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一般来说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解题的小技巧。

一、理论内容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水平。

通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二、考查重点(一)知识区分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考查频率最高的两个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和自律道德阶段。

我们考生在区分这两个阶段的时候可以联系皮亚杰关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来进行理解。

主要从以下两点来区分:1.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2.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

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常根据行为的意图和后果来判断行为好坏。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口诀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口诀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口诀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参深受专业人
士的重视和推崇。

属于皮亚杰的该理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前
运作期,具体运作期和形式运作期,以下是这三个阶段的详细介绍及
口诀。

一、前运作期(前社会化期)
前运作期的孩子年龄为0-2岁,此期间孩子的行为和反应都受到先天的因素和天赋的影响,也没有发展出明显的社交能力和固定的道德观念。

口诀:没有社交和道德,只做自己的行为临时。

二、具体运作期(适应期)
具体运作期的孩子年龄为2-7岁,此阶段孩子已经可以通过模仿、奖惩等方式来适应所处的环境,开始产生一些道德认识和行为准则。

口诀:模仿别人,奖惩考虑,道德理念逐步明确处。

三、形式运算期(自我规范期)
形式运算期的孩子年龄为11岁以上,此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
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理解道德和伦理的规范和标准,并自行判
断和执行道德行为,此阶段成为自我规范期。

口诀:社会责任,道德义务,自我规范,成就未来。

总体来讲,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分为三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特征和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理论对于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指导儿童道德教育具有极高的指导作用。

亲社会道德判断的五个阶段

亲社会道德判断的五个阶段

亲社会道德判断的五个阶段亲社会道德判断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道德行为的评价能力,它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以下是这五个阶段的详细介绍:一、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是亲社会道德判断的第一个阶段,出现在儿童早期,大约在六岁之前。

在这个阶段,儿童还没有形成对道德行为的明确标准,他们的行为主要受到自身直接的生理需要和欲望的驱使。

例如,他们可能会为了得到玩具而与同伴争吵或打架。

二、习俗水平习俗水平是亲社会道德判断的第二个阶段,出现在儿童六岁到十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社会习俗和规则的存在,开始按照社会期望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他们不再只是考虑自身的直接需求,还会考虑到他人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

例如,他们可能意识到打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知道这违反了社会习俗和规则。

三、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是亲社会道德判断的第三个阶段,出现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早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道德行为的主体性和责任意识,不仅会考虑到社会的习俗和规则,还会考虑个人的价值和原则。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做出道德决策,而不是仅仅遵循社会的期望。

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撒谎是不对的,即使这并没有违反任何社会的习俗或规则。

四、自主性自主性是亲社会道德判断的第四个阶段,出现在成年中期和晚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对社会的责任和影响,并能够自主地做出道德决策。

他们不再只是遵循社会的习俗和规则,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来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如,他们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开始采取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

五、普遍伦理原则普遍伦理原则是亲社会道德判断的第五个阶段,出现在成年晚期或老年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普遍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并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来思考和评估自己的行为。

他们不再只是考虑自身的价值观和原则,还会考虑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价值。

例如,他们可能认为保护环境和促进人类福祉是每个人的责任,并采取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思考: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为什么? 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 为什么? 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么?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性命是否很重要? 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仔细回忆故事中的情景,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
该是什么?为什么?
• 研究方法: 两难推理故事 • 研究结果: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 第二, 道德目标的设定不能从实际出发, 不能根据道德主 体的需求来设定, 道德教育缺乏感召力。科尔伯格认为, 道德的发展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不变的、普遍的顺 序阶段。在一切文化中,除了严重的身心缺陷外, 发展总 是依序向前发展,不能逆退, 也不能逾越。
• 第三,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 把学生看作单纯的受动方, 无视其兴趣和需要, 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 道德教育所具有的情感性和丰富性就会消失殆尽。在道 德教育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自由意志, 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进步, 即在 教学中, 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四, 柯尔伯格的科学性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为我国道 德教育提供了借鉴。柯尔伯格把实证研究植入传统的道 德教育之中, 增强了其科学性, 使道德教育研究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
谢谢欣赏!
水平I-前习俗水平 阶段1: 法律道德
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 罚。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年人来决 定的, 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 缺 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赞成者认为汉斯应该去偷, 否则妻子家的人 会来打他, 反对者认为汉斯不应该去偷, 因为偷东西是违法的, 被抓住就会受到严 厉的惩罚。
柯尔伯格的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人物介绍 研究方法 发展阶段 道德认识发展阶段推移与道德教育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的观点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的观点

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

在他的研究中,对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皮亚杰的观点出发,探讨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规律,深入理解其对儿童道德发展的贡献。

二、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1. 前道德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主要受到外部规则和奖惩的驱使,对道德问题缺乏自我意识和内在规则。

2. 预合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自我中心主义,很难理解其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3. 合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能够意识到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开始形成自己的内在道德规则,懂得尊重他人。

4. 普遍原则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逐渐成熟,能够理解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且能够独立地作出道德判断。

三、儿童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1. 社会环境: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

2.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3. 社会交往:儿童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习到合作、尊重和责任感等四、个人观点和总结皮亚杰的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理论对我们深刻意义重大。

通过对儿童道德认知的不同阶段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儿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

了解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规律,也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更科学的育儿指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皮亚杰对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观点,并分析了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皮亚杰理论的全面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儿童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质。

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总结,对此主题的深入了解必将对儿童教育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指定主题的文章撰写结果,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了解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证笔试公告由中公安徽教师招考网为您提供参照《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中详细描述了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证报考条件、流程、笔试内容等(如下)——通过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可以了解,《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时间为5月30日8:00至6月3日18:00,笔试时间:2016年6月25日上午 9:00—11:00 《教育综合知识》,下午14:00—16:30 《学科专业知识》,安徽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安徽教师招聘|资格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为安徽统一试卷,面试时间内容由各个县区负责组织面试。

建议考生仔细阅读以下文字,更多中公课程详情,可以点击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课程查询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

又可分两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

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

(2)权威阶段(5-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

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

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指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皮亚杰(Edward Lee Thorndike)在1932年出版的《社会道德行为》(Social Behavior)一书中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在这本书中,皮亚杰分析了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对影响道德认知发展的外部因素、内在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详细分析。

综上所述,皮亚杰提出了四个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第一阶段:“简单意志论”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通常不能正确识别出好坏,只能牢记行为的正误,根据“惩罚”和“奖励”来判断行为的正误。

因此,在这个阶段,婴儿的道德认知是以“惩罚-奖励”为基础的,他们将道德行为与奖励和惩罚联系起来,而不能真正理解道德的价值。

第二阶段:“推理性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通过推理思考来理解道德行为。

他们开始使用抽象概念来思考道德行为,如“公正”、“正义”等,并通过推理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正确。

第三阶段:“社会法律”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将自己的道德行为与社会法律和道德原则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衡量行为正误的标准。

而且,他们也能够理解不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并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

第四阶段:“道德自我控制”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够在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的前提下自我管理。

也就是说,他们开始能够以道德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行为,并能够把握住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道德自我控制的境界。

从以上可以看出,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简单意志论”阶段、“推理性道德”阶段、“社会法律”阶段和“道德自我控制”阶段,它们是婴儿、儿童和成人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框架。

皮亚杰认为,要更好地促进儿童和成人道德认知的发展,需要创造适合各个阶段的道德教育环境。

例如,在“简单意志论”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惩罚-奖励”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推理性道德”阶段,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推理思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判断行为的正误;在“社会法律”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孩子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在“道德自我控制”阶段,家长和教师则要教育孩子以道德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行为,让孩子能够把握住自己的行为,达到道德自我控制的境界。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研究证明,儿童的道德思维是从他内心产生的,其变化是渐进的;儿童的道德发
展是按固定的顺序,分阶段地进行的。如果儿童还没有进入阶段4,那么他不可能
先进入阶段5,在这时,若直接教给他阶段5或阶段6的原则,那也是徒劳无益的,
因为儿童必须在他自身中产生这些原则。根据实验,柯尔伯格得出结论:儿童不
能理解高于他们所处阶段两个以上阶段的那些道德推理,但能理解高一个阶段的
A
12
(二)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吉里根(Carol Gilligan)对科尔伯格的修正 1.在道德判断和推理中存在公正和关怀两种典型
的道德取向。女性是典型的关怀取向;男性是典 型的公正取向。 2.男性更重视诸如公平和尊重他人权利这样的抽 象、理性的道德原则,而女性更加关注人类的幸 福。 3.女性关怀道德的发展一般要经过自我生存定向、 善良、非暴力道德三个发展水平。
A
11
道德发展阶段论
5.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即 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一个必要 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在一项研究(Kohlberg,1975)中发现:前习 俗水平70%的人有欺骗行为,习俗水平55%有 欺骗行为,后习俗水平15%有欺骗行为。在另 一项研究中发现:道德判断发展处于习俗水平 而又有欺骗行为的人中意志坚强的只占26%, 而意志薄弱的却占74%。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原则是不能直接教给学生的。柯尔伯格 (1969)实验研究证明,儿童的道德思维是从他内心产生的,其变化是渐 进的;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按固定的顺序,分阶段地进行的。如果儿童还 没有进入阶段4,那么他不可能先进入阶段5,在这时,若直接教给他阶 段5或阶段6的原则,那也是徒劳无益的,因为儿童必须在他自身中产生 这些原则。

简答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简答题

简答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简答题

简答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简答题正确答案:科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存在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

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括两个阶段: 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

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包括两个阶段: 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

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1. 直觉道德阶段:约三至七岁的孩子主要凭借直觉和对父母、老师等成年人的模仿来判断是非,无法理解道德的本质。

孩子可能会因为被称赞而觉得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者因为受到惩罚而觉得某种行为是错误的。

2. 自利合作阶段:大约七至十岁的孩子开始懂得相互合作,但他们的合作也主要出于个人利益考虑。

他们希望通过合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认为只有对方也能从中获益才值得合作。

孩子可能会学会分享玩具,但这仍然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不是真正理解分享的道德意义。

3. 团队合作阶段:大约十一至十五岁的孩子开始有能力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为了团队的目标而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

孩子开始理解合作的道德意义,认识到团队的成功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同时也开始关注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虽然孩子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完全成熟,但他们已经意识到自私行为的不道德性,并且开始愿意为团队付出努力。

4. 社会责任阶段:十五岁以上的青少年逐渐理解个人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并开始对社会有责任感。

他们开始思考更广泛的道德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人权等。

青少年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开始独立思考和批判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们通常会开始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文化建设中。

需要注意的是,科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是一种理论模型,每个孩子的道德发展可能会有所差异,且并非线性发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重叠和交叉。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道德发展时,请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特点灵活运用,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心理学高频考点之品德发展的阶段论

心理学高频考点之品德发展的阶段论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陕西京佳咨询电话:(029)85205500心理学高频考点之品德发展的阶段论在招教考试中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属于高频考点也是易混淆知识点,考生如果对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掌握、理解不到位在做题的时候也容易产生错误。

接下来小编将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要采用的是对偶故事法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对儿童来说毫无道德可言,饿了就哭,想尿了就尿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倾向于主持公平、公正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小结:前道德时期:儿童无道德,主要是满足生理本能;他律道德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自律道德时期:儿童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十岁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分水岭:从他律道德转向自律道德阶段。

练习题1. 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A. 甲同学错误大B. 乙同学错误大C. 两者都没错D. 两者错误一样大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陕西京佳网站: 1. A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考试: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跟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样,他认为儿童的道德也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解读:因此咱们跟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批评他们都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解读:1.根据事件的结果进行判断,只看结果不看动机。

2.服从于绝对的权威指的就是对于成人的服从:比如家长,老师等。

违反了成人的意志就是错误的。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解读:儿童的思维已经有了可逆性,追求绝对的公平。

所谓绝对的公平可以理解为同伴间的约定,就是你遵守,我也会遵守。

比如妈妈在玩手机,让孩子去写作业。

孩子会去吗?判断事务的对错也不会服从于成人的意志,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解读:开始去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1.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A.甲同学错误大B.乙同学错误大C.两者都没错D.两者错误一样大答案:A解析: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根据事件的结果进行判断,只看结果不看动机。

2.【多选题】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阶段有()。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好孩子定向阶段E.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答案:ABC。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方面的发展过程,探讨儿童如何理解和应对道德问题,以及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 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从早期的自利行为到后来的合作行为,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2. 儿童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皮亚杰强调,儿童的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受到认知能力的制约和影响。

3. 儿童道德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道德阶段、道德相对主义阶段和道德绝对主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特征。

二、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1. 前道德阶段(0-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道德关注和理解。

他们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出于自身的需求和欲望,缺乏道德规范和责任感。

2. 道德相对主义阶段(5-10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需要,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但他们的道德观念仍然相对模糊,容易受到外部规则和权威的影响。

3. 道德绝对主义阶段(10岁及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能够根据内在的道德原则来判断和行动。

他们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辨别对错和正义与非正义。

三、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1. 指导教育实践: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儿童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道德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2. 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引导和培养,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成员。

儿童发展中的道德判断与行为规范

儿童发展中的道德判断与行为规范

儿童发展中的道德判断与行为规范道德判断与行为规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儿童发展中的道德判断与行为规范,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根据心理学家Jean Piaget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我们可以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预运算期(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缺乏道德判断的能力,他们的行为主要由外部规则和成人的指令来约束。

他们会根据成人的奖励和惩罚来决定行为的好坏。

2. 具体运算期(7-11岁):此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他们能够理解并遵守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此时他们开始关注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3. 形式运算期(11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更加复杂和成熟。

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

儿童开始对道德的原则和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

二、培养儿童的道德判断与行为规范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场所。

父母应成为儿童的榜样,积极展示正确的道德行为,并与儿童沟通和讨论道德问题。

同时,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该有的规则和界限,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培养儿童道德判断与行为规范的重要平台。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传授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道德讨论和决策,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3. 社会互动与合作: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参与集体合作,儿童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分享。

这种社会互动可以提供丰富的道德判断情境,帮助儿童理解和应用道德原则。

4. 教育媒体的积极引导:儿童经常接触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互联网和手机。

家长和教育者应对儿童的媒体使用进行引导和监督,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加强儿童的道德教育。

三、教育儿童合理的行为规范1. 尊重他人:儿童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四川比较喜欢考察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对于这一类知识点,往往考生们由于未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总是容易把一些阶段进行混淆,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分的情况。

鉴于此种情况,本文在此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考知识点之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进行系统的总结梳理,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皮亚杰(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

又可分两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

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

(2)权威阶段(5-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

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

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及特点

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及特点

皮亚杰道德发展四阶段及特点
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可逆阶段(9~11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

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

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

(要求平等,例如老师要求学生不能迟到,那么老师也不能迟到)。

公正阶段(11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公正平等,利他主义)。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口诀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口诀

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口诀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 、自我中心阶段/ / 无律阶段(
2 到到 5 岁) ( 无律期)
(1)联想: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

(2)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开思考问题,规则没有约束力,处于“无律期”。

2 、权威阶段/ / 他律阶段(5 到到 8 岁) ( 他律期)
(1)联想:前运算阶段——思维不可逆。

(2)特点:无条件的服从,以行为的结果来判断好坏。

3 、可逆性阶段/ / 自律阶段(8 到到 10 岁) ( 自律期)
(1)联想: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可逆。

(2)特点:规则可以改变,以行为动机作为评判标准。

4、公正阶段( 公正阶段( 10 到到 12 岁)
(1)联想:形式运算阶段——高级
(2)特点: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赋予同情心
口诀:紫薇长得可正了。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

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

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

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

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

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也就是说,他律的道德感在一些情感反应和作为道德判断所特有的某些显著的结构中表现出来。

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

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

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

皮亚杰将这一结构称为道德的实在论。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

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

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

皮亚杰与英海尔德在谈到这个时期的儿童特点时说:“道德实在主义引向客观的责任观,历而对一种行为的评定是看它符合法律的程度,而不管是出于恶意的动机违反这个原则,还是动机好却无意违反了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了解儿童
道德判断发展阶段,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让他们成为有良
好品德的人。

阶段一:前道德阶段(2岁以下)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非常自我中心化,他们没有道德判断力,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指导,
让他们学会分享、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行为。

阶段二:道德外化阶段(3-7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明白什么是对和错,他们可以按照规则行事,但这些规则仅仅是“父母说过”的,孩子还不能够理解其中的道
德意义。

家长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指出情境中的道德、价值观,并帮助孩子解释背后的道德含义。

阶段三:道德内化阶段(8-13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懂得了道德的内涵,并且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来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这个阶段的孩
子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独立自主。

阶段四:多元价值观阶段(14岁以上)
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可以看到多种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可以根
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家长应该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更多
的自由,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

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情况不同,所以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家长需要多和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
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道德判断力。

同时,家长也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过
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帮助孩子变得更有品德、更有理解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