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共六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
1、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和()。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2、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两个特点。
3、简述怎样有效的促进学习迁移。
4、请论述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以及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5、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6、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7、简述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8、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o
9、请阐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0、联系实际,简述三种直观教学形式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主观题
1、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2、自觉性和能动性
3、教育系统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接受及掌握经验,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品德。
而迁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可靠标志。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应该掌握和应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以有效促进迁移,提高教学成效。
(1)精选教材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
精选的标准就是迁移规律,即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就是指掌握这些基本内容后,在以后的学习或应用中,许多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无需重新教学或学习只需稍加引导和点拨,学生即可掌握。
这些基本内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精选教材要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
虽然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来作为学科基本内容的教材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作用,所以,应及时注意科学新成果的出现,以新的更重要的、迁移范围更广的原理、原则来代替。
因此,在精选教材时,要注意其时代性,吐故纳新,不断取舍,使之既符合科学发展的水平,又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学习与教学才能省时省力。
否
则迁移效果小,甚至会阻碍迁移的产生。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其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
一体化、网络化。
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是一致的,其关键是建立教材内容之间的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联系。
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可以将繁琐、无序、孤立的信息转化为简明、有序、相互联系的内容结构。
而有组织的合理的教材结构又可以
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的加工与理解,有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学习
达到融会贯通。
(3)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教学程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宏观方面,即对学习的先后顺序的整体安排;二是微观方面,即具体的每一节课的安排。
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都应该把各门学科中的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内容的学习置于首要地位。
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不易把握所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这直接影响着认知结构的构建,同样也影响到迁移。
(4)教授学习方法
许多研究和实际教学都证明,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关。
学
生虽然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致使迁移受阻,表现在不能有
效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可以说是促进有效学习的一些手段、措施,是培养
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授必要的学习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迁移能力,提高学习与教学的效率。
4、(1)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困扰
大学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及所接受的性教育的贫乏,未形成稳固、正确的性道德观、恋爱观,自控力弱。
有些学生的性心理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待恋爱问题简单幼稚,重外在形式,缺乏深刻的相互了解、责任意识。
有些学生由于性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导,过分压抑,情绪不稳定。
这导致大学生在恋爱与性心理方面产生了以下方面的困扰:①性认识的偏差。
②性冲动的困扰。
③性焦虑和性行为的困扰。
④两性交往的不适。
⑤不稳定性,耐挫力弱。
(2)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
①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
②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
③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
④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5、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
(1)问题情境性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
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情况。
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则是问题情境的消失。
(2)目的指向性
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指向的活动,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操作,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3)操作序列性
问题解决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只包括一个心理步骤、只需要简单的记忆提取活动,虽有明确的目的性,但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4)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有认知成分的参与,它的活动依赖于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进行。
有些活动尽管有目的,且包括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没有重要的认知成分参与,主要是一种身体的活动,也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6、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7、(1)社会助长及其性质与机制
①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②社会助长的性质与机制。
社会助长作用虽然广泛存在,但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
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最终会变为社会干扰。
群体背景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
如果工作为简单的机械操作或手工活动,则群体的背景会起到社会助长作用。
如果工作为需要一系列判
断、推理等复杂的思维工作,则群体的背景会造成社会干扰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
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群体背景能够引起行为内驱力的增加,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的
竞争和被评价意识。
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思维工作,群体所造成的社会干扰作用,是因为他人
的存在和由其造成的种种干涉,导致人的精神不集中所致。
(2)社会惰化及其机制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增加,每个人所付出的个人努力程度也会相应地下降。
社会惰化作用在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原因是,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
在以下几种情境下,人们倾向于较少出现社会惰化作用:①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②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卷入水平;③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④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⑤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
8、心智活动方式
9、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1)观察学习的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表征;动作再现过程是以内部表征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信念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2)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一榜样与示范
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一般而言,教师向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有两条途径:言
语教诲和身体力行。
教育者仅仅对学生进行口头教育是难以奏效的,言行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
教育效果。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
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示范行为的独特性、复杂性、流行性和功能性价值等也影响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独特而
简单的活动容易成为观察的对象。
榜样行为愈流行,愈容易被模仿。
相对于亲社会行为而言,
人们较易模仿敌对的、攻击性的行为,榜样行为被奖励比被惩罚更能引起模仿的倾向。
榜样行
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它们对于观察学习的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
(3)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一强化
若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没有强化,学习者也能从各种示范行为中获得有关信息,学会新的行为模式。
强化则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
10、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
观。
各自内容及优缺点如下:
(1)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
①实物直观的优点: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
②实物直观的缺点:由于实物直观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联系在一切,并且由于受时空与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的特征与联系难以在实物直观中直接被觉察。
因此它不是唯一的直观方式,还必须有其他种类的直观。
(2)模像直观
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
所谓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
①模像直观的优点: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并且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不受实物直观的局限,提高直观效果,扩大直观范围。
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窕的重要内容。
②模像直观的缺点:由于模像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使通过模像直观获得的知识能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应注意将模像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模像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3)言语直观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①言语直观的优点,②言语直观的缺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二)
一、主观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2、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性:()、()和()。
3、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的(),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4、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
5、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从()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
6、请从系统的观点谈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
7、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
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9、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只是让个体掌握()的那一套道德准则体系。
10、简述教学测验有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主观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高等教育的科学学问题是对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一些基本看法,具体包括高等教育
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高等学校
教师心理等。
(2)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主要阐述与高等教育教学有关的共同的学习心理规律。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
②对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需要的培养途径,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等的探讨;
③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观点,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等的探讨。
(3)教学心理研究
教学心理研究主要阐述高等教学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的规律,教材的直观与知识的感知,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知
识的识记与信息的编码,知识的保持与信息的存储的讨论;
②对学习策略、心智技能的实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
成与培养途径等的讨论;
③对问题解决的实质、理论模型,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条件,创造能力及其培养等的讨论。
(4)德育心理研究
德育心理研究主要阐述狭义的高等教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对
自我意识的基本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等的讨论;
②对态度与品德的基本结构,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态度与品德培养的主要途径等的讨论;
③对群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种类,大学生班集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调
适等的讨论;
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咨询原则与方法等的讨论。
(5)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主要阐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与规律,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对教学设计的作用与基本观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
媒体选择的设计等的说明;
②对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涵义与种类,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教学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等的说明。
2、流畅性,灵活性或变通性,独特性
3、心理学基础理论,职业心理技能
4、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
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5、发展的原则,发展
6、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
从系统的观点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其基本特点和遵循的原则分别为:(D系统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
①以系统论观点作为制定和评价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决策和教学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③努力使设计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指南。
④重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⑤强调教学的出发点既要考虑教学任务,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分析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⑥把教学任务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以明确无误的、可操作的项目来表示。
⑦重视对教学效果做客观的科学测量,评定效果时还要参照教学过程的初始状况等等。
④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了问题,还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成成分去详察细究。
7、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
(2)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有时有助于解决问题,有时妨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3)原型启发与联想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4)情感与动机状态
一般而言,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
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
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但动机过强,也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
(5)个性因素
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
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
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9、自身所属文化
10、教学测验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
(1)根据测验目的划分
①常模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
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
它着重学生个人之间的比较,适于区分学生的成绩水准,可供选拔、编班、编组之用。
这种测验要求测得的分数变异性要大,得分的范围要广,充分显示个别差异;要求试题有很强的鉴别力。
②标准参照测验。
这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
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绝对的,不是表示他在同辈集体中的相对位置。
学生的学业成绩宜用学习的数量和程度来表示,而且只有与预先规定的某种标准加以比较才具有确定的意义。
这种测验的试题必须正确地反映教学目标,才能作为评价的标准,试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同要测定的内容和范围一致。
(2)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
①准备性测验。
这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未来的教学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是否具有完成新的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有效地安排教学。
准备性测验一般属于掌握性测验,试题难度较低,考核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②形成性测验。
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形成性测验也属于掌握性测验,试题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可难可易,一般由任课教师本人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教学情况实施。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反馈一调节功能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来实现。
③总结性测验。
这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考察教学目标达到何种程度,判明是否有必要修订教学目标,重新进行补救教学;检查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得当,教材的安排是否合理并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便对整个教育活动所取得的较大成果作更
为全面的评价。
(3)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
①标准化学绩测验。
这是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共同按照标准化程序为受过某种教学或训练的人员编制的测验,目的在于评价经教学或训练后的实际工作表现。
标准化程序包括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编成测验的试题;选取有代表性的被试,从而得到有代表性的一组分数;根据测得分数的统计分析,求出常模;按照规定程序建立效度与信度;明确规定施测步骤和记分方法。
②教师自编测验。
这种测验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自行设计和编制,用来考察学生学习进步情况的测验。
教师自编测验操作过程简单,施测手续方便,应用范围一般限于自己所任教的学科。
自编测验应遵循的原则:测验应能测量明确规定的学习结果,忠实反映教学目标;测验应能测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教材的代表样本;测验应按预期的学习结果选择试题类型;测验要有效、可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