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整理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络》复习资料《计算机⽹络》复习题第⼀章概述1、因特⽹使⽤的IP协议是⽆连接的,因此其传输是不可靠的。
这样容易使⼈们感到因特⽹很不可靠。
那么为什么当初不把因特⽹的传输设计成为可靠的?答:这个问题很重要,需要多⼀些篇幅来讨论。
先打⼀个⽐⽅。
邮局寄送的平信很像⽆连接的IP数据报。
每封平信可能⾛不同的传送路径,同时平信也不保证不丢失。
当我们发现收信⼈没有收到寄出的平信时,去找邮局索赔是没有⽤的。
邮局会说:“平信不保证不丢失。
怕丢失就请你寄挂号信”。
但是⼤家并不会将所有的信件都⽤挂号⽅式邮寄,这是因为邮局从来不会随意地将平信丢弃,⽽丢失平信的概率并不⼤,况且寄挂号信要多花3元钱,还要去邮局排队,太⿇烦。
总之,尽管寄平信有可能会丢失,但绝⼤多数的信件还是平信,因为寄平信⽅便、便宜。
我们知道,传统的电信⽹的最主要的⽤途是进⾏电话通信。
普通的电话机很简单,没有什么智能。
因此电信公司就不得不把电信⽹设计得⾮常好,这种电信⽹可以保证⽤户通话时的通信质量。
这点对使⽤⾮常简单的电话机的⽤户则是⾮常⽅便的。
但电信公司为了建设能够确保传输质量的电信⽹则付出了巨⼤的代价(使⽤昂贵的程控交换机和⽹管系统)。
数据的传送显然必须是⾮常可靠的。
当初美国国防部在设计ARPANET时有⼀个很重要的讨论内容就是:“谁应当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这时出现了两种对⽴的意见。
⼀种意见是主张应当像电信⽹那样,由通信⽹络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为电信⽹的发展历史及其技术⽔平已经证明了⼈们可以将⽹络设计得相当可靠)。
但另⼀种意见则坚决主张由⽤户的主机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这⾥最重要的理由是:这样可以使计算机⽹络便宜、灵活,同时还可以满⾜军事上的各种特殊的需求。
下⾯⽤⼀个简单例⼦来说明这⼀问题。
设主机A通过因特⽹向主机B传送⽂件。
怎样才能实现⽂件数据的可靠传输呢?如按照电信⽹的思路,就是设法(这需要花费相当多的钱)将不可靠的因特⽹做成为可靠的因特⽹。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李新宇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直至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
【混合节点】:也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对等网】:在计算机网络中,倘若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其他计算机内部的资源,每台计算机磁盘上的空间和文件都为公共资源,这种网络就称为对等网。
填空题:1、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NET 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妈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3、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由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5、通信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
计算机网络专业资料整理

计算机网络专业资料整理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网络通信、数据传输、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相关的资料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
了解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对于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和机制非常重要。
2. 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学习和理解OSI七层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过程和原理。
3.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
学习TCP/IP协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以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二、网络通信技术1. 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网络传输技术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等。
了解不同的网络传输技术对于优化网络传输效率和提高网络性能非常重要。
2. 网络路由技术网络路由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网络路由技术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等。
学习网络路由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网络数据传输的路径选择和优化方法。
3.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保护网络和数据安全的技术。
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
学习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防护方法。
三、网络应用开发1. 网络编程技术网络编程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应用开发的技术。
常见的网络编程技术有Socket编程、HTTP协议、Web服务等。
学习网络编程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应用的开发方法和技巧。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实现计算机的互联和信息的传输。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电脑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等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传递信息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方式的布局形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等。
3.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时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组、HTTP协议、FTP协议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和应用1. 网络通信技术(1) 电路交换技术:在通信开始前,建立起一条专用的物理路径进行通信,通信过程中始终占用该路径,例如电话通信。
(2) 报文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为一段段的报文,每个报文附加地址信息并独立传输,接收方根据地址信息将报文重组成完整的数据。
(3) 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分割为一段段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接收方根据序号和地址信息将数据包重组成完整的数据。
2. 网络安全技术(1) 防火墙技术:通过过滤、监控和记录网络流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2) 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人才能够读取传输的数据,提高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认证技术:通过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网络资源,防止非法入侵和篡改。
3. 网络应用领域(1) 互联网:互联网是由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各种应用服务。
(2) 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商务活动,包括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电子合同等。
(3) 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资料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有很多用处,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资源”指的是网络中所有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
“共享”指的是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
2、网络与因特网的概念网络是把许多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通信协议。
因特网:网络的网络3、因特网的发展:ARPAnet;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及分组交换的比较一、填空题1、网络是把许多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2、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指的是ARPAnet。
3、对于通信子网,早期ARPAnet中承担通信控制处理机功能的设备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而现代计算机网络中承担该功能的设备是路由器/router。
4、计算机网络有很多用处,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以及分布处理。
5、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6、资源子网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
7、通信子网是指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通信设备、网络通信协议、通信控制软件等属于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负责信息的传输。
主要为用户提供数据的传输,转接,加工,变换等。
8、载波信号从发送结点传播到接收结点所需的时间称为信号传播时延;而数据传输时延指的是一个结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到数据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可以是接收结点接收整个数据的全部时间。
9、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个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的重要国际组织。
10、在OSI环境中,发送方向的应用进程数据依次从应用层逐层传至物理层,其中传输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报文,网络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分组,数据链路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帧,物理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比特。
计算机网络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因特网基本概念: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2.按工作方式分为:边缘部分(主机)、核心部分(网络和路由器)。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3.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2)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效率较快。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快,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延迟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4.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方式(P2P 方式):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a. 按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 WAN 、局域网 LAN 、城域网 MAN 、个人区域网 PANb. 按网络的使用者分类:公用网、专用网、接入网AN (又称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6.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的基本含义:1) 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2) 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3) 吞吐量,表示在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5篇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5篇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第一章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 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选)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
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
(选)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五、(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协议。
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七、5 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λ运输层(transport 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λ网络层(network 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λ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λ物理层(physical 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第二章物理层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

S/Ndb=10log10(2^(64/3)-1)db
24.下图是一个子网的拓扑结构及其相邻节点之间的传输延迟,请采用链路状态路由嫌疑(基于Dijkstra算法)进行路由计算,给出节点A的路由表(包括目的地、距离、下一跳)。
目的地
距离
下一跳
A
0
B
3
…
A
C
10
B
D
6
E
E
4
B
%
25.假定TCP拥塞窗口大小设置为12KB,出现超时,之后TCP使用慢启动和拥塞避免。请给出随后4次成功传输的窗口大小分别是多少并画出拥塞窗口与传输次数的关系曲线。(假设最大段大小为1KB)。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行调用,下层对上层进行服务,上下层间用交换原语交换信息。同层两个实体间有时有连接
有多少位二进制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过度
18.在以太网中,什么是冲突CSMA/CD协议时如何解决冲突的
19.简述TCP和UDP的区别和联系
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了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的,不支持单播和多播,有拥塞控制。。
计算题
1、某8比特数据经“位填充”后在信道上用曼切斯特编码发送,信道上的波形如下图所示,试求原8比特的数据。填充后是:0,则原8比特的数据为:
2.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若接受方收到发送方送来的信息为,生成多项式为G(x)=x4+x3+1,接受方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因为n=4,p=11001,得R/p=/11001=1 因为结果不为0,所以错误。
4.什么是CSMA/CD简述CSMA/CD协议的要点。
CSMA/CD是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1 .p28Host:主机-PCs,Workstations,Servers 端系统-PDAs,Phones,信息家电2 .p28PDA:掌上电脑,又称为PDA,就是电脑的外围助理功能丰富,应用简便,可以满足你日常的大多数需求,比如看书、游戏,字典,学习,记事,看电影等等一应俱全。
3 .p30ISP :英特网服务提供商(名词解释)为不同的住户或者个人提供接入Internet 的服务。
4 .p35网络协议:定义了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所交换报文的格式与顺序以及发送、接受报文或其他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客户端(client ):客户请求,并接收服务器提供的服务。
服务器端(server ):等待请求,响应请求。
既是客服端又是服务器端的DNS 服务器对DNS 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对邮件服务器、p2p 程序三种网络接入方式:住宅接入网络、机构接入网络、无线接入网络DSL 数字用户线路HFC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地面微波、卫星无线 同步卫星距离地球36000KM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电路交换:每次会话预留沿其路径(线路)所需的独占资源〜如:电话网;分组交换:数据以离散的数据块通过网络来发送~如:互联网Internet 一般采用分组交换其优点:占用资源少,传输速率快,效率高;缺点:将报文分成很多包,容易丢包,不准确,延时长。
ISP 三层结构,第一层(Internetbackbone 主干网):国际区域级ISP.第二层ISP 区域级ISP )第三层ISP 本地ISP )NAP:第一层里各个节点pop 汇聚点: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的节点Tier1是tire2的提供商;tire2是tire1的客户延时分类:节点处理延迟,排队延迟,传输延迟,传播延迟88 (2x 10m/sec3x 10m/sec)吞吐量:接收方接受文件的速率。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设备,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输。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常见的网络协议进行汇总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多台计算机和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与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按照连接方式可以分为点对点连接和多点连接等。
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协议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两种模型都是为了规范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与通信规则。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其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模型适用于互联网上的大部分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2. 对等(P2P)模型对等模型是指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对等的,每台计算机既可以是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
这种模型适用于资源共享的场景,如BitTorrent协议中的文件下载。
三、常见网络协议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
它包括了多个协议,如IP 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 协议提供不可靠但是实时性较好的数据传输。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在Web浏览中使用的协议,它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网页加载、文件上传下载等操作。
3. DNS协议DNS协议(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要点

相移键控法(PSK,Phase-Shift Keying)。
③数字数据的数字编码
单极性不归零码和双极性不归零码
单极性归零码和双极性归零码
曼彻斯特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码
④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脉冲代码调制是以采样定理为基础的,采样定理指出:如果在规则的时间间隔内,以高于两倍最高有效信号频率的速率对信号(t)进行采样的话,那么,这些采样值就包含了原始信号的全部信息。
(1)单工通信(Simplex)
单工通信中传输的信息始终是一个方向。
(2)半双工通信(Half-duplex)
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接收)信息,但不能同时双向发送。
(3)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
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11.数据交换方式
(1)电路交换方式(通信过程)
(2)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传输速率、每段长度、每段站点数、网络最大跨度、网段数
补充:终结器作用
2.双绞线制作标准、双绞线跳线
①568A/568B线序
②直通线、交叉线
3.无线传输介质
微波、激光、红外线
第五章常用网络设备
1.中继器:中继器用于对物理信号的再生放大
①54321原则
②特点
2.集线器:是一种多口中继器,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
三层交换机不是路由器与交换机的简单叠加。它的第三层功能只限于简单的路径选择功能,没有其它第三层功能。
三层交换机转发速度比路由器快,价格比路由器低,但功能没有路由器强大。
三层交换机不能连接结构不同的异种网,也没有防火墙等安全控制功能。
调制:无论是模拟数据还是数字数据,原始输入数据经过调制作为模拟信号通过传输介质发送出去。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生成树协议( STP)是一个灵活的协议,在后台运行,防止网络在第二层上(网桥或交换机)产生回路( Loop)。
2.在有噪声信道上,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受信道带宽和信噪比的限制。
3.电子邮件涉及的主要协议有两个:SMTP、 POP3 。
4.目前流行的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和对等( Peer-to-Peer 或 P2P )体系结构5.IPSec 可以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运行:隧道模式 (Tunneling Mode) 和传送模式 (Transport Mode)。
6. TCP协议是一个面向数据流的协议,它对每一个字节进行编号,以此实现按序交付和确认。
7.考虑n个用户两两间的秘密通信问题。
如果使用对称密钥密码体制,需要n*(n-1)对密钥,若使用公钥密码体制,则需要n 对密钥。
8. TCP软件通过窗口少数据。
该字段给出了一个字段向发送方通告每次希望接收多16 比特的无符号整数值,使得TCP能够实现流量控制。
9.在以太网标准 100BASE-T 中, 100 是指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s,BASE传输模式为基带传输。
10.DNS服务的UDP协议固定端口号为53而 TELNET服务的 TCP协议固定端口号为23。
11.入侵检测方法一般可以分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和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两种。
12.对于长时间的TCP连接 , 在稳定时的拥塞窗口呈现出加性增 , 乘性减的锯齿状变化, 在这样的拥塞控制下, 发送方的平均发送速率始终保持在较接近的网络可用带宽的位置。
二、选择题(单选)1.IP 协议提供的服务是 ( C)。
A.可靠服务B.有确认的服务C. 不可靠无连接数据报服务D.以上都不对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 B)。
A. X. 25B.TCP/ IP C. ICMP D.UDP3.在光纤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 ( C ) 。
4.FTP服务方的 TCP协议固定端口号为 ( A ) 。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论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
(非共享)。
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
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⒈网络基础知识⑴ OSI七层模型⑵ TCP/IP协议族⑶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⑷ IP地址与子网划分⑸网络地址转换(NAT)⑹网络传输介质⒉网络连接方式⑴以太网⑵无线局域网(WLAN)⑶光纤网络⑷卫星通信⑸虚拟专用网络(VPN)⒊网络协议与应用⑴ IP协议⑵ ARP协议⑶ ICMP协议⑷ TCP协议⑸ UDP协议⑹ HTTP协议⑺ DNS协议⑻ SMTP协议⑼ FTP协议⑴0 DHCP协议⒋网络安全与管理⑴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IDS)⑵虚拟局域网(VLAN)⑶加密与认证⑷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排除⑸网络监控和管理工具⒌无线网络技术⑴ WLAN标准与架构⑵ Wi-Fi安全与加密⑶移动网络技术⑷蜂窝通信网络⒍网络操作系统与服务⑴ Windows网络配置与管理⑵ Linux网络配置与管理⑶域名服务(DNS)搭建与管理⑷文件共享与打印服务⑸ Web服务器搭建与配置⑹邮件服务器搭建与配置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网络拓扑图示例附件2:网络安全配置指南附件3:TCP/IP报文格式详解附件4:网络设备配置示例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OSI: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ISO组织定义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⒉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网络通信的基本协议之一。
⒊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缩写,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
⒋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缩写,用于将私有网络内的IP地址转换为公网可识别的IP地址。
⒌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即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技术连接设备的局域网。
⒍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缩写,虚拟专用网络,用于远程安全接入私有网络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共享。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这门课程,以下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从早期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到分组交换网络,再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每一次的变革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站点相互连接的形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总线型拓扑结构中,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条共享的通信线路上。
这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但一旦总线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星型拓扑结构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其他节点通过单独的线路与中央节点相连。
其优点是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央节点的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故障。
环型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通过首尾相连的方式形成一个环形。
信息在环中单向传输,可靠性较高,但某个节点的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网络。
树型拓扑结构类似于一棵树,具有分层的特点,适用于分级管理的系统。
网状型拓扑结构则是最复杂但也是最可靠的一种,节点之间存在多条路径,容错性强,但成本较高。
三、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TCP/IP 协议是目前互联网中广泛使用的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而 IP(网际协议)负责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此外,还有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网页浏览,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传输,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发送等。
四、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设备包括网卡、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网卡是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接口,负责将计算机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网络中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网络技术复习

网络技术复习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不同类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安全和隐私问题。
二、网络通信原理1. 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体系的理论基础,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对应不同的功能和协议,通过协议栈的实现,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通信流程的控制。
2.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它包括IP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IP协议负责网络层的数据传输,TCP协议负责传输层的可靠传输,UDP协议负责传输层的不可靠传输。
三、网络设备与技术1. 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通过查询路由表,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标地址。
路由器具有路由选择、转发、分段和过滤等功能,是互联网的核心设备之一。
2. 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用于局域网中连接设备的网络设备。
它根据MAC 地址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转发,实现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3. 防火墙防火墙是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设备,它通过策略和规则控制对网络流量的过滤,防止网络攻击和非法入侵。
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1. 网络攻击类型网络攻击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DDoS攻击等多种形式。
我们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定期更新和维护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设备,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2. 密码学与加密技术密码学与加密技术是保护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加密、解密和签名等操作,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信性。
五、网络管理与性能优化1. 网络管理协议网络管理协议是用于网络设备远程管理和监控的协议,如SNMP协议、NTP协议和RMON协议等。
通过网络管理协议,可以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使用情况、性能参数和配置信息,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整理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整理XXX chapter overviewComputer orks have two major ns: XXX。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1)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from a single ork。
ARPANET。
to the。
2) the n of the three-level structure of the。
and 3) the gradual n of the multi-level ISP ( service provider) structure of the。
The NAP (or IXP) - ork Access Point - is used to exchange traffic on the。
and provide exchange facilities to us ISPs。
XXX with each other on an equal basis.XXX of th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edge and the core。
The edge is where users directly use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core to communicate and exchange or share n。
The hosts are called end systems。
which are the XXX: 1) client-server mode: the client is the requester of the service。
and the server is the provider of the service。
The client program must know the address of the server progra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 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P2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结构的因特网。
P5、6 3、因特网的组成:① 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P11 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 ✧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P12 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 P12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 P13✧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 )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 )形成分组(包packet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 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 (城),LAN (局),PAN (个人); P20 ●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 ,WW AN (手机);●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 速率(比特每秒b/s ):数据量/信息量的单位; P21 2) 带宽(两种):①频域称谓,赫兹Hz ,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②时域称谓,比特每秒(b/s ),通信线路的最高数据率;两者本质一样,宽度越大,传输速率自然越高;3)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 时延:P22●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b b s 发送速率()数据帧长度(发送时延=;发生在及其内部的发送器中;● 传播时延:)/m m s 速率(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信道长度(传播时延=;发生在及其外部的传输信道媒体上;●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取决于当时的通信量); ⏹ 数据的发送速率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P27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法律上的国际标准);TCP/IP——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语法(结构和格式),语义(动作),同步(顺序);P29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②灵活性好;③结构上可分割开;④易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五层体系结构:P30●应用层:为用户正在运行的程序提供服务;(HTTP,SMTP,FTP);●运输层:负责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TCP报文段,UDP用户数据包)(复用和分用);●网络层: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句提供通信服务(IP);●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主机和路由器之间或路由器之间)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中的数据;●物理层: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不在物理层)。
9、实体、协议、服务之间的关系P34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水平的)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垂直的)。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IP over Everything Everything over IP10、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11、网络体系结构两层的实体间交换信息的位置称为SAP服务访问点。
12、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13、电路交换没有采用存储转发机制的交换方式。
P1314、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属于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
P31课后习题:1-17、1-18、1-19、1-22第2章物理层1、基本概念屏蔽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2、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3、信道●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为使信道能够传输低频分量和直流分量,需要进行调制●基带调制(仅对波形进行变换);●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①调幅;②调频;③调相;4、信道的极限容量香农定理: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 = W log2(1+S/N) b/s ;低于C即可实现无差错传输让每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5、传输媒体课后习题2-01、2-06、2-08第3章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作用2、帧——协议数据单元。
3、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局域网的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范围均有限,具有广播功能,,便于扩展,提高系统的R(可靠)A(可用)S(生存)。
●局域网的拓扑:星形网,环形网(令牌环形),总线网(CSMA/CD和令牌传递),树形网(频分复用的宽带局域网);●共享信道:①静态划分信道②频分复用③时分复用④波分复用⑤码分复用⑥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⑦随机接入⑧受控接入,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或轮询。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和IEEE 802.3●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实施通信简便的两个措施:①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不编号,不确认);②曼切斯特编码(一分为二);对点接入——总线型网络;载波监听——发送前先监听;碰撞检测(冲突检测)——边发送边监听,发送的不确定性;争用期(碰撞窗口)——2D/V最短有效帧长度为64字节;强化碰撞——人为干扰信号;4、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集线器的星形拓扑物理上星形网,逻辑上总线网;多接口;工作在物理层,简单地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以太网的MAC层名字指出我们所要寻找的那个资源,地址指出那个资源在何处,路由告诉我们如何到达该处;RA——注册管理机构;OUI——组织唯一标识符(公司的);EUI——扩展唯一标识符;适配器检测MAC帧中的目的地址是否发往本帧——单播,广播,多播;最常用的MAC 帧是以太网V2 的格式。
以太网不负责重传丢弃的MAC帧;5、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光纤扩展;●集线器扩展优点:①使原来属不同碰撞域的局域网上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跨碰撞域的通信。
②扩大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
缺点:①碰撞域增大了,但总的吞吐量并未提高。
②如果不同的碰撞域使用不同的数据率,那么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
6、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网桥作用(过滤)——根据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存储转发)。
●好处:①过滤通信量。
(隔离开碰撞域)②扩大了物理范围。
(增大工作站的数目)③提高了可靠性。
(出现故障只影响个别网段)④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和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缺点:①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②在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缓存空间不够造成溢出导致帧丢失)③具有不同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④广播风暴。
(网络拥塞)●在转发帧时,不改变帧的源地址;●透明网桥自学习,即插即用(IEEE 802.1D)组成:地址(源地址)+接口+时间(更新用的);生成树算法——任何两个站之间只有一条路径。
●源路由网桥发现帧记录所有可能的路由传送;广播;最佳路由;●多接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全双工;独占通信媒体,无碰撞地传输数据;有存储转发,也有直通(不检查差错,但提高速率减少时延);●虚拟局域网(VLAN):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同一VLAN的成员可以收到其他成员的广播信息;7、高速以太网(大于100Mb/s)●100BASE-T以太网:双绞线;星形拓扑结构;IEEE 802.3的CSMA/CD;●吉比特以太网:全双工和半双工都可以;1Gb/s;8、传统以太网采用的协议是CSMA/CD。
课后习题3-02、3-07、3-08、3-29第4章网络层1、网络层的作用2、虚拟互连网络(IP网)使用路由器解决各种异构的物理网络连接在一起的问题;3、分类的IP地址IP地址由ICANN进行分配(中国向APINC);分类的IP地址(已成历史)2——50%)●A类地址(3127-网络号全0表示本机,全1表示环回测试;——2224-主机号全0表示本主机的网络地址,全1表示所有主机;——22——25%)●B类地址(30214-;网络号(128.0.0.0不可用)——1216-主机号跟A类一样——22——12.5%)●C类地址(29221-;网络号(192.0.0.0不可用)——128-主机号(同上)——2●特点路由器仅根据网络号来转发分组;多归属主机——一个路由器至少要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每个接口一个);用网桥或转发器连接的局域网仍属于一个网络(相同网络号),用路由器才能连接不同网络;4、IP地址与硬件地址使用IP地址是为了隐蔽各种底层网络的复杂性而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数据链路层看不到数据包的IP地址;路由器只根据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进行路由选择;5、ARP(地址解析协议)和RARPARP——IP地址转为MAC地址;ARP cache——本局域网的主机和路由表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表;请求是广播,响应是单播,一次请求响应,两边同时把双方的信息写进ARP cache;不同局域网的主机,要通过路由器进行ARP查询;同一子网和不同子网的工作流程6、IP数据包的格式(首部20字节,固定的)0 4 8 16 19 24 31版本首部长度区分服务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可选字段(长度可变)填充数据部分总长度——不少于576字节;标识,标志,片偏移——用于分片;TTL(现为跳数限制)——在经过路由器时才减1;协议:协议名ICMP IGMP TCP UDP协议字段值 1 2 6 17 首部检验和——只检验首部,16位反码运算相加再求反码,检验时一样,得到为0即无差错;IP 首部的可变部分就是一个选项字段,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