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接到的120急救电话中,遭遇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性严重伤害的20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试验组应用创伤指数评分法进行检查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性检查救治,比较救治两组伤员的成功率与死亡率、救治现场的转运情况及急诊救治情况,并运用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的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重度伤与严重伤死亡率分别为2.38%和31.25%,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与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率分别为94.56%和93.33%,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院前创伤评分能够快速、准确确定伤情,有利于合理分流,指导护理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院前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急救方法,不仅是急救医学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急救的首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院内急救的成功与否,具有积极意义[1-3]。

但是,由于院前创伤具有突发性较强、伤员数量较多及伤情较为复杂的特点,而且患者的伤情还可能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中,建立健全院前创伤评分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4]。

院前急救创伤评价系统具有简便实用和易于掌握的特点,而且具备一定特异性、灵敏度与准确性,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相关伤情信息,从而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对患者的伤情作出评估并确定救治方案[5-6]。

本院以200例遭遇意外伤害事件的伤员为研究对象,探求院前创伤评分系统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0例,女50例;年龄18~49岁,平均(33.5士0.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0例(50.0%),坠落伤29例(14.5%),跌伤15例(7.5%),压伤、砸伤20例(10.0%),打击伤20例(10.0%),锐器伤9例(4.5%),其他7例(3.5%)。

损伤部位:颅脑伤60例(30.0%),四肢伤68例(34.0%),脊柱伤25例(1
2.5%),腹、胸部伤20例(10.0%),四肢伤合并颅脑伤10例(5.0%),四肢伤合并腹部伤5例(2.5%),四肢伤合并胸部伤5例(2.5%),其他7例(
3.5%)。

严重创伤患者入院接受创伤评估的时间为1~16 h,平均(8.5±1.3)h。

所有患者均排除智力障碍、血液系统类疾病与精神类疾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每组配置15名医护人员,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创伤评分方法严重创伤患者的创伤评分可以分为以下部分:(1)呼吸:计录下严重创伤患者在30 s内的呼吸次数并乘以2;(2)收缩压;(3)呼吸幅度(呼吸幅度浅为患者的胸廓换气与呼吸运动有明显的减弱情况,呼吸困难则指辅助肌肋间肌出现收缩现象);(4)昏迷等级划分:按照格拉斯哥的昏迷评分(GCS)标准进行记分;(5)毛细血管的充盈度:按压甲床后,如果在2 s内再度恢复充
盈则说明患者毛细血管的充盈程度正常,若是充盈时间大于2 s则表示迟缓。

将这五项参数进行赋值、加权,这5项数据所得的总分就是院前创伤评分的评定分值。

分值1~16分,患者的评价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情况越好;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的伤情越严重。

患者入院与搬离急诊室时,医护人员采用该创伤评分系统对创伤患者进行评分,以便更好地制定救治和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满意度。

1.2.2 创伤救治方法实施院前急救时,注意掌握正确的救治方法:(1)令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

对于部分气胸、连伽胸与急性的心包填塞等容易危及生命体征的情况仅进行紧急处理;对于一些心搏和呼吸骤停的患者,必须立刻实施心肺复苏术;(2)循环支持与抗休克治疗需开放2条或2条以上的有效静脉通路,并立即实施液体复苏,静脉输入胶体溶液与平衡液进行积极扩容,其中晶胶的比例为3∶1,争取有效安排确定性的手术抢救;(3)对于部分脑外伤的患者,需用20%的甘露醇进行脱水,对于四肢或体表伤口有活动性出血现象的要及时进行清创缝合。

所有创伤患者都必须进行影像学检查,从而有效提高诊断水平。

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要同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幅度、脉搏与氧饱和度的监测。

如果患者的创伤评分小于10分,医护人员应建立起循环支持和抗休克治疗,并进行脱水治疗、清创缝合及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度等治疗,同时要在救治过程中对心电变化、血压大小、呼吸幅度、脉搏与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如果患者的创伤评分大于10分,则只需进行常规救治。

1.3 评定标准创伤评分的分值为5~37分,其划分标准分别是:≤9分,为轻度伤;10~16分,为重度伤;≥17分,死亡率50%,为严重伤;≥21分,则患者的病死率猛增;≥29分,则80%的创伤患者可能会在7 d内死亡。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数据收集,得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医护人员对护理资源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存活率与死亡率比较试验组重度伤84例,其中存活率为97.62%(82/84),死亡率2.38%(2/84);严重伤16例,其中存活率为68.75%(11/16),死亡率为31.25%(5/16)。

对照组重度伤90例,其中存活率86.67%(78/90),死亡率为1
3.33%(12/90);严重伤10例,其中存活率为40.00%(4/10),死亡率为60.00%(6/10)。

2.2 救治现场转运情况比较在救治现场的转运情况中,试验组成功转运96例患者,转运率96.0%;对照组成功转运84例,转运率84.0%,两组转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情况比较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中,试验组抢
救成功率95.83%(92/96),抢救失败(即患者死亡)率4.17%(4/96);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6.90%(73/84),抢救失败(即患者死亡)率13.10%(11/84),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与护理资源配置满意度比较调查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两组医护人员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度比较试验组医护人员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度为9
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院前急救作为急诊救治服务体系的首要阵地,为部分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争取了一定的抢救时间,有利于对患者实施抢救[7-9]。

当到达现场之后,急救人员应立即了解病因,并作出初步性判断,掌握患者的情况并找出原因,从而有效的进行伤员分流,提高救治成功率[10-14]。

院前急救是否真正有效,则是由急救者的医疗思维和急救技术水平来决定的,因此,要想真正发挥院前急救的重大作用,就必须充分提高急救者的急救意识与急救水平[15-17]。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对试验组的100例患者采用院前创伤指数评分进行急诊救治,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在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比较中,试验组患者重度伤和严重伤的死亡率分别为2.38%和31.25%,对照组患者重度伤和严重伤的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60.00%,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救治现场的转运情况中,实验组成功转运96例,转运失败4例,对照组患者转运成功84例,转运失败16例,试验组的转运成功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转运成功例数。

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实验组成功抢救患者92例,对照组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73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医护人员对护理资源满意度的调查中,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4.56%,医护人员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69.86%,医护人员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率为60.00%。

由此可见,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与医护人员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知,建立健全院前创伤评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与医护人员对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院前创伤评分系统能够有效确定患者伤情,进行合理分流并迅速确定救护措施,能够有效优化医院的救护流程,进一步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院前创伤评分能利用量化与权重对患者的受伤程度进行快速准确判断,提高医院的急诊救治质量[18-20]。

因此,在临床急诊救护中,大力建立院前创伤评分体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劲谋.创伤急救的几个重要问题[J].创伤外科杂志,2013,14(1):1-4.
[2]张佳乐,夏海鸥.创伤评分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78-280.
[3]林一丹,杨晓妍,石应康.修正创伤评分在急诊躯干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与改良[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19(2):181-184.
[4]张连阳,谭浩,李阳,等.我国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建设现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4(7):6-9.
[5]唐月红,王新.创伤评分系统在急救护理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3,33(26):3718-3719.
[6]裴辉,罗志毅,刘保池.四种院前创伤评分对急诊创伤患者的评估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15(9):4394-4400.
[7]李国辉,浦践一.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失血休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12(4):175.
[8]沈黎文,魏薇萍,朱晓燕.创伤评分对严重创伤患者伤情反应及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9):38-40.
[9]刘彩霞.创伤性严重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23(29):151-152.
[10]张文燕.构建创伤急救体系专访美国迈阿密大学医疗系统杰克逊纪念医院外科副教授Dr.Antonio Marttos[J].中国医院院长,2014,12(9):49-51.
[11]薛姣婧,胡海,张蜀,等.三种创伤评分对于芦山地震伤员在一线医院的院内检伤分类应用价值[J].临床急诊杂志,2014,10(14):609-610.
[12]张会文,朱福君,陈海英.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29):262-263.
[13]秦胤鹏,刘佰运.颅脑创伤数据库的初步建立[J].中国医刊,2013,62(4):70-72.
[14]李敏.64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中西医麻醉处理治疗[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9(30):66-67.
[15]韩明对,陈素燕,陈郁强,等.汕头市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分析[J].现代医院,2015,11(14):141-143.
[16]汪业方,陈茂刚.CRAMS评分法在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31(12):39-40.
[17]田亚敏,陈维生.院前创伤生命支持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科多发伤合并低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ISS评分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2(9):1158-1160.
[18]陈小红,胡海,曹钰.三种创伤评分法对群体伤患者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J].华西医学,2013,27(9):1329-1332.
[19]张凤莲,赵开亮,麦泉云.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休克指数对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指导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3,14(S1):12-13.
[20]伍刚.“院前指数法”在群体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2,25(18):58-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