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完整word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6442a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b.png)
(完整word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期末考试卷适用班级:考试方式:闭卷班级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细胞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2.菌落: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colony)。
3.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4.菌丝体: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菌丝体。
5.生长因子:通常是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的,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的有机营养物。
6.培养基: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经过人工配制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
7.消毒:是指利用某些理化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所有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8.菌株:又称品系(在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再从中筛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10.干酪:是在乳中(也可用脱脂奶油或稀奶油)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使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凝固后,排除乳清,将凝块压成块状而制成的产品。
11.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12.发酵乳制品:是指良好的原料乳经过杀菌作用接种特定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进行发酵,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称为发酵乳制品。
13.栅栏技术:已知的防腐方法根据其防腐原理归结为高温处理,低温冷藏或冻结,降低水分活性,酸化,降低氧化还原值和添加防腐剂等几种,即可归结为少数几个因子。
微生物检疫名词解释
![微生物检疫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c6036d2aa00b52acfc7cac0.png)
名词解释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微生物检验:(microbiology detection):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性质,从而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
4、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单菌落: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用于计算细菌数量的一种方法。
5、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
通常以lg或1ml或lcm2样品中所含的菌落数量来表示。
6、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
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
细菌总数也称细菌直接显微镜数。
通常以1g或1m1或lcm2—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来表示。
7、细菌相:指存在于某一物质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8、指示菌:是在常规安全卫生检测中,用以指示检验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
检验指示菌的目的,主要是以指示菌在检品中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多少为依据,对照国家卫生标准,对检品的饮用、食用或使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9、动物性食品:又叫动物源性食品(Animal Derived Food)是指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包括肉类及其制品(含动物脏器)、水生动物产品等。
10、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11、食物感染:通常是指因摄入感染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而不是由细菌副产物引起的疾病。
12、食物中毒性感染:是指因食物中毒和食物感染共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13、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是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cb6415f90f76c660371a01.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习题及答案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 食品微生物检验2.指示菌二、填空题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是研究范围广、涉及学科多____、____。
2.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有____、致病菌、真菌毒素等.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____、____食品加工过程与贮藏等环节的检验、食品的检验。
三、判断题评价食品质量的卫生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
( )四、多项选择题在我国对食品质量进行卫生评定时,最常检验的微生物指标包括( )。
A菌落总数 B大肠菌群 C致病菌 D病毒五、问答题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范围有哪些?六、论述题阐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三项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l.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及其检验方法与指标的一门学科。
2.指示菌:是在常规安全卫生检测中,用以指示检验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
二、填空题1.应用性强、法规约束2.菌落总数、大肠菌群3.生产环境的检验、原辅料的检验三、判断题(×)四、多项选择题ABC五、问答题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范围有哪些?答: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环境的检验:包括车间用水、空气、地面、墙壁等。
②原辅料的检验:包括食用动物、谷物、添加剂等一切原辅材料。
③食品加工过程、储藏、销售诸环节的检验:包括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检验、加工工具、运输车辆、包装材料的检验等。
④食品的检验:重要的是对出厂食品、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检验。
六、论述题阐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三项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答: ①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 或lcm2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它可以反映食品的新鲜度、被细菌污染的程度、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状况以及食品是否腐败变质等.因此它是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②大肠菌群:包括大局杆菌和产气杆菌一些中间类型的细菌。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3f2d0d3187c24028915fc3b1.png)
微生物检验定义: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及其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
特点:研究对象及范围广,涉及学科多样,实用性及应用性强,采用标准化。
目的:为生产出安全、卫生、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的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它对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口等方面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大意义。
检验的主要内容:生产环境、原辅料、加工运输、储藏、销售过程、成品。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菌落总数定义: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基、温度、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形成微生物菌落的总数。
只包括一群在平板技术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的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不等于细菌总数。
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细菌群落。
意义:是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是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反应食品新鲜度、被细菌污染程度、生产过程中是否变质、食品生产的一般卫生状况。
多于10万个,足以引起食物中毒;人的感官能察觉食品因细菌的繁殖而发生变质时,细菌数约已达到106-107CFU/g (mL或cm2)。
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对评定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质量起一定的卫生指标作用,但还必须配合大肠菌群和病原菌项目的检验。
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GB/T 4789.2-2010: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磷酸缓冲溶液、无菌生理盐水。
菌落总数计算方法:N=ΣC/(n1+0.1n2)d。
ΣC—所有符合计数要求的平板菌落数之和;n1—较低稀释度有效平板数;n2—较高稀释度有效平板数;d—较低稀释度的稀释倍数。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c77dd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2.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和质量。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它们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和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应当基于科学依据和实际情况,旨在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一般来说,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包括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检测要求和限量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加工方式进行调整,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细菌总数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食品中细菌的总体水平。
细菌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规定了不同食品中细菌总数的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大肠菌群是一类与粪便有关的细菌,其存在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大肠菌群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避免食品的致病菌污染,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的食源性疾病。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通常会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并规定了其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中毒致病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
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食品变质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的变质和腐败。
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般会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进行严格要求,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才能有效防止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希望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共同维护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食品微生物名词解释==
![食品微生物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864a604cc17552707220899.png)
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11、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2、菌落: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产生的大量子细胞围绕母细胞形成的肉眼可见,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子细胞群叫做菌落
36、微生物接种是微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接种方法包括( 涂布法、划线法、倾注法、浸洗法、点植法、穿刺法 )。
37、微生物的呼吸氧化作用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性质可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作用)。
38、原核生基因重组的方式有( 转化、转导、接合、溶源转变 )等4种形式。
39、噬菌体在生命活动中的寄生性具有高度的( 专一性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发生两种情况,据此噬菌体
43、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_____细菌胞壁外______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_____粘性、胶冻__状物质。按其在细胞表面存在的状态
可分为四大类:____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 _。
44、 主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_ 冰箱保藏法;石蜡油封藏法;沙土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冷冻保藏;液氮保藏 ____等。
3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芽孢、荚膜、鞭毛 黏液层 和纤毛等。
33、霉菌的菌体均由分枝和不分枝的 菌丝体 构成,许多 菌丝 交织在一起形成菌丝体。
34、无菌操作是防止 微生物污染 的操作过程。
35、当利用高压灭菌锅对培养基灭菌时,蒸汽压力达到0.1×106Pa时,则锅内温度为(121.1℃).
三、问答题
1、如何控制发酵条件进行ⅠⅡⅢ型酒精发酵?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e6aa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3.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包括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有害菌和变质菌的检测,以及对食品中的微生物总数、菌落总数、酵母和霉菌等指标的测定。
1. 致病菌的检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主要包括样品的预处理、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生化鉴定等步骤。
2. 有害菌的检测:有害菌是指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的微生物,包括产毒菌、过敏原菌等。
常见的有害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
有害菌的检测可以采用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生物传感技术等。
3. 变质菌的检测:变质菌是指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
变质菌的检测常采用菌落总数进行评估,包括总生菌数、大肠杆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过滤法、MPN法等。
4. 微生物总数的测定:微生物总数是指食品样品中各种微生物的总数目,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过滤法、MPN法等。
6. 酵母和霉菌的测定:酵母和霉菌是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有一定影响。
常见的方法有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
传统培养方法是指通过将食品样品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培养,观察和计数微生物菌落来确定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快速检测方法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特定基因、代谢产物或抗原,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和鉴定。
常见的快速检测方法有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生物传感技术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e308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0.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对细菌、霉菌、酵母、寄生虫、病毒等微生物的检出和数量测定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是确定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总生菌数:是指食品中各种细菌的总数目,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细菌的总数目是反映细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2.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肠道内的一类细菌,它们通常存在于动物和人的粪便中。
在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可以说明食品可能受到粪便污染。
3. 霉菌和酵母:霉菌和酵母可以导致食品发酵变质等现象,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对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进行检验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4. 病原微生物:某些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可以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所以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和分析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1. 传统培养方法: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将食品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培养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性来鉴定和计数微生物。
常用的培养基有大肠埃希菌碧胱甘溶血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DNA或RNA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基因测序等。
这些方法通常具有快速、准确和高效等优点。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而言,传统的培养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但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微生物,但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在实验室中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通常会结合使用不同的技术来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120f372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3.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一、简介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质量,包括正常的、致病的和腐败的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基法、生化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在于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健康,对消费者的健康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这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微生物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食品质量和保质期,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可以在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各个环节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
三、常用的检验方法1.传统的培养基法这是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一般采用富营养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
一般来讲,从食品样品中取出一定量的样品,在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是否有细菌和霉菌生长,根据不同的生长特性、形态、染色等特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传统的培养基法可以进行下面的检验:(1)总生菌数检验(2)大肠杆菌检验(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4)沙门氏菌检验(5)真菌检验2.生化法生化法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变化或特异性反应,对微生物进行鉴定的方法。
生化法是一种繁琐且精确的方法,但它需要对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复杂的分离和分析,并且需要对试剂的准确性进行检验。
3.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LAMP和DNA芯片等,可以用于检测特异性的微生物和微生物群落。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灵敏,尤其是对于那些难以进行传统培养的微生物有很好的效果。
四、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1.样品的准备样品的准备是指将食品样品在检测前进行预处理工作。
基本原则是:样品的处理不能影响其微生物学的特性,要保证其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般的方法是通过分离、干燥、磨碎、摇匀等方法使样品达到均匀的状态,以便能够更好地代表样品总体的情况。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b4016c4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b.png)
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一、概念和分类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群体特不庞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类。
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原核生物的要紧特点:细胞内有明显的核区,但没有核膜包围;核区内含有一条双链DNA构成的染色体;能量代谢和许多合成代谢均在质膜上进行,核糖体分布在细胞之中;相关于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有了真正的细胞核,有多种细胞器;而病毒因此不具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能够认为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
它们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在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
能够作为了解的是,病毒能够通过细菌滤器,且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二、细菌、霉菌、酵母菌和致病菌介绍细菌的细胞结构在原核生物中具有代表性,要紧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局限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别结构。
在自然界中细菌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并与食品关系最为紧密。
是食品理论、工业发酵和酿造研究的要紧对象,也是导致食品腐败的要紧类群。
细菌的根基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不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
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它的营养来源要紧是糖类和少量氮、矿物盐等,极易在含糖的食品、饼干、面包和各种谷物、水果上生长。
经常会有食品会因为发生霉变而不能食用,还有些霉菌会产生毒性特别大的毒素,好比黄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霉素、黄米毒素、杂色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霉素和展青霉素等等,都可能导致癌症,这类霉菌在大米和花生中最多。
由此,对霉菌的检测尤为重要。
霉菌菌体是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组成,菌丝细胞均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以及内含物组成。
食品微生物检疫
![食品微生物检疫](https://img.taocdn.com/s3/m/57ac17fe6294dd88d0d26b91.png)
名词解释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微生物检验:(microbiology detection):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性质,从而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
4、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单菌落: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用于计算细菌数量的一种方法。
5、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
通常以lg或1ml或lcm2样品中所含的菌落数量来表示。
6、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
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
细菌总数也称细菌直接显微镜数。
通常以1g或1m1或lcm2—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来表示。
7、细菌相:指存在于某一物质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8、指示菌:是在常规安全卫生检测中,用以指示检验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
检验指示菌的目的,主要是以指示菌在检品中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多少为依据,对照国家卫生标准,对检品的饮用、食用或使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9、动物性食品:又叫动物源性食品(Animal Derived Food)是指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包括肉类及其制品(含动物脏器)、水生动物产品等。
10、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11、食物感染:通常是指因摄入感染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而不是由细菌副产物引起的疾病。
12、食物中毒性感染:是指因食物中毒和食物感染共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13、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是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及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及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ed052c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c.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及指标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的过程。
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总菌落数检验:用于评估食品中的微生物总数,一般采用菌落计数法,计算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内的菌落数。
2. 大肠菌群检验:用于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粪便污染,常用指标为大肠菌群总数和大肠菌群中致病菌的检测。
3.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和种类,常用指标为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4. 异常微生物检验: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和其他异常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5. 腐败微生物检验: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腐败菌和产生腐败物质的微生物。
6. 食品添加剂中微生物检验:用于检测食品添加剂中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是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微生物的危害性而确定的,常见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菌落数指标: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确定不同食品的总菌落数指标,如生鲜食品一般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而加工食品则要求更低的总菌落数。
2. 大肠菌群指标: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其检测指标一般为大肠菌群总数和其中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等。
3. 霉菌和酵母菌指标:霉菌和酵母菌可以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毒素,因此其检测指标一般为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
4. 异常微生物指标:异常微生物是指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检测指标一般为特定菌株的存在与否。
5. 腐败微生物指标:腐败微生物是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异味的主要微生物,其检测指标一般为腐败菌的存在与否。
6. 食品添加剂中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中的微生物污染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其检测指标一般为微生物的存在与否。
三、结语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广泛,涵盖了食品中的各种微生物。
通过合理的检验方法和严格的指标要求,可以有效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5ce71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0.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及其对人体卫生的影响进行检测的过程。
该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总菌落数检测:即对食品中所有细菌总数的检测,包括有害细菌和有益细菌。
其方法主要是通过菌落计数法进行,即将食品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均匀涂在培养基上,并在特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计算出每毫升样品中细菌的数量。
2、致病菌检测:包括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测。
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PCR技术、ELISA技术、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法等。
3、真菌检测:即对食品中的霉菌、酵母菌等真菌类微生物的检测。
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孢子计数法、PCR技术等。
4、其他微生物检测:还包括对食品中的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检测。
1、PCR技术
PCR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各种致病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其原理是利用PCR反应,在核酸水平上扩增目标基因序列,再通过电泳分离进行检测。
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成为食品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2、ELISA技术
3、孢子计数法
孢子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对含有真菌孢子的食品样品进行稀释,将其涂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最终通过显微镜观察孢子的数量进行检测。
孢子计数法具有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中。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卫生的重要保障之一,其内容和方法不断发展和更新,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食品。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608c8c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6.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来评估其
卫生状况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
酵母等,它们可以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是确定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食品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以及预
测食品的货架期。
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包括总菌落
计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一般采用培养基培养的方法,将食品样品
加入培养基中,利用适当的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培养
微生物。
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是否出现菌落以及菌落的
形态、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可以用于指导食品生产者和经销商
进行生产、储存和销售决策,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此外,
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还可以为食品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以制定和修订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政策。
食品微生物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136449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6.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概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食品微生物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的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污染。
这些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导致食品变质、产生有害物质或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因此,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检验方法食品微生物检验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1.总菌落计数(TPC):通过将食品样品分散在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菌落的数量来评估食品中的总细菌数量。
常用的培养基有普通营养琼脂、大肠杆菌琼脂和厌氧培养基等。
2.大肠杆菌检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其存在表明食品可能受到粪便污染。
通过将食品样品分散在含有大肠杆菌指示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菌落的数量来评估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数量。
常用的培养基有大肠杆菌培养基和EC培养基等。
3.酵母和霉菌检验:酵母和霉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其存在可能导致食品的霉变和腐败。
通过将食品样品分散在含有酵母和霉菌特异培养基的琼脂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菌落的数量和特征来评估食品中的酵母和霉菌数量。
常用的培养基有皂脚盐络蛋白琼脂、白霉组培养基和苯甲酸葡萄糖琼脂等。
4.病毒检验:病毒是一类微生物,其存在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传播。
食品中的病毒检验通常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聚合酶链反应)或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特定病毒核酸或病毒抗原。
标准与要求食品微生物检验通常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进行,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常用的标准和要求有以下几点:1.菌落计数限值:根据食品的种类和用途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通常规定了食品中各类细菌的允许数量范围。
例如,某种食品的菌落计数限值可以是每克不超过10^5个菌落形成单位(CFU/g)。
2.大肠杆菌限值: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是一种指示菌,它的存在表明食品可能受到粪便污染。
因此,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通常规定了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允许数量范围。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eccb1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1.png)
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是指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和传播疾病,因此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至关重要。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标准主要包括对食品中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测。
其中,对细菌总数的检验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项目之一。
细菌总数的多少直接反映了食品的卫生状况和新鲜程度,一般情况下,细菌总数越高,食品的新鲜度越低,质量越差。
因此,对细菌总数的检验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另外,对霉菌和酵母菌数量的检验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它们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会产生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霉菌和酵母菌数量的检验可以有效地控制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此外,对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验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内容。
这些致病菌如果存在于食品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其进行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避免外界污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手段,其标准和方法的严格执行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加强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微生物名词解释
![食品微生物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4ba40eb856a561252d36fa5.png)
39.生物氧化: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形式包括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和失去电子3种,过程可分为氢、递氢和受氢,功能有产能(A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类型包括了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10.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体积一般比细菌大,构造与G-相似:细胞壁双层,含肽聚糖。
11.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类支原休:侵染植物的支原体。支原体的特点:细胞小;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因无细胞壁,故呈G-且形态易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等;菌落小;以二分裂和了芽等方式繁殖;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多数能以糖类作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基因组很小。
23.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实体结构的真菌。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菌丝体,其中主要执行吸取营养物功能的菌丝体称营养菌丝体(假根,匍匐菌丝,吸器附着胞,附着枝,菌核,菌索,菌环);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称气生菌丝体(主要特化成各种形态的子实体)。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蛛网状绒毛状棉絮状或毡状,不易挑取,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
20.内质网:指细21.核糖体:是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的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有蛋白质合成功能。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b33b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b.png)
0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
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克或每毫升 食品中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加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和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应用领域
食品生产过程控制
01
通过微生物检验,监控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确保食品
不受微生物污染。
食品安全评估
02
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评估食品的安全性,确保食品符合国
家食品安全标准。
之一。
检测方法
通常采用倾注培养法或表面涂布法 进行检测,需要经过培养、计数和 报告三个步骤。
参考范围
不同食品的细菌总数参考范围不同, 一般而言,生乳的细菌总数应不超 过100000cfu/mL,饮用水的细菌 总数应不超过100cfu/mL。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
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后能发酵乳 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 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和良 好的微生物学状态,定
期进行环境监测。
人员安全与培训
检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 训,了解微生物安全知 识,遵守实验室安全规
定。
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无菌操作
在检验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 作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检验名词解释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通过检测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活性等指标,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并保证食品安全。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名词包括:
1. 细菌:指能够在食品上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病毒:指能够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3. 真菌:指能够在食品上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霉菌、酵母菌等。
4. 寄生虫:指能够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如阿米巴原虫、肠道蠕虫等。
5. 酶:指能够参与微生物代谢过程的微生物,如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6. 指示剂:指用于指示微生物生长和活性的化学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氨基酸等。
7. 培养基:指用于培养微生物的混合物,如蛋白质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等。
8. 采样:指从食品中提取样品的过程,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口腔采样、鼻腔采样、皮肤采样等。
9. 检验方法:指用于检测食品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光学显微镜等。
10. 检验结果:指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获取的检测结果,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计数、沙门氏菌鉴定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
提高检验水平和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