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学科素养目标
1.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及其内容、形式的变化;
2.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或作归纳假设进行探索,能把具体现象上升为本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
3.会对数学内容进行扩展或对数学问题进行延伸,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合理性、完整性、简捷性的评价和追求作有效的思考
4.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领会知识的本质,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转换方式正确表达知识内容;
5.在一定的变式情境中能区别知识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会把简单变式转换为标准式,并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信息,认识相关联的量,自变量与因变量(2)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三种表达形式
本章难点
(1)通过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信息,认识相关联的量,自变量与因变量(2)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三种表达形式
所需总课时(共5个课时)
§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1课时
§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1课时
§3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课时
§本章总结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能分清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
3.对表格所表达的两个变量关系的理解。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成功、感受创新的乐趣,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
边”,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过 程
第一环节: 进入变化的世界
活动内容: 以地壳随时间推移而运动为例,让学生关注到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请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生变化的事物。
如:随年龄的增长,身高、体重都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也在变化;烧一壶水10分钟水开了,时间和水温的变化;…… 第二环节: 通过数据感受变化
活动内容:
1.儿童从出生到10岁的体重变化。
婴儿在6个月、1周岁、2周岁时体
重分别大约是出生时的2倍、3倍、4倍,6周岁、10周岁时体重分别约是1周岁时的2倍、3倍。
(1)上述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2)某婴儿在出生时的体重是3.5千克,请把他在发育过程中的体重情况填入下表:
(3)根据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儿童从出生到10周岁之间体重是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2.利用实验器材——小车、木板、秒表、调节高度的装置,让学生参与到“小车下滑的时
年龄
刚出生
6个月
1周岁
2周岁
6周岁
10周岁
体重/千克
教学理念 补充资料
教学反思
间”的实验中,并一起完成表格。
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的高度下滑的时间,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注:1.支撑物的高度需根据具体试验情况调整,保持等差(d )增加即可。
2.参考木板与小车间的摩擦程度和木板的长度
确定试验中支撑物的起止高度。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h 表示支撑物高度,t 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 逐渐变大,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 每增加10厘米,t 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 的值是多少。
你是怎样估计的?
(5)随着支撑物高度h 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注:第(1)、(3)、(4)中的数据需根据具体试验中数据进行调整。
中举到的容易操作的试验内容,课后分组完成。
第三环节: 概念介绍
活动内容:
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支撑物的高度h 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 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variable)。
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 随支撑物的高度h 的变化而变化。
支撑物
支撑物高度/厘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小车下滑时间/秒
的高度h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le),小车下滑的时间t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le)。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的长度)一直没有变化。
像这种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constant)。
在“儿童从出生到10岁的体重变化”中,儿童的体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年龄是自变量,体重是因变量。
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在表格里,通常把自变量放在上(或左)面,把因变量放在下(或右)面。
第三环节归纳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如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如何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第四环节知识精讲
注意:(1)“互为”这个词语,与“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等词语中的含义有联系,均表示成对出现;例如∠1和∠2互余,即∠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2)互为余角以及互为补角的角,主要反映了角的数量关系,而不是角的位置关系。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3.1:问题解决4、5
第六环节板书设计
2.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
s
第七环节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根据关系
式解决相关问题;(2)并会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3)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通过“简单说理”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
教材分析及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游戏: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思考:1.青蛙的眼睛数和只数有关系吗?能用数学式表达吗?
2.青蛙的腿数和只数有关系吗?能用数学式表达吗?
第二环节:探究: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思考:确定一个三角形面积的量有哪些?
例:如上图,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的直线向点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厘米2)可以表示为。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厘米2变化到厘米2。
归纳总结:
y=3x表示了三角形面积和三角形底边长之间
的关系,它是变量y随x变化的关系式。
注意: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
种方法,利用关系式,如y=3x,
我们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值求出相
应的因变量的值。
教学理念补充资料教学反思
思考:你还记得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吗?其中的
字母表示什么?
第三环节:活学活用
做一做:如图,圆锥的高度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 r(cm),那么圆锥的体积V(cm3)与r的关系式
为。
(3)当底面半径由1cm变化到10cm时,圆锥的体积由 cm3变化到 cm3 .
例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s(m)与时间t(s)
的数据如下表:写出用t表示s的关系式:。
议一议:
你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
“低碳生活”是指人们生活中
尽量减少所耗能量,从而降低
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的一种方式。
(1)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可以用关系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其中的字母分别表示_________。
(2)在上述关系式中,耗电量每增加1 KW·h,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___________。
当耗电量从1 KW·h增加到 100KW·h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从_________增加到 _________。
(2)小明家本月用电大约110kW·h、天然气20m3、自来水5t、油耗75L,请你计算一下小明家这几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四环节:当堂练习
1.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式是y=x2-3,当自变量x=2 时,因变量y的值是( )
2.一块长为5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木板,现要在长边上截取一边长为x米的一小长方形(如图),则剩
余木板的面积y(平方米)与x(米)之间
的关系式为( )
A.y=2x
B.y=10-2x
C.y=5x
D.y=10-5x
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的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
在关系式S=40t中,当t=1.5时,S= 。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求变量之间关系式的“三途径”
,归纳总结两个变量的关系式.
写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比如各类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等.
3.结合实际问题写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比如销量×(售价-进价)=利润等.
第六环节板书设计
求变量之间关系式的“三途径”
,归纳总结两个变量的关系式.
写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比如各类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等.
3.结合实际问题写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比如销量×(售价-进价)=利润等.
第七环节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从图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
2.能对实际情境中所蕴涵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借助图象表示;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
精神。
重点: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教材分析及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表法:
下表所列为一商店薄利多销的情况,某种商品的原价为450元,随着降价的幅度变化,日销量(单位:件)随之发生变化: 降价(元) 5 10 15 20 25 30 30 日销量(件) 718 787 845 895 937 973 1000
在这个表中反映了,,,,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2、关系式法:
某出租车每小时耗油5千克,若,小时耗油?千克,则自变量是,,,,,因变量是,,,,,?与t的关系式是,,,,,,,,。
阅读课本内容,认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3、图像法:
如图,是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
的是,,,,月,温度大约是,,,
,?;
(2)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大约相差,,,,?;
1
(3)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五、探究案
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时速表用来指示汽车当时的速度,你会看这个表吗? 速度/,千米/时,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
中,速度往往是变化90
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
60 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
化而变化的情况。
30
(1)汽车从出发***********时间/分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
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1.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三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2.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3.3
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1.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三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2.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第八环节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从图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
2、能对实际情境中所蕴涵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借助图象表示;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教材分析及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复习回顾
1、列表法:
下表所列为一商店薄利多销的情况,某种商品的原价为450元,随着降价的幅度变化,日销量(单位:件)随之发生变化: 降价(元) 5 10 15 20 25 30 30 日销量(件) 718 787 845 895 937 973 1000
在这个表中反映了,,,,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2、关系式法:
某出租车每小时耗油5千克,若,小时耗油?千克,则自变量是,,,,,因变量是,,,,,?与t的关系式是,,,,,,,,。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阅读课本内容,认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
3、图像法:
如图,是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
的是,,,,月,温度大约是,,,
,?;
(2)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大约相差,,,,?;
1
(3)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五、探究案
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时速表用来指示汽车当时的速度,你会
看这个表吗? 速度/,千米/时,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
中,速度往往是变化90
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
60 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
化而变化的情况。
30
(1)汽车从出发***********时间/分到最后停止共
经过了多
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第四环节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图象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第三种方法,它的特点
是非常直观.
2.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第五环节板书设计
1.图象特点是非常直观.
2.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
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
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第六环节课后反思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
1、举例说明常量、变量;
2、举例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
3、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第二环节:典型例题
例1.一名同学在用弹簧做实验,在弹簧上挂不同质量的物体后,弹簧的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体的质量/千克012345长度/cm121314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
量?
(2)弹簧不挂物体时的长度是多少?如果用x表示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质
量,用y表示弹簧的长度,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如何?
(3)如果此时弹簧最大挂重量为15千克,你能预测当挂重为10千克时,
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说明:用表格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其优点是:对于表中的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可以不通过计算,直接把因变量的值找到(如本题0千克与12cm 这组对应值),其不足之处是:表格只能列出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对应的值(如本例10千克与17cm这组对应值,表格中没有反映出来),难以反映变量之间变化的全貌。
例2.如图:将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截去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将截好的材料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
(1)这个情境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在以上问题中,若设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xcm,围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是ycm3,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小正方形的边长是5cm,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当体积是多少cm3
(4)根据以上关系式填下表:
(5)当x在什么范围变化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在什么范围变化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你又是根据哪种表示法得到的?
x/cm123456789
y/cm3
(6)请你估计x取何值时,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说明: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关系,其优点是:比较准确,有了关系式,可以由自变量的一个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反过来知道因变量的一个值,也可以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如本题5cm与500 cm3这组对应值),其不足之处是:关系式反应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比较抽象,只有借助列出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对应值表才能看出变化的特点。
例3.小红与小兰从学校出发到距学校5千米的书店买书,下图反应了他们两人离开学校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根据图形尝试解决你们提出的
问题。
(1)小红与小兰谁先出发?谁先达到? (2)描述小兰离学校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3)小兰前20分钟的速度和最后10分钟的速度是多少?怎样从图像上直观地反映速度的大小?
(4)小红与小兰从学校到书店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说明: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关系,其优点是:能形象直观反映事物变化的全过程、变化趋势和某些性质,其不足之处是:表示出来的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观察由图象确定的因变量的值,往往不够准确。
例4.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t 小时,行驶的路程为s 千米.
(1)这个情境中,有哪些变量?其中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你能用哪种方式表示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具体做一做。
(3)该汽车行驶小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4)一段公路全长35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说明:用关系式、表格、图象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体会三种不同方法互相取长补短来共同研究,这也是今后我们学习函数的重要的方法第三环节:自主反馈
1. 2012年6月份某一天沈阳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这天的最高气温约是 ℃;
(2)这天一共有 个小时的气温在24℃以上;
3 1 2
4
5 0 1
2
3
4
5
6
t/分
s/
实线小兰 虚线小红
温度
2
2222时
0 3 6 9 12 15 18 21 24
(3)这天在 范围内温度在上升; 这天在 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4)请你预测一下,次日凌晨1点的气温大约多少度。
2.果子成熟从树上落到地面,它落下的高度与经过的时间有如下的关系:
时间t/秒
高度 h/米
5×0.25
5×
5×
5×
5×
×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果子经过2秒落到地上,那么请估计这果子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米?
(3)请你列出果子落下的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
3.某种油箱容量为60升的汽车,加满汽油后,汽车行驶时油箱的油量Q (升)随汽车行驶时间t (时)变化的关系式如下:Q =60-6t (1)请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时间t/小时 0 1
油箱的油量Q/升
60
(2)汽车行驶5小时后,油箱中油量是 升
(3)若汽车行驶过程中,油箱的油量为12升,则汽车行驶了 小时 (4)贮满60升汽油的汽车,最多行驶 小时
(5)下面哪个图像能够反映变量Q 与t 的关系的是( )
第四环节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动内容:畅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Q
t
(A )
Q
t
(B ) Q
t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