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0课 梨园春秋3-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脉络,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元杂剧、京剧的形成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教学过程】
导入: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哪位同学知道这副对联讲述的是哪位大师呢?
这副对联是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评价,今天我么一起走进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第10课,梨园春秋。

戏曲为何叫梨园呢?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

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由此可知梨园为唐代玄宗时宫廷所设的训练乐工的机构。

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

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新课讲授:
追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术仪式:傩仪。

一、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1、原始社会傩仪——戏曲萌芽
傩仪是怎样产生的呢?设想一下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生命经常受到威胁,人们对自然认识很有限)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图片:可怕的面具) 傩字,从人,从难,是由人和难两字组成。

不妨说,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

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傩和傩祭、傩仪是一种世界性的古文化事象,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河北武安,安徽贵池,湖南元陵、辰州、湘西,贵州德江、威宁、安顺,广西环江、罗城,江西南丰、婺源、乐昌,青海等地共有20多个与傩有关的戏曲、舞蹈、风俗等项目入选。

其实,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有存留,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

观察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
戏曲的概念:王国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说傩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关于中国戏剧源头的几种说法:
王国维认为戏曲起源于古代巫师、古代优伶;
许地山提出是受印度梵剧影响而成;
孙楷第则说戏曲源出于傀儡戏、影戏;
在当前戏曲界影响最大、受到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滑稽戏、说唱艺术等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在相比其他促成戏曲形成的因素而言,傩仪在年代上要显得更为久远,因而是“最古
老的”;然而,它在戏剧的诸多源头中只居其一,所以说是“源头之一”。

傩仪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戏曲形式相差甚远,仅仅是蕴含着古代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更多的戏曲因素
3、唐代: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戏剧冲突
4、宋代:南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1)、产生原因
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发生变化。

原先城市中封闭的坊市制格局在宋代遭到废弛。

出现许多集市,还出现了大型综合娱乐场所——瓦舍。

戏曲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很大发展。

2)、流行区域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地图,明确方位)
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大发展?
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由于北方的战乱,人口流徙到南方,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

3)、南戏的特色
课堂设问: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是一出婚变悲剧。

写书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发之妻。

后其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后,夫妻和好。

这出戏反映出当时“富易交,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请思考:宋代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中?有什么社会功能?
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粗懂文墨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南戏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当南戏在温州等地兴起时,中国北方也正在酝酿着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元杂剧。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真正成熟。

二元杂剧与戏曲
1、元杂剧
1)原因: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文人地位低下,借戏剧创作宣泄不满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的发展需要一定物质基础。

元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局部繁荣是导致元杂剧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征服中原,连年的战争使中原经济遭受严重摧残,但蒙古族贵族追求生活的奢靡,将大批工匠集中到城市。

而流离失所的人口也不断涌进城市谋求生计,这也导致某些城市出现畸形繁荣。

如元代的都城大都,城市商业活动频繁,人口极度膨胀。

城市的繁华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大批演员、观众与活动场所。

促成元杂剧兴盛。

元朝统治者以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近80年不行科举,大量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文人仕进无门,处于社会底层。

按当时的职业等级划分,有“九儒十丐”之说。

于是不愿为元朝做官以及宦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的创作中,这也促成了元杂剧昌盛局面的出现。

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对比南戏:民间艺人、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水平较低)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

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

2)代表: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剧作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蒸不烂、煮不透、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创作杂剧60余种,保留至今共约18种。

代表作《窦娥冤》。

《窦娥冤》:窦娥7岁被父买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10年后死了丈夫。

地痞张驴儿和他父亲借口救了蔡婆婆,强行住进蔡家。

张驴儿见窦娥貌美,要强迫她为妻,窦娥不肯,后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不成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他转而诬告窦娥,官府见钱眼开,窦娥受了重刑,为婆婆免于受刑,屈招了药死人的罪名。

在赴法场的路上,她对天地大加斥责。

窦娥的冤屈感动了天地,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月大雪纷飞,三年不雨,草木干枯,最后她的父亲为她昭雪报仇。

《西厢记》描写相国小姐崔莺莺私毁与家长所定的未婚夫郑恒之间的婚约,挣脱母亲的管束,与一见钟情的书生张生相爱并委身。

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而抗争。

3)特点
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结合起来,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配合,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用虚拟动作表现时空场景,形成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播放《中国戏曲真神奇》,感受戏曲的写意美。

2、明清昆曲:
1)特点
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乐不舞;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

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成为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表演艺术
2)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
《牧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是福建南安郡太守的女儿,天生丽质,自幼接受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后读了《诗经》中的爱情诗篇,激起了她对爱情的憧憬,在梦中与一少年幽会,梦醒后因相思得病,恹恹而亡。

广州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经南安郡,拾得杜丽娘画像,深为爱慕,得杜丽娘幽魂再现,一见钟情,订立婚约。

冥府判官同情杜丽娘的遭遇,让他死而复生,后来几经曲折,终于与柳梦梅结为终身伴侣。

3)影响: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
1、产生背景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外部因素)
京剧这一剧种孕育、形成于北京,与北京其时在全国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

明清两朝,北京作为帝国的都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不仅聚集着人数众多的皇族贵胄、文武百官,而且吸引着各地的商人蜂拥而至。

清朝出关后的诸位帝王皆爱观戏,尤其是乾隆皇帝,每逢节庆,宫中演剧频繁。

王公贵胄及文武百官也以观剧为日常娱乐。

各地商人来京后纷纷设立商业会馆、商号,各大会馆除了设有祭神的设施外,一般都有戏台。

逢年节喜庆之日,会馆即集资邀请戏班来会馆演出。

在这种情形下,四方艺人纷纷云集北京,以满足京城皇室贵族、官员、商人以及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北京自然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

2、形成过程
1)、发端: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的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发端的契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的三庆班进京献艺。

随后又有徽剧的四喜、
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北京扎下了根。

一般认为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前奏。

2)、形成: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汉调、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受京文化熏陶,形成新剧种——京剧
四大徽班入京后,采取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开放姿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秦腔、楚腔、汉调(在京剧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

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民承认,成为人民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很快风靡全国。

第一个繁盛期。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京剧成为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被公认为“国剧”。

了解国粹艺术特色。

了解它,欣赏它,喜欢它。

发展它。

长盛不衰。

3、京剧的艺术特色
人物化妆:戏曲脸谱:根据不同性格勾画不同的脸谱来表现人物,以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等。

观众睹脸则知其人。

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

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

综合性:京剧将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
写意性: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舞台行动
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

文学讲究含蓄有余味,“无字处皆有意”;绘画注重空白处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艺术。

建筑提倡“透风漏日”,从房屋的门窗和亭台廊榭之空格。

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拟性或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舞台布置: 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在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象徵性,既可以作為普通的桌椅使用,也可以用作其他東西的代用物。

如桌子可以是床鋪,如果將兩張桌子相疊,就表示「點將台」;兩桌前後並列,就表示高山、樓船……。

同樣,舞台上的椅子也可以當作山、當作門,還可以當作雲,劇中人站在上面就意味著騰雲駕霧……。

人物服饰: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课堂活动: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风俗各不相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乐其它许多丰富多彩的地方戏。

你又了解多少呢?进行一个小活动。

听一个片断,辨别一下是哪种地方戏。

结语:
正如考题中向我们表达的一个信息,京剧形成、发展到达到中国戏剧的顶峰,成为国剧,与其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促进其自身丰富、不断发展。

作为国粹,京剧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保持其长盛不衰,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

那么,京剧如何革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呢?留给大家一个课后探究课题。

请你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京剧革新的措施和办法。

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尽一点绵薄之力。

最后,用一首带京剧特色的歌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

课后探究课题:
京剧如何革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潮流?请你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京剧革新的措施和办法。

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分辩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革新要发展
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课堂练习
1、以下关于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举行傩的活动时,由巫师扮成神灵进行歌舞,通过娱神祈求神灵保佑;
②汉代时傩仪很盛行;
③唐代时人们不再进行傩仪;
④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
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钟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
D、主要在北方地区兴起
3、(2004全国新课程卷III-14)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个的新剧种——京剧。

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4、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
5、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 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 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作业布置:填写中国戏曲发展历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