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合集下载

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散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二、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散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散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散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散步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会从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千古传颂的关于母爱的诗,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现在还能记起来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吧……好,同学对以前的只是掌握得都比较扎实。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关于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2、课文朗读:全班分为两大组,男生一组,读奇数段。

女生一组,读偶数段,一定要带敢情地朗读。

简要评价后四人小组讨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也就是说文章写了哪些人,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有如何,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

(提示:我、妻子、母亲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为走哪条路,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

最后我选择走大路,而此时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

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

)在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说说你的理由。

3、课文赏析过度: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值得欣赏,因为他们都有着令人倍感温馨的性格,那么现在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下本文的人物形象:分析“我” 的形象,妻子,母亲和儿子的性情又是怎么样的?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并且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依据。

慈爱的母亲孝顺的我贤良的妻子懂事的儿子(分析人物形象时重点抓住文章的高潮段,即产生的分歧去把握)4、品味语言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也很到位,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我们说这是一篇很优美也很有含义的文章,好的文章不一定堆砌了多少华丽的辞藻,关键是在其中我们能感受到所要传达的一种感情,我们说这篇文章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就来分析下本文中体现浓浓亲情的句子。

说说你的感受并且带感情地朗读出来。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寒冬。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信服"熬过”“嫩芽"分歧”“粼粼"各得其所”等。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学会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亲情的温暖。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亲情的珍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展示甲骨文的“孝"字和“老”字)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两个字,“孝"字和“老”字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从字形上我们可以看出,“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关爱和尊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散步》,就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孝道的故事。

(二)走近作者(介绍莫怀戚的生平)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

他1951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三)字词积累1.教师出示字词,学生朗读并理解词义。

信服(xìn fú):相信并佩服。

熬过(áo guō): 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11篇)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11篇)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11篇)《散步》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课前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过程:一、老师导语导入同学们刚学了《春》一文,已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春天里一家三代四口一起散步,散步中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请大家听课文朗读录音,之后请大家告诉我是一个什么难题?二、听录音、初步感知,找分歧,赏画面,抓主旨。

1、听课文朗读录音2、学生回答“难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大路母亲小路孙子教师追问:这是摆在谁面前的一个难题?3、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他很好的解决了,并且在文章中描绘出一幅温馨而又令人感到的画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后,教师追问,你能谈谈对这幅画面的理解吗?三、读文本,悟亲情,探究“孝”1、“我”面对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听母亲的;大路没走,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听孙子的。

2、这样看来,一家四口人中,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说的?(1)“我”听母亲的A、相关语句B、言下之意,母亲年岁已高,在前文有一处与这呼应的,请找出读读。

C、读到这里,很明显“我”听母亲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D、设想:再过几十年,“我”的儿子面对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做呢?(2)、母亲“听”孙子的A、母亲听孙子的,找出相关语,你喜欢这句话吗,请评析一下。

B、文章中还有一处暗示孙子值得疼爱,你能找出来吗,读读,评析C、讨论:走大路,是“我”的孝敬;走小路,是对儿子的疼爱。

现在,不走大路,走小路,是不是不孝呢?(探讨出这是家庭成员的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显示出家庭的和睦、温馨)D、设想:奶奶的初衷是走大路,后改变主意走小路,好心里是怎样想的`,假如你是她,请用语言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

《散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散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散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散步的好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

3.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介绍散步的好处。

2.引导学生制定每天散步的计划。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散步。

4.学生分享自己的散步经历。

教学流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观看图片和小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散步的好处,如保持健康、放松心情等。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互动。

2.正文(30分钟)a.介绍散步的好处(10分钟)通过投影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散步的好处,如锻炼身体、预防疾病、改善心情等。

教师可以使用实例来说明散步对健康的重要性。

b.制定散步计划(10分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制定每天散步的计划。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如每天散步的时间、地点和持续时间等。

同时要鼓励学生做出合理的安排,考虑到自己的日程安排和个人需求。

c.小组散步(1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计划,进行小组散步。

在校内或者附近的公园或街道上进行散步。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散步的路线和伙伴。

教师可以陪同学生一起参加散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3.总结(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散步经历,并讨论散步对他们的影响。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感悟,以便下次分享。

评价方式:1.学生的参与度,如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分享时的主动性。

2.学生对散步好处的理解和对制定计划的合理性。

3.学生散步经历的表达能力和对散步的感受和改变的描述。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散步的好处,并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的参与度也能提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在这个主题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散步的快乐和好处,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散步活动。

6《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1、感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是我们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美文《散步》,去感受一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

二、检查预习内容检查预习,听写生字词。

(讲解重点词语)霎(shà)熬(áo)分歧(qí)粼粼(lín)各得其所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做到抑扬顿挫。

2、屏幕显示问题,检查阅读效果,学生快速抢答: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结果如何?解决了分歧后,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3、根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记述了一家四口在南方初春的田野里散步的事情。

四、精读课文,探究美点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大声美美地读一读,小组讨论说说好在哪里。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亲情之美、生命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亲情的温暖。

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生命意义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设想以朗读感悟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结合多媒体资源,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文章的配乐朗读、相关图片等。

2.预习任务单,让学生提前预习文章,查找生字词,了解作者信息。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个温馨的家庭图片,展示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2.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个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最难忘的时光是什么呢"引出课题《散步》。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1.介绍作者莫怀戚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2.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

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散步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设计意图:《小蛇散步》是一个橙色的绘本故事,翻开书中的任何一页,我们都能看到一抹鲜艳的橙黄色,绘本《小蛇散步》情节有趣精彩而且不乏惊奇和幽默,我希望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孩子在饱揽绘本的色彩之美外,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精神。

活动目标:1、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2、通过猜测,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3、学习用简短话语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习短句:一个接一个。

活动准备:小书《小蛇散步》,故事PPT,小图片(小蛇、蚂蚁、老鼠、狮子、狗……)磁铁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了解小蛇特征。

提问:你见过蛇吗?他长得什么样子?他生活在哪里?蛇是怎样走的?(模仿动作)二、观看PPT,参与式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我们一起欣赏一个故事,故事名字叫《小蛇散步》,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图1:教师讲述: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

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终于停了,小蛇要出去散步了。

图2:教师提问:小蛇爬着爬着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

小结:小蛇出去散步,路上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水坑,猜猜看,小蛇会是想办法过去呢?还是会绕着过去?谁能帮他想想办法?你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看一看。

图3:教师讲述:它先把脑袋伸过去?弓起身体就像什么?小蛇说:这点小事,难不倒我。

只要这样……正在这时远方传来一个声音,谁来了?它是怎么说的?它说能从你背上爬过去吗?看看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会同意让小蚂蚁过去吗?图4:教师提问:猜猜还有谁需要小蛇的帮助?它们是怎样过去的?你看它们是一个接一个过去的。

图5:教师提问:小蛇帮助了小动物们。

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呢?小蛇帮助了朋友心里感觉怎么样?小蛇会说什么呢??小蛇说“能帮助你们,我就很快乐。

”接着小蛇说“还有没有人想过去呢?远处又传来了声音,这时又有人要过大水坑,是谁呢?图6:教师提问:“汪汪汪请让我也过去吧,是谁啊?原来是大狗。

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品味语言,揣摩词语含义,体会亲情。

⑵.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亲情,感悟人间亲情。

2.重点难点分析:⑴.重点:品味语文,揣摩词语含义,体会亲情⑵.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3.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一.激情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让我们一起朗读。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黑板展示)2.激情导入: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衣的场景。

虽然无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充满浓浓亲情的故事——《散步》。

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189页。

二.指导自学,明确任务(一)走进字词(小黑板展示)霎时(shà)嫩芽(nèn)拆散(chāi) 委屈(wěi)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熬(áo)(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黑板展示问题)1.本文的人物有哪些?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是如何解决的?3.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课题:散步)三.依标自学,交流点拨(一)本文的人物板书:母亲我妻子儿子(二)在散步中发生什么事?如何解决?分歧:母亲走大路我妻子——责任重大儿子走小路解决方法:我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爱护孙子走小路(三)学生各抒己见,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4.幸福美满的生活5.家庭互相爱护、体贴、尊重、理解。

教师总结:“母亲老了,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浓浓的亲情。

所以我的责任感大。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4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4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文字之美和细节的动人。

学习以小见大、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3. 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

重点难点1.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重点)2.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难点)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幸福的摇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今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去散步,感受家庭浓浓的亲情。

探究新知【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解放军、摩托车手和小提琴演奏员。

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

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擅长写小说,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写作背景】文章写于1985年。

莫怀戚父亲刚去世。

莫怀戚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同时,作者在和美国朋友交流时候,发现国外对“孝"也是倍加推崇,因此在散步的时候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文体知识】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共4篇)

散步教学设计一等奖(共4篇)

漫步教学设计一等奖〔共4篇〕第1篇:漫步教学设计一等奖资料欢送下载漫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谅解、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进步赏读美文的才能。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设想】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快乐地漫步〔背景画面〕。

老师朗读:诗歌《漫步》〔多媒体显示〕“漫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成心 /把路走弯资料欢送下载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漫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漫步时的精彩瞬间。

〔2—3名学生答复〕“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漫步》,去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老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表达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3、复述内容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根本线索。

〔以小男孩的身份〕爸爸劝奶奶漫步→全家人一块漫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讨论质疑,感受亲情资料欢送下载1、“在漫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第6课《散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6课《散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6课《散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散步》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本单元主题是“家人亲情”,教材中的《散步》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散文。

文章以散步为线索,通过描写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情景,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和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珍视。

2.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生活体验,但对于散文这种文学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感受文章中的亲情和温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文章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家人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3.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亲情的真挚和可贵。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2. 展示一组家庭照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引出课文《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分歧"各得其所”等重点词语,掌握其读音、词义和用法。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和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感受家庭的温暖和责任,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2)理解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对生命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 积累重点词语,掌握多音字、形近字和近义词的辨析。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亲情。

3.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 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如“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2.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小事中领悟深刻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先生的一家,一起走进初春的田野,去感受生命的律动,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莫怀戚是一位怎样的作家明确: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1971 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

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设计朗读方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2.品味词句,感受作品中的亲情美,进一步探究文本的语言美。

3.珍惜亲情、珍爱生命,传承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4.设计模拟访谈环节,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设计朗读方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重点)2.设计模拟访谈环节,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难点)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近期,央视栏目《朗读者》正在筹备第五季第一期的活动,邀请你参加节目录制,由你来担任朗读者,协助节目组完成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节目组决定将《散步》定为朗读篇目,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初读文章,确定节目主题词任务二:设计朗读,提升语言鉴赏力任务三:模拟访谈,理解文章的内涵任务一:初读文章,确定节目主题词活动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梳理与文中所叙事件有关的信息,然后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时间:初春(春天)地点:南方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孩子事件起因:在田野散步事件经过:因为“走小路”还是“走大路"的问题发生了分歧。

事件结果:解决分歧,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活动2:按照节目的惯例,我们需要为本期节目寻找一个恰当的主题词。

请你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一个最能够表达本文主题(情感)的词。

明确:本文是围绕“爱”来写散步的,儿子和妻子关心、关爱母亲的身体,妻子默默支持丈夫的决定,母亲疼爱孙子,尽管自己腿脚不灵便,但仍然满足孙子想走小路的愿望,从中我们可以感受这三代人中流动的爱意——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祖孙之爱。

任务二设计朗读,提升语言鉴赏力活动1: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文中描写“我"母亲”“妻子"儿子”语句,设计朗读方案,分析人物形象,完成朗读设计卡。

人物选择:相关语句:朗读方案:形象分析:人物选择“我"相关语句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6散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散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并列对称句式,感受文章语言美。

3.品析人物特点,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浓浓亲情,体会“我"作为中年人身上的责任与对生命的珍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赏读过程中体会浓浓亲情,成年人的责任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敬重。

难点:品味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散步这件小事感悟深邃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活动1学生齐声朗读美国作家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以“分歧”和“选择"的话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思考。

活动2(二)读文入境:一件有波澜的小事1.朗读指导,朗读基调:深情,中速,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意味深长之感。

2.师生合作,配乐朗读3.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活动31.删调改段,感受亲情“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样写是否啰嗦?可不可以改为“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或者“我和我的家人在田野上散步”?明确:不可以。

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以及我在家庭中的责任重大。

2.咬文嚼字,品评人物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你觉得谁做得好?最喜欢谁?请用“我最喜欢文中的_____,因为从文中______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的句式回答问题(小组讨论:3分钟)“我”:三重身份,孝敬稳重,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溺爱孩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母亲:信赖儿子、尊重儿子、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童真童趣、听话乖巧活动4读文入语:诗意的景物描写文章在叙事抒情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描写春天景物的语句,把它们找出类,读一读,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总结:有了这些景物描写,春天的气息被渲染出来,幸福愉悦的心境被衬托出来了,浓浓的亲情被渲染出来了;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被铺垫出来,多元深刻主题被暗示出来了。

七年级上册散步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年级上册散步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散步的定义以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相关课外资料。

2. 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运动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散步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例如:“你们平时都有参加过散步吗?”“你们觉得散步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散步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散步的定义:散步是指以步行为主要形式,以放松身心、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活动方式。

2.2 散步的好处:散步可以增加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减轻疲劳,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果等。

3. 活动设计(15分钟)3.1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由4至5名学生组成。

3.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记录活动过程中的细节。

3.3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散步路线,可以是学校附近的公园、操场等地。

3.4 活动开始前,组长向全体组员介绍散步路线、注意事项以及活动目的。

4. 活动实施(30分钟)4.1 学生按照小组划定的散步路线开始活动。

4.2 每个小组在散步过程中,观察自己所经过的环境、建筑物、植物等,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体会。

4.3 散步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加深对散步的体验和认识。

5. 活动总结(10分钟)5.1 活动结束后,学生返回教室,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总结。

5.2 每个小组依次汇报自己散步的路线、观察到的事物以及感受心得。

5.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散步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并强调散步的重要性。

6. 课堂作业(5分钟)学生根据散步活动所记录的观察与感受,撰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散步的定义:以步行为主要形式,以放松身心、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活动方式。

散步的好处: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果等。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通用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通用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散步》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作者介绍、词语解析、文章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美好,学会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词语的准确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的结构分析,句子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散步的歌曲,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散步的印象,引入本课。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

3. 词语解析: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词典,理解文章中的生词、短语。

4. 阅读理解: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文章阅读,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等。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句子赏析:挑选文章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散步2. 作者:莫怀戚3. 重点词语:悠闲、慈祥、顾虑、分歧4.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5. 主题思想:亲情、关爱、传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文章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2)运用文章中的词语,仿写一段话。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见附件。

(3)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采访家人,了解他们的散步经历,感受亲情的美好。

(2)开展“我心中的散步”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散步的感悟。

(3)推荐阅读相关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全文感情基调,训练朗读语气、节奏的技巧。

2. 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4. 联系生活,反思自我,加深对亲情、社会责任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亲情,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品味语言。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主题,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体现。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我,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和责任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有与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吗(提问1)散步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吗你有什么感受呢(提问2) 明确:提问1:学生可能会分享与家人散步的快乐经历,如欣赏风景、聊天等。

提问2:感受可能包括温馨、幸福、放松等。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幸福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体会他们一家那浓浓的亲情。

二、作者背景介绍1. 作者简介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1951 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

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2.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冲动。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他认为,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作者感慨不已,于是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民族遗产,写作此文的念头由此产生了。

三、字词学习1.展示生字词:熬(áo) 过、分歧(qí) 、霎(shà) 时、粼粼(lín lín )、嫩(nèn) 芽、拆(chāi) 散。

《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散步》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教学设计Ⅰ一、教学目标1.两文的取材都很新颖,表现的方式都很独特,值得认真阅读、细细体会。

2.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分析,作为教读课文的重要补充和印证。

二、难点、重点分析1.《散步》的1至5段已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及散步的所见所闻,作为一篇写散步的短文,似乎已写全了,后面的三段是不是画蛇添足呢?分析:不是。

前五段已写出了“我”尊老的深情,但本文主题不限于此,后三段更进一步表现出中年人既要尊老又要扶幼的历史重任,没有这三段就无法表现更深刻的主题。

并且后三段增添波折,平添情趣,为文章生色甚多。

2.理解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分析:细节是指人物细微的举止行动或是细微的情节,它具有典型意义,如果运用恰当,便会十分耐人寻味。

在《散步》一文中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

”——走大路方便老人。

“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尊敬。

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

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这两处细微的情节,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

又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

在《金黄的大斗笠》一文中,也有几句细节描写:“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趾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这几句话生动地描述了姐弟俩在斗笠下的脚的细微动作,让人直感到在斗笠下好似遮盖着一片温馨的春光。

由此可见,单是细微,还不足以证明它就是细节描写,还要看它有没有意义,能不能令人思索,引人回味。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课题第6课散步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初次了解莫怀戚的课文,对作者没有一定的了解。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有思想深度与内涵,适合学生学习与品味。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阅读叙事散文时注重品味散文的诗意和情致。

2.学习以小见大、对称句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作者赋予文章的深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家庭中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品质,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文常、散文朗读训练、写景句子赏析、品味蕴涵的哲思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以小见大、大词小用以及对称句的写作手法,课前:完成课本预习任务发布任务自主学习提前一天晚自习布置预习任务:通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收集学情二次备课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调整课程内容课堂:知识归纳,习题巩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过与家人朋友一起散步的经历?都有哪些事情发生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先生的文章,看看他们一家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哪些事!预习与交流读一读步莫怀芽分一时水波粼散多音字(áo )煎熬(bēi)背负(pāo)泡桐熬___ 背___泡___ (āo)熬白菜(bèi)后背(pào)泡茶(pū)铺张(lèi)劳累铺____________ (sàn)散步(pù)店铺累(léi)累赘散___ ______ (sǎn)散落___(lěi)积累形近字拆(ch āi)拆除粼(lín)波光粼粼拆(zhé)折断___鳞(lín)鱼鳞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任由自己的心意。

这里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___(随意)意见不一致。

(分歧)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浸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掌握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正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正的情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课时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4. 自主探索一、导入自然界一年中的各个季节惟独一次,就这样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年一年地周而复始不停轮转。

如那四季变化一样,人的一辈子同样要经历自己生命的周期,我们在少年时收获友谊、青年时收获爱情,但惟有一种感情贯通你生命的始终,直至你生命的延续——那就是亲情。

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甚至是一次寻常的散步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一起进入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共同去体味这份人间真情……二、检查预习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散(sàn)步莫怀戚(q ī ) 很累( l è i)熬(á o) 沽沽(gū) 分歧(q í)一霎(sh à )时水波粼粼(l ín )三、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课文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文中描述的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可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讨论分析: 1.要解决分歧,决定权落在谁的身上?为什么?分歧最终是怎么解决的? 2.从中可以看出家庭成员各是怎样的人?由他们组成的这个家庭又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我:孝顺爱幼妻子:温和贤慧母亲:慈祥温和儿子:聪明乖巧这是一个由三代人组成的四口之家,在这个家庭中,长爱幼,幼尊长,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相互理解谦让,温馨和谐,幸福美满,充满浓浓的亲情。

五、研讨探索,理解感悟1.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2.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即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承前启下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

一个家庭这样,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世界又未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我背母亲。

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是我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恭敬,对小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永不停息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六、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1.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末母亲会怎么想?(自由讨论)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应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时,应该照应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止在作者笔下,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

七、作业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给大家讲述一下你的温馨家庭。

八、欣赏歌曲《我爱我的家》《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夸姣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学重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夸姣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学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最近,老师看了一则公益广告,感慨颇多。

你们有兴趣欣赏一下吗?(课件展示视频《大家都在忙》)2、看完短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发言)可能谈到:我们在给父母物质关心的同时,别忘了给他们精神上的关爱;我们长大了,应关爱父母,如同现在他们关爱我们一样;长大后的我们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我们应善待老人;…………3、是啊!关爱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收获那份永恒的感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后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1)、给难字注音。

(2)想一想本文环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认读字词。

3、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分歧)4、引导学生“说事”。

5、明确。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

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牵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b.思量: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故意思。

)b.那末,“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 “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

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我”孝顺;妻子贤良;母亲慈祥、谦让、有涵养;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

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提示: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者“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体面,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篇散文太美了!美得让人沉浸!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

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特别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索、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

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干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干日益和谐!他们真了不起!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1、引入。

那末,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模范,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是啊,这篇文章内涵丰富,阅读品味之间我们宛然进行一场高尚的旅行。

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明确。

你们说的不错,我们应尊老爱幼,我们应珍惜亲情。

我们要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我们还应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我们要留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平庸小事,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饥饿时母亲送来的一块面包,失落时父亲的一句安慰,寒冷时,奶奶送来的一件棉衣;这些,都饱含深情。

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就一定能感受到平庸世界中的和谐、夸姣。

那善于发现的你们从平庸的生活中感受到亲情了吗?你们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下对家人的爱吗?4、同桌交流。

5、学生畅叙亲情。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不经意间,这节课已接近尾声了。

这节课里,我们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我们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我们体会到了古朴动人的人情之美,我们也品味到了秀美隽永的语言之美,我们还学习到了以小见大的技巧之美。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亲情是人世间最夸姣的感情。

它如阳光,温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榄,让人回味。

充满亲情的家,既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

请珍爱亲情,传递亲情,勇于担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最后,将一首歌曲送给大家,愿爱住万家!!(多媒体播放《让爱住我家》)八、创新作业,感恩亲情。

也可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给远方的父亲发一条感恩的短信;为操劳的母亲捶一次背;替年迈的爷爷奶洗一次衣服……写一首感念家人的小诗。

板书设计:散步莫怀戚母亲(衰老的生命)尊老爱幼我和妻子(成熟的生命)珍爱生命儿子(幼小的生命)教学反思:这次应教研室之邀执教语文观摩课,颇为惊喜!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因为它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人文性极强。

这是一曲用 580 字凝成的真善美的赞歌。

读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一次道德的洗礼。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 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所以我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在一“情”字上:导入激情,读文寻情,品读悟情,畅叙亲情, 感念亲情。

可谓一线贯通。

本文教学中,学生的生成颇多,我的点拨也较适时,受到观摩教师的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