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全面)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晦.暗(huì)携.带(xié)叹为观止目空一切
B.磅礴.(bó)羁.绊(jī)花香鸟语海枯石烂
C.缄.默(xián)枯躁.(zào)草长莺飞天衣无缝
D.冗.杂(rǒng)追溯.(sù)戛然而止人情世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前生活节奏快,信息传播迅猛,各种碎片化信息纷至沓来
....,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
B.如何在孩子面前维持权威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因此,我们的父母有点儿不.
知所措
...。
C.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两个方面。
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二者是相.
辅相成
...的。
D.解放大道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
....,两旁的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
4、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在阅读《傅雷家书》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的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C.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D.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5、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
很久听不到了。
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6、给下列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作为北方少有的水乡泽国,且又处在燕南赵北之要冲,白洋淀帆樯如林,商旅往来,一片繁华景象。
②自荆轲在易水河畔啸吟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以来,来白洋淀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爱将白洋淀写入诗章。
③乾隆写过,康熙也写过,其中一首名为《白洋湖》:“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
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
”
④伴随唐河、易水、府河、白沟河等众河的欢腾,雄县、容城、安新一带迅速升腾起文明的气象。
⑤五绝小诗白描白洋淀的景色,风格清新,意境悠远,看来淀水有神奇之功,让雄才大略的帝王生出散逸心情。
A.②③④①⑤ B.④①②③⑤
C.②③⑤④① D.④②③⑤①
7、默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2)大漠孤烟直,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5)相顾无相识,_____。
(王绩《野望》)
(6)_____,千里殊风雨。
(曹植《梁甫行》)
(7)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
(崔颢《黄鹤楼》)
(8)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
(2)良.多趣味(________)
(3)四时.俱备(________)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自非亭午夜分
(2)实是欲界之仙都
4.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乙文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C.甲文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
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D.乙文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5.甲文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漫啜秋光浓似酒
叶静
(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
(2)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来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
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
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
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
(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来,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
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来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
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
(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
天地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
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
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
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
(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来越像一座山。
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
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来,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
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
(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
保持着它的素养。
野生的猕猴桃攀枝扯蔓,坠下的椭圆形果实散发出童年嗅惯的香味。
这是一种自己能酿出酒香的野果,它用熟透的浆液,用时间混合着耐心来发酵,用布袋似的容器,盛放着原生态的精华。
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
我从祖父坟前走过,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
(7)祖父在世时,有年秋天歉收,补种荞麦。
那年秋天,荞麦大丰收,祖父沉醉在红杆绿叶的麦地里,捋下几粒籽实放到嘴里嚼,嚼出满嘴白粉。
而后开始收割,再大捆地背着麦棵子回去,我看见祖父的背影一如眼前背草老人的形象。
(8)秋天的分量,只有他们用肩背称量得出来。
(9)秋天的浓度,只有他们用呼吸测试得出来。
(选文有删改)1.文章第(2)段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漫啜秋光”?请简要概括。
2.文章除了写祖父,为什么还侧重描写背草捆儿的老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按要求赏析句子。
(1)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
(从修辞角度)
(2)祖父曾告诉我,所有的果子最后都要落掉,只有僵桃留在树上,那是一些风吹不动的犟种
..。
(赏析加点词语)
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2、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
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
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
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
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
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的增加。
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
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
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注)①螽(zhōnɡ)斯:一种昆虫。
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
1.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______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______方面。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5.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滩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
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
C
B
C
B
B
老骥伏枥长河落日圆乱花渐欲迷人眼馨香盈怀袖长歌怀采薇剧哉边海民芳草萋萋鹦鹉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二
1.(1)冲上、漫上(2)甚、很(3)季节(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巍峨的山峰直插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1)自非/亭午夜分
(2)实是/欲界之仙都
4. C
5.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三
1.(1)写了太阳西下的情形及落日照耀下树林的色彩。
(2)写秋天成熟的草木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和芬芳。
2.(1)衬托祖父的形象,“背草捆儿的老人”这一形象和祖父互为印证。
说明像他们这样勤劳、坚持、有耐心的人,才会获得人生的丰收,得到温暖。
(2)老人也是秋光中一道风景,对老人进行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有利于揭示主旨。
3.(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的蝉声动听优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光的喜爱之情。
(2)“犟种”一词表面上是说那些没有被风吹掉的僵桃,实则是形容祖父的倔强,写出了祖父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屈服的精神。
4.(1)强调只有辛勤地劳作,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才能度过难关,才能获得人生的丰收。
(2)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中心。
1.颜色行为
2.例: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
3.相似性;普遍性。
4.不能;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
5.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