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字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判断正误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 √)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背景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
(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知识点拨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表现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思维点拨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尤其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2.生物技术
(1)表现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
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归纳总结
正确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科技进步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中国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沉重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其遏制中国社会发展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科技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缓解和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联系密切,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练1949年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其原因是( )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答案 C
解析“科教兴国”战略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50
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撤走了在华专家,故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并取得重大成就,这是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故D项错误。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应用 1 材料表明邓小平主要阐述了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的道理。
材料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举行的中非商务合作论坛上作《发展杂交水稻,促进世界粮食安全》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保障全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地增加粮食单产,“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现在看来就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
应用2 材料表明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
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
——《西安晚报》应用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
提示侧重点:发展经济。
1.(2018·大连高二期末)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
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美苏等国家对原子弹的垄断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 C
解析为打破国际上美苏等国家对原子弹的垄断,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故C项正确。
2.(2018·潍坊高二统考)在谈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程师回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这说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研优势是( )
A.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
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
C.科技文化工作受到广泛尊重
D.“左”倾思潮没有影响科技领域
答案 A
解析A项与材料“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相符,故A项正确。
3.(2019·西安高二检测)高二(五)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举办了一个“建国以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展”,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枚烟标,它们反映了( )
“70”烟标“卫星”烟标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B
解析由“‘70’烟标”和“‘卫星’烟标”的名称可判断,这是为纪念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4.新华社电:“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材料表明(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答案 C
解析据“空间技术”“文化大革命”可知,C项正确。
5.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
A.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D
解析由“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可知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故选D项。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
答案 D
解析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的“南优2号”杂交水稻走在世界最前列,故选D项。
课时训练
题组1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2018·绵阳高二检测)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 A
解析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导致西方人对中国改变了看法。
2.(2018·海南基础会考)“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这段颁奖词是“感动中国”节目组用来称赞( )
A.杨振宁
B.袁隆平
C.钱学森
D.李四光
答案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指的是钱学森,故C项正确;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故A项错误;袁隆平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故B项错误;李四光是著名地质学家,故D项错误。
3.1964年10月28日,《澳门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次……实验的成功,它显示出中国国防力量已进一步加强。
”材料中的“实验”指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
答案 A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64年”及材料中“中国国防力量已进一步加强”得出此实验指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2019·广东名校联考)法国航天问题专家、《中国太空人》一书的作者菲利普·古尔说:“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是( )
A.“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B.“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D.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答案 B
解析解答本题需抓住材料中的“航天技术”“21世纪”等关键信息。
A项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C项发生于1970年;D项发生于1964年,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5.下图分别为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
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要紧扣“实现飞天梦想”“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题组2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6.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与他相关的重大科学成就是( )
A.“两弹一星”
B.杂交水稻
C.“神舟五号”
D.“银河-Ⅰ号”
答案 B
解析袁隆平的杰出贡献是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选B 项。
7.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作出了如下贡献( )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答案 B
解析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走向富裕之路。
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成功,很大程度上解
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
8.(2018·北京东城区联考)2000年,“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
不过这一次,民众的评论似乎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
”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答案 C
解析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题组3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展开。
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是在( )
A.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中
B.“大跃进”正风行全国之际
C.“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局面下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 D
解析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成“银河—Ⅰ号”计算机,这是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1983年处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D项。
10.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生物学领域曾经处于领先地位。
下列选项中属于当时生物学领域成就的是( )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依靠基因技术合成牛胰岛素
C.依靠杂交技术合成牛胰岛素
D.依靠克隆技术合成牛胰岛素
答案 A
解析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新时代。
11.(2018·邢台高二期末)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科技人才政策上强调与国民党争夺人才,争取侨居海外的科学家回国等政策。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国共内战尚未结束
B.学习苏联模式的需要
C.“双百”方针未能贯彻
D.国家建设急需人才
答案 D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科技人才政策上强调与国民党争夺人才,争取侨居海外的科学家回国等政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国家建设急需人才,故D项正确。
12.(2018·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期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和科学界给群众上的第一课即是以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论点为基础,介绍从猿进化到人的达尔文学说。
这一史实说明新政权( )
A.中国科学界重视与西方交流
B.对西方自然科学持宽容态度
C.把进化论与上古传说结合起来
D.非常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普及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目中“以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论点为基础,介绍从猿进化到人的达尔文学说”得出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普及,故D项正确。
13.(2018·周口高二期末)读下表
上表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五个时期,其中两个非常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
A.教育发展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缓慢
C.“左”倾错误的发展
D.中苏关系恶化
答案 C
解析前者“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后者“文化大革命”中存在的“左”倾错误,是导致科技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
14.(2019·武汉高二检测)进入21世纪,我国成为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我国从研制开发到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我国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我国的科技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答案 B
解析注意材料强调的是“从研制开发到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说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故选B。
15.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
“蛟龙”下海,“神十一”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
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答案 B
解析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高科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一定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
故选B。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
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1)材料一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嫦娥二号”卫星有什么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变化:70年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70年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
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
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
解析第(1)问,“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的变化”从比较单一的国防领域变成了“更多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进步、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方面回答。
第(2)问,从
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的角度回答特点;通过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经历的变化说明认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