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
教育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的, 同时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心理的发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教师要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仅要了解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也要理解这些规定和要求背后的真正意图, 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规定, 不折不扣地实现教育要求。
心理学对教育的支持:1.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础2.心理学有关心理发展、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结论是构建科学教育教学观的基础3.心理学有关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4.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社会心理研究为学校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依据5.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后思考题: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 异常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
应用领域包括: 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预防心理学、工业及组织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 简称心理, 主要包括: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
在学校的情景下, 有关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和世界观构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 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 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主导动力。
(二)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三)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
最新15高等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 心理: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 意识:一种觉醒的心理状态。
在此状态下,个体不仅对自己身体所处环境有所觉知,而且对心理上所记忆、理解、想象、忧虑及计划或进行中的活动也有所了解。
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注意状态,清醒状态。
3. 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包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4. 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这一类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 心理特征: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心理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学基本规律的科学。
7.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8. 观察法: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9. 实验法:以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10. 测验法:是指测量人的行为样本的一种系统的程序,是要通过对人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进而了解人的心理特质。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测验法,可以帮助我们对被试进行分组、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检验某种教育措施的成效,检验某种学习变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11. 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12. 心理发展: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有序变化。
13. 认知发展:指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14. 社会性发展:又称人格发展,即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或者说是个体获得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
包括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
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P1996、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P293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8、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类型。
P589、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
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
P1161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驱动力)三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
P1996、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P293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8、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类型。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世界,了解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特点具有独特性。
1、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他们渴望独立,追求个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如过度自负或自卑。
2、情感丰富但不稳定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友情、爱情等。
然而,由于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尚不完善,容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3、思维发展迅速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但有时也会出现思维片面、固执己见的现象。
4、人际交往需求强烈大学生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社交圈子。
但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沟通障碍、人际冲突等问题。
二、学习心理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追求个人兴趣,有的是为了获得好成绩、将来找到好工作。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
大学生应该学会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
3、知识的建构知识不是简单地被传递和接受,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心理1、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掌握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如建立规则、处理问题行为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方面。
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4、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人称为“心理学之父”6、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7、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8、心理学的人物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9、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描述。
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描述通常是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
¥10、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理和机制是什么。
11、预测:心理学中的与测试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12、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
控制以为这通过一定手段或者方法使心理与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1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知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动物心理和人的心理。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
2、意识的特征:能动性、目的性、具有自我意识3、心理现象的构成答: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两部分组成。
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倾向性构成离心力发展的动力因素。
心理过程包含: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注意是独立的心理特性,不属于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心理。
4、心理的实质答: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与实践活动:发展、制约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学与教得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研究任务: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教师的教学行为6、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以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为标志7、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1)教育任务:高专2)教育对象:大学生 3)教育职能: 三大职能4)教育地位作用:最高层次、经济政治文化5)培养方式不同:科研引入教学、教学方法特殊性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教学中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的比重逐渐降低,教师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活动增加;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究式转化;③教学内容上,由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向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转化,由注重教知识向注重教思维方式转化;④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
8、理解并能与实际相结合阐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其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第三,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三种心理过程的概念及其关系※答: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是属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即,是为了搞清楚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称为认识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大学生在学习、发展与适应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挑战。
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考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考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1. 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在这个考点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并且能够运用它们来指导和改进学习过程。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著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了解它们对于学习和记忆的理解和解释。
2. 动机与目标动机和目标是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和目标设定的方法,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教学中。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因果归因理论,在制定学习目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发挥指导性作用。
3.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在这一领域,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评估和测量个体差异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和辅导中。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智力测量方法和人格评估工具,并能够理解和解释个体差异对学习和适应的影响。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这个考点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与教育环境和群体相关的心理理论和研究方法。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集体认同理论和团队合作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来改善教学和学生的交往与合作。
5.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在这个考点中,我们需要了解和应用各种心理健康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以及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幸福感。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抑郁和焦虑的评估工具和干预方法,并能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总结: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涵盖了学习与记忆、动机与目标、个体差异、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等关键领域。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P222、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27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P35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P35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35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 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P467、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P46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P519、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三种类型;P5810、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P5911、研究者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6112、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8213、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P9714、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P97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10116、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P1031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P11218、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强化功能;P1121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P113 20、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P11621、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部分;P1222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和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P12323、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P1242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2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和它的巩固性;P1452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P17827、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P17828、根据记忆存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区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P18129、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P19930、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后者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P20631、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P20932、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类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P2403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P25634、从自我意识的内容上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P26735、态度与品德的两个区别是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P29236、心理学认为,态度和品德都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P29237、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P29338、科尔伯格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处于习俗水平;P29539、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是选择赞赏行动;P30040、班杜拉把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P30741、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 、评价六级;P37342、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即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P37343、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P37344、教学测量与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动机功能;P39545、测量与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施行的测验时准备性测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时形成性测验,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时总结性测验;P40546、一般认为,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析涉及三个方面,即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和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47、大学生新生入学后,校方想了解学生的外语程度,以便进行分班教学,需要运用准备性测验;P405二、名词解释有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教学风格P46: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皮格马利翁效应 P47;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和情感,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效果的达成;教学效能感P51;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教学监控能力P61;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消极强化P97; 即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先行组织者 P103;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认知内驱力P113;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附属内驱力P113;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为外部动机;自我效能感P125;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32;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也越低;迁移P138;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形式训练说 P142;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相同要素说P142;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的迁移;定势P150;也叫心向,是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P248 指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遗忘的衰退说P198;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遗忘的干扰说P199;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遗忘的同化说P200;同化说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互相干扰而是互相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的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遗忘的动机说P200;动机说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他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陈述性知识205;也叫描述性知识,指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P205;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他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功能固着P249;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原型启发P250;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自我意识P266;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社会自我P268;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投射自我P268;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他人对自己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理想自我P268;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自我强化P307;实质上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社会助长P316;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惰化P318;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从众P321;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行为目标P375;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称述的目标;任务分析P378;也叫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进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三、简答题有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哪些原则P351客观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2发展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段时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必须要遵循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因此,它的研究课题必须源于高等教育实践;4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决不能为了获取某些研究材料,而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2、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P58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2观察与分析阶段: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3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3、教师反思的方法有哪些P611反思日记,是指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于其指导老师共同分析;2详细描述,是指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3实际讨论是指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就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办法;4行动研究是指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与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研究,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4、举例说明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P96-97负强化和惩罚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欲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对于消除行为来说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厌恶刺激停止作用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会逐渐恢复;故而,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简述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P1021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客观条件,后者为内部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6、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P104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阶段:1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诱因动机;2领会阶段,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必须接受刺激,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3习得阶段,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就能够获得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4保持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存贮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排除干扰,保持尝试记忆;5回忆阶段,学生习得的知识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时其中必需要的一环,教师在此阶段可给予是适当的学习指导;6概括阶段,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应鼓励学生举一反三;7作业阶段,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习得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几次作业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量;8反馈阶段,教师须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指导自己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学习动机;7、简评形式训练说;P142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它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它还认为,学习要想取得最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难记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被认为是训练官能的最好材料,而对实用性强的英语、法语及其它实用知识的教学则不重视;8、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P14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一个变量时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概念;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他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清晰分辨;第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9、遗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991遗忘的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2遗忘的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3遗忘的动机说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他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4遗忘的同化说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10、如何合理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P2011复习时间要得当,由于遗忘存在着“先快后慢”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上必须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的原则;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在平时采用“分散复习”,而在考前应用“集中复习”的学习方法;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来说,复习次数越多,识记或保持的效果越好,据此,心理学家肯定了“过度学习”的必要性;11、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如何P210加涅在论述认知策略的同时,也提到了它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加涅认为,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含的范围更广;因为学习除包含认知学习,还包括运动技能学习和道德品质学习,但就认知领域而言,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12、简述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P221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如果能教育学生注意他们正在使用的策略师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以及使用的情况如何,则策略的教学可能更为有效;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个体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学生的原有知识背景是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只有被学生接受并改变他们的信息加工时,才能改进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要求改进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动机,其教学时难以奏效的;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策略不能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而必须通过具体的学科内容迂回教学,因为不能离开教材的应用离不开具体的学科情境;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教学也必遵循须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讲解或示范让学生理解,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应用,最后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矫正,以免导致策略的盲目使用;13、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P2461有关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两者会禁锢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影响问题的解决;3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可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那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4酝酿效应,酝酿之所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与对定势的客服有关;5原型启发,原型之所以能起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6情绪和动机状态,情绪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而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14、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如何255创造性和智力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15、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259高校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和高度容忍标新立异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在使用戈登技术时,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然后缩小问题范围,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6、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如何P292品德实际上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实际上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但是二者也有区别: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成为品德;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的价值内化水平包括: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的稳定态度才能称之为品德;1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295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主要内容有: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任务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包含两个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包含两个阶段: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阶段;个体不判断行为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而且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此时,其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包含两个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18、简述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P300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是1选择,包含①自由选择,②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2赞赏,包括④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⑤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包括⑥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部分1、教师反思含义。
(名词解释)P57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先行组织者的含义.(名词解释)P103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名词解释)P113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4、形式训练说。
(名词解释)P142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它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并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5、同化说.(名词解释)P200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同化说是指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6、陈述性知识.(名词解释)P205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
7、程序性知识。
(名词解释)P205也称为操作性知识,十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8、群体极化。
(名词解释)P318是指群体成员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9、从众。
(名词解释)P321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用与大多数人一致性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0、行为目标的定义与条件.(名词解释)P375是用预期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 大学生认知发展-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记忆容量增大,记忆的目的性增强,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提高。
2. 大学生情感发展-大学生情感的特点:丰富性和复杂性、稳定性和波动性、强烈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的爱情观: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增强。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三、大学生的学习心理1.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定向性。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3.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四、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 教师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
-学习的指导者。
-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的榜样。
2. 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机智。
-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3.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一、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主动获取和获取新知识、技能、概念或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和思维来保持和重建先前学到的信息的过程。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密不可分。
学习与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检索信息。
在获取信息阶段,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这个过程称为感知。
在存储信息阶段,个体将获取的信息加工、编码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
在检索信息阶段,个体通过思维活动来检索并重建存储的信息。
二、认知与智力认知与智力是高等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关键概念。
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储存、检索和运用的过程。
智力是个体进行认知活动时所显示出的能力和水平。
智力测试是评估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常用手段。
智力发展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内尔斯等学者提出的理论。
他们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具体而言,个体在认知上经历了传感期、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三、情绪与动机情绪与动机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考点。
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情感体验。
动机是个体追求目标时的内部驱动力。
情绪和动机对学习和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动机能够促进学习和记忆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和低下的动机则会对学习和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情绪与动机可以相互影响。
例如,当个体对学习任务持有积极的情绪时,会增加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从而促进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相反,如果个体对学习任务持有消极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学习困难和记忆失效。
四、教育与发展教育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持续变化。
教育与发展研究关注如何通过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研究表明,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学习与适应等相关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探索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调适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下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领域里的重要理论之一,常用于分析和解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
其中,最有名的理论是爱泼斯坦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可分为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和辅导,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来因材施教。
二、自我概念与自尊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人们对自己了解的总和。
大学生正处在自我认知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和自信程度,是自我概念的核心。
大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受到社会比较和自我验证的影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三、学业动机与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业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积极参与程度和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它与学生的学习动力息息相关。
学习动力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包括兴趣、成就需求、价值观等。
了解大学生的学业动机和学习动力,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适应问题与心理困扰大学生面对着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往往会面临各种适应问题和心理困扰。
适应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等方面,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困扰则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它涉及到个体心理、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健康状态。
而心理疾病则是心理健康的严重问题,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一、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中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学习到的内容存储和提取出来的过程。
1. 学习的方式:学习有多种方式,包括阅读、听讲、思考、实践等。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过程。
编码是将学习到的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提取是将存储的信息取出来使用的过程。
3. 记忆的技巧:有一些记忆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记忆效果,如分组记忆、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
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提高记忆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情绪与动机情绪和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行为,而动机则是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1.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学习的质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2. 动机的重要性: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认知与思维认知和思维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对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
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过程来获取、处理和理解知识,从而解决问题。
2. 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问题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四、个体差异与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教育者需要了解并针对这些差异来进行教育。
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生学习的偏好方式,如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学习困难:一些学生可能面临学习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门学科,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为教育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考点。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处于个人认同的发展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的意识。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对自我的认同与价值寻求成为心理发展的主题。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2. 自主性的发展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决策。
他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教育者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3. 职业发展的焦虑大学生在面对就业的压力时常常感到焦虑。
他们面临着选择专业、就业前景等问题,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
教育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指导他们明确职业目标,并提供职业规划的支持。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1. 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往往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
教育者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辅导来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增强自信心。
2. 人际关系困扰大学时期是人际关系发展最为密集的时期,同时也是人际关系困扰最多的阶段。
有些学生可能面临友谊、恋爱、人际交往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教育者应当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心理适应困难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时,他们需要适应新环境、新的学术要求和学习方式。
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适应困难,表现出孤独、沮丧、焦虑等情绪。
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提供帮助。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并分析回收的数据,研究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关的教育干预措施。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情绪,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意识: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清醒状态。
3、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有多种心理现象组成,包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下的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6、观察法:实际的教育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和行为的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研究方法。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其中个体心理结构又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10、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意义何在? 任务: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条件;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第一,人的行为是受其内心心理活动支配的,第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的,并且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第三,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按其研究情境与真实教育情境的相似性,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按是否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可分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按照其获得资料的量化程度可分为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的来源可分为总体研究、抽样研究和个案研究;按照问题来源与假设的种类,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全)
1备考分工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教学心理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概念题)(P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旨在探讨高等教育情景中教与学的规律性。
二、简答题(P1-2)高等教育的特征(一)教育任务不同;(二)教育对象不同;(三)社会职能不同;(四)地位作用不同;(五)培养方式不同。
三、简答题(P2-3)高等教育的功能(一)文化传承功能;(二)文化选择功能;(三)文化批判功能;(四)文化创造功能。
四、简答题(P4-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五、简答题或选择题(P5)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
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
③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名词解释(P6)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把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七、选择题(P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与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
八、简答题(P8)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是专门针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一种考试。
本文
将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等几个方面介绍相关知识点。
一、认知心理学知识点
1. 认知过程:指人们获取、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
2. 概念和范畴:人们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共同属性进行抽象的心理
表征。
3. 语言和思维:语言在思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思维方式对语言的
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1. 儿童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运动、认知和语言发展等方面,如皮
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青少年心理发展: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心理特点,如身
体变化、性别认同、自我认同等。
3. 成年期心理发展:成年期心理危机、角色转换、社会支持等方面
的心理发展情况。
三、学习理论知识点
1.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的学习理论,通过刺激与反应的
关联来形成条件反射。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由斯金纳提出,认为学习是行为的结果,通
过奖惩来调节行为。
3. 认知学习理论:由皮亚杰提出,关注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过程,注重认知结构的变化。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知识点
1. 心理评估的意义:通过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和方法,了解个体的心
理特征和问题,为干预提供依据。
2. 测量的可靠性与效度:衡量心理测量工具的质量,可靠性指测量
结果的稳定性,效度指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五、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理论、构建主义等,这些理论对教育实践有指导作用。
2. 学习者特点与教学策略:了解学习者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
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 教育评价与反馈:评估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提供指导性反馈和
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的知识点主要涉及认知心理学、发
展心理学、学习理论、心理评估与测量以及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正确运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