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及反思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教案标题:江畔独步寻花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江畔独步寻花》,使学生了解到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2. 培养学生欣赏、感受诗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学会正确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课文《江畔独步寻花》的复印件、录音机、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江畔的景色。
Step 2:听读课文(10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跟读,师生一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Step 3:诗歌欣赏(10分钟)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如:“诗人通过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江畔的景色?”“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等。
Step 4:朗读练习(15分钟)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提高朗读的效果。
Step 5:创作活动(1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例如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Step 6: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依次朗读自己所创作的诗歌,教师和同学们进行欣赏和评价。
Step 7: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感受诗歌。
Step 8:作业布置(2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江畔独步寻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诗歌的表达方式,感受到诗歌的美和韵律,培养了学生的欣赏、创作能力和语感。
同时,通过小组展示和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创作中来。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3篇)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3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这首古诗中畔、蝶、莺的字音和写法。
2、能够通过千朵万朵,满,压等词语体会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很美丽。
3、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春天吗?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生机勃勃,喜欢那春意盎然的景象,还写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诗歌。
我们学过哪些赞美春天的古诗呢?请把你知道的背给大家听。
(《春晓》、《惠崇春江晓景》、《咏柳》)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一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人称诗圣,他的诗多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
而写这首诗时,杜甫刚结束了他十载长安、四年流徙的生活,在四川成都西郊外亲手建立的草堂内安身。
草堂是在朋友和亲戚的资助下建成的:表弟给他送来建筑费;朋友送来桃树秧、绵竹等草堂是经过诗人三个月的经营在暮春时节落成的。
在这草堂,诗人暂时离开了动荡不安的大世界,他经历了许多年的饥寒,如今暂得休息,自然间的一切生物,都引起他的关注和羡慕,成为他描摹和歌咏的对象。
表现出难得的安然自得的情感。
齐读课题。
指导认识畔字。
学生注意畔的读音,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田,右边是半。
畔是什么意思,江畔呢?二、学习古诗(一)初读1、一会我们来个赛诗会。
要求:响亮、正确、有节奏。
想为本组争光吗?那就练习读几遍。
(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你看第一行的蹊,第二行的低,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2、进行赛诗会。
3、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
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板书:花、蝶、莺)4、蝶和莺的写法。
蝶,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虫字旁要写得稍微小一点,虫子旁的提要写在撇的上边,右边这部分稍微大一点。
《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诗歌意境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花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朵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有哪些关于花朵的诗歌吗?2. 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江畔独步寻花》。
(2)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杜甫。
(4)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讨论。
3. 理解诗歌(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
(2)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教师组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自主朗读,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出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描述。
3. 学生尝试创作以“花朵”为主题的诗歌。
五、课后反思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正确描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字词,有效地进行描述和写作。
七、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杜甫的其他诗歌,了解其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
2. 学生可以参观花朵展览或花园,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江畔独步寻花》的图片和文字展示。
小学语文_《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通过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想象补充的方法了解并描述诗句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眼中的风景、心中的浓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小组合作与展示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抓字眼、巧拓展的方法学习,提升学生诵读和解读古诗的学习能力。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通过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想象补充的方法了解并描述诗句中所描写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体验自主合作学习。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抓字眼、巧拓展的方法,体会景物特点,体验作者情感,描述诗文意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看注释法、自主阅读法、抓重点字词法、想象整合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杜甫的资料和《江畔独步寻花》的系列诗作。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1、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课件展示景色配乐解说春天: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忍不住歌颂赞美它!说到春天你想说什么?或者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生:(预设)我想到了春暖花开、万紫千红,花红柳绿……我想说…师小结: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带上我们的好心情跟随唐代大诗人杜甫一起去感受春天,一起欣赏诗人写下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
设计意图:(1)借助电教手段让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化的刺激,进入春天美景中,产生好心情,为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2)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
2、对于杜甫你了解多少呢?(交流杜甫资料)杜甫(公元712—公元770),盛唐大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所以被誉为“诗史”。
小学三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个春光明媚的⽇⼦,诗⼈独⾃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景象。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原⽂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江畔:江边。
杜甫(712—770年):唐代诗⼈。
黄四娘:杜甫写这⾸诗时的村邻。
蹊:⼩路。
压枝低:花开得多,分量重,把花枝都压弯了。
流连:因为喜欢⽽不愿离去。
娇莺:可爱的黄莺。
译⽂: 黄四娘家花⼉茂盛把⼩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由⾃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篇⼆】⼩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教学⽬标: 1、引导学⽣展开想象,了解古诗内容,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理解“蹊”、“留连”、“戏”、“娇”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诗。
3、感受春天的美丽和⽣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三、教学准备:录⾳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成语? 2、是呀,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五彩动⼈的季节,它的优美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师就要和⼤家⼀起去欣赏春⾊,学习我们伟⼤的诗⼈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同学们,有兴趣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3、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呢? 4、请学⽣解题。
(在江边独⾃⼀⼈⼀边散步,⼀边赏花。
) 5、师⽣交流有关诗⼈的资料。
杜甫,字⼦美。
他是我国古代伟⼤的现实主义诗⼈,和李⽩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峰。
《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2.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和板书设计;2. 学生教材或诗歌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 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江畔独步寻花》。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5分钟)1. 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2. 解析《江畔独步寻花》的创作背景。
1. 解读诗歌的题目,明确诗歌的主题;2.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四、诗歌意境的体会(10分钟)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背诵;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并写一篇简短的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0分钟)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2. 运用实例分析法,解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
七、互动与提问(15分钟)1.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教师耐心解答;2.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3. 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仿写一首类似的诗歌;2. 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3. 优秀作品可以在课堂上分享和展示。
三年级语文教案:江畔独步寻花
三年级语文教案:江畔独步寻花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这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还记得怎么学习古诗吗?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
祖籍湖北襄阳,后来迁居河南巩县。
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
年轻时饱读诗书,之后又南北漫游。
四十四岁时,他才求得一个小官位。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他携带家眷避难(在今陕西省),后又辗转入蜀,定居成都草堂。
杜甫一生所经历的正是唐朝由盛到衰、政治腐败的历史时期。
他在后半生的颠沛流离之中不但目睹了人民的疾苦,而且亲尝了漂泊的艰辛。
残酷的现实生活,使他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他不满于黑暗的社会,同情惨遭蹂躏的人民。
于是创作了许多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深刻反映社会问题的诗歌。
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他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内容丰富多彩,形象鲜明,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著有《杜少陵集》2、小组讨论字词预习的情况后汇报。
汇报时要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组成本课词语,解释词义。
江畔(p4n)--江边,指锦江边。
畔:水边。
独步--一个人散步。
寻花--寻访花多花好之处。
黄四娘(ni2ng)--诗人的邻居。
蹊(x9)--小路。
压枝低--花朵很多很大,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下来了。
留恋--在某处玩得很高兴,不肯离开,也写作流连。
戏蝶(di6)--玩耍着的蝴蝶。
时时舞--不停地飞舞。
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娇莺(ji1oy9ng)--鸣声悦耳的黄莺。
娇:诗中形容声音轻柔。
恰(qi4)恰啼(t0)--恰恰,象声词,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啼,鸣叫。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全文字幕)(1)自由读诗并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前言《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杜甫的一首名篇。
作为古代诗歌中的翻译教学案例,本文特就其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反思总结。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中英文对照,掌握以下知识点:•能够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诗人的写作情感。
•提高对中英文的翻译能力。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
教学方法•解析诗歌文字,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背景知识。
•分析诗歌的音韵和韵律规律,体验诗歌的声韵之美。
•进行中英文翻译对照练习,强化对英语表达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实施教学过程1. 诗歌讲解第一步,通过阅读《江畔独步寻花》的中文文字和背景知识,介绍杜甫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感受到其艺术之美。
2. 音韵分析第二步,分析诗歌的音韵结构和韵律规律,通过讲解、比较和感受这些声韵,使同学们对中文诗歌的韵律特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诗歌的韵律美,为翻译铺垫。
3. 中英翻译第三步,进行中英文诗句的翻译比较,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理解诗句,提高英语翻译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实施,同学们对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英语翻译能力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包括了背景讲解、音韵分析和中英翻译三个环节。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教学深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进一步加强。
此外,有些同学在翻译中存在误解和不理解的地方,说明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英语语法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
结语通过对《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反思,可以说明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打造多种教学环节,旨在更好地推动学生中英文翻译能力的提升。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江畔独步寻花》一诗的基本内容和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江畔独步寻花》一诗的内容及背景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思想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 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四、教学准备1. 课文:《江畔独步寻花》2. 录音设备3. 纸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以此融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展示教师将《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歌内容逐句朗读给学生听,并影射学生记录下自己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3. 课文解读教师解释《江畔独步寻花》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
然后,教师对诗歌的意境、情感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意。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4. 诗歌鉴赏教师用录音设备播放一段钢琴音乐,配合《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歌朗读。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用内心去感受诗歌的美和音乐的和谐。
然后,学生用纸笔记录下自己在心灵中产生的感受和想法。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彼此交流自己对《江畔独步寻花》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6. 诗歌互动创作学生围绕《江畔独步寻花》的主题展开互动创作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共同创作一首以江畔和寻花为主题的诗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融入创作中。
7. 课堂分享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并选择一首代表作品进行课堂分享。
通过听取他人的作品、欣赏和点评,学生可以互相借鉴、促进共同进步。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展示。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课堂上所写的诗作进一步完善,通过排练走进诗歌的世界。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教案教学反思教案:《江畔独步寻花》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阅读《江畔独步寻花》,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领悟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倾听内心声音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感受古诗词的美。
4.培养学生对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能够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然景色的诗句,例如:“床前明月光”,“白日依山尽”,让他们感受到自然景色给人带来的美好。
2.学习诗文给学生分发《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文,让他们阅读并标注重点词句。
然后,让学生逐句解读诗文的意义和情感,并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3.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引导他们倾听和尊重他人的看法。
4.课堂讲解通过小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汇总,并和全班共同探讨《江畔独步寻花》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在讲解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发问,帮助他们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
5.文化背景向学生介绍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杨万里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画作、音乐和影片,使学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环境有更直观的感受。
6.创作实践让学生写一篇以《江畔独步寻花》为题材的作文或者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提示,例如:描述自己独自走在江畔的场景,表达对美丽花朵的赞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等等。
7.课堂展示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分享,并相互点评和交流。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8.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和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和阅读《江畔独步寻花》,能够理解并领悟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主题:《江畔独步寻花》1.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背诵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1.3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感悟诗人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1.4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文学修辞的把握。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教师准备《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其注释,多媒体教学设备。
2.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江畔独步寻花》,了解诗人杜甫的背景资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江畔独步寻花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2 朗读诗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畔独步寻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3 解析诗文:教师逐句解析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指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4 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章:课堂互动4.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2 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诗歌中的难点问题。
4.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类似题材的诗歌,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反思5.1 课后作业:学生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相关练习题,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诗歌欣赏:教师推荐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风格和思想内容。
6.2 艺术创作:学生以《江畔独步寻花》为灵感,进行绘画、摄影或其他艺术创作,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6.3 文化探究:学生研究杜甫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背景。
第七章:评价方式7.1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2 作业完成:评价学生作业的准确性、深度和表达能力。
7.3 诗歌表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诗人或诗中的角色,进行诗歌表演,以此评价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
课前,我让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作者杜甫的资料。
同学们有的查书,有的上网,还有的翻阅报纸,积极性很高。
课上,小组内交流、整理时,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浓厚。
“现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上进行汇报交流。
”我的话音刚落,三名同学便同时站了起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只好另做要求,从第一组开始,依次汇报,从发言中,我感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了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遗憾的是:课堂结构不严谨,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这一片段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相信同学们有能力,并敢于大胆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他们,只有这样同学们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体会。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诗歌的情感内涵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花朵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简介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江畔独步寻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抄写《江畔独步寻花》,并签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寻花”为主题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诗歌背景介绍1. 诗人简介: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2. 诗歌背景:《江畔独步寻花》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诗人流离失所,颠沛流离,背景下写下这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以《江畔独步寻花》为例古诗教学是这两年来我一直感兴趣的。
经过钻研、实践,有得有失。
总结反思如下。
本堂课我侧重于读、诵与说的训练。
读时注意梯度,层层递进:初步感知时要求读通读顺,读中结合注解初步了解意思,边读边质疑。
品读古诗时注重情感的体会。
最后整体回顾熟读成诵时注重兴趣的激发,从读出古诗的节奏感,到带着动作读,到最后采用古诗多种出现方式读,不着痕迹从读到背。
孩子们兴致勃勃,不知不觉就会背了。
真正达到了乐读乐背。
整堂课还注重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采用情境渲染、对话等形式,边赏古诗边想象,落实说话训练。
本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尤其让学生学会结合注释理解古诗。
这是因为本班学生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后面的注解。
通过训练、鼓励,让孩子们体会到自学的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又是延伸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的外延非常广阔。
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孩子走进更广阔的语文世界,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
所以在古诗学习中,我还注重拓展延伸。
我首先引入了唐代诗人杜牧一首《江南春》,它也以独特的笔墨写出了春日、春雨时江南春天的美。
接着引入盛唐诗人白居易一首《忆江南》,他又以生动的比喻写春天江边的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艳,江水像蓝草那样绿得发亮。
然后让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哪些,并在摘抄本上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古诗。
当然,本堂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古人讲究“炼字”、“推敲”。
在本诗教学中,如果能将一些重点词句再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品味、咀嚼,一定可以更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水平。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1、鄂教版三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今天,我与孩子们一起走进了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兴趣浓,思维活跃,读、说、听、写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教学效果较好。
但对于自己的课堂,我也有不少的思考。
1、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课标的要求,举办了科学合理的特性。
课前,我多次研读课标,也认真分析了本班孩子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结合北师大教材的编写特点,确立了“三维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在40分钟内顺利达标,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与以往比较,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教学方法的运用比较恰当,也比较到位。
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金钥匙”,向学生推荐了两种最基本、最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法可用,并据此进行读、悟、说、批注、思考、想象,充分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体会文章“用蝶和鸟衬托春花之繁茂的写法”,读出了古诗的韵味,悟出了凝聚于诗中的情感,使自己也融入到诗中,也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实现了、文本、读者的三方融合。
3、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这堂课是有效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用“故事描写的景物是什么?”作为课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找到文本中要落实的知识点——“用蝶和鸟衬托春花之繁茂”。
(2)、用“怎么样描写这些景物?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物?”引导学生默读古诗,想象意境,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体会诗人的喜悦与赞叹,进而将自己也融入到这美好的春光中。
这一活动,可以说是找准了文本中语文技能的训练点、情感的渗透点和延伸点,尤其是“情景再现”的出示,更是将文本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文本的衔接点有机地链接到一起,扎扎实实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古人讲究“炼字”、“推敲”。
在本诗教学中,如果能将一些重点词句再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品味、咀嚼,一定可以更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水平。
2、《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象的古诗,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多姿多彩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江畔独步寻花》板书教案及课后反思课题:《江畔独步寻花》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
(学习课外收集杜甫资料。
)公开课教案:教学效果一、激趣导入,开启同学想象思维的大门1、同学们,以前俺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
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俺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身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同学背古诗句。
再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
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
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2)同学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
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
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同学借助预习,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及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及反思《《江畔独步寻花》教案设计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说到春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播放春天美景的图片)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花红柳绿……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⒊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解题: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⒈朗读古诗:自读——个别读——齐读⒉结合注释同位间相互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⒊交流理解情况。
可根据文中注释加上自己的感悟理解诗意。
学生理解:诗句之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三、赏析品读,领悟情感师: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生:了解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江畔独步寻花》教案及反思
《江畔独步寻花》课文原文
【作者】杜甫【朝代】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
留连:舍不得离开。
自在:自由自在。
)
2理解诗句
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4理解意境
三,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
(画画,展示)
四,课后作业
积累描写春景的古诗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江畔独步寻花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
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
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
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反思
一、注重创设情景,改变学生学习的角色
开始欣赏诗歌时,我就注意把学生“拉进来”,在教学中我多次使用“我们”,跟随作者漫步江边。
把学生带进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欣赏诗歌,而不是以旁观者、学习者的角度去欣赏,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文章的距离。
更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有利于学生准确恰当的理解诗歌。
二、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课堂采用多种诵读的形式,目的在提高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诵读对象的识记。
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使学生在读诗的同时,感悟诗的韵律美。
同时,感悟诗的和谐韵律,积累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自然会不断有新的感受会。
学生通过读与诵,对诗歌情景即有所了解。
因此,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之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意境后品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读,感受诗中景物的生机勃
勃。
三、意境想象再现法,感受诗歌的意境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得益于魏书生先生的想象的一些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够了画面——渲染色彩——让画面动起来”的三步曲,凭借想象让诗歌的语言文字转化、还原为生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
抓住
“满”“千朵万多”“压”“低”,让学生体会繁花似锦。
“时时舞”、“恰恰啼”写出了蝶儿在翩翩起舞、娇莺在清脆的啼叫。
让学生不仅想象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的春景图,还体会蝶儿在翩翩起舞、娇莺在清脆的啼叫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幅春景图跃然学生眼前,学生感受到作者看到如此美景该是多么愉悦。
这样做不但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形象之美,同时更深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然后再设计“画一画”的画意境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了对诗的理解,从而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欣赏到诗歌的美。
《大骆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