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方歌——麻黄加术汤
《金匮要略》方歌
《金匮要略》方歌1、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麻黄加术汤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4、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铢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分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5、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
6、百合病总方歌百合病起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7、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涏沫七百合,别煎泉水是真鍼。
8、百合滑石代赭石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应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可夸。
9、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混融。
10、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1、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留恋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12、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愈常。
13、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14、甘草泻心汤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15、苦参汤雄黄熏法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更深,尚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16、赤小豆当归散眼眦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分归一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17、升麻鳖甲汤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量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18、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19、鳖甲煎丸鳖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鳖甲六柴胡,黄姜桂苇朴紫葳,夏胶芍甘ZHE虫五,葶参各一曲麦二,赤硝十二三芩妇,乌扇蜂窠各四分,六羌二桃效桴鼓。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白术四两
煮如麻黄法
【主治】湿家,身烦疼。
【方论选萃】
清·王旭高:麻黄得术,自不至于过汗;术得麻黄,并可行表里之湿,此治寒湿在表之正法也(《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尤在泾:身烦疼者,湿兼寒而在表也。
用麻黄汤以散寒,用白术以除湿。
俞氏曰:“麻黄得术,则虽发汗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行表里之湿。
”(录自《伤寒贯珠集》)。
清·陈灵石:身烦疼者,寒湿之邪着于肤表也。
肤表实故无汗,无汗则邪无从出矣。
方用麻黄汤发肤表之汗,以散表寒;又恐大汗伤阴,寒去而湿反不去,加白术补土生液而助湿气,此发汗中缓汗之法也。
又白术补脾驱湿之功甚大,且能助脾之转输而利水,观仲祖用术各方可知,今人炒燥、炒黑、上蒸、水漂等制,皆失经旨(《伤寒论集注》)。
附方二。
浅言《金匮要略方论》(三十三)——麻黄加术汤的临床应用
浅言《金匮要略方论》(三十三)——麻黄加术汤的临床应用继续讲金匮药理方论。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麻黄二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在上期咱们讲了湿家的本质,并不是汗液里的水没有发出来,而是汗液中的肌酐、尿素氮、尿酸这些代谢废物没有被排出来,排不出来之后就会沉积在皮肤和关节处。
麻黄加术汤,是由麻黄汤加术组成。
这里的术是白术还是苍术?是苍术,之前咱们详细考证过这个问题。
白术从宋代才开始大量入药,属于是苍术的驯化品种,在唐代以前用的术是野生苍术。
麻黄汤也能治一身尽痛,腰痛、关节痛,但应用时机不同,病人在恶寒发热早期可以用,过了这个节点,病人出汗退烧了,就不要再用了。
麻黄汤是通过增加身体产热机能,兴奋交感神经,加强出汗,让汗液带走热量,体温降下来。
麻黄加术汤,张仲景强调取微汗,那么为什么他不直接把麻黄的用量减下来呢?麻黄量少了,出汗就少了啊。
关键还是在这味苍术上。
这个方剂里麻黄用一两,苍术用二两,按这个用量,服用了本身出汗就很少,不用刻意强调取微汗。
麻黄汤能把苍术的药力带到皮肤和关节,苍术能使停留在皮肤和关节处的毒素垃圾往下走,通过肾脏代谢出去。
如果麻黄和苍术用量一样,反而能加强麻黄发汗作用,成了一个加强版的麻黄汤。
麻黄加术汤,首先可以治疗一些皮肤疾病,比如现在夏天天气热,很多人晚上出了一身汗,然后吹着空调睡,第二天就起荨麻疹,风疙瘩,这就是汗没出尽,毛孔受凉关闭,汗液的毒素没有排出来,这种情况就可以用麻黄汤加术。
还有一类荨麻疹,受凉或者是接触冷水之后就发作的,也可以用这个方剂。
第二是关节痛,尤其是下肢关节痛,这类关节痛发病前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病人可能会发热恶寒,没当回事儿,现在没有感冒症状了,但留下了关节痛,这种情况也要考虑用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一次我正背着《金匮要略》里的方药加减,恩师指了指【麻黄加术汤】那一篇,对我说:“你且记好,此方如果运用得当,称得上是中医的'手术刀’,尤其是应对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于是我熟读此方后,却向恩师提出质疑:“严重的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用纯中药真的够吗?”他十分耐心地告诉我:“千年来,中医都是多用药、少用刀的。
古中医用刀,多是为了排血泄脓,而风寒痹症则基本无需用刀,你能做到辨证化裁得当,则胜似手术刀了。
”在那之后,我经过不断的临床运用、加减化裁,总算能够体会恩师的那一番话了。
先说这方子:【麻黄加术汤】组成: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白术。
在《金匮要略》之中,应对风寒湿痹,属此方最为通用、常用。
别看其中用药不多,对症加减,可堪大用。
讲个典型医案,你就明白了:十多年之前,我曾接诊一位47岁的蔡先生,他本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年轻时身体很好。
可不久前一次户外运动后,他却感到异常疲惫,于是当晚就露宿在了野外。
结果,第二天起来,他就感觉浑身酸困疼痛,特别怕冷,一遇冷就加重。
找我看的时候,我详细看蔡先生的情况,疼痛部位主要在腰部和腿部,腿伸不直,右侧膝关节还有些肿胀,甚至到了无法正常站立的程度。
这时我再看蔡先生舌象:舌苔薄白。
考虑到他肌肤偏凉,以及上述症状,我决定施方:麻黄、桂枝、附子、生薏苡仁、白术、杏仁、生姜、大枣,随症加减化裁。
调理同时,我叮嘱蔡先生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结果还7剂下去,蔡先生反馈浑身出汗多了,身上也没之前那么酸、乏,疼痛有所减轻。
于是继续用原方,一诊后关节屈伸自如,肿胀消失;接着去掉薏苡仁,加川牛膝、汉防己,继续巩固二诊,半年后回访,蔡先生的种种疼痛不适基本消失。
以上,就是运用麻黄加术汤加减化裁,对症解决关节疼痛的一个典型案例。
其实这种毛病,在中老年人身上常见得很。
别管你之前身体多好,照样会遇上寒湿入体的情况。
像这位蔡先生,在睡觉的时候,体表卫气本来就不足,还偏偏在户外,更容易遭受寒湿之邪入侵体内。
麻黄加术汤--发汗散寒,解表逐湿。
麻黄加术汤--发汗散寒,解表逐湿。
麻黄加术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lOg(去节) 桂枝6g(去皮) 甘草3g(炙) 杏仁12g(去皮尖) 白术12g .上5味,以水900m1,先煮麻黄,减200ral,去上沫,再下诸药,煮取250mi,去滓,温服80ral,覆取微似汗。
张仲景方中有关药物先煎的原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方出现某药先煎的记载.此者,多为减少该药或他药的毒性,增加药液中有效含量。
麻黄先煎去沫,能破坏少量麻黄碱,适当减少毒性;葛根汤中,其淀粉能防麻黄碱的挥发,所含黄酮又能拮抗麻黄碱拟交感神经收缩血管作用,减少麻黄毒性;蜀漆先煎,是为了破坏部分常山碱;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煎,是为了破坏部分蒽醌类化合物,减缓泻下作用,并使消炎、收敛作用的有效成分尽量煎出;大枣在十枣汤中先煎,以减少大戟、甘遂、芫花对胃的直接刺激;茯苓在苓桂甘枣汤中先煎,是因其量大,保证煎取其有效含量,以发挥宁神利水功效;栝蒌实先煎,取其味厚导痰气下降而不伤胃;茵陈先煎,既保证煎出液清热利胆有效成分的浓度,又可破坏挥发油,缓解对胃肠的刺激。
[浙江中医杂志,1981,(5):199] (功效)发汗散寒,解表逐湿。
(主治)湿家身烦疼。
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烦疼,肌肉酸痛,苔白,舌质淡润,脉沉缓或浮紧。
(临证加减) 1.痹证风邪偏胜,其痛游走不定者,加羌活、防风、老鹳草;寒邪偏胜,疼痛剧烈者,加川乌、草乌、刘寄奴;湿邪偏胜,其痛而肿者,加防己、茯苓、车前子等。
2.表实湿证,其人湿重,苔厚腻,腹满者,白术易苍术,酌加大腹皮、香附、藿香、佩兰、生薏苡仁等。
3.本方证如湿重苔腻厚,腹满者,应白术易苍术,加茯苓、黄柏以增强燥湿之力。
.4.麻黄加术汤中术之辨略:古代用“术”无赤(苍)白之分,后世则分赤白。
麻黄加术汤中的“术”,用白术还是用苍术? 本草书上有苍术发汗,白术止汗之说。
根据本证治疗原则,不欲其多汗,似宜用白术(原方亦用白术),但在临床上却多用苍术,用之亦无大汗之弊。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这个麻黄加术汤在临床中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首方,是麻黄汤的变剂,也就是在麻黄的基层上加了一味白术。
《神农本草经》记载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那么它加到麻黄汤中有什么作用呢?
这里的白术古代一般是现在的苍术,白术苦温,主风寒湿痹,且有止汗作用,这个麻黄汤虽为强有力的发汗药,如果加入白术,这个湿就会从下走,从尿排出。
所以,原有麻黄汤的发汗作用减弱,而增加了白术就有利湿除痹的作用。
所以麻黄加术汤是属太阳太阴合病证。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0条记载: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这里的火攻应当是一些火烤、熏蒸、火针、艾灸等,近代的红外线、蜡疗等热疗也属之。
这里的湿家,是指病风湿者,这个湿家身烦痛,宜用麻黄加术汤发汗利湿治疗,使病从表及小便解,慎不可用火攻之。
临证中见麻黄汤证而见湿痹烦痛的时候可以用本方,比如风湿关节炎初期,有见本方证的机会,宜注意辨证用方。
经方:麻黄加术汤(湿在皮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等)
经方:麻黄加术汤(湿在皮下,湿疹、荨麻疹、红疹等)麻黄加术汤【原文】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剂量】1、比例:白术四麻黄三桂枝二甘草一;2、倪师把麻黄变成二,桂枝变成二,麻黄比桂枝少一点的话,让病人一次把它煮完。
【组成】甘草白术桂枝麻黄杏仁【方解】1、麻黄汤本身你如果没有加白术,发汗的时候很大的汗,可是你如果加上白术的时候就变成微汗。
加个白术,药性就会变的比较缓;2、白术的剂量很高,因为白术是收敛湿的,会把麻黄汤摁住,硬把麻黄汤锁定在去湿的上面。
【应用】1、身上水肿;2、急救:在山湾里面因为很湿,湿气很多病人缺氧,突然昏倒。
洞穴里面探险或者沼气,遇到毒气,沼气瓦斯,昏迷过去,都可以用麻黄加术汤,因为它能够去湿,同时能够宣肺;【应用集锦】1、阴黄是黎黑的,病人看起来是黑黑黄黄的,这就是湿家,舌苔很黄表示体内很热。
那是因为湿停留在四肢的肌肉上面。
用麻黄加术汤来发表。
2、荨麻疹麻黄加术汤:治寒湿性荨麻疹;重者用麻黄加术汤;痒。
麻杏薏甘汤:治风湿性荨麻疹;轻者用麻杏苡甘汤,或先用麻杏苡甘汤。
而病不愈者再用麻黄加术汤;不痒的用麻杏薏甘汤。
3、湿疹、荨麻疹、红疹、瘾疹、晚上盖被子一热就痒,外涂麻黄加术汤,再服药,第二天就九成都没有了。
4、跑步时皮肤痒,因为流汗被风吹,或者随气候变化的皮肤病,麻黄加术汤。
5、治疗鼻病有湿的时候,可用麻黄加术汤加辛夷,菖蒲。
6、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过敏性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其特征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不一,发得快,退得也快,并伴有痒感。
袓国医学认为,多由于汗出当风所引起,是是风、寒、湿、热等邪蕴于肌腠所致。
(1)症见日晡所加剧者,是风湿将化热之象。
『解表剂』麻黄加术汤
方中用麻黄汤祛风以发表即以白术除湿而固里且麻黄汤内有白术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即两味足以治病
『解表剂』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的组成、用法
组成:麻黄三两9克(去节) ,桂枝二两6克(去皮), 甘草一两3克(炙) ,杏仁70个6克(去皮、尖),白术四两12克。(本方中的白术可以用苍术代替。东汉时期,苍术和白术是不分的)
用法:上五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覆被取微汗。
麻黄加术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饮食无味,苔白腻,脉浮紧者。
方义:方中用麻黄汤祛风以发表,即以白术除湿而固里,且麻黄汤内有白术,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即两味足以治病。况又有桂枝和营达卫,助麻黄以发表;杏仁疏肺降气,导白术以宣中;更加甘草协和表里,使行者行,守者守,并行不悖。
麻黄加术汤胡希恕
麻黄加术汤胡希恕1、麻黄汤方:(方剂组成)麻黄(去节)9 克,桂枝6 克,炙甘草3 克,杏仁(去皮尖)9 克。
(用法)水煎,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
服药后盖棉被取微似汗。
(方解)麻黄为一有力的发汗药,佐以桂枝再宜致汗。
杏仁定喘,甘草缓急,故治太阳病表实无汗、身疼痛而喘者。
第 35 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
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以头痛、发热、恶寒为常,若更见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者,此为表实证,则宜麻黄汤上之。
按:桂枝汤证,由于自汗出,郁集于体表的体液和废物得到部分的排出,虽亦身疼痛,但不剧烈,并亦不至迫及于肺。
而麻黄汤证,由于无汗体液和废物充盈于体表,压迫肌肉和关节,因使身、腰、骨节无处不痛,并逆迫于肺而发喘。
只以自汗出和无汗的关系,遂有虚实在表的不同反映,亦即或宜桂枝或宜麻黄的用药关键。
第 36 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注解:太阳与阳明合病,当指既有发热恶寒的表证,同时又有大便难的里证言。
喘为承气汤和麻黄汤的共有证,不过承气汤证为腹满而喘;而麻黄汤证为喘而胸满,故谓不可下,宜麻黄汤以发汗。
按:腹满而喘者,则腹满为主而喘为客,即先由于实满上迫胸隔,阻碍呼吸因而发喘,下之满自去,而喘亦自已;喘而胸满者,则喘为主而胸满为客,即先由于呼吸困难,胸腔内压增高因而胸满,发汗以平喘,则满自消。
证有主从,治分表里,对于辨证甚关重要。
第 37 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太阳病已十余日,脉虽浮但细,并其人多倦嗜卧,病已有内传少阳之象,故谓外己解也。
设更胸满胁痛者,则柴胡证具,故可与小柴胡汤;若脉但浮而不细,并亦无嗜卧及胸胁满痛者,则病仍在表,虽十日已去,也可与麻黄汤。
按:脉细主血少,而见之于浮,乃体表津血不足的为候,即小柴胡汤条所谓血弱气尽腠理开的情况。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2 痉湿暍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青龙试注:麻黄汤大家知道是治疗风寒表实证,麻黄桂枝辛温发散风寒杏仁宣肺止咳助之,炙甘草调和,兼能止咳;在此基础重加术燥脾祛湿,温服八合,也就三分之一,微微发汗,寒湿俱去。
仲景未云寒湿,只是提到:湿家,身烦痛麻黄加术汤,再接合麻黄汤参考此处,把麻黄加术汤定为寒湿表实证也不为过。
方论:太阳寒水,发于外者为汗,壅阻皮毛之内即成湿。
故太阳伤寒,皮毛不开,无汗恶寒发热体痛者,宜麻黄汤以汗之;湿家发热身疼者,宜麻黄加术汤以汗之,加术者,所以去中焦之湿也。
该水湿凝冱肌肉,血络停阻,乃病疼痛。
痈疽之生,患处必先疼痛者,血络瘀结为之也。
故欲已疼痛者,必先通其不通之血络,阴疽之用阳和汤,亦即此意。
若急于求救,而灼艾以灸之,断葱以熨之,或炽炭以熏之,毛孔之内,汗液被灼成菌,汗乃郁不得出,而血络之瘀阻如故也。
况火劫发汗,汗泄而伤血分,更有发黄、吐血、衄血之变乎?[曹颖甫.金匮发微.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23-24]。
医案示例外感寒湿萧琢如医案:黄君,年三十余。
素因体肥多湿,现因受寒而发,医药杂投无效,改延余诊。
其症手脚迟重,遍身酸痛,口中淡,不欲食,懒言语,终日危坐。
诊脉右缓左紧,舌苔白腻,此《金匮》所谓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也。
遵经方以表达之,使寒湿悉从微汗而解。
处方:带节麻黄2.4克,桂枝2.1克,光杏仁4.5克,炙甘草1.5克,苍术3克。
连投2剂,诸症悉平而愈。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1982年版)何廉臣按语:此为湿之属表无汗者而设,盖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为多汗,术得麻黄,行漫而并可行表湿,止此一味加入,所谓方外之神方,法中之良法也,宜其一方即愈。
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寒湿痛,心烦无汗体水肿
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寒湿痛,心烦无汗体水肿总第104期麻黄加术汤【方药歌诀】麻黄加术寒湿痛,心烦无汗体水肿,舌淡苔薄脉浮紧,麻桂杏草重白术【中医治法】解表散寒止痛,除湿利水消肿。
【方药西用】具有抗炎、抗菌、抗风湿、解热、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处方用药】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一两(3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白术四两(12g)随证加减用药:若肌肤疼痛者,加羌活、葛根,以通经止痛;若水肿明显者,加薏苡仁、茯苓,以泻湿消肿;若咳嗽者,加苏子、葶苈子,以降逆止咳等。
【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方证研究】寒湿乘机侵袭肌表筋脉,筋脉既不得营卫温煦、滋养,又被寒湿所肆虐,则身体疼痛剧烈烦扰不宁;寒湿闭阻经气脉络,则无汗;筋脉为寒湿所浸淫,则筋脉关节疼痛因寒湿而加剧;舌淡,苔薄,脉浮或紧均为寒湿浸淫之象。
其治当解表除湿,散寒止痛,然则邪去病愈。
方中麻黄发汗舒筋,疏散风寒。
白术燥湿健脾,和利筋脉关节。
桂枝通达经气经脉,温利关节,散寒止痛。
杏仁宣畅气机,散寒泄湿。
甘草益气荣汗源。
【使用禁忌】湿热证,痰热证,阴虚证,慎用本方。
气血运行,以此而演变为寒湿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肌肉关节疼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浮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中医辨证】太阳寒湿痹证:身体疼痛剧烈烦扰不宁,无汗,遇寒湿加剧,或关节疼痛,舌淡,苔薄,脉浮或紧。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麻黄加术汤,以主治风寒湿表实证为基础方,以主治皮肤瘙痒寒湿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寒湿乘营卫失调而侵袭,阻滞筋脉骨节气血运行,以此而演变为寒湿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肌肉关节疼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浮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麻黄加术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运动疾病,还是治疗泌尿疾病,或是治疗神经疾病等,都必须符合麻黄加术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金匮要略08:麻黄加术汤、麻杏薏...
金匮要略08:麻黄加术汤、麻杏薏...“概要:麻黄加术汤(湿在皮肤红痒粘,缺氧急救),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红不痒疣头皮屑),防己黄芪汤(湿在血脉周围,身重发福出汗),桂枝芍药知母汤(湿在血脉血管粗),桂枝汤加炮附子(发汗过固表阳),桂枝加桂汤(奔豚动悸),桂枝附子汤(湿肌肉而痛,肌纤维痛),白术附子汤(湿在中焦大便不利),术附汤(脓在骨头),当归赤豆散(腹膜炎),大承气汤(热实),大黄附子细辛汤(寒实)。
”皇普谧01—条辨二十: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锉马都打,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似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四个去湿处方的区分•(1)麻黄加术汤:湿在皮肤,红、痒、粘,缺氧急救。
•(2)麻杏薏甘汤:湿在肌肉,红,不痒,疣,头皮屑。
•(3)防己黄芪汤:湿在血脉周围(外围),身重,发福,减肥。
•(4)桂枝芍药知母汤:湿在血脉里,血管粗大。
妇女中年不运动,打麻将,吃下午茶,身体发福,很胖,肚子大,用防己黄芪汤。
风湿,脉浮身重:•(1)湿累积在身体,身重是湿的一个标准症状。
•(2)需要赶快运动,把湿排掉。
身重的原因:湿在血脉周围,相当于血脉托着湿走,负担加重一倍,故感觉重。
无故出汗:肌肉为阳(在外),血脉为阴(在内),阴阳被湿阻隔,阳不能入阴,只能往外走,没事就流汗,恶风。
中年妇女,发福身重,无故流汗,走路几步就喘,晚上出汗换七八次衣服,走路脚步声重。
标准的防己黄芪汤症。
防己黄芪汤•(1)防己:形如车轮,像血脉神经周围。
防己•(2)黄芪:固表行气,固表用于流汗不止,行气把水液带动。
与炮附子有区别: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若发汗太过流汗不止,用桂枝汤加炮附子固表收阳。
大医张仲景名方:麻黄加术汤
大医张仲景名方:麻黄加术汤有人忽患脚痛,痛到不能履地,疼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行走受限,出入家门都要人搀扶。
不问:是不是痛风?而问:是不是感冒了?答:感冒五六天了,没管。
看舌苔,明显的舌苔白厚。
思虑:表症才有身体疼痛之证,邪气入里不会有疼痛。
于是用大医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原方。
当晚熬好药喝了一碗,睡前就可以走路,疼痛大减,可说是覆杯而愈,不由大赞中药之奇。
麻黄加术汤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粒,炙甘草一两,白术四两用于外感风寒湿邪气,阳气痹阻,不通则痛之证。
前四味名麻黄汤,加白术一味,故得麻黄加术汤。
《金匮要略》讲:湿家,身烦疼,发其汗为宜。
身烦疼是寒湿痹阻于肌表的表现,寒痹肌表则无汗,阳气被遏。
故先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由于卫阳之气闭阻,所以又用上温经散寒,透入身体的桂枝,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
再配上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配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
麻黄汤去在表之寒邪,再用白术,既可随麻黄桂枝走表祛湿,又可以补中除内湿,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避免汗多劫夺体液而伤身。
在表寒湿邪气一去,营卫得通,疼痛自愈。
本病为寒湿之邪伤及肌表,表现为舌苔白而厚(白则为寒,厚为有湿),以及恶寒发热、头痛,甚至脚痛等症状。
寒湿留滞肌肉,所以还可表现为全身疼痛,烦扰不宁,治疗采用发表散寒湿之法。
方下有注意事项:湿病症见身体疼痛剧烈的,宜用麻黄汤发汗,切不可用熏蒸,热熨,艾灸等方法发汗。
金匮要略方歌
1、栝蒌桂枝汤金匮栝蒌桂枝汤,白芍甘草枣生姜;项背强直成柔痉,解肌驱邪舒筋良。
2、麻黄加术汤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4、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5、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
6、百合病总方歌百合病起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7、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涏沫七百合,别煎泉水是真鍼。
8、百合滑石代赭石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应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可夸。
9、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混融。
10、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1、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留恋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12、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愈常。
13、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14、甘草泻心汤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15、苦参汤雄黄熏法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更深,尚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16、赤小豆当归散眼眦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分归一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17、升麻鳖甲汤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量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18、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19、鳖甲煎丸鳖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鳖甲六柴胡,黄姜桂苇朴紫葳,夏胶芍甘蜇虫五,葶参各一曲麦二,赤硝十二三芩妇,乌扇蜂窠各四分,六羌二桃效桴鼓。
20、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原汤论已详,加桂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痛呕又妨。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方剂出处】麻黄加术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配方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克);桂枝去皮,二两(6克);甘草炙,一两(3克);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克);白术四两(12克)。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功效作用】解表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饮食无味,苔白腻,脉浮紧者。
【临床应用】1.中医病证:太阳寒湿痹证。
身体疼痛剧烈,烦扰不宁,无汗,遇寒湿加剧,或关节疼痛,舌淡、苔薄,脉浮或紧。
或太阳寒湿夹虚痹证;或痰湿蕴肺证。
2.西医疾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绎痛等临床表现符合太阳寒湿痹证者。
【用药分析】方中麻黄辛温通络,宣市散寒;桂枝辛温通经止痛;杏仁肃肺降逆;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
【用方思路】1.麻黄加术汤既是辨治太阳寒湿痹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辨治诸多杂病如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椎管狭窄等病变的重要基础方。
2.方中麻黄、桂枝既是辨治表证的重要用药,又是辨治里证的重要用药;白术、大枣、甘草可补中益气,白术辨治太阳病取在燥湿和筋,又可健脾益气;麻黄、桂枝、白术走太阳以宣通燥湿为主,走里以温经益气为主。
麻黄加术汤的作用是散寒、燥湿、益气,辨治病证是寒夹虚。
从方中用药得知,麻黄加术汤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太阳寒湿痹证,还可用于辨治诸多杂病,如运动、神经、呼吸等系统疾病。
3.运用麻黄加术汤辨治的基本病证(无沦病变部位在表还是在里)以寒湿为主,或夹虚;根据方中用药分析,本方辨治的病证主要是实中夹虚,治疗以泻实为主。
【随证加减】若夹湿热,可与葛根芩连汤合方用之;若夹痰,可与赤丸合方用之;若虚实夹杂且都比较重,可根据病变调整泻实与补虚方药用量。
【注意事项】运用麻黄加术汤既要辨清西医之病,又要辨清西医之病属于中医寒湿证。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汤,中药方剂名,岀自《金匮要略》卷上,有发汗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寒湿,恶寒发热等病症。
【组成】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70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1800ml),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500ml),去渣,温服八合(160ml),复取微似汗。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饮食无味,苔白腻,脉浮紧者。
方解:《神农本草经》谓:白术治风寒湿痹,止汗。
加于麻黄汤中,故治麻黄汤证而身痹痛者。
又要注意,发汗剂中加利尿药为小发汗法,是经方常用之法,本方属之。
原文:“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朮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对于无汗、身痛剧烈的患者,选用麻黄加术汤是适宜的。
这里没讲“主之”,说明这样的治疗能够改善病情,难以彻底治愈“湿家”,也提示“湿家”可能有外寒内热的潜在问题。
☆“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伪麻黄碱不溶于水,水煮时漂浮在水面形成泡沫。
伪麻黄碱具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量大时引起烦躁,可能对于痛苦症状具有放大作用。
【名家论述】1. 《张氏医通》: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以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
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
2. 《成方便读》:方中用麻黄汤祛风以发表,即以白术除湿而固里,且麻黄汤内有白术,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即两味足以治病。
况又有桂枝和营达卫,助麻黄以发表;杏仁疏肺降气,导白术以宣中;更加甘草协和表里,使行者行,守者守,并行不悖。
3. 《古方新用》:方中以麻黄开汗孔以发汗,杏仁利气,甘草和中,桂枝从肌以达表。
又恐大汗伤阴,寒去而湿不去,故加白术健脾生液以助除湿气,在发汗中又有缓汗之法。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高某,女,37岁。
患浮肿八年,每每因遇寒冷而加剧,曾经西医诊断为黏液性水肿,多方求治无效。
患者全身浮肿,以颜面部为甚,伴恶寒,肢体沉重疼痛,无汗,胸脘痞满,小便不利,大便常秘。
舌苔白滑,脉浮紧。
【处方】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炙甘草3克,苍术10克,三剂。
每次服药后,均有微汗出。
三剂服尽,肿消,其他各症亦随之而愈。
为巩固疗效,以苓桂术甘汤善后。
【解说】麻黄加术汤是张仲景用来治疗“湿家,身烦疼”的一张方剂,具有发散寒湿的治疗作用。
本案所治的水肿,属于《金匮要略》中“水气病”的范畴。
在《水气病篇》中,张仲景并没有提出麻黄加术汤这一治法,为什么在此却用本方治疗?患者全身浮肿,但以颜面部为甚,张仲景在论治水气病时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麻黄汤为发汗之剂,所以用来发汗以消肿,此其一;本案除了浮肿外,还见有明显的肢体沉重疼痛,恶寒无汗,舌苔白滑等寒湿在表的症状,符合麻黄加术汤所治寒湿郁遏卫阳这一病机,此其二;服用麻黄加术汤后,不但能够发散在外的寒邪湿气,而且可以宣畅肺气,恢复肺的治水功能,使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驱湿邪从小便而出,此其三。
所以,临床审证施治,贵在证机相符,方证合拍,切不可拘泥而失其变通之义。
金匮诵读26丨麻黄加术汤
金匮诵读26丨麻黄加术汤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举办了第一次经典诵读——《伤寒诵读》,每周两期,持续更新了一年,其中很多书友陪伴了我们一年,感谢你们的坚持。
今天,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在这一年里,小编会将《金匮要略》的方证条文摘选出来,每周2条,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你,愿意加入吗?《金匮要略》原文海报+《中医经典三家注》+中医书友会大数据金匮文章集锦或《宋柏杉·直击临床讲金匮》课程精彩观点。
一年时间灵兰陪你背完一本《金匮要略》•赵以德注解此为寒湿之邪。
盖邪者,湿与寒合,故令人身疼。
大法:表实成热,则可发汗;无热,是阳气尚微,汗之恐虚其表。
今是症虽不云发热,而烦已生,烦由热也,所以服药不敢大发其汗;且湿亦非暴汗可散,故用麻黄汤治寒,加术去湿,使其微汗尔。
然湿邪在表者,惟可汗之,不可火攻,火攻则增其热,必有发痉之变,所以戒人慎之。
•徐忠可注解湿虽宜汗,但前云大出,则湿反不去,则知汗中自有法。
故以麻黄汤为发汗之主,而加术一味,以为固本清湿之地,则内外两得矣。
然发汗虽亦火攻之法,而非治湿也,故又戒之。
•尤在泾注释身烦疼者,湿兼寒而在表也。
用麻黄汤以散寒,用白术以除湿。
喻氏曰:麻黄得术,则虽发汗,不至多汗。
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
不可以火攻者,恐湿与热合而反增发热也。
拓展阅读:又治感冒,又治皮肤病的一个麻黄加术汤背诵《金匮》我们为你推荐灵兰·直击临床讲《金匮》点击此处,了解详情25篇原文一句一句解读40个病种一种一种分析200首方剂一个一个应用仲景先师脉象一步一步解读从思维到临床,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该课程一经订阅,长期有效,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麻黄加术汤证
麻黄加术汤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
〖方解〗本方由麻黄汤加白术而成。
白术苦温,主风寒湿痹,且有止汗作用。
麻黄汤虽为强有力的发汗药,但加入白术,则湿从下走,从尿出。
因此,原有麻黄汤的发汗作用减弱,而增加了利湿除痹的作用。
【歌诀】麻黄加术治湿家,发表利水同时下。
汗出变少而尿多,身体痛烦效果佳。
〖解读〗湿家,指病风湿者。
湿家身烦痛,宜用麻黄加术汤发汗利湿治疗,使病从表及小便解,慎不可用火攻之。
本方主治寒湿在表之证。
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可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
风寒在表,理当发汗,然因湿邪之存,又不宜过汗,以“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存,是故不愈也。
”惟用麻黄加术汤寒湿并去,表里同治。
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能并行表里之寒湿。
湿邪盛者,可易白术为苍术。
临床上凡身体痹痛、水肿、喘咳等属于寒湿困表、肺气不宣之证,皆可运用本方。
【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阳太阴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麻黄汤证而见湿痹烦痛者。
风湿关节炎初期,有见本方证的机会,也可见葛根汤加术再加生苡仁方证,宜注意辨证用方。
本条所说的火攻,是指火烤、熏蒸、火针、艾灸等,近代的红外线、蜡疗等热疗也属之。
麻黄加术汤证——水肿案高X X,女,37岁。
患浮肿八年,每每因遇寒冷而加剧,曾经西医诊断为粘液性水肿,多方求治无效。
患者全身浮肿,以颜面部为甚,伴恶寒,肢体沉重疼痛,无汗,胸脘痞满,小便不利,大便常秘。
舌苔白滑,脉浮紧。
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炙甘草3克苍术10克三剂;每次服药后,均有微汗出。
三剂服尽,肿消,其它各症亦随之而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方歌——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湿家身重肯烦疼,脉缓苔白乃可征。
汗见于头身见痒,若施火法病恒崩。
麻黄本是辛温剂,峻汗攻邪正气兴。
逐水同时仍抑汗,还须四两术来增。
附注: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金匮湿病:20)
【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本方乃麻黄汤加白术四两而成。
主治外感寒湿,着于肤表,汗不得出而身烦痛者。
且对于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本证为久患湿病而又复感寒邪。
寒湿凝滞肌表,腠理毛窍闭塞,经气郁遏,营卫运行不畅,故全身疼痛较甚,并伴烦扰不宁。
又因寒邪束表,毛窍闭塞,当见发热恶寒、无汗等症。
此身痛与《伤寒论》麻黄汤证身痛有别,湿家突出身重滞疼痛,具有湿病之特征。
治宜发汗除湿,故与麻黄加术汤微发其汗。
湿家慎不可用火攻之,假若火攻发汗,则会大汗淋漓,使风去湿存,而病不得尽解;或火攻之热与体内之湿邪相加,形成湿热郁蒸,引起发黄或衄血等病变。
《伤寒论》第116条“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的告诫,可佐证“慎不可以火攻之”的禁忌原理。
【经典医案】有人忽患脚痛,痛到不能履地,疼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行走受限,出入家门都要人搀扶。
不问:是不是痛风?而问:是不是感冒了?
答:感冒五六天了,没管。
看舌苔,明显的舌苔白厚。
思虑:表症才有身体疼痛之证,邪气入里不会有疼痛。
于是用张仲景《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原方。
当晚熬好药喝了一碗,睡前就可以走路,疼痛大减,可说是覆杯而愈,不由大赞中药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