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杜传忠;杨志坤【摘要】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力求使德国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德国工业4.0战略的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的制造业发展基本方向,系统、关联、集成、协同与融合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机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统一的工业制造业标准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等值得中国借鉴。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German Industry 4.0 Strategy establishes the cyber-physical system,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design,production,operation and service with “Smart Factory”and “intelligence production”.Germany strives to occup y the top ground of the worl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future competition of global industries with Industry 4.0 Strategy.There are many aspects worthy of learning from Industry 4.0 Strategy,such as intelligent,digital and service developing trend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ystem based on systems,correlation,integration,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effective mechanism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new large-scale and personalized and customized production mode,perfect technical innovationplatform,unified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standards,practice of realizingthe full potential of human resource.【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6页(P82-87)【关键词】工业 4.0 战略;制造业;转型升级;借鉴分析【作者】杜传忠;杨志坤【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市,30007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14内容提要: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力求使德国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图解】德国工业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导读:德国工业4.0战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工业蓝图,深入分析其愿景与要点,可以洞察德国提出工业4.0的目的与战略意图。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我国工业化历史进程紧密结合起来,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主线,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从而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占得先机,这是4.0战略对我国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启示。
』“工业4.0”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
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随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工业4.0平台”,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德国政府认为,尽管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但中国对德国工业构成了竞争威胁,美国也在通过各种计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因此,制定“工业4.0”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
当前,正值我国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的理念、内容和做法等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学习并给出积极回应。
“工业4.0”战略愿景与要点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渐进性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进化历程(图1)。
工业1.0。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工业1.0。
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工业2.0。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工业2.0。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中国与德国在经济、科技、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两国在工业领域的合作也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作为全球工业强国,其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和理念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而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作为德国未来工业发展的蓝图,对中国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就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进行探讨。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依靠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这为德国工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国而言,也应当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中国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工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也有利于提升工业竞争力。
中国在工业发展中也应当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向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努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注重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
人才是工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依靠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德国一直以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不断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工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对于中国来说,也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工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理念。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致力于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合作。
德国的工业也是依靠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也应当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共同发展壮大。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德国一直是全球著名的工业强国,其工业发展经验和成功模式备受瞩目。
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和内部改革的需要,德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该战略提出了德国工业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一、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重点发展数字化、人工智能、绿色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和企业。
这也是中国当前的发展方向。
中国可以参考德国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促进科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需要注意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平衡,在开放中保持自主权。
二、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同时,需要协同发展创新、制造、服务等产业,构建德国版“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提高产业竞争力。
中国也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可以参考德国政府的战略思路,在优化现有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推进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
三、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进一步优化税收、融资、法律等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为企业提供有效支持和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中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已得到企业和投资者的认可,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
德国政府提出,需要加强与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化进程,构建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同时,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可以加强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合作,借助其技术、管理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总之,《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在工业领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也为中国在工业化和产业升级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近况、政策举措及启示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02期关键词:制造业创新工业40数字化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普遍深陷债务泥潭,唯德国经济表现出众,逐渐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
究其原因,除完备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稳定的金融市场外,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德国快速走出危机阴霾的根本所在。
研究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梳理近年来德国鼓励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一)整体走势在波动中趋稳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制造业总体表现良好,虽然2009年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回落192%本文数据来源:德国统计局官网及笔者计算(本文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但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及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推动下,2010年强势拉升至184%;2011—2012年受制于欧债危机传导效应,德国制造业再次小幅探底,但很快于2013年反弹,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和增长,至2016年德国制造业增加值637313亿欧元,同比上升164%。
同时,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走势基本一致,表明工业对经济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对经济发展贡献方面,自2006年至今,除2009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制造业对增加值的贡献曾下降到20%以下,其它年份始终维持在22%—235%之间相对稳定的水平。
201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达226%,高于欧盟16%的平均水平,也远高于法国、英国等主要工业国家。
(二)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更是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化工制药、电子电气产业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以2016年为例,德国制造业营业总额为16899亿欧元,其中汽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产品、基本药物产品及试剂等高附加值等高端制造业占绝对优势,营业额分别为4046亿欧元、2285亿欧元、1298亿欧元和474亿欧元,占营业总额的239%、135%、77%和28%。
中国质量发展战略思考_季昌仁
1中国30年来质量工作取得可喜进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基础性重大成就之一2008年8月8日,“中国长卷”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徐徐拉开。
从那一刻起,世界用“好奇”感受着中国前进的步伐、开放的豪情;随着共和国的五星红旗100次冉冉升起,世人惊叹地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中最辉煌的一页。
托起共和国伟大辉煌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是民族精神,也可以说是政策路线;可以说是聪明才智,也可以是勇敢勤奋。
但是,质量,绝对是共和30年伟大辉煌的重要基石。
是质量,让共和国前进的步履踏实而坚定。
2008年8月8日,几十亿人同时看到了“鸟巢”的惊世骇俗与五彩缤当神州飞船在浩瀚的太空中一次又一次翱翔时,她那高可靠性、高“零缺陷”令世人啧啧称道。
神州系列产品堪称中国在大型实践据2007年的统计:中国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35~40%的产品质量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77%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标准。
机械装备品种自给率达到87%。
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化工等主要原材料行业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一些重要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础元器件产品结构改善,技术创新取得较大进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取得突破,通信技术、核电设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轻工纺织类消费品实物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在92%以上。
家电类大部分产品的安全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主要产品能效标准高或等同于国际先进标准,部分性能标准高于或等同于国外先进标准。
空调压缩机的可靠准能达到国际先进水造业的榜首,此言一出,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有鉴于此,中国质量的发展处在新的历史关头,从“制造大国”向“质量大国”迈进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质量发展战略思考文/季昌仁 叶柏林平;中国制造的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彩电、微波炉等11类家电产品的产量均列世界首位,环保节能和总体质量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棉纺行业“三无一精”(无卷化、无结纱、无梭布、精纺纱)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挺起这一组组庞大数字的基础是什么?是质量!在中国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名牌战略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
德国制造业发展及对国内的启示
德国制造业发展及对国内的启⽰2019-07-30⼀、显性⽐较优势指数⾃1980年以来,德国制造业显性⽐较优势指数⼤致呈现出⼀条“L”型的发展态势(如图3所⽰)。
1980年,德国制造业先⾏⽐较优势指数为0.6,之后开始下降,⾄2000年降⾄0.2,随后⼩幅回升⾄2008年的0.24,2009年微降⾄0.22,⾃2010年开始,再次出现⼩幅回升,⾄2013年升⾄0.3。
⼆、德国制造业的特点2013年,德国制造业占GDP的⽐重⾼达22%。
德国制造业在充分发挥其⾃⾝已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提⾼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隐形冠军”与细分市场事实上,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批极具发展活⼒的⾏业“隐形冠军”,这与美国致⼒于发展⼤企业截然不同。
这些“隐形冠军”⼀般只⽣产单⼀且相对专业化的产品。
例如,⼀家⽣产连接件产品的⼩企业,其产品主要是螺丝、螺母等,却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300家销售⽹点。
诸如此类的⼩企业在德国⾄少有1200家;并且这些⼩企业⼀般都是极具历史的家族企业,不但技术精良,⽽且对市场的应变能⼒也较强,因⽽长期在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导的地位。
细分⾏业的⼯艺和技术⾮常复杂。
虽然⽇本企业经过长达数⼗年积累,但是也只能达到德国企业效率的80%到90%,“最后⼀公⾥”的差距很难突破。
拿缝制设备⾏业来说,虽然低档缝纫机制造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转移到亚洲,但德国依然保留着⾼端缝制设备的制造。
绝⼤多数中国企业只能制造出4000转⾄多4500转⽔平的设备;只有德国的⾼档机才能达到5000转的⽔平。
虽然只有500转的差别,但整个零部件的要求和匹配程度完全不⼀样。
(⼆)创新传统与创新聚集德国作为欧盟的创新领导者,在技术创新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前,德国在汽车及其他机动车、仪器设备、复合材料、纳⽶技术、环保技术、可再⽣能源等领域,其技术创新均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包括借鉴德国推动产业4.0的经验、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结合、注重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以及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
通过深化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升级,重视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中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市场竞争力。
1. 引言1.1 了解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背景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为了推动国家工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战略规划。
这一战略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德国产业发展的历史。
德国作为工业强国,拥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传统的制造业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科技革新的迅速发展,德国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德国政府开始思考如何引领工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推动工业4.0的发展,提升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制定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实现德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升级。
这一战略的制定不仅关乎德国经济的未来,也对全球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德国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战略思维,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德国产业升级之路历程德国产业升级之路历程始于19世纪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德国逐渐建立起了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在20世纪初,德国在化学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先者之一。
德国环境保护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德文版
德国环境保护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德文版德国环境保护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作为环保事业的先行者之一,德国的环境保护经验和实践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将就德国环境保护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德国环境保护经验对中国的影响1. 污染治理技术的引进德国在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德国的环境保护技术先进且成熟,可以为中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帮助中国改善环境质量。
2. 环保法律法规的借鉴德国在环保法律法规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包括《德国环境保护法》、《废弃物管理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强制力。
中国可以学习德国的做法,在制定环保法律法规时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能力。
3. 环境意识的提升德国人民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较高,环保意识普遍较强,这种环境意识的提升与德国政府长期以来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密不可分。
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广大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二、德国环境保护经验对中国的启示1. 优先发展绿色产业德国在环保领域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优先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强化环境监管德国建立了一套强大的环境监管机构和体系,加强了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监管力度。
中国应当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相关法规,增加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严密的环保监管网。
3. 支持环保科研与创新德国致力于环保科研与技术创新,大力投入环保领域的研发与技术应用。
中国应当加大对环保科研与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环境保护技术水平。
4. 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德国高度重视与其他国家的环保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环保事务。
中国与美国、德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德 国政 府于 2 0 1 0年 制 定 了 《 德 国 高 技 术 创 新 战 略
2 0 2 0 } , 提 出工业 4 . 0战 略 , 重点 关 注气 候 变 化 与 能源 、 健 康 与 营养 、 移动 、 安 全 和 通 信 等 5大 领 域 。2 01 3年 初 , 德 国工 业 4 . 0工 作 组 发 布 了 《 保 障 德 国 制 造 业 的 未
机床 , 2 0 1 3 ( 1 0 ) : 9 4 — 9 6 .
参 考 文 献
[ 1 ] 赵幸福 , 田一 明 , 杨恢 , 等. 测 量 不 确定 度 评 价 方 法 在 大 型 工 件 现 场 加 工 中 的应 用 [ J ] . 组 合 机 床 与 自动 化 加 工 技 术 ,
2 0 1 0 年 8月 相 继 签 署 了 《 美 国制 造 业 再 振 兴 法 案 》 和 《 制 造 业 促进 法 案》 。2 01 1年 6 月 , 美 国 总 统 科 技 顾 问
委员 会 向奥 巴马 提交 了 《 确 保 美 国先 进 制 造 业 的 领 先
中图分 类号 : T H一 3 ; F 4 9
成 功 经验和做 法 , 以探 讨 我 国推 动 “ 中国制造 2 0 2 5 ” 战略 实施 的策 略 关 键词 : 再 工业化 工业 4 . 0 中国制造 2 0 2 5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4 9 9 8 f 2 0 1 5 1 0 8 — 0 0 6 7 — 0 4
中国与美国、 德 国制造业发展 战略的 比较研究及启 示水
口 伏 琳 口 陈启愉
1 . 华 南理 工 大 学科 学技 术 处 广 州 5 1 0 6 4 0
2 . 广 东省 工 业 技 术研 究 院 机 电 工 程 研 究 所 广 州 5 1 0 6 5 1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的工业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
其中,德国的“工业4.0”概念引领着这场变革的潮流,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业4.0的理念。
本文将对德国“工业4.0”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一、德国“工业4.0”概述德国“工业4.0”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制造理念,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它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继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之后,人类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这一概念最早在2011年由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提出,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迅速成为德国的又一标志性名片。
1.1 定义与特征工业4.0的核心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
这种生产模式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局限,将生产、供应、销售等各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网络。
1.2 关键技术支撑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增强现实等。
这些技术相互融合,为工厂数字化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交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二、中国化工业4.0的发展与实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工业4.0的发展充满期待。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
德国“工业4.0”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1 政策推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4.0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德国等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德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探索智能制造。近年来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战略便是利 用该国在嵌入式系统与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技术优势,主导新 一代工业生产技术的话语权。二是德国构建了良好的政产学 研合作框架,推动先进制造理念的发展与成熟。德国以“创 新”为资源纽带,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扶持组建技术创新联 盟,促进技术转化,使得德国成为前沿技术的引领者。德国 研究机构在创新环节中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为企业研发提供 支撑,政府协助科研机构设立遍布全国的技术网点,由弗劳 恩霍夫协会等四大研究所牵头组成创新聚集带,并维持其运 行。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赛迪智库整理,2018年4月
孟凡达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CHINA INDUSTR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 锐见
德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及时调整产业政策,率先遏止了制造 业下滑趋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30%左右的 水平,远高于同期美英法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德国第三产 业的崛起也正是在制造业的带动下发生的,说明服务业发 展与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析德国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可以更为清晰地 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优势与劣势,有利 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应对。
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实体经济居于主体地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联邦德国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 整,其中重点是围绕鲁尔区展开,以转变鲁尔区既有的以采 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产业结构。其转型所面 临的国内外环境与我国目前具有相近之处:一是随着石油、 天然气的广泛应用,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产能过剩;二是二 战后全球钢铁产能攀升,钢铁面临产能过剩;三是长期重工 业化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四是中东与发展中 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显著,国际竞争压力增大。上述原因导 致鲁尔区原有发展模式弊端日显,大批煤矿、钢铁厂倒闭停 产,大量工人失业,区域经济陷入危机。
《德国工业战略2030》
然而,创新与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德国传统强势领域会更加明显。如果长 期无法在上述未来技术中取得成功,传统强势领域的长足发展也会面临直接的 风险。只有德国把新的未来领域做大做强,核心工业领域的传统强势地位才能 得以维持。
有效地管理和引导新的全球挑战与发展契合德国、欧洲以及欧盟各成员国的直 接利益。我们希望更大程度地推进创新型技术并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 域。
一味地等待而无所作为是不够的;错误的行动建议更无需讨论。在许多情况 下,加强与振兴市场经济是应对无法避免的新技术和工业变革的最佳答案。这 一原则适用于:德国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市场经济来保持其经济部门未来的 生存能力。
• 欧洲有可能无法赶上新生物技术的国际发展,或者如果确实赶上了,也有 可能再次掉队。
• 新的、在全球获得成功的大型公司正在几乎所有的高端创新领域涌现,尤 其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领域,其庞大的资金和市场实力超过了德国DAX指 数中的任何一家公司(德国DAX指数中包含了30家主要的德国公司)。 德国在创新领域的这一大趋势中缺席了。在创新领域,成功的德国和欧洲 初创公司越来越多地获得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资助。这种资助从一定规模 开始,然后逐渐将这些公司转变为美国企业,投资的资金越多,转变的过 程就越快,而这些公司也就越成功。
因此,“德国工业战略2030”选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该战略界定了国家 干预行为可以视为合理的,甚至可能是必要的情况,以避免国家经济和全民族 繁荣陷入严重的不利之中。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塑造一个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市 场经济,并为必要的政治辩论奠定基础。
工业4.0心得体会
工业4.0心得体会【篇一: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读后感】工业4.0作为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的国家战略,在传入中国之后,立马成为舆论的焦点。
国家发改委在8月7日发文公告,将为工业4.0中核心的概念之一——物联网出台重大产业政策,媒体的热度更不在话下,根据百度搜索的结果,现在跟工业4.0相关的搜索页面已经达到800多万,国内知名的信息化平台e-works也制作了非常专业的工业4.0的专题,但对于很多用户,太复杂的信息化专业词汇,反而让很多从事商业的用户,无法真正深刻地理解到工业4.0真正带来的跨革命影响和带来的全新商机。
因此,在众多的工业4.0资料中,挑出一本比较具有系统性、描述更加“平民化”的书对我们全面深刻了解工业4.0意义重大。
由西门子公司工业领域首席执行官(ceo)鲁斯沃撰写,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费尔达芬工业峰会系统领导2030年的配套材料——《工业4.0:即将袭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这样一本著作。
本书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工业怎样才能使中欧工业到2030年仍能保持一个成功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
到2030年,互联网和其他服务联网的系统将使所有行业实现智能化,并取代传统的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哪些领域,通过哪些产品和什么样的服务,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以及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本书试图为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答案。
每个章节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表达了对工业4.0的独特看法。
所有这些观点综合在一起可以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目前工业产业发展所处岔路口的情形。
工业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其实质是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旨在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学习和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德国的企业创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
德国的企业创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近年来,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备受世界瞩目。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来说。
本文将探讨德国企业的创新模式,分析其对中国的启示,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德国企业的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文化的重视德国企业注重培养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且倡导团队合作。
他们认识到创新只有在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下才能得以实现。
德国企业通常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研究项目和人才交流来推动创新。
这一点对中国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中国企业应该重视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并且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德国教育体系以高质量的工程和技术教育而闻名于世。
德国的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进入职场后能够迅速适应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德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德国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此外,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也是促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研发投入德国企业严格控制研发投入,并将其视为促进创新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他们注重中长期的研发规划,并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来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
此外,德国的创新政策也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激励。
中国企业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学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支出,并促进企业间的合作,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四、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升级德国企业以其高品质的产品而闻名于世。
他们对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提升非常重视,并且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紧密合作来不断改进产品性能。
德国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来增强其竞争力。
中国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工业经济发展案例剖析
工业经济发展案例剖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工业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工业经济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的经济实力,也直接影响着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
本文将通过剖析十个工业经济发展案例,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策略和经验。
1. 中国的制造业升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中国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等手段,实现了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升级,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德国的工业4.0: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德国在工业4.0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德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 日本的精益生产:日本通过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使日本的制造业具有竞争力。
日本的精益生产模式为全球制造业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范本。
4. 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韩国在半导体产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韩国通过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培养了一批卓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创新,使韩国的半导体产业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5. 美国的航天工业:美国的航天工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通过加大投资、鼓励创新和开展国际合作,实现了从航空工业向航天工业的转型,推动了美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6. 法国的高端制造业:法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法国通过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手段,推动了法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7. 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印度通过培养大量的计算机科学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客户,推动了印度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8. 巴西的汽车制造业:巴西的汽车制造业在拉美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巴西通过吸引外国投资、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等手段,吸引了众多汽车制造商在巴西设厂,推动了巴西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与启示德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引领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方面,德国的能源转型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从政策举措、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探讨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以及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启示。
一、政策举措德国能源转型的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角色和明确的政策目标。
德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如优惠的电网接入条件、固定的发电补贴和可再生能源法案等。
这些政策举措为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的政策经验,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同时建立清晰的政策框架和目标,为能源转型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
二、技术创新德国在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和投资也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
德国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商。
德国在技术研发、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他国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加大研发投资,推动能源转型的进程。
同时,国际合作也是加速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各国可以共享经验、资源和市场,实现共同发展。
三、社会参与德国能源转型的成功离不开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积极鼓励公众参与能源决策的过程,通过组织公民对话、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民主决策的机制为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广泛的参与和民意支持。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能源转型的讨论和决策中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德国能源转型的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
政策举措、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要素。
其他国家可以在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借鉴和吸取德国的经验,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气候挑战。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实现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建设更加清洁和美好的未来。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中国在工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迫切需要加强创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妨来借鉴一下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探讨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工业制造强国,其制造业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一轮工业政策,旨在推动德国工业实现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
这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为德国未来的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中国来说,这份战略不仅在理念上值得借鉴,更能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倡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这也正是中国当前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以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优势著称,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传统的规模化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德国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经验可以为中国提供宝贵的借鉴。
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研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还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作用,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制造。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工业发展的主题。
德国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制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就,例如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国之一,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借鉴德国的经验,中国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转变。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了产业政策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产业政策对于国家工业发展仍然至关重要。
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维度和战略要点
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维度和战略要点作者:贺俊来源:《改革》2021年第02期摘要:制造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牵引。
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包含战略先导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领先、极端压力情形下的制造业运行安全以及高强度创新驱动发展三个维度。
其中,实现战略先导产业领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其战略要点是在构建全球技术共同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中国市场需求的独特性重新定义根技术和主导设计,为推动全球新兴技术突破贡献中国力量;产业链安全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其战略要点是根据“底线安全”原则培育基于次代技术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构建高效的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高强度的創新驱动发展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前提,其战略要点是构建“创新友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竞争范式实现激励相容的转变。
关键词:制造强国建设;产业领先;产业链安全;工业互联网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1)02-0081-09在中国已建成为全球体系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庞大的制造业经济体的前提下,制造强国建设成为未来工业发展的首要议题和使命。
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伟大跃迁,是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人才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牵引。
制造强国建设是一个涉及制度、政策、战略、组织等多个层面以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复杂的集体性互动过程。
对制造强国的结构化理解,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识别出影响制造强国建设成败的关键维度,并聚焦探索每一个维度的战略要点。
一、制造强国建设的三个关键维度人类社会工业能力出现非连续性跳跃升级的过程也是制造强国涌现和替代的过程。
这些制造强国虽然具有不同的产业形态和制度能力,但都具有某些共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如都是每一次科技浪潮或工业革命中主导技术和战略先导产业的领先者,都以特定的制度结构激励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大量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
《国家工业战略2030》是德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的一份政策文件,旨在指导德国的产业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
这一政策文件对中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产业升级和转型。
《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了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目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德国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也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加强人才培养和留住。
《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吸引优秀人才等举措,来提高德国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
在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也面临着人才的流失问题。
与德国不同,中国的人口规模庞大,但要想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脱颖而出,仍然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留住力度。
注重可持续发展。
《国家工业战略2030》强调可持续发展是德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碳排放等措施。
中国也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挑战,与德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合作和交流,可以共同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两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工业战略2030》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人才培养和留住力度、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吸取启示,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德两国在产业合作和技术交流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合作潜力,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