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辅导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六⼤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建设⼩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2006年10⽉,⼗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重⼤问题的决定》,全⾯、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标任务、⼯作原则和重⼤部署。2007年10⽉,党的⼗七⼤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部署。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政治上体现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在⽂化上体现为⾼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明,在社会建设上体现为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民把中国特⾊社会主义伟⼤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其现实依据在于:第⼀,这是我们抓住和⽤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建设⼩康社会宏伟⽬标的必然要求。
第⼆,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应对来⾃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也是总体特征、总体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安定有序、⼈与⾃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略得到切实落实,各⽅⾯积极因素得到⼴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民内部⽭盾和其他社会⽭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就是能够使⼀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与⾃然和谐相处,就是⽣产发展,⽣活富裕,⽣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的。
这六个⽅⾯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与⾃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公平与效率的统⼀、活⼒与秩序的统⼀、科学与⼈⽂的统⼀、⼈与⾃然的统⼀。这六个⽅⾯,内容⼗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的⼏个⽅⾯⼀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有各⾃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建设⼩康社会的关系。在全⾯建设⼩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项现实的重⼤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建设⼩康社会的宏伟⽬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域,使社会建设成为与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建设具有同等地
位的⼀个崭新层⾯,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建设的“三位⼀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体”。由此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进⼀步丰富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有利于全⾯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
第⼆,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建设⼩康社会的重要⽬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的积极性,抓住和⽤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发展稳定的⼤局,确保实现全⾯建设⼩康社会的⽬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步解决好⼈民群众最关⼼、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和抗风险能⼒,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建设⼩康社会的重⼤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建设⼩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