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四)影响地表环境元素迁移的外在因素 1 PH值 2 Eh值 3 络合作用 4 腐殖质 5 胶体 6 气候 7 地质与地貌
三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特征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与气候、植被、 土壤的地带性基本一致。P219表9-1
四 人类活动对原生地球化学影响
第二节 原生地球化学异常与人体健康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一 地壳中的元素
克拉克值(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
元素存在的方式: 少数单质,多以化合物形式出现。
地壳主要元素平均质量分数(%)
由图可知,O、Si、Al、Fe、Ca、Mg、Na、K,这8种元素占99.24%,其 中O、Si、Al、Fe占88.31%。在地壳中己知的90多种元素中,其余80多种元 素总和仅占0.76%。这说明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极不均匀的。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 反的作用。
二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和地方病
人体具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 化。当环境异常变化超出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时, 则将发生人体生理的异常,从而引发疾病。
致病因素包括: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本教程主要探讨化学因素,即环境地球化学造成 的致病因素。
3 引起氟病的主要原因:
地方性氟中毒根据其氟的来源不同,分为饮水型、 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饮水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 方长期饮用含氟较多的泉水、沟水或井水所致;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就是有些地方(特别是产煤山 区)长期敞灶燃烧含氟较高的煤烘炕食物和取暖, 煤燃烧释放的氟便污染了食物和室内空气,人们 吃了被污染的食物、水和吸入污染的空气,摄入 了过量的氟,长期如此,即发生氟中毒;饮茶型 氟中毒就是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长期大 量饮用高氟砖茶水所致的一种地氟病,砖茶系粗 老茶叶所制,茶树具有天然富氟功能,茶叶越老 含氟越高,砖茶的氟含量是普通茶叶的几倍至几 十倍
例析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远景预测

例析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远景预测广西云开地区位于钦州市以东,灵山-藤县-梧州市一线以南,六万大山、大容山及云开大山等与广东省接壤的桂东南地区,跨越钦州残余地槽、云开隆起及北部湾坳陷等区域构造单元,是广西省重要的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区域之一。
本文主要根据广西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成果,结合地球化学图件与广西云开地区地质相研讨,解析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元素特点,通过对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评估矿产资源远景,奠定矿床地球化学预测参考依据,进而为下一步找矿作业进行铺垫和指导。
1 地球化学特征1.1 地球化学元素丰度1.2 空间元素排列地质构造演变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元素排列变化以及其组合排列变化上。
根据本区地质矿产情况,讨论Au、Ag、As、Sb、Hg、Cu、Pb、Zn、Cd、Mn组合和W、Sn、Bi、Mo组合的区域特征。
各元素在空间上基本呈北东向带状或面状展布,与区域构造和成矿区带基本一致。
根据这些特征,将广西划分为3个近北东走向的英桥-平政地球化学区、合浦-岑溪地球化学区以及六万大山-大容山地球化学区。
1.3 元素演变循律元素演变循律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地层单元中演变;二是在花岗岩中演变。
前者演变基础主要包含四系演变寄存体,分别是石灰系、泥盆系、二叠系以及寒武系,Au、Ag、Hg、As、Sb、Pb、Zn、Cu、Co、Ni、Cd、Mn、V、Ti、W、Mo、La、Y等在石炭系中含量最高,Sn在二叠系中含量最高,Bi在寒武系中含量最高。
大多数元素在石炭系和泥盆系中具有较高含量,且富集与分异能力较强,这不仅与石炭系和泥盆系中发育陆源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有关,而且与石炭系地层分布范围相对局限有关;后者演变寄存体主要分为燕山期、家里东期、华力西期以及混合岩四类花岗岩,其中Ag、Pb、Zn、Cu、Cd、Mn、Bi、Mo、V、Ti、Zr等在燕山期花岗岩中含量最高,La、Y、Co、Sb等在华力西期花岗岩中含量最高,在混合岩中,W、Sn、Bi含量较高,Ag、Hg、As、Sb、Zn、Cu、Co、Ni、Cr、Cd、Mn、V、Ti、La、Zr等含量最低;岩石从老到新,Ag、Hg、Zn、Cd、Mn、Ti、Zr含量呈递增趋势,其他元素多呈跳跃式变化,且不同岩石的元素的富集能力也各有差异。
地球表层化学元素丰度

地球表层化学元素丰度一、丰度的概念:即为该元素在自然体中的丰富程度abundance of elements),是指一种化学元素在某个自然体中的重量占这个自然体总重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
丰度表示方法主要分为重量丰度、原子丰度和相对丰度。
二、定义: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丰度,又称天然存在比,指的是该同位素在这种元素的所有天然同位素中所占的比例。
丰度的大小一般以百分数表示;人造同位素的丰度为零。
周期表上所列的原子量实际上是各种同位素按丰度加权的平均值,这是因为各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往往分布的比较均匀,取平均值计算比较准确。
一种化学元素在某个自然体中的重量占这个自然体总重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自然体中的丰度。
三、研究地球表层化学元素丰度的意义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宇宙天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与地幔中的主要元素有什么不一样?生命体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规律。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可在同一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活动等一些地球化学概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在探索和了解丰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近代地球化学。
四、发现历史自从1889年F.W.克拉克发表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资料以来,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陨石、太阳、恒星、星云等各种天体中元素及其同位素分布的资料。
1937年,戈尔德施米特首次绘制出太阳系的元素丰度曲线。
1956年,修斯和尤里根据地球、陨石和太阳的资料绘制出更详细、更准确的元素丰度曲线。
1957年,伯比奇夫妇、福勒和霍伊尔就是以该丰度曲线为基础,提出他们的核合成假说的。
四十年代,人们只知道大多数恒星的化学组成与太阳相似,因而就认为分布在整个宇宙的元素丰度可能是一样的。
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分析

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分析Jesse·Du2013-10-28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化学元素丰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内蒙兴安—吉黑造山带、华北地台以及华东南地块的总陆壳、上陆壳、中下陆壳元素丰度的文献数据值进行整理分析,主要着眼于特征元素之间的差别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层次地壳元素丰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
文章从亲石元素、亲铁元素、亲铜元素、亲生物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入手,总结了元素变化的一般规律,研究了其地质意义并总结了地球丰度的意义。
关键词:大陆地壳元素丰度变化规律地质意义0、引言大陆地壳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通过地幔部分熔融的岩浆向上侵入或喷出逐步形成的,部分熔融形成地壳后残余的地幔部分就成了现今的贫化或亏损地幔。
大陆地壳覆盖地球表面的45%,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
地壳的化学组成以硅铝质为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岩石:一类是地壳上部的相对未变形的沉积岩或火山岩堆积,另一类是已经变形变质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带。
后者构成地球表面的山脉或在地壳深部,前者多在地壳表层的盆地及其边缘。
地壳可以承受强烈的板块构造运动,所以目前能寻找到38亿年前的地壳。
元素克拉克值反映了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确定着地壳作为一个物理化学体系的总特征以及地壳中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总背景。
它既是一种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又为地球化学提供了衡量地壳体系中元素集中分散程度的标尺。
本文立足于中国东部各构造单元前人的大量实测资料,有条理的选择并分析了部分化学元素丰度值差异。
对于前人的数据进行了综合性的整理分析,对于更好认识地壳组成以及地球化学元素丰度的重要性有着重要意义。
1、数据处理方法对所有地壳微量元素进行原始地幔标准化(除REE),对稀土元素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在整个数据处理中,对数据含量单位进行了处理,使所有元素含量单位均为ppm;对所成表格纵坐标取对数刻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对亲石元素、亲铁元素、亲铜元素、亲生物元素、稀土元素等五项进行了处理分析。
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元素是构成地球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球的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壳构造、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地质作用等。
本文将从地壳构造、元素来源、地球化学周期表以及地质过程等方面探讨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地质特征。
地壳构造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地壳可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两种类型,它们的地球化学元素组成有所不同。
大陆壳主要由硅铝酸盐矿物构成,含有较多的铝、钾、钙等元素,而海洋壳富含钠、镁等元素。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大陆壳形成于火山作用下的岩浆演化过程中,火山喷发的物质富含铝、钠等元素;而海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其形成与洋脊的形成和扩张有关,因此富含钠、镁等元素。
元素的来源也是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重要因素。
地球化学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幔和地壳。
地幔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镁、铁、铝等元素。
地壳则是地球外部表层的部分,元素丰度较高。
地球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不同地质过程的作用等。
例如,火山作用和构造运动可以使地壳内部的元素重新分布,形成富集和亏损区域。
地球化学周期表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重要工具。
地球化学周期表将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并根据其地球内循环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地球化学周期表,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元素是氧、硅、铝,这些元素的丰度直接影响到地壳的性质和构造。
与此同时,周期表的研究也为科学家提供了预测地球其他区域元素丰度的线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质特征。
地球上的地质过程也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质过程包括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岩浆演化、溶解沉淀等。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物质向地表释放的过程,其中释放的物质中富含硫、铁、镁等元素。
变质作用则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将元素重新组合并形成新的矿物。
岩浆演化是地幔物质向地壳物质的转化过程,地壳物质中的一部分会溶解在岩浆中。
溶解沉淀则是指元素在地下水中溶解和沉积的过程,从而影响地壳中元素的分布。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是指土壤中化学元素之间的相对比例和数量,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转化规律等。
其中包括土壤中有机和无机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土壤pH值、离子交换容量、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形态、养分素量等。
具体来讲,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种类:有机质是构成土壤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土壤的肥力、水分保持和土壤结构等有着很大的影响。
其含量和种类的不同也会影响土壤的化学特性和生态环境。
2. 土壤pH值: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度的重要指标,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矿质元素和化学反应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较差的土壤pH值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进而影响土地的生产力。
3. 离子交换容量:离子交换容量是指土壤中负电性粒子对阳离子吸附的能力,对土壤硝化作用、微生物活动和植物营养吸收等有着很大的影响。
4. 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形态:微量元素对土壤中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具有很大的影响。
包括铁、锰、铜、锌、硼、钼和镉等元素。
5. 养分素量:养分素量对土壤中植物生长和发展的影响非常大,还会影响到水
循环和土地生产力等。
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黄土高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徵

黄土高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徵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土地资源丰富,但又存在着一些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将围绕着黄土高原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黄土高原的地球化学特征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典型的黄土地区,其土壤中富含铝、钾、钙、镁等重要元素。
同时,由于该地区土地的特殊性质,其土壤中还含有大量的氧化铁、氧化锰等元素。
这些元素的存在,对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黄土高原土壤元素的特征1. 铝元素铝是黄土高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
它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铝还可以增加土壤的酸度和可溶性,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吸收。
2. 钾元素钾是黄土高原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之一。
它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需元素,对于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钾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植物的品质和产量。
3. 钙元素钙是黄土高原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之一。
它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需元素,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促进植物的吸收、调节植物的渗透压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镁元素镁是黄土高原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之一。
它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需元素,对于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植物的渗透压、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 氧化铁元素氧化铁是黄土高原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之一。
它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质,对于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同时,氧化铁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6. 氧化锰元素氧化锰是黄土高原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之一。
它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质,对于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同时,氧化锰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三、黄土高原土壤元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元素,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地球化学参数

地球化学参数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各种元素及其化学性质、赋存状态、地球内
外循环、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学科。
在地质学、环境科学、资源勘探等
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地球化学参数是指用于描述地球中元素分布、循环、演化等过程
的物理、化学指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元素丰度参数:反映地球表层及内部各元素含量的相对大小。
主要指在地球壳层中各元素的分布情况,可用元素的含量表达出来。
元素丰度参数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化学元素的丰度规律,还可
以为矿产资源勘探、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地球化学循环参数:反映地球化学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元素
的循环过程。
主要包括水文地球化学、大气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
和地球化学剥蚀等方面。
这些参数的研究不仅能够解释元素在地壳中
存在的分布规律,还能帮助人们预测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变化规律,
为环境科学提供支持。
3.地球化学演化参数:包括地球化学循环的动态过程及演化趋势。
反映了元素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下,在地球环境中的演化过程。
地球化
学演化模型可以为探索地球演化历史提供帮助,并为资源开采、环境
保护和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参考。
总之,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为探索地球的演化历程、资源开发、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深入探索地球化学世界的复杂性,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可靠数据和指导意见。
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了解地球的元素组成与循环

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了解地球的元素组成与循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被发现含有生命的行星,其丰富的元素组成和复杂的元素循环过程是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地球的元素组成和循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地球的元素组成与循环。
一、地质学认识地球的元素组成与循环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形成、构造和演化过程,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岩石和矿物,我们可以揭示地球的元素组成以及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和循环。
1. 地球的元素组成地球主要由氧、硅、铝、铁、钙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构成了地球的岩石组成。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其主要由氧、硅和铝等元素构成的硅铝矿物组成。
研究地球的元素组成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构成。
2. 元素在地壳中的循环地球上的元素不断地进行循环,形成了地球的元素循环系统。
元素循环通过地质作用、水循环和生物作用等过程实现。
地壳中的元素可以通过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等地质作用进入大气和水圈,也可以通过风化、侵蚀等地质作用从地表层进入到水圈。
同时,生物体内的元素也通过食物链和生物代谢作用进入地球的元素循环系统。
通过研究地球的元素循环,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来源、去向和转化过程,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球化学认识地球的元素组成与循环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元素组成、地球化学过程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的元素组成和地球化学过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质体系的演化、地下水的成因与污染等问题。
1.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类与特征根据元素在地球内的丰度和元素性质,地球化学可以将地球元素分为两类:大地元素和稀有元素。
大地元素主要包括硅、氧、铝、铁等,这些元素在地壳和地幔中广泛存在。
稀有元素主要包括金、银、铜等,这些元素在地球内相对较稀少。
地球化学研究了这些元素在地球内的分布规律和地球化学循环。
2. 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考博真题2006-2010年

2006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入学考题一、名词解释1.元素丰度2.半衰期3.相容元素4.稳定同位素5.类质同象6.同位素计时体系的封闭温度7.微量元素8.U-Pb同位素体系的普通Pb9.温度效应气体10.晶格能11.分配系数12.地幔交代作用二、简答1.等时线定年法的原理。
2.目前锆石U-Pb体系定年的主要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
3.简述埃达克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
4.简述识别地幔岩浆遭受地壳混染的地球化学手段。
5.简述氧同位素测试方法和其应用。
6.简述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和演化。
三、论述1.概述同位素分馏、分馏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并举例说明稳定同位素分馏程度在地球科学其一领域中的应用。
2.论述岩浆作用过程中(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的变化规律。
3.概述研究高级变质岩热演化(T-t曲线)的原理和方法(以某一岩石类型为例,如榴辉岩、麻粒岩)。
4.论述地球化学方法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可结合实例说明)。
2007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入学考题一、名词解释1.球粒陨石2.相容元素3.吉布斯相率4.部分熔融作用5.稀土元素标准化6.稳定同位素分馏系数7.等时线8.封闭温度9.分配系数10.放射性衰变常熟11.地幔楔12.类质同象二、简答和论述1.列出你所了解和阅读的国际重要的地球化学杂志名称(>4)2.说明太阳、行星和陨石对元素丰度研究的贡献。
3.简述戈尔施密特元素地球化学分类的依据,结果和意义。
每类列举三种以上的代表元素。
4.简述类质同象法则。
举例说明它对微量元素集中和分散的影响。
5.论述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和应用。
6.举例说明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7.造成地幔不均一性的可能因素有哪些?简述大陆陨石的同位素组成变化大于大洋岩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原因。
8.举例说明H、C同位素在矿床地球化学示踪的应用。
9.选取某一同位素体系(Rb-Sr,Sm-Nd)及以岩类或者矿床为例,叙述其视年龄、内部矿物等时线和全岩等时线年龄方法的原理、前提、差异及应用。
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

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包括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重金属含量等。
首先,土壤pH值是评价土壤酸碱性的参数之一,也是决定土壤中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
中国土壤pH值的范围较广,从强酸性到强碱性都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一般来说,土壤pH值在5.0-8.5之间对大部分农作物生长较为适宜。
其次,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土壤保水性、保肥性和通气性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但存在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有机质含量较高,而西北地区有机质含量较低。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可以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和农田秸秆的还田来实现,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土壤养分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等。
全氮和全磷是植物生长的基本营养元素,速效氮和速效磷是土壤中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元素。
中国土壤养分含量因地域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养分含量相对较高,而西北地区的养分含量相对较低。
合理施肥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需要根据具体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条件进行科学施肥。
综上所述,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施肥和土壤保护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并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同时,要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控工作,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一、元素的富集与分散以往研究元素的富集与分散总是与地壳克拉克值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大多数地区Au、Cu、Zn等元素趋于贫化。
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因克拉克值是二十年代发表的,受当时测试水平的限制。
九十年代由中科院院士谢学锦教授提出采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背景值进行对比,合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表可看出:Au、Ag、Cu、Pb、Zn五元素测区背景值均高于区域背景值。
说明上述五元素在本区趋于富集;表中Pb的背景值为52.7×10-6,离差为53.2×10-6,变化系数为1.01。
反映了地质事件中Pb元素含量的不稳定性,同时也说明测区内Pb成矿的可能性。
表中矿化体的围岩—火山凝灰岩中Ag、Cu、Pb、Zn四元素,不但背景值高,离差大,而且变化系数也较大说明成矿事件中,火山凝灰岩提供了一定的成矿物质,这为火山凝灰岩为矿源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蚀变带地球化学特征由矿化蚀变带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如表)表明:矿化体中分析的五种元素除Au外,其它四种元素的背景平均值均远大于区域及测区背景值,并且四种元素的离差及变化系数均较大,说明矿化蚀变带为Pb及伴生元素(Ag、Cu、Zn)成矿的有利场所。
通过地质化探综合剖面看出(如图):矿化蚀变带内主要富集元素为Pb、Ag、Cu、Zn,它们比正常围岩中的含量高出几十—几百倍,局部地段富集成铅及多金属矿体。
因此上述四元素是寻找铅及多金属矿体的直接指示元素,尤其是铅元素异常反映矿体的存在位置既灵敏又清晰。
根据矿区化探剖面162件样品铅元素的分析结果统计资料表明:在水平方向铅矿化体、近矿围岩(火山凝灰岩)、正常围岩(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铅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162×10-6、351×10-6、32×10-6,从上述所列数据看出:矿化体到正常围岩,异常含量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近矿围岩比正常围岩含量浓集10倍,而铅矿化体比正常围岩元素的含量富集300倍以上。
中国城市土壤化学元素的背景值与基准值

摘要:通过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3799件表层土壤样品(0~20cm)和1011件深层土壤样品(150~180cm)中52种化学元素(Ag、As、Au、B、Ba、Be、Bi、Br、Cd、Ce、Cl、Co、Cr、Cu、F、Ga、Ge、Hg、I、La、Li、Mn、Mo、N、Nb、Ni、P、Pb、Rb、S、Sb、Sc、Se、Sn、Sr、Th、Ti、Tl、U、V、W、Y、Zn、Zr、SiO2、Al2O3、TFe2O3、MgO、CaO、Na2O和K2O)及pH和有机碳(Corg)数据分布结构的研究,采用中位数-绝对中位差法、正态和对数正态法计算出中国及31个省会城市土壤52种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及它们的变化区间。
数据显示,城市土壤中Corg、N、Ca、Hg、Ag、Au、Bi、Cd、Cu、Mo、Pb、S、Sb、Se、Sn、Zn元素的自然背景发生了显著变化,清晰显示出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这些元素在城市土壤中累积的重要贡献。
这对全面认识中国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立法及执法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52种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地球化学基准;城市土壤;中国;地球化学背景(GeochemicalBackground)的概念最早源于勘查地球化学,经典的勘查地球化学教科书定义的地球化学背景是指无矿地质体中元素的正常丰度[1]或者一个地区元素含量的正常变化[2]。
地球化学背景概念的引入是为了区分元素的正常含量和异常含量,超出正常丰度或正常变化范围的数据。
对勘查地球化学而言,通常是指所研究的元素具有异常(正或负)含量,可能是矿床存在的一种指示或蚀变过程导致的元素迁出;对环境地球化学而言,可能是污染存在的一种指示或生态系统中该元素的严重缺乏等。
因此环境地球化学中的背景通常是指在未受污染影响的情况下,环境要素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反映了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本身原有的化学组成特征。
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及元素的地球化学

在地球表面最易发生的化学作用就是水—岩作用,而尤以风化过 程中的水—岩作用最为典型。 已形成的岩石(包括矿石)进入地球表层后,由于环境的物理化 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为了要与新的环境取得平衡,原有的物质存 在形式(包括元素含量和组合、元素的结合方式等)将发生深刻 的变化。 当环境中的水、水中溶解的阴离子和CO2、O2等于岩石发生作用 时,岩石开始发生化学变化,使岩石和矿物的组分、结构彻底被 改造。 硅酸盐矿物经历化学作用后,形成一系列次生矿物,主要有粘土 矿物类及铁、锰、铝的含水氧化物。经化学风化后,一部分元素 进入次生矿物,另一部分物质成为可溶物,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K、Na、Ca、 Mg、等以氧离子形式,以及CO32-和SO42-等以阴离 子形式溶于水中。一般来说,K+ 、Mg2+ 可以被粘土强烈吸附, Ca2+、Na+更容易程离子态溶于水中被迁移。
Fe/Mn 影响湖泊沉积物Fe和Mn含量的因素很多 其中 影响湖泊沉积物 和 含量的因素很多, 含量的因素很多 以集水区的地质背景和植被状态,尤其是水体的氧化 以集水区的地质背景和植被状态 尤其是水体的氧化 还原条件最为重要Fe,Mn 都是变价元素 对环境的 都是变价元素, 还原条件最为重要 氧化还原性质反应敏感.由于 与O的亲和力明显 由于Mn与 的亲和力明显 氧化还原性质反应敏感 由于 低于Fe与 的亲和力 沉积过程中易发生Fe,Mn分 的亲和力" 低于 与O的亲和力 沉积过程中易发生 分 离,Fe先沉淀导致 先沉淀导致Fe/Mn比值偏高 并可藉此指示水 比值偏高, 先沉淀导致 比值偏高 随着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湖泊水位下降 湖泊水位下降,氧化 深。随着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 湖泊水位下降 氧化 程度加强,Fe会先于 发生大量沉积 所以 会先于Mn发生大量沉积 所以Fe/Mn值 发生大量沉积.所以 程度加强 会先于 值 的高值表示暖干气候条件下湖平面降低的阶段. 的高值表示暖干气候条件下湖平面降低的阶段
华南红土微量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效应

华南红土微量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效应苗莉;徐瑞松;朱照宇;马跃良;王洁;蔡睿;陈彧【摘要】华南红土从岩石到表土,普遍表现为微量元素B、Mo、Pb、Zn、As和Cr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同族微量元素相比,原子量小的元素含量大于原子量大的元素.偶数微量元素含量均高出奇数的2~10倍.从空间上看,以上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红土化学成分、淋溶系数、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受母岩和气候纬度效应制约.相关分析表明,华南红土中的水含量和土壤温度均与Cr、As等含量呈正相关.初步研究表明,华南红土微量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效应特征,是全球变化事件在华南红土地区的具体响应.【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08(000)006【总页数】5页(P126-130)【关键词】华南红土;微量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环境效应【作者】苗莉;徐瑞松;朱照宇;马跃良;王洁;蔡睿;陈彧【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9.20 引言红土作为岩石圈的“皮肤”,在整个地球演化的过程中不停地与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并客观地记录了这些交流信息,成为进行数字地球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信息载体。
华南红土主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0 引 言
红 土作 为岩 石 圈的 “皮肤 ”,在整 个地 球演 化 的 过 程 中 ,不停 地 与岩石 圈 、水 圈 、大气 圈和 生物 圈进
1.2 样 品分 析
首先 将所 采 土壤样 品在烘箱 中烘干并 称 重 ,计 算土壤的饱和水含量 (表 1),然后将岩石和土样磨 碎至 200目缩 分 制样后 在 中国科 学 院广 州地球 化学 研究 所用 常量 分 析法 、原 子吸 收光谱 法分 析 主元素 的含量 (表 1一表 3)。其 中 Si02分析误差为 1% ~
系。初步 研究 表明 ,华南红土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是长期和多种环境变化的真实记录 。
关键词 :红土 ;主元素 ;表生地球化学 ;环境变化 ;华南
中图分类号 :P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9—1726(20O6)O5—0547—06
Superge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elements in red soils in South China
Abstract:The compositions of the red soils and their parent rocks in South China were sampled and analyzed,a n d th e water contents a n d temperatures of the soils were a lso measured.T h e results show that t he soils and the rocks are poor in SiO2, K20 and Na20 and rich in Fe ̄O3, Ah03, N a n d S.The red soil of D2 has the highest water content,but t he red soil of Laohongsha the lowest.T h e red soil of gra n ite has t he strongest strength of weather ing, but the red soil of limestone the weakest. But t he leaching a n d precipitation coef icients a re in reverse order.
地球化学丰度值

地球化学丰度值地球化学丰度值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在地壳、海洋和大气中的丰度。
地球化学丰度值反映了地球上各种元素的分布情况,对于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球化学丰度值高的元素及其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地壳中丰度较高的元素。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外壳,主要由氧、硅、铝和铁等元素组成。
其中,氧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约占地壳质量的46.6%,主要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硅是地壳中第二丰富的元素,约占地壳质量的27.7%,主要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铝是地壳中第三丰富的元素,约占地壳质量的8.13%,主要以氧化铝的形式存在。
铁是地壳中第四丰富的元素,约占地壳质量的5%,主要以氧化铁的形式存在。
除了地壳,海洋也是地球上元素丰度的重要储库。
海洋中丰度较高的元素主要有氯、钠、镁和硫等。
氯是海水中最丰富的元素,约占海水质量的55.3%,主要以氯化物的形式存在。
钠是海水中第二丰富的元素,约占海水质量的30.6%,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
镁是海水中第三丰富的元素,约占海水质量的3.7%,主要以氯化镁的形式存在。
硫是海水中第四丰富的元素,约占海水质量的0.088%,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大气是地球上元素丰度的另一个重要储库。
大气中丰度较高的元素主要有氮、氧、氩和二氧化碳等。
氮是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约占大气质量的78%,主要以氮气的形式存在。
氧是大气中第二丰富的元素,约占大气质量的21%,主要以氧气的形式存在。
氩是大气中第三丰富的元素,约占大气质量的0.93%,主要以氩气的形式存在。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丰度较高的温室气体,其含量约占大气质量的0.04%,主要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产生。
除了地壳、海洋和大气,地球内部也存在丰富的元素。
地球内部丰度较高的元素主要有铁、镍、硫和镁等。
地球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约占地球质量的35%。
地球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约占地球质量的30%。
地球地幔主要由硅、镁和铁等元素组成,约占地球质量的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的土壤化学元素丰度及其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是地球科学领域中
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中国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表生地球
化学特征的深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资源丰度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
资源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
中国是一个土壤资源丰富的国家,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铝、镁、钙、钾、磷等元素。
其中,铁和铝是土壤中的主要成分,它们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镁、钙、
钾元素则是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磷元素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2. 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质构造背景下的土壤,其化学元素丰度和
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
以及吸附等过程也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植被覆盖对土壤的地球化
学特征也有一定影响,植被的根系分泌物和腐殖质的分解等过程会影
响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循环。
人类活动也会对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造成
一定影响,如工业排放、农药施用等都会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
和分布。
3. 个人观点和理解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这
一话题,涉及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以及资源利用领域,具有重要的
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土壤中化学元素的丰度以及
其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可以为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效利用农
业资源、解决土壤污染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未来的研
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探索土壤中化学元素丰
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变化之间的机制,以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和保护。
总结回顾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
领域,通过对中国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丰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资源丰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
动的关系。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结合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以及资源
利用领域的知识,深入探讨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
征之间的关系,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
通过对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
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还可以促进我国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未来能
够有更多的学者和科研团队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共同促进中国
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
学特征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
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中国土壤化学
元素丰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丰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壤中的元
素如镁、钙、钾等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发
育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的丰度分布特征,有助于科学施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地质构造、
气候、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
深入研究中国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可
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了解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分
布特征,有助于科学评估土壤质量和环境质量,有效防治土壤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地球化学特
征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通过深入研究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丰度和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的丰度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资源丰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并为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
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者和科研团队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共同促进中国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土壤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