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瘤技术流程

合集下载

杂交瘤技术

杂交瘤技术
26
2. 细胞融合技术
分泌抗体 短命 脾细胞 (B淋巴细胞)
长命 不分泌抗体
骨髓瘤细胞
分泌抗体 长命 杂交瘤细胞
27
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脾细胞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பைடு நூலகம்筛选出
脾细胞脾细胞
不能长期存活
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脾细胞 骨髓瘤细胞
不能长期存活
28
HAT培养基筛选
B淋巴细胞: HGPRT+,TK+ 骨髓瘤细胞: HGPRTˉ或TKˉ 杂交瘤细胞: HGPRT+,TK+
HGPRTˉ或TKˉ细胞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存活; HGPRTˉ与TKˉ细胞融合或与正常细胞融合后的
杂交细胞,可在HAT培养基上存活。
18
HGPRTˉ细胞的筛选
可人为地筛选或致突变,诱发一些细胞缺乏 HGPRT或缺乏TK,如用毒性药物8-氮鸟嘌呤(8azaguanine,8-AG)作用于细胞株,可选育出 HGPRTˉ细胞株,这是因为HGPRT+细胞利用了8AG后,因合成毒性核苷酸而死亡。
存活但短命 死亡
存活
29
(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30
三个基本环节和两个决定因素

择 培
免疫鼠
培养筛选
取脾细胞 骨髓瘤细胞系
饲 养
养 基
细 胞
(HAT)
融合
31
1、免疫小鼠和脾细胞的制备
免疫动物:6~8周龄BALB/c小鼠 免疫抗原:各种病毒、细菌、细胞或可溶性抗原。一
般可溶性抗原用完全佐剂效果较好。 免疫途径:皮下、腹腔或静脉注射 免疫程序:基础免疫2次,静脉再加强免疫1次。 免疫后3~5天解剖,取脾细胞配制成适量浓度细胞悬液

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基本程序与方法 6

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基本程序与方法 6

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基本程序与方法 6(2)杂交瘤细胞的复苏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或其他细胞在液氮中保存,若无意外情况时,可保存数年至数十年。

复苏时融解细胞速度要快,使之迅速通过最易受损的 -5℃?0℃,以防细胞内形成冰晶引起细胞死亡。

通常情况下,冻存时细胞数量多,生长状态好的杂交瘤细胞系以及其他细胞的复苏可采用以下方法,这也是各个实验室普遍采用的程序。

即复苏时,从液氮中取出安瓶,立即在37℃水浴融化,待最后一点冰块快要融化时,从水浴中取出,置冰浴上。

用5-10ml HT培养基稀释,1000r/min 10分钟,弃上清,再悬浮于适量HT培养基中,转入培养瓶或24孔板,置37℃,7.5% CO2培养。

如果细胞存活力不高,死细胞太多,可加104-105/ml小鼠腹腔细胞进行培养。

不过,冻存的细胞并不都能100%复苏成功,其原因较多,如冻存时细胞数量少或生长状态不良,或复苏时培养条件改变或方法不当,也可能细胞受细菌或支原体污染,以及液氮罐保管不善等。

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可采用一些补救方法复苏这些细胞,如小鼠皮下形成实体瘤法,脾内接种法,小鼠腹腔诱生腹水和实体瘤法,以及96孔板培养法等。

6、单抗特性的鉴定(1)单克隆性的确定包括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分析、单抗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类型的鉴定和单抗纯度鉴定等。

①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分析对杂交瘤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可获得其是否是真正的杂交瘤细胞的客观指标之一,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应接近两种亲本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总和,正常小鼠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0,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为62-68,NS-1为54-64;同时骨髓瘤细胞的染色体结构上反映两种亲本细胞的特点,除多数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外,还出现少数标志染色体。

另一方面,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分析对了解杂交瘤分泌单抗的能力有一定的意义,一般来说,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较多且较集中,其分泌能力则高,反之,其分泌单抗能力则低。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PPT课件模板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PPT课件模板

制备单克隆抗体
从筛选得到的杂交瘤 细胞中提取单克隆抗 体,进行纯化和定量 。
应用单克隆抗体
将单克隆抗体应用于 临床诊断、治疗和基 础研究等领域。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实验操作流程
免疫原制备
制备免疫原,如抗原蛋白或多糖等,并进行 纯化和定量。
免疫动物
将免疫原注射入动物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抗体。
制备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
抗体技术ppt课件模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杂交瘤技术简介 • 单克隆抗体技术简介 •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比
较 •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实
验操作流程 •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
用案例
01
杂交瘤技术简介
杂交瘤技术的定义
杂交瘤技术是一种将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 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的技术。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
01 肿瘤诊断与治疗
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靶 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03
免疫性疾病。
02 感染性疾病
用于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 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 。
04 心血管疾病
用于诊断和治疗冠心病、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技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技
04
术的实验操作流程
杂交瘤技术的实验操作流程
准备免疫动物
选择适宜的免疫动物 ,如小鼠或大鼠,并 进行免疫接种,刺激 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
制备杂交瘤细胞
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 与肿瘤细胞融合,形 成杂交瘤细胞。
克隆化筛选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 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 体的杂交瘤细胞,并 进行克隆化培养。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

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

四、免疫系统能将外来微生物和分子与本身成份区别开来。
五、系统记忆每一次与外来抗原旳遭遇
免疫反应遇到同一抗原时一次比一次强,具有特异性。免 疫记忆能够延续动物终身。
六、免疫反应旳许多性质是经过克隆选择拟定旳
一种抗原活化一种淋巴细胞。当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抗原时,B淋巴细胞就被活化,分泌抗体被刺激而增殖(急 剧分裂克隆)。
重链分子量为5.5kDlt;轻链分子量为2.5kDlt。 二、不同类型抗体旳区别
IgG、IgM、IgA、IgE和IgD因重链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 它们旳重链分别称作γ、μ、α、ε和δ。
重链旳不同使这些蛋白具有不同形式旳免疫功能,而且在 完毕反应成熟旳不同阶段发挥作用。这些差别主要是因为Fc 片段上旳蛋白序列不同所致。
四、抗体重链旳分子构造
重链旳序列也存在可变区和恒定区(图2-1)。IgG重链具 有一种可变区和三个恒定区,每区含110个氨基酸,其他重 链具有附加旳恒定区。
IgG重链序列也显示γ链有四种亚类,即:IgG1、IgG2a、 IgG2b和IgG3。鼠重链多肽编码区在第12染色体上。
五、重链和轻链旳可变区形成抗原结合位点
B细胞:分泌抗体,并在细胞表面携带同一抗体旳修饰型, 功能相当于受体。
毒性T细胞:携带结合抗原旳细胞表面受体。 辅助T细胞:在控制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方面起关 键旳调整作用。
体液介导旳适应性免疫反应:体液反应引起产生可结合外 来抗原旳循环抗体,由B淋巴细胞产生,由辅助T淋巴细胞 介导是抗体技术旳基础。
HAT选择培养基:HAT培养基是指在细胞培养基中加有次黄 嘌呤(H)、氨基喋呤(A)或氮丝氨酸(A)和胸腺嘧啶核 苷(T)旳培养基。细胞为合成DNA所需要旳嘌呤和嘧啶,可 由两条途径取得。一条为主要途径,即从磷酸核糖焦磷酸 (PRPP)和谷氨酰胺合成肌苷酸(IMP),进而转变为脱氧 鸟苷三磷酸(dGTP),及从脱氧尿苷酸(dUMP)合成脱氧 胸苷酸(dTMP),再转变为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这 一合成途径,可为加入旳会克制为嘌呤或嘧啶合成提供甲基旳 二氢叶酸还原酶旳叶酸类似物A所阻断。此时,只有HGPRT+ 和TK+细胞才干经过另一条应急途径,利用外加旳核苷酸旳 “前体”H来合成IMP和利用T来合成dTMP,而得以有活下 来。相反,HGPRT-和TK-细胞则将因无法利用H和T来合成 DNA而死亡。所以,在HGPRT-和TK-细胞融合后,应用 HAT培养基即可将经过基因互补而同步取得HGPRT和TK酶 旳杂种细胞筛选出来。

杂交瘤技术基本程序与方法

杂交瘤技术基本程序与方法

杂交瘤技术基本程序与方法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是几十年来免疫学在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基因的研究、抗体结构与生物合成以及其多样性产生机制的揭示等,为杂交瘤技术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同时,骨髓瘤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融合与杂交细胞的筛选等提供了技术贮备。

1975年8月7日,Kohler和Milstein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分泌具有预定特异性抗体的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的著名论文。

他们大胆地把以前不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延伸为将丧失合成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os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的骨髓瘤细胞与经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

融合由仙台病毒介导,杂交细胞通过在含有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氨基喋呤(aminopterin,A)和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的培养基(HAT)中生长进行选择。

在融合后的细胞群体里,尽管未融合的正常脾细胞和相互融合的脾细胞是HGPRT+,但不能连续培养,只能在培养基中存活几天,而未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和相互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 T培养基中存活,只有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因得到分别来自亲本脾细胞的HGPRT和亲本骨髓瘤细胞的连续继代特性,而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下来。

实验的结果完全像起始设计的那样,最终得到了很多分泌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系。

用这些细胞系注射小鼠后能形成肿瘤,即所谓杂交瘤。

生长杂交瘤的小鼠血清和腹水中含有大量同质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这一技术建立后不久,在融合剂和所用的骨髓瘤细胞系等方面即得到改进。

杂交瘤细胞筛选实验报告

杂交瘤细胞筛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特异性抗体分泌能力的杂交瘤细胞。

通过筛选和克隆化,最终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二、实验原理杂交瘤细胞筛选技术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具有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同时保留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通过筛选和克隆化,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三、实验材料1. 试剂:聚乙二醇(PEG)、HAT培养基、抗原、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lgG抗体、包被液、脱脂奶粉、洗涤液、底物显色液、终止液等。

2. 仪器: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冰箱、酶标仪、微量移液器、恒温箱、96孔板等。

3. 实验动物:小鼠。

四、实验步骤1. 细胞融合:将骨髓瘤细胞和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PEG诱导细胞融合。

2. 细胞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接种于含有HAT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在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3. 细胞筛选:经过1-2周的培养,筛选出能够存活并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4. 特异性抗体筛选:采用ELISA方法,将抗原固相在微孔板上,将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微孔板中,检测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

5. 克隆化:将筛选出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确保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6.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克隆化后的杂交瘤细胞是否产生特异性抗体。

五、实验结果1. 细胞融合:成功将骨髓瘤细胞和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融合。

2. 细胞培养:在HAT培养基中,杂交瘤细胞能够存活并无限增殖。

3. 细胞筛选:经过筛选,获得能够存活并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4. 特异性抗体筛选:ELISA结果显示,部分杂交瘤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

5. 克隆化:对筛选出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6.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间接ELISA结果显示,克隆化后的杂交瘤细胞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杂交瘤技术

杂交瘤技术

(三)整个细胞融合过程大约要6-7分钟 ①37℃水浴箱;RPM1 1640含15%牛血清 100ml;不含牛血清RPM1 1640 100ml,和50%PEG三者均置于37 ℃ 水浴备用。 重叠二个烧杯中。玻璃烧杯以盛37 ℃ 的水,作为超净工作台临时水浴用。 50ml离心管,锥形底,台式离心机, 1-10ml刻度吸管,秒表,96孔和24孔 塑料组织培养板。
5 . 小鼠免疫脾细胞 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高度免疫, 其原则为: 可溶性抗原,则将100ug抗原的铝沉 淀物与2X109灭活百日咳杆菌腹腔注 射,1-3周后再用10ug水溶性抗原, 腹腔或静脉注射以加强免疫,三天 后脾细胞进行融合
细胞抗原,初次和加强免疫用2X107 细胞或略少些,腹腔注射。最后免 疫后三天进行细胞融合。 如果用要高度免疫的小鼠作脾细胞, 则小鼠必须进行休息3-4周后,再作 最后的加强免疫。 免疫脾细胞配制成1.5X108~6.0X108 用于融合
可溶性抗原或 颗粒性抗原
免疫鼠(末次免疫后3-5d) 解剖取脾制成细胞悬液
骨髓瘤细胞SP2/0
饲养细胞 正常鼠腹腔液 离心计数
取对数生长期制成 细胞悬液 离心1000rpm 10min计数 1000rpm 10min计数 1.5-6x108 1:1或4:1 1.5x108 混合,离心1000rpm 10min 去上清,加PEG融合(预温) 加无血清1640稀释(预温) 1000rpm 10min离心去上清 加HAT培养液 分装培养板 37℃ 5% CO2培养 逐日观察,隔日换液,HAT两周,HT一周后, 改用正常培养 检测抗体(+) 克隆化,扩大培养冻存
前一日分装于培养板 37℃ 5% CO2 过夜
(一)三个基本环节和二个决定因素
选 择

淋巴细胞杂交瘤(hybridoma)单克隆抗体技术 2

淋巴细胞杂交瘤(hybridoma)单克隆抗体技术 2

淋巴细胞杂交瘤(hybridoma)单克隆抗体技术 2(三) 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系应和免疫动物属于同一品系,这样杂交融合率高,也便于接种杂交瘤细胞在同一品系小鼠腹腔内产生大量McAb。

常用骨髓瘤细胞系有:NS1、SP2/0、X63 Ag8.653 等。

骨髓瘤细胞的培养适合于一般的培养液,如RPMI1640,DMEM培养基。

小牛血清的浓度一般在10~20%,细胞的最大密度不得超 106/ml,一般扩大培养以1∶10稀释传代,每3~5天传代一次。

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6~20小时,上述三株骨髓瘤细胞系均为悬浮或轻微贴壁生长,只用弯头滴管轻轻吹打即可悬起细胞。

一般在准备融合前的两周就应开始复苏骨髓瘤细胞,为确保该细胞对HAT的敏感性,每3~6月应用 8~AG(8氮杂鸟嘌呤)筛选一次,以防止细胞的突变。

保证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良好的形态,活细胞计数高于9 5%,也是决定细胞融合的关键。

(四) 免疫脾细胞免疫脾细胞指的是处于免疫状态脾脏中B淋巴母细胞��浆母细胞。

一般取最后一次加强免疫3天以后的脾脏,制备成细胞悬液,由于此时B淋巴母细胞比例较大,融合的成功率较高。

脾细胞悬液的制备: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用不完全的培养液洗一次,置平皿中不锈钢筛网上,用注射器针芯研磨成细胞悬液后计数。

一般免疫后脾脏体积约是正常鼠脾脏体积的2倍,细胞数为2×108左右。

二、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一) 细胞融合流程(1) 取对数生长的骨髓瘤细胞SP2/0,1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用不完全培养液混悬细胞后计数,取所需的细胞数,用不完全培养液洗涤2次。

(2) 同时制备免疫脾细胞悬液,用不完全培养液洗涤2次。

(3) 将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按1∶10或1∶5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在50ml塑料离心管内用不完全培养液洗1次,1200rpm,8分钟。

(4) 弃上清,用滴管吸净残留液体,以免影响PEG的浓度。

(5) 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使细胞沉淀略加松动。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

什么是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步骤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即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又称单克隆抗体技术。

它是在体细胞融合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克勒(Kohler)和米尔斯坦(Milstein)(1975)证明,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动物脾细胞融合,形成能分泌针对该抗原的均质的高特异性的抗体——单克隆抗体,这种技术通称为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的基础是细胞融合技术。

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可以连续传代,而脾细胞是终末细胞,不能在体外繁殖。

如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分泌某种抗体或因子的淋巴细胞融合,则融合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繁殖的特性,又具有淋巴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或因子的能力,同时也克服了免疫淋巴细胞不能在体外繁殖的缺点,融合的细胞称为淋巴细胞杂交瘤。

杂交瘤技术原理及步骤: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两种细胞而同时保持两者的主要特征。

这两种细胞分别是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

被特异性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抗体分泌功能,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则可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分裂、增殖,即具有所谓永生性。

在选择培养基的作用下,只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才能具有持续培养的能力,形成同时具备抗体分泌功能和保持细胞永生性两种特征的细胞克隆。

其原理从下列3个主要步骤阐明。

(一)细胞的选择与融合建立杂交瘤技术的目的是制备对抗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细胞一方必须选择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来源于免疫动物的脾细胞。

脾是B细胞聚集的重要场所,无论以何种免疫方式刺激,脾内皆会出现明显的抗体应答反应。

融合细胞的另一方则是为了保持细胞融合后细胞的不断增殖,只有肿瘤细胞才具备这种特性。

·选择同一体系的细胞可增加融合的成功率。

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系恶性肿瘤,所以是理想的脾细胞融合伴侣。

使用细胞融合剂造成细胞膜一定程度的损伤,使细胞易于相互粘连而融合在一起。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80%
筛选与培养
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 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
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 检测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
阳性克隆筛选
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阳性 克隆。
克隆化
采用有限稀释法等方法对阳性 克隆进行克隆化,获得单克隆 抗体。
0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细胞培养与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抗体鉴定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免疫电泳、质谱分析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 的特异性、亲和力和分子量进行鉴定。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01
02
03
04
生物医学研究
用于研究生物体内抗原、抗体 反应机制,以及疾病发生、发 展的机制。
诊断试剂
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抗 原或抗体,辅助临床诊断。
靶向治疗
利用单克隆抗体与特定抗原的 结合能力,将药物或放射性物 质导向肿瘤等病变组织,提高 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 杂交瘤细胞。
这些杂交瘤细胞既具有免疫细胞的抗体分泌能力,又具有肿瘤细胞的无限 增殖能力。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能够稳定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克 隆化培养,最终获得高纯度、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02
杂交瘤的制备
商业前景与市场应用
诊断试剂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诊断试剂的研发来自提高检测的 特异性和灵敏度。生物治疗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疾 病治疗等领域。
药物研发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药物靶点的发现和验证,加速 新药研发进程。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杂交瘤技术

杂交瘤技术
HGPRTˉ或TKˉ细胞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存活; HGPRTˉ与TKˉ细胞融合或与正常细胞融合后的
杂交细胞,可在HAT培养基上存活。
18
HGPRTˉ细胞的筛选
可人为地筛选或致突变,诱发一些细胞缺乏 HGPRT或缺乏TK,如用毒性药物8-氮鸟嘌呤(8azaguanine,8-AG)作用于细胞株,可选育出 HGPRTˉ细胞株,这是因为HGPRT+细胞利用了8AG后,因合成毒性核苷酸而死亡。
19
由此可见,HAT选择培养基及补救合成途 径酶缺乏的突变细胞株的建立,是细胞融合后 选择出杂交细胞株的关键因素。
20
二、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一)基本概念
杂交瘤细胞 指肿瘤细胞与体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细
胞,它既保留了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 又具有参与融合的体细胞的一些特征。
21
杂交瘤技术(也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是指建立杂交瘤细胞系的技术,通常指B
44
10、杂交瘤细胞的保存
因为细菌的污染和细胞的突变,使杂交瘤难 以维持,冻存几批早期杂交细胞,预防意外是必 要的。
无菌DMEM含20%牛血清加10% DMSO(二甲 基亚砜)配成冻存液,2×106~5×106细胞加入 1ml冻存液,于液氮中贮存。
45
11、细胞复苏
冻存管由液氮中取出,即刻投入37℃水浴中,很快 融化,用吸管吸出细胞到50ml离心管,内有50ml细胞生长 液,1000rpm ,10min,去上清,细胞沉淀物,再悬浮于 10ml生长培养液,室温静止10min,再悬于5ml生长培养液, 转移到25ml细胞培养瓶,置37 ℃ 5%CO2 孵箱培养,有些 细胞在复苏后1天左右即会死去。
37
(4)慢慢加入预热的无血清1640 1ml ,1min,目的是稀释 PEG;再加入1ml,1min。最后加入7ml ,2-3min内加完, 并持续轻轻搅动,此时细胞对机械损伤非常敏感。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ology)是一种利用小鼠骨髓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可以长时间稳定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免疫反应:首先,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刺激小鼠产生特定抗体。

2.提取骨髓细胞:将小鼠的骨髓细胞提取出来,骨髓细胞中含有大量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3.融合:将提取的骨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如懒汉肉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细胞。

4.筛选:将杂交细胞进行筛选,通过培养基和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筛选出可以长期产生抗体的稳定细胞系。

2. 应用杂交瘤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产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可以制备出可以长期稳定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这对于研究和应用单克隆抗体具有重要意义。

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标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可用于检测特定疾病标志物、治疗癌症等。

2.2 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由杂交瘤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应用于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定位、结构和功能。

通过分析抗体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机制。

2.3 生物学药物和诊断试剂的生产杂交瘤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学药物的生产,例如单克隆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等。

杂交瘤技术还可以制备用于临床诊断和检测的试剂盒,用于检测特定疾病的标志物、病原体等。

2.4 分子免疫学研究杂交瘤技术在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对特定的抗原进行精确定位,研究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调控等。

杂交瘤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抗体工程、抗体片段构建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5 其他应用领域此外,杂交瘤技术还在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有所应用。

例如,可以应用于农业植物抗性基因的研究与育种、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检测与分析等。

结论杂交瘤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融合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基本程序与方法 5

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基本程序与方法 5

杂交瘤技术(hybridoma technique)基本程序与方法 5(3)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又称被动血凝试验(PHA),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检测方法之一。

本试验是以包被可溶性抗原的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当被检抗体与包被在红细胞上的抗原产生特异性反应时,导致红细胞呈凝集现象。

可见,该法具有灵敏、快速、容易操作和无需昂贵仪器等优点,而且经改用醛化红细胞以后,克服原来重复性差的缺点。

①器材和试剂a、绵羊抗凝血,或人“O”型抗凝血。

b、缓冲液:PBS(PH7.2);醋酸缓冲液。

c、甲醛,丙酮醛,NaN3,抗凝剂等。

d、血凝板,振荡器等。

②多糖抗原的间接血凝试验a、甲醛化绵羊红细胞的制备:无菌采集绵羊颈静脉血50ml,用枸橼酸钠作抗凝剂;用5倍于红细胞压积的PH7.2 PBS(Na2HPO4•12H2O 3.58g,KH2PO4 0.41g,NaCl 8.01g,蒸馏水1000ml)充分洗涤5次,每次1500r/min 5-10分钟,直至上清测定无蛋白质(用饱和硫酸铵滴定上清,观察有无白色沉淀),再以相同缓冲液配成25%红细胞悬液;将25%红细胞悬液与20%甲醛以2.5:1的比例混匀,37℃水浴作用2小时,每15分钟振荡一次,红细胞颜色逐渐由鲜红色转变为棕色;以PH7.2 PBS洗涤4次,每次2000r/min 10分钟,再以同样的PBS制成25%红细胞悬液;其后,重复醛化一次,方法同前;最后配成20%醛化绵羊红细胞悬液,加甲醛至0.3%防腐,4℃保存备用。

b、脂多糖抗原致敏甲醛化绵羊红细胞的制备:取脂多糖(LPS),以0. 2mol/L PH8.0 PB液,调整多糖浓度至120ug/ml,然后100℃水浴处理1小时;将冷却至37℃的热处理LPS与6%醛化红细胞等量混合,37℃搅拌作用45分钟;取出离心2000r/min 10分钟,以0.01mol/L PH7.2 PBS洗涤4次;配制成4%致敏血球,分装,保存于4℃备用,或冻干保存。

项目5抗体生产技术(任务1杂交瘤细胞生

项目5抗体生产技术(任务1杂交瘤细胞生

骨髓瘤细胞、脾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SP2/O: HGPRT- ,TK-;
长命
脾细胞: HGPRT+ ,TK+ ;短命(7天) 杂交瘤细胞:HGPRT+ ,TK+; 长命
杂交瘤细胞:
长期生长繁殖 利用淋巴细胞的HGPRT,将H合成为嘌呤 碱并最终与T一起合成DNA 从淋巴细胞获得产生某种抗体的遗传信息 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不断繁殖的能力


二 抗体分子的功能 (1)IgG 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凝集 与免疫沉淀、免疫调理、抗体依赖的细胞介 导的细胞毒作用、激活补体系统、固定细菌 和病毒等作用。 (2)IgA 分布在鼻、咽、支气管、胃肠道、 生殖器官等黏膜及分泌液中,有杀菌、抗病 毒作用。



(3)IgM 分布于血液中,具有补体激活功 能,防止发生菌血症、败血症。 (4)IgE 其Fc片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表面Fc受体有亲和性,因此能激活这些 细胞。 (5)IgD 防止免疫耐受方面有一定作用。
B淋巴细胞:寿命短,分 泌特异系性抗体
骨髓瘤细胞:寿命长
杂交瘤细胞:寿命长,
单克隆抗体
一、杂交瘤技术
流 程
(一)小鼠骨髓瘤细胞
不产生Ig的重链和轻链 HGPRT-;TK与提供淋巴细胞的动物品系相同
(二)免疫脾细胞
动 物:
BALB/c小鼠 7~12周龄 20g~25g体重
免疫小鼠
细胞性抗原: (1~2)×107/只,不加佐剂,2~3周重复一次
有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又保持抗体亲和力的人源化抗体。 RAb亦叫“重构型抗体”,因其主要涉及CDR的“移植”,
又可称为“CDR移植抗体
意义:多种特异的鼠源单抗有可能应用于临床治疗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技术原理杂交瘤技术是利用细胞融合的原理,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

其基本原理是将两个不同品系或物种的细胞或组织相互融合,生成杂交细胞或杂交瘤。

这些杂交细胞或瘤细胞会融合两个品系或物种的基因信息,同时保留着两个母细胞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因。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步骤如下:
1.选择母细胞:选择具有所需特性的两个不同来源的细胞或组织作为杂交的母细胞。

一般选择一个无能力生长但含有所需基因的细胞(称为donor细胞)和一个能够快速增殖但缺乏所需基因的细胞(称为host细胞)。

2.处理细胞:将两个细胞进行特定处理,使其融合在一起。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化学物质(如聚乙二醇)或电脉冲来增加细胞融合的效率。

3.筛选和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通常是通过添加相应抗生素或培养基来筛选并培养合适的杂交细胞或杂交瘤。

4.分离纯化:通过稀释法或细胞克隆等方法,将杂交瘤细胞分离并纯化,以获得纯的杂交细胞系或杂交瘤。

杂交瘤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产生单克隆抗体:通过杂交瘤技术,可以融合具有所需抗体的B细胞与快速增殖的癌细胞,得到能够大规模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2.研究基因功能:将疾病相关的基因或调控元件与高增殖性的癌细胞融合,可以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3.生产重组蛋白:将所需基因与杂交瘤细胞融合,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特定蛋白质,并用于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

总之,杂交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遗传学实验方法,通过细胞融合的方式结合两种细胞的特性,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产生单克隆抗体和生产重组蛋白等多个领域。

杂交瘤细胞制备流程

杂交瘤细胞制备流程

杂交瘤细胞制备流程
杂交瘤细胞制备流程简述如下:
1. 免疫动物:首先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激活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

2. 细胞融合: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已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与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如聚乙二醇诱导)进行融合。

3. 选择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如HAT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使非融合细胞和自身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死亡,仅允许杂交瘤细胞存活及增殖。

4. 单克隆筛选:通过有限稀释法或克隆环等方法进一步筛选单个杂交瘤细胞克隆,确保每个克隆来源单一,能稳定分泌目标抗体。

5. 抗体检测与鉴定:对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进行抗体特性分析,确认其分泌的抗体具有所需特异性和亲和力。

6. 扩增保存:成功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株进行大量扩增,并长期冷冻保存以供后续研究和生产使用。

医学检验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医学检验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医学检验技术: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是事业单位考试免疫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大家对于杂交瘤技术比较熟悉可能还是因为在高中的生物大家就有接触过这一部分,学起来也不那么吃力了。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是使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具有体外长期繁殖能力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为一体,成为杂交瘤细胞,最终获得既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长期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

将这种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在小鼠腹腔积液中即可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技术本身包括两种亲本细胞的选择与制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

(一)小鼠骨髓瘤细胞
细胞株稳定,易于传代培养
细胞株自身不会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
该细胞是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HGPRT)的缺陷株
(二)免疫脾细胞
免疫用抗原尽量提高其纯度和活性,免疫途径多用腹腔内或皮内多点注射法
如为珍贵微量抗原,可用脾脏内直接注射法进行免疫
(三)细胞融合
PEG(聚乙二醇)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脂类物质的物理结构重排,使细胞膜容易打开而有助于细胞融合。

(四)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
HAT培养液,是在基础细胞培养液内添加次黄嘌呤、甲氨蝶呤和胸腺嘧啶核苷
1.脾细胞(指B细胞)在一般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繁殖
2.骨髓瘤细胞
因缺乏HGPRT而合成DNA,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增殖而死亡
3.杂交瘤细胞
由骨髓瘤细胞和脾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
由于与脾细胞融合,可获得其HGPRT,可以合成DNA。

因此,杂交瘤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得以生存而被筛选出来。

杂交瘤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流程
杂交瘤技术是一种通过融合两种不同细胞类型创建一个具有双亲特性的细胞的方法。

下面是一般的杂交瘤技术流程:
1. 收集要进行杂交的两种细胞,称为亲本细胞。

2. 准备培养基,供细胞生长和融合使用。

3. 在培养皿中培养亲本细胞,并使其达到适当的密度。

4. 收集亲本细胞,将其洗涤以去除培养基中的杂质。

5. 将两种亲本细胞混合在一起,使其发生融合。

常用的融合方法包括利用化学物质(如聚乙二醇)或电融合。

6. 将融合的细胞分散到含有致瘤因子的选择性培养基中,以消灭没有融合的亲本细胞。

7. 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孵育箱中,让融合细胞进行增殖。

8. 通过观察和筛选,找到具有所需性状的杂交瘤细胞。

9. 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分离、传代并保存,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杂交瘤技术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一些修改和优化。

细胞融合和单抗的杂交瘤技术

细胞融合和单抗的杂交瘤技术

第14章细胞融合和单抗的杂交瘤技术第一节细胞融合细胞融合,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在自然情况下,受精过程即属这种现象。

近年来可用人工法将两个离体细胞在特殊诱导物的作用下使细胞膜发生一定变化,使两个或多个细胞发生融合,形成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产生一个新的杂种细胞(Hybrid),常用的诱导物有仙台病毒、聚乙二醇(PEG),现常用PEG取代仙台病毒,它可使细胞膜中磷脂酰键及极性基团二者在结构上发生重排,或膜内脂肪的羟键活动诱发或增加了膜内颗粒集聚,使两个或多个细胞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巨大细胞,然后通过有丝分裂细胞核合二为一,形成新的杂种细胞。

一、常用的细胞融合剂常用的细胞融合剂如表14-9。

细胞融合技术可在种内、种间细胞中进行,也可还打破植物和动物界的疆域。

如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与人的HeLa细胞均已杂交成功。

细胞杂交的成功不仅有助于绘制人类细胞基因图,使遗传缺陷的基因获得互补,为今后的某些遗传缺陷病的基因治疗打开通路而且对正常细胞的恶性病变机理和控制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特别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成功,不仅可持续不断获得大量廉价的纯抗体,并为治疗肿瘤提供了理想的生物导弹,其应用价值。

目前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中常用PEG,也有人认为PEG和DMSO并用可提高细胞融合指数。

二、细胞融合方式(一)完整细胞之间的融合将制备好的两种亲本细胞,在诱导剂作用下融合成的杂种细胞具有双亲的特性,保留了亲本完整的染色体,亦可能丢失亲本之一染色体。

其基因型表达形式呈有多样性,可能会出现多种功能,是生物变异的有效手段。

单抗杂交瘤细胞属此种方式。

(二)核体、胞质体与完整细胞的融合作用细胞核连同其外表面薄层细胞质构成的颗粒,称核体而不具有细胞核的细胞,称胞质体。

细胞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可同时获得这两种材料(第二篇第二章脱核技术中已介绍)。

按完整细胞间的融合方式,将核体与完整细胞或与另一种细胞的胞质体融合,构成杂种细胞,后者又称为重组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瘤技术流程
引言:
杂交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可以用于合成抗体、研究蛋白质功能以及筛选抗肿瘤药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杂交瘤技术的流程,包括细胞融合、筛选和鉴定杂交瘤等环节。

一、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是杂交瘤技术的第一步,旨在将抗体产生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具体步骤如下:
1.1 收集抗体产生细胞和肿瘤细胞:抗体产生细胞可以来自小鼠或人类免疫系统,而肿瘤细胞则常使用骨髓瘤细胞等。

1.2 调整细胞浓度:将抗体产生细胞和肿瘤细胞分别离心,去除培养基,然后重新悬浮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使其浓度适宜。

1.3 细胞融合:将抗体产生细胞和肿瘤细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聚乙二醇等融合剂,使细胞融合。

1.4 培养杂交细胞:将融合后的细胞放入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利用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以促使杂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二、筛选杂交瘤细胞
筛选杂交瘤细胞是为了从大量的融合细胞中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具体步骤如下:
2.1 选择培养基:准备含有适宜培养条件的培养基,其中可能包含抗生素等物质以抑制非杂交细胞的生长。

2.2 稀释细胞:将培养皿中的杂交细胞适当稀释,使其分散在培养基中。

2.3 培养杂交细胞:将稀释后的杂交细胞转移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继续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 筛选条件:根据所需抗体的特性,设置相应的筛选条件,如添加特定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

2.5 筛选结果:通过观察培养皿中细胞的形态、颜色等特征,确定是否产生了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三、鉴定杂交瘤细胞
鉴定杂交瘤细胞是为了确认所筛选出的细胞确实具有产生特定抗体的能力,并且可以稳定地传代。

具体步骤如下:
3.1 克隆化: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即分离成单个细胞,并分别培养在不同培养皿中。

3.2 培养单克隆细胞:将克隆化后的单克隆细胞继续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筛选出生长良好的细胞。

3.3 鉴定抗体产生能力:采用ELISA、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培养上述细胞的上清液,确定其是否具有产生特定抗体的能力。

3.4 稳定传代:选取具有产生特定抗体能力的细胞进行传代,以确保杂交瘤细胞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
杂交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和鉴定杂交瘤,可以获得具有产生特定抗体能力的细胞株。

这项技术在药物研发、免疫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