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气候基本特征(第3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_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候类型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实际,理解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判读。

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判读;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入境生趣:多媒体出示不同自然景观图片,引出本节内容。

自学生疑:出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自主完成以下内容1、填写气候类型的名称2、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学习释疑:1.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是?原因是?2.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原因是3.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是?迁移应用:出示亚欧气候类型模式图,完成任务。

拓展延伸:1.北美西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气候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从地形方面分析一下原因?学生活动:1.如何判读气候类型?举例说明2.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3.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成活的影响。

气候与自然景观、气候与民居、气候与人口分布、气候与河流、气候与农业课堂达标练习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分布2.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判读3.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重点和难点,内容多且抽象。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较弱,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首先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主要原因是地图不熟练,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判读,主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小组之间讨论的形式进行,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方法,但气候特征不熟练。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以举例、联系生活实际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方面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整理。

初中地理_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能够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征。

2.能够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分析气候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了美国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占美国国土面积的20%。

1867年前阿拉斯加还是俄罗斯的领土。

在1853年10月20日,洲大陆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经过了长期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元气大伤,为了搜刮钱财,沙皇决定将阿拉斯加州卖给美国。

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签订购买阿拉斯加协议后,立即在国内引起一阵反对声,批评这是“一笔糟糕的交易”,但西沃德却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可能确实没什么用。

但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买到这块地而从中得到好处。

”从气候的角度探究阿拉斯加开发利用的价值。

材料一: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与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

该州拥有全美20座最高山脉中的17座,6194米的麦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

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的TONGASS 国家森林区拥有1700万英亩林地,其中商业林地有超过500万英亩。

树种包括白杉,水杉,西部铁杉,西部红松,阿拉斯加雪松,大西洋紫杉,大西洋银冷杉,银柳等。

大马哈鱼是本区主要鱼类。

阿拉斯加州石油天然气资源较丰富,普拉德霍湾的石油通过管道(并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洋运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过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

材料二:育空河例一:1.欧洲西部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的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主要都是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的深入,且沿岸有暖流经过,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形成了广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纬度比北美西部高。

初中地理_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_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细化: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绘图应用中考察学生的绘图能力。

3.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2新设计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法和学法方面采用图文探究和小组探究,培养学生图表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从动手实验、绘图应用和亲身经历下手,从厦门地理下手,贯穿“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运用到了实验、图表、材料,力争整堂课把课本的知识以更高效而有趣的方式呈现,达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完影响气候主要因素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更多的生活经验。

4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教学过程5.1第二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复习导入】简单回顾第1课时的内容,导入新课【展示实验】动手实验:将等量的一杯沙子和一杯水同时放太阳下暴晒,看哪个升温更快?(学生周末做的)(学生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夏季一一气温偏高,冬季一一气温偏低,年温差大。

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夏季一一气温偏低,冬季一一气温偏高,年温差小。

【教师小结】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海洋相反。

活动2【活动】展示绘图【学生观察】1.两图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有何差异?(学生回答)乌鲁木齐最高温是7月,最低温是1月,厦门最高温是8月,最低温是2月。

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2.2气候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以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使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气候也是一种资源,优势是雨热同期,但同时也是灾害性天气频繁的国家。

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两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气温和降水,是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讲授新课老师:请同学们翻开自己的课本38页,看《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名,读图例。

课件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老师提问:中国一共主要有几种气候?分别是什么气候?学生回答:有五种。

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老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候类型多样。

解读气候直方图,观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直方图,它们在一月气温的差异。

老师提问:导致一月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纬度因素。

老师提问:由于气温差异,海口,上海,北京在一月份自然,人文景观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描述三地景观差异(植物,河流是否结冰,人们的穿着等)老师提问:如果从北京再往北,到了漠河是种什么景象?为什么?学生回答:冰天雪地。

因为纬度更高,气候更加寒冷。

老师提问:漠河和北京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我们看漠河和北京的气候直方图,它们在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差异?学生回答:漠河冬季要比北京气温更低,全年降水更少。

老师总结: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导致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初中地理_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气候特点之一-----气候复杂多样,并学习分析其复杂之处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差异性。

2、通过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和7月份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并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3、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并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及分布,了解各温度带的主要作物及作物熟制。

4、通过了解各温度带的作物及作物熟制,认识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意识。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教学难点】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以及各温度带的作物和作物熟制熟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本学案【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投放情景图片:快放寒假了,家住海口的玲玲到外婆家去玩,到了外婆家玲玲发现这里“冷极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出新课气温的学习。

2、投放学习目标,学生集体朗读找出目标中的关健词,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二、探究过程:(一)探究获知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寻找生活的事例,探究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我国气温南北的差异,得出结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2、小组合作学习:师:这是通过我们的经历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来寻找证据,佐证我们的结论:投放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图,小组合作读图探究下列问题:(1)找出图中的0℃等温线,观察此线东部大致经过的山脉和河流名称。

(2)观察1 月份0℃等温线南北的气温变化。

(3)找出图中的海口气温值和漠河气温值,计算一下温差。

(4)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学生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收获,教师及时点评鼓励)3、探究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情景延续:又放暑假了,海口的玲玲又要到外婆家去玩,这次她可是带好了棉服,不会被冻着了,可是到了姥姥家她发现怎么不冷了呢?引入夏季气温的学习投放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自主学习完成:(1)找出图中的海口气温值和漠河气温值,计算一下温差。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和水旱灾害》教学设计(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

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

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

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原因和危害措施(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

思考以下问题: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汉朝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

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理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图分析与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感悟导入:老师:炎炎夏日,同学们都想去哪里避暑呀?为什么选择这里呢?A学生:去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B学生:去海边→凉爽,夏季海洋气温低C学生:去爬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二、预习展示: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_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2、通常,低纬度地区气温______,高纬度地区_____。

3、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海洋;距海洋较近的地区,一般降水_____,温差_____。

4、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____;山地迎风坡降水_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_。

三、合作探究:(一)纬度因素:1、你是否还记得纬度是如何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先让学生回忆地球的公转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始终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从而得出:·低纬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较高·高纬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较低随后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到: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范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的规律。

2、让学生读“世界等降水量分布图”引导他们观察赤道地区的年降水量2000mm左右,而极地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二)海陆因素:1、做一组实验:用相同质量的水、沙放入量杯,用相同温度的温度计,找学生观察沙子(陆地)、水(海洋)、加热(夏天)、冷却(冬天)的温差。

→夏季,陆地气温>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陆地·内陆地区温差大,沿海地区温差小2、做课本的活动题(1)西安和东京的气温年差分别是多少?说明了什么?西安:28℃东京:20℃→内陆地区温差大,沿海地区温差小(2)两个城市中,谁降水较多?为什么?东京降水更多。

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针对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对于前⾯所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对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设计如下:1、紧扣课标要求,努⼒实现教学中的三维⽬标;2、围绕“形成(影响)⽓候的三个主要因素”这⼀教学主线,以中央⼆套节⽬“是真的吗?”为主要平台,选取合适的实例,逐⼀展开进⾏教学及分析;3、问题(设疑)导⼊,激发学⽣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4、活动探究,旨在锻炼学⽣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同时兼顾学⽣情感⽬标的实现,培养学⽣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5、阶段⼩结,适时归纳,帮助学⽣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形成⽓候的主要因素》学情分析“世界的⽓候”对⼤多数学⽣⽽⾔是个难点,其内容⽐较抽象,信息含量⼤,并且学⽣本⾝也缺乏⽇常⽣活实际的指导,加之造成⽓候差异的因素⼜不唯⼀(相对⽐较复杂),因此,学⽣在学习中有⼀定的困难,但仅从教材的编排及教师⽇常教学情况分析,学⽣对于学习本节课内容有以下⼏点优势:1、章节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认知特点;2、教材中所选取的实例,学⽣在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并⾮完全陌⽣;3、学⽣在了解和学习了世界的⽓候类型之后,探究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加强。

《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效果分析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结合教学的⽬标实现及内容安排,这节课已经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够在⼀定程度上帮助学⽣学习和掌握影响⽓候的主要因素等知识,还有针对性的对学⽣进⾏了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的训练,同时课堂教学中还注重了对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并适当的拓展了学⽣的视野,对相关知识加以延伸,但限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本节课学⽣训练时间不够,对于⼀些知识的落实可能还不到位,仍需要在课下有相应的跟踪解决⽅案。

《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该章(单元)“天⽓与⽓候”的第五节,前⾯已经陆续学习了⽓温和降⽔的分布规律以及世界主要⽓候类型的分布,本节课将接着了解和学习影响⽓候的主要因素。

初中地理_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学生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收看天气预报。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2)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

【教学难点】识记天气符号,掌握预报天气的技能【教学方法】读图、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中央电视台做过调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收看《天气预报》的人这么多呢?学生先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收视率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而又新奇。

教师总结:可见,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大屏幕出示:材料一: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7℃。

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您能说出天气的概念吗?课件:什么叫天气?学生讨论: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同桌交流)大屏幕出示图片:看看这几幅图片各代表什么天气?(晴、沙尘暴、下雪、刮风下雨)我们刚刚是如何来描述天气情况的?讲解:天气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大屏幕展示图片: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天气的特点?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举例:请学生举例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

初中地理_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模块一自学自学检测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A、四季如春B、长冬无夏C、终年炎热D、电闪雷鸣2、在卫星云图上,表示云雨区的是()A、绿色B、白色C、黄色D、蓝色3、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A. 长春冬季寒冷干燥B. 塔里木盆地中年干燥少雨C. 海南省终年炎热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A. 天气B. 气候C. 温度D. 丰收今天,北京逐渐转晴,午后最高气温将达33℃。

昨天夜间,北京部分地区出现阵雨,大部地区的降雨量小于2毫米。

今天上午8时,北京天空云量逐渐减少,转晴,城区气温24℃左右,相对湿度60%~70%。

据此完成1~2题。

5.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及特征是()A.天气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B.气候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C.天气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D.气候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6.8日上午8时以后,表示北京大气状况的符号是()A B C D 合学检测1.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十月,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预测将有东南风出现,联合孙权大军火攻曹操船队,大获全胜.图中表示东南风的符号是()A. B. C. D.2.操场上的红旗向西北方向飘扬,此时的风向是()A.西北风B. 东南风C. 东北风D. 西南风省学任务基础达标1.下列所示的天气符号中,表示冰雹的是()A. B. C. D.2. / 表示的是()A. 小雨转中雨B. 小雨转大雨C. 中雨转小雨D. 小雨转多云过关检测读下表:2017年4月1日,淮北地区天气预报,完成下列各题: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天气风向风力19 7 晴北风微风3.能正确描述淮北地区该天天气的词语是A.寒冷干燥B. 风和日丽C. 炎热多雨D. 温暖湿润4.根据这天的天气情况,当地人们较为适宜开展的活动是()A.开展滑雪比赛活动B. 开展室外游泳比赛活动B.开展放风筝比赛 D. 在室外晾晒衣物5.该日与下列节气日期最接近的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智者加速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明约同学明天去郊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说他看过电视了,为了表现一下自己,他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后说:“这就是明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小明的图形判断天气状况.天气由______转______;风向______,风力______;最低气温______℃,最高气温______℃,气温的日较差______℃;这一天空气质量的状况是______.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天气和气候。

初中地理_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练习练习总结作业2分钟合作探究(四)天气与生活在下列天气中,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当堂训练:当堂检测:评价。

教师用板书进行总结达到画龙点睛、概括升华的效果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加强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激励赞赏,帮助全体学生不断成长。

4.1天气和气候【学习目标】4、空气质量日报霾1、天气与气候的特点2、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3、常用天气符号1、能说出天气和气候的不同之处。

2、能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

3、能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辨别;2、天气符号【自主学习】1、天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天气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

4、气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具有相对的________性。

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6、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气的能见度等。

7、空气质量一般用指数来表示,该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越,空气的质量状况就越,空气污染越严重。

8、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2、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合作探究(二)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合作探究(三)霾合作探究(四)天气与生活在下列天气中,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当堂训练】一1、描述天气的词语是:()A、秋高气爽B、春季多雨C、长冬无夏D、终年高温二1、描述气候特征的词语是()A、阳光灿烂B、万里无云C、寒冷干燥D、电闪雷鸣一2、某一天的卫星云图上,泰安城区上空全是浓浓的白色,表明我们泰安市的天气是() A、阴雨 B、晴天 C、大雾 D、沙尘暴二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A、大雾B、陆地C、海洋D、云区一3、在CCTV—1的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二3、下列符号表示扬尘的是()一4、下列几个场所空气污染指数最大的是()A、水库边B、森林公园C、火车站D、野外旅游度假村二4、“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0C~80C。

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气候(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

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气候(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

《气候》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2.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教学难点】1.有关季风形成图的分析判读;2.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准备制作PPT。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的景观和长江以南山清水秀的景观。

教师:从地图上看,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两地纬度相近,是两地的景观却一个沙漠广布,一个山清水秀,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新知讲解】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多媒体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回答问题。

问题设置(1)我国分布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哪些?(2)从中你能分析得出我国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学生读图,讨论回答:(1)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多媒体出示“横断山区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观察高原山地气候有什么特点?相应的植被类型和农业利用类型有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气候类型和地面植被呈现垂直变化:海拔低处为热带气候类型和植被(香蕉林)、海拔较高处为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海拔更高处为寒温带气候类型和植被(针叶林)、海拔最高处为寒带气候类型和植被(冰川广布)。

活动: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1.对照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下列四图中四个地方的气候类型名称及气候特点。

2.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它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参考答案:1.漠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初中地理_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课)教学设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课)一、学习目标: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学会判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方法。

二、探究学习:(一) 气候类型及分布【自主复习】1、热带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平原、盆地、群岛等地。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气候的南北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3)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地区最为广大。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半岛和半岛。

2、亚热带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3、温带气候类型:(1)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洲温带地区的东部。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地区的大陆西岸。

这些地方常年受到来自海洋的影响。

(3)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两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和北美洲。

4、寒带气候:主要分布于﹍﹍﹍﹍以内。

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5、高山高原气候: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观的﹍﹍﹍﹍显著为重要特色。

【合作探究】试填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二)气候类型的判读【自主复习】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填出下列气候类型名称【合作探究】1、阅读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甲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甲。

2、读甲、乙两地(一月▲和●七月)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属于气候类型,乙地属于气候类型。

(2)甲地气候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三、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是()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广泛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3、从国外旅游归来的贝贝,告诉同学说:“我去的那个地方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

初中地理_中国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找出一月0°C等温线800mm、400mm、200mm 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2)读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海陆位置图。

认识中国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1)探究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2)探究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成因,雨极和干极的成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差异分析。

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等值线的分析判读;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天气预报视频》导入本节要讲的主要内容。

二、呈现本节教学三维目标,复习巩固本节基础知识,抽查点拨。

三、呈现中国冬夏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探究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探究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成因,雨极和干极的成因。

四、拓展等值线的分析,即时演练巩固。

五、做随堂巩固练习。

六、分析气候和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对中国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缺乏区域分析的意识和方法。

本节课在复习巩固中国气候相关知识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等温线、等降水量线,这两种等值线,培养他们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差异分析的能力。

效果分析运用视频、景观图以及地理要素专题图,使得展现的地理问题很直观,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探究后紧跟着即时演练、随堂巩固,这样对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本教材从认识天气入手,来分析中国的气温,中国的降水,中国的气候特征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气候这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八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气候类型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认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重点)2、比较不同城市间的气候特点,归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重点)3、初步学会评价我国的气候特征。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以学定教【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案例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导入【提问】描述气候有两个要素是什么?【讲述】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只要有一个要素变化啦,那么气候也就变啦!比如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气温都一样,都是终年炎热,但是降水不同,就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气候,因为一个是终年多雨,另一个是终年干燥。

正是气温与降水组合的差别,才出现了世界上12种气候类型(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那么,我国的气候种类又会是怎样的呢?生答:气温和降水学生认知并感受“气候的多样,是气温和降水中任何一个因素差别而造就的。

”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我国的气候类型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借用旧知学习新知。

地图对照认知气候类型及地区分布【展示】一组地图【引导讲述】“中国有多个气温带,又有多个干湿地区,那么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又会有多少种呢?同学们可以试着将两幅地图重叠,认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学生尝试两幅地图的对照和重叠,感性上认知中国气候种类的多样(比如认知,同是中温带,降水的差异会导致中温带的东半部与西半部气候的差异)感性认知气候多样的原因【展示并提问】指导阅读课本P36图“中国气候类型”(右图),并认知:1、我国气候类型的名称?2、勾画出我国气候类型各自的位置及范围?3、家乡所在省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教师巡视点拨,后指认小组代表作答【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将“中国气候类型”图与课本P30的“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对照2、指导学生将“中国气候类型”图与课本P22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对照3、指导学生在“中国气候类型”图上标注“秦岭—淮河”的位置启发学生有所发现,以便对“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再认知。

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读图,先独立思考描画,再组内交流,最后作答:1、五种(略)2、黑板前勾画范围并讲述大致位置3、枣庄()属温带季风气候学生对照读图,后举手或被点名作答“你的发现”:1、季风区内的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等2、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分布有高原山地气候,等等3、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理性认知我国的多样气候培养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知识点的前后衔接。

承转【讲述】那么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差别有多大呢?读图分析合作认知各种气候差别【展示并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6“哈尔滨、北京、银川、成都、拉萨、海口气温降水量资料”图,完成表格(右侧)。

教师展示表格后,巡视指导,后指认小组代表作答。

学生仔细阅读图比较六城市的气候直方图,合作完成表格填表内容(略)承转【讲述】我们学习世界地理时,认识到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气候的差别呢?探究【探究一】比较海口与哈尔滨,他们的气候特点(气温和降水)的差别在哪些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学生结合课本P36“中国气候类型”图上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合作交流,后作答:这样做可以激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家乡气候(启发,结合阅读课本P36“中国气候类型”图上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探究二】比较北京与银川,他们的气候特点(气温和降水)的差别在哪些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启发,结合阅读课本P36“中国气候类型”图上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探究三】比较成都与拉萨,他们的气候特点(气温和降水)的差别在哪些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启发,结合阅读课本P36“中国气候类型”图上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并结合课本P22“中国地势”图)【精讲小结】指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讲解1、同为季风气候,却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之别,是受纬度因素影响。

2、大陆性气候出现在西北内陆,是受海陆因素影响。

3、高原山地气候出现在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是受地形因素影响。

【设问】我们家乡夏季平均气温在25℃左右,而纬度大致相同的青海省夏季平均气温才10多摄氏度,为什么?降水会有什么差异?为什么?纬度因素(解释-略)学生结合课本P36“中国气候类型”图上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合作交流,后作答:海陆因素(解释-略)学生结合阅读课本P36“中国气候类型”图上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并结合课本P22“中国地势”图,合作交流,后作答:地形因素(解释-略)学生体会、理解并完成,课本P37“活动”第2题连线1、黑龙江省最北部属于寒温带(连线纬度位置)2、黄山是我国著名避暑胜地(连线地形)3、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连线纬度位置)4、黄土高原区比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降水要少(连线海陆位置)学生根据所学省级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图,比较和青海省的海陆位置及所处地形,小组交流后,作答:是个临海省,地处华北平原。

而青海省位居内陆,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峻。

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海陆位置和地形。

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家乡再认识承转【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这样的气候特征对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首先,如何评价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感性合作探究(评价我国的气候【展示】不同的气候下的景观图片。

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指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差异、生物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求同学们通过同世特征)性、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对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作出评价。

【提示】那么,如何正确或者全面得评价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个特征呢?【展示】1、我国江南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的景观图片2、灾害性天气图片【精讲小结】尽量全面,并秉承一分为二的原则看待评价世间问题。

学生通过观看景观图片,小组交流后,能够总结出:1、形成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是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2、利于动植物的多样性3、为发展多种农业生产带来优越的条件学生对照地图,并比较景观差异,认识到:我国亚热带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成为亚洲和非洲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学生通过读图认识到:干旱和洪涝等各种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学生体会、理解并完成,课本P37“活动:评价我国的气候特征”界上气候单一的国家比较能简单评价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

认识到我国气候的有利和不利,辩证的看待问题。

能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降水季节变化大------我国旱涝灾害频率高、危害范围广。

夏季普遍高温----我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雨热同期----使我国亚热带地区成为亚洲和非洲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学情分析】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前一节课学的是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认识了夏季风之于人们生产生活的优劣,还学习了我国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七年级的世界地理中气候知识,认知了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也已经学过,所以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储备有余。

至于生活中的旱涝灾害、中国各地景观差异、中国生物多样性和中国各地农业生产的不同,学生在新闻、电视、生物课学习或旅游中基本有这样的感性认识。

本课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充分预习,并将学生自己认为重要的文段或地图标记下来,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要做重点标记,以便课堂上听讲学习,小组交流,或问老师。

【学习效果评测及分析】本课的课后的“当堂达标”训练,每一题都是紧扣课标,体现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呈现出两种题型,选择题和填图题。

选择题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然后去伪存真;填图题是强化地图基础知识识记和简单地图分析归纳。

通过评测,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够当堂熟练答对题目。

部分学生对含“气候的大陆性强”选项的选择题3,有点迟疑,但通过下面的读图填充,在填充我国西北地区D所属气候类型时,似乎释然啦。

“大陆性气候较强”是我对本节内容进行详略删减略过的部分,但是在测试题目中进行考查,也是在试探学生对问题知识的感知能力。

【教材分析】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很好的呈现了我国地理要素——气候的区域差异,并能较好的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结合前面世界地理已经学习的“气候影响因素”知识体系,学生分析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可以说水到渠成。

本课重视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的联系,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现象的地理成因,比如干旱和洪涝;本课重视“以点带面”和“对比”的分析地理方式方法的使用,比如以北京和吐鲁番两地全年气温降水变化直方图,既能帮助学生认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又能帮助学生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海陆因素(当然要同时结合两地的地理位置),上述两点为本课的重点。

教材没仅停留在自然层面,气候之于中国人们生活,更是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想衔接,通过评价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优劣,让学生从自然景观差异、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当然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评测练习】——教师及时提问,学生起立作答,一生答错他生补充一、选择(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我们学校所在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2、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 ( )A.祁连山—横断山脉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D.天山—阴山—燕山 C.秦岭—淮河3、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显著C.海洋性特征突出D.气候的大陆性强4、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复杂B 地势影响C 纬度位置D 海陆差异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A 气候,B 气候,C 气候D 气候,E 气候。

(2)气候类型A与气候类型B的分界线大致与—一线吻合。

(3)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是;。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对我国气候类型种类的认识,是对前面’季风气候显著”和”气候多样”等内容的总结。

通过教师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明白气候两大要素变化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原因;通过各气候区内城市气候资料差异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最后对我国气候之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