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边城》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边城》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同时也是新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的推荐书目,是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大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小说。

以培养学生的四大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探究部编版教材中倡导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结合《边城》人物简单、情节淡化、篇幅适中的特点,我尝试以《边城》作为师生整本书阅读的作品。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阅读小说的方法,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人物分析和概括能力;鉴于《边城》的篇幅较短,所以把阅读任务放到刚开学的两周来完成。

同时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小说优美的文字画卷,尝试以读促写,书写自己故乡的风俗美和人情美;2.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沈从文构建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树立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真正走进整本书阅读,并分小组探讨出不同特色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在“以学生展示”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展示课上,老师要巧妙的连接起三个小组的展示成果,并且充分调动其他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做到人人阅读,全员参与。

【学习方法】采取“五步法”助推学生整本书阅读。

方法一:阅读指导:圈点精彩段落,批注感悟方法二:阅读思考:在阅读中记录阅读体会,形成自我认知方法三:读书报告:将体会诉诸笔墨,形成读书报告方法四:阅读展示:整合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方法五:读书总结:总结点评学生的阅读情况,适当奖励,激励学生养成读书好习惯。

【课堂类型】阅读展示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文学重镇《边城》,由同学们来亲手揭开她神秘悠长、自然古朴的面纱。

经过上周充分的阅读、交流、拓展资料,我们本节课以同学们为主角,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解读《边城》。

5-2《边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边城》一文,准备相关的课堂笔记和学习资料。
- 教科书中的《边城》课文及课后练习。
- 与《边城》相关的文学评论、作者介绍等辅助阅读材料。
2. 辅助材料:
-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湘西风光图片、民俗风情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地域文化背景。
开场提问:“你们听说过湘西吗?它与中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展示一些关于湘西风光和民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湘西的地域特色。
简短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边城》的基本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边城》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边城》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艺术特点。
过程:
讲解《边城》的故事背景,介绍主要人物翠翠、天宝、地保等。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边城》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边城》的情节、人物、艺术特色等学习内容。
强调小说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和思考。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边城》人物形象分析的短文,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3. 鉴赏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欣赏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识别小说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技巧,感受到小说的语言美、情感美和结构美。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能够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4. 批判性思维与讨论: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辩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有深度的见解。

5-2《边城(节选)》活动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节选)》活动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活动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活动课标分析《边城》是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篇目,也在高考模拟题、真题的选材范围之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语文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据此,《边城》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作者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形式。

2、理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人性美和小说的写作风格。

小说语言是表现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表达主题的载体。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边城》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选读课文。

《边城》作为“京派”小说家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作品,讲述了地处三省边界的边城茶峒所发生的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卷。

《边城》既是一部带着悲痛情绪的怀旧作品,又是背后隐伏很深悲剧感的温暖作品。

课本主要选取《边城》第三至第六章。

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初遇傩送,并在内心激发强烈而含蓄的爱情伏笔,第五章补叙翠翠巧遇天保,但翠翠心有所系,隐隐透露出某种结局的悲剧意味,第六章在叙事上又回归现在,迎亲队伍撩拨翠翠情思。

这四章小说在时间上回环往复衔接天衣无缝,然而由于篇幅较长,因此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可以“长文短教”,抓住一个点对小说文本进行解读。

但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本课的教学突出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内容上没有充分把握其艺术价值,如过多纠结于故事情节的梳理,没有体会到《边城》的抒情式叙事风格,作者有意淡化故事情节、模糊人物复杂性等;再如欣赏仅停留在感受美,而没有感受到美丽背后的悲愁。

《边城》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对《边城》有比较深入的理性思考。

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作家的创作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语言表达技巧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珍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文化传统的认识,反思当下的现代病。

教学重点:对《边城》有比较深入的理性思考。

探究语言表达技巧教学难点:感受作家的创作风格。

加深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珍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文化传统的认识,反思当下的现代病。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导入新课,进入文本听歌曲:等等等(黄磊)作家介绍: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1927年参加“新月社”,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

任务探究一《边城》中的矛盾冲突任务导引: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又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你是否有类似的阅读感受?循着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思考探究,形成对作品的理性认识。

还可以搜集相关的评论,看看这些评论中有哪些说法可以支撑或者丰富你的观点。

然后以《<边城>中的矛盾》为题,写一个发言提纲,在班级或者小组内交流。

点拨:对《边城》中的“矛盾”的思考角度很多,比如:(1)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

(2)人物内心的矛盾。

(3)情感与情感之间的矛盾(爱情与亲情、职责的矛盾等)。

(4)边城中人性的善与恶的矛盾。

(5)作家对人性美的讴歌与作品中人性美的失败的矛盾。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2《边城(节选)》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2《边城(节选)》学案

学习任务单附录2:助读材料(节选)(一)沈红:湿湿的想念七十年前,爷爷①沿着一条沅水(yuán),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

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

凤凰城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

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的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无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

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

《边城(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和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脉络。

2.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领悟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边城》的背景介绍,包括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意图。

2. 小说主要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分析。

3.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4. 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和理解。

5. 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边城》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2. 教学难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和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人物关系等基础知识。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4. 鉴赏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小说《边城》的背景和作者沈从文。

2. 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关系。

3. 讲解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艺术效果。

4. 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5. 探讨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联系现实意义。

6.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阅读全文,深入了解小说《边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分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小说所表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

2. 通过对自然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评价学生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探讨,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沈从文的其它作品,如《长河》、《湘行散记》等,加深对作者写作风格的理解。

5.2《边城(节选)》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

5.2《边城(节选)》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
翠翠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少女,她天真活泼、乖巧善良,她爱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祖父,也爱自然和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她纯洁、天真的心里,逐渐萌发出对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朦胧憧憬。
作者通过这种朦胧的情感描绘出一种纯洁美好的人类感情。翠翠这个没受城市污染、焕发着自然之美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爱和美的极致。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热烈追求的质朴自然的人生。
之所以称之为“京派”,是因为这些作家当时在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有较为一致之处
“京派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并对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发展,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充满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小说诗化的语言;鉴赏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把握小说的主题。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说的阅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及审美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的风光美、风俗美、人性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土人情之美,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
(3)语言典雅且富有生命力
《边城》的语言融和了方言、文言和中国古典自话小说的语式,因而具有一种涩生生的独特韵味:凝练、清新、简约、典雅。这样的例子在作品中俯拾即是。
汪曾祺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课堂小结
散文化小说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2《边城》教案4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2《边城》教案4

《边城》(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的顺叙、补叙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文中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探寻主题;学习并应用探究小说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品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后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2《边城(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边城(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边城(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2《边城》教学目标:1、赏析小说以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写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表现的人情美。

2、品读小说中散文化的语言,把握边城的风景美和风俗美。

教学重难点:1、感受《边城》中所描绘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

2、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感悟分析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

这个美丽的古镇是“茶峒古镇”,现在由于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书,茶峒古镇又被称为“边城。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以此地为背景,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世界。

故事内容梗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老船夫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小儿子傩送并喜欢上了他。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之后,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祖父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人物关系图文本分析沈从文说:“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丑的东西虽不全都是罪恶,却总不能使人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高尚的情操。

”沈从文崇尚美,喜欢美,文章中也处处充满了不同的美,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边城”美在哪些方面?人物美(1)作者笔下的翠翠是怎样的形象?文段一: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第四节第2段)翠翠的潜台词是想祖父陪着一起去,表明自己并不是因为自己胆小,而是对祖父的依恋,同时也隐隐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孤寂。

《边城(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和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脉络。

2.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理解其对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衬托作用。

3. 欣赏小说中的语言艺术,体会作者运用地方方言和民间语言的表现力。

4. 领悟小说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小说《边城》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 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2.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情节、人物性格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人物和主题。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小说语言特色。

3. 欣赏法: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片段,体会语言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说《边城》的背景和作者沈从文。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 讨论:分组讨论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4. 欣赏:品味小说中的语言艺术,体会地方方言和民间语言的魅力。

5. 总结:概括小说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教案内容待完善,请根据实际需求继续编写。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边城(节选)》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边城》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沈从文的作品集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内容1. 小说《边城》的背景知识介绍。

2. 小说情节的梳理和主要人物分析。

3.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和艺术特色。

4. 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地方色彩。

5. 小说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的探讨。

八、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边城(节选)》文本,了解小说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题。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分享讨论成果。

4. 语言艺术欣赏:挑选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品味语言艺术,体会地方方言和民间语言的魅力。

《边城(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背景及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关系。

3. 学习小说中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及情节简介2. 人物形象分析3. 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关系4. 语言特色鉴赏5. 阅读理解与思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的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语言特色。

2. 难点: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关系,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等知识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鉴赏法: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说《边城》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小说的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语言特色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关系,以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为例。

4. 文学鉴赏: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小说《边城》节选部分,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结合小说节选部分,详细讲解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语言特色等知识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关系。

5. 文学鉴赏:让学生朗读指定段落,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5-2《边城(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3.成果分享:每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说《边城》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ii.湘西地区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iii.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背景资料。
b)视频资源:
i.沈从文生平和创作的纪录片。
ii.湘西地区的旅游纪录片。
iii.文学评论家对《边城》的解读视频。
2.拓展要求:
a)自主阅读:
i.选择一篇阅读材料,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ii.分析阅读材料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边城》的背景资料,了解湘西地区的历史文化,拓宽视野。
(4)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交流、讨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5)写作软件:在写作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写作软件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质量。
(6)评价工具:运用评价工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提供反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人物形象分析和情节发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小说《边城》相关的问题,如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2.景物描写欣赏: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景物描写的欣赏活动。这个活动将展示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美感。
1.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品味小说中的语言美和形象美,欣赏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提高审美能力。

《边城(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边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性、人情的深刻描绘。

3. 理解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感受边城风光之美。

4.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领会作者对命运、伦理、道德的探讨。

二、教学重点1. 小说《边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3.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

4. 小说中的重要情节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小说《边城》的深层主题理解。

2.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3.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4. 重要情节与人物性格、命运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边城》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对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4.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增强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说《边城》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2. 讲解小说主题思想:阐述小说对人性、人情的探讨,以及对命运、伦理、道德的关注。

3. 分析人物形象:选取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4. 讲解自然环境描写:分析小说中对边城风光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对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5. 分析重要情节:讲解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家族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语言风格和文学技巧。

3.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4. 评价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七、教学步骤1. 分析人物关系和家族背景:通过解读小说中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以及家族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2. 鉴赏语言风格和文学技巧:指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描绘细腻的语言风格,如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以及运用象征、暗示等文学技巧。

《边城(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边城(节选)》,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描绘的湘西风光和风土人情。

2. 领会作者运用的一般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伦理道德观念,思考人性、人情、人心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边城(节选)》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2. 掌握作者在作品中运用的一般表现手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伦理道德观念,思考人性、人情、人心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翠翠、爷爷、傩送等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2.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运用的一般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

3. 将作品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深入思考人性、人情、人心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作品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作品中具体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边城(节选)》,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故事线索。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翠翠的纯真、爷爷的慈爱、傩送的豪爽等,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3. 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伦理道德观念,如人性、人情、人心等,思考这些观念在现实社会的意义。

4.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使学生掌握作者在作品中运用的一般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边城(节选)》,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熟悉主要人物和故事线索。

2. 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边城(节选)》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边城(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走进善与美的理想世界,感悟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以及人情美。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分析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从当代社会现状入手,品味边城中的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师生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

教学难点:剖析纯美的自然环境、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讲故事——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离城一里左右,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面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管理这渡船的老人从二十岁起就守在这小溪边,他活了七十年了,唯一的伙伴是一只渡船和一条黄狗,唯一的亲人便是一个女孩子。

提问:视频中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座小城呀?(茶峒)那同学们觉得茶峒这个地方美不美呢?(PPT 展示边城风光)解说词:(P1)茶峒城四面环山,城垣逶迤,可谓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P2)清丽的沱江好似飘落人间的仙女,轻轻地穿山绕城,从远方飘摇而来;(P3)坐落在两岸旁的吊脚楼古色古香,凝固了剥落的时间。

过渡:曾经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早在上世纪30 年代,我国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就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边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边城》的节选部分,领略边城之美。

【板书课题、作者】二、分析鉴赏1.风景美(1)边城其实就是我们刚刚提到过的茶峒山城,那欣赏完刚刚的图片,同学们觉得边城美不美呢?(美)美在哪里呢?(风景美:群山环抱、河水悠悠、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白塔、古老的渡船......)【板书:风景美】(2)边城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城,大家能在课文中找到描写边城自然环境的片段么?提示: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四节和第六节,找出描写边城风景美的句子。

明确:a.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b.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

《边城(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教学目标:1.阅读本书,了解情节2.运用阅读指导法阅读课文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边城》故事情节及主旨难点:把握《边城》故事情节及主旨学习方法:1.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 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人物形象】1.、翠翠: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健康美丽。

“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

”“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她心地善良,“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

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世,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的一面,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

2.爷爷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他善良纯朴、热心好客、甘守清贫、尽职尽责。

对孙女无比疼爱。

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

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

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最后撒手而去。

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5.2《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2《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4.晚年与逝世:
1.晚年时,沈从文因家庭利益选择认同苗族身份,尽管他本为汉族。
2.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86岁。
沈从文的生平展现了他从文学创作到历史研究的跨界才华,他的作品和贡献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历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创作风格
趋向浪漫主义,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派作家多为现实主义派,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属于现实主义,但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三)、写作背景
沈从文出生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已经形成。1911年,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军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连年的征战,使青年时代的沈从文目睹了百姓生活的疾苦。
“你不愿意上去,要待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你了,可不要喊救命!”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翠翠与傩送初次相见时的对话
轻骂
恐慌、害羞
敛感、防范
纯真可爱
率真羞涩
生平
沈从文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充满了传奇色彩。以下是他生平中的一些大事纪,简要概括如下:
1.早年经历与求学:
1.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生于1902年12月28日。
2.早年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1917年高小毕业后,进入湘西护国联军部队担任杂务,后成为陈渠珍的书记,得以接触大量藏书,受益匪浅。
20世纪30年代,沈从交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故乡。此时,这里已不是他一直想念的湘西了。社会的黑暗腐败,现代“文明”的精神污染使湘西人古朴的人性发生了扭曲裂变,正在走向令人不寒而票的方向他深刻地感悟到:唤醒一个民族重新做人的意识,实现人与人关系的重造是必需的。他的这种感慨和对生命的感悟,构成了《边城》的情感基础和思想基础。

《边城》(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教学设计1.了解沈从文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

2.理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淳厚民风,人情和人性之美。

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形象,重点分析翠翠形象,从而体会边城人民身上的人性美。

难点:通过对翠翠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并由此触及对小说主旨的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很多大作家的笔下,总有一群人,是他的笔墨一直在书写的,也总有一个地方,是他一直念兹在兹的。

比如鲁迅笔下的鲁镇、未庄,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韩少功笔下的马桥,贾平凹笔下的商州,史铁生笔下的地坛,福克纳笔下那个像邮票一样大小的故乡,或者马尔克斯笔下的那个小镇……当我们想起这些作家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他们所写的这些地方,包括其中的风土人情、世态万象,都成了一个地理、经验、精神意义上的写作符号。

就像莫言自己描述的那样:“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这片土地的复杂程度远超现实,而更多属于文学。

当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也不例外,写的是沈从文最熟悉的湘西世界,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小桥,那里的白塔……沈从文将自己的最熟悉的世界,从现实中剥离出来,写一段永远清澈美好的人和故事,做一场美如溪水的梦……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1.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

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参加新月社。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沈从文的小说从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

作品主要分为以下两种题材:①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②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节选)优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翠翠形象。

2.思维提升与发展:学习动作、语言、心理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翠翠的性格特征;理解作者蕴含在小说中的深沉内涵。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感知风俗和景物描写的作用,注重对散文化小说的独特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知独特的湘西地域文化,感知作者的社会理想,加深对百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认识,感受特殊时代人的心灵变化。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预习交流,解释题目+作者简介,整部作品+速读课文,概括内容【教学过程】:一、作者文字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正是音乐的滋润,心灵豁然洞开,沈从文已领悟到了生命的深层内涵:“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毁灭是常态。

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

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沈从文别集·抽象的抒情》)《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这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曾被赞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

作者沈从文也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很多的评论者都对这部作品推崇备至。

谈一谈你阅读《边城》印象?作者有什么思考?在延续什么?都是什么“爱”?二、预习交流,解释题目1.纠正注音(学生齐读自我纠错)绊倒蘸(zhàn)酒茶峒(dòng)手脚伶俐干燥洞穴(xué)缠裹蓬蓬铛铛老鹳(gu àn)河戍军长颈泅(qiú)水傩(nuó)送氽(tǔn)着牛犊鞶(pán)鼓碧溪岨(jū)埋怨喧阗(tián)镇筸(gān)棕榈敞坪咝咝俨然角隅抿起拮据粽子怏怏(yàng)睨着微驼唢呐呜呜喇喇2.解释题目“边城”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从时间、文化上理解。

“边城”是大城市(文明、现代)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处处折射人性之美的农业社会;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特殊的价值(社会传统美德)的象征。

三、作者简介,整部作品1.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其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作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描写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说的热爱。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

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幅挽辞。

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

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2.创作动机(1)从边地走向都市的外来人,“成功者”表面的自负、“乡下人”潜意识的自卑,决定了沈从文微妙的创作心理。

(2)作为一个业已生活于都市的知识分子,沈从文总是以“乡下人”自居,时刻用乡下人的眼光来省察和检视都市人。

3.整部作品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四、速读课文,概括内容读选段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章时间叙事方式概括内容第三章第三个端午节叙述龙舟竞赛,引起对过去端午节的回忆第四章第一个端午节插叙、追述翠翠巧遇二老傩送,产生莫名情愫第五章第二个端午节补叙、追叙巧遇大老天保,引起对二老的思念第六章第三个端午节叙述迎亲送婚花轿,引发翠翠情思五、人物形象赏析1接下来任务:男女之爱:翠翠——傩送+傩送性格,正面和侧面描写+翠翠性格,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朦胧美好的爱情一)、作者文字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都写了哪些人物?都写了什么“爱”?二)、男女之爱:翠翠——傩送1、傩送性格:善良、乐于助人、纯真、外向、朦胧的好感,通过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的“踹水”游近岸边的。

语言描写:“这里等也不成。

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神态描写: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

侧面描写:但一到次子傩送年过十二岁时,已能入水闭铺氽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从水中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

(技艺高超,顺顺作为父亲,陪衬儿子的)2、翠翠一面走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问他就知道她在河边。

那人说是二老问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

(他人的转述,体现了傩送善良,对翠翠的关心、、朦胧的好感)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

”(技艺高超,他人的夸赞)翠翠是美和爱的化身,沈从文笔下的人情美、人性美完全在翠翠身上体现了出来。

试结合课文内容,概括这一人物形象。

翠翠:纯真率直、善解人意、朦胧美好、腼腆害羞、心思细腻、情窦初开、渴望爱情,即使吵架也是异常可爱。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现,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

原著中肖像描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语言描写:“你个悖时砍脑壳的!””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

”心理描写:“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问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

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肖像、语言、心理描写,天真、活泼、纯洁、美丽)朦胧的爱情:a.两年前的端午节:傩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

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心理描写,害羞和沉默,懵懂的爱情)b.一年前的端午: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的走去了。

“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皆记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爷爷提到大老等事生气,恼火,对二老所在地的间接询问,暴露内心对二老的惦念和好感)c.现在的端午: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翠翠,端午又来了。

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

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

”其实她那意思就是“我怎么记不得?!”“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提起旧事翠翠嗤的笑了。

(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还对傩送念念不忘,想着他)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

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动作描写,渴望爱情)第二课时人物形象赏析2【教学任务】:祖孙之爱:翠翠——爷爷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语言、动作描写,爷爷深爱至亲孙女翠翠乡人之爱:爷爷——乡邻船总顺顺、乡邻、老船夫:淳朴仁爱、互助友爱、重义轻利【教学任务】:一、作者文字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都写了哪些人物?都写了什么“爱”?二、祖孙之爱:翠翠——爷爷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

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明天城里划船,倘若一个人去看,人多怕不怕?”翠翠就说:“人多我不怕,但自己只是一个人可不好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