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5-87《混合运算》信息窗1
【教材简析】
信息窗1是“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文具,借助问题“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借助问题“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要花多少钱”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问题,并能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四则运算(没有括号)顺序。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会解答两步混合运算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没有括号)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小志愿者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贴、自主学习单等。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星期六,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要去福利院做小志愿者,他们打算去超市买些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买40本笔记本
需要多少钱?买30支钢笔需要多少钱?
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买这些文具一共需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从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探究数量关系
1.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不要急于回答,请你将算式写在自主学习单上,并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
全班交流。

预设:29元是每个文具盒的价格,10个是买的个数,290元是
买文具盒一共要花多少钱,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就是求10个29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谈话:也就是用每个文具盒的价格乘买的个数等于总钱数。

板贴:每个文具盒的价格×买的个数=总钱数
谈话:买40本笔记本、30支钢笔各需要多少钱?请你算一算,做完后把你的想法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时,老师板书学生的算式。

谈话:老师发现你们都是这样列式解决笔记本和钢笔的总价钱的。

也就是笔记本的总价钱等于……,钢笔的总价钱等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每本笔记本的价格×买的本数=总钱数;每支钢笔的价格×买的个数=总钱数。

2.抽象数量关系。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象每个文具盒的价格、每本笔记本的价格、每支钢笔的价格等等我们叫做单价,个数、本数、支数等等,叫做数量,一共要花的总钱数叫做总价。

想一想,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将板贴换为单价×数量=总价)
3.丰富数量关系。

谈话:除了文具,四年级一班的同学还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买了一些食品,这是他们的购物小票,你能看得懂吗?哪位同学能说说从小票中你知道了什么?
像每千克、每瓶、每盒、每袋、每碗、每套等的价钱也叫单价。

同学们,你发现了没有,单价其实是由人民币单位和另一个计量单位
组合而成的,如4元/包(老师把两个单位“元”和“包”圈出来)这张小票中有些信息不小心被墨汁弄脏了,看不清的地方你能帮忙算出来吗?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结合回答适时板贴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教师小结: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我们在记这三个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各分部之间的关系推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购物问题,所以这三个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4.拓展数量的理解
谈话:这是四年级一班同学给福利院小朋友买苹果的记录,要求苹果的总价,必须知道什么?老师这儿有好几条单价信息,你能选择
合适的单价信息来解决总价吗?小组交流
追问:为什么选择每箱35元?(画出数量“箱”和单价中的“箱”)谈话:在什么情况下,用每千克7元的单价?每只2元呢?
教师小结:如果单价信息比较多,我们在选择单价时要注意与数量相对应。

【设计意图】激活生活经验,丰富完善概念,通过辨析,关注单价、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拓展应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混合运算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买40本笔记本和30去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的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在练习学纸上试一试吧,同位两人都做完的,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1.学生独立试做。

教师巡视,让三名不同做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全班交流。

谈话:对于这一道题,我们想到了分步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方法,下面我们重点来看看混合运算。

5×40和8×30分别求的是什么?为
什么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预设:要求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多少钱,要先算出笔记本的总价和钢笔的单价,再相加就可以求出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多少钱。

谈话: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法和减法是低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高级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像这种前后是乘法或除法,中间是加法或减法模样的算式,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叫作扁担算式。

这位同学是先算第一个乘法,后算第二个乘法,再相加,这位同学是把两个乘法算式同时做,再相加,你发现哪一种计算方法更简洁?是的,像这样的扁担算式,可以同时完成乘法或除法计算,使得脱式过程更简洁。

3.练一练
11×5+12×4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练习纸。

(评价:不仅结果做对了,看!这等号上下对得多齐呀,你呢?)
【设计意图】把解决问题与混合运算的教学结合起来,在三年级学习过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运算中,注重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迁移类推,触类旁通掌握扁担算式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拓展,深化认识
1.火眼金睛辨对错
谈话:吴老师也做了几道混合运算,帮我批一下,我做得怎么样?(类型丰富些,有运算顺序错的,有算错结果的)
2.练一练
11×7-15×4 150+120÷6×5
学生自主完成在学习卡上
追问: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适时总结:一审(运算顺序,用横线划出来),二算(按照审好的运算顺序认真计算),三验(及时检验)。

3.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在去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买钢笔时,正好碰上商场搞促销活动。

出示
1支8元
1盒(10支)70元
提出问题:30支钢笔怎样买最便宜?
预设:大部分学生会想到买30支钢笔正好是3盒,每盒70元,只要用210元就可以了。

继续问:如果要买29支呢?你想怎样买?算一算它的总价吧。

预设:方法1:8×29
方法2:70×2+8×9
方法3:70×3
小结:花最少的钱还多得到一支,你真有经济头脑。

看来买东西也有学问呀!
【设计意图】在辨析评判中将混合运算常见的错误集中呈现,有
利于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通过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喜欢探究。

四、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1.谈话: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
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过
程……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自主反思与教师引导下的回头看深度结合,通过回顾梳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混合运算》的学情分析
“单价、数量、总价”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生活之中早就与之打过交道;已知物品价格和数量求总价的一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不费吹灰之力;总结数量关系也踊跃发言。

但在表面热闹的背后,却隐藏一些被忽视的问题。

一是单价概念理解片面,二是单价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认识不足。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首先要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单价的概念,明白单价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价格,可能是多个一组、一份的价格;也可能是一段时间或一部分重量、长度、面积的价格;明确单价是由人民币单位和计量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

并且学以致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它们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混合运算》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师从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借助生活实例,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激活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丰富完善概念,通过辨析,关注单价、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拓展应用,发展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解决问题与混合运算的教学结合起来,在三年级学习过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运算中,注重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迁移类推,触类旁通掌握扁担算式的计算方法。

在辨析评判中将混合运算常见的错误集中呈现,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明显提高,通过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喜欢探究。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小志愿者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混合运算》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的教学选取了小学生做志愿者去商场购物的主题情境。

购物本身是学生很熟悉,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有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模型思想。

再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分步算式,然后过渡到综合算式,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知识冲突,通过对比,引入新知的探究,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

教材将混合运算的顺序融入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将问题解决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紧密结合,运算顺序的探究也顺理成章。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混合运算》评测练习
一、自主探究
1.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答: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元。

二、自主练习
1、 11×7-15×4 150+120÷6×5
2、怎样买最划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买30支怎样卖最划算?29支呢?
《混合运算》课后反思
1.激活生活经验,丰富完善概念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基础的实际情况出发,酌情补充单价的表现形式,激活学生的经验与经历,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较为全面的认知。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单价的概念,明确单价是由人民币单位和计量单位组成的符合单位。

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学生的认知由片面、模糊到全面、清晰。

2.观察辨析,关注单价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较好的掌握了单价的复合单位,联系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单价与数量的计量单位必须相对应,学生在辨析中弄清一致性的必要。

这样即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这两个量,又促进了单价概念的巩固。

3.拓展应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设计了“怎样买最划算”的应用练习,学生们在停顿、辩论中有了体会,他们在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发展、发散了思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深入钻研教材,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拓展了探究的空间。

《混合运算》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会解答两步混合运算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教材选用学生做小志愿者去超市购物的主题情境,购物本身学生很熟悉,也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有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同时,小志愿者的主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