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 B.想象
C.思维 D.意识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
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二、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客观性原则
3.调查法
4.测验法
5.自变量
6.内省法
四、简答题
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
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五、论述题
1. 试述意识及意识的特征。
2.试述弗洛依德的心性发展理论。
3、试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D
5.A
6.C
7.C
8.B
9.C 10.A 11.A
二、填空题
1.1879年
2.个性
3.情绪情感
4.心理特征
5.气质
6.个性心理倾向
7.思维
8.语言
9.具体思维
10.物理学
11.人本主义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客观性原则是拽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其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4.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
5.自变量是在实验法研究中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6.内省法是通过“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来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
1.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
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
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
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
五、论述题
1.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的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俗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
意识的基本持征是:①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
②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朗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
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
②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
④第二信号系统(即以词语为信号的条件反射活动系统)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
2.弗洛依德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性本能发展的过程。
控制人的性本能的能量是里必多(Libido),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必多投放的部位不同,这一部位称为“欲带”或“动欲区”。
根据“欲带”的变化,儿童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
(2)肛门期(1—3岁),幼儿由于对排泄解除压力而感到快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
(3)性器期(3—5岁),这一时期里必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男孩子会对母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母情结”,女孩子会对父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父情结”。
(4)潜伏期(5—12岁),这一时期里必多处于休眠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亲或母亲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游戏等。
(5)生殖期(12—20岁),这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发生在随之而来的青春期,男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成人一样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
弗洛依德认为,由于“固恋”和“倒退”,很少有人能够在人格发展方面达到真正的生殖期人格这个理想水平。
“固恋”是指由于里必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倒退”则是由于里必多受到挫折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
3.(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而且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它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和认识活动的效率,也可以降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只有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意志活动时正确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预见行动的进程;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
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
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的情感,相反则会为消极情感左右。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单项选择题
1.视觉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额叶 B.大脑皮层顶叶
C.大脑皮层枕叶 D.大脑皮层颞叶
2.下列哪种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传入神经元也称为
A.联络神经元 B.感觉神经元
C.运动神经元 D.中间神经元
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
A.周围神经 B.中枢神经
C.交感神经 D.副交感神经
5.下列哪一种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见风流泪 D.乐极生悲
C.谈梅生津 D.望梅止渴
6.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下列哪种反射?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本能的反射
7.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
8.“狼孩”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遗传因素 B.缺乏营养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9.下列哪种属于感应性反映水平?
A.草履虫趋利避害反应 B.蜜蜂对花的反应
C.鸟的条件反射 D.猩猩的条件反射
二、填空题
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即指心理是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2.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其中是视觉中枢。
3.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两部分构成的;其中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三部分。
4.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的反射,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的。
5.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两类,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信号系统和两种。
6.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或通路),它是由、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等构成的。
三、名词解释
1.反射
2.反射弧
3.强化
4.泛化
5.分化
6.动力定型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非条件性抑制
10.外抑制
11.超限抑制
12.条件性抑制
13.消退抑制
14.分化抑制
15.相互诱导
16.反映
17.感应性
四、简答题
1.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2.试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3、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
五、论述题
1.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2.试分析劳动与言语和语言在人的意识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5.C
6.B
7.C
8.D
9.A
二、填空题
1.客观现实
2.颞叶枕叶
3.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
4.暂时神经联系
5.无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
6.感受器效应器
三、名词解释
1.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2.反射弧是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3.强化是指在刺激到反应的联结过程中,通过施加满意刺激或撤除厌恶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4.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5.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物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物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6.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称这种现象为动力定型。
7.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8.用抽象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9.非条件性抑制又称无条件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
10.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
11.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这叫超限抑制。
12.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13.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14.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15.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16.反映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
17.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四、简答题
1.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
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而构成神经系统,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构成的,脊髓是低级中枢部位,脑是高级部位。
脑又分小脑、脑干和大脑。
小脑主要协调骨伤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起传递信息、觉醒和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两半球和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中枢部位。
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四个叶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
2.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
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
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
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1)无条件反射是否明确。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而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不明确,只能说是动物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同刺激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3)反应方式不同。
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动物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4)学习的结果不同。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属于刺激替代学习;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反应替代另一种反应,属于反应替代学习。
3.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
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
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且不强化后会很快消退。
②定比间隔强化。
即按一定的次数比率予以强化,它利于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稳,但也容易不强化而消退。
③定时间隔强化。
即不管正确反应的次数,而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
它虽然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但反应频率不稳定。
④不定比间隔强化。
即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
它的效果最好,最不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
⑤不定时间隔强化。
即以不定长短的时间间隔来强化。
它也不易消退,且反应重复频率也较稳定。
五、论述题
1.辩证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人的心理实质,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这一命题可从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来表述。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展开,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理解:①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
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如睡眠、酒醉、药物麻醉等)、科学实验(如采用脑切除法、微电刺激法发现支配躯体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的脑神经细胞)、临床经验(发现大脑不同部位的疾病与损伤,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失语症)以及“反射说”、“条件反射说”和“脑髓说”等所证实。
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映、再到人的意识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
②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意识的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与人的个性等都离不开客观现实。
②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人的心形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映现实与适应环境,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④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人类的社会意识、个体意识、自我意识等都是带有社会性特点的具体表现。
2.劳动在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中有如下作用:①劳动是人类的动物祖先转变成人和人的意识赖以产生的第一个根本条件。
劳动是人按自觉的日的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过程。
②劳动是一种自觉地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活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同这个特征联系在一起的。
③劳动是一种社会集体性的活动。
劳动工具的制造是集体劳动经验的结晶,劳动经验与技术的传递也是集体化活动的结果,集体关系的形成和社会性意识观念的产生,也只有在集体劳动中才有可能。
言语和语言在意识发展中的作用:①言语和语言的发展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语言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进行交际的工具。
⑦言语和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物,是交流思想的过程及其交流思想的工具,这种交流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
③语言、词也是个体反映现实的工具,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人的反映才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反映,即成为意识。
第三章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 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2.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
A.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持征
C.组织特性 D.认识过程
3.突然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4.发现与矫正错误是法意的哪种功能?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与监督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注意的品质持征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敏捷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分配
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特征?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7.“万绿丛中一点红”易被人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9.“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 C.持续
B.活动 D.对比
10.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1.学生上课时.边吁、边看、边记笔记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 B. 注意稳定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12.如果客体较复杂,活动任务多.则注意的范围就
A.较广 B.狭窄
C.不变 D.极广
13.“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4.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种活动必须达到怎样程度?
A.熟练 B.迁移
C.稳定 D.兴奋
15.间接兴趣是引起下列哪种注意的重要原因?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二、填空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和。
2.注意具有如下功能:选择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预测与预见功能等。
3.注意的品质特性有:注意广度(或范围)、、、注意转移等。
4.注意的范围也叫,它是在一瞬间(即1/10秒),人能清楚地意识到的。
5.人的注意根据目的与意志努力不同可分为有意注意、、有意后〔或随意后〕注意。
6.注意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和。
7.直接兴趣是引起注意的原因之一,间接兴趣是引起注意的原因之一。
8.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而不需要的注意。
9.注意范围与紧张性有关,紧张性增强注意范围、紧张性降低注意范围。
10.注意分配的条件中,同时从事两种活动,有一种应,两种以上的活动,只能。
11.人们在安静环境看书时,会感到桌上的座钟声音时强时弱的“嘀嗒”响声,这是现象,它属于正常注意的稳定性品质特性。
12.客观对象颜色相同、大小相同则注意的范围就;客观对象规则排列、集中排列,注意的范围就。
13.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有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等。
三、名词解释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4.注意的范围
5.注意的稳定性
6.注意的分配
7.注意的转移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注意?注意有何一般特点?
2.注意有哪些功能作用?
3.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4.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6.注意分配有哪些条件?
7.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哪些?
8.人的注意品质有哪些特性?
五、论述题
1.教学中怎样组织好学生的注意?
2.试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怎样克服分心?
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7.D
8.D
9.D 10.C 11.C 12.B 13.A 14.A 15.A
二、填空题
1.指向集中
2.保持功能对信息的整合功能
3.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广度对象的数量
5.无意注意
6.指向性集中性
7.无意有意
8.目的意志努力
9.较窄较广
10.熟悉有一种生疏
11.注意的起伏(动摇)
12.广广
13.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三、名词解释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4.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
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6.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量。
7.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
四、简答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有下面几个特点:①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意识)对复杂的、无限的客观世界的选择性、朝向性、导向、定向性就是注意的指向性。
②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即指人的心理(意识)对注意对象反映的持久性、清晰性、深刻性。
②注意不是心理过程,它本身不能单独存在,也不反映什么对象,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始终,保证心理活动富于积极性并顺利进行的一种组织特性。
2.注意有如下功能:①选择性功能,即选择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对象,避开无关的、无意义的、多余的对象干扰;②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持久而集中的反映;③调节与监督功能,即意识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这有利于注意的准确与精确,又有利于对错误的调整、修正与纠正;④注意还能通过想象活动产生对将来的活动进行期待与预见的作用。
3.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有:①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奇怪、陌生的对象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②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较强时都易影响不随意注意,在阈限范围内,刺激物越强(如强声、强光等)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③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对象与背景差异)明显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④刺激物的活动性或变化性,如活动的直观教具、活动的广告等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除上述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原因;①凡适合人的需要的刺激,如小孩子上街碰到好吃、好玩的东西易引起不随意注意;②凡引起人直接兴趣(即直接有趣的活动与对象)的刺激,易被人注意;③心境愉快、身体健康,人就乐于注意外界事物;过分忧愁和焦虑则会降低好奇心;④特有的知识经验(即和自己有关联的刺激)等都有助于不随意注意。
4.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①明确目的任务。
目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意图越强烈,有关对象或活动越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②用坚强的意志力抗拒干扰与排除诱因,可使随意注意稳定持久。
③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目的与结果感兴趣)是保持随意注意不可缺少的条件,只凭意志努力,随意注意不会稳定持久,只有意志与间接兴趣结合,随意注意才会集中稳定。
④积极地、主动地组织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把智力活动与外部操作结合起来,有利于注意的集中与保持。
5.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①依赖于客体的复杂程度和客体间的关系,客体越简单、客体颜色相同、大小相同、规则排列、适当集中排列、有—定联系的对象等,注意范围广;相反则狭窄。
②照明程度与有无干扰因素影响注意广度。
照明度强,无干扰因素,注意范围广;照明度弱,干扰因素强则注意范围狭窄。
③活动任务简单、单一,注意范围广;活动任务复杂、多样,注意范围狭窄。
④个人知识经验也影响注意广度,熟悉对象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