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口不截流污水处理技术措施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污口不截流污水处理技术措施与应用

摘要:排污口不截流治理污水技术,是城镇河湖污水治理、原位生态修复一种新的尝试,借助发明专利装置,和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实现排污口的污水预处理,始终保持水体自净化能力超过排入的污染,从而实现生态治理长效性。

关键词:污水处理排污口不截流专利应用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成区规模扩大,排入城镇河湖的水量不断增加,特别一些老旧城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更新速度未跟上,导致城镇河湖的黑臭水体延绵不绝。住建部、环境部、发改委和水利部于2022年4月联合颁布了《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控源截污是治理黑臭水体的首要措施,而污水截流是重点。

2 河湖排污口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技术线路进行治理[1],其中控源截污是前提。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用水量增加,大量污水排入河湖,水体的自净化能力降低,或污水排量超过了自净能力,形成了黑臭水体。排入河湖的污水可分为点源和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城市排污管网不健全,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道;面源污染是指降雨后地表流经冲刷,裹挟着大量污染物排入河道,包括农药化肥和垃圾渗流等。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形成的点源污染,一般都集中收集汇入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成“中水”后排入河湖,而面源污染按照入河(湖)方式,分为明渠和暗管两种类型,未经处理,通过排污口直接排入河湖,当前很多城区尚未进行“海绵城

市”或“正本清源”改造,形成雨污混流排入河湖。因此,从源头上控制未经处

理的污水排放进入河湖,是控制黑臭水体、改善水质的关键。

3 排污口不截流在污水治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3.1 不截流治理污水的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黑臭水体治理主要采用是污染源截流、换水、清淤等物理法,耗费大

量人力和财力,治标不治本,处理周期长且没有长效性,清淤换水成本高,截流

是将点源污染的污水接入设计截污干管到处理厂,处理成“中水”后排放,如果

将面源污染或雨污合流管道全部接入截污干管,污水处理厂将不堪重负,也无法

承受来水量,且处理成本高,工程投资巨大,增加社会负担,因此,不截流治理

污水技术值得重视和应

用。

河湖污水治理原位生态修复施工工艺,采用生物法即水体原位高效重构技术

手段[2],不需要清淤、疏浚、换水,不需要排污口截流等手段,借助环保无毒的

微生物制剂,通过裂解河道的有害物质,激活原有的土著生物,借助曝气装置,

重建生态系统,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消减黑臭污染成分,消减过高的氨氮、总

磷等富营养成分,令河道里面的物种呈现多样化,实现水清岸绿,使淤泥砂质化,实现生态长效性修复。对市政污水处理和环保,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及幸福指数,绿色宜居起着关键的作用。

3.2 工程案例

东溪流域西洋溪支流市对区流域考核点位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位于厦门市同

安区五显镇境内,水质处于劣V类水即黑臭水,因河道线路较长,两岸是居民区

或菜地农田,经过排查有多个明沟暗渠不断向河道排放污水,水体超过了自净能力,形成黑臭河道。需要治理指标为:溶解氧、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4个常

规指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标准[3],地表V类

水达标判断标准为:溶解氧≥2mg/L、氨氮≤2mg/L、总磷≤0.4mg/L、化学需氧

量≤40mg/L。项目通过生物法进行水质生态治理,面源污染采用排污口不截流,

主要通过高效水生态重构技术,播撒微生物制剂,调水补水,曝气,种植水生植

物等手段,由于底泥在治理过程中会不断释放污染物,造成边治理边释放污染物,所以首先要解毒,就是解除残留在底泥、水体以及污染源中的毒性物质,比如毒

化学品、重金属及有害金属、生物毒等,为土著生物群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使

被毒死的自净化土著生物群复活,增强水体自净化能力。项目通过了验收,水质

指标检测合格。

3.3 不截流治理污水的原理分析

当排入的点源和面源污染,以及底泥释放的内源污染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化能力,河湖就变成黑臭水体,反之,当自净化能力超过了排入的污染,则水体状况

好转。我们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控制点源污染,消减面源和内源污染,提高水体的

自净能力也解决水环境的关键。不截流治理污水技术,是指普遍的面源污染水或

雨污混流,无法引流到处理厂处理的污染水,采取不截流方法,将排污口的水在

排污口先预处理,排入的污水通过生物制剂等方式消减。始终保持水体自净化能

力超过排入的污染。

图1 污染与水体自净能力关系

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水的主要优点是不清淤、不截污[4],投放微生物制剂到

河道水体中,部分菌种在底泥着床,对底泥进行解毒,为了减轻不断向河湖中排

放的污水的毒性,首先将面源污水在排污口进行就地截留和预处理,为了解决这

种问题,我司发明了一种下水道排污口污水的过滤装置,不仅可以对排污口的污

水中的杂质悬浮物进行过滤拦截,而且通过过滤层达到初期除臭和预处理的目的。

4 发明专利的应用

一种下水道排污口污水的过滤装置,是我司科研团队,针对排污口不截流而

研发的一种实用新型专利,由壳体、加药口、过滤室、过滤栅网、过滤网隔板、

填充料除臭层等组成,壳体由轻质材料制成,如PVC或UPVC管等,过滤网可用

尼龙材质,过滤栅隔板可用带孔塑料材质,不易腐烂,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成本低,无需经常维护,主要埋设于排污口前端。

图2 排污口污水过滤装置

处理装置安装在排污口附近河道水体之中,相当于小型的生物滤池,无需占

用岸边土地,对河道行洪也不影响。其中设置有过滤网隔层即除臭层,用松树皮

作为填充料,在填充料内通过加药口投放微生物制剂,松树皮具有很好的净化除

臭功效,臭水流经填充的粗、中、细松树皮填充室后,使得臭味减轻。松树皮作

为载体滤料,投放生物制剂,微生物生长于松树皮表面的生物膜中,或是悬浮在

滤料周围的液相中,树皮的养分含量高,表面粗糙,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为微生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比表面积大,使得松树皮滤料可以与污染物与微

生物快速接触,有利于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需氧化和营养物质,排入的污水和微

生物混合,利用排污口的水流实现生物制剂的播撒扩散,缩短裂解时间,快速裂

解水体中的重金属、有害金属、有毒化学及富营养化物质等,激活水体土著生物群,重构(提升)水体自净化能力,且松树皮不易腐烂,使用寿命长,可使用5-

8年更换一次。

为了美观,遮挡排污口装置,在排污口岸边建立可支持人员可以活动的亲水

平台,摆放种植的植物盆景,具有美观效果,有河道美化功能,把河道变成公园湖,把公园湖变成景观池,使之与周边环境美化协调,实现污水处理与河道景观

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