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
在电化学研究中,循环伏安法是一种简单而又强大的研究方法。
通过循环伏安法,
可以对电极可逆性进行判断:反应是可逆的,则曲线上下对称,若反应不可逆,则曲线上下不对称;判断电极反应机理的判断:如电极吸附现象、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物等;更重要的是,循环伏安法能够用于实验中的定量分析。
接下来,运用实验数据来答疑解惑。
通常我们选择铁氰化钾体系(Fe(CN)63-/4-)对电化学行为中的可逆过程进行研究,它的氧化与还原峰对称,两峰的电流值相等,两峰电位差理论值为0.059V 0 通常电极表面的处理对该理论值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选择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选择AI2O3抛光粉将电极表面磨
光,然后在抛光机上抛成镜面,最后分别在1:1乙醇、1:1HNO3和蒸馏水中超
声波清洗15秒。
另外,溶液是否除氧,这个也是必须考虑的,我们选择通高纯
N2除O2 o在电解池中放入 5.00 x l0-4mol/LK3(内含0.20mol/L KNO3 ,作为支持电解质。
支持电解质的浓度实际上也对实验有影响,此处暂不考虑)。
插入工作电极、铂丝辅助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设置电化学工作站中的参数,参数的设定需要不断的尝试,根据电化学工作站窗口显示的图形调节出合适的参数
图一的i-E曲线即为循环伏安图。
从循环伏安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峰电流和两个峰电位,阴极峰电流ipc,峰电位以Epc(jpc)表示;阳极峰电流ipa,峰电位以
Epa 表示。
ipc 或ipa 的下标的 a 代表 anode, c 代表 cathode。
我们可知道,
A Ep=Epa-Epc=56/n (单位:mV)( n为反应过程中的得失电子数),ipc与
ipa的比值越接近于1,则该体系的可逆程度就越高。
这是判断可逆体系的最直接的方法。
OOOOOOOOODOOAUOOOO 987<05
从321 12 3 4-^5-7- 从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界面,可以得出氧化峰电位为 Epa=227mV,峰电流为
ipa=-1.91 '10-6A ;还原峰电位是 Epc=170mV ,峰电流是 ipc=1.9 '10-6A 。
氧 化峰与还原峰电位差为57mV (直接比较横坐标数值即可),峰电流的比值为: ipa/ipc=1.005 "1。
由此可知,pH=7时,铁氰化钾体系(Fe (CN )63-/4-)的
电化学反应是一个可逆过程。
(通常都是借助该体系与其它体系进行比较,鉴别 电极的优劣以及反应可逆程度)。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扫速与峰电流及峰电位的关系。
本实验室通常选择铁氰化钾 作为实验对象。
不同扫描速率 100、200、300、400mV/s ,分别记录从-200〜
+600mV 扫描的循环伏安图。
记录循环伏安曲线,观察峰电位和峰电流,判断
电极活性。
O
-
图二:不同扫描速率下铁氰化钾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
将不同扫描速率100、200、300、400mV/s 的循环伏安曲线进行叠加,如上图 所示。
由图可知,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峰电流也增加。
且分别测量他们的峰数 据可以得到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
根据电化学理论,对于扩散控制的电极过
程,峰电流ip 与扫描速度的二分之一次方呈正比关系,即ip 〜n1/2为一直线。
对于表面吸附控制的电极反应过程,峰电流 ip 与扫描速度呈正比关系,即ip 〜 n 为一直线。
v A
l/2ipa 关系曲线图
OCOOCDOS
Q.QOQaOOB
0 DOCX) 007
0 0000066
aaoacDos
0 DOM DM
0DCM0DO3
0 0000002
0 DGOOOOl
0 0.005 0.01 0015 D.D25 Q ・潞 O-Q35 0.04 0.045y = 0.00OQ2X 十 CLCKJEUI =0.98399 —
v A
l/2一一巾匚关系曲线图
0 0000005 0 0000007
O.DGM006
0 0000 DOS
ocwe-XM
0,0300 003
0 OOM 002
0 DOODOOl
G.0C5 0.01 0015 0.02 D.Q25 0.M 住 03 5 004
0. 妇折遽度y 七[rrwQ 1/2
图三:扫描速率与峰电流的关系曲线
以上详细介绍了循环伏安法在电化学应用中的定量分析, 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 正。
最后,我针对微信留言区的问题来做解答。
一、 计算扩散系数时,n 是否取值?
答:物质的扩散系数表示它的扩散能力, 结合物理化学中谈到的菲克定律,扩散 系数是沿扩散方向,在单位时间每单位浓度梯度的条件下, 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 扩散某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质量扩散系数D 和动量扩散系数v 及热量扩散系数 a 具有相同的单位(mT/s )或(cm A 2/s ),扩散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扩散 物质和扩散介质的种类及其温度和压力。
二、 测试时,搅拌溶液对 CV 曲线有什么影响,峰电流与峰电位怎么变化?¥ = 0,00002x + 0.00001 心 0-9S505
答:搅拌溶液,对CV曲线是有很大的影响,人为搅拌破坏了界面扩散状态,能够及时补充电解质,使得氧化还原电流增大。
同时,溶液有波动,会影响曲线的稳定性。
但是,如果电极界面有气泡产生(比如析氢或者吸氧反应),电极界面会不断的析出气泡。
如果不搅拌,气泡就会吸附在电极表面,造成电极与溶液隔离,测出来的CV曲线就会不准,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搅拌来促进气泡快速逸出。
三、极化控制与扩散控制
极化可分为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浓差极化:可逆且快速的电极反应使电极表面液层内反应离子的浓度迅速降低
(或升高)---- > 电极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反应离子浓度不一样,形成一定
的浓度梯度----- > 产生浓差极化----- > 电极表面液层的离子浓度决定了电极
的电位,此电位偏离了电极的平衡电位,偏离值称为浓差过电位。
电化学极化电极的反应速度较慢———当电流密度较大时,引起电极上电荷的累积---------- > 产生电
化学极化一一极的电位取决于电极上所累积的电荷,此电位偏离了电极的平衡电位。
但是与反应活化能有关的极化都是不可消除。
扩散控制:它是化学反应速率因反应速度过快,无法由分子完成而是由扩散来控制的现象。
扩散控制是由于化学反应太快,扩散来不及供给反应以足够的分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