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课时 数列复习课(2课时)(教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随笔
听课随笔
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 (1)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1
1---n n
n n a a a a 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

(3)中项公式法:验证212-++=n n n a a a N n a a a n n n ∈=++)(22
1都成立。

3. 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
(1)当1a >0,d<0时,满足10
0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1
0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

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
⎩⎨⎧+1n n a a c 其中{ n a }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部分无理
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n n b a 其中{ 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

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5.常用结论 1): 1+2+3+...+n =
()
12
n n + 2) 1+3+5+...+(2n-1) =2
n 3)()2
3
3
3
11212n n n ⎡⎤++
+=+⎢⎥⎣⎦
4) ()()22221
1231216
n n n n ++++=++
5)
()11111n n n n =-++
()()1111
222n n n n =-++ 6)
(()1111p q pq q p p q
=-<- 【精典范例】
一 函数方程思想在研究数列问题中的运用
听课随笔
函数作为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内容,几乎贯穿中学数学的始终,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都是关于n 的函数,当d ≠0时,等差数列的通项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前n 项和是关于n 的一元二次函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都与指数函数有关。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把变量之间的制约关系用函数关系反映出来,便形成了函数思想;把众多待求量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确定,便形成了方程思想,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辩证思维便形成了函数方程思想。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函数的有关性质来研究数列问题。

例1(1)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 n },其中S 3=S 11,问此数列前几项和最大? (2)等差数列{a n }中,S 10=100,S 20=300,求 S 30。

(3)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0,a 3=15,a 2,a 5,a 14成等比数列,求S n 。

分析 (1)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
2d n 2+(a 1-2
d
)n(d ≠0)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故可设S n =An 2
+B n ,运用配方法求最值;
(2)由S n =An 2
+B n 及S 10=100,S 20=300,求出A 、B 后再求S 30。

(3)求S n 的关键,在于求a n ,由a n =dn+(a 1-d)(d ≠0)知,它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故可设a n = An+B ,由条件列出方程组求A 、B 。

【解】(1)设S n = An 2
+B n (A ≠0), ∵S 3=S 11,
∴9A+3B=121A+11B ,即14A+B=0。

又∵S n = An 2
+B n =A (n+A
B 2)2
-A B 42,
∴当n=-
A
B
2=7时,S n 有最大值S 7。

另解由S 3=S 11,得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0, 又∵a 4+ a 11= a 5+ a 10= a 6+ a 9= a 7+a 8, ∴4(a 7+a 8)=0, a 7+a 8=0.
由于a 1>0,据题意知a 7=-a 8>0,a 8<0 因此,前7项和最大。

听课随笔
(2)设S m =An 2+Bn(A ≠0) ∵S 10=100,S 20=300,
∴100A+10B=100400A+20B=300⎧⎨⎩1A= 2B=5

⎪⎨
⎪⎩ ∴S 30=900×
2
1
+30×5=600。

另解 ∵S 10=100,S 20=300,又S 10,S 20-S 10,S 30-S 20成等差数列。

∴S 30-S 20=2(S 20-S 10)-S 10 ∴S 30=600
(3)设a n =An+B(A ≠0) ∵a 3=15,a 2
5=a 2·a 14, ∴ 2
3A+B=15
(5A+B) =(2A+B)?14A+B)
⎧⎨

∴ A= 2
B=-1
⎧⎨

a n =2n -1
∴S n =(2×1-1)+(2×2-1)+…+(2×n -1)
=2×(1+2+…+n)-n =n(n+1)-n=n 2
.
评析 从函数角度考察等差数列中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从而把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解决,体现了函数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二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核心之一,它如同函数中的解析式一样,有解析式便可研究其性质等;而有了数列的通项公式便可求出任一项及前n 项和等,看来,求数列的通项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关键点,现将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几种题目类型及方法总结如下。

1. 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观察数列特征,横向看各项之间的关系结构,纵向看各项与项数n 的内在联系,从而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2写出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听课随笔
(1)21,,
1716,109,54…;
(2)1,-,
311
,151,71,
31-…; (3)
,
3231,1615,87,43…; (4)21,203,2005,20007,…; (5)0.2,0.22,0.222,0.2222,…; (6)1,0,1,0,…; (7)1,
,6
7,51,45,31,23… 【解】(1)注意各项的分子分别是12
,22
,32
,42
,…,分母比分子大1,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
22+n n .
(2)奇数项为正,偶然项为负,各项分母可看作21
-1=1,22
-1=3,23
-1=7,24
-1=15,25
-1=31,…,各项分子均为1。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
1
21
-n
(3)各项的分母分别是22
,23
,24
,25
,…分子比分母小1。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
121
2++-n n
(4)各项可看作21=2×10+1203=2×100+32005=2×1000+5 20007=2×10000+7,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10n
+(2n -1).
(5)把各项适当变形0.2=2×0.1=92×0.9=92×(1-101),0.22=2×0.11=92×0.99=9
2×(1-1001),0.222=92×(1-1000
1),0.222=92×(1-100001),…,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92·(1-n 10
1
)。

(6)奇数项皆为1,偶然项为0,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2
)1(11
--+n
听课随笔
(7)各项可看作1=1+0,
23=21+1,31=31+0,45=41+1,51=51+0,67=6
1
+1,…,∴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n
1+2)1(1n
-+.
评析 用观察法写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考虑如下几点:
(1) 观察数列各项符号变化,考虑通项公式中是否有(-1)n 或者(-1)1-n 部分,如本例中(2),(6),(7)也有所涉及。

(2) 分解分子分母的因数(式),考虑其变化规律与序号的关系,应注意根据某些变化规
律较明显的项,“猜”出某些因式约分后规律表现得不那么明显的项,同时要特别注意等差,等比关系,如本例(2),(3),(4)等。

(3) 考虑分子、分母与一些特殊数列如2n
,3n
,n 2
,n 3
等的关系,如本例(1),(2),
(3)等。

2. 已知S n 求a n 或已知S n 与a n 的关系求a n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a n 时,要注意运用a n 和S n 的关系,即
11,1
,2n n
n S n a S S n -=⎧=⎨
-≥⎩ 例3已知下列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的公式,求{a n }的通项公式。

(1) S n =10n
-1;(2)S n =10n
+1; 【解】(1)当n=1时,a 1=S 1=9,
当n ≥2时,a n = S n -S 1-n =(10n
-1)-(101
-n -1)=10n -10
1
-n =9·10
1
-n ,
且n=1时,a 1=9也适合上式,∴a n =9·101
-n (n *
N ∈).
(2)当n=1时,a 1=S 1=101
+1=11,
当n ≥2时,a n = S n -S 1-n =(10n
+1)-(101
-n +1)=9·10
1
-n ,
而n=1时,a 1=11,不适合上式,
∴1
11,1910,2n n n a n -=⎧=⎨⋅≥⎩
评析 已知{a n }的前n 项和S n 求a n 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 应重视分类类讨论的应用,要先分n=1和n ≥2两种情况讨论,特别注意由S n -S 1-n =
听课随笔
a n 推导的通项a n 中的n ≥2。

(2) 由S n -S 1-n = a n ,推得的a n 且当n=1时,a 1也适合“a n 式”,则需统一“合写”。

(3) 由S n -S 1-n = a n 推得的a n ,当n=1时,a 1不适合“a n 式”,则数列的通项应分段
表示(“分号”),即11,1
,2n n
n S n a S S n -=⎧=⎨-≥⎩ 如本例中(2),(3)。

请观察本例中(1)
与(2)的差异及联系。

3. 累差法
若数列{a n }满足a 1+n -a n =f(n)(n *
N ∈),其中{f(n)}是易求和数列,那么可用累差法求a n 。

(请你复习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部分) 例4求数列1,3,7,13,21,…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 ∵a 2-a 1=3-1=2,
a 3-a 2=7-3=4, a 4-a 3=13-7=6, …
a n -a 1-n =2(n -1)
以上n -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a n -a 1=2[1+2+3+…+(n -1)]=(n -1)n , ∴a n =n 2
-n+1.
且n=1时,a 1=1适合上式。

∴a n =n 2-n+1.
评析 我们应验证n=1时a 1=1适合a n =n 2
-n+1式,这是什么原因。

4. 累商法 若数列{a n }满足
n
n a a 1+=f(n)( n *
N ∈),其中数列{f(n)}前n 项积可求,则可用累商法求a n . 例5在数列{a n }中,a 1=2,a 1+n =n
n 1
+ a n ,求通项a n 。

【解】 ∵a 1=2,a 1+n =
n
n 1
+ a n ,
听课随笔

12a a =1
2, 23a a =2
3, ……
1-n n a a =1
-n n 。

以上n -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乘得
n
n
a a =n, a n =2n. 且n=1时,a 1=2也适合上式。

∴a n =2n . 5. 构造法
直接求通项a n 较难求,可以通过整理变形等,从中构造出一个等差或等比数列,从而将问题转化为较易求解的问题,进一步求出通项a n 。

例6各项非零的数列{a n },首项a 1=1,且2S 2
n =2a n S n -a n ,n ≥2,求数列的通项a n 。

【解】 ∵a 1=1,2S 2
n =2a n S n -a n , n ≥2,又a n = S n -S 1-n . ∴2S 2
n =2S 2
n -2 S n S 1-n -S n + S 1-n , ∴
n S 1-1
1
-n S =2 (n ≥2)(怎么得到的?) ∴数列{
n S 1}是以n
S 1
=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n S 1=1+(n -1)·2=2n -1, S n =1
21-n . ∴a n = S n -S 1-n =
121-n -321
-n =)
32)(12(2---n n (n ≥2) 又a 1=S 1=1,不适合上式,
听课随笔
∴1,12
,2(21)(23)n n a n n n =⎧
⎪=⎨-≥⎪--⎩
有些求通项的题目可能要综合应用几种方法和技巧;当然了,有些题可能有多种解法。

评析 构造法解决问题希大家尽量掌握,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数学素质大有帮助。

注意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问题是最为常见的试题,特别要注意已知S n 求a n 的问题。

三 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是数列部分的重要内容,求和问题也是很常见的试题,对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主要是运用公式;某些既不是等差数,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一般有以下四种常用求和技巧和方法。

1.公式法
能直接应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正整数平方和,立方和公式寻求和的方法。

例7数列{a n }的通项a n =n 2
-n ,求前n 项和S n 。

【解】 S n =(12
-1)+(22
-2)+…+(n 2
-n )
=(12
+22
+…+n 2
)-(1+2+…+n )
=
6)12)(1(++n n n -2)
1(+n n
=3
)1)(1(-+n n n 。

2.倒序求和法
3.错项求和法 【例2】求和S n =
21+43+85+…+n
n 212-。

请你独立完成,相信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答案 S n =3-n
n 2
32+。

4.裂拆项法
例8在数列{a n }中,a n =10n
+2n -1,求S n
【解】 S n =(101
+2×1-1)+(102
+2×2-1)+ (10)
+2n -1)
=(101
+102
+ (10)
)+2×(1+2+…+n )-n
=1
10)110(10--n +n(n+1)-n
=
9
10(10n -1)+n 2
.
听课随笔
注意 把通项进行合理地分拆与组合,转化为易求和的数列的求和问题。

练习:求数列1,1+2,1+2+3,…的前n 项的和。

答案 S n =
6
)
2)(1(++n n n 。

例9已知数列{a n }:11
,211+,3
211++,…
1123n
+++,…,求它的前n 项和。

分析 我们先看通项a n =n ++++ 3211
=)
1(1+n n ,然后想什么办法求S n 呢?将通项分裂
成两项之差如何? 【解】∵a n =
)1(1+n n =2(1
1
1+-n n ), (为什么呢?)
∴S n =a 1+a 2+a 3+…+a n
=2[(1-
21)+(21-31)+(31-41)+…+(111+-n n )] =2(1-11+n )=1
2+n n。

(成功了!)
评析 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转化为f(n+1)-f(n)形式,常采用裂项求和的方法,特别地,
当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n 的分式形式时,可尝试采用此法。

常用的裂项技巧如:
)(1k n n +=k 1(k
n n +-1
1);
n
k n ++1=
k
1
(k n +-n )等。

使用裂项法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你是否注意到由于数列{a n }中每一项a n 均裂成一正一负两项,所以互为相反数的项合并为零后,所剩正数项与负数项的项数必是一样多的,切不可漏写未被消去的项。

四、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例10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n S =4n a +2(n ∈N +),a 1=1.
(1)设n b =1+n a -2n a ,求证: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 (2)设C n =
n n
a 2
,求证:}{n C 是等差数列. 选题意图:本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逻辑推理能力. 证明:(1) 1+n S =4n a +2, 2+n S =41+n a +2,相减得2+n a =41+n a -4n a , ),2(22112n n n n a a a a -=-∴+++,21n n n a a b -=+又.21n n b b =∴+
听课随笔 ,1,2411212=+=+=a a a a S 又,32,51212=-==∴a a b a
∴}{n b 是以3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n b =3×21
-n . (2) ∵,2
n n n a C = n n n n n n a a C C 22111-=-∴+++1122++-=n n n a a 12
+=n n b 4322311=⨯=+-n n 2
1211==a C ∴}{n C 是以21为首项,4
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说明:一个表达式中既含有n a 又含有Sn,一般要利用
n a =n S -1-n S (n≥2),消去n S 或n a ,这里是消去了n S .
例11在等比数列{}n a 中,400,60,364231>=+=n S a a a a ,求n 的范围.
解:∵3622131==q a a a ,∴61±=q a
又∵()6012142=+=+q
q a a a ,且012>+q ,∴01>q a , ∴101,621=+=q q a 解之:⎩
⎨⎧⎩⎨⎧-=-===323211q a q a 或 当3,21==q a 时,()()40134002
132111>⇒>-=--=n n n n q q a S ,∴6≥n (∵27335=72936=)
当3,21-=-=q a 时,()()[]()80134004132>-⇒>----=n n n
S , ∵*
N n ∈且必须为偶数
∴8≥n ,(∵()()65613,2187387=--=-) 例12 设{n a }, {n b }都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A , n B , 已知1
235-+=n n B A n n ,
听课随笔 求⑴n n b a ;⑵85b a ⑴ 解法1:n n b a =n n b a 22=))(12(2
1))(12(21)()(121121121121----+-+-=++n n n n b b n a a n b b a a 1212--=n n B A =3
4210--n n . ⑴解法2:∵{n a }, {n b }都是等差数列
1235-+=n n B A n n ∴可设n A =kn(5n+3), n B =kn(2n-1)
∴n a =n A -1-n A = k[n(5n+3)-(n-1)(5(n-1)+3)]=kn(10n-2),
n b =n B -1-n B =k[n(2n-1)-(n-1)(2(n-1)-1)] =kn(4n-3), ∴n n b a =)34()210(--n kn n kn =3
4210--n n ⑵解:由⑴解法2,有
n a =n A -1-n A = k[n(5n+3)-(n-1)(5(n-1)+3)]=kn(10n-2),
n b =n B -1-n B =k[n(2n-1)-(n-1)(2(n-1)-1)] =kn(4n-3),
∴5a =k ⨯5⨯(10⨯5-2)=240k
8b =k ⨯8⨯(4⨯8-3)=232k
∴ 85b a =29
30232240=k k 【追踪训练】
1.一等差数列共有9项,第1项等于1,各项之和等于369,一等比数列也有9项,并且它的第1项和最末一项与已知的等差数列的对应项相等,求等比数列的第7项。

解:设等差数列为{a n },公差为d ,等比数列为{b n },公比为q .
由已知得:a 1=b 1=1,813692)(99919=⇒=+=
a a a
S 又b 9=a9,∴q8=81,∴q2=3,
∴b 7=b1q6
=27,即等比数列的第7项为27.
听课随笔 说明:本题涉及的量较多,解答要理清关系,以免出错.
2.已知1a , a 2, 3a , …, n a , …构成一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n S =n 2, 设n b =n n a 3, 记{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 (1)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 证明:n T <1. 解:(1) 1a =1S =1, 当n ≥2时, n a =n S -1-n S =2n -1;
由于n =1时符合公式,∴ n a =2n -1 (n ≥1).
(2) n T =n n 3
122759331-++++ , ∴ 31n T =13
1233227391+-+-+++n n n n , 两式相减得
32n T =31+131********+--+++n n n =31+31(1-13
1-n )-1312+-n n , ∴ n T =21+21(1-13
1-n )-n n 3212⋅-<1. 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b =n S 1, 且3a 3b =21,3S +5S =21, (1) 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 求证:1b +2b +3b +……+n b <2. 解:(1)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 公差为d ,则3a 3b =(1a +2d )·d a 3311+=21, 3S +5S =81a +13d =21, 解得 1a =1, d =1,
∴ n a =n , n S =2
)1(+n n , n b =)1(2+n n ; (2) 1b +2b +3b +……+n b
=2·[(1-21)+(21-31)+……+(1
11+-n n )]<2. 4.已知数列}{n a ,)1(2,111≥⋅==+k a a a k k k ,
(1)求通项公式n a ;
(2)若n
n n a b 4log 2=,求数列}{n b 的最小项的值; (3)数列}{n c 的前n 项和为n b ,求数列|}{|n c 前项的和n S .
听课随笔 5.等差数列}{n a 中,11=a ,2=d ,依次抽出这个数列的第1323,,3,3,3,1-n 项,组成数列}{n b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
6.已知函数f (x )=(x -1)2, 数列{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数列{n b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q ∈R , q ≠1, q ≠0), 若1a =f (d -1), 3a =f (d +1), 1b =f (q -1), 3b =f (q +1),
(1) 求数列{n a }, {n b }的通项公式;
(2) 设数列{n c }对任意的自然数n 均有 1332211
+=++++n n
n a b c b c b c b c 成立,求1c +3c +5c +……+12-n c 的值. 解:(1) 1a =f (d -1)=(d -2)2, 3a =f (d +1)=d 2
, ∴ 3a -1a =2d , 即d 2-(d -2)2
=2d , 解得d =2, ∴ 1a =0, n a =2(n -1), 又1b =f (q -1)=(q -2)2
, 3b =f (q +1)=q 2, 1
3
b b =q 2,
∴ 22)2(-q q =q 2
,
∵q ≠1, ∴ q =3, ∴1b =1, n b =31
-n
(2) 设n m =n
n
b c (n ∈N ), 数列{n m }的前n 项和为n S ,
则n S =1+n a =2n , 1-n S =n a =2(n -1), ∴n S -1-n S =2, 即n
n
b c
=2, ∴ n c =2n b =2·31
-n
∴1c +3c +5c +……+12-n c
=2+2·32+……+2·322-n =19)19(2--n =41
9-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