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科学探究方法:第1章至第3章,详细内容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

2. 生命世界:第4章至第6章,详细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体等生命现象。

3. 物质世界:第7章至第9章,详细内容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性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调查能力。

2. 认识生命世界,了解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复杂性和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的掌握,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故事、问题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晰展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

3. 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特点,并画出植物结构图。

(2)调查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分析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相关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科版新

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科版新

2024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科版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第2课:身体的感觉第3课:身体的运动2.第二单元:植物第1课:观察植物第2课:植物的生长第3课:植物与人类3.第三单元:动物第1课:观察动物第2课:动物的行为第3课:动物与人类4.第四单元:水与生命第1课:水的性质第2课:水的作用第3课:保护水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自然现象的深入理解,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谈谈对身体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结构和功能。

2.新课:讲解身体的基本结构,如头部、躯干、四肢等,以及各部位的功能。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互相观察身体部位,描述其特点。

第2课:身体的感觉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谈谈对身体感觉的认识,如触觉、听觉、视觉等。

2.新课:讲解身体感觉的原理,如神经传导、感官器官等。

3.实践活动:进行感官体验游戏,如盲人摸象、听力测试等。

第3课:身体的运动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谈谈对身体运动的认识,如走路、跑步、跳跃等。

2.新课:讲解身体运动的原理,如骨骼、肌肉、关节等。

3.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运动游戏,如丢沙包、接力跑等。

第二单元:植物第1课:观察植物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谈谈对植物的认识,如树木、花草等。

2.新课: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如根、茎、叶等。

3.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描述其特点。

第2课:植物的生长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谈谈对植物生长的认识,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新课: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动物的特征、动物的行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天气的变化、气候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第四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水的存在形式、水的循环、水的重要性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植物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水的重要性、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模型、天气和气候图片、水循环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演示和操作。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辅助板书:展示植物、动物、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2)描述你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

(3)天气变化记录: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开展天气和气候的观察活动,了解身边的气候变化。

(3)进行水资源调查,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第二章《动物和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 第四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学习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6. 第六章《声音和光》:探究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声音、光等。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

2. 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3. 结构:合理布局,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画出力的示意图,并解释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进行科学探究。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动物和植物3. 空气和水4. 声音和光5. 磁铁和电6. 多彩的世界详细内容涵盖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观察、实验和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了解自然现象,认识身边的科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习用品、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谜语等形式,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进行示范性实验。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体现教学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用实验验证磁铁的性质。

(3)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

2. 答案:(1)略。

(2)磁铁具有吸铁性、指向性和磁极性。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科学探究,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

5. 板书设计的简洁性与有效性。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机制。

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规划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章节内容,确保教学活动与教材同步。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植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种子的结构与传播第三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一节:动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动物的运动方式第三节:动物的生活习性3. 第三章:空气与呼吸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与作用第二节: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三节:空气质量与保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掌握空气的成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察、实验方法研究生物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空气的成分及呼吸系统的组成。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生活习性。

空气质量对生物的影响。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空气成分实验器材、呼吸系统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实物、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

2.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植物、动物、空气与呼吸的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调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植物部分:植物特征、分类、生长过程。

2. 动物部分:动物特征、分类、生活习性。

3. 空气与呼吸部分:空气成分、呼吸系统、空气质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观察记录表、动物分类图、空气质量调查表。

2. 答案:根据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完成相应作业。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世界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2. 空气的奥秘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成分和作用3. 水的奇妙水的形态水的循环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分类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态、性质及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力与运动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空气和水的性质、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动植物特征、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卡片、实验工具、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特征。

通过吹气球、倾倒水等生活实例,引出空气和水的性质。

设计简单的力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分析动植物特征,进行生物分类。

解释空气和水的性质,探讨其作用。

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习卡片。

进行生物分类、空气和水性质、力学实验的实践操作。

4. 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世界:动植物特征、生物分类。

2. 空气的奥秘:空气存在、成分和作用。

3. 水的奇妙:水形态、水循环。

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动植物的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

空气和水有哪些性质?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简单机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 答案:动植物的特征:如动物会动、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空气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水性质:液态、固态、气态。

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等,利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进行工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分析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生物。

设计实验,探索空气和水的更多性质。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 干净的抹布、黑板, 一杯清水]出示一杯清水, 提问:这是一杯清水,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 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 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 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 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 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 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 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四篇】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四篇】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四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提出任务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交流活动: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

(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和预测天气。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重点:观察和描述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认识天气现象,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天气预报资料、环保宣传册。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尺子、天气符号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3.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 例题讲解:以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为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6. 天气环节: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预测天气。

7. 环保教育:通过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 动物的生存技巧与适应环境捕食、防御、繁殖、迁徙3. 天气变化观察方法、预测技巧4. 人与自然环保意识、相互依存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并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 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3. 每天关注天气预报,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学会分析天气现象。

4.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植物、动物、天气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开展天气观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

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

(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它们的功能。

2. 第2章《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动植物。

3. 第3章《天气与气候》: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基本气象现象。

4. 第4章《电与磁》:探索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学习简单电路和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与磁章节的电路连接和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器官功能、动植物分类、天气变化及电与磁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章节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

3. 图表:绘制相关结构图、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3)描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图表;7.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第二章《动物与植物》: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征,探究生物的多样性。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认识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4. 第四章《水与生命》:探讨水的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5. 第五章《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探索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6. 第六章《光与影子》:研究光的传播,了解影子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的概念、光的传播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如“我们的身体”、“力与运动”等。

2. 提纲: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3. 图表:用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展示抽象的科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简述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现象。

2. 答案:(1)人体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心脏负责输送血液,肺部负责呼吸,肝脏负责解毒等。

(2)力的概念及其应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如推、拉、提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2.第二章《动物的世界》: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3.第三章《天空中的现象》:第一节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星座与天文现象。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动物、天气与气候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等科学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行为、天气与气候的观察。

2.教学重点:植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特点与行为、星座与天文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2.学具:植物、动物标本、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植物、动物、天气与气候现象。

2.新知: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动物、天气与气候等知识。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观察、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教材各章节、重要概念、关键知识点。

2.板书形式:采用图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变化。

(2)观察动物的行为,分析其原因。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2.答案:(1)植物特点:如名称、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等。

(2)动物行为:如捕食、繁殖、迁徙等,分析其原因。

(3)天气与气候关系:如季节变化、气压、湿度等对天气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2.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我们的生活与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2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与非生物2.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3. 第3章: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结构3.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与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

植物的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

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

2. 新课导入:讲解第1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与科学的关系。

进行观察与发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通过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板书布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生物特点: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2. 寻找光和影子3. 磁铁的吸引力4. 水的三态变化5. 空气的力量6. 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声音、光、磁铁、水、空气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磁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声音的奥秘”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敲击物体时产生的声音,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

例如:在“寻找光和影子”一课,讲解光的传播与反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3.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磁铁的吸引力”一课,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描述生活中遇到的声音,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2)光的传播与反射:画出光线路径图,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3)磁铁的吸引力:列举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水的三态变化: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5)空气的力量: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认识天气与气候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6. 地球上的水资源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认识天气与气候,学会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 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特点。

4. 了解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5.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6.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2. 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上的水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观察天气变化、植物生长过程等。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如“认识天气与气候”、“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等。

2. 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3. 图表: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记录表: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植物观察报告: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3)动物分类图:根据动物的特征,制作动物分类图。

2. 答案:(1)天气观察记录表:根据观察,分析天气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的生活建议。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教案五篇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教案五篇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教案五篇【篇一】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教案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2、自由讨论: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3、自由探索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4、探索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

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

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蒸发(吸热)水水蒸气1.下列关于水蒸气的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A.白色B.无色C.透明2.下列关于水蒸气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形状B.有固定形状C.没有固定形状3.下列关于水蒸气的体积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体积 B.有固定体积 C.没有固定体教学反思:2.水沸腾了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烧过水吗?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一)预测活动(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材料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正常压强下是100℃。

(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书设计】2.水沸腾了水中:气泡产生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上:热气产生水沸腾: 100℃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作业设计】1.正常压强下,水沸腾的温度是()A. 90℃B. 100℃C. 60℃2.水沸腾时的温度()A.不断上升B.保持不变C.逐渐下降3.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A.不变B.变大C.变小教学反思:3.水结冰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不是冰,不一样。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水(液态)凝固(0℃或0℃以下)冰(固态)【作业设计】1.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3 ℃B. 0℃C.-3 ℃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A.会上升 B.不变C.会下降教学反思: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