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措施要求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是指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如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的传播可能导致感染控制的困难和治疗的复杂性。

因此,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及其必要性。

首先,单病房隔离是指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单独安排在一间独立的病房。

这种隔离方式可有效防止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实施单病房隔离的措施包括:1.确定病房:选择空气流通良好、面积适宜的单间病房。

病房的面积应能容纳患者的床位、洗手间等设施,并保证医护人员的操作空间。

2.衣物和个人防护用品:为每位患者准备独立的衣物和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隔离衣、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这些物品应放置在患者可自行取用的地方,并定期更换并进行清洗消毒。

3.隔离标志:在病房门口张贴特殊的隔离标志,提醒医护人员和访客关于患者的隔离状态。

同时,应在病房内外设置明显的洗手消毒设备,促使每位进入病房的人员严格执行手部卫生。

4.病房消毒:在患者出院后,对病房进行全面消毒,包括表面清洁和空气消毒等,以确保下一位患者入住时的环境卫生。

其次,集中隔离是指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集中安置在特定的区域,例如特殊病房或隔离病房。

这种隔离方式适用于有多个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同时就诊情况的机构。

集中隔离的措施包括:1.定期宣教:定期组织会议或培训,向医护人员宣传和教育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知识和隔离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感染控制的意识和技能水平。

2.个人防护用品: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以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接触时能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同时,定期检查和更换这些用品,防止污染和破损。

3.交叉感染控制: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手卫生、环境清洁和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的管理。

定期进行观察和检查,确保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4.访客管理:限制和控制患者的访客,在必要时进行访客筛查,确保访客不带来任何可能导致感染传播的病原体。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主要为单独隔离、限制活动范围、密切接触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做好环境卫生等。

1.单独隔离:一般要将患者置于单人房间,并且建议隔离标记;
2.限制活动范围:需要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如果转院,需要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避免感染其他患者或者是医务人员;
3.密切接触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需要戴好口罩,必要时需要穿上隔离衣,离开病房要将隔离衣脱下,并且认真洗手;
4.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还需要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需要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如果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以及分泌物等,需要戴上手套,将手套脱下后要认真洗手;
5.做好环境卫生:每天需要认真做好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如果要探视者需要看望病人,要通知值班护士,并且要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缺乏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标准〔2021年4月1日公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

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

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那么,防止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病症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防止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1、病人应单独安置在隔离病室,必须进行接触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床头标贴接触隔离警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

2、限制病人家属探视,如必须探视,每次1-2人,家属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进行手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

3、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确保无菌操作。

4、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有记录。

5、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若病人有大便失禁情况,应加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还应戴口罩和防护面罩。

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清洗或手消毒。

6、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7、地面每日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 的消毒剂进行拖擦。

8、床头柜、床单元、监护仪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 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9、血压计、听诊器不能共用,专人专用,每日保持清洁干净,终末消毒。

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10、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11、合理使用抗生素。

12、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3、病人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放入双层防渗漏黄色垃圾袋内送医疗废物暂存处。

院感科2013年7月1日。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
采取接触隔离措施:(1)尽量单间隔离。

无条件时同种病原菌感染患者置一间。

(2)加强手卫生。

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戴手套。

可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脱手套后,须进行手卫生。

(4)穿隔离衣。

预计与病人是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时需脱下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5)病人物品专用。

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

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等物品,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6)环境消毒。

病人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

(7)他科检查告知消毒。

病人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清洁消毒。

(8)限制探视,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9)解除隔离: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查出该病菌,方可解除隔离。

3.2菌药物的应用使各种耐药菌定植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因此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

3小结
综上所述,烧伤科医院感染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医务人员要
对各种危险因素,积极落实干预措施,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
一、病人应单独安置在隔离病室,必须进行接触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床牌标贴接触隔离警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

二、限制病人家属探视,如必须探视,每次1-2人,家属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

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确保无菌操作。

四、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有记录。

五、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若病人有大便失禁情况,应加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还应戴口罩和防护面罩。

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清洗或手消毒。

六、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地面每日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八、床头柜、床单元、监护仪等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

九、血压计、听诊器不能共用,专人专用,每日保持清洁干净,终未消毒。

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

十、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
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十一、合理使用抗生素。

十二、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十三、病人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放入黄色垃圾袋。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1、应尽量单间安置MDRO感染/定植患者。

无单间时,可将相同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不应将DRO感染/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手术后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主动筛查发现的MDRO定植患者也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4、隔离房间或隔离区域应有专用隔离标识,并有注意事项提示。

5、隔离房间诊疗用品应专人专用。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采取标准预防,进出隔离房间、接触患者前后应扩行手卫生。

当执行有产生飞沫的操作时,在有烧伤创面污染的环境工作时,或接触分泌物、压疮、引流伤口、粪便等排泄物以及造痿管、造痿袋时,应使用手套、防渗隔离衣和防护面屏/护目镜。

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规范摘脱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7、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科或到临床医技科室外出检查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8、MDRO感染患者、定植者的隔离期限,原则上应隔离至MDRO 感染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如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还需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4月1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

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

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措施要求

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措施要求

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要求:
1、接触隔离措施,单间隔离(床旁隔离):
2 、在住院病人病例上贴有“MDRO”蓝色的隔离标识:
3 、在病人床头挂标有“MDRO”蓝色小牌的隔离标识:
4、病人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
5、病人床边备隔离衣:
6、可复用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
7、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清洁消毒:
8、对病人及家属宣教:
9、转诊或行检查前通知接诊、检查科室:
10、诊疗或接触该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
11、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12、查阅病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者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22 年 4 月 1 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

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

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者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殊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wei)险因素。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者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先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 B 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措施要求

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措施要求

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要求:
1、接触隔离措施,单间隔离(床旁隔离):
2、在住院病人病例上贴有“MDRO”蓝色的隔离标识:
3、在病人床头挂标有“MDRO”蓝色小牌的隔离标识:
4、病人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
5、病人床边备隔离衣:
6、可复用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
7、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清洁消毒:
8、对病人及家属宣教:
9、转诊或行检查前通知接诊、检查科室:
10、诊疗或接触该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
11、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12、查阅病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包括:
1. 接触预防措施:戴护目镜、穿短袖或长袖衣物、戴手套等,以防止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

2. 屏障预防措施:将病人隔离在单独的房间,并确保房间内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同时限制只有必要的人员进出。

3. 洗手和消毒措施:医护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手卫生规范,使用合适的肥皂和清洁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4.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接触多重耐药菌时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物,以避免交叉感染。

5. 遵循无菌操作:在处理感染病例时,医护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器械和设备,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6. 定期清洁和消毒:对医院的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7. 化验室设施的隔离:将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培养工作隔离在特定的实验室中,避免其在实验室内传播。

8. 定期培训医护人员:为医护人员定期提供交叉感染和防控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具体的实施方法还需要根据不同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和感染程度来确定。

在实施隔离措施时,需要遵循医院的相关指引和标准操作规范。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消毒隔离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指导临床科室做好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依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临床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多重耐药菌患者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隔离患者的病历夹和床尾卡上应粘贴医院统一制定的隔离标识,患者腕带应注明。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需转科治疗时,应与接诊科室做好交接,以便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落实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当手部皮肤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5、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的污染。

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或手术时,应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等准备工作。

6、感染患者诊疗使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应专用,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等,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7、感染患者换药应在床旁进行。

换药后的敷料等弃置于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器械放入密闭容器内交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8、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9、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的清洁和消毒。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当使用专用抹布和拖布进行清洁和消毒,每日3次,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

患者体位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取 下口罩,并尽量减少与他 人接触的机会。
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
清洁频次
每天至少清洁1次病室,包 括地面、床头柜、床单等 。
消毒方法
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物体表 面进行擦拭消毒,或使用 紫外线灯对病室空气进行 消毒。

清洁工具
使用一次性清洁工具,避 免交叉感染。
04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的注意事项
针对不同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应采取个性化的消毒隔离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控效 果。
消毒隔离措施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努力,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预防 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随着多重耐药菌的日益增多, 消毒隔离措施需要不断更新和 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
未来需要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 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 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措施的 有效性和执行力。
02
多重耐药菌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 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分类
根据耐药性的不同,多重耐药菌 可分为多重耐药菌和广泛耐药菌 。
传播途径和危害
传播途径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血液、体 液等。此外,医院内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离的规范和要求。
参考文献3
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编写 的书籍,详细介绍了多重耐药菌 感染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控
制措施。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宣传和教育
针对医院全体员工,开展多重耐药菌 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培训和 教育,提高员工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 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和防控能力。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4月1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

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

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患者消毒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患者消毒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患者消毒隔离措施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多重耐药菌患者消毒隔离措施1、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牌和病历夹右上角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做好防护(蓝色为接触隔离)2、患者做好进行单独隔离,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要进行床边隔离,相同感染病原体患者可同住一室。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3、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人者为一个护士、一个医生,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4、进入病人房间的人员都必须戴清洁手套,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如果将与病人或其环境有大面积接触,或病人有大便失禁的情况,工作人员要加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医务人员还应当戴上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5、在隔离房间门口放置一警示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并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

手卫生是接触传播最重要的环节,接触患者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并按“六部洗手法”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架)等不能共用。

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7、进行床旁诊断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8、病室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各物体表面及地面,清洁用具必须专室专用,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9、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该诊疗单位,以便他们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

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10、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措施要求第一篇:多重耐药菌病人隔离措施要求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落实要求:1、接触隔离措施,单间隔离(床旁隔离):2、在住院病人病例上贴有“MDRO”蓝色的隔离标识:3、在病人床头挂标有“MDRO”蓝色小牌的隔离标识:4、病人床边备快速手消毒剂:5、病人床边备隔离衣:6、可复用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7、该病人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清洁消毒:8、对病人及家属宣教:9、转诊或行检查前通知接诊、检查科室:10、诊疗或接触该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11、感染病人的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12、查阅病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第二篇: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制度和措施一、病人应单独安置在隔离病室,必须进行接触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床牌标贴接触隔离警示标识,提醒医务人员。

二、限制病人家属探视,如必须探视,每次1-2人,家属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

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确保无菌操作。

四、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有记录。

五、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若病人有大便失禁情况,应加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还应戴口罩和防护面罩。

并在离开房间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脱去手套后必须进行手清洗或手消毒。

六、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地面每日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用500-1000mg/L (0.05-0.1%)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八、床头柜、床单元、监护仪等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

九、血压计、听诊器不能共用,专人专用,每日保持清洁干净,终未消毒。

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

十、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十一、合理使用抗生素。

十二、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十三、病人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放入黄色垃圾袋。

2第三篇: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

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

P-resisitence成为泛耐菌株,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耐药。

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氢酶系、四环素类、氟奎诺酮及磺胺类等耐药。

耐药菌株MDR大多为条件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GNR)占较大比例,如肠杆菌科中的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粘质沙雷菌、枸橼酸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以及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流感杆菌等。

革兰阳性菌中有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尤以MRSA和MRSE为多;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近年来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常引起肺炎、脑膜炎、菌血症和中耳炎,人结核分支菌等。

此外尚有淋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

耐药机理多重耐药性(multiple resistance, MDR)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

最多见的是革兰阳性菌的MDR-TB和MDR-MRSA,以及常在ICU中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青霉烯类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对复方新诺明以外的全部抗菌药耐药。

MDR的出现决定了联合用药的必然;MDR菌株的高频率出现,意味着抗微生物药物时代即将结束。

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如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50%,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20%,而预防和促生长应用却占了80%,滥用率为40%~80%,每年有4万死亡病例是由耐药菌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