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
力学部分
文章来源:转载于考无忧试卷网
一、力物体和平衡
[全国卷II]
15.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
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答案:A
[北京卷]19.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磨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答案:C
[广东卷]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答案】C
【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答案为C。属于容易题。
二、质点的运动
[全国卷I]
23.(16分)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
时间上相差∆t =6.0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
3
1
km/s 。 答案:如图,A 表示爆炸处,O 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 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 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 处所经时间,则有d=vt 1①
用t 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 处所经历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 2
(d
2
)2+h 2=vt 2② 已知t 2-t 1=Δt ③
联立①②③式,可得 h=1
2
(v Δt)2+2dv Δt
代入数值得h=2.0×103m [全国卷I]24.(19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 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答案:解: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 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 a=μg
设经历时间t ,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 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 ,有 v 0=a 0t v=at
由于a<a 0,故v<v 0,煤块继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再经过时间t',煤块的速度由v 增加到v 0,有 v=v+at'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 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 0和s ,有 s 0=12a 0t 2+v 0t' s=v 022a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l =s 0-s 由以上各式得l =v 02(a 0-μg)2μa 0g
[上海卷]4.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 表示测得的时 间,矩形OAED 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 的长度表示.P 为DE 的中点,连接OP 且延长交AE 的延长线于B ,则AB 的长度表示 . 【答案】平均速度 物块的末速度
【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所围面积表示位移,中位线表示平均速度。最高点的纵坐标表示末速度。
【高考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v-t 图像 【易错点】容易将其与位移图像(s-t )混淆
[上海卷]13.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0 ,物体 A 以初速度v 1 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物体 B 在斜面上距顶端 L =15m 处同时以速度 v 2 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经历时间t 物体A 和物体B 在斜面上相遇,则下列各组速度和时间中满足条件的是
(sin370=0.6,cos370=0.8,g=10 m/s 2)()
(A)v1=16 m/s,v2=15 m/s,t=3s.
(B)v1=16 m/s,v2=16 m/s,t=2s.
(C)v1=20 m/s,v2=20 m/s,t=3s.
(D)v1=20m/s,v2=16 m/s,t=2s.
【答案】C
【分析】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将=370代入解得3 v1=20t,故只有C 选项满足条件。
[上海卷]20、(l0 分)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 m/s,然后再减速到v2=20m/s,t1 = v1/ a1= …;t2 =(v1-v2)/ a2=…;t=t1 + t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答案】不合理11s
【分析】:不合理,因为按这位同学的解法可得t1=10s ,t2=2.5s,总位移s0=275m>s。故不合理。由上可知摩托车不能达到最大速度v2,设满足条件的最大速度为v,则
解得v=36m/s 又t1= v/a1=9s t2=(v-v2)/a2=2 s 因此所用的最短时间
t=t1+t2=11s
[广东卷]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
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答案】C
【分析】v-t 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位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据此得出正确的答案为C。有些考生错误的认为图线相交时相遇,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属于容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