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称.职(chèn)女娲.(wā)滑稽.(jī)爵.士(jué)
B.裁.剪(cái)附和.(hé)御聘.(pìn)揉.团(róu)
C.澄.澈(chén)气概.(gài)蓬.勃(péng)庇.护(bì)
D.中.伤(zhōng)开辟.(pì)缥.缈(piāo)杞.人忧天(q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辩别妥当炫耀眉开眼笑B.头街勋章狡猾爱慕虚荣
C.寂寞掺和气概神通广大D.凯歌陛下钦差兴高彩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做人要有主见,对于别人的言论,不好总是随声附和
....。

B.我不认为他的行为已到了不可救药
....的地步,我们仍应尽量带助他。

C.林苑内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比比皆是,一入苑便让人力不暇供
....,流连忘返。

D.战争除了伴随着骇人听闻
....的杀戮和恐怖之外,它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A.添一点儿什么
..东西进去呢?
B.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C.谁也不愿让人知道自己
..什么也看不见。

D.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
....所讲的话是真的。

5.给下列句子排序,顺序合理且语言连贯的一项是
①花欲其娇丽,叶欲其密茂,而林则以疏,以落而愈显。

②茂林,密林,丛林,固然是令人有苍苍翳翳之感。

③然而究不如秃枯的林木,在那些曲径之旁,飞蓬之下,分外有诗意,有异感。

④“春”以花艳,“夏”以叶鲜,说到“秋”来,便不能不以林显了。

A.②③①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
6.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金鼻白毛老鼠精因为在灵山偷食了观音的香花宝烛,被李天王父子拿住,后又饶了它性命,于是被托塔天王认作干女儿。

B.悟空在比丘国半夜变成蝼蚁儿从柜子中出来飞入皇宫,变出许多小行者,把皇帝、皇后、宫女、大小官员等都剃子光头。

C.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长妈妈虽然善良,朴实,但是她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作者对她感到很反感。

D.在《五猖会》中,作者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7.默写。

(1) 默写下列两首古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

,。

秋夕
杜牧
,。

,。

(2) 默写下列两则《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三小题。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①,人生看得几清明②。

【注】①雪:这里喻指梨花。

②清明:清澈明朗。

(1) 诗中表现了梨花的什么特点?
(2)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诗歌一、二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3) “惆怅”一词是全诗的诗眼,结合诗句说说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四小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①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不买。

子侄以为言②,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①直:同“值”,价值。

②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1) 解释加点的字词。

i 元方因.告其人曰
ii 但.无出水处耳
iii 买者闻.之
iv 遽辞.不买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i 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ii 不尔,是欺之也。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陆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4) 从本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小题。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

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
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

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
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

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

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

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

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诫过我
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
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 余年造林5 万多亩。

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
须下一番修炼功夫。

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

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
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

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1) 请结合本文拟写一个标题,要求能够体现全文的主要观点。

(2) 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

接着,。

最后,。

(3) 如果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哪一个合适?为什么?
A.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

B.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 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
①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

村外公路狭
窄,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

村里房屋低矮,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
②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
的篱笆。

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面是别家的石墙。

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

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

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刚沐浴过的婀娜女子。

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

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
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是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④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⑤“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

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

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

”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

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

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

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

⑦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

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

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

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

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

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

⑧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

鲜花的篱笆,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

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

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少年外出打工,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

常夜露宿街头的他,到中年还未成家,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

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

在节目中,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

“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

”他的善良和执著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

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

⑨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

然而,作为世间众生,我们却可以以美好的情趣、温暖的善意,以热爱和执著,为生命加一道花的篱笆,让路过我们生命的人,分享一片明丽,一缕馨香。

(1) 文章围绕题意写了三个小故事,试仿照事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另外两件事。

(1)亲戚邻居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
(2)
(3)
(2) 第②段中画线处的最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4) 文章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选文题目“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有哪些含义?
12.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欢剧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 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
1. 【答案】A
【解析】B.附和.hè;C.澄.澈chéng;D.中.伤zhòng。

2. 【答案】C
【解析】A.辨别;B.头衔;D.兴高采烈。

3. 【答案】C
【解析】“力不暇供”是指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语境不符。

4. 【答案】D
【解析】老百姓们是名词。

5. 【答案】B
6. 【答案】D
【解析】A.应是偷食了如来的香花宝烛;B.应为灭法国;C.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应是怀念、感激。

7. 【答案】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 择其善者而从之;逝者如斯夫
8. 【答案】
(1) 洁白、繁多。

(2) 梨花如雪花般洁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枝青青透着浓郁的春色,柳絮漫天飞扬舞时,
梨花也已经开满全城。

(意思对即可)
(3) “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9. 【答案】
(1) i 于是。

ii 只,只是。

iii 听说。

iv 推辞,拒绝。

(2) i 这个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ii 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3) 陆元方宁可房子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其正直,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

(4) 做人要坦诚,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解析】
(4) 参考译文:陆少保,字元方。

(他)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

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
(房子)的人要求拜见。

元方于是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房子的人听说这件事后,立刻推辞不买了。

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10. 【答案】
(1) 示例: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2) 提出本段观点:静的好处很多;
通过引用论证,引用《大学》和诸葛亮的话强调安静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进行举例论证,列举曾国藩给自己定“静坐”的“日课”来证明观点。

(3) A 更合适;达摩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本段的观点: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
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B 未能证明这一观点。

(4) 一个人想追求安静,但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想静就能静下来的。

11. 【答案】
(1) 年轻女子送食物给朝鲜老乡;拾荒歌者参加文艺节目,怀着梦想倾情献唱。

(2) 细致描绘出亲戚邻居家花篱笆的绚烂明媚,表达了“我”的惊喜、赞叹之情,衬托出亲戚邻居对
生活的热爱。

(3)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花儿比作“一群美丽的女儿”,生动形象地描写男人对自己花儿的欣赏,表
现了他对花儿由衷的喜爱之情。

(4) 结构上总结全文,与题目相照应;内容上点明主旨:希望我们以美好的情趣、温暖的善意,
以热爱和执著装点生活,感染他人。

(5) ①指深山里亲戚邻居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②指用善良、执著等美好的品
质装点人生,感染了周围的人。

12. 【答案】略
【解析】题意理解:这是--篇半命题作文,需补充内容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如“假如我是老师、医生、外星人、一只鸟,一棵……”补充内容不受时空物种的限制。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以第一人称描写自己成为某人或某物的活动。

本题虽然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但相对比较适合写记叙类文章,无论写一般记叙文还是散文都要围绕明确的中心,想象要合理,选材有新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