和 4?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动脑筋,发散学生思维。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②如果小兔和小猴比怎么样?用算式怎样表示?
教具 点卡,大于、小于号、等于号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符号=、>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符号=、>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符号=、>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等于、“>”大于、“<”小于三个符号的含义及运用方法。

2、能够逐渐掌握符号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三个符号的含义。

难点:符号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橡皮、书写笔、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先放一些图片或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大小关系,引导学生谈论描绘。

之后,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数值进行比较,如: 222 < 333、 333 > 111 等,引导学生认识“>”、“<”符号。

2、讲解三个符号
教师让学生一起说出三个符号:“=、>、<”,并简单讲解每个符号的含义,
然后请同学举例说明。

3、举例练习
教师可通过课件或小黑板,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运算符号,供学生进行联系练习。

如: 3 < 6 = 3 + 3、 2 + 2 < 8 ÷ 2、 5 + 2 > 4 - 1、 6 > 3 + 3 等练习。

4、操练与评价
让学生上台演示运用符号进行大于小于比较,以测试学生理解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 5 > 3 + 3、 9 = 3 × 3、
6 - 3 > 3、<
7 + 2 <
8 等。

六、教学反思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儿童学习三种符号的认识,了解他们对于学习的程度和水平。

教师还应该注重巩固学生之前学过的内容,因为建立巩固的数学基础对于学生的未来
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也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冀教版(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冀教版(3)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及用法。

2. 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用恰当的数学符号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 学会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比较两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及用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用恰当的数学符号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两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 讲解:(1)介绍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

(2)讲解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用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数学符号2. 板书内容:(1)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2)小于号: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3)等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相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比较下列两数的大小:(1)5 与 3(2)7 与 4(3)9 与 8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两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三个数学符号的用法。

在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了他们对这三个数学符号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等于号的用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一、教学过程1. 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故事中,小熊和小兔比较他们的糖果数量,小熊的糖果多于小兔,小兔的糖果少于小熊,而他们的糖果数量相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符号的初步认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符号的初步认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符号的初步认知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来表示数学概念和关系的特殊标记。

在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初步接触数学符号,了解并认知数学符号的意义和用法,是培养孩子对数学兴趣和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符号认知、等于号的概念、不等号的理解以及括号的作用和运用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一年级数学符号的初步认知。

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符号认知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首先会接触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符号。

例如,加法运算使用符号“+”,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减法运算使用符号“-”,表示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乘法运算使用符号“×”或“*”,表示两个数相乘;除法运算使用符号“÷”或“/”,表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渐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

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物品或图片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孩子们亲自操作并观察,通过实际经验来认识这些符号的含义。

二、等于号的概念等于号“=”是数学中常用的基本符号,它表示两个数或算式的结果相等。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等于号的概念十分重要,它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学关系和相等的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等式,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等号的作用。

例如,3 + 2 = 5,可以用物品进行辅助教学,让孩子们将3个物品与2个物品相加,看是否等于5个物品,从而理解等号的含义。

三、不等号的理解不等号“≠”是表示两个数或物体不相等的符号。

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需要认识并理解不等号的意义,学会运用不等号进行数值的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物品的数量或写下一些不等式来进行教学。

例如,让孩子们比较手中的两个水果是否相同数量或大小,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认识不等号的概念。

四、括号的作用和运用括号在数学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符号,它的作用是改变运算的次序或表示一组内容的整体。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孩子们初步认识圆括号“()”和方括号“[]”的作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五节内容,主要涉及到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认知。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符号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三个符号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在课堂上出示了5个苹果,然后问学生们:“请问,我有几个苹果?”学生们齐声回答:“你有5个苹果。

”我接着问:“那么,如果有6个苹果,我会说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你会说你有6个苹果。

”我点点头,然后拿出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告诉学生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

”2. 例题讲解:我拿出了一个PPT,上面写着“3 < 4”。

我解释道:“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它的意思是3比4小。

”然后我又拿出了一个PPT,上面写着“5 > 2”。

我解释道:“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它的意思是5比2大。

”我又拿出了一个PPT,上面写着“2 = 2”。

我解释道:“这个符号叫做等于号,它的意思是2和2相等。

”3.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们拿出练习本,然后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些练习题,如“7 > 5”、“8 < 9”等,让学生们进行练习。

4.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在旁边附上了它们的含义。

5. 作业设计:我让学生们回家后,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写一些比较题目,并让家长签字。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数和数的符号2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数和数的符号2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数和数的符号2认识数和数的符号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数字;2.熟悉数字1-10的符号;3.能用数字1-10表示物品的数量;4.能通过数的比较排序,提高对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1.数字的认识和书写;2.数字的大小比较;3.数字的排序。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数是什么吗?数可以干什么呢?”然后准备让学生举一些例子,说一些用数字记录的事情,例如数数、写数字、算术等等。

第二步:认识数字老师介绍数字1-10,指出每个数字的符号。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或数字图标等教具,让学生触摸、认识和书写数字,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数字的形态、符号和读音。

第三步:数字的大小比较介绍每个数字的大小关系,并可以用图形或实物来比较大小。

比如,“数字2比数字1大,数字5比数字4大。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数字,然后让学生根据大小关系排序,让学生形成对数字大小关系的初步认知。

第四步:数字的排序老师可以使用一些主题性的学习游戏,例如拼图、折纸等,让学生将数字进行排序,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和顺序。

例子:游戏1:数字柱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1-10数字柱,将数字块混合在一起,请学生用正确的顺序拼出数字。

游戏2:数字连连看画出一组数字配对图,让学生按大小关系配对。

例如数字1要和数字2配对,而数字3要和数字4配对。

第五步:小结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数字的符号、形态和大小关系,并让学生从容地写出数字1-10。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基于教学目标,着重考察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书写能力和理解能力。

1.对于数字的认知能力,老师可以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辨认数字,并能准确书写数字。

2.对于数字的大小比较,老师可以用一些量表和比较符号来考察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掌握和正确比较能力。

3.对于数字的排序,老师可以使用自己设计的游戏来考察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和顺序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数字1-10,并且熟悉数字的符号。

一年级数学教学备课教案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

一年级数学教学备课教案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

一年级数学教学备课教案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一年级数学教学备课教案: 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其含义和应用场景。

具体目标如下:1. 能够正确书写加法和减法符号;2. 能够辨别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的使用;3.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册;2. 板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教具:卡片、计数器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用卡片或计数器模拟加法和减法操作,引起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过的数学内容,打开他们的思路。

步骤二:正文(30分钟)1. 认识加法符号:- 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并用加法符号连接,让学生猜测符号的含义;-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符号代表两个数的相加运算,然后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 分别进行没有进位和有进位的加法计算,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2. 认识减法符号:-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并用减法符号连接,让学生猜测符号的含义;- 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符号代表两个数的相减运算,然后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 设计一些题目,包含有借位和不借位的减法运算,帮助学生理解借位的概念。

3. 知识巩固:-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应用加法和减法符号;- 鼓励学生在黑板上或纸上书写运算式,并互相交换答案进行检查。

步骤三: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符号的使用及运算规则;2. 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总结,巩固知识点;3. 拓展练习: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并互相交换进行计算。

四、课堂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计算题等,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准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操作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符号认识的理解。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符号_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符号_苏教版

认识符号教学内容认识=、>、<设计日期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拟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学会比拟5以内的数的大小。

2、开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难点:会用>、<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图片、卡片、小黑板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起来了,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

瞧,有那些小动物组队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对各有多少名队员吗?〔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最多,小熊最少,小兔和小猴同样多〕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刚刚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和小猴各有几只?〔各有4只〕提问:4和4相等,那么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合来表示呢?有知道的吗?它们同样多,就可以表示为4=4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我们知道小兔和小猴同样多,如今再让我们看看松鼠和小熊的情况。

指明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松鼠比小熊多,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提问:4和4同样多,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有知道的吗?5比3多,可以表示成5>3提问:>怎么写呢?提问: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的数大,哪一边对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3、教学<刚刚同学们说,松鼠比小熊多,反过来可以说小熊比松鼠少,也就是几比几少?3比5少可以表示成3<5〔手指<〕你知道叫什么?提问: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的数小?4、总结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三、稳固强化,拓展思维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一、引言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认识基础数学符号是孩子们学习数字和算术运算
的重要一步。

通过教授基础数学符号的认知,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的初步了解,还可以为他们将来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1. 数字
在数学中,数字是最基本的表示数量的符号。

小学一年级主要教授0-9这十个
阿拉伯数字,并逐渐引入计量单位。

2. 加减法符号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字进行合并,得到总数。

而减法则是指从一个较大的
数字中减去一个较小的数字,得到差。

在小学一年级,引导孩子们掌握"+"和"-"这
两个简单且常用的运算符号。

3. 等于号
等于号(=)用来表示两个物体或数量相等。

例如:2 + 3 = 5 表示2加3等于5。

4. 大于、小于和等于
大于(>)、小于(<)和等于(=)是比较大小时使用的符号。

教师可以借助
实际物体或图形,让孩子们通过比较数量或大小来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

5. 数组符号
数组是一种有序排列的数字。

教师可以用圆圈、点、笔画等方式来表示不同的
数组。

通过观察和分析数组,孩子们可以学会数数和排序。

6. 乘法符号
乘法是将两个相等的数字加在一起,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字。

小学一年级通常只介绍乘法表中的两倍数(2,4,6,8等),并借助图形和实物进行实际应用。

7. 除法符号
除法是将一个较大的数字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大小相等。

通过介绍分母和分子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除法运算。

例如:4 ÷ 2 = 2 表示将4平均分成2份,每份为2。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 目标明确
在教学开始前,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基础数学符号,并告知孩子们这些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游戏化教学
针对小学一年级孩子们好奇、喜爱游戏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游戏,让他们通过玩耍中体验符号的意义和运用。

3. 视觉辅助
适当使用图片、图表、数轴等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和应用。

4. 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实物或图形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通过手动尝试加减法、数组排列等活动来巩固对基础数学符号的认知。

5. 多元化练习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等。

让学生通过反复练
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案示例
小学一年级课堂教案:认识基础数学符号
时间: 45分钟
教材: 数学教科书第一册
教学目标:
- 认识0-9这十个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的基本意义。

-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 通过实物与图形进行数组表示和排序。

- 了解并初步掌握乘除法运算符号。

教学步骤:
1. 引入: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卡片,上面写有数字0-9。

请孩子们按照顺序排列,然后逐个报出自己手中的数字。

2. 认识数字: 向学生展示一个大数字卡片,并解释其名称和意义。

让孩子们用
纸和笔书写这些数字,并互相检查。

3. 加法与减法: 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糖果或饼干,并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操作。

4. 等于号与比较符号: 引导学生理解等于号、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

可以使用图表、图片或实物比较大小并练习书写这些符号。

5. 数组表示与排序: 利用花牌、蚂蚁标签等工具,让学生将班级中的同学按身高或体重排序,并观察整理数据。

引导他们理解数组符号及其应用方法。

6. 乘除法符号初步认知: 针对乘除法符号(×, ÷),通过物品分组、分割水果等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乘除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小学一年级学生将能够认识基础数学符号,掌握加减法运算及其符号的使用方法,并初步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同时,通过实物与图形进行数组表示和排序,以及乘除法的初步认知,孩子们将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视觉辅助、实际操作等多元化方法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