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
第九章第三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 • • • • 对此表, 可得 A1+A2+A3+A4=B1+B2+L1+L2+L3 B=C+R=B1+B2=(A1+A2+A3+A4)-(L1+L2+L3) =(A1-L2)+(A2-L1)+A3+(A4-L3) =(国外资产-外国存款)+(政府债券-政府存款)+对商业银 行贷款和贴现+(其他资产-净值及其他负债) • 归纳为 B=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债权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 公式右方各项是中央银行的资产净额,在任一时点上,基础货币 的大小等于上述四项资产净额之和,在任一时期,基础货币的增 减变动等于这四项资产增减相抵后的净额变动。
第九章第三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1.通货比率c=C/D
当c↑,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 m1↓和M1↓ 影响通货比率的主要因素: (1)公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 (2)用通货购买或以支票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相 对价格的变化 (3)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第九章第三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2.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t=TD/D
第九章第三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2.货币供给量(money aggregate):
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 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 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在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中,货币供给量通常是一个存 量的概念。 ◎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 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 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
货币供给理论
第十章货币供给理论完整的货币供给理论应该包括货币供给的决定理论、货币供给影响经济的理论及控制货币供给的理论,但一般所谓的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是指货币供给的决定理论,这也是本章主要介绍的内容。
第一节货币供给与供给体系全社会的流动性增加还是减少以中央银行为核心金融体系信用创造的结果,同时社会公众的消费、投资行为也对流动性形成产生了影响,因此,货币供给(流动性)的决定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货币供给概念货币供给(money supply)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来定义。
从动态角度上看,货币供给是指货币供给主体把所创造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的经济行为及其过程。
从静态角度上看,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经济中的货币性资产的总量。
二、两极银行体系下货币供给主体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时代,货币供给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所构成的双层银行体系承担的,这已成为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普遍模式。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源头,即基础货币的创造,以及整个体系货币流量、流速与流向。
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调控下,进行信用创造,即存款货币的创造。
三、基于两级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过程由上述货币供给过程可知,现代货币供给是以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为中间环节,以非银行机构转移、结算货币为终点,形成的一个复杂的货币供给体系。
四、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由货币性资产组成。
货币定义按口径依次加大的顺序可划分为IM。
、M1、M2、M3等几个层次。
第二节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创造一、中央银行概念1.央行含义中央银行(Central 82水)是指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i °中心i±地位的金融机构或组织,是统领全国金融机构或组织、控制全国货币供给、实施国家贷币政策的最高金融机构。
2.央行特征一是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和垄断性。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机构,独享货币发行权,履行国家赋予的调节经济、稳定货币的任务。
货币的供求模型
货币的供求模型
货币的供求模型是经济学中用来解释货币市场上货币数量和货币需求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
其中,货币的供给通常由中央银行控制,而货币的需求则与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有关。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货币供求模型:
1.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M):货币供给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M0、M1、M2等),以及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创造的货币。
2. 货币需求(Money Demand,L):货币需求表示个体和企业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包括利率水平、收入水平、通货膨胀预期等。
3.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M=L。
这一均衡条件决定了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
4. 利率水平:利率在货币供求模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般来说,当货币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利率下降;反之,当货币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时,利率上升。
5.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收入水平:一般来说,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们对交易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利率水平: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货币需求,通常来说,利率上升会减少货币需求,因为人们更倾向于持有利息更高的资产。
6. 货币供给的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决定货币供给,包括调整基础货币的数量、利率水平等。
7. 政府干预: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这也会影响货币供求的平衡。
这是一个基本的货币供求模型,实际上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变体和因素,具体取决于模型的用途和分析的深度。
货币供给理论
• 三、货币供给模型
• 1. M1模型
• 1)仅含活期存款的模型
• 分析假设:
• ①商业银行只吸收活期存款
• ②社会公众不持有通货,活期存款构成全部货币供 给量
• ③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能够自行依法定准 备尽量创造活期存款
• 模型:
•
M1=D=1/rd ×R
• 结论:R准备金越多,M1越多;rd(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越高,M1越少
• 4)就现代企业功能而言,现代企业可以创造非 银行形式的支付而扩大
• 信用规模。通过发行证券支付投资支出。
• 5)力主内生并不等于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 供给量的有效性。在货币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之 间,商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 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 的控制效应。
• 2.货币供给外生性
• A创造通货
• B动用货币政策工具
• 2)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 创造能力有限。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 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来形成的。
• 假设条件
• A银行体系:银行和商行
• B公众:不保留现金都存入银行
• C部分准备金,其余都贷款或投资
• D经济环境决定需要贷款
• 经过分析有:∆M1=∆D=∆B/rd
• 表明:当商业银行系统的原始存款(∆B)增加 一个单位时,活期存款(M1)可增加的数量, 其中1/ rd为货币创造系数,这样M1增加总额便 成为原始存款增加额的乘数倍。
• ∆R=∆B 表明商业银行一定时期的法定准备金总额=最初的原 始存款总额
• ∆D=∆R+∆L 表明商业银行一定时期的总负债等于总资产
• 结论:货币乘数小了,基础货币变现为通货、定期存 款准备金、活期存款准备金三个部分,商业银行创造 能力降低
宏观经济学3货币需求、供给与LM模型
2、流动性陷阱
3)流动偏好,是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由于货 币是流动性和灵活性最大的资产,随时可作交 易之用、预防不测之需和投机。 当利率极低时,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 会去购买有价证券,而是要留在手里。所以流 动性偏好趋向于无穷大。此时,增加货币供给, 不会促使利率下降。
3、货币的需求函数
货币总需求(实际货币量)
L2 = L2(r)= -hr 证券价格随利率变化而变化,利率越高,证券价 格越低,利率越低价格越高。 因此,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为:
L=L1+L2=ky-hr
2、流动性陷阱
1)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利率极高,货币 需求为0,因为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上升, 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再下降,因而将所有的货币全 部换成有价证券。 2)反之,利率极低,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 低,或者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可能 跌落,因而会将所有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不 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以免有价证 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四、LM曲线
1、LM曲线及其推导 2、LM曲线的移动 3、LM曲线的区域
1、LM曲线及其推导
LM曲线指货币市场达到均衡使,收入(y)和 利率(r)之间的关系
1)L = m ,L = ky – hr 2)m= ky – hr 一般为 m= ky – hr 3)LM曲线表达式为 y hr 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m
rd
1 rc rc
re(rc现金漏损率,re超额准备金率)
三、货币供求均衡的形成
利率较低,r2, 货币 需求超过货币供给, 人们感到持有的货币 太少,就会出卖有价 证券,证券价格下 降,利率上扬;一直 持续到货币供求相等 为止。
第九章__货币供给(周四)
M1 B
货币定义扩展为M2的乔顿模型
m2
D C T rd D rt T E C DkDtD rd D rt t D e D k D 1 k t rd rt t e k 1 k t rd rt t e k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基础货币B :取决于中央银行,与其资产业务 有关。 货币乘数m: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及各经济主 体的行为。
基础货币的“量” 通常用公式表示为:
B=R+C B——基础货币; 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 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现金)。
政府债券,货币供应量将增加为所用超额准备金或增加向 中央银行的借款的K倍;如果商业银行用自己收回的贷款或 投资购买,货币供应量将不增加。而企业或个人用现金购 买,则货币供应量不变。
向中央银行透支和借款。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会
引起中央银行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的等量增加。其结果, 必然会使货币供应量数倍增加。
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根据此定义:M=C+D
在货币存量中,只有一部分货币可为中央银行所能直接 控制,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称之为“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它由通货与商业银行准备金构成。如
以H表示高能货币,以R表示商业银行准备金,则: H=C+R
M除以H,得货币乘数: M CD H CR 分子分母同除以C,则 1 D C M H 1 R C 分子分母同乘以 D ,(r的倒数),则 R D 1 D) ( C M R H DD R C
一、货币供给的形成
(一)现金货币的形成
准备存款的补充与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 产业务的增加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
论述货币供给模型
论述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是货币政策制定者用来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该模型基于几个关键因素,包括央行的货币政策、银行贷款和储蓄行为、以及货币供应的速度。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最终的货币供应量。
央行的货币政策是货币供应模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购买资产等方式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如果央行降低利率,银行会更倾向于借贷,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另外,央行还可以通过购买资产的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银行的贷款和储蓄行为也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银行增加贷款,那么货币供应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但是,如果银行的储蓄量增加,那么货币供应量则会减少。
最后,货币供应速度也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关键因素。
货币供应速度指的是货币在经济中的循环速度。
如果货币的交易速度加快,那么货币供应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模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准确地预测货币供应量,从而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货币政策。
- 1 -。
1、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1、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对于经济体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供给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来满足经济体内需求的过程。
货币供给的稳定与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增长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变化。
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是经济学家们根据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出的一种描述货币供给现象的模型。
它通常包括政府或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决策、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等要素。
在这个模型中,货币供给的大小和质量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政府的财政状况、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水平等。
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货币供给的形成和变化机制,还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指导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
通过该模型的应用,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更好地把握货币供给的控制度度,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就业水平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旨在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对货币供给的深入理解,并展望货币供给的发展趋势和对经济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就如何合理运用货币供给模型进行决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旨在提供对本文主题的概述和文章结构的介绍。
在第1.1 小节中,将简要概述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1.2 小节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以给读者提供对全文的整体了解。
第1.3 小节将明确阐明本文的目的和研究意义,以确保读者对文章的预期清晰明确。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将侧重探讨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在第2.1 小节中,将给出对货币供给的定义和重要性的详细解释,以确保读者对货币供给概念的准确理解。
第2.2 小节将详细介绍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包括其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
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一)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的定义(1)基础货币的4个特点—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流动性很强,是所有货币中活跃的部分—能够产生数倍于其自身的货币量—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它(2)基础货币的内涵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存款准备金2、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1)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2)中央银行收兑黄金(3)中央银行收兑外汇 (4)中央银行对财政透支(5)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 (6)中央银行对票据再贴现(7)中央银行支付利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8年10月22日宣布,提高支付给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以便更好地应对信贷危机。
从2008年10月23日开始,美联储为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将从现有的0.75%提高到1.15%,也就是联邦基金利率1.5%减去0.35个百分点。
这一措施将鼓励商业银行在美联储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因为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将会增加。
同时,这一措施也可使美联储在应对危机方面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将根据市场形势的发展继续对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政策进行评估,并在必要的时候作进一步调整。
美国国会在10月初批准的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方案中,首次授权美联储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
二)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
m = Ms ÷B B = C + RR =(r + q)D(存款) m1= (c+1)÷ (c+r+q)货币乘数的大小,直接反映货币运转的效率,关系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特别是基础货币投放政策的力度。
(三)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供给决定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
1、影响基础货币量的主要部门是中央银行2、商业银行以及非金融部门也影响基础货币影响流通中现金量的因素(1)公众收入与消费倾向 (2)利率的高低(3)物价变动趋势 (4)信用发达水平在货币供给模型中,货币供给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和法定存款准备率之间看上去是此涨彼消的关系,因为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货币乘数下降,但货币供给的变化,除了受货币乘数的影响,还要受基础货币变化的影响。
货币供给模型
2、预期收益变动对c的影响
例三,20世纪60-70年代,所得税税率并没有提 高,c为什么提高了?解释:价格水平↑→名义收 入↑→实际税率↑→逃税避税动因↑→支票需求 ↓→C/D ↑→c ↑ 逃税、避税以及其他非法业务的增加不仅使c上升, 而且会使收入被隐瞒不报,导致统计数字被低估。 这种情况常常被称为“underground (subterranean) economy”。在美国,隐形经济 占GNP的比重大约超过10%,如果这部分收入能 够依法缴税的话,美国所有的预算赤字将会消失。
t的变动也会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给。 1951-1982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1966-1970、1978-1982年增长速度放慢; 1982年以后急剧下降。 t的变动是存款人想要持有的资产T和D数量的相对变 动,是资产组合调整的结果,因此分析t的变动必须以 资产需求理论为基础。 在这个时期,定期存款的风险和流动性并没有发生很 大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财富量和预期收益率的变化。
2、预期收益变动对c的影响
例一,20世纪60年代起,c上升,同时非法毒品交 易开始大幅上升,这些交易通常以现金进行,二者 很可能有关系。证据显示:大量现金流入南弗罗里 达地区,那里是美国非法进口毒品的中心。其他一 些非法活动也可能导致c上升,如卖淫、嫖娼、黑 市、赌博、销赃、非法雇用童工和外国人等。 例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c上升,同时所得税税 率大幅提高。解释:税率↑→逃税避税动因↑→现 金交易↑→C/D ↑→c ↑
e D
货币供应量的决策模型
货币供应量的决策模型一、引言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货币供应量决策模型对于国家经济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货币供应量决策模型。
二、什么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额。
通常来说,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两种。
三、为什么需要建立决策模型1.提高决策效率通过建立决策模型,可以使政策制定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科学地制定政策。
2.降低误判风险在制定政策时,可能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建立决策模型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来降低误判风险。
3.提高透明度通过建立决策模型,可以使政策制定过程更加透明化,让公众更加清楚地了解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原因。
四、货币供应量决策模型的构建1.变量选择在构建货币供应量决策模型时,需要选择一些与货币供应量相关的变量。
这些变量可以包括GDP、通货膨胀率、利率等。
2.数据处理在选择变量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填补等。
3.模型选择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模型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4.模型评估在选择好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R方值、均方误差等。
五、结论通过建立货币供应量决策模型,可以使政策制定者更加科学地制定政策,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同时,在建立决策模型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且需要对所选用的模型进行充分评估。
货币供给模型
具有可控性
第九章第三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4.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讨论
两个基本的概念: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 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 收入、储蓄、消费等各种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 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 行进行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具有外生变量的性 质。 对此问题的讨论 :国外和国内学者的观点
第九章第三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2.货币乘数m2的推导: 根据定义: B = R + C M2=C+D + TD m2= M2/B = (C+D+TD)/ (R + C) =(1+c+t)/(rd+rt*t+e+c)
第九章第三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3.例题: 某国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200亿元,公众 持有的通货数量为2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 和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金分别为本15%和 (1) 蔼10%,据测算,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避免 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5%,而定 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为50%,试求: (1)货币乘数m1和货币乘数m2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1. 内生变量 (Endogenous Variables): 也叫 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 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 为政策所左右。 ◎典型的内生变量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 率、汇率等经济变量。
第九章第三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2.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第九章第三节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 • • • • 对此表, 可得 A1+A2+A3+A4=B1+B2+L1+L2+L3 B=C+R=B1+B2=(A1+A2+A3+A4)-(L1+L2+L3) =(A1-L2)+(A2-L1)+A3+(A4-L3) =(国外资产-外国存款)+(政府债券-政府存款)+对商业银 行贷款和贴现+(其他资产-净值及其他负债) • 归纳为 B=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债权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 公式右方各项是中央银行的资产净额,在任一时点上,基础货币 的大小等于上述四项资产净额之和,在任一时期,基础货币的增 减变动等于这四项资产增减相抵后的净额变动。
完整的货币供给模型
t的变动也会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给。 1951-1982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1966-1970、1978-1982年增长速度放慢; 1982年以后急剧下降。 t的变动是存款人想要持有的资产T和D数量的相对变 动,是资产组合调整的结果,因此分析t的变动必须以 资产需求理论为基础。 在这个时期,定期存款的风险和流动性并没有发生很 大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财富量和预期收益率的变化。
2、预期收益变动对t的影响
(1)D相对于T的利率(i)变动对t的影响 1980年以前,按照Q项条例,银行不能对支票存款支付利息,Q项条 例废除后,银行可以对支票存款支付利息。
D i R T/D t T D e i R D T/D t T t与支票存款的利率负相关。
2、预期收益变动对c的影响
银行危机对存款的预期收益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存 款的预期收益是负的。根据资产需求理论,银行危 机对c的影响如下:
C 银行危机的可能性 R D c D C e 银行危机的可能性 R D D c D 银行危机与c正相关。
2、预期收益变动对t的影响二、银行行为的解释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当银行减少持有的超额 准备金或者增加借入的贴现贷款数量时,货 币供给会增加。 为了判断货币供给的变化,必须了解超额准 备金和贴现贷款数量的决定因素。 解释清楚银行为什么多留超额准备金、少借 贴现贷款或者相反,就可以理解银行的行为 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C C 繁荣 W e d D
C e c D
D d
C C 衰退 W ed D
C e c D
D d
d货币供给模型
五、货币供给模型的推导
-----狭义货币供给量
模型一:仅存在活期存款 假设:
1. 商业银行仅吸收活期存款,不存在定期存款 2. 现代部分法定准备金制度,商行本身不存在超额
准备金 3. 社会公众不持有通货,支票进入流通,导致活期
存款构成全面货币供给量,B=C+R=R
则 M1=D=R/rd =[1/rd ]*B m1=1/rd, 简单货币乘数
款中的哪一部分?
第2页/共24页
二、信用创造
流通中的现金C
准备金R
流通中的现金C
存款货币D
货币供给 M=C+D
货币创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流通中的现金C和准备金R之和(基础 货币)为基础,逐渐扩张的过程。而由于流通中的现金是不发生变化的, 因此在货币供给的产生过程中,我们通常更关注剔除了左边平行四边行 之后的小梯形,即准备金R到存款货币D的货币创造过程
负债(万元) 100 活期存款 900
1000
第6页/共24页
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过程
在得到这笔贷款之后,乙将它存入在其开户银 行H银行。同样地,H银行按照10%的法定准 备金率提取了90元的准备金,然后把剩余的 810元全部贷款给丙。H银行的账外处理为:
H银行的T形帐户
资产 (万元)
负债(万元)
定义
超额准备金率e, e=E/D
第18页/共24页
五、货币供给模型的推导
-----狭义货币供给量
C=k * D T=t * D R=R1+R2+E=rd *D +rt * T+e*D B=C +R M1=C + D E=e*D
则推出M1与B什么关系? m4等于等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阐述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是指描述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
在现代经济学中,货币供给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研
究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货币供给模型。
一、什么是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内,银行体系所提供的货币数量。
通常情况下,货币供给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发行的现金、存款和其他可流通支
付手段。
二、为什么需要货币供给模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在经
济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的规律
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而货币供给模型正是为了研究
这种规律而产生的。
三、主要的货币供给模型
1. 货币乘数模型
该模型认为,当央行通过增加基础货币(即央行发行的现金)来增加市场上可用的信用货币时,商业银行将会把这些基础货币转化为更多的存款,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信用货币。
因此,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乘数关系。
这个乘数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M = m × M B
其中,M表示货币供给量,MB表示基础货币量,m为货币乘数。
2. 货币需求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持有现金是为了方便交易和作为贮藏手段。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们需要持有一定量的现金。
而这个需求量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收入水平、利率、通胀预期等。
根据这个模型,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市场上的现金需求量和信用货币供给量。
3. 货币竞争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支付手段(如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它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当央行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来增加市场上可用的信用货币时,商业银行可能会选择发行更多的
信用卡或支票等支付手段,而不是增加存款。
因此,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乘数关系。
四、货币供给模型的应用
货币供给模型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通货膨胀控制方面,央行可以利用货币乘数模型来预测通胀率,并通过适当调整基础货币量来控制通胀。
在经济复苏方面,央行可以利用货币需求模型来预测市场上的信用需求,并通过调整利率来刺激经济活动。
在金融稳定方面,央行可以利用货币竞争模型来监管支付系统和保障金融稳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模型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这些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