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以来有代表性的六种中学语文教科书

合集下载

清朝末年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清朝末年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龙源期刊网 清朝末年的中学国文教科书作者:李斌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01期清末引进新式教育制度,废科举,兴学堂。

新兴的学堂按照终点排定课程。

课程中既有西方的自然科学,也有传统的文化知识。

1902年《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的12门中学课程中,修身、读经、词章三门直接授以传统文化。

修身“当本《论语》、《孝经》之旨趣,授以人伦道德之要领”,读经教材为《书经》、《周礼》、《仪礼》、《周易》。

两年后出台的《奏定中学堂章程》对此三门课程的内容及授课时数虽有所调整,但变化不大。

“词章”改名“中国文学”。

读经以《左传》、《周礼》为教材,除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外,坊间几乎没有新编经学教科书。

修身∕伦理要求“摘讲陈宏谋《五种遗规》,读有益风化之古诗歌”。

教科书出过不少,都本儒家思想立言。

刘师培《伦理教科书》“集前儒之说,萃为一编”[1]。

林纾于清末曾在京师大学堂预科及师范班讲修身一课,成《修身讲义》一书,“多摭取《理学宗传》,及周程张朱陆薛诸子有益身心性命伦常之语,逐条诠说阐发”[2]。

可见,修身∕伦理、读经、词章∕中国文学三门课程分工较为明确,跟传统知识谱系三分为义理、制数∕考据、词章接近。

[3]朝野对此的认识较为一致。

但对于词章(后来命名为国文)一门如何教学,却多有分歧。

清末教育主管部门对国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1902年颁布的《钦定中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及大学堂拟定的《大学堂编书处章程》,1910年《学部第一次审定中学堂初级师范学堂暂用书目凡例》等四份文件中。

由于这些文件出自不同部门,加之新政初立,难免推敲不周,所以它们在某些说法上并不统一。

前两份文件以作文为目标,提出了作文顺序和在文体、用字、文法上需讲究之处,体现了对“文”本身的重视。

《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词章一门的教学任务,应顺次“作记事文”,“作说理文”,“学章奏传记诸体文”“学词赋诗歌诸体文”。

《奏定中学堂章程》将“词章”改名为“中国文学”,在此目下认为:“入中学堂者年已渐长,文理略已明通,作文自不可缓”,学作文应按“文义”“文法”“作文”的顺序,“要求用字必有来历,下字必求的解”,读“经史子集中平易雅驯之文”,“并为讲解其义法”,还提出了“忌用怪癖字”“忌用涩口句”“忌发狂妄议论”等作文五忌。

语文教材概述

语文教材概述

●第二讲二十世纪以来语文教材概述●孔凡成●一、清末民初的语文课程●清朝末年,清政府相继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开启了中国的现代教育。

我国独立开设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钦定学堂章程》颁布于1902年。

这个章程中规定,在小学有“读经”“作文”和“习字”三科,中学有“词章”科。

1904年元月,清政府又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替代并未真正实行的《钦定学堂章程》。

●191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个课程标准将此前的“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科均改为“国文”科。

“国文”科的宗旨,在小学是:“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智德”。

●这个章程中,在初等小学有和“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和中学有“中国文学”科。

“中国文字”科主要教学识字、读文、作文。

“中国文学”科的内容,包括读文、作文、习字、以及“中国古今文章流别、文风盛衰之要略,及文章于政事身世关系”等。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0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和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曾祺编《中学国文教科书》。

以林编本为例,它有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分册编写,每学期一册。

这种编法便于按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循序而进,克服以往使用教材的随意性。

●二是选文的编排不再依传统按时代先后由远而近编列,而是以时代逆序,由近及远,由清文上溯至周秦文。

这种编法符合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规律。

●三是凡选文中有佳妙之处,就添加连圈,并在顶部加批,启发学生自己体会。

吴编本其体例略同于此,也以时代逆序编排,只是在“史”的划分上,线索更为清楚;另外,选文方面突出了实用,除同样有连圈和顶批外,各篇之后还增加了总评。

●辛亥以后,各地陆续编出新的国文教材。

其中,以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谢无量编《新制国文教本评注》最有代表性。

谢编本全套四册,每年一册,供四年制中学使用。

选文编排不以时代先后为序,而以文字深浅为序,同时每册按体裁分编。

老课本:从1912年到1987年几代人的小学语文课本看看有你的吗?

老课本:从1912年到1987年几代人的小学语文课本看看有你的吗?

老课本:从1912年到1987年几代人的小学语文课本看看有你的吗?初等小学用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1912年版初等小学用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第一册(1912年版)《初等小学用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1912年1月订正首版,商务印书馆出版,全套共八册,由1907年6月版《初等小学用女子国文教科书》为母版订正。

主要编写者戴克敦、蒋维乔、庄俞,校订者为高凤谦、张元济。

老课本:1912年版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百年前女孩入学语文第一课初等小学用订正女子国文教科书第四册老课本:一百多年前女孩子用的语文书第25课是不是似曾相识?在女子教科书方面,清末民初还出版过多套女子德育教材。

这套《最新女子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清末上海会文书社发行,女子初等小学堂用德育教材,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出版。

老课本:清末女子德育课本 1907年版《最新女子修身教科书》初级小学课本语文,1952年版建国后最早的一套语文教材,其实应该算是上海临时课本编审委员会在1949年7月上海联合出版社原版基础上修订的《初级小学国语课本》,分春季始业和秋季始业两版。

不过很遗憾,这版教材我手上不全,第一册始终难见其面。

本来我以为头条里不会有学过这版教材的,所以也一直没有分享过。

前几天我才发现,原来真的还有学过这版教材的老人家在玩头条,瞬间我就震惊了。

过几天,我会陆续分享这套教材,在这就不多说了。

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1952年版)第一课这本《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原版出版于1952年5月,号称人教自己出版的“第一套”全国使用的教科书,但实际上它的编辑蓝本就是我刚才说的出自1949年《小学国语课本》。

当时全国尚未实现全国统编,同时存在着华北版、华东版和人教五年制版。

其中早期华东版和华北版为《初级、高级国语课本》(1950年版),人教五年制版为《小学课本语文》。

老课本:繁体国音竖排右翻集一身 1952年5月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二册(1952年版,1955年印)第一课老课本:64年前的初小语文课本第二册用过的人都已年过古稀初级小学课本语文,1955年版1955年《初级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1954年开始编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独立编写的第一套全国发行的小学语文课本。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目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目录
一、古代诗词
《诗经》选读楚辞选读汉代乐府诗选读唐诗宋词选读李白诗选杜甫诗选苏轼词选辛弃疾词选元明清诗词选读
二、现代诗文
现代新诗选读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散文选读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代小说选读鲁迅《阿Q正传》茅盾《春蚕》
三、小说与戏剧
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红楼梦》选段《水浒传》选段中国现代小说选读老舍《骆驼祥子》钱钟书《围城》戏剧选读曹禺《雷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四、文言文阅读
先秦散文选读《论语》选读《孟子》选读汉代文赋选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扬雄《法言》选读唐宋八大家文选读韩愈《师说》苏轼《赤壁赋》
五、语言表达与写作
写作技巧与策略语言表达艺术与修辞议论文写作技巧记叙文写作技巧应用文写作技巧
六、文学鉴赏与实践
文学流派与思潮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文学作品分析与评价文学创作实践短篇小说创作诗歌创作戏剧创作
结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旨在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篇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感受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民国初期的语文教科书一1912年中华书局的新制中华国文教科书陆费逵于民国元年成立了中华书局以养我中华民国国民注意实际教育等为宗旨出版了一整套中小学新中华国文教科书暂时独占了市场
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语文教材
在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是与经学、史学、 哲学、伦理学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的。 当时的学校教育,是把德、才、学、识、 能等都纳入“四书”、“五经”、“六艺” 及蒙学教材中。从不同的视角看,我国古代 的语文教材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但经学 教材、蒙学教材、文选教材作为古代语文的 主体教材则是确定无疑的。
意义: 1.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了语文教科书的基本 条件,是我国语文教科书的雏形。 2.其内容的“合时务”和语言的通俗化,对 当时的语文教育意义重大。
(二)无锡三等学堂编辑的《蒙学读本》(1902年) 内容: 1898年,俞复、丁宝书、吴稚晖等创办无锡三等学堂, 曾自编了《蒙学读本》,共有7编。其中前三编以一些浅 显的事物为内容,以引起儿童读书的兴趣并间及中外历史、 地理、物理等知识。 第一编以识字为主,书后附有“字类备温”,便于复习; 第二、三编每课后还列有问题,以启发思考; 第四编专重德育,用《论语》弟子章分纲列目,系以历 史故事,作为修身课本; 第五编专重智育,采辑子部喻言为内容,每课系以回答; 第六编注重作文修辞; 第七编选《史记》、《汉书》、诸子以及唐宋名家文章。
二、清末新的国文教科书 (一)商务印书馆的《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 189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1904年,由张元济组织编制 的《最新国文教科书》陆续出版。 形式方面:遵循“发明之原则,即为第一册教科书中, 采用之字,限定笔画。” “第一册采用之字,笔画亦少; 且规定五课以前,限定六画;十课以前限定九画;以后渐 加至十五画为止”; “讨论之原则,即选定教科书采用 之字,限于通常日用者,不取生僻字。” 做到每一课生 字的字数、文字的长短都加以严格限制。 ‚天、地、日、月‛(第一册第一课) 材料方面,“则选用事项涉于多方面,不偏于一隅。 杂采各种材料,以有兴味之文字记述之。” 编排方面:“每出一册,皆按照三段教授法次序加入 练习、问答、联字、造句等,编辑教授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2、济南的冬天/老舍3、*雨的四季/刘湛秋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6、散步/莫怀戚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写作学会记事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1、《论语》十二章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13、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14、*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15、诫子书/诸葛亮写作思路要清晰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第五单元16、猫/郑正铎17、*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18、狼/蒲松龄写作如何突出中心第六单元19、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0、天上的街市/郭沫若21、*女娲造人/袁珂22、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杨振宁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3、*回忆鲁迅先生/萧红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第二单元5、黄河颂/光未然6、老山界/陆定一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8、木兰诗写作学习抒情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10、老王/杨绛11、*台阶/李森祥12、卖油翁/欧阳修写作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14、驿路梨花/彭荆风15、*最苦与最乐/梁启超16、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写作怎样选材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宗璞18、*一棵小桃树/贾平凹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望岳/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游山西村/陆游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写作文从字顺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2、太空一日/杨利伟23、*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24、河中石兽/纪昀写作语言简明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约客/赵师秀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夏浩然樊云芳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新闻采访与写作口语交际讲述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鲁迅6、回忆我的母亲/朱德7、*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8、*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写作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第三单元9、三峡/郦道元10、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1、*与朱元思书/吴均12、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第四单元13、背影/朱自清14、白杨礼赞/矛盾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严文井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16、昆明的雨/汪曾祺写作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茅以昇18、苏州园林/叶圣陶19、*蝉/法布尔20、*梦回繁华/毛宁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2、愚公移山/《列子》23、*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写作表达要得体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周敦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鲁迅2、回延安/贺敬之3、*安塞腰鼓/刘成章4、*灯笼/吴伯箫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7、*大雁归来/利奥波德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陶渊明10、小石潭记/柳宗元11、*核舟记/魏学洢12、《诗经》二首关睢兼葭写作学写读后感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名著《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邶风》子衿/《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第四单元学写演讲词13、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梁衡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马丽华19、*登勃朗峰/马克·吐温20、*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写作学写游记口语交际即席讲话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23、*马说/韩愈24、唐诗三首石壕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卖炭翁/白居易写作学写故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送友人/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卜算子·咏梅/陆游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毛泽东2、我爱这土地/艾青3、乡愁/余光中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5、我看/穆旦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梁启超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8、*论教养/利哈乔夫9、*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写作观点要明确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范仲淹11、醉翁亭记/欧阳修12、*湖心亭看雪/张岱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商山早行/温庭筠第四单元14、故乡/鲁迅15、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6、*孤独之旅/曹文轩写作学习缩写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19、*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20、*创造宣言/陶行知写作论证要合理口语交际讨论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施耐庵22、范进中举/吴敬梓23、*三顾茅庐/罗贯中24、*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写作学习改写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许浑无题/李商隐行香子(绕树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梅岭三章/陈毅3、*短诗五首月夜/沈尹默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断章/卞之琳风雨/芦荻统一/聂鲁达4、海燕/高尔基写作学写扩写第二单元5、孔乙己/鲁迅6、变色龙/契诃夫7、*溜索/阿城8、*蒲柳人家/刘绍棠写作审题立意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写作布局谋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阅读自主阅读推荐:1、钱锺书《围城》2、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谈读书/培根不求甚解/马南邨14、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15、*无言之美/朱光潜16、*驱遣我们的想象——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写作修改润色口语交际辩论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郭沫若18、天下第一楼/何冀平19、枣儿/孙鸿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左传》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2、出师表/诸葛亮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写作有创意地表达口语交际辩论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自主阅读推荐:1、《契诃夫短篇小说选》2、夏目漱石《我是猫》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莱3 百合花/茹志娟*哦,香雪/铁凝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探界者”钟扬/叶雨婷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6 芣苢/《诗经·周南》插秧歌/杨万里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7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六单元10 劝学/荀子*师说/韩愈11 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12 拿来主义/鲁迅13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上图书馆/王佐良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14 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16 赤壁赋/苏轼*登泰山记/姚鼐单元学习任务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习活动一丰富词语积累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古诗词诵读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庄子》2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 *鸿门宴/司马迁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5 《雷雨》(节选)/曹禺6 *《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单元学习任务第三单元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8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9 说“木叶”/林庚单元学习任务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学习活动一认识多媒介二善用多媒介三辨识媒介信息第五单元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1 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林觉民第六单元12 祝福/鲁迅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4 促织/蒲松龄*变形记(节选)/卡夫卡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八单元15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6 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单元学习任务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杜甫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游园(【皂罗袍】)/汤显祖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2 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3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4 《论语》十章大学之道/《礼记》*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5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庄子》6 *兼爱/《墨子》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7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8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9 *百年孤独(节选)/加西亚·马尔克斯10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习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古诗词诵读无衣/《诗经·秦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将进酒/李白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苏轼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2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4 *修辞立其诚/张岱年*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5 *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单元研习任务第二单元6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7 包身工/夏衍8 荷花淀/孙犁*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党费/王愿坚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司马迁10 *苏武传/班固11 过秦论/贾谊*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12 玩偶之家(节选)/易卜生13 迷娘(之一)/歌德致大海/普希金*自己之歌(节选)/惠特曼*树和天空/思朗斯特罗姆单元研习任务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高适李凭箜篌引/李贺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 氓/《诗经·卫风》离骚(节选)/屈原2 *孔雀东南飞并序3 蜀道难/李白*蜀相/杜甫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单元学习任务第二单元5 阿q正传(节选)/鲁迅*边城(节选)/沈从文6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再别康桥/徐志摩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秦腔/贾平凹8 茶馆(节选)/老舍单元研习任务第三单元9 陈情表/李密*项脊轩志/归有光10 兰亭集序/王羲之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11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2 *石钟山记/苏轼单元研习任务第四单元13 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4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刘大椿*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单元研习任务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鲍照客至/杜甫登快阁/黄庭坚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初中语文课本目录一、古代文学经典1.《诗经》:收录了唐、宋两代的经典诗歌。

主要包含了爱情、田园、风景等各种题材的诗歌。

2.《楚辞》:楚辞是古代楚国的诗歌,描写了楚国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爱情等内容。

3.《文选》:收录了汉至唐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辞章等。

二、现代文学经典1.《红楼梦》: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2.《茶馆》:描写了晚清时期茶馆的生活场景和人性的丑恶面。

3.《围城》:讽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追求和困境。

三、鲁迅作品1.《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疯子从理智到疯狂的内心历程,对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反思。

2.《阿Q正传》:通过“阿Q”这个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虚伪、势力和人性的弱点。

3.《呐喊》:集合了鲁迅的多篇散文作品,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问题。

四、现代散文1.《我的大学》:作者讲述了他在大学期间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展现了青年学子的成长和思考。

2.《希望》: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品,讲述了作者在挫折与希望之间游走的心路历程。

3.《小时代》: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追求。

五、古代诗词1.《滕王阁序》:这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描写了壮丽的滕王阁和楚汉之争的历史背景。

2.《静夜思》:这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思乡的情景。

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以娓娓动情的语言描绘了出行的场景。

六、现代诗歌1.《再别康桥》:这是现代文学家徐志摩的作品,以优美的字句描绘了他临别康桥时的心情。

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现代作家海子的诗作,表达了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

3.《爱的艺术》:这是现代诗人闻一多的作品,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以上是初中语文课本的部分目录,旨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中学语文教科书世纪回眸

中学语文教科书世纪回眸

中学语文教科书世纪回眸资源提供:hwqj 查看方式:免点资源点击数:548 更新时间:2005-1-20字体调整: 【】【】【】自清末到现在,一个世纪过去了。

一百年来,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发展轨迹,从时间上可以分成旧中国和新中国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现梳理如下:一、旧中国中学语文教科书1、从清朝末年到五四运动时期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设“中国文学”一科,传统私塾教科书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于是有了近代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萌芽。

初始阶段,教科书编者大都是著名学者,甚至是国学大师,如刘师培、吴曾祺、林纾等。

教科书全部是文言文,基本只是文章汇编,有少量圈点评语,其特点是分量很重,难度较大。

清末比较有影响的中学国文教科书是刘师培编的《中学文科教科书》(国学保存会1906年出版)、吴曾祺编的《中学国文教科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09-1911年出版)。

其中最通行的是吴曾祺编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这套书共五册,每册前有例言一篇,论文家渊源,文章优劣,介绍一些文学史常识。

选文全部是文言文,编排由近及远,从清上溯至秦汉。

文章分析采用传统办法,对精彩的文句加以圈点勾画,还有总评、眉批,就文章讲作法。

不足之处是选文内容多,难度大。

民国初年,中学语文教科书却大多承袭旧版,了无生气。

谢无量编的《新制国文教本评注》(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出版)是当时流行最广的教科书之一。

全套书共四册,选文三百一十九篇,也全是文言文,按从今到古的系统编排,缺点是选材庞杂,有的文章较艰深。

2、从五四运动到“新学制”时期。

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兴起,对中学语文教育构成重大影响,加以1922年实行“新学制”,使中学语文教科书如雨后春笋。

中学教科书引进白话文,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件大事,反映五四新文化新思想的白话文学作品和白话论文被大量选进中学语文教科书,如鲁迅的短篇小说、郭沫若的新诗、周作人的小品文、冰心的散文和小诗,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的论文和演讲等,成为新教科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清末民国中学国文教科书编排的演进

清末民国中学国文教科书编排的演进

8 这种 制度使民间 自编教材更为便利 ,许多 国文教科书是 “ 文选”类的编排体系,书中除正式 为六年”。【 选文 ( 范文 )外 ,往 往还有题解 、学 习提 示 、注释等 出版商又 以出版教科书为牟 利的重要手段 ,教 科书市场 9 2 2 年新学 制的颁布实行 ,更是促进 了 助读系统及思考练 习等。教科书不仅是 “ 事 实”的 “ 传 非常活跃 。尤其1
学堂 ,令高等小学毕业者入焉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 , 有相关合者 ,皆为今 日应 用之知识 ,均可择要采取 ,推
2 学部规定包含两点 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 、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 阐发挥以瀹其智虑 ,拓其心胸。”[ 门学 堂均有根柢 为宗 旨;以实业 日多 ,国力增长 ,即不 重要信 息:其一 ,政府没有垄断国文教科书的编制 ,是
2 . 中学国文教科书选文概况。
清末 ,中学语 文教科 书的编 制和出版要 比小学晚 书是课程实施的蓝本 ,是教学 内容的物质承担者,随着各 些 ,光绪三十四年 ( 1 9 0 8 ),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科 的独立 ,现 代意义上的教科书也登上 了历史舞台。 纾编的 《 中学国文读本 》和吴增祺编的 《 中学国文教科 笔者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新中国成立前教科书 书 》,这 两套课本 是清末最 具影响 力的中学语文教 科
习专 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1 开启了中国现代教 允许民间机构介入的 ;其二 ,政府有权对一般书局出版
育制度小学 、中学、大学的先河。虽然中国古代也有 “ 小 的各种教科书进行干涉 ,如果不符合要求则下令查禁。
学” “ 大学”的名称 ,但和现代意义上的小学 、大学是不 同的。 《 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学校实行分科教学 ,而教科

1949-1965年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1949-1965年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1949-1965年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作者:李斌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7年第9期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早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是1950-1951年翻版的新华书店1950年版《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与《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各六册,前者由宋云彬、朱文叔、蒋仲仁、王泗原、蔡超尘、张中行等人编辑,后者由周祖谟、游国恩、杨晦、魏建功等人编辑。

这套教材初中每册选20-28课,共142课;高中每册选19-23课,共123课。

不分单元,没有课前提示,仅在课后有注释和“思考·讨论·练习”。

后者平均每篇5-6题,一般来说,至少有一题涉及语法、修辞、文体知识或有关课文写作技巧,此外绝大多数是关于思想内容的。

1952-1953年,人教社对这套教材进行修订。

这次修订属于小修订,教材体例和大部分课文保持不变。

变化仅三点。

一是削减课文数量,增删部分篇目。

初中每册16-20课,共110课,高中每册16-18课,共104课。

这比上一版减少了51课,占课文总数的近20%。

减少的课文既包括鲁迅《鸭的喜剧》《风筝》《给颜黎明的信》、张天翼《华威先生》、叶圣陶《蚕和蚂蚁》等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也包括从国统区开明书店教科书中沿袭来的《织女星和牵牛星》《詹天佑》《最先与最后》等课文,还包括加里宁《使组织性和文化成为共产青年团工作底基础》《波兰驻我国大使布尔金向毛主席呈递国书》等少数政治性、时效性强的作品。

这版教材也增加了一些新发表的文学作品、领导讲话、新闻通讯等,比如老舍发表在1951年1月25日《人民日报》上的《我热爱新北京》,华山发表于1952年1月11日《人民日报》上的《清川江畔》,1952年10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宋庆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开幕词》等。

二是加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两版教材在初中都没有文言文,1950-1951年版从高中第三册起,选若干篇文言文,篇数总计37篇,占到了高中课文总数的30%。

历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历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历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以下是部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1. 195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

2. 60年代的北京版初中《语文》。

3. 196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

4. 1965年北京小学《语文》。

5. 试验修订版教学大纲基础上编出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版·必修)语文》,这是在2002年根据教育部当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正式版教学大纲,人教社修订的高中语文教科书。

这些教材的版本可能因为时间久远或版本更新而有所变化,建议查阅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出版历史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初中的语文教材有哪些?

初中的语文教材有哪些?

初中的语文教材有哪些?初中语文教材探析:多元化选择与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编排、选文标准、教学理念等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同的教材版本都各有特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一、主流教材版本及特色: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人教版:作为全国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版本,人教版教材以其内容经典、体系完善、易于理解等特点,受到教师和学生欢迎。

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选文范围越来越广泛,涵盖古今中外杰出的篇章,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该版本教材以人文性、时代性、趣味性为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材选文注重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并引入多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苏教版:苏教版教材以崇尚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为特色,教材选文以实用性为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鲁教版:鲁教版教材以注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为特色,选文以经典篇章为主,并配有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选文标准与教学策略:不同的初中语文教材版本在选文标准和教学策略上有所侧重,但总体而言,都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经典性:选择具有高经典性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时代性:选择与当今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时代责任感。

趣味性:选择类型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实用性: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关系密切相关的文学作品,促使学生将语言学习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针对不同版本教材的选文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针对以经典性为主的教材版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进行文本解读和赏析。

清末域外汉语教材

清末域外汉语教材

清末域外汉语教材
清末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汉语教育的转折点。

在清朝末期,由于近代教育的兴起以及对外交往的不断加强,域外汉语教育逐渐兴起,并出现了不少域外汉语教材。

1.《实用汉语》
该教材在清末末期由北京大学国文系翻译教授戴梦华编写,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册。

初、中级以简单的日常会话为主,高级则扩展到文学、政治、经济等方面。

该教材以实用主义为导向,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2.《国语进修读本》
该教材是由清朝官府在道光年间所编写的,共四卷,主要目的是教授外国人汉语文法和轻度文学作品。

教材内容涉及中国文化与历史,对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有着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3.《汉学初步》
该教材在清朝光绪年间由翻译家翁同龢编写,共分为初、中、高三册,适合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使用。

该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去了解汉字的构成和历史渊源,有着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汉语》
这本教材由日本人跞山助三郎编写,中文名为《汉文诫林》。

该教材主要针对日本人学习汉语而设计,注重词汇的记忆和运用,适合初学者使用。

总之,清末域外汉语教材的出现,为推广汉语文化和促进汉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朝语文课本,满足了我们对国学的所有想象!

清朝语文课本,满足了我们对国学的所有想象!

清朝语文课本,满足了我们对国学的所有想象!前一阵,清朝的英语课本火了,用汉字标注读音也就罢了,关键是读音也没标注明白。

不过,对于国学,清朝的教材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近日,看了一册清末小学国文课本,看完之后,甚是惊叹!看↓1905年9月2日,经袁世凯奏请,清廷废除了从隋开始持续1300年的科举制度。

中国第一套国家统编教科书随之诞生。

而这部100多年前的教科书时至今日依然对当下教育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这部教材的编辑团队全都是当时的学术界业大牛。

其中,由翰林院调来的编修袁嘉谷举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相当于国家出版局局长)总负责↓其成员中,当朝状元、探花就好几位,进士出身者更是占到半数以上。

不仅如此,后世留名的晚清大学者、教育家如,王国维、罗振玉、高步瀛、严复、缪荃孙等也都参与此次编著。

这本是其中的第二册,因为是四年制,相当于现在的一年级下或二年级初。

虽然这仅是其中一册,但当时的教育理念依然展露无遗。

开学第一课,由拜孔子开始。

国家未来与兴盛,首先是从尊师重教开始。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生活需要仪式,读书也一样。

这里的仪式,并不是形式,这是一种虔诚,一种尊重,一种珍视。

这里是以实践告诉学生,尊师重道的道理。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仪式,有时并不是形式,这是一种虔诚,一种尊重,一种珍视。

随随便便的习惯一旦养成,轻浮以待也是早晚的事儿。

第二课,讲清楚其他学习内容。

让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变成学习内容,这点很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而习惯的养成,其实对于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人生最怕的就是漫无目的,无所适从。

后面,就是正式开课了。

除了识字,你将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内容丰富,文辞优美,言短而意长。

认识周围的世界↓理解生存的常识↓明白生活的不易↓端正求学的态度↓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知道做人要有礼有节↓更要知晓国家的意义↓故事,才能吸引小孩的专注力,也不可少↓总之,我们的语言,可以述尽世间美丽↓中华的风骨,千年依旧↓最后一课,再次提醒:对于学生,学习仍是第一要务↓综合来看,清朝的这本小学语文课本每节内容并不多,兼顾了孩童贪玩好动的本性,书本安插了大量插画。

清末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清末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清末的中学国⽂教科书清末的国⽂教科书光绪⼆⼗九年(1903年)的“癸卯学制”规定中⼩学课程,有“读经”,还有“中国⽂学”(就是后来通常简称的“国⽂”),规定“宜随时试课论说⽂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法”。

⼗年以后,到民国⼆年(1913年)的“癸丑学制”,明令废⽌读经,“国⽂”便成了中⼩学教学本国语⾔⽂字的唯⼀的学科,也是最主要的⼀门功课。

早在1897年(清光绪⼆⼗三年),在上海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新型教科书。

在废科举兴学堂成为不可阻挡的⼤潮的形势下,中国最早的现代编辑出版机构设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为了满⾜新式学堂的需要,便于1903年出版了“⾃由编印”的中国第⼀套⼩学《最新教科书》。

1904年施⾏癸卯学制,商务印书馆、⽂明书局等便纷纷编印出版各种中⼩学教科书,1905 年清朝设⽴“学部”管理全国教育事业,⽴即着⼿审定教材,此后的各种教科书便都加上了“学部审定”字样。

1906年7⽉,学部设⽴“图书编译局”,不久便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套“部编”⼩学教科书。

其中的《最新国⽂教科书》(1——10册),蒋维乔、庄俞编纂,⾼凤谦、张元济校订,⾃1907年6⽉到1911年连续出版,成为清末全国⼩学堂使⽤⾯最⼴的通⽤教材。

清末编辑出版的中学国⽂课本⽐⼩学的少,且多是讲义性质的。

1908年(光绪三⼗四年)9⽉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学《国⽂教科书》(吴曾琪编选)初具规模。

全书五册,第⼀册“国朝⽂”,第⼆册⾦、元、明⽂,第三册宋⽂,第四册晋⾄唐⽂,第五册周秦⾄三国⽂,共选⽂700余篇,每篇有眉批及评述,每册有例⾔,综合介绍评述每⼀历史时期的⽂学源流及特⾊等。

当时使⽤者最多,1911年8⽉印了最后⼀次。

此书开篇第⼀课的“国朝⽂”是《睿亲王与明史可法书》。

公元1644年5⽉,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率⼋旗劲旅⼊关,打败李⾃成农民军,定⿍北京,次年5⽉,李⾃成死于湖北通城,清朝⼤军挥⼽南下,其时的南明⼩朝廷腐朽不堪,史可法以阁⾂(俗以宰相⽬之)兼兵部尚书(⼈以‘史阁部’尊称之)⾝分在扬州督师,实不过凭⼀腔忠义守空城⼀座。

语文教材书百年历史沿革——1904~1924

语文教材书百年历史沿革——1904~1924
文中没有标点在阅读时多有不便1920北洋政府时期白话文范洪北平编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这套教材最先从当时报刊选择文章包括旧式白话文和小说诗歌语录等并进行新式标点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语体文中学国文教科书因急于出版而使内容欠精1925北洋政府时期新中学教科书高级古文读本穆济波编纂中华书局1925年版1
语文教科书百年历史沿革——1904~1924
教材中文言文比例仍占相当比重
教材
版本
特点
进步/优势
缺陷
《新中学教科书高级国语读本》
穆济波编纂,上海中华书局1925年版
1.教材编写的教育目的在于弘扬民族的独立精神,培养国民文学的艺术。这本教材也纯粹为自学研究及施行道尔顿制教学计划的学校编辑
2.教材的选文均从现代语体文学从清朝上溯到秦汉
4.选文的分析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办法
是我国清末废科举、设学堂后编写的第一套中学国文教科书,有利于民智的开放。
使用文言文,不利于白话文的普及;未涉及现实问题的讨论
《中学堂国文教科书》
吴增祺选编,商务印书馆1908版
1.选文按文学史时期逆推,首本朝文
2.选文都是文言文,不选诗歌和骈体文,选的都是应用之韵文。
2.开创了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按体裁分单元编排课文的先例
较先前的语文教材,这套书增加了诸如题解、作者介绍等,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领悟文章作法
选文仍以文言文为主为重
《国文读本》及配套《讲义》
刘宗向编辑,黎锦熙和刘翰良参订,宏文图书社1914年版
1.文章涉及内容丰富,文体多种多样
2.在课文编排上,第一册是基础,后三册是提升
打破了历来是选文荟萃的文学读本的陈规,对后来的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编者刘师培的思想是守旧的,国学保存会的宗旨在于“尊经”“存古”,实际上适应了清末封建顽固派的需要。

古今语文课本大对比,满满的回忆!

古今语文课本大对比,满满的回忆!

古今语⽂课本⼤对⽐,满满的回忆!你还记得⼩学时候的语⽂课本吗?是否还记得被“⼤声朗读并背诵全⽂”⽀配的恐惧?如果当你第⼀眼看到这些图⽚,就觉得有⼀种莫名的亲切感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了。

除了⾃⼰的照⽚之外,最能勾起回忆的,⼤概还有⼩学课本。

陈年的图⽚,翻出来,就是⼀个完整的故事。

时代发展,如今的⼩学语⽂课本你知道长啥样吗?据说这就是今天新版语⽂课本的样⼦:↓↓每个时期的⼩学语⽂课本都代表着每⼀个时代特定的意义。

回⾸⼏⼗年来,中国语⽂课本不知变换多少次。

相⽐过去的语⽂课本,不管是构图还是配⾊,都已经有了很⼤的变化。

1912年⼩学语⽂书封⾯:↓↓1952年下学语⽂课本第⼆册:↓↓1975年语⽂课本第五册:↓↓80年代的语⽂课本:↓↓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学语⽂第⼆册的封⾯长这样:↓↓看这三⼗年前的设计⽔平,⾊彩柔和舒服,单看燕⼦点缀在微风吹拂的柳条之间,就觉得赏⼼悦⽬。

再来看看本世纪初的初⼀语⽂教材,虽然封⾯上的⽂字很多,但有主有次,⽔墨画的风格清新淡雅。

既美观,⼜弘扬了我国的传统⽂化。

↓↓还有中国台湾地区国语课的封⾯设计:↓↓“国语”两个字⾮常圆润可爱,适合⼉童的审美需要。

课本⾥⾯的插图,雾⽓氤氲,南⽠⾦黄,远处若隐若现的⼩屋,有种梦幻童话般的感觉。

↓↓除了中国,世界上其他国家课本⼜是如何呢?下⾯是新加坡的数学教材:↓↓给⼩学⽣设计的课本,韩国⼈注意留⽩,不让画⾯看起来过于杂乱,鲜艳、清新、⼲净:↓↓⽇本的⼩学语⽂教材,场景也是热闹⾮凡,每张图⾥都⽤了很多鲜艳的颜⾊,但是并不刺眼:↓↓美国加州的教师⽤书,每个动物都是卡通版的但并不幼稚可笑:↓↓这幅有科幻感的图⽚,是美国代数书的封⾯:↓↓每个句⼦、每个插图都充满着回忆:↓↓⽼师带着全班同学⼀起发声,课室瞬间变成了热闹的动物园。

那个时候没有⼿机和电脑,知识全部来⾃于⽼师和书本;那个时候的课堂是⼀个乐园,我们都沉浸在书本的故事中。

△⼩学语⽂插图⼀⼨光阴⼀⼨⾦,⼨⾦难买⼨光阴。

高中语文课本简介

高中语文课本简介
雨...........................................曹 禹
姆莱特 ...............................莎士比亚
必修四第一单元中外戏剧
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03
宇宙的边疆 ..................................卡尔
02
物游戏之谜 ................................周立
01
必修三第四单元科普文
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著导读
2
梳理探究
1
2
福..........................................鲁迅
3
人与海 .................................海明威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外小说
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01
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必修二第四单元演讲辞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Hale Waihona Puke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像世界学习虚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以来有代表性的六种中学语文教科书
清末以来有代表性的六种中学语文教科书
1.《中学国文教科书》(吴曾祺编,1908-19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是当时最通行的中学国文教科书。

全套书共5册,选取古今名家200多人的文章共700余篇,让学生大量阅读,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写各类常用文章。

选文都是文言文,不选诗歌和骈体文。

课文一般不长,平均每课800字左右。

选文的编排,由近及远,从清朝依次上溯到秦汉。

每册所选文章,根据文体,以类相从,便于从写作上作比较。

文章分析采用中国传统的办法:精彩的文句加圈加点,有总评,有眉批,就文章讲作法。

这套课本选文数量多,难度大,学生难以完成。

2.《国文百八课》(夏丏尊、叶圣陶合编,开明书店1935年出版)
原计划编写6册,由于抗战爆发,仅出版前4册。

全套书采用分课混合编法,共编108课,分为6册,每册18课。

每课为一个单元,有一定目标,每一单元有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并相互联系。

选文有两大特色,一是语体文比文言文多(大致是3:2),二是应用文和说明文比较多。

语体文中记叙文居多,且多数是后世传颂的名篇,如《孔乙己》《背影》《最后一课》等。

这套课本在语文教科书编排的科学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对后世语文课本的编制有重大影响。

都为名家名篇。

每篇课文后有思考练习。

正文配有相当数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使图文并茂。

5.《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刘国正、张传宗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出版)
原计划编初高中6个年级共12册,由于发生“文化大革命”,仅出初中4册。

编者在吸取解放前各套课本优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编排体系,围绕训练重点组织课文,配合课文编入语文知识短文,按照训练要求编配练习,还有专门的应用文教材。

选文每册30篇,议论文占课文总数的20%左右,文言文占课文总数的40%以上,外国作品占课文总数的10%左右。

选文注意艺术性,其中大量选文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孙犁的《荷花淀》等,成为后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名篇。

这套课本是建国以来质量较好的语文课本,奠定了后来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编制的基础。

6.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顾振彪、顾之川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019年出版)
全套书共6册。

阅读和写作分编合册。

就阅读来说,高一是现代文和文言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二全部是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高三是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现代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现代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个年级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序列。

全套课本文化内涵
较深,文言文的比例约占课文总量的40%,文学作品的比例占课文总量的60%。

选文强调名家名篇,如鲁迅的《阿Q 正传》全文选入课本。

这套课本装帧质量好,为16开本,纸张好,配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插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