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黑蚜蝇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黑蚜蝇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初探
作者:马莉
来源:《新农业》2022年第16期
摘要:河北黑蚜蝇近年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内首次发生,受害林木干部出现流脂,流脂部位木质部形成凹坑,造成树干扁平、畸形,木材价值下降,危害严重时造成林木衰弱,易风折或死亡。
该虫为新种,目前国内尚无相关信息,本文对该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初步报道。
关键词:河北黑蚜蝇;发生;防治
华北落叶松为冀北山地针叶林区的主要针叶树种,也是冀北山地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
近年,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华北落叶松纯林中,发现了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蛀干害虫。
害虫幼虫生活于华北落叶松韧皮部和木质部交界处树胶中,并以此为食,造成树干松脂堆积流出,导致流脂部位木质部向内深陷,形成凹坑,外部树干扁平、畸形,木材价值下降,危害严重时造成林木衰弱,易风折或死亡,对目标树培育和林分质量提升构成较大影响。
为摸清其发生特点,探索出最佳防治技术措施,该场对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立项研究。
木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滦河上游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1°47′~42°06′,东经116°51′~117°45′,是河北省北部护卫京津的主要林区之一。
海拔750~1829米,属寒温带、半干旱向中温带、半湿润过渡区,气候为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4~4.7℃,最高气温38.9℃,最低气温~42.9℃,年均降水量380~56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无霜期90~125天。
全场总经营面积10.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02万公顷,林分类型为山杨、白桦、蒙古栎次生林及人工落叶松、油松、云杉、樟子松等,为华北北部的典型森林类型,构成了滦河上游的生态主体。
针叶林主要为落叶松、油松林,其中落叶松林3.35万公顷。
河北黑蚜蝇幼虫寄生于华北落叶松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交界处,以树干2米以下居多,5月中下旬开始由流脂点向外流松脂,持续至8月,6~7月流脂较多。
流脂点多为林冠下修枝点处,个别高树有少量树皮破裂缝间,部分采伐地块拖坡道边、楞场附近靠近地面处树皮被撞击出现流松脂。
解剖流脂点,发现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交界处有白色蛆状幼虫。
该现象最初于2013年被发现并引起重视。
经调查。
木兰林场2014年发生面积达400公顷,2015年发生面积447公顷,2016年发生面积533公顷,标准地调查有虫株率2%~23%,有虫单株树干流脂点1~3处,严重影响林分质量,目标树培育受到影响。
该虫成虫标本由陕西理工大学霍科科教授鉴定为新种,命名为河北黑蚜蝇,分类位置为双翅目,食蚜蝇科。
雄性:体长9毫米,翅长7毫米。
复眼上有大量淡黄色绒毛覆盖。
头部顶端凸起,有白色粉被和暗褐色长毛覆盖,单眼三角呈等边三角形。
额头呈黑色,有白色粉被、白色长毛和少量黑毛覆盖。
触角芒呈黑褐色,覆盖短毛。
胸部黑色,覆白色粉被。
触角基部2节呈黑褐色,第三节接近圆形,呈黄褐色,背部边缘颜色较暗。
平衡棒呈黄色,两端呈黄褐色。
腹部呈黑色,形状呈长椭圆形,覆盖有白色长毛。
足呈黑色,足节端部及胫节基部呈暗褐色,覆白色粉被。
翅前部部分呈黄色,有微小的尖刺。
M1与R4+5相交呈锐角。
雌性:体长9毫米,翅长7毫米。
复眼被短毛。
触角呈黄褐色,第三节呈橙黄色,形状呈圆形。
胸部背面主要被黑色短毛。
足与雄性相近,但被毛明显更短。
腹部黑亮,基部覆盖有白色粉被。
腹部背面覆蓋有黑色短毛,基部及侧缘覆盖有白色短毛。
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呈乳白色,体长1毫米左右,幼虫长大后体长12~14毫米。
幼虫呈无头无足鼠尾蛆型,尾端有一对呼吸管,长度较短,口器为刮吸式口器。
形体呈圆筒形,头部顶端逐渐变小,末端较圆,原足无趾钩,而且不发达,后气门着生在短管上。
蛹为围蛹,近纺锤形,长约10毫米,棕褐色。
成虫羽化为环裂方式。
室内观察,卵为泡状,0.8~1毫米,初产淡黄色。
卵期6~10天。
该虫1年1代,以蛹在树皮外松脂内和幼虫在树皮内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的树脂内进行越冬,5月上旬,越冬蛹羽化,5月上旬成虫在树干流脂的创口边缘产卵,5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会蠕动进入树皮下,到达木质部和韧皮部中间部位停止,继续以树脂为食。
6~7月,幼虫活动增多,粗疏落叶松树干松脂分泌增多,树脂堆积过量流出,进而对树体造成严重危害。
7月中下旬,幼虫开始转移到树干外流出的松脂处化蛹,9月出现蛹并以蛹在松脂内越冬。
越冬幼虫翌年5月上旬在树体内松脂中活动,取食发育,6月化蛹,6~7月羽化成虫产卵,孵化幼虫再以幼虫在树体内松脂中越冬。
为探讨该虫发生与林分因素关系,木兰林场于2016~2019年不断对不同林龄、海拔、坡向、坡度、密度和抚育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经调查,该虫发生在中幼林较多,与海拔、坡向、坡度相关性不大。
大密度中幼林修枝、抚育作业地块发生明显。
为此,设立秋季落叶后、冬季和春季萌芽前不同季节,修枝点留茬0厘米、留茬1厘米、留茬2厘米、对照12个不同修枝对比试验。
春季萌芽前用镰刀轻刮树皮仅露韧皮部,中度刮伤树皮不露木质部,重度刮伤树皮露出木质部3种创伤处理试验,均未发现该虫发生。
同时,对近年修枝林分和附近对比地块进行调查,发现近年修枝林分较修枝对照林分发生较重,原因主要是个别下层枝杈被掰掉,修枝点处凹陷流出松脂,招引该虫产卵,幼虫危害。
所以,如果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森林抚育间伐、修枝等作业,是不会诱发河北黑蚜蝇危害的。
但是如果抚育间伐、修枝作业中,因为操作不到导致树体机械损伤,如伐倒木碰撞保留木、修枝时用棍棒或修枝锯背面砍砸树木枝杈等因素造成树干或侧枝出现韧皮部缺失、凹陷、创伤的现象,或者拖坡作业撞伤保留木树皮引起流脂,都很有可能诱发河北黑蚜蝇,形成危害。
因此,抚育间伐、修枝等作业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是该虫危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6.1 营林措施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避免给华北落叶松枝干造成伤口。
在修枝作业中,严格按照要求使用修枝锯修枝,严禁砍砸侧枝。
抚育间伐作业优先伐掉虫源树,伐树、拖坡作业时注意保护保留木,防止撞伤树皮。
对缺柴居民点附近落叶松幼龄林加强管护,防止群众掰树杈取柴行为。
6.2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因该虫在树干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树脂内取食,树干喷洒、干基注射和虫孔注药均无法使该虫接触药剂,防治效果差。
经解剖调查,虫孔注射10%甲维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平均幼虫平均死亡率仅为26%;按胸径0毫升/厘米、0.9毫升/厘米、1.2毫升/厘米、1.5毫升/厘米四个梯度药量进行10%甲维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原液干基注射,成本高,药剂通过木质部传输,对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树脂内取食的幼虫毫无作用。
物理阻隔防治:鉴于该虫在林分中有虫株率低,且该虫为双翅目,翅较软,口器不能咬破塑料薄膜或遮阳网,故在4月中旬成虫羽化前,用塑料布将树干外流脂处缠绕封闭,或用遮阳网树干外流脂处缠绑牢固。
5月成虫羽化后,在塑料布内或遮阳网缠绑下不能外出活动,不能交配,不等产卵便死亡。
越冬态幼虫达到老龄幼虫后随树干流脂转移到树干外也受塑料封闭或因遮阳网缠绑作用,羽化后成虫不能外出正常产卵死亡,以此逐步切断繁殖链,控制该虫发生。
作者简介:马莉(1972-),女,本科,林业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