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教案资料
幼儿园自私教案
幼儿园自私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私的含义,认识到自私对个人和集体的不良影响。
2. 培养学生与人分享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私的危害,学会主动与人分享。
教学重点:自私的含义,分享的意义,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故事书、图片、贴纸。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小朋友过生日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开心,有的小朋友不开心?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自私的小故事,让学生了解自私的含义和危害,引导他们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个关于分享的情景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分享任务,如:一起用彩笔、画纸、剪刀和胶棒制作一幅画。
期间观察学生的表现,引导他们学会分享和协作。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自私的含义2. 自私的危害3. 学会分享4. 团队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写下来。
(2)画一幅画,表现出你学会分享的场景。
2. 答案:(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回答。
(2)学生自由发挥,画出学会分享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私和分享的认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3)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私的危害,学会主动与人分享。
关于自私的幼儿教案
关于自私的幼儿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合作精神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自私行为的负面影响。
2.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学习分享和合作。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媒体资源,向幼儿介绍自私的概念,并引发幼儿对自私行为的思考。
活动一:分享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步骤: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玩具或物品。
2. 解释游戏规则:每个幼儿轮流选择一个物品,并与其他组员分享。
3. 引导幼儿分享物品的原因,如“我喜欢这个玩具,我想让大家都能玩到它。
”4. 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积极的分享行为,并夸奖他们的合作精神。
活动二:合作绘画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步骤: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张大纸和一些彩笔。
2. 解释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的幼儿一起合作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3. 引导幼儿讨论并决定绘画的主题,鼓励他们互相分享和倾听彼此的意见。
4. 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夸奖他们共同努力完成作品的表现。
活动三:角色扮演目标:帮助幼儿理解自私行为的负面影响步骤:1. 选择一个与自私行为相关的情景,如两个幼儿争抢玩具。
2. 邀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自私的孩子和被伤害的孩子。
3. 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自私行为的后果,并引发他们对于分享和合作的思考。
4. 与幼儿讨论他们的感受和观察,引导他们认识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结束活动:1. 回顾本次活动,强调分享和合作的价值和意义。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分享和合作的行为。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分享游戏、合作绘画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2. 记录幼儿是否能够理解自私行为的负面影响,并在活动中展现出分享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和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有分享和合作的行为改变。
教案扩展:1.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分享和合作的行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创设更多的合作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自私行为教案
幼儿自私行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心理发展教材第四章《社会行为的培养》第三节“自私行为的认识与引导”。
详细内容包括:自私行为的定义与表现,如何引导幼儿认识和改正自私行为,培养幼儿的分享与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私行为的含义,认识到自私行为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2. 培养幼儿学会分享、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深入理解自私行为的含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改正自私行为。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分享与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书、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自私行为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让幼儿初步感知自私行为。
2. 自私行为的定义与表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私行为的定义和表现,让幼儿了解自私行为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改正自私行为,培养幼儿的分享与合作意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分享与合作的游戏,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5分钟)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关于自私行为的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自私行为的定义与表现2. 如何改正自私行为3. 分享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遇到的自私行为。
(2)你是如何改正自己的自私行为的?(3)与家人、朋友分享你今天学到的关于自私行为的知识。
2. 答案:(1)示例:小明和小红一起玩玩具,小明总是抢走小红喜欢的玩具。
(2)示例:当我想抢走别人的玩具时,我会先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吗?”然后尝试与对方分享玩具,共同玩耍。
(3)见幼儿课后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关于幼儿自私的教案
关于幼儿自私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德育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第二节,主题为“我们都是好朋友——克服自私,学会分享”。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自私的定义、自私的表现、自私的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自私,学会与他人分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私的概念,认识到自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关心他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自私的含义,并能从实际生活中找到自私的表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克服自私,学会分享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故事书、情景剧道具。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小朋友过生日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不开心?2. 故事分享(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自私的小故事,让学生了解自私的含义及其危害。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找出自私的表现,并提出如何克服自私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画一幅表现自私和克服自私的画,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作品。
5. 情景剧表演(10分钟)让学生参与情景剧表演,加深对自私的认识,体会分享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克服自私,学会分享2. 板书内容:自私的定义自私的表现自私的影响克服自私的方法学会分享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表现自私和克服自私的画。
写一篇关于今天所学内容的日记。
2. 答案:画:展示自私和克服自私的场景,突出分享的重要性。
日记:描述今天的学习过程,表达自己对克服自私,学会分享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分享快乐”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会分享,克服自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二、例题讲解例题讲解是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2024年关于幼儿自私的教案
2024年关于幼儿自私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关爱他人,快乐成长》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幼儿自私行为的识别、危害及改正方法;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私的概念,认识到自私行为的危害。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改正自私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自私行为的识别与改正方法。
难点:如何让幼儿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图片、卡片等。
学具:彩笔、纸张、剪刀、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书、图片展示一个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自私的情景,引导幼儿关注并思考。
2. 自私行为的识别(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自私行为的表现,让幼儿了解自私的概念,学会识别自私行为。
3. 自私行为的危害(10分钟)结合实例讲解自私行为对个人、集体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让幼儿认识到自私行为的危害。
4. 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培养(10分钟)讲解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意义,引导幼儿树立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观念。
5. 改正自私行为的方法(10分钟)教授改正自私行为的具体方法,如:学会倾听、关心他人、主动分享等。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关于自私行为改正的例题,引导幼儿分析、解答,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自私的概念、危害及改正方法。
2. 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培养。
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在家庭、学校中的行为,找出自私的表现,并尝试改正。
2. 答案:根据观察,列出自私行为,并写出改正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改正自私行为方面的进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自私行为改正过程,将课堂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自私任性的幼儿教案
自私任性的幼儿教案第一章:自私任性的定义与特点1.1 自私任性的定义1.2 自私任性的特点1.3 自私任性对孩子的影响1.4 自私任性与自私、任性的区别第二章:自私任性的成因2.1 家庭教育的影响2.2 父母溺爱的后果2.3 缺乏分享与合作的培养2.4 孩子自我中心的发展第三章:应对自私任性的方法3.1 家庭教育的调整3.1.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3.1.2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3.1.3 父母的榜样作用3.2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3.3 设置合理规则与边界3.4 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第四章:自私任性孩子的教育策略4.1 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4.2 尊重孩子的感受4.3 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需求4.4 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4.5 奖励机制的合理运用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建议5.1 自私任性孩子的典型案例分析5.2 实践建议与策略5.3 注意事项5.4 总结与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自私任性的幼儿的特点、成因,并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同理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克服自私任性的行为。
第六章:亲子沟通技巧的培养6.1 理解沟通的重要性6.3 倾听与表达的技巧6.4 开放性问题与引导式对话6.5 家庭会议的开展第七章:情绪管理的教育7.1 自私任性与情绪的关系7.2 识别与理解情绪7.3 表达情绪的适当方式7.4 情绪调节的策略7.5 情绪日记的记录与分享第八章:团队合作的实践活动8.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8.2 设计合作游戏与活动8.3 团队角色与责任的分配8.4 鼓励协作与支持8.5 活动后的反思与讨论第九章:自我意识的引导9.1 自我意识的发展9.2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9.3 自我认知的培养9.4 自我反思的习惯9.5 自我目标的设定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自私任性幼儿教育的反思10.2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10.3 长期教育效果的追踪10.4 教育策略的调整与优化10.5 培养健康、和谐的社会成员这五个章节继续深化了对自私任性幼儿教育的探讨,从亲子沟通、情绪管理、团队合作、自我意识等多个角度提供了具体的教育方法和实践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自私任性幼儿的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2024年关于幼儿自私的教案
2024年关于幼儿自私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关爱他人,告别自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自私的概念及表现;学习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自私的概念,认识到自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2. 学会与人分享,关心他人,提高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与人分享,关心他人,提高合作意识。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真正告别自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贴纸、糖果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讲述一个关于自私的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讨论自私的表现及危害。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讲解如何与人分享、关心他人,让幼儿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私的场景,讨论如何改变自私行为,展示分享成果。
4. 小组活动(15分钟)开展“合作接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自私的概念及表现2. 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方法3. 合作意识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关爱他人的场景。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画出关爱他人的场景,如帮助朋友、分享玩具等。
2.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本节课的感悟。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感悟,写出关于关爱他人、告别自私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幼儿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自私的概念,学会与人分享、关心他人。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所学,将关爱他人的行为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互动性4. 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本次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习惯,以及提高合作意识。
关于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4篇
关于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4篇关于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4篇愿你的生活如在童年。
想吃啥吃啥,喜欢就好!想睡就睡,没有约束;想玩就玩,开心就好;想哭就哭,能发泄就好。
祝你童心未泯。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欢迎阅读和分享。
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2.初步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涛涛、娇骄、牛牛的故事。
2.幼儿用图片人手一份(上面画有关于幼儿任性的几种行为),笔人手一支。
3.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活动过程1.以小客人来做客为由,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涛涛、娇骄、牛牛,他们带来了他们的一些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观看课件:涛涛、娇骄、牛牛的故事。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行为。
指导语:涛涛、娇骄、牛牛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是任性的孩子?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某样东西或想做某件事情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非要达到目的不可,一但目的没达到就大哭大闹,不听大人的劝告。
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
3.组织幼儿进行谈话讨论,引导幼儿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1)教师引导幼儿对涛涛、娇骄、牛牛的行为进行讨论,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指导语:涛涛、娇骄、牛牛应该怎样做才对呢?教师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明白要做一个听从劝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2)教师读家长的来信,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生活中出现的任性行为。
指导语: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吗?爸爸妈妈给我们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
教师朗诵信地内容,鼓励幼儿仔细倾听,并正面引导幼儿,自觉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4.组织游戏:谁对谁不对。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私任性的概念,认识到其危害性。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在不同情境下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自私任性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并主动改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品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书、玩具、贴纸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自私任性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引导幼儿认识到自私任性的不良影响。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自私任性改正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讲解故事中自私任性的表现、危害以及改正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几个关于自私任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分析问题,给出正确答案,帮助幼儿理解自私任性的改正方法。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生活场景,让幼儿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自私任性行为。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判断结果,共同讨论改正方法。
5.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一个关于分享的互动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与人分享的乐趣。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引导幼儿认识到改正自私任性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自私任性的概念、危害及改正方法。
2. 例题及答案。
3. 互动游戏规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人或朋友中的自私任性行为,分析原因,并给出改正方法。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分析及改正方法。
2.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分享的画,展示出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答案:根据个人创意,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如何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自私任性的危害,共同帮助孩子改正。
自私自利与骄纵幼儿园教案
自私自利与骄纵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自私自利和骄纵的不良后果,培养其与人分享的意识。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分享的快乐,增强其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真正理解自私自利和骄纵的含义,并能主动改正这些不良行为。
重点:培养幼儿与人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其道德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书、卡片、贴纸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自私自利和骄纵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讨论这些行为的对错。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自私自利和骄纵的含义,让幼儿认识到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如何克服自私自利和骄纵。
4. 活动一:分享快乐(1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分享游戏。
每个小组需要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拼图、画画等,完成任务后,分享成果。
5. 活动二:关爱他人(15分钟)开展“关爱他人”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为同伴做一件好事,如帮忙整理书包、帮忙穿衣服等。
六、板书设计1. 自私自利与骄纵的含义及危害。
2. 学会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3. 关爱他人的具体表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享你的关爱。
请幼儿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件关爱他人的事情,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我帮妈妈洗碗,让妈妈休息一下。
2. 作业题目:讲述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
请幼儿讲述一个自己或他人的分享故事,并说明故事中的道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故事选择和讨论引导。
3. 活动一和活动二的设计与实施。
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自私和任性的概念,认识到这种行为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2. 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物品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减少自私任性行为的发生。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真正理解自私与分享的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重点: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书、玩具、水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小朋友因为自私任性而失去朋友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自私任性现象,让幼儿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当之处。
二、讲解自私与分享的概念(5分钟)1.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幼儿讲解自私和分享的概念,让幼儿理解两者的区别。
2. 通过举例,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自私任性行为的影响。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分享的情景题,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想一个人吃掉,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2. 引导幼儿讨论并给出正确的答案,让幼儿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分发玩具、水果等物品,让幼儿与同伴进行分享实践。
2. 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小朋友,一个手持物品,另一个面带微笑。
2. 在旁边标注“自私”和“分享”,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者的对比。
六、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分享的画,描述分享的场景和心情。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其中一个小朋友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另一个小朋友,两人都面带笑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进行)2. 家园联系: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3. 拓展延伸:开展“分享周”活动,让幼儿在园内进行一系列分享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私任性的概念,认识到这种行为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自私任性的含义,并能够主动改正这种行为。
重点: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书、图片、分享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分享玩具,邀请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不愿意与人分享玩具?二、故事讲解(5分钟)1. 教师讲述《自私的小熊》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自私任性的含义。
2.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自私任性给他人带来的困扰。
三、讨论与思考(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自私任性有什么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做?四、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设置实践场景,让幼儿模拟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行为。
2. 教师观察幼儿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自私任性的含义2. 学会与人分享,关心他人3. 自私任性的不良影响4. 改正自私任性行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表现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所学,画出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学校中,主动与人分享、关心他人,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讨论与思考环节。
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作为切入点,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内容选取自中班幼儿社会教材《我会关心他人》单元,第4课时,主题为“告别自私,学会关心”。
课程旨在帮助幼儿理解自私与任性的行为,并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更好地关心他人,从而培养出分享与合作的重要社会品质。
教学目标的设定1. 让幼儿辨识自私和任性的行为,并理解这些行为如何影响周围的人。
2. 培育幼儿的爱心,鼓励他们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3. 提升幼儿的语言交流技巧和社交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解析重点在于帮助幼儿认识并学会关心他人,这是教学的核心。
难点则在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使幼儿主动地分享和合作。
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1. 情景导入:利用温馨的故事如《小猪佩奇》中的“佩奇自私的一天”,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接触到自私的概念,并引导幼儿讨论这一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 内容讲解与互动:通过生动有趣的PPT展示,详细解读自私和任性的含义及其负面影响。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 实例分析: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朋友不愿与同伴分享玩具等,让幼儿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4.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们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关心他人和分享合作。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策略。
5. 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小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在实际情境中关心他人和分享的快乐。
教师在旁辅导,鼓励并肯定幼儿的行为。
板书设计板书“告别自私,学会关心”板书内容:自私:不愿与人分享,占用公共资源任性:不考虑他人感受,坚持己见影响: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孤独解决方法: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学会合作作业设计1. 画一画:请幼儿画出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等。
2. 说一说: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的课程内容,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和合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等方式,使幼儿初步认识到了自私任性的行为,并学会了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和合作。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1)
教学设计自私任性的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社会性发展》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自私任性的认识与改正”展开。
通过讲解自私任性的表现、危害以及如何改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私任性的含义,认识到其危害性。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减少自私任性行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认识到自私任性的危害,并能主动改正。
重点:让幼儿理解自私任性的含义,学会与人分享、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书、图片、贴纸。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自私任性孩子的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个孩子为什么没有朋友?2. 讲解自私任性的含义及危害(10分钟)通过故事书、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自私任性的表现,认识到这种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困扰和危害。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分别讲述自私任性的孩子和懂得分享的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让幼儿对比分析,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分享的小场景,并表演出来。
其他小组观看后,给予评价和鼓励。
5. 学会改正自私任性(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享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改正自私任性。
六、板书设计1. 自私任性的含义2. 自私任性的危害3. 分享的意义4. 改正自私任性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一幅关于分享的画,并写一段简短的描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让幼儿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改正自私任性。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改正自私任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等场合,主动与人分享,关心他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克服自私行为教案
幼儿克服自私行为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幼儿克服自私行为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自私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2. 培养幼儿意识到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3. 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学会克服自私行为,培养合作和分享的习惯。
教学准备:1. 图书:《分享是快乐的》等关于分享和合作的绘本故事。
2. 角色扮演道具:玩具、食物等。
3. 绘画纸和彩色铅笔。
4. 幼儿喜欢的小奖品,用于激励和奖励。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自私行为的讨论。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其中一个孩子独自玩耍,另一个孩子希望加入但被拒绝。
2. 引导幼儿思考自私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主体活动:3. 通过阅读绘本故事《分享是快乐的》等,向幼儿传达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并与他们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如何通过分享和合作获得快乐。
4.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分享和合作的乐趣。
例如,组织一个小型茶话会,幼儿可以扮演招待员、顾客等角色,体验分享食物和服务的乐趣。
5. 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合作任务,例如一起完成拼图、搭积木等,鼓励他们共同努力,学会合作。
6. 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分享和合作的场景,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总结活动:7. 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8. 强调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价值观。
9. 表扬和奖励那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分享和合作的幼儿,以激励他们继续养成良好的习惯。
拓展活动:10.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自私行为,并及时引导他们转变思维,鼓励分享和合作。
11. 家长的配合也很重要,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活动内容,鼓励他们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分享和合作的活动。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是否愿意分享和合作,是否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等。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分享和合作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的自私行为1. 引言1.1 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指幼儿在认知和情感发展中,以自身为中心,主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自我中心的特点在幼儿阶段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幼儿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无法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幼儿时期的自我中心现象表现为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往往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欲望,而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自我中心的行为在幼儿中是非常普遍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过程的进行,幼儿会逐渐学会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逐渐克服自我的中心,建立起更健康的社交关系。
了解幼儿的自我中心现象对于父母和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1.2 认知发展在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自私行为往往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幼儿的自私行为往往受到认知水平的影响,他们还未完全发展出对他人感受和需要的认知,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阶段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还未形成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他们的思维往往受感官和视觉经验的支配,无法充分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在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幼儿的自私行为通常是出于自我需求以及对他人需求的无法理解所表现出来的。
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逐渐能够感知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减少自私行为的频率和程度。
认知发展是影响幼儿自私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和教育者应当在幼儿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逐步克服自我中心,培养出更加均衡和社会化的行为习惯。
1.3 社会化过程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社会化过程是幼儿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重要环节,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幼儿逐渐学会了分享、合作和关心他人。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懂得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和共同生活。
通过社会化过程,幼儿能够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出积极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幼儿园任性自私教案
幼儿园任性自私教案背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表现出任性和自私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孩子自身的成长,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孩子和教师。
如何引导这些孩子改正这种行为,是一项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目的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了解如何有效管理任性和自私的幼儿,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改正这种行为。
内容1. 了解任性和自私行为的原因在幼儿园,表现出任性和自私的行为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意识。
这些孩子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如家庭背景、家庭成员态度、父母工作忙碌等。
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孩子的状态,从情绪上安抚孩子,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
2. 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对于任性和自私的孩子,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团队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团队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在小组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在实施团队游戏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孩子选择自己的工作,并设计任务表明自己的职责,这样能让孩子更有责任感,面对团队任务时更能思考。
3.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任性和自私的孩子,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学习中,教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拿靠垫等等。
在生活中,教师可以指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告诉他们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指导他们如何去改善。
4. 能量引导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有时候会遇到孩子的情绪失控,表现出任性和自私的行为。
这时,教师需要进行能量引导,即引导孩子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如伸展身体、深呼吸、大声喊叫等等。
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更能使孩子充满正能量,让他们更好地回归学习中。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任性和自私的幼儿,使他们逐渐建立团队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任性自私的教案
幼儿园任性自私的教案活动背景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教育的基础。
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为其尽早培养好的习惯和性格。
本次活动以“任性自私”为主题,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儿童认识善待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健康、积极、乐观、合作的态度,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关注他人感受2.培养幼儿意识到任性自私的不良影响3.锻炼幼儿合作意识活动准备1.集体活动课2.红绿灯或其他简单游戏器材3.故事或小视频活动流程第一阶段:引入1.引导幼儿自由游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
2.引导幼儿认真聆听,叙述一个“任性自私”的故事或视频,让孩子们明白这种行为的不好影响。
第二阶段:实践1.设置场景:红绿灯停车。
教育幼儿“等待”和“慢行”的意义,在红灯停车时,要停车等待;绿灯亮时,才能慢行。
2.在实践中引导幼儿互相帮助,让孩子们感受合作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任性自私是会影响别人和自己的行为。
第三阶段:总结1.对活动的总结:用简洁的语言,对活动的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孩子们的总结:通过表扬与肯定的方式,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任性自私的危害有了认识,同时也明白了合作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善待他人的重要性,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结语幼儿园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该尽量把握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注重观察与学习、前瞻设计与引导、感受与思考成长的过程,为孩子们的成长打好基础。
幼儿园 自私 教案
幼儿园自私教案教学背景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将面临着很多种不同的行为问题。
其中,孩子们的自私行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他们会表现出“我不想分享”、“我先玩”等自私的言行。
如何引导孩子们倡导与他人分享和合作,提高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好的行为标准:分享和合作•了解不良行为:自私和孤立•理解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能力目标•培养孩子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孩子和他人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合作解决问题情感目标•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意识•培养孩子的分享爱心,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流程课前热身•通过玩具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公共的物品、什么是私人物品•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合作的意义和乐趣导入•老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让孩子了解自私的行为对自己和别人的伤害操作•两人合作完成任务:可以使用画框或建造积木等•老师进行点评,介绍合作时的技巧和优点,并引导同学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老师会发现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或与他人合作,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给予奖励来改变孩子们的行为思路练习•与人合作是最好的分享方式,老师可以组织游戏,团队合作,或参与社区和社会活动等,增强孩子分享爱心和意识总结•老师总结今天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和成功之处,并鼓励孩子们在以后生活中能够多与他人分享,多与他人协作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和行动,理解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和技巧•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参与情况,评估孩子们的协作意识和能力•通过随堂教学和扫描作业,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检查孩子是否能够将课堂学习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计划•本次教案适用于3-6岁的幼儿•教学时间1-2节课,每节课约3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灵活应对结语幼儿园的教师是孩子们生命中最难忘的人之一。
教育孩子们如何分享和合作,不仅是某一个班级或学校的教育工作,也是每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关注和实践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教案资料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教学人员:杨群(17号)王德忠(18号)教学名称:幼儿自私行为原因及对策分析,教学目标:通过对幼儿自私行为案例的分析找出幼儿自私行为的原因,并做出一系列对策以改正和预防幼儿的自私行为。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对待幼儿的自私行为并积极自动地帮助他改正,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幼儿自私的原因,找出对策。
教学进程:了解“自私”与“幼儿自我表现”的区别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把孩子的“自私”看作为一种不良的行为。
但最近,有学前教育专家指出,家长不能一味地把某些行为归于“自私”,对于1岁半左右的低幼儿而言,许多所谓的“自私”行为只是一种正常的认识“自我”的表现。
一位妈妈对记者抱怨道:“我的宝宝有三块巧克力,我逗他说:‘给妈妈一块吧!’。
孩子分了一块给我;父亲如法炮制也得到一块。
但当奶奶再去要时,孩子便说:‘这块是我的!’”妈妈失望地抱怨自己的宝宝怎么这么“自私”。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曹子芳教授指出,婴幼儿时期,像最后一块巧克力不给别人这样的所谓“自私”行为,其实只是说明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并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自私”、“心胸狭窄”。
专家还举了个有趣的例子:孩子婴幼儿时都喜欢啃自己的脚趾头玩,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自我”这一概念,并不知道脚趾头是他自己的;而当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这是他自己的脚后,就不会再咬着玩了。
因此,大人们大可不必为孩子低幼时期的这类“自私”行为感到烦恼。
当然,孩子大了以后,就不能对孩子的这类行为放任自流,让它成长为真正的“自私”,家长更加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给孩子做好榜样,让他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
自私是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
自私的幼儿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给别人吃”、“玩具或学习用品不愿借给别人用,,的最直接特点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征:自私自利,占有欲强,不仅极力保护自己的物品,还常抢夺、拿走不属于自己的爱物;个人主义严重,缺乏同情心和集体意识;心胸狭窄,奉献精神较差,做事斤斤计较,爱讲条件;不善交际,不太合群,孤僻、多疑等。
儿童的自私心理及由自私心理支配下的自私行为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产生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自私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前提。
儿童自私行为的产生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进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案例一:有位妈妈咳嗽得厉害,躺在沙发上想喝水,就对正在玩的儿子说:“儿子,帮妈妈到杯水。
”儿子头也不回的说:“你没看我正忙吗?”接着又补充说:“自己的事自己做!”妈妈听后,心都凉了,想想每次孩子生病,自己总是忙前忙后,百般照顾,可自己生病,想叫他倒杯水都这么困难。
案例二:一位母亲买了孩子最爱吃的烤鸡翅,高兴地说:“香喷喷的鸡翅是我宝贝女儿最爱吃的,快来吃呀!”“太好吃了,你真是我的好妈妈!”6岁的女儿一边吃一边说道,当盘子里还剩下最后一个时,妈妈说:“这么好吃,妈也来尝尝!”女儿立刻用双手护住盘子,大声叫到:“不行,这是我的,不许你吃。
”妈妈没吃着鸡翅,却吃了一肚子气。
案例三:曾宁带了一辆玩具车,并告诉老师,他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
自由活动时,曾宁很高兴地拿出自己的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别人摸他的车。
老师说:“曾宁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玩一下,好吗?”曾宁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玩具车,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
接下来,李想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己太远。
案例四:小羽手上拿着两个果冻,老师逗她说:“小羽,把果冻分给我一个好吗?”她很爽快地给了老师,然后一直注意老师接下来怎么做。
过一会儿,她见老师仍没把果冻还给她,就说:“给我!”老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我了吗?为什么现在又不给我吃了?”小羽始终是两个字的回答:“给我!”小羽的妈妈告诉老师,类似的事情往常小羽就以哭闹来解决问题。
一、导致幼儿自私的原因是什么呢?1、幼儿的年龄特征。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最初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的,即是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他所接触的外界事物的。
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心理活动都单纯围绕自我出发,接触、了解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和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他们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从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发的,不知道考虑别人对此有什么想法,更难以理解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看法。
大约到了两三岁以后,随着幼儿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
因此,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
2、独生子女的特殊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
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集母爱于一身,甚至垄断了父母的整个身心。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他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
加之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3、物质生活的优越助长了幼儿的自私行为。
社会愈进步,物质生活愈丰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幼儿需要中,助长了幼儿的霸道、自私。
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成人会说:“别哭,咱们也买!”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幼儿不断滋生的欲望是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
4、周围的不良影响。
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周围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
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自私行为不以为然,反以为乐事,认为孩子“从小护东西,长大不吃亏”。
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二、怎么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1、转移注意幼儿的注意很容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我们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对坚持的事物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
2、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如:孩子在每次玩完玩具时总是不愿意收拾,还任性得说“我就不收拾,怎么样。
”老师就可以用孩子比较喜欢的东西或感兴趣的事情来刺激他们,这样孩子就在每次不想做的时候,想起说的那些话,他就会去做,久而久之,就养成好的习惯了。
3、以身作则模仿是幼儿自发意志的行为,是经由意志,展现他对世界讯息的反应。
若能好好开发,模仿的意志力可以成为儿童未来自我创造的活动基石。
所以,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善用模仿意志的力量,知道如何在幼儿意识较浅、较梦幻的时候,运用活动,模仿与示范,规律与反复的引导,影响、纠正幼儿的行为,以使儿童身心灵发展健康。
4、学分享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是4岁以下孩子的主要游戏形式。
孩子需要有机会摆弄物体和玩各种各样的主题游戏,而不必被要求去与同伴分享。
不是现在的孩子“自私”,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这样的心理特点、行为特点。
父母和老师要尊重孩子,不能认为这是道德问题,总是用“自私、小气”这样的字眼来教训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与外界交流的增强,他会变得“大方”起来。
教孩子“大方”起来,父母和老师需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尽可能地学会合作和分享,以适应4岁以后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您需要帮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游戏环境,让孩子在互相帮助中获得满足感。
(2)教会他们以礼貌的方式来得到他们的想要的东西。
(3)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群体社会中的一份子,并可以对集体活动发挥作用。
5、改说教为讲故事如果老师或父母对幼儿的问题行为不说教而改以说故事,例如兄弟姊妹的争吵,大人加些幻想,加些幽默,甚至加些动作,举出象征性角色,并呈现出偏差行为特质,再加上孩子听得懂的说明,编成矫正行为的创意故事,对行为偏差的幼儿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一个故事讲完后不出几天,孩子就决定要纠正自己的行为了,因为他不经意的发现事情的荒诞无稽,发现自己的问题,他也从故事中学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了!二、克服自私心理的若干策略1、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有人认为,3至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及一个人基本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儿童的教育是否得当,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发展。
幼儿的自私行为提醒我们,在把希望和爱倾注于孩子身上的同时,我们还要防止他们滋长自私心理。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根由。
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独自一个享用,而是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父母干点什么。
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此外,父母自身也应以身作则,俗话说: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儿。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举不胜举,因此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比反复的说教重要的多,也有效的多。
2、更新家长观念,爱儿不溺儿在家庭里,孩子应处于受教育的地位,衣食住行玩都应该由家长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切不可迁就他。
要纠正孩子的自私观念,家长就不能不合理要求给予满足,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亦不可百分之百给予满足。
3、家园合作,在群体生活中培养关爱心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情感是一座桥梁,爱心是一种情感体验,幼儿的爱心全靠周围人的哺育。
有认为,在幼儿期幼儿所感受和汲取的爱的数量的多少与他以后给予别人的爱的多少成正比。
因此,在集体环境中,我们要为孩子营造爱的氛围。
以此感染幼儿,影响幼儿,帮助幼儿消除自私心理,从小学会关爱周围的人,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做一个心态健康,对社会有用的新时代人。
案例:孩子自私行为的改变一、案例背景庄某,男,5岁,中班幼儿。
父母没有正式工作。
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庄某从小由母亲带大。
周围的邻居也没有庄某的同龄人,母亲经常让他在家自己写字、画画、玩积木、看电视、看书等,没有时间陪他,也没有时间带他到别人家玩,母亲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
二、案例描述自己的学习用品或带来的玩具、图书都是自己一个人用、玩、看,从来舍不得借给别人,而且还不让任何小朋友碰他的东西,有时自己的水彩笔不用,反而向别人借。
他自己每天都固定坐一把椅子,不让别的小朋友坐,在椅子上自己画了一个记号。
但是他接受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也强,是个很有创造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