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语言有什么特色?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实虚相间,整体上 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理 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踏上行程追求理想的决 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歌的语言特点 自然清新、亲切生动。
诗歌说明在都市中生活的人,背负着太 多太多的负担和压力,钢筋水泥失去了生活 的真正意义,我们都有少年时的梦想,我们 都和“春天有一个约会”,跟着诗人起程吧, 去寻找春天,去寻找风景。
整体感知
彷徨求索(1--2)——寻找理想 雨 巷
距离拉开(5--7)——继续彷徨追求
理想出现(3--4)——可望而不可即
《雨巷》写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 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 希望能遇上一个丁香般结着忧愁的姑娘,这 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地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诗人的想像似乎变 成了一种现实,丁香姑娘真的走近了,飘过 了,投出“太息般”“凄婉迷茫”的眼光, 最终又消失在雨巷尽头处。诗中塑造了两位 彷徨者的形象,他们在彷徨中探寻着,相互 走近又相互远离。这是诗人与理想的邂逅, 又是诗人与理想的失之交臂。
1935年何其芳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到天津 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师范任教。开始接触广阔的社 会生活,思想上发生很大变化,写了一批关注现实 的作品,如散文集《还乡杂记》等。1938年他奔 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歌颂新生活、 歌唱光明的主题和朴素明快的艺术风格,构成他这 个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散文 集《星火集》,诗集《夜歌》。1942年5月,他参 加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彻底 的变化,他不再做个人的梦,而是做着“大多数的 中国人的梦”了,散文《我歌唱延安》标志着他的 创作出现另一个新起点。 何其芳后期的作品风格不事雕琢,平实无华。
2、简要分析《雨巷》在“音乐美”方面的体现。 《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气效果 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 A、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 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B、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一开始就拉 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C、复沓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 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 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 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 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D、词的重叠运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 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 展开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 学法点拨: 背诵诗歌,可以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创意诵读。
雷声虫鸣雷声虫鸣行云风筝行云风筝杜鹃鹧鸪杜鹃鹧鸪蜻蜓野兔蜻蜓野兔湖畔桦树林湖畔桦树林鹳鸟草木鹳鸟草木春天春天人间人间起程起程所有的心事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都悄然放晴是非是非霜雪霜雪老板城市老板城市荣辱悲喜荣辱悲喜诗歌一开始写到春雷惊蛰万物苏醒引出?我?诗歌一开始写到春雷惊蛰万物苏醒引出?我?的思绪想起?和春天有一个约会?这样一个美丽的思绪想起?和春天有一个约会?这样一个美丽的心愿
简介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在蒋介石发 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当时他正避居于 施蛰存的家乡。在现实中,戴望舒正处于热恋之 中。《雨巷》收入诗集《我的记忆》中,1929年 4月初版发行,扉页上印有法文“给绛年”字样。 绛年就是作家施蛰存妹妹,戴望舒当时的恋人。 诗集中许多情诗,都是为她所写。雨巷里的丁香 姑娘,也许正是以他的这位恋人为原形的。 这首诗是恋爱情绪与政治情绪的契合,这是 他写政治抒情诗的开端,并初步显示了他此后诗 情的基本风貌:日常生活情绪和政治情绪互相渗 透,合为一体。
精华鉴赏 1、诗中“阴雨的季节太长,/人间的是非太 忙”和春天有什么关系?“好花刚开到一半, /草木在前路上抽芽萌长,/所有的心事都悄然 放晴”,这几句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阴雨的季节太长,/人间的是非太忙”, 一方面讲春天姗姗来迟,一方面暗指自己将 心中的“春天”遗忘。 “好花刚开到一半,/草木在前路上抽芽 萌长,/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表达了诗 人对自己“春天”的把握,、阳光 晒绿了的桦树林,以及鹳鸟,这些春天来临 的征侯,既是实写一种春天正在来临的景象, 又是一种比兴,引出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和开头一段呼应,再次强调 “和春天有个约会”,与第4段的茫然不同, “所有的心事都悄然放晴”,暗示了对“春 天”的把握,所以说,“春天,请你等一 等”。
简介作者 整体感知 精华鉴赏
简介作者
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市。8岁随父母 下放到苏北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现从事专 业写作。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1984 年冬,与诗人丁当、于坚等创办《他们》文 学社团,出版民间刊物《他们》。除在国内 外发表大量诗歌外,还写有诗学论文及小说。 其诗歌《有关大雁塔》被作为日常主义诗歌 的代表作。
3、《雨巷》一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喻 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 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 “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彳亍 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 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拓展探究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有人认为“姑娘” 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 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 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 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 “姑 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着但“道阻且长”, 这就给抒情主人公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有时候, 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故诗人和 “姑娘”是二位一体的说法也有道理。即“我” 是实实在在的“我”,“姑娘”是理想的“我”, 未来的“我”,或另一个层面的“我”。
2、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写得有声有色,可见 可闻,可触可感的? 诗人主要运用通感手法,以具体的比喻意象, 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 及其深层体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欢乐是 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 第二节诗人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抓住欢乐沁 人心脾、暖人身心的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 是一份能使心灵“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 使用,勾勒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 倏忽即逝和清香郁沽的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 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韩东“80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 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入 对日常生活的感觉。 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 诗人中很有影响。他的著名的‘诗到语言为止’的 命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言 人’的角色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意识。他主张当代 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诗人 的责任在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口 语化’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中国当代文 学》)。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 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 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 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 “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 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 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白、美丽的。但这 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 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 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简介作者 整体感知 精华鉴赏
简介作者
焦桐,本名叶振富,台湾高雄人,1956年8月 21日生,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艺术研究所硕士, 曾任《商工日报》副刊编辑等。曾获台湾学生文学 奖,以《怀孕的阿顺仔嫂》获长诗或时报文学奖。 著有诗集《蕨草》(1983)、《咆哮都市》 (1988)、《失眠曲》(1993)。 焦桐于1980年3月开始创作新诗,在《蕨草》 后记中,他说:“对于创作,我的信念一向是歌赞; 对于生命,则赋予正面的肯定。”“面对山水,我 仿佛见到生命深刻的启示,又仿佛听闻某种神秘而 亲切的召唤,童年般的召唤。”这种写作心理在 《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整体感知
雷声、虫鸣 我 和 春 天 有 一 个 约 会 春天 人间 是非 霜雪 老板、城市 所有的心事 都悄然放晴 荣辱、悲喜
行云、风筝
杜鹃、鹧鸪 蜻蜓、野兔
起程
湖畔、桦树林
鹳鸟、草木
诗歌一开始写到春雷惊蛰,万物苏醒引出“我” 的思绪,想起“和春天有一个约会”这样一个美丽 的心愿。实虚相间,以便写“阴雨的季节太长”, 春天姗姗来迟;以便写“人间的是非太忙”,将心 中的“春天”遗忘。 行云、风筝、杜鹃,这些春天的景象,引出 “谁又在岁月的那头召唤?”思绪更深入,可理解 为对人生理想、意义的思考,借用“鹧鸪”这样一 个对象化的存在物,写出自己的“春天”思考还没 有成熟 辞别老板与曾经流连的城市,写出一种“和春 天约会”决心;携带一叠发黄的稿纸和几本未读完 的旧书,荣辱和悲喜的感觉,实际上写出了一定程
《山民》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冷静的、 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 接地掺入对日常生活的感觉”的代表作。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讽刺意味的现代寓言 诗歌。 第1段,“他”和父亲的问答,表现出世 居山中的父辈只知道山外是山,对群山以外 的世界茫然无知。这让我感到“疲倦”。 第2、3、4段,写“他”的思绪。想 “他”应该与父辈有所不同,但只是想想而 已,最后只会埋怨:“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 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精华鉴赏
1、你认为诗中哪几个意象最美?怎样理 解欣赏这些意象? 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 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 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 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 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 “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 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 “我”期待着什么?
整体感知
什么颜色 什么声音
欢 乐
如同悲伤
怎样来的
如我们忧郁
从什么地方来的
精华鉴赏 1、《欢乐》一诗诗题为“欢乐”,它的主旨 是抒写欢乐之情吗? 《欢乐》中诗人以欢乐的意象组合,写 出了应该享受的“欢乐”,反衬出现实生活 的痛苦和忧郁。诗人当时处在黑暗时代,他 时时苦闷着。他所接触的西方世纪末文学的 神秘主义,也给他烙下了悲观、怀疑的印记。 这一首《欢乐》,便是他当时思想和情绪的 写照。 所以,本诗虽名为“欢乐”,实则是写 忧郁苦闷。
简介作者 整体感知 精华鉴赏
简介作者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 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曾发表新 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一 些刊物上发表作品。 何其芳20年代末开始写诗,是30年代现代派 的重要诗人。1935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出《汉 园集》,初次显示他艺术创作的才华。他早期的著 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 等。这个时期的作品倾向于表现个人,表现作者对 美好生活的梦想,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在现实 中找不到出路的郁悒与苦闷。
3、诗人说欢乐也许是“静静地流泪,如 同悲伤”,你如何理解? 这句诗描述了一种欢乐,这种欢乐 也许是历尽艰辛后的意外获得,也许是 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欢乐 与悲伤往往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相伴相 随,相生相长。
简介作者
精华鉴赏
简介背景
拓展探究 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著 名诗人。1928年后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 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 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 名下狱,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 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年因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 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 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 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 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 沉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