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杜牧诗三首之早雁》课件(20张PPT)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雁
杜牧
1
考 1.认知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托物言志;
核 重 点
2. 认 知 本 诗 整 体 运 用 象 征 手 法 抒 情 达 意 , 体会“言在此、意在彼”的诗性特点; 3.分别概括本诗四联的大意,归纳全诗的 情感内容; 4.指出诗中的对偶句,并比较不同之处。
2
第壹章节
作者介绍
3
4
第贰章节
赏析早雁
5
写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hé 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 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 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 人民命运充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 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 此处用为象征手法。
6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思考:诗歌以“雁”作为描 写对象,那么作品中的“雁”具有什么 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明确: ⑴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 ⑵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 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13
写作手法
14
《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 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象征方法的运用。表面写雁,实 为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 民写作四散的早雁 。【导读②】
15
• 知道了这首诗用的是象征的表现手法,我
明确:在清凉的月色下,汉宫中当年 汉武帝所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地高 高耸立,形单影只;当年陈皇后幽居 的长门冷宫里,灯光黯淡。天地间, 只听见失群孤雁的几声哀鸣。
10
问题三: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 “长门”,对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起到烘托作用。这样 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 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17
第叁章节 主题归纳
18
这是一首七律咏物诗。通过描绘了 主 大雁南飞的形象,况,抒发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 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 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19
作业: 1.预习声声慢 2.完成练习卷
20
明确:“惊飞”“四散”“哀”
7
文题解读 这首诗借写“早雁”,表达自 己对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关 切,暗含了对统治者的不满。
8
问题一:秋高气爽时节,本是 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 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 容,为什么?
答: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击, 导致大雁群飞无序、叫声凄惨。
9
问题二:雁群南飞,经过长安上空时,见到了什么景象?
们再深层次的理解诗歌,看看各诗句中有 什么象征含义。
• 雁群惊飞四散
边地居民流离失所
• 颔联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 安宫阙的上空,似乎隐寓着微婉的讽慨。
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
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 民。
16
颈联的“春风”似乎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 据《资治通鉴》记载,回纥南侵时,唐朝廷 “诏发陈、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 天德,候来春驱逐回纥”。 这里的“春风”含有对朝廷的军事努力效果 的怀疑和微讽。尾联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 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 的深情体贴。
11
问题四: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 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
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 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 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无家可归。 所以以“莫厌”二字劝大雁留在南方,不要急着 归家。
12
问题五: 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
杜牧
1
考 1.认知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托物言志;
核 重 点
2. 认 知 本 诗 整 体 运 用 象 征 手 法 抒 情 达 意 , 体会“言在此、意在彼”的诗性特点; 3.分别概括本诗四联的大意,归纳全诗的 情感内容; 4.指出诗中的对偶句,并比较不同之处。
2
第壹章节
作者介绍
3
4
第贰章节
赏析早雁
5
写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hé 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 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 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 人民命运充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 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 此处用为象征手法。
6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思考:诗歌以“雁”作为描 写对象,那么作品中的“雁”具有什么 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明确: ⑴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 ⑵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 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13
写作手法
14
《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 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象征方法的运用。表面写雁,实 为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 民写作四散的早雁 。【导读②】
15
• 知道了这首诗用的是象征的表现手法,我
明确:在清凉的月色下,汉宫中当年 汉武帝所建承露盘上的仙掌孤单地高 高耸立,形单影只;当年陈皇后幽居 的长门冷宫里,灯光黯淡。天地间, 只听见失群孤雁的几声哀鸣。
10
问题三: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 “长门”,对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起到烘托作用。这样 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 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17
第叁章节 主题归纳
18
这是一首七律咏物诗。通过描绘了 主 大雁南飞的形象,况,抒发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 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 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19
作业: 1.预习声声慢 2.完成练习卷
20
明确:“惊飞”“四散”“哀”
7
文题解读 这首诗借写“早雁”,表达自 己对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关 切,暗含了对统治者的不满。
8
问题一:秋高气爽时节,本是 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 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 容,为什么?
答: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击, 导致大雁群飞无序、叫声凄惨。
9
问题二:雁群南飞,经过长安上空时,见到了什么景象?
们再深层次的理解诗歌,看看各诗句中有 什么象征含义。
• 雁群惊飞四散
边地居民流离失所
• 颔联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 安宫阙的上空,似乎隐寓着微婉的讽慨。
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
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 民。
16
颈联的“春风”似乎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 据《资治通鉴》记载,回纥南侵时,唐朝廷 “诏发陈、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 天德,候来春驱逐回纥”。 这里的“春风”含有对朝廷的军事努力效果 的怀疑和微讽。尾联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 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 的深情体贴。
11
问题四: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 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
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 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 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无家可归。 所以以“莫厌”二字劝大雁留在南方,不要急着 归家。
12
问题五: 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