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8讲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人教版含详解)
第8讲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点一:9、8、7、6、5、 4、3、2加几1.计算9加几时,可以用“接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
其中用“凑十法”比较简单,计算时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先将9和1凑成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2.计算8加几时,可以把较小加数分成2和几,先算8+2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3.计算7加几时,可以把较小加数分成3和几,先算7+3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4.计算6加几时,把较小加数分成4和几,先算6+4得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5.计算小数加大数时,有以下几种方法:(1)将小数拆开,与大数凑十,转化为十加几进行计算。
(2)将大数拆开,与小数凑十,转化为十加几进行计算。
(3)交换加数的位置,转化为大数加小数,根据大数加小数的和算出结果。
知识点二: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1. 求原来的量是多少,就是求总数。
要把已知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 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画图去理解题意。
知识点三:8、7、6、5、 4、3、2加几的多种算法计算8、7、6加几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方法一:拆小数,凑大数。
拆分两个加数中较小的那个数,将较大的数凑成十。
方法二:拆大数,凑小数。
拆分两个加数中较大的那个数,将较小的数凑成十。
方法三:应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考点一:9∽1加几【例1】两只兔子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分析】根据加法的意义,求两只兔子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把两只兔子拔的个数相加即可。
【解答】解:9+9=18(个)答:两只兔子一共拔了18个萝卜。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法的意义的实际应用,明确一样多的意思是关键。
1.看图列式。
【分析】根据图意:知道总量,求部分量,根据减法的意义解答;知道部分量,求总量,根据加法的意义解答。
【解答】解:8+9=179+8=1717﹣8=917﹣9=8【点评】本题考查了加减法的意义的实际应用,关键是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
2.爸爸买了一些作业本,我用了5本,还剩下7本。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准备课新知识点1.认数:1、2、3、4、5、6、7、8、9、10。
2.学会数数的方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用1T0这10 个数字中的某一个数字来表示。
3.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同样多。
4.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我们就说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教学要求1.通过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 .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学校,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老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如在“数一数”时,老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老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人和物的数量。
也可以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老师可以一边播放一边表述: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欢迎新同学的到来。
你们仔细看看这里有些什么呢?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材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认真地去数,不要只数一种。
3.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釆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数,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使大家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岀物体的个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秋季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一、准备课(2课时)二、位置(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1.1~5的认识……………………………………………………… 6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1.9加几……………………………………………………………… 3课时2.8、7、6加几……………………………………………………… 2课时3.5、4、3、2加几………………………………………………… 4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九、总复习…………………………………………………………… 4课时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
所有知识点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北师大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生活中的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认识0~10各数,并建立起“物”与“数”的对应关系。
•比较:比较大小、数量、重量、高度和长度。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认识0~20各数,会进行加减运算,并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分类:了解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
类。
•位置和顺序:知道上下左右前后,用这些来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理解图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及其特
征。
•认识时钟:初步认识时钟,认识并读出时钟中的整点和
半点时间。
这些内容涉及数学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这些都是以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有点高)。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2讲 位置(人教版含详解)
第2讲位置知识点一:上、下、前、后1.物体的位置关系具有相对性。
2.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活动者为参照点,参照点面朝的方向是“前”,相对的方向是“后”。
3.上、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位置在高处的物体为上,在低处的物体为下。
4.要确定前后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以什么为参照点,参照点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知识点二:左、右区分左右的标准:一般以人的左、右手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考点一:上、下、前、后【例1】(1)一共有9只小动物。
(2)从前面数,排第4,排第6。
(3)前面有7只小动物,后面有4只小动物。
(4)把后面的3只小动物圈起来。
【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数一数一共都多少只小动物,然后分别知道每一位动物排在第几位,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一共有9只小动物。
(2)从前面数,排第4,排第6。
(3)前面有7只小动物,后面有4只小动物。
(4)如图:【点评】考查前后左右的判断。
1.在括号里圈出正确答案。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分析】根据位置中的上下左右即可解答。
【解答】解: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在的(上下)面。
故答案为:上;下;上;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据位置中的上下左右的灵活运用。
2.想一想,填一填。
◎的上面是△,下面是□。
〇在☆的右面,☆在〇的左面。
△在口的上面,口在△的下面。
【分析】根据图示,以◎为观察点,确定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即可。
【解答】解:◎的上面是△,下面是□。
〇在☆的右面,☆在〇的左面。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故答案为:△;□;右;左;上;下。
【点评】本题主要是根据物体的排放,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以◎为观察点。
3.从前往后数,排第4,把后面的2只涂上色。
【分析】大雁头部的方向是前,从前往后数,排第4,把后边的2只图上颜色即可。
【解答】解:从前往后数,排第4。
故答案为:4。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4讲 认识图形(一)(人教版含详解)
第4讲认识图形(一)知识点一:认识立体图形1. (1)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有大小之分,相对的两个面相同。
(2)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全都一样大。
(3)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圆的、平平的面;侧面是曲面。
(4)球的表面是曲面。
2. 圆柱、球易滚动,球在地面上能转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
知识点二:立体图形的拼搭1. 用相同的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可以拼组成不同的立体图形,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2. 长方体和正方体摆放时较稳定,可以放在下面;圆柱横放时容易滚动,应该竖放;球容易滚动,尽量放在上面。
考点一:认识立体图形【例1】分一分。
【分析】根据球、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特征,分出各个图形即可求解。
【解答】解:【点评】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意义和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1.在容易滚动的物体下面画“√”。
【分析】第一个物体是正方体,正方体是不容易滚动的,第二个物体是长方体,长方体也是不容易滚动的,第三个物体是球,球是容易滚动的。
【解答】解:球是容易滚动的,在球的下面画“√”。
答:【点评】这里考查的是立体图形的特征,只要知道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就能解决问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分析】图中一共有16个图形,从左往右依次开始数,一边数一边标记,长方体有5个,正方体有2个,圆柱有3个,圆有6个。
最后5+2+3+6=16.【解答】解:长方体有5个,正方体有2个,圆柱有3个,圆有6个。
答:【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立体图形的认识。
数个数时,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数出每个物体有几个。
为了不重不漏,我们可以把数过的图形标记上,最后再核对一下总个数。
3.把“①圆柱、②圆锥、③长方体、④正方体”填入图中.(填序号)【分析】根据立体图形的含义:所有点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图形叫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有: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其中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得如下关系图:.【点评】解答此题应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含义,知道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考点二:立体图形的拼搭【例2】按要求涂色。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整理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数一数0第二单元比一比: 1. 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0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 2. 比大小 3. 几和第几 4. 2-5的分与合 5. 加法 6. 减法7. 0的认识和加减法0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0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 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0第五单元分类0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 6和7的认识 2. 6、7的分与合 3. 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 4. 解决问题 5. 8、9的知识 6. 8、9的分与合7. 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8. 解决问题9. 10的认识10. 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11. 填()12. 连加连减13. 加减混合14. 整理和复习(一)15. 整理和复习(二)0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 数数、读数 2. 写数 3.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0第八单元认识钟表0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 9加几 2. 解决问题 3. 8、7、6加几 4.解决问题5. 5、4、3、2加几 6.整理和复习0第十单元总复习:1. 20以内的数 2. 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图形4. 认识钟表0一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位置:1. 位置(1) 2. 位置(2)0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十几减9 2. 十几减8 3. 十几减7 4.十几减6、5、4、3、2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1) 2. 图形的拼组(2)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 数数、数的组成 2. 读数、写数 3.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4.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 认识人民币 2. 简单的计算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 认识时间(1) 2. 认识时间(2) 3.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找规律:1. 找规律(1) 2. 找规律(2)第九单元统计:1. 统计 2. 单元测试题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0二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 认识厘米和米 2. 认识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 连加7. 连减8. 加减混合9. 加、减法估算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特点2. 直角的认识 3. 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 2. 5的乘法口诀 3. 1、3、4的乘法口诀 4. 乘加乘减 5. 6的乘法口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 7的乘法口诀 2. 倍数 3. 8的乘法口诀 4. 9的乘法口诀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数的组合 2.数的排除第九单元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观察物体5、统计 6.综合练习(一)7.综合练习(二0二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1 2. 解决问题(2)3.解决问题(3)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 2. 除法 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锐角和钝角 2. 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解决问题(1) 3. 解决问题(2)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近似数 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 2. 两位数减两位数 3.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4. 估算第八单元统计:1. 统计表 2. 统计图第九单元找规律第十单元总复习:1. 总复习(1) 2. 总复习(2)0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1.1 毫米、分米的认识 2. 千米的认识 3.吨的认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加法 2. 减法 3. 加减法的验算第三单元四边形:1. 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3. 周长 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 估计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五单元时、分、秒:1. 秒的认识 2. 时间的计算 3.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 口算乘法 2. 笔算乘法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 几分之一 2. 几分之几 3. 分数的简单计算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搭配问题 2. 可能性第九单元总复习0三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 口算除法 2. 笔算除法(1)3. 笔算除法(2) 4. 笔算除法(3 第三单元统计:1. 简单的数据统计 2. 平均数第四单元年、月、日:1. 年、月、日 2. 24小时计时法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口算乘法 2. 笔算乘法(1) 3. 笔算乘法(2)第六单元面积:1. 面积和面积单位 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4. 公顷、平方千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1. 认识小数 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0四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0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2.亿以内数的认识(二)3.亿以上数的认识(一)4.亿以上数的认识(二)5.用计算器计算6.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0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和角(一) 2.直线射线和角(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一) 3.笔算乘法(二) 4.笔算乘法(三)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一) 2.垂直与平行(二 3.平行四边形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二)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 4.整理和复习(一) 5.整理和复习(二)第六单元统计:1.统计(一) 2.统计(二) 3.统计(三)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合理安排(一) 2.合理安排(二)第八单元总复习: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 2.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二)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一) 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二) 5.总复习——统计图(一) 6.总复习——统计图(二)0四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 2.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 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4. 有关0的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 位置与方向(1) 2. 位置与方向(2) 3.位置与方向(3)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3.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 乘法分配律 5. 减法的运算性质 6.除法的运算性质7. 乘法的简便计算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意义 2.小数的读法3、小数的写法 4. 小数的性质 5. 小数的大小比较 6.小数点移动7. 生活中的小数8.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第五单元三角形:1. 三角形的特性(1) 2. 三角形的特性(2) 3.三角形的分类 4. 三角形的内角和 5. 图形的拼组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 数学广角(1) 2. 数学广角(2)3.数学广角(3)第九单元总复习0五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积的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 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以整数 2.一个数除以小数 3.商的近似值 4.循环小数 5.连除、除加、除减 6.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观察物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 4.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小数的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4.观察物体 5.可能性6.解决问题0五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因数与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 2.分数的意义(二) 3.真分数和假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 5.约分(一) 6.约分(二) 7.通分(一)8.通分(二)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0、整理和复习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第六单元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图形的变换0六年级上册0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乘法应用题 3. 倒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分数除法: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除法应用题 3. 比第三单元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分数应用题第四单元圆:1. 圆的认识 2. 圆的周长和面积 3. 扇形 4. 轴对称图形第五单元百分数: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 百分数应用题 4. 纳税 5.利息0六年级下册0第一单元比例: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 比例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1. 圆柱 2. 圆锥 3. 球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二):1. 统计表 2. 统计图0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和数的运算 2.代数初步知识 3. 应用题 4. 量的计量 5.几何初步知识 6. 简单的统计0。
人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基础知识点梳理(1)
核心内容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目标正确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认识数位,理解数位的意义。
能计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重、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及数位的意义;计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课首沟通学校最近学到哪里?哪些方面觉得自己掌握不错?哪些觉得还不熟练呢?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在○里填“>”“<”或“=”。
(1)2+3○67-0○73+3○5+2(2)4+1○36-1○52+4○42. 直接写得数。
(1)1+5=□7-2=□3+3=□7-4=□(2)4+3=□6-4=□7-5=□6-3=□3. 看图列算式导学一:11-20各数的认识知识点讲解 1: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例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171220例 2.“11”这个数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1”表现的意义相同吗?例 3.看图写数。
例 4. 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我爱展示1.数数。
(1)从三数到十八。
(2)从0数到二十。
2.先数出10个圈上,然后接着数,一共有多少个?再写出来。
3.根据数画珠子,并比较大小。
4.填一填。
(1)从右边起,计数器的第一位是(),第二位是()位。
(2)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20里面有()个十。
(4)20里面有()个一。
(5)1个十和8个一组成()。
5.在○里填“>”“<”或“=”。
6. 出色的小裁判。
(对的画√,错的画×)(1)1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31。
()(2)14的后面是13。
()(3)2个十是20个一。
()(4)十八写作108。
()(5)16里面有1个十和6个一。
()导学二:十加几和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知识点讲解 1:十加几和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例 1.口算(1)10+2=(2)13+5=12-2=18-5=12-10=我爱展示1.看图列算式。
2.填一填。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总结(人教版)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数的认识:自然数的认识:从1开始的正整数,包括1到10等。
十进制数的初步认识: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概念,例如10以内的数和20以内的数。
大小比较:能够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和“=”表示。
数的运算:加法:学习10以内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减法:初步接触10以内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概念。
初步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数的顺序与位置:顺序:了解数的顺序,能够按照数的大小进行排列。
位置:理解位置的概念,例如前后、左右、上下等。
图形的初步认识:认识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能够识别并区分这些图形。
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等。
简单分类: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简单分类。
时间初步认识:认识时钟,能够区分时针和分针,了解时间的简单概念,如整点和半点。
问题解决: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减法的应用题。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习惯与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故事、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家长也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与孩子一起进行数学游戏、数学实践等活动,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梳理
五、 加减法(二)
1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 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
读数和写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是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 “10”就是十个“1”
如:A: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2根据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可以把小数加大数转化成大数加小数
(如:5+8=8+5=13)
3会写出和相同的几个加法算式、差相同的几个减法算式
如;6+7=( )+( )=( )+( )=( ) 15-7=( )-( )=( )-( )=( )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
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数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
学习思维导图一
一年 级数 学上
认数与计 算
空间与图 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一、学习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3.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4.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5.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这几个数字,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二、重难点:1.知道“多”、“少”的含义;2.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4.关概念的意义;5.学会分类的方法;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7.初步建立时间概念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数一数:2.比一比:草莓比香蕉多(1)个。
比长短:比高矮:戴眼镜穿蓝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镜穿黄色上衣的叔叔高。
4.几和几:5>3 3<46.加法:7.减法:8.认识物体和图形:9.分类:10.6的认识和加减法:11.7的认识和加减法:12.8和9的认识:13.7、8、9的比较:14.9和10的比较:15.连加:16.连减:17.加减混合运算:18.认识钟表:一、学习目标: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25.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5讲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教版原卷)
第5讲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一:6和7的认识和组成1.数量是6、7的物体,都可以用数字6、7来表示。
2. 0—7各数按从前往后数数时,相邻两个数中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3. (1) 认真分清几和第几,“几”指数量,表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第几”指次序,表示物体所在的顺序和位置。
(2) 看清从哪边数起。
4. 6和7的组成(1) 6 可以分成5 和1、4 和2、3 和3、2 和4、1 和5。
1 和5 可以由5 和1 对调得出;2 和4 可以由4 和2 对调得出,所以6 的组成只需记住前3 组即可。
(2) 7 的组成只需记住3 组:6 和1、5 和2、4 和3,然后通过类比推理,将每组中的两数对调就可以得到另外3 组。
5.6和7的加减法(1)同一幅图,一般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
(2)当两部分数量相同时,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6.用加法解决问题(1)解决数学问题时,“”表示求的是总数,用加法计算。
(2)解决问题时,一要看准问题和相关的信息,二要正确列式并解答。
7.用减法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时,或表示求的是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2)此类数学问题一般由两个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组成。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弄清是求总数还是求一部分,再解答。
(3)计算完之后不要忘了到题目中数一数,看计算是否正确。
知识点二:8和9的认识和组成1.数量是8、9的物体,可以分别用数字“8”“9”来表示。
2. 7、8、9三个数由小到大排列为7、8、9。
3.比较两数大小时,可根据谁多谁少比较,也可以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
4. “几”表示物体一共有多少,指的是数量,如8、9;“第几”表示物体按顺序排列后所在的位置,指一个物体,如第8、第9。
5. 8、9的分与合,可以只记住前面4组,其余几组把前面4组交换两数的位置就可以了。
6.8和9的加减法(1)看图数一数。
(2)利用8、9的合成与分解来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 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 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 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5. 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2)要确定图中人物的左、右位置关系,可以把自己假设为图中人物来判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1. 1~5的认识(1)含义:每个数都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数量。
(2)数序:(从前往后)1,2,3,4,5(3)写法:根据每个数的形状,在田字格中工整地书写2. 比较大小当两个数相等时,用“=”连接;当两个数不相等时,用“<”或“>”连接。
3. 第几(1)含义:表示事物的排列顺序。
(2)确定第几的方法: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这个事物的顺序就是“第几”。
4. 2~5的分分合合(1)2的组成:(2)3的组成:(3)4的组成:(4)5的组成:5. 1~5的加减法(1)加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
(2)减法的意义: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3)计算: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
6. 0的认识与加减法(1)0的意义: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2)有关0的加减法:任何数加0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1. 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
2. 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3. 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端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圆面。
把圆柱横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就不能滚动。
4. 球的特征:圆圆的,表面是曲面。
把球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 立体图形的拼组(1)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可以拼组成不同的立体图形。
(2)用小的圆柱可以拼组成更大的圆柱。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要点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要点1、认识钟面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
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如:8时或8:00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要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
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
(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要求背熟的公式和口诀数位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2、20 里面有 2 个十,也可以说20 里面有20 个一。
3、10 里面有 1 个十,也可以说10 里面有10 个一。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作是写语文字,写作是写数学字5、个的前面写数学字,个的后面写语文字。
列式计算在“︸”下面就是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在“︸”上面就是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比大小多少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少几的问题认时间1、时针短,分针长。
1 时=60 分60 分=1 时 1 刻=15 分2、分针指着12 是整时,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3、分针指着 6 是半时,时针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4、钟面数字有十二个。
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
5、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6、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
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凑十歌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两五相凑就满十。
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
拆大数,凑小数。
认识人民币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认识位置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左手按,右手写,上下楼梯靠右走,位置认清不能错!加减列竖式数位对齐,先个(位)后十(位)。
写上加减,再算数值。
其他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
2、尺子上的起点用0 来表示。
3、找相邻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
-4、求数字前面的那个数减1,求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加1。
5、任何数加0 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 都得这个数。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了几,和也增加几;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减少了几,和也减少几。
6、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差是0。
7、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小,差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