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项羽之死》课例分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人教版高二选修的经典文献之一,《项羽之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欢迎。
如何将这部作品完美地呈现在课堂上,发挥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准备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情节和主题;理解文章中芈姝对项羽思念之情;掌握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分析文学作品。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汉代历史和文学艺术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芈姝对项羽的深情厚爱,解读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情节,掌握作品的主题和内涵;(2)分析芈姝对项羽思念之情,理解作者通过女性视角表达男女之情;(3)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2.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分组阅读、角色扮演等任务,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2)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学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3)归纳总结法:通过学生的总结发言,归纳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部分《项羽之死》的篇章,引导学生猜测作品内容和主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艺品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2. 观摩教学: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汉代战争的历史,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全面感知汉代战争的悲壮与恢弘。
3. 任务导学:教师分组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分组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全面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挖掘作品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羽之死》的全文;(2)能够分析并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项羽之死》的主题思想;(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及其影响;(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坚持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项羽之死》的文学价值及其历史背景;2. 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3. 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项羽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对命运的把控;2. 文言文的翻译及理解;3. 修辞手法的识别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4. 比较法:分析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5. 拓展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翻译并理解文意;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5. 比较分析:对比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背诵全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优秀6篇
项羽之死教案《项羽之死》教案「」优秀6篇老师可以通过项羽之死的教案让学生梳理情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准确概括项羽的形象。
为了加深您对于项羽之死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6篇《项羽之死》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项羽之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须就酒来读的。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较,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较,反复诵观,可欣可泣。
”项羽未曾称帝,却位归本纪,用他短暂的生命照耀了乱世的星空,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较后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的悲情结局。
(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把握形象(一)检查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二)研读探讨人物形象垓下之围(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1分角色朗读2从朗读效果导入人物分析(项羽人生的较后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在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四面楚歌,更有动人情肠的霸王别姬。
刚才朗读的同学读的如何,为什么?)①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
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地厚天高,托身无所”。
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
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②这一“泣”字,怎么理解?(较怜儿女较英雄)项羽征战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时,真动了情,“项王泣数行”,感染周围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尊敬怜悯)。
(对比巨鹿之战后诸侯“莫敢仰视”的畏惧,让人感慨万千)教师总结:霸王别姬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为我们上演了人世间较令人悲痛的一幕,那就是生离死别,悲歌唱和之中演绎着英雄与美人的较后一次道别,较后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泪,那战火中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东城快战(揣摩人物语言动作)1快速浏览,讨论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勇武①文中的军事力量对比,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质6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质6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1)《项羽之死》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五单元的一篇史传性散文。
在讲解本课时,我采取了一种自己没有尝试过的讲授方式,两个课时全部自己讲解,按照最古老的方式上课,这也算是一次实验吧。
教学目标设定为2个,即:1、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把握项羽的鲜明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
最后就其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设定导入部分,是文学常识即什么是史传性散文,然后引入课文《项羽之死》是司马迁描写的最为悲壮的场景。
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对文意的疏通,一段一段翻译讲解课文,同时提醒重点词句。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分的段落分别是三个场景,所以在讲完一个段落后都会进行总结在这个场景中体现了项羽什么性格,怎样表现的,然后进行总结。
最后分析项羽的性格,确定他的死有必然性。
本课是最古老的讲授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但是教师也有时间讲解更多的内容。
对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结合值得自己多加尝试。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2、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在《史记》这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中,西楚霸王项羽是最为悲壮的英雄。
和舜一样是“重瞳子”的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最终自刎乌江,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灿烂的一生,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项羽之死》,走进项羽人生的最后阶段,走进项羽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丰富项羽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师朗诵全文,学生跟读。
(有感情地朗诵,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迷惑。
3、提交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三、学生小组合作,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补充答疑。
(一)确认课文注解的重点词句(二)教师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5篇
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5篇第一篇:英雄最完美的落幕《项羽之死》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项羽之死》。
(板书)一、教材简析: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
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
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三、说教法与学法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
”在“诵读”感性认识,“讨论”策略把握——“探究”能力训练的方法指导下,我采用的教法有:诵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
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人物的品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上)共3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上)共3篇《项羽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上)1作为部编版高二选修上的一篇重要教材,《项羽之死》是一篇讲述了汉楚战争和大秦晋地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文学篇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篇文章,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汉楚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3.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影响。
4.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汉楚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讲解秦朝亡国后的乱世,汉楚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衡,深入分析汉楚军队、兵器的发展和作战策略等。
2.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通过讲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写作目的、手法和风格。
3.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影响。
通过分析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作战策略和对国家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4.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对文章的解析、诠释和思考,让学生不断理解和应用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解说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加深对历史人物性格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就散文的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展开深入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3.阅读的批判性分析法通过对散文文字语言的批判性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字的深层次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设计1.预习环节学生在预习环节中,可以先进行《项羽之死》的初步阅读和分析,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同时,学生可以查找有关汉楚战争和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历史和人物的理解。
2.听课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先通过讲解文字内涵、背景和主要人物,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4篇】项羽是个大人物,但是他的命运却让人惋惜,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项羽之死》的教案,希望你会喜欢!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4篇《《项羽之死》优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将不胜荣幸。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1.2 分析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1.1.3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运用文学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项羽的英勇与悲壮,理解其人生观和价值观。
1.3.2 学习司马迁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品质。
1.3.3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项羽之死》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英勇事迹和悲壮结局。
文章以项羽为主线,通过描绘他的英勇、骄傲、固执和悲壮,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理解司马迁的写作手法。
2.2.2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挖掘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和态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项羽和司马迁。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3.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探讨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司马迁的写作手法。
3.4 分析与鉴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和态度,分析其写作意图。
3.5 创意写作让学生以项羽为主题,运用所学文学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创意写作中的表现,评价其阅读理解、分析和创作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创意写作,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项羽之死》5.2 历史资料:楚汉争霸相关史实5.3 参考书籍:司马迁《史记》5.4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和评论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导入新课时,运用讲授法为学生介绍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和项羽、司马迁的相关知识。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项羽之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之死》;(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项羽英勇善战、豪情万丈的形象;(2)体会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2)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背诵并默写《项羽之死》。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2)诗人情感的把握;(3)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典故和意象;(2)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3)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项羽英勇善战、豪情万丈的形象;(2)体会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6.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诗歌;(2)检查学生默写情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羽之死》;2. 写一篇关于《项羽之死》的赏析文章;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之死》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3. 学生背诵和默写的情况;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诗中描绘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项羽之死》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
了解项羽的基本背景和历史地位。
1.2 教学内容:介绍项羽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时期。
探讨项羽为何成为楚汉争霸的关键人物。
1.3 教学活动:播放与项羽相关的影视片段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是谁?他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第二章:项羽的崛起2.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及其领导才能。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优势和劣势。
2.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的崛起过程,包括他领导起义军反抗秦朝的经历。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段。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章:楚汉争霸3.1 教学目标:了解楚汉争霸的背景和战况。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3.2 教学内容:讲述楚汉争霸的背景和主要战役。
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军事策略和政治决策。
3.3 教学活动:播放楚汉争霸的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第四章:项羽之死4.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之死的经过,包括他在乌江自刎的情景。
分析项羽之死的原因及其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项羽之死对个人和国家的历史教训。
第六章:文学作品中的项羽形象6.1 教学目标:分析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和塑造。
探讨不同文学作品对项羽形象的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介绍《史记》、《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项羽之死》,使学生了解项羽其人及其悲剧命运,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作者的创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熟读《项羽之死》,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领悟作者的创作手法。
3. 写作技巧:通过分析课文,学会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3. 创作技巧的领悟与运用。
四、教学难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尤其是对项羽性格的分析。
2. 鉴赏能力的提高,如何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创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创作手法的理解。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文学作品,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和写作技巧。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选修·古代文学作品选》中《项羽之死》一文。
2. 参考资料:关于项羽的历史资料、相关文学作品、评论文章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3.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项羽悲剧命运的原因。
4. 鉴赏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创作手法。
5.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领悟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写作技巧。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创作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九、课后作业1. 阅读与《项羽之死》相关的文学作品,对比分析,写出读后感。
(语文教案)《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
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文章重点文言根底知识,特别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类现象。
2、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特别是人物对话、人物等精彩场景。
3、理解并体会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4、学习人物鉴赏的主要方法,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项羽〞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从中获取某种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2、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与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2、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习课时】: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准备工作]:1、学生参考学习辅助案,预习文本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文本内容〞、文本写作特点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提出问题。
问题可针对以下对象加以拟写:(1)向“〞提问;(2)向同学提问;(3)向老师提问3、教师收集各小组“提问本〞,并加以整理、挑选。
经整理而挑选出的问题或作为课堂“答疑解难〞之用或用以“文本分析与探究〞。
整理、挑选原那么如下:(1)各小组共同关心的;(2)与文本关系密切且较具“价值〞的;(3)与教学目标密切且易于加工的一、课题导入(一)由学过的课文鸿门宴导入(略)(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知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二)展示学习目标(略)展示时,教师略加说明。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包括他的出身、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
2. 强调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项羽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项羽的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教学资源:1. 项羽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与项羽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指导。
第二章:项羽的生平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的生平背景和成长经历。
2. 引导学生对项羽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项羽的出生地和家庭背景。
2. 讲述项羽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军事才能展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项羽生平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项羽的看法和理解。
教学资源:1. 项羽的生平资料和图片。
2. 与项羽生平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故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积极性。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指导。
第三章:楚汉争霸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楚汉争霸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理解项羽在这场争霸中的角色和表现。
教学内容:1. 介绍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和双方的主要人物。
2.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军事行动和战略选择。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楚汉争霸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项羽在争霸中的表现和影响。
教学资源:1. 楚汉争霸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与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行动和战略相关的文献或故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积极性。
2.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指导。
第四章:乌江自刎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在乌江自刎的背景和原因。
2. 引导学生对项羽的悲壮行为产生思考和感慨。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之死》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历史背景,增强历史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羽之死》的主要内容。
(2)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古代战争场面的理解。
(2)对项羽英勇与悲壮的分析。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羽之死》。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项羽的英勇与悲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讲解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悲壮结局。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剖析课文。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项羽的小论文。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
项羽之死教案实用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了解项羽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项羽的英勇形象,引起学生对项羽的兴趣。
2. 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包括他的出身、成就和影响力。
教学活动:1. 展示项羽的英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为何被称为“西楚霸王”。
3. 简介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项羽之死的探究欲望。
第二章:项羽的成就与失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的成就和失败。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项羽的主要成就,如打败秦军、建立西楚霸王的统治。
2. 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如战略错误、内部矛盾和缺乏政治远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项羽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他的英勇和实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或思考题,让学生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讨论项羽的成就与失败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项羽之死的经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描述项羽之死的经过,包括与刘邦的决战和自刎的经过。
2. 分析项羽在项羽之死中的决策和行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或观看视频,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
2. 通过小组讨论或思考题,让学生分析项羽在项羽之死中的决策和行为。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讨论项羽之死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项羽之死的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项羽之死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如刘邦称帝、汉朝的建立等。
2. 探讨项羽之死对个人品质和英雄主义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如刘邦称帝、汉朝的建立等。
2. 通过小组讨论或思考题,让学生探讨项羽之死对个人品质和英雄主义的启示。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3最新-《项羽之死》教学设计(优秀9篇)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项羽之死》语文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又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__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 ”(二)、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取而代之:公元前2__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破釜沉舟:公元前2__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一决雌雄:项羽言,“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拔山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三)、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二、学习过程(一)、给黑体字注音骏马名骓() 美人和()之麾()绐()]刈()旗辟( )易(二)、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项王军壁垓下(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3)常幸从(4)以故汉追及之(5)所当者破(6)然今卒困于此(7)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8)直夜溃围南出(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10)项王及复引兵而东(11)项王自度不得脱(12)身七十余战(13)所击者服,未尝败北(14)田父绐曰“左”(15)今日固决死(16)愿为诸君快战(1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18)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19)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20)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1)籍独不愧于心乎(22)项王身亦被十创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今义:(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今义:(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今义: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乃①项王乃大惊曰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③平明,汉军乃觉之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⑤乃陷大泽中⑥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以①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②以故汉追及之③乃分其骑以为四队④汉军至,无以渡⑤不忍杀之,以赐公(3)之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我何面目见之③孔子云:“何陋之有?”④马之千里者(四)、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1、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直夜溃围南出4、亦足王也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五)、文言句式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左,乃陷大泽中3、然今卒困于此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六)、固定结构1、骓不逝兮可奈何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六、翻译下列句子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三、赏析课文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动作描写:性格特点: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行动描写:性格特点: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语言描写:性格性格: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3、请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4、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四、片段写作训练要求:1、100字左右;2、引用一句名言;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4、点评事例;5、联系现实a、做人必须要有尊严b、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士可杀,不可辱尊严比生命更重要《项羽之死》精品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又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XX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 ”(二)、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取而代之:公元前2XX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破釜沉舟:公元前2XX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一决雌雄:项羽言,“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拔山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三)、补充讲解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二、学习过程(一)、给黑体字注音骏马名骓()美人和()之麾()绐()]刈()旗辟()易(二)、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项王军壁垓下(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3)常幸从(4)以故汉追及之(5)所当者破(6)然今卒困于此(7)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8)直夜溃围南出(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10)项王及复引兵而东(11)项王自度不得脱(12)身七十余战(13)所击者服,未尝败北(14)田父绐曰“左”(15)今日固决死(16)愿为诸君快战(1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18)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19)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20)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1)籍独不愧于心乎(22)项王身亦被十创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今义:(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今义:(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今义: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乃①项王乃大惊曰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③平明,汉军乃觉之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⑤乃陷大泽中⑥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以①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②以故汉追及之③乃分其骑以为四队④汉军至,无以渡⑤不忍杀之,以赐公(3)之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我何面目见之③孔子云:“何陋之有?”④马之千里者(四)、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1、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直夜溃围南出4、亦足王也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五)、文言句式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左,乃陷大泽中3、然今卒困于此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六)、固定结构1、骓不逝兮可奈何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六、翻译下列句子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三、赏析课文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动作描写:性格特点: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行动描写:性格特点: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语言描写:性格性格: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3、请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4、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四、片段写作训练要求:1、100字左右;2、引用一句名言;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4、点评事例;5、联系现实a、做人必须要有尊严b、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士可杀,不可辱尊严比生命更重要示例评析示例一:(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示例二:(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示例三:(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项羽之死》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内容和过程:一、预习学案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XX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赏析学案: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行动描写:三次行动性格特点:勇猛、自负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3、请学生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肯定的、否定的都可主要是要有一定的依据)4、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明确: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5.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项羽之死》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项羽之死》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项羽之死》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1《项羽之死》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项羽之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属于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
该事件不仅对于中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生了解这个事件并对其进行阅读、分析甚至评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掌握“项羽之死”这个历史事件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经过和影响,分析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3. 掌握相关阅读和分析技巧,通过阅读与分析文章深化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时期秦始皇帝的重大政策和建设,导致华夏大地上发生了许多革命斗争什么0。
2. 阅读“项羽之死”相关文章引导学生阅读与“项羽之死”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输入、理解、加工等过程了解有关“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并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于该历史事件的看法、观点以及对学生自身的影响,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4. 信息查询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通过信息查询和分析,了解事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特别是让学生探讨和分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时加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5.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知识的输出依据对于事件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对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增强课堂的互动与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项羽之死/司马迁》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项羽其人及其一生的主要事迹,尤其是项羽的一段日子和其英勇就义的经过。
2. 感受项羽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项羽之死/司马迁》的内容介绍。
2. 项羽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
3. 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
4. 课文中的语文基础知识。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
2. 项羽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的掌握。
3. 对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4. 课文中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对项羽的一段日子和其英勇就义的经过的理解。
2. 对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3. 课文中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项羽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对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情感内涵。
4. 使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3.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案例分析:分析项羽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学:讲解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和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情感内涵。
七、学生活动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提问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促进学生的思考。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分析人物形象与动机。
3. 讨论写作手法及其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项羽之死的背景和原因。
2. 司马迁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手法。
2.2 教学难点1. 对项羽人物性格的分析。
2. 对司马迁写作意图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关系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提问和分享。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和司马迁的写作手法。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
2. 讨论板:用于学生讨论和展示。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1. 简介《史记》和司马迁。
2. 引导学生关注项羽之死的背景和意义。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2. 回答课文相关问题。
4.3 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内容。
2.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和司马迁的写作手法。
4.4 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2. 分享讨论成果。
4.5 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
2. 学生反思学习收获。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测验成绩。
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2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2.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馈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1.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项羽之死的背景。
2.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资源。
6.2 课中活动1.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
2. 内容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知识点。
3. 人物分析:学生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和动机。
4. 写作手法讨论:学生讨论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及其意义。
《项羽之死/司马迁》教学设计(重庆市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项羽之死/司马迁》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项羽的一生及其英勇事迹,深入剖析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司马迁对其的评价。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领会作者通过描写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性格特点,所表达出的崇敬、惋惜、批判等情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项羽之死/司马迁》这篇文章,理解项羽的一生及其英勇事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深入剖析项羽的性格特点,理解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文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性格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为后续分析讨论做好铺垫。
3.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4. 案例分析:通过对项羽的英勇事迹和性格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6. 总结提升:对文章进行总结,强调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观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项羽的一生及其英勇事迹。
2. 请学生谈谈对项羽性格特点的认识,以及对其的评价。
3. 请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方法,阅读其他相关文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对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章的反馈,评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优秀)【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必须就酒来读的。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
”项羽未曾称帝,却位归本纪,用他短暂的生命照耀了乱世的星空,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最后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的悲情结局。
(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把握形象(一)检查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二)研读探讨人物形象垓下之围(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1分角色朗读2从朗读效果导入人物分析(项羽人生的最后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在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四面楚歌,更有动人情肠的霸王别姬。
刚才朗读的同学读的如何,为什么?)①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
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地厚天高,托身无所”。
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
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②这一“泣”字,怎么理解?(最怜儿女最英雄)项羽征战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时,真动了情,“项王泣数行”,感染周围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尊敬怜悯)。
(对比巨鹿之战后诸侯“莫敢仰视”的畏惧,让人感慨万千)教师总结:霸王别姬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为我们上演了人世间最令人悲痛的一幕,那就是生离死别,悲歌唱和之中演绎着英雄与美人的最后一次道别,最后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泪,那战火中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东城快战(揣摩人物语言动作)1快速浏览,讨论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勇武①文中的军事力量对比,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对比描写,以数字说话,兵力反差极大,这里以反差对比,透视深陷绝境的项羽,落差越大,瀑布越壮观,反差越大,故事越动人。
)②何为快战如何快战快战如何(快战中的三次行动,项羽许诺要突围、斩将、刈旗,这三者在古时交战中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
从中你读到了什么?司马迁从不同的角度正面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
但在此处,司马迁在写的时候还是有所保留,有一个细节,刈旗,项羽做到了么?文中并没有交代,难道是司马迁漏掉了么?旗是什么的象征?一个军队灵魂的象征,旗在,军队气势在,旗倒,军队气势衰。
当时何等形势?项羽再勇武,又怎么能轻易做到?(这一细节中要看出司马迁要为我呈现的一个神勇而真实的项羽。
)自负在第二段中项羽对其二十八骑的对话独白占据段落一半,谁能为我们读出来,这其中暗含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
(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
暗示项羽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从中也看出司马迁态度全面,中肯并带批评之意。
)失民心田父,“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 (说明项羽单纯自负,失民心。
坑杀秦兵20万,火烧阿房宫,所过无不残灭)教师解读:《史记》创作于汉王朝鼎盛时期,但司马迁并不受封建统治者“成王败寇”观点所局限,来大写项羽。
垓下之围剩下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自度不得脱”的项羽,表现的极为静定,“愿为诸君快战”,要做三件事“溃围、斩将、刈旗”。
溃围,就是冲出重围,可以逃命,倒是可以理解,而斩将、刈旗中,一个人可以把杀出重围看做不重要,但要把斩掉对方将领,拔了对方的旗子看作很重要,这是一种英雄的功勋,我们能看出项羽要的不是自己的逃命,而是精神上摧垮敌人,这实际上是一种英雄式的抉择,彰显的是一种英雄的勇武精神,这正是司马迁以快战正面描写英雄,赋予项羽静定、勇武的内涵。
乌江自刎(分析人物心理变化)1师生共读2渡还是不渡?(应该渡不能渡爱渡不渡)(1)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李清照《夏日绝句·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3项羽的选择① 能不能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② 想不想渡乌江?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这里能看出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当然更是项羽绝不在人格上屈辱自己,所以又决定不渡乌江。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近乎勇。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在本段对话中,像这样以关键字透视项羽内心的地方还有,你找到了么?引出“笑”字。
人们常说“好汉不哭,英雄难笑”,而司马迁却在“一泣一笑”中写英雄项羽,那么作为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项羽,又为何在此一笑?(在《项羽本纪》中项羽大多时候是大怒,很少笑。
这人生最后一笑,活现出项羽当时的神态,高傲、自负。
为了尊严,我不回去。
下定决心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
当然,也有无可奈何,天要亡我之意;也是歉意的笑。
)重义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赠马这一细节,乌骓是项羽勇武的符号,精神的象征,对乌骓英雄式的赞美,情感上的保护,更见项羽之性格,更显其悲壮。
)视死如归以德报怨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细节处见精彩,再现人物的心理,场景真实人物鲜活),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从一开始,太史公都是从悲剧角度写项羽,整个《项羽本纪》无时无刻不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氛围。
英雄不可一世,英雄顶天立地,英雄叱咤风云,英雄又瞬间走向死亡。
)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长剑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撼的句号。
三如何评价项羽?(一) 赢家之言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论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韩信论项羽(二)史家之言: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又是怎样评价的呢?〔投影〕《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找同学读)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阅读这段文字,引导学生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
(司马迁认为项羽是个悲剧英雄。
一方面,“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矜攻伐”,不觉悟,不自责,而导致乌江自刎的悲剧。
既有对项羽生平业绩的概括,又有对其失败的评价;既有赞叹,又有惋惜、批评。
)(三)大家之言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错据用人之人的位置上。
王立群(四)一家之言教师解读:有一种英雄,就是挫折、苦难乃至于死亡都不能剥夺他的骄傲和从容。
项羽在能够用他的武功、战绩,证明他的生命一定可以逃脱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很潇洒的处理自己的生命,这是人格的不屈与悲壮,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以被别人取走,但可以自己处置,这就是项羽,这就是司马迁笔下的悲剧英雄。
(“硬汉性格”的海明威:“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当年,巴顿将军率领第三军团所向披靡,可战争结束后,他却只能和两条爱犬打发时间。
有人说巴顿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没有战争,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上帝就立刻召回他的战神。
巴顿死于1945年12月。
巴顿遗言死后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现在他依然检阅着自己的部队和辉煌。
巴顿是英雄,成功了,却失去了意义;成功了,却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着。
看来,项羽真的是幸运的。
项羽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人性的精华,是绝世壮烈的英雄主义的精华。
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高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五)那么你心中的项羽又是什么样的?教师结语:有着对项羽而言,没有失败,只有战死。
”从这意义上说,项羽不死,项羽魅力永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鲜活项羽。
希望大家课下拿起手中的笔,写出一个你心中的项羽。
板书设计垓下之围泣儿女情长悲怆东城快战叱勇猛自负豪迈乌江自刎笑知耻重义壮烈成功的英雄失败的领袖教学过程篇二一、读检查预习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大家正音。
教师提醒个别句子的断句,例“地方千里”应断在“地”之后。
要求学生大声诵读课文至少 2 遍。
二、通1、因本文不难理解,故逐段由学生提出不解处,师生讨论解决。
2 、教师勾画重点实词、虚词。
注:本课虚词重点复习“之”和“为”教学过程篇三一、复习词语导入二、概括情节,分析人物1、师生共同梳理出三点情节,学生用“从情节中我看出项羽是一个的人”概括项羽的形象。
教师随机板书示例:情节人物垓下之围慷慨悲歌、儿女情长东城快战勇猛无敌、自负逞强自刎乌江知耻重义(沽名钓誉)(学生只要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3、纵深拓展。
教师给出《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的生平大事,并与刘邦作对比,以期使学生对项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资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项羽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三年,杀宋义,夺上将军位。
巨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