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技版九年级物理《磁是什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是什么》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路上,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
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入学科教学,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生成性。
以“随堂探究卷”为桥,架师生互动平台,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质性评价手段。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接感知出发,逐步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学生对磁铁等磁现象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但是不明白具体的磁现象与磁本质。
本教案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磁现象与磁本质,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科学理念,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磁是什么》是九年级物理教学第十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是引入磁现象,为以后学习磁场以及电磁现象做铺垫。
第一节第一部分“认识磁现象”主要是通过回顾小学知识进而引出磁现象,第二部分“磁体的周围有什么”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得出磁场的概念,并引出第三部分“磁感线”了,进而对磁场进行描述,最后一部分“地磁场”主要介绍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磁场,从课本知识引入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分四部分进行:第一步是认识磁现象,第二部是实验探究磁体的周围有什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和交流与合作;第三部分介绍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的概念,第四部分通过介绍地磁场来对我们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讲解。
关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建议要引导学生弄清思路。
本节教材中,实验设计思路是:根据实验原理,明确要测的物理量是磁场,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本节的实验设计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很有益处。
★学情分析★
因为磁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在实验中对于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很容易得出,但是没有接触的物体是如何产生力的学生比较好奇,故引入自然但对于磁感线的画法学生接触较少,需加强练习。
★学法引导★
1.通过对磁体周围磁场的探究,掌握一种科学方法:即用具体的看得见的小铁屑证明抽象,看不见的磁场存在;
2.感受“类比”的思维方法,如同力的图示一样,用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
3.如何判断磁场的方向?
方法一: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方法二:小磁针N极的受力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方法三:小磁针S极的受力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方法四:磁感线在某点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2)知道磁极间有相互作用,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以及磁体的磁极。
(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知道磁感线,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初步认识磁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知道磁极磁性最强,学会确定磁极的方法。
(2)通过实验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对磁体产生力的特点来认识磁场。
(3)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小磁体的排列情况,抽象出磁感线。
(4)通过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与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一抽象概念,从而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磁场和磁场的分布规律。
难点:对磁场存在的认识和对磁感线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分钟)
(师)南宋文天祥在抗元失败后,曾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赤子之心溢于言表,除此之外诗中还蕴涵何意?
(生)发表见解,并相互交流了解古代磁文明。
内容:战国时期的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
(自豪之情)
从而将学生带入磁的研究之中。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
探究点一认识磁现象
磁体的形状有很多,如条形、蹄形、针形等,但不同形状的磁体有着许许多多的共性。
提出问题:
1.你见过哪些磁体?
2.什么是磁体的磁性?
3.它们的磁极分别是什么?
4.磁极间的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5.什么是磁化?(观看视频)
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见解归纳得:能被磁化的物质叫铁磁性物质,如铁、钴、镍;任何磁体都分两极(N极和S极)磁体两极磁性最强(图1所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图2所示);磁化是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图3所示)。
教师再次提问:磁体间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猜想。
生生、师生合作开展科学探究。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及猜想意识。
探究点二磁体的周围有什么
活动:让小磁针动起来。
学生可能采用的方式: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
教师指出错误之处:用手拨──是(看得见的)手使小磁针动,且手与小磁针接触。
用嘴吹──是(可感知的)空气使小磁针动,且空气与小磁针接触。
小结:
1.要有物质(物体)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
2.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
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
探究点三磁感线——一种描述磁场的方法
活动:让小磁针排队。
(投影)
1.让几只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
感知磁体周围的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自己从书中寻找)。
2.让很多的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排队。
让学生用曲线画出小磁针排队路线。
同学们,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
不过,老师要提醒你: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教师补充探究:将透明薄玻璃板置于条形、蹄形磁体之上,在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直至铁屑形成条纹状。
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磁场特性。
(播放视频)
小结:
1.磁场具有方向性。
2.在磁体的外部,总是由磁体的N极指向S极。
3.我们可以用我们假想的磁感线来表示磁场方向,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也是放在该点小磁针的N极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4.通过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看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场越强,反之越弱。
探究点四地磁场
教师提问:地理的南极和北极是不是在我们指的南北方?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一致吗?
要想知道这些我们来看屏幕(展示课件,显示地磁场的存在和地磁感线的指向及分布,说明地磁场的情况,并介绍地磁场的有关史料),看完后回答上述问题。
小结:
1.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
2.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
3.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
4.地磁场使小磁针指南北。
5.地磁场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所以小磁针南极指南、北极指北。
三、课堂小结(约3分钟)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例题(约4分钟)投影
1.信鸽具有卓越的航行本领,它能从2000km以外的地方飞回家里,鸽子在飞行时是
靠( )来导航的。
答案:地磁场
2.磁铁周围的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能证明磁铁周围存在磁场的证据是()A.磁铁周围有看得到的磁感线
B.磁场对小磁针产生磁力作用
C.磁场不停地向周围空间辐射能量
D.手能感受到磁感线穿过手心
答案: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还可通过实验来模拟;
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构成闭合曲线;
C.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相反;
D.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场越弱。
答案:C
五、达标测试(约3分钟)学案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3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
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
回家后可以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上网查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以及达标测试演练、课后作业等方式,是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节磁是什么
1.认识磁现象。
(1)磁体有两个磁极,分别是磁北极、磁南极。
(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能被磁化的物质叫铁磁性物质,如铁、钴、镍。
2.磁体的周围有什么: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磁感线——一种描述磁场的方法。
(1)磁感线是认为引入的,是不存在的。
(2)在磁场的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3)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也是放在该点小磁针的N极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4)通过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看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场越强,反之越弱。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对于磁性的认识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感悟磁体的吸铁性、指向性,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合理地对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得到较科学的判断,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探究使学生通过磁极间的自由组合,和对结论的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