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脂血症;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毫摩尔/升;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毫摩尔/升;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毫摩尔/升;高血脂症的治疗中药2.:草决明20g、海带30g;水煎滤药除渣,吃海带饮汤,每日1次,一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1~3疗程,此方有祛脂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或肥胖病人食用;3.泽泻:泽泻汤加味治疗法采用泽泻汤中配合补脾、活血、润肠类中药对治疗高血脂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4.三七:研究表面三七叶苷对食物性高血脂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6.柴胡: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7.首乌片:每次口服5片,一日3次,连服2~4个月;本药的降脂作用,主要机理是滋补肝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关实验研究表明,首乌含大黄根酸,能促进运动,阻止或减少脂类在肠道吸收,因而血脂下降;8.红花:其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的作用;药物利压肽主要成分:由菊花、槐米、槐花、菊苣、紫苏、蒲公英、酸枣仁、橘皮、覆盆子、藿香、茯苓、砂仁、青果、桃仁等多种中药制剂而成;主要功效:对血压血脂有双向调节功效,可以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维脂康胶囊:主要成分:三七、大蒜粉、、陈皮、、陈皮、槐花主要功效:行气,活血,降浊;适用于气质痰浊性高脂血症;从源头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三七花主要成分:三七皂苷、多糖类、类、三七素等;主要功效:三七花性凉味甘,清热、解毒、凉血、、调脂、免疫调节、活血通脉、养生抗衰、消炎镇痛作用的人参二醇型三七皂甙、黄酮、多糖等有效成份;具有显着的平肝、祛痰、平喘、镇痛安眠、扩冠、抗过敏、促进及DNA、RNA合成,排毒养颜,主要包括:由血热、湿毒引起的:青春痘暗疮、口边起泡;由气血虚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失眠、情绪不定等;由肝火旺引起的:手心烫、脾气爆、夜咬牙等都有很好的疗效;用法与用量:每次取本品3-6朵用开水200毫升冲泡饮用;10克文山三七花、四个鸡蛋、先用花和鸡蛋煮10分钟,然后将鸡蛋敲碎壳再煮30分钟,花和鸡蛋同吃,可治疗高血压;适用人群:高血压、、高血糖、偏头痛、失眠症状患者,白领及长期坐办公室的人群;灵芝防治高血脂症灵芝单用或与降血脂药合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同时,还能降低全血粘度和,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灵芝的保肝作用可防止或减轻化学合成调节血脂药引起的肝损伤;灵芝的调节血脂作用是其对保护作用的基础;利压肽由菊花、槐米、槐花、菊苣、紫苏、蒲公英、酸枣仁、橘皮、覆盆子、藿香、茯苓、砂仁、青果、桃仁等多种中药制剂而成,对血压血脂有双向调节功效;灵芝防治高血脂血症的疗效特点灵芝对高血脂症确有一定的疗效,可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常规的抗高血脂症药合用;临床疗效特点如下:1.灵芝可不同程度地减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2.灵芝还能降低全血黏度和,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3.灵芝与常规的降血脂药合用,有协同作用,可相互增强疗效;4.灵芝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与病情轻重、用药剂量及疗程长短有关,一般病情属轻、中度患者疗效好,剂量较大,疗程较长者疗效较好;5、目前常用的化学合成抗高血脂症药常能引起肝损伤,合用时,由于灵芝有保护作用可防止或减轻这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6.用药后尚见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体力增强等效果;灵芝防治高血脂症的作用是如何产生的药理实验证明:1、灵芝及其所含多糖可降低高血脂症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肝脏中三酰甘油含量附表1;相反,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并明显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SOD酶活性,减低血清LPO的浓度;2、灵芝多糖能调节大鼠高血脂症的代谢和增强抗脂过氧化的作用附表2一些细胞分子生物研究所结果还证明,灵芝能显着降低LDL的氧化,减轻由氧化型LDL和人糖白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血管的黏附作用;3、灵芝还明显抑制氧化型LDL与人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表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VCAM-1的表达,并因此影响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从而防止的形成;4、灵芝或含三萜类可抑制胆固醇吸收,并抑制人体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现速酶-3羟-3-甲戊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并因此机制胆固醇合成;从而使血脂固醇降低;山楂山楂含有三萜类、生物类黄酮和丰富维生素C成分,具有扩张血管壁、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降低血压等作用;另外,还含有、柠檬酸,均有显着的降血脂功效,只是有的老年人食用山楂会引起反酸等胃部不适,须酌情慎用;山楂含钙量最高,对中老年人补钙有益;。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有以下几种:
1. 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舌苔厚腻,脉滑数,口苦口干,腹胀便溏,体形肥胖等。

2. 肝胆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脉滑数,口苦口干,腹胀便溏,烦躁易怒等。

3. 肾虚湿盛型:主要表现为舌苔白腻,脉缓弱,腰膝酸软,精神疲乏,体形肥胖等。

4. 肺热气盛型:主要表现为舌质红,“热毒”舌质胖嫩,脉数滑,咳嗽痰多,口渴喜饮,烦躁易怒等。

5. 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细,胸胁胀闷疼痛,皮肤黯淡,肢体麻木等。

这些分型标准根据中医理论中的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滞、血瘀等病机进行分类,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每种分型都有其特定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型标准仅供参考,并不能取代传统医学中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如果怀疑患有高脂血症,请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高血脂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高血脂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高血脂症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应同时关注 血糖和血脂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脂肪肝防治
胰腺炎预防
高血脂症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应 积极控制血脂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高血脂症可增加胰腺炎的风险,特别是甘 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应积极控制 血脂水平,降低胰腺炎的发生率。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认知提高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及体征
黄色瘤
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常见于眼睑周围,可 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质地柔软。
角膜弓
又称老年环,若发生在40岁以下,则多伴有高血脂 症。
脂血症眼底改变
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 引起光折射所致,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伴有 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提高高血脂症的知晓率和治疗率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高血脂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干 预,提高治疗率。
降低高血脂症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积极推广有效的降脂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加强患者管理和随访工作,降低高血 脂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实验室检查指标
血脂测定
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是血脂测定的基本项 目,条件许可时应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 脂蛋白B(ApoB)等。
其他检查
如脂蛋白电泳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等,可进一步检测血脂异 常的类型。
高血脂症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汇报人:XX
2024-01-18

CONTENCT

• 引言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策略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随访监测与效果评价 • 总结与展望

高脂血症的健康管理

高脂血症的健康管理
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进行测定
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
壹贰叁肆源自已有冠心病、脑 高血压病、糖尿病、有家族性高脂
血管病或周围血 肥胖、吸烟者
血症者
管粥样硬化者
有黄瘤或黄疣 者
高脂血症危害
以甘油三酯为主的血脂升高,容易诱发 胰腺炎;以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为主 的血脂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 如冠心病、脑梗死等。
高脂血症的定义和管理
目录
一、高脂血症定义 二、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三、高脂血症的类型 四、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 五、高脂血症危害 六、高脂血症健康管理
高脂血症定义
一般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 等血脂成分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多数 无典型症状,多在体检或有并发症时发 现。饮酒/吸烟/超重/肥胖及糖尿病人易 发,经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后预后较好。
饮食管理
高脂血症健康管理
5、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物。应多吃鲜果和蔬菜,可选用降脂食物, 如酸牛奶、大蒜、 绿茶、山楂、绿豆、洋葱、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银 耳、猴头等食物。
6、要避免饮酒,酒能够抑制脂蛋白酶,导致血脂升高。
7、采用蒸、煮、炖、熬的烹调方法,烹调时,应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 籽油、茶油、 芝麻油等,每日烹调油10毫升~15毫升,坚持少盐饮食,每日食盐6克以 下。
生活习惯管理
高脂血症健康管理
✓ 1、“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高血脂的人血液流速要比正常人慢,如果枕头过高将 导致头部血流过慢 过少而导致中风的发生。
✓ 2、安眠药物会在睡眠时导致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过高时容易发生危险,因此睡前 服药必须谨慎。
✓ 3、“晚餐不宜过饱。”因为过饱的晚餐会导致血液流向胃肠道,同样会引起流向心脏 和头部血流减少导 致中风和心梗的发生。

《高脂血症》PPT课件

《高脂血症》PPT课件

详细描述
戒烟和限制饮酒量可以减少血 液中的有害物质,保护心血管
健康。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高脂血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55岁,因长期高脂 饮食,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经检查诊断为高脂血症。
治疗过程
经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和控制 体重等非药物治疗后,张先生的 血脂水平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
甘油三酯(TG) ≥2.3mmol/L
诊断方法
01
02
03
血脂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检测血 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
家族史调查
了解家族中是否存在高脂 血症患者,有助于判断遗 传因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
其他相关检查
维的食物,控制总热量摄入, 避免暴饮暴食。
总结词
03 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品摄
入,如燕麦、苹果、豆类、蔬 菜、全谷类等。
详细描述
04 可溶性纤维能够降低血中胆固
醇的含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总结词
05 限制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如油
炸食品、肥肉、烘烤食品等。
详细描述
06 高脂肪食品的过多摄入会增加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等有关。
病理机制
高脂血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脂蛋白代谢异常、脂肪酶活性异常、细胞膜脂质成分的改 变等。
高脂血症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 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动脉 血管内皮损伤,引发动脉粥样

2023年高脂血症标准

2023年高脂血症标准

2023年高脂血症标准
2023年,关于高脂血症的标准有以下内容: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的一种疾病。

根据2023年的标准,血液中总胆固醇在空腹时应低于5.17mmol/L,而在非空腹状态下,应低于6.22mmol/L。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标准值应该在2.59mmol/L以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标准值在男性应该大于1.03mmol/L,女性则要高于1.29mmol/L。

此外,在2023年的标准中,三酰甘油(TG)的标准应低于
1.70mmol/L。

当TG的含量高于
2.26mmol/L时,即被视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体检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并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家族病史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根据2023年的标准,对于无症状的人群,建议从35岁起每5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用于早期发现高脂血症。

除了血脂检查,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检查,如血糖和肾功能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和相关疾病等因素。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合理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并建议戒烟和限制饮酒。

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和纤维酸类药物等。

但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总之,2023年的高脂血症标准对血液中脂质含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这些措施非常管用【健康必备常识】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这些措施非常管用【健康必备常识】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这些措施非常管用
文章导读
因为高脂血症病情比较复杂,为了对病情有更精准的了解,临床上需要做专业的检查,通过检查后才能对病情进行诊断,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那么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一、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5.2——5.7mmol/L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二、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

尽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黄色瘤,但其发生率并不很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

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

三、诊断。

高脂血症及治疗

高脂血症及治疗
高脂血症及治疗
目录
• 高脂血症概述 • 高脂血症对健康的影响 • 治疗方法与策略选择 • 生活方式调整在降脂过程中的作用 • 并发症预防与长期管理策略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在降脂过程中的重要

01 高脂血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 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 病、胰腺炎等。
共同应对疾病挑战
面对高脂血症这一长期挑战,家属可以与患者共同学习疾病知识,参 与治疗决策过程,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挑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 骑自行车等,可增强心 肺功能,促进脂肪代谢。
力量训练
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 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 谢率,有助于消耗更多 脂肪。
锻炼频率和强度
根据个人情况,每周进 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 度的有氧运动,或每周 进行75分钟高强度有氧 运动,以及至少2天的 力量训练。
戒烟限酒等健康习惯培养
脑血管事件风险提升
脑血栓形成
高脂血症可导致脑动脉血管内壁 受损,易于形成血栓,从而引发
脑梗死等脑血管事件。
脑出血
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血压波动 或突然升高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出 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微小血栓可 能堵塞脑血管,导致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表现为一过性的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引导患者养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 良好生活习惯,以改善血脂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 病风险。
家属参与和支持对康复效果影响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的关心、理解和鼓励能够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减轻其心理负 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

高血脂症诊断标准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 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脂血症。

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高血脂症的治疗中药2.决明子海带汤:草决明20g、海带30g。

水煎滤药除渣,吃海带饮汤,每日1次,一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1~3疗程,此方有祛脂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或肥胖病人食用。

3.泽泻:泽泻汤加味治疗法采用泽泻汤中配合补脾、活血、润肠类中药对治疗高血脂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4.三七:研究表面三七叶苷对食物性高血脂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柴胡: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

7.首乌片:每次口服5片,一日3次,连服2~4个月。

本药的降脂作用,主要机理是滋补肝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有关实验研究表明,首乌含大黄根酸,能促进肠道运动,阻止或减少脂类在肠道吸收,因而血脂下降。

8.红花:其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药物利压肽主要成分:由菊花、槐米、槐花、菊苣、紫苏、蒲公英、酸枣仁、橘皮、覆盆子、藿香、茯苓、砂仁、青果、桃仁等多种中药制剂而成;主要功效:对血压血脂有双向调节功效,可以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维脂康胶囊:主要成分:三七、大蒜粉、丹参、陈皮、山楂、陈皮、槐花主要功效:行气,活血,降浊。

高脂血症指南ppt课件

高脂血症指南ppt课件

正常值范围为2.07-3.10mmol/L,过高会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正常值范围为1.03-1.55mmol/L,过低会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甘油三酯(TG)
正常值范围为0.45-1.69mmol/L,过高会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监测病情变化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记录病情数据
记录自己的病情数据,如血脂水 平、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更好
地了解病情。
05
CHAPTER
高脂血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总结词
药物治疗是高脂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不同药物的效 果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不同降脂药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比较 其疗效和副作用,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
增加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 脂肪代谢,降低血脂水平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பைடு நூலகம்
控制体重
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可以有 效降低血脂水平,尤其是 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联合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心血管风险、合并症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 择合适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饮食调整
高脂血症患者应控制饮食 中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 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 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生活方式改善
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等健康的生活 方式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
03
CHAPTER
高脂血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降低胆固醇药物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诊疗标准参照《适用内科学》1998年第 10版 , 确立高血脂症界线:空肚血清胆固醇 ( TC) > 6. 2mmol/ L ;甘油三脂 (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C) < 0. 09mmol/ L 。

其诊疗标准为 : 近期 2 次( 相隔 2 周以上 ) 空肚血清总胆固醇 (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2ch) 男性≤ 1104 mmol/ L , 女性≤ 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疗标准:1997 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样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样防治建议”确立了血脂高升标准,同时也将血清 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疗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切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疗高脂血症:1.血清 LDL-C L(140mg/dl) 以上;2.血清 HDL-C L(35mg/dl) 以下;3.血清 TG L(150mg/dl) 以上;4.血清 TC L(220mg/dl) 以上;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 12-14 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

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按期检查血脂:1.已有冠芥蒂、脑血管病或四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抽烟者;3.有冠芥蒂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特别是直系家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4.有黄瘤或黄疣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6.40 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当接受血脂检查。

高脂血症的诊疗标准简介以下:⑴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1)胆固醇浓度>毫摩尔 / 升( 250 毫克 / 分升),需要饮食控制;2)胆固醇浓度>毫摩尔 / 升( 300 毫克 / 分升),应试虑饮食 / 药物治疗;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毫摩尔/ 升( 200 毫克 / 分升)。

⑵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1)一般人群最正确胆固醇浓度为<毫摩尔/ 升( 200 毫克 / 分升)。

高血脂的筛查和治疗

高血脂的筛查和治疗

VS
诊断流程
医生通常会先询问病史和家族史,然后进 行身体检查和相关血液检查。根据检查结 果,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 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轻度高血脂
通常指总胆固醇或甘油三 酯略高于正常水平,患者 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中度高血脂
血脂水平明显升高,患者 可能出现头晕、胸闷等症 状。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减少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 内脏、蛋黄等。
适量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 海鱼、坚果等。
运动处方制定与执行
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 运动。
力量训练
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量和提高基础代谢率。
运动强度和频率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并逐渐增 加运动强度和频率。
02 高血脂的筛查
筛查对象及标准
成年人
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 应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
有家族史者
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 性一级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 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 )的个体,应从20岁开始每5年
进行一次血脂检查。
其他高危人群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 烟等高危因素者,也应定期进行
高血脂的筛查和治疗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高血脂的筛查 • 高血脂的诊断与评估 • 高血脂的治疗原则与策略 • 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高血脂的定义和危害
定义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脂质(包括胆 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异常升 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高脂蛋白血症Ⅱ型诊断与治疗PPT

高脂蛋白血症Ⅱ型诊断与治疗PPT

PART FOUR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外周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粥 样硬化,导致下肢缺血、疼

脂肪肝:肝脏脂肪堆积, 影响肝脏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 形成斑组织缺血、缺氧
胰腺炎:高脂血症导致胰 腺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糖尿病:高脂血症与糖尿 病相互影响,增加并发症
风险
控制血脂: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降低血脂水平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控制血脂:通过药物或饮食控 制血脂水平
预防心血管疾病:定期检查血 压、血糖等指标,及时治疗心 血管疾病
运动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 跑等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饮食调整: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运动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家族史:询问家族中是否有高 脂蛋白血症患者
体重指数(BMI):评估体重 是否超标
饮食和运动习惯:了解患者的 饮食习惯和运动情况
血脂异常基因检测:检测是否 有血脂异常基因突变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 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 素水平异常降低,可能导致血 脂异常
糖尿病: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可能导致血脂异常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高脂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高脂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高脂血症的诊断及治疗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份含量超过正常。

由于血浆脂质为脂溶性,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为水溶性复合物而转运全身,故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有的称为血脂异常症,包括血脂的含量或组分异常。

以高甘油三酯(TC)血症、高胆固醇(TG)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TC(HDL-C)降低多见。

本病或有肥胖、黄色瘤等特征,或无特异性临床症状。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等病密切相关。

我国人群血脂异常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但升高幅度却惊人,男性患病率由17%连续上升至33%,女性患病率由9%连续上升至32%,调查结果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5.2mmol/L(200mg/dl)。

脂质代谢失调(血脂的蓄积)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标志,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促进因素”或“危险因子”。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大多数AS患者的血胆固醇水平较正常人高,且其严重程度与血浆胆固醇水平,尤其和血浆LDL(低密度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HD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呈正相关。

心血管疾病为我国人群首位死亡原因,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占首位(53.6%)。

因此,积极检出、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成为防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血脂异常诊断,包括血脂异常的分类和病因诊断。

一般认为TC>5.2mmol/L(200mg/dl)可确定高TC血症,血浆TG>1.7mmol/L(150mg/dl)为高TG血症。

HDL-C水平低于0.91mmol/L(35mg/dl)可定为低HDL-C血症。

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②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mmol/l。

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治疗_教学课件

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治疗_教学课件

TG明显
TG HDL-C明显
肌病(吉非罗齐) 不良反应有: 颜面潮红 高血糖 高尿酸 上消化道不适
胆酸螯合剂
N/A
LDL-C
不良反应有 胃肠不适,便秘
胆固醇吸收
与他汀合用,
抑制剂
(依折麦布)
N/A
LDL-C明显 HDL-C明显
良好
TG明显
10
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脂质 和脂蛋白影响的比较
他汀类药物(mg)
200-239
130-159 -

150-199
升高
≥6.19 ≥240 ≥4.14 ≥160 ≥1.55 ≥60 ≥2.26 ≥200
降低
<1.04 <40
4
冠心病
冠心病包括: 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不稳定性心绞
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陈 旧性心肌梗死、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 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患者。
5
冠心病等危症
冠心病等危症是指非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脉事 件的危险与已患冠心病者同等,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 病事件的危险>15%,以下情况属于冠心病等危症:
• 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包 括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 状性颈动脉病(如TIA)等
• 糖尿病
2
血脂异常分类
起因分类
• 原发性高脂血症 • 继发性高脂血症
表型分类
• 高胆固醇血症 • 高甘油三酯血症 • 混合型高脂血症 •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基因分类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家族性载脂蛋白B缺陷症 •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 家族性异常ß脂蛋白血症
• 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 多基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家族性脂蛋白(a)过多血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的诊断及治疗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及早发现血脂异常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及其等危症的发生率。

血脂检查常用的有四个项目,包括血浆总胆固醇crc)、甘油三酯cr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一般认为,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国临床医生2012年第40卷第3期憩181)总胆固醇crc),甘油三酯cr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

但目前公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故目前文献多以血脂异常的概念取代高脂血症。

1、高脂血症的诊断血脂异常主要通过临床日常的检查及常规健康体检来发现《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妇女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而对缺血性心血管病及高危人群,则每3 -6个月测定1次血脂。

血脂异常本身的临床表现不多,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眼部等位置沉积可引起黄色瘤、高脂血症眼底改变、角膜环。

这些可在体格检查时发现,但发生率不高。

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等。

而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被发现血脂异常。

血脂水平受人群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影响较大,也与性别、年龄等有关。

故目前不主张使用“正常值”的概念,而是根据血脂水平对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来提供一个合适的范围o《中国成人血脂异帝防治指南》提出的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如下:TC合适范围<5.18mmol/L,TC 5.18 -6.19mmol/L为边缘升高,TC≥6.22mmol/L为升高;TG合适范围<1. 7mmol/L,TG l.70 -2.25mmol/L为边缘升高,TG≥2.26mmol/L为升高;LDL-C合适范围<3. 37mmol/L,LDL-C 3.37 -4.12mmol/L为边缘升高LDL-C≥4. 14mmol/L为升高;HDL-C合适范围≥1. 04mmol/L,HDL-C<1.04mmol/L为降低。

为对不同人群确定不同的治疗目标《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了成人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表1)。

2、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调脂治疗以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

临床上根据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调控的目标水平。

在决定药物治疗时需全面了解患者的伴随危险因素,对不同危险人群,开始治疗时的注: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低HDL-C,肥胖和早发缺缸性心衄管病家族史LDL-C水平及需达LDL-C的目标值均不同。

按照上述危险分层方案,低危患者治疗目标TC<6.22mmol/L,LDL-C<4.14mmol/L,中危患者治疗目标TC<5.18mmol/L、LDL-C<3.37mmol/L,高危患者治疗目标TC<4.14mmol/L、LDL-C<2. 59mmol/L,极高危患者治疗目标TC<3.llmmol/L、LDL-C<2.07mmol/L。

对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即空腹血TC≥7.76mmol/L或LDL-C≥5.18mmol/L,无论患者是否有冠心病或危险因素,都应积极进行治疗。

3、高脂血症的治疗方法3.1 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针对己明确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和肥胖,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善,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3.1.1饮食治疗无论哪一型的高脂血症,饮食治疗是首要的治疗基本措施,应长期坚持。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维持脂质代谢平衡的重要措施,基本原则是低胆固醇、低脂、低热量、低糖、高纤维素。

限制总热量,60岁以上老年人、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总热量应限制在6699 - 8374kJ为宜。

脂肪占总热量20%为宜,并且以含多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动物脂肪不应超过总脂量的1/3。

胆固醇摄入量每日控制在300 mg以下为宜,避免食用高胆固醇贪品。

增加膳食纤维可与胆汁酸结合,增加粪便中胆盐的排泄,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

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 -45 9为宜。

3.1.2增加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TG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防止和减缓胆固醇在动脉管壁的沉积。

可选择慢跑、快走、游泳、爬山等有氧运动。

3.1.3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多种化合物,主要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能影响脂类代谢,长期酗酒也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胆固醇、甘油三酯上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3.1.4减轻体重除了能使LDL-C水平降低和提高HDL-C水平外,还能降低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生的机会,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饮食与非调脂药物治疗3 -6个月后,应复查血脂水平,若达标,可继续饮食和非药物治疗,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

如不达标,可根据血脂水平进行药物治疗。

3.2 药物治疗临床上供选用的调脂药物可分为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其他药物。

3. 2.1他汀类这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 还原酶的抑制剂,降脂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该类药物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即HMG -CoA还原酶,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并通过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的表达,因而使细胞LDL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加速了循环血液中VLDL残粒喊IDL)和LDL的清除。

临床能够显著降低总胆固醇crc)、LDL-C.也降低总甘油三酯crG)水平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q-IDL-C)。

此外,他汀类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降低组织因子的释放、稳定斑块等作用,从而降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故是当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对于LDL-C水平增高的患者宜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大多数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转氨酶升高和肌病,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治疗开始时应检测肝转氨酶和肌酸激酶(CK),并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以求安全。

不宜为片面追求提高疗效而过度增大剂量。

3.2.2贝特类贝特类能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VLDL分解代谢,并能抑制肝脏中VLDL的合成和分泌。

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C血症。

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

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胆石症等,也可引起肝酶升高和肌病。

3.2.3烟酸及其衍生物烟酸及其衍生物属B 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怍用的剂量时,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烟酸的降脂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和减少肝脏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和分泌有关。

此外,烟酸还具有促进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蛋白中三酰甘油的水解,因而其降TG的作用明显。

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血症或以TG 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临床常用的如阿昔莫司。

常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皮肤瘙痒和消化道症状。

3.2.4胆酸螯合剂这类药物主要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在肠道内能与胆酸呈不可逆结合,因而阻碍胆酸的肠肝循环,促进胆酸随大便排出体外,阻断胆汁酸中胆固醇的重吸收。

同时伴有肝内胆酸合成增加,引起肝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减少,反馈性上调肝细胞表面LDL受体表达,加速血浆LDL分解代谢,使血浆胆固醇和LDL-C浓度降低。

本类药物可使血浆TC、LDL-C水平降低,但对TG无降低作用,故仅适应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或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

3.2.5其他降脂药物①普罗布考:本品吸收入体内后,可渗入到LDL颗粒核心中,因而有可能改变LDL的结构,使LDL易通过非受体途径被清除。

此外,该药可能还具有使肝细胞LDL受体活性增如和抑制小肠吸收胆固醇的作用。

主要适应于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消化不良等,亦可引起嗜酸细胞增多,血浆尿酸浓度增高,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引起QT间期延长。

有室性心律失常或QT间期延长者禁用。

②鱼油制剂:主要含二十碳戊烯酸EPA)和二十二碳乙烯酸OHA)。

其降低血脂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抑制肝脏合成VLDL有关。

鱼油制剂仅有轻度降低TG和稍升高HDL-C的作用,对TC和LDL-C无影响。

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

3.2.6降脂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其血脂异常的类型及其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的高低而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

TC升高为主可选用他汀类、普鲁布考、烟酸,其中以他汀类为最佳选择。

以TG升高为主可选用贝特类、烟酸及其衍生物、鱼油制剂。

对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能有效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首推普罗布考。

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患者,单用一种调脂药,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调脂效果,这时可考虑采用联合用药,需注意不良反应增强的可能。

一般认为合适的降脂药物应用常规剂量在4-6周内能使TC降低20%、LDL-C降低25%以上,并具有降低TG和升高HDL-C的作用,病人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见,不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血脂异常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期间应定期随诊,在开始药物治疗后4 -6周内,应复查各项血脂指标,根据血脂改变而调整用药。

如果血脂未能降至正常,则应增加药物的剂量或改用其他降脂药物,也可考虑联合用药。

若经治疗后血脂己降至正常或己达到目标值,则继续按同等剂量用药,除非血脂己降至很低时,一般不要减少药物的剂量。

长期连续用药时,应每3 -6个月复查血脂,并同时复查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