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SMA-13).
沥青SMA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3)一、基本情况杭浦高速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SMA-13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 5.《杭浦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程招标文件》 三、设计过程 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产地为湖州西园坞(辉绿岩)和闲林(石灰岩),沥青采用韩国SK 生产的SBS-改性沥青,外加剂为木质素纤维,密度为0.6g/cm 3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档集料、矿粉及SBS 改性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各档集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2、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要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SMA-13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三个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6.2%,然后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的质量百分率(%)1.18 0.6 0.3 0.15 0.075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根据各组级配体积指标结果分析,结合以往工程经验选择级配3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1.000 1.5002.000 2.5003.000筛孔尺寸(mm)图1 SMA-13设计级配曲线图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三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05,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75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案例【题目】试设计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用沥青混合料。
【原始资料】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
3.结构层位: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的上面层.4.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气温为-8˚C。
5.沥青材料:可供应重交通AH-50、AH-70和AH-90,经检测技术性能均符合要求。
6.碎石:石灰石轧制碎石,洛杉矶磨耗率12%,粘附性(水煮法)5级,表现密度2700kg/m3。
7.石屑:洁净,表观密度2650 kg/m3。
8.矿粉:石灰石磨细石粉,粒度范围符合技术要求,无团粒结块,表观密度2580 kg/m3。
【步骤】1.矿料配合比设计(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因为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使上面层具有较好的抗滑性.按表选用细粒式I型(AC-13I)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确定矿料级配范围按表6-3(3)矿料配合比计算①将规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中值换算成分计筛余中值计算结果列于上表第6~8栏②计算碎石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X = aM(4.75)/ aA(4.75)×100%= 21.0 / 49.9 ×100%=42.1%③计算矿粉在矿质混合料中用量Z = aM(<0.075)/ aC(<0.075)×100%= 6.0 /85.3 ×100%=7.0%④计算石屑在混合料中用量Y=100-(X+Z )=100-(42.1+7.0)=50.9% ⑤校核:结果列入下表,该合成配合比符合要求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初步确定沥青最佳用量;然后进行水稳性和动稳定度试验校核调整 ①制备试样:当地气候条件最低月平均温度为-8˚C ,属于温区,采用AH-70沥青。
根据表6-3所列的沥青用量范围,AC-13Ⅰ的沥青用量为4.5%~6.5%。
按实践经验,选取沥青用量5.0%~7.0%、0.5%间隔变化,制备5组试件②测定物理指标⏹ 表观密度ρs ⏹ 理论密度ρt⏹ 空隙率VV=(1-ρs/ρt )×100% ⏹ 沥青体积百分率 V A⏹ 矿料间隙率VMA=VV+V A⏹ 沥青饱和度VFA= V A /VMA ×100%③测定力学指标马歇尔试验测定结果汇总如表并在表中列出现行规范要求的高速公路AC-13Ⅰ型沥青④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OAC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表观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 根据密度、稳定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1由图可见:表观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1=6.20%;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 2=6.20%;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 3=5.60%,计算 OAC1=(a1+a2+a3)/3=6.0%⏹ 根据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2各项指标都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 ~OACmax=5.30%~6.45%OAC2=(OACmin+OACmax )/2=5.9%⏹ 根据OAC1和OAC2综合确定沥青最佳用量OAC 检查按OAC1求取的各项指标值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同时检验VMA 是否符合要求,如能符合时⏹ OAC= (OAC1+OAC2)/2=6.0%根据气候条件和交通特性调整最佳沥青用量 i. 对热区道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OAC2~OACmin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的0.5% ii. 对寒区道路以及一般道路OAC2~OACmax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大于OAC2的0.3%由于当地属于温区,并考虑高速公路为渠化交通,要防止出现车辙,选择在中限值OAC2与下限值OACmin 之间选取一个最佳用量OAC’=5.6%⑤水稳定性检验 采用沥青用量为6.0%和5.6%制备马歇尔试件,测定标准马歇尔稳定度及浸水48h 后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列于表,浸水残留稳定度均大于75%,符合标准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1、矿质混合料设计:表面层1/2最大粒径,中面层2/3最大粒径。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原始数据:(1)粗集料密度(网篮法)、细集料密度(比重瓶法)、矿粉密度、筛分。
确定各集料的用料比例:(2)0.075mm,2.36mm,4.75mm应尽量接近中值,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曲线考虑偏向级配下限,中小交通量可考虑接近上限。
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计算得到的沥青用量仍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马歇尔试验只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方法。
1)制备5组试件,每组不少于4个2)实际中标准试件的矿料重大约是1200g 左右。
如量得尺寸不符合要求,则按公式h1/h2*m(原重)3)制备马歇尔标准试件,冷却至室温最少12h,然后脱模,进行试件密度测试(网篮法)空隙率、理论最大密度、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注意:1吸水率小于0.5%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用水中重法,2 较密实的应用表干法3 >2%的应用蜡封法测定。
4 空隙率较大的应用体积法4)绘制曲线图1)(由马歇尔稳定度、密度的最大值、设计空隙率中值)/3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2)根据OACmin、OACmax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中值(OACmin+OACmax)/2=OAC23)确定最佳沥青用量:(1)OAC1 ,OAC2比较接近时应取二者的平均值。
(2)如果二者差距比较大时应应根据水稳、高温稳定性来综合考虑(3)对于出现较大车辙时,应取中限值OAC2和下限值OACmin范围内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但一般不小于OAC2的0.5%。
(4)寒冷地区、旅游区道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2和上限值OACmax范围内决定,一般不大于OAC2的0.3%。
4、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1)水稳定性检验(2)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检验对热料仓进行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上料比例(a1%,a2%,a3%,a4%),据最佳油石比,+-0.3%来做马歇尔试件,查看各项指标,确定最佳油石比,(也可以按照目标配合比的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取二者的平均值,4号仓(20~30)1600*(1-4.4%)*23%=352kg3 号仓(10~20)1600*(1-4.4%)*21%=321kg2号仓(4~10)1600*(1-4.4%)*21%=321kg1号仓(0~4)1600*(1-4.4%)*26%=398kg矿粉:1600*(1-4.4%)*7%=107kg沥青:1600*4.4%=70kg5、配合比验证取料进行抽提试验,看看级配,油石比。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
听起来像是个枯燥的技术活,其实一点也不无聊,甚至能让你在路边闲逛时大呼“原来这路是这么来的!”没错,咱们每天走的路,车子开的路,都是沥青的功劳。
沥青混合料可是铺路的“明星”,而配合比设计就是它的“配方”,就像做饭需要调料,铺路也离不开这玩意儿。
2. 配合比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配合比?说到配合比,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同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沥青混合料。
这就像我们在家里做饭,面粉、糖、鸡蛋,每样材料的比例不对,蛋糕都得塌!在铺路时,配合比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耐久性和抗压能力。
选得好,路面光滑得像镜子;选得差,路面就像去过火锅店一样,坑坑洼洼,开车颠得像在坐过山车。
2.2 配合比的组成那么,配合比里都有哪些材料呢?首先是沥青,它是整个混合料的“灵魂”,就像电影里的主角,决定了整个作品的风格。
接下来是骨料,包括砂、碎石和石粉,像是配角们,虽然各自不同,但缺一不可,缺了哪个角色,故事就不完整。
最后还有一些添加剂,这就像是给路面增加一点“调味剂”,提升它的性能,让路面更耐磨、更抗裂。
3. 设计配合比的步骤3.1 材料的选择在设计配合比时,首先得挑选合适的材料。
这就像买菜,得选新鲜的,才好做出美味的菜肴。
沥青的种类、骨料的级配、甚至水分含量,都是得认真考量的。
如果材料不合适,做出来的混合料可就不靠谱了。
试想,如果用发霉的食材做菜,结果肯定是让人一言难尽。
所以,在这一点上可得格外用心。
3.2 配合比的试验好了,选好材料后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做科学实验,得反复试探,调整比例。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比例好像有点奇怪,但别怕,试试就知道了!这就跟人生一样,尝试总是要比坐在一旁羡慕别人的好。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最佳的配合比,才能确保铺出来的路既结实又耐用。
4. 结论最后,咱们来总结一下。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虽然听起来像个技术活,但其实就像做饭一样,只要认真挑选材料、反复试验,就一定能做出美味的路面。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时(生产配合比如何取料),取样
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 (三)矿料配比设计
▪
矿料配合比设计建议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
格用试配法进行。
▪ 对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 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 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 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 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饱 和 度
(%)
(%)
规范要 求
70~85%
油石比 a4无法确定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
①从上述图上找出毛体积密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 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a2、
目标空隙率(或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3、沥青 饱和度范围内的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4
a1=5.9%; a2=5.28%; a3=5.32%; a4无法确定 (2)计算OAC1=( a1 +a2+ a3+ a4 )/4
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
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
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 (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配合比设计时宜适 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 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 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4)最佳沥青用量OAC=(OAC1+OAC2)/2 OAC=(OAC1+OAC2)/2 = 5.54%
(五)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一、确定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空隙率: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实性和耐水性。
3.含沥青量:保证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与规定的要求相符。
二、计算混合料配合比的步骤: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指的是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骨料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骨料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骨料配合比=(沥青含量÷骨料质量)×100%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是指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沥青配合比=(沥青质量÷混合料总质量)×100%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是指混合料中添加剂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沥青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添加剂配合比=(添加剂质量÷沥青质量)×100%三、计算示例:假设需要计算一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为5%,总质量为1000kg,添加剂的质量为50kg。
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 (5kg ÷ 950kg) × 100% = 0.53%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 (5kg ÷ 1000kg) × 100% = 0.5%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 (50kg ÷ 5kg) × 100% = 1000%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所需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为:骨料配合比为0.53%,沥青配合比为0.5%,添加剂配合比为1000%。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的特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的。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编号: 试验报告样品名称:SMA-13沥青混合料目旳配合比设计检查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同意日期: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旳级配采用SMA-13型级配。
根据委托规定,工程级配范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旳SMA-13级配范围。
2.SMA-13沥青混合料旳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构成为:(1)粗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企业生产旳玄武岩碎石。
(2)细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企业生产旳石灰石机制砂。
(3)沥青:厦门华特生产旳SBS改性沥青。
(4)矿粉:茫顶石场生产旳石灰石矿粉。
(5)水泥: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企业生产旳32.5级一般硅酸盐水泥。
(6)纤维:武汉优尼克工程纤维有限企业生产旳絮状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质量旳3‰。
3.按规范规定,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理论计算法。
4.混合料拌和时沥青旳加热温度为180℃,集料旳加热温度为190℃,试件旳击实成型温度为170℃。
5.原材料和混合料旳技术规定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之规定。
6.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措施”中旳程序及公式计算。
7.试验成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有关验证,确定SBS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目旳配合比设计旳最佳油石比为6.0%,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量与目旳配合比级配曲线靠近。
目旳配合比旳各级集料比例见有关设计图表。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7月15日一.原材料试验1、SBS改性沥青试验成果2集料试验(1) 集料原材料来样筛分试验成果矿料筛分曲线图如下:(2) 粗集料材质试验成果(3) 各级粒径集料旳相对密度试验成果(4)矿粉质量试验成果(5)细集料旳砂当量成果(6)木质素纤维试验成果二. 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规定1.SMA-13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规定2.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规定三.SMA-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1.设计矿料级配确实定(1)根据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多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一样粗细旳初试级配,3组级配旳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旳通过率处在级配范围旳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
沥青配合比内插法计算公式
沥青配合比内插法计算公式
沥青配合比是指沥青与骨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用于确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和骨料的配合比例。
内插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沥青配合比的方法,它基于已知的配合比数据,通过插值计算出待求配合比。
内插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沥青配合比= (沥青样品2质量- 沥青样品1质量) / (骨料样品1质量- 骨料样品2质量) * (待求骨料样品质量- 骨料样品2质量) + 沥青样品2质量
在这个公式中,沥青样品1和沥青样品2是已知的两个沥青样品的质量,骨料样品1和骨料样品2是已知的两个骨料样品的质量,待求骨料样品是需要计算的骨料样品的质量。
使用内插法计算沥青配合比的步骤如下:
1. 确定已知的沥青样品1和沥青样品2的质量,以及对应的骨料样品1和骨料样品2的质量。
2. 确定待求骨料样品的质量。
3. 将已知数据代入内插法公式,按照公式的顺序进行计算。
4. 根据计算结果得到待求的沥青配合比。
请注意,内插法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已知数据的准确性和内插计算的精度。
同时,为了确保准确性,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多个已知数据点进行内插计算,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是关于沥青配合比内插法计算公式的解释,希望对您有帮助。
沥青掺配比例公式
沥青掺配比例公式
沥青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由沥青油、矿物粉末和其他材料混合而成。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指沥青油、矿物粉末和其他材料在混合料中的比例关系。
沥青掺配比例公式是用来计算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的公式。
这个公式通常包括计算沥青油、矿物粉末和其他材料所需的质量的公式。
沥青掺配比例公式有以下几种用途:
1.用于计算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通过使用沥青掺配比例公式,可以计算出沥青混合
料所需的沥青油、矿物粉末和其他材料的质量,从而得出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2.用于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使用沥青掺配比例公式,可以计算出生产沥青混合料所需
的原材料质量,从而制定生产计划。
3.用于计算生产成本:通过使用沥青掺配比例公式,可以计算出生产沥青混合料所需
的原材料质量,再根据原材料的单价计算出生产成本。
用于质量控制:沥青掺配比例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出沥青混合料的理论质量,并与实际生产
的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进行比对,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规范。
用于改进生产工艺:通过使用沥青掺配比例公式,可以了解沥青混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例,从而改进生产工艺,使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提升。
由于高温改变而改变,具体如下:
高温改变沥青掺配比例公式:
沥青混合料用量(kg)=基础掺量(kg)×(1+0.0045×温度差)
其中,温度差=当前温度-混合料拌和温度;基础掺量=每立方米沥青混合料的理论
用量。
总之,沥青掺配比例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用于计算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制定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生产工艺,为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2、泰波 Talbol 曲线 (n)法 (n)法
认为集料的级配应该允许在一定的范 围内波动, Fuller曲线指数 改成 曲线指数0.5改成n 围内波动,将Fuller曲线指数0.5改成n, 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中n=0.45时 研究认为,沥青混合料中n=0.45时, 密度最大、水泥混凝土中n=0.25密度最大、水泥混凝土中n=0.25-0.45 时施工和易性较好。 时施工和易性较好。通常使用的矿质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包括密级配 和开级配) 0.3-0.7之间 之间。 和开级配)n在0.3-0.7之间。
3、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K法)
前苏联的伊万诺夫提出, 前苏联的伊万诺夫提出,用颗粒分级重量 递减系数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递减系数K为参数的连续级配密度理论, (K法)。 N次幂公式存在一个缺点,因为它是无穷级 次幂公式存在一个缺点, 没有最小粒径的控制。 数,没有最小粒径的控制。对沥青混合料 往往造成矿粉过高, 往往造成矿粉过高,路面高温稳定性不足 的缺点, 法以颗粒直径的1/2为递减标准 为递减标准, 的缺点,K法以颗粒直径的1/2为递减标准, 为筛余量的递减系数, 值越大, 设K为筛余量的递减系数,K值越大,级配 越细,一般K值为0.65-0.84。 越细,一般K值为0.65-0.84。
四、贝雷法
贝雷法通过一些指标对级配中的粗、 贝雷法通过一些指标对级配中的粗、细集 料进行约束, 料进行约束,使得混合料获得良好的骨架 结构,并且施工时不会产生离析, 结构,并且施工时不会产生离析,而且易 于压实。这些指标包括: 于压实。这些指标包括: CA比 ratio) (1)CA比(Coarse aggregate ratio) 用来描述粗集料间的填充情况。 用来描述粗集料间的填充情况。 CA比=[P(NMPS/2)-P(PCS)]/[100%CA比=[P(NMPS/2)-P(PCS)]/[100%P(NMPS/2)] 式中:P(PCS)——为0.22倍公称尺寸对应 式中:P(PCS)——为0.22倍公称尺寸对应 相近尺寸筛孔的通过率。 相近尺寸筛孔的通过率。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75
70
改性沥青混合料
80
75
SMA 普通沥青
75
混合料 改性沥青
80
高温稳定性检验
• 低温抗裂性能检验
–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 小梁弯曲试验:试验温度-10℃ 加载速率50mm/min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με )
7-18
5-14
AC-13 细粒式
AC-10
砂粒式 AC-5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100
90100
45-75 30-58 20-44 13-32
9-23
6-16
100
90100
55-75 35-55 20-40 12.28 7-18
内容提纲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1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2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3
配合比设计检验
4
知识点一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 组成材料的选择 • 配合比设计 • 性能检验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内容
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
目标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生产配合比 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1.冬严寒区
气候分区及年最低气 温(℃)
(< -37.0)
1-1 2-1
普通沥青混合料
2600
改性沥青混合料
第4.2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第二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一94)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稳定度法。
该法是首先按配合比设计拌制沥青混合料,然后制成规定尺寸试件,试件经12h测定其物理指标(包括表观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然后测定稳定度和流值,在必要时,还要进行动稳定度校核。
因此对于一名检测人员,必须懂得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等三个阶段,通过配合比设计决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
1.材料准备按相关试验规程规定的取样方法,取足够数量的具有代表性沥青及矿料试样。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材料质量的技术要求试验各项性质,当检验不合格时,不得用于试验。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
按现行规范规定。
按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类型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所处的结构层位选定。
(2)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各国对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D)同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的关系均有规定,除前苏联规定矿料最大粒径分别为面层厚度的0.6倍与底基层厚度的0.7倍外,一般均规定为0.5借以下。
我国研究表明:随h/D增大,耐疲劳性提高,但车辙量增大。
相反h/D减小/车辙量也减小,但耐久性降低,特别是在h/D≤2时,疲劳耐久性急剧下降。
为此建议结构层厚度人与最大粒径口之比应控制在h/D>2。
尤其是在使用国产沥青时,h/D就更接近于2。
例如最大粒径的30-35mm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7cm,D为20-25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其结构层厚度应大于4-5cm,D为1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其最小结构厚度应为3cm。
沥青混泥土AC-20C配合比
AC-20C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1. 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4.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二、原材料2.1沥青:A-70石油沥青。
沥青试验结果2.2粗集料采用碎石集料规格:15~23mm、10~15mm、5~10mm、3-5mm粗集料试验结果2.3细集料采用石屑集料规格:0-3mm细集料试验结果2.4填料采用矿粉:矿粉试验结果材料筛分汇总三. 矿料级配组成设计3.1委托方拌和楼料仓为1#料仓0~3mm,2#料仓3~5mm,3#料仓5~10mm,4#料仓10~15mm,5#料仓15~23mm。
3.2按集料筛分进行组配,配合比为5#料仓:4#料仓:3#料仓:2#料仓:1#料仓:矿粉=19% :27%∶19.5%∶12%∶20.5% :2%。
四. 最佳含油量的选定4.1根据目标配合比以3.8%、4.0%、4.2%三个不同含油量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
4.2采用表干法检测试件密度,根据集料比例及含油量,分别计算试件的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物理力学指标,试验和计算见试验记录表。
4.3标准击实的试件冷却至室温后,将试件置于60℃的恒温水浴中保持30~40min,测定试件的稳定度和流值。
数据见试验记录表。
试验记录表4.4根据试验数据选定最佳含油量为4.0%。
五、配合比设计检验5.1按最佳含油量为4.0%制作二组试件,测得其毛体积相对密度(平均值)为2.416、空隙率(平均值)为4.6%、饱和度68.8%为均满足规范要求。
5.2将第一组试件置于60℃的恒温水浴中保持30~40min后,测得其稳定度(平均值)为9.47 KN。
5.3将第二组试件置于60℃的恒温水浴中保持48h后,测得其稳定度(平均值)为8.34KN,计算其浸水残留稳定度为MS。
AC-16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高速沥青路面标抗滑表面层AC-16C目标配合比报告高速公路工程合同段工地临时试验室二○年月高速沥青路面抗滑表面层 AC-16C目标配合比报告1、依据规范和要求1.1、《双永高速路面设计图纸》;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1.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2、混合料的类型2.1、沥青路面表面层混合料级配类型采用AC-16C型,属于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3、表面层层位特点及设计重点3.1、表面层是与行车直接接触的层面,因此,抗滑性要求表面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表面有一定的粗糙性;但从微观上看,表面层还必须有一定的封水性能,防止水从路表面渗入下层造成水损害,这就要求表面层表面平整、密实。
在一定程度上,密水性与构造深度是互相矛盾的。
因此,在保证混合料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同时保证构造深度与渗水满足设计要求,成为表面层配合比设计的重点之一;另外,本项目所处地区夏季温度较高、高温持续时间长,冬季不太冷,并且有可能出现重载交通路段,如何提高抗滑表面层的抗车辙能力也是上面层的设计重点。
4、原材料试验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先决条件,为了满足气候环境与交通对路用性能的要求,必须做好原材料的选择。
该配合比通过测试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等材料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来检测材料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从而完成原材料的选择。
4.1、沥青通过对该区域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的情况分析,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是水损害问题,而改性沥青在提高与集料的粘附性、粘结力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本项目采用上海春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SBS改性沥青(I-D级),所检各项指标均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实测指标与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SBS改性沥青(I-D级)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4.2、集料集料是沥青混合料的关键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是决定混合料强度特性的最重要因素,它的颗粒形状不仅影响混合料的构架,也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与抗疲劳性能等材料特性,此外,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等级对混合料强度的形成也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优质的集料是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重要保证。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 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
法或计算法,求出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 料用量比例。
3) 调整配合比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要求作必 要的配合比调整 a.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 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 mm、2.36 mm和 4.75 mm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 限。
2) 测定物理指标: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最佳 用量,需要测定各组试件的表观密度, 空隙率, 矿 料间隙率和饱和度等物理指标.
3) 测定力学指标: 采用马歇尔稳定度仪, 测定沥 青混合料的力学指标,即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和流 值.
4) 试验结果分析: A. 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以 沥青用量为横坐标, 以表观密度, 空隙率, 饱和 度, 稳定度, 和流值为纵坐标, 绘制试验结果的 关系曲线,如下图:
n=0
10
70.
50.
35.
25.
17.
12.
8.8
6.3
4.4
通过量 .5 0 71 00 36 00 68 55 7 2 7
(%)
级配 n=0 10 81. 65. 53. 43. 35. 28. 23. 19. 15. 范围 .3 0 23 98 59 53 36 79 38 08 50 曲线 n=0 10 61. 37. 23. 14. 8.3 5.4 3.3 2.1 1.2 通过 .7 0 56 89 33 36 4 7 7 0 9 量(%)
其他等级公路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13 AC—16
AM—13
一般城市道路及其 他道路工程
沥青混 凝 土路面
沥青碎 石 路面
AC—5 AC—10 AC—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确定设计要求。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时,需明确设计要求,包括沥青的黏度、骨料的颗粒形状、最大粒径等技术指标,还需考虑路面的使用强度、防水性、耐磨性等要求。
2.计算沥青含量。
沥青是沥青混合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的选定是混合料性能的
重要保证。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沥青质量=总质量/(1+骨料空隙率+沥青空
隙率),其中骨料空隙率和沥青空隙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3.计算骨料含量和配合比。
在确定沥青含量后,即可计算骨料含量,骨料含量=总质量-沥青含量。
骨料含量的选定需与沥青含量相匹配,同时需要配合具体的骨料种类、颗
粒形状和最大粒径进行选择。
最后,即可计算出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配
合比=沥青含量/骨料含量。
4.不同情况下的配合比计算。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程要求、原材料种类、技术水平等因素的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合比的调整。
例如,在高速公路路面上应用的沥青
混合料中,对沥青含量有较高的要求,通常为5%~7%左右;在高寒地区的
路面上应用的沥青混合料,根据路面的使用环境和气候条件,沥青含量需
要适当增加,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确保路面质量稳定和工程项目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工程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以求取一个最优的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