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8-8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焦点 F1 向∠F1AF2 的外角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 D,则点 D 的 轨迹方程是( )
A.直线
B.圆
C.椭圆
D.双曲线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解析 如图,由椭圆定义知 |AF1|+|AF2|=|AF2|+|AM|=2a=|F2M|. 又 D 为 F1M 的中点,O 为 F1F2 的中点, ∴|OD|=12|F2M|=a. ∴点 D 的轨迹是圆. 答案 B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2)由几何性质意义知,l 与平行于 l 的椭圆 C 的切线 l′的距
离等于 Q 与 l 的距离的最小值.设 l′:x+2y+D=0.将其代入椭
圆方程消去 x,化简得:16y2+12Dy+3(D2-4)=0.
∴Δ=144D2-192(D2-4)=0⇒D=±4,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对点自测
知识点一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f(x0,y0)=0 是点 P(x0,y0)在曲线 f(x,y)=0 上的充要条 件.( ) (2)方程 x2+xy=x 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 (3)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x2= y2.( ) (4)方程 y= x与 x=y2 表示同一曲线.( ) 答案 (1)√ (2)× (3)× (4)×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5.已知两定点 A(-2,0),B(1,0),如果动点 P 满足|PA|=2|PB|, 那么点 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设 P(x,y),由|PA|=2|PB|, 得 x+22+y2=2 x-12+y2, ∴3x2+3y2-12x=0,即 x2+y2-4x=0. ∴P 的轨迹为以(2,0)为圆心,半径为 2 的圆. 即轨迹所包围的面积等于 4π. 答案 4π
l′和 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12-5 4|.
∴点
Q
到
l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85
5 .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规律方法】 (1)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 列方程化简.其关键是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来.
(2)求轨迹方程时,最后要注意它的完备性与纯粹性,多余的 点要去掉,遗漏的点要补上.
B 两点,当圆 P 的半径最长时,求|AB|.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听 课 记 录 由已知得圆 M 的圆心为 M(-1,0),半径 r1=1; 圆 N 的圆心为 N(1,0),半径 r2=3.
设圆 P 的圆心为 P(x,y),半径为 R. (1)因为圆 P 与圆 M 外切并且与圆 N 内切,所以|PM|+|PN|= (R+r1)+(r2-R)=r1+r2=4.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 C 是以 M,N 为左、右焦点,长半 轴长为 2,短半轴长为 3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x42+y32= 1(x≠-2).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2)对于曲线 C 上任意一点 P(x,y),由于|PM|-|PN|=2R-
2≤2,所以 R≤2,当且仅当圆 P 的圆心为(2,0)时,R=2.所以当圆
P 的半径最长时,其方程为(x-2)2+ Nhomakorabea2=4.
若 l 的倾斜角为 90°,则 l 与 y 轴重合,可得|AB|=2 3.
因为|MA|=|MB|, 所以|MC2|-|MC1|=|BC2|-|AC1|=3-1=2. 这表明动点 M 到两定点 C2、C1 的距离的差是常数 2,且小于 |C1C2|=6.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动点 M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左支(点 M 到 C2 的距离大,到 C1 的距离小),这里 a=1,c=3,则 b2=8,设点 M 的坐标为(x,y),其轨迹方程为 x2-y82=1(x≤-1).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第八节 曲线与方程(理)
基础回扣·自主学习
热点命题·深度剖析
特色专题·感悟提高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高考明方向 1.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2.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利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 本方法. 3.能够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考点三
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例 3】 如图,设 P 是圆 x2+y2=25 上的动点,点 D 是 P 在 x 轴上的投影,M 为 PD 上一点,且|MD|=45|PD|.
(1)当 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 M 的轨迹 C 的方程; (2)求过点(3,0)且斜率为45的直线 l 被 C 所截线段的长度. 【思维启迪】 找出 M 与 P 坐标间的关系.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2.方程(x2+y2-4) x+y+1=0 的曲线形状是( )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解析 由题意可得 x+y+1=0 或xx2++yy+2-1≥4=0,0, 它表示直线 x+y+1=0 和圆 x2+y2-4=0 在直线 x+y+1=0 右上方的部分. 答案 C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3)定义法:其动点的轨迹符合某一基本轨迹(如直线或圆锥曲 线)的定义,则可根据定义采用设方程,求方程系数得到动点的轨 迹方程.
(4)代入法(相关点法):当所求动点 M 是随着另一动点 P(称之 为相关点)而运动.如果相关点 P 所满足某一曲线方程,这时我们 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再把相关点代入曲线方程,就 把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转化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 法叫做相关点法或代入法.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知识点二
求曲线的方程
3.已知点 P 是直线 2x-y+3=0 上的一个动点,定点 M(-1,2),
Q 是线段 PM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MQ|,则 Q 点的轨迹方
程是( )
A.2x+y+1=0 B.2x-y-5=0
C.2x-y-1=0 D.2x-y+5=0
若 l 的倾斜角不为 90°,由 r1≠R 知 l 不平行于 x 轴,设 l 与 x
轴的交点为 Q,则||QQMP||=Rr1,可求得 Q(-4,0),所以可设 l:y=k(x
+4),由 l 与圆 M 相切得
1|3+k|k2=1,解得
k=±
2 4.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当 k= 42时,y= 42x+ 2代入x42+y32=1,并整理得 7x2+8x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听 课 记 录 (1)设动点 P(x,y), 则M→P=(x-4,y),M→N=(-3,0),P→N=(1-x,-y), 由已知得-3(x-4)=6 1-x2+-y2, 化简得 3x2+4y2=12,即x42+y32=1. ∴点 P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 C:x42+y32=1.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问题 2 求轨迹与轨迹方程有什么不同? (1)求轨迹方程时,要注意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是一一对应 关系.检验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方程的化简是否是同解 变形;二是是否符合题目的实际意义. (2)求点的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不同的要求,求轨迹时,应先求 轨迹方程,然后根据方程说明轨迹的形状、位置、大小等.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R 热点命题·深度剖析
研考点 知规律 通法悟道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问题探究 问题 1 求曲线的方程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1)直接法: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如 距离与角)的等量关系,或这些几何条件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我 们只需把这种关系转化为 x、y 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2)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 据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高频考点
考点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例 1】 已知 M(4,0),N(1,0),若动点 P 满足M→N·M→P=6|N→P
|. (1)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设 Q 是曲线 C 上任意一点,求 Q 到直线 l:x+2y-12=0
的距离的最小值.
【思维启迪】 设动点坐标,列式化简即可.
J 基础回扣·自主学习
理教材 夯基础 厚积薄发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 C 上的点与一个
二元方程 f(x,y)=0 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 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 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变式思考 1
如图所示,过点 P(2,4)作互相垂直的直线 l1,l2,若 l1 交 x 轴 于 A,l2 交 y 轴于 B,求线段 AB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解 设点 M 的坐标为(x,y),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A 点的坐标为(2x,0),B 点的坐标为(0,2y). ∴P→A=(2x-2,-4),P→B=(-2,2y-4). 由已知P→A·P→B=0,∴-2(2x-2)-4(2y-4)=0,即 x+2y-5 =0. ∴线段 AB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2y-5=0.
方程叫做 曲线的方程 ,这条曲线叫做 方程的曲线 .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知识点二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 P(x,y). 3.列式——列出动点 P 所满足的关系式. 4.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 其转化为 x,y 的方程式,并化简. 5.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考点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 2】 已知圆 M:(x+1)2+y2=1,圆 N:(x-1)2+y2=9,
动圆 P 与圆 M 外切并且与圆 N 内切,圆心 P 的轨迹为曲线 C.
(1)求 C 的方程;
(2)l 是与圆 P,圆 M 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 与曲线 C 交于 A,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变式思考 2 已知圆 C1:(x+3)2+y2=1 和圆 C2:(x-3)2+y2 =9,动圆 M 同时与圆 C1 及圆 C2 相外切,求动圆圆心 M 的轨迹 方程.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解 如图所示,设动圆 M 与圆 C1 及圆 C2 分别外切于点 A 和 点 B,根据两圆外切的充要条件,得|MC1|-|AC1|=|MA|,|MC2|- |BC2|=|MB|.
-8=0,解得 x1,2=-4±76
2 .
所以|AB|= 1+k2|x2-x1|=178.
当 k=- 42时,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AB|=178.
综上,|AB|=2 3或|AB|=178.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规律方法】 高考中常常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或圆锥曲线 的几何性质确定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 解方程组,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交点、弦长、中点、面积、 距离、定值、定点及范围问题.解答时注意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 若不确定则需要分类讨论进行求解.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备考知考情 1.求曲线的轨迹或轨迹方程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2.常以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为载体,有时会与向量交汇 考查.考查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等求轨迹的方法. 3.题型大多数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属中高档题.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解析 由题意知,M 为 PQ 中点,设 Q(x,y),则 P 为(-2- x,4-y),代入 2x-y+3=0 得 2x-y+5=0.
答案 D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十四分。
4.F1、F2 为椭圆x42+y32=1 的左右两焦点,A 为椭圆上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