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
2.(2分)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畏兀儿B.回族C.契丹D.女真
3.(2分)实行开明民族政策,被西北各部首领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中宗
4.(2分)如图,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
是()
A.通济渠B.永济渠C.江南河D.邗沟
5.(2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
6.(2分)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贤才,虚心纳谏B.勤于政事,戒奢从简
C.轻徭薄赋,发展生产D.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7.(2分)“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指的是()
A.西晋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起强大的政权
C.隋军南下灭掉陈,南北重新统一
D.大运河的开通
8.(2分)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收复新疆后在新疆设立了()A.行省B.行中书省C.宣政司D.驻藏大臣
9.(2分)唐太宗和唐玄宗都为唐朝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治国政策方面都注重()
①发展农业②选贤用能③重用酷吏④改善民族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2分)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2分)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A.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B.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C.唐太宗: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12.(2分)下列封建盛世,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
13.(2分)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相继统治着我国的()
A.南方各地B.黄河流域C.北方山西D.长江流域
14.(2分)下列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和同为一家”B.“车书本一家”
C.“回鹘衣装回鹘马”D.“唐风洋溢奈良城”
15.(2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A.经济发展重心南移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6.(2分)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监察权力C.丞相权力D.地方权力
17.(2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的标志是()
A.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
B.元政府在西藏设安西都护府
C.元政府在西藏设北庭都护府
D.元政府在西藏设西域都护
18.(2分)下列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有()
①秦朝推行郡县制②商鞅变法确立县制③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④元朝实行行省制。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9.(2分)“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说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0.(2分)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B.统治者宽厚仁慈
C.儒家思想的盛行D.社会劳动力缺乏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5分)请你简要叙述你所了解的科举制度。
22.(5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
23.(5分)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4.(15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1000 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院万户〕
材料四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4〕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25.(15分)材料解析题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行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6.(15分)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
汉武帝时,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材料一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诸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材料三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
山东奸猾,成聚昊国,泰、雍、汉、蜀因邓氏。
吴、邓钱布天下。
﹣﹣桓宽《盐铁论》问题一: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问题二:根据所所学知识,材料二的言论有可能是出自哪一历史人物?汉武帝是否了他的建议,实行了什么措施?这一举措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国家经济面临怎样的局面?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注意虚心纳谏,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死后,唐太宗认为失去一面重要的镜子。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魏征与唐太宗的有关内容.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回族的形成。
【解答】元朝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注意掌握元朝时期回族的形成。
3.【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知道唐太宗被西北各部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解答】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待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视同仁,赢得各族拥戴,唐太宗被西北各部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分析】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四段组成。
【解答】题干给出大运河示意图,设问考查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
隋朝大运河分四段,自北向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其中邗沟连接了淮河和长江。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的四段组成。
5.【分析】本题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为依托,考查行省制度。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行省制度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6.【分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还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解答】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勤于政事,戒奢从简,还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
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不属于唐太宗的政绩。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7.【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知道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多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多年分裂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问题的识记。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
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新疆行省。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注意扎实掌握历代政府对新疆、西藏的不同管辖措施。
9.【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相关知识。
【解答】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理政方面都重视发展农业,选贤用能,注重改善民族关系。
③重用酷吏是武则天时期的内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共同点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10.【分析】本题考查隋统一的历史作用。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①③④均符合题意。
②属于大运河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相关知识。
1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知识点。
【解答】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死后,忽必烈继承汗位,与1271年建立元朝,1276年灭南宋实现统一。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准确区别蒙古政权和元朝的建立者。
12.【分析】本题以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封建盛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贞观之治.【解答】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的相关史实.
13.【分析】本题考查了五代.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解答】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相继统治着我国的黄河流域。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的统治区域.
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民族关系的知识点。
【解答】ABC选项都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D、“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中日友好交往。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唐朝的民族关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5.【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解答】题目给出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乾隆设立伊利将军和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中都反映了清朝时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管辖,说明了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ABC 三个选项主题与这些内容无关。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综合归纳这些相关史实,选取恰当主题。
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
【解答】上图反映的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归皇帝指挥,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所以上述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故选:A。
【点评】本题略有难度,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7.【分析】本题以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为依托,考查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解答】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8.【分析】本题以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为切入点,考查商鞅变法、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明治维新、行省制度。
【解答】依据所学,①秦朝推行郡县制②商鞅变法确立县制③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④元朝实行行省制四种措施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明治维新、行省制度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解答】据“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这说的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将胶泥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
20.【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西汉建立初期社会经济非常萧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贵为天子,还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故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社会经济非常萧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了解科举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解答】据所学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直到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唐朝时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
诞生和形成: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直到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使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
【点评】注意识记科举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天祥抗元的相关史实。
【解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文天祥的诗。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他的《过零丁洋》。
故答案为:
这是文天祥的诗。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文天祥抗元的相关史实。
23.【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贞观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唐太宗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故答案为: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关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闭关锁国政策
的知识点。
【解答】(1)材料一对“丝绸之路”作用的描述为:“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
(2)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活跃,交往的范围广,国家多。
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唐太宗时期,选择西游天竺;唐朝与新罗的往来也非常密切等。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自西晋至宋朝,我国南方的人口逐渐增加,并最终在宋朝时期超过了北方,人口的增加,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4)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故答案为:
(1)它将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
(2)特点:范围广;交往国家多;交往活跃等。
事例: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或玄奘西行);
遣唐使来华;与新罗交往频繁等。
(3)南方人口逐渐增加。
(4)闭关锁国。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关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内容。
25.【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原因及其影响.【解答】(1)两则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宋代时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等.
故答案为:
(1)唐代时,南方人口增加,接近北方;北宋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经济重心南移.
(3)南方得到开发;南方相对和平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江南.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6.【分析】本题以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
汉武帝时,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为切入点,考查的汉武帝巩固大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问题一:材料一体现了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的危机,为了化解这一危机,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最终解决了地方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问题二: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加强了思想的大一统,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问题三:由材料“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
山东奸猾,成聚昊国,泰、雍、汉、蜀因邓氏。
吴、邓钱布天下”可知,体现了诸侯王经济实力强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汉武帝统一货币,使用五铢钱,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当中央,实行抑商政策等。
故答案为:
问题一: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
问题二:董仲舒;吸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意义:①加强了思想的大一统;
②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问题三:反映了诸侯王经济实力强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措施:统一货币,使用五铢钱,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当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